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经济学原理》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经济学原理》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03: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经济学原理》的读后感10篇

  《经济学原理》是一本由N.格里高利•曼昆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4.00元,页数:5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一):读完后的一些感触。

  断断续续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吧,读完了,感触确实很深,明白了做一件事的机会成本就是你要放弃的那件事,知道了边际效用递减,知道了公平和效率是相对的,知道了工资的高低取决于什么,垄断竞争知道人都是经济人会更多的考虑自己的私利选择占优选项所以即使合作对自己有利也无法合作而这就是囚徒困境,知道如何对收入更公正的再分配而公正的分配必然会使蛋糕更小,个人更倾向于功利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同意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加重要,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理性人,感觉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而且除了理论外也有很多经典的案例看起来就像读小说,及时提问也更好的帮助你理解内容,因此从可读性还是专业性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二):增加对世界和生活事件的视角、观点

  很早就听说了这本书,所以在书城看到最新版(第六版)刚开始发售,就急不可待地买了一套。

  之后,自己还很冲动买了很多与经济学有关的书籍,想系统化地学习一些经济学知识。

  当时对经济学很有兴趣,因为觉得:

  1、经济学是能让人赚大钱的学问;

  2、经济学是让人在现实环境中左右逢源的学问;

  3、经济学是让人在现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界中高瞻远瞩的学问……

  现在想来,真有点无知者的味道。

  当这本书读了没几页的时候,忽然觉得经济学在某种程度而言,更象是个体(或群体)心理学在经济领域中的总结与应用。

  比如说最常见的需求/供给理论,深究一下,就是研究群体在价格变化的情况下,对物品/劳务需求的心理变化所产生的一般行为规律,并以数学的方法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以定义一种经济现象。

  可能当时的感受不太有科学性,但不久,自己还是转向了心理学的培训学习。

  等1年半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的时候,仍然体察到当时的感受。

  这本书的适读群体,就是对经济学有兴趣但又知之甚少、能够看懂文字可又对数学头大如麻的人,

  所以书中对经济学知识的讲述深入浅出,但各章节间又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善于以现实中的实例来加深读者对相关定理、定义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犹如提供了一个对社会多方位观察、判断的工具,

  很好地帮助自己以更多的问/答的方式去看待和理解。

  不管对或不对,自己总感觉能更多地感受这个世界的棱角,这种点拨是我对这本书的最大感受价值。

  或许这就是书籍的作用、知识的作用。

  丰富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理解。

  同时这本书中的某些经济学理论,实际更出于心理学,比如说“囚徒困境”。

  在学这一块的时候,总想到当初在心理学课堂上的讲学。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三):经济学领域入门的第一本书

  2015年刚开始的时候,给自己定的其中一个目标便是: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常识。而做到这一点的第一步,便是通读一遍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兼宏观)。

  第一次打开这本书是在公司附近的一家咖啡店。初读时还觉得有些茫然,然而几章之后,便不由得为书中内容击节赞赏。这或许是曼昆的笔力,或许是因为经济学本身的魅力,总之,我又一次体会到,原来教科书也可以那么迷人。

  由于工作繁忙,平时并没有大块时间来读书。很多时候都在下班后九点十点,翻开书,告诉自己今天得读完一章。一开始自己很认真,如同大学时读书一般记下每章重点。但后来发现这样的进度太慢,于是告诉自己,这一遍只需要观其大略便好。于是终于,从二月份到五月份,约三个多月时间,把微观和宏观两本都读完了一遍。读宏观的时候,一边读书,一边找知乎上与宏观经济学相关的回答相映照,倒也很有乐趣。一遍读来,不能说记住了多少书上的内容,但至少——知道了经济学在讨论什么内容,听说了经济学领域内的一些名词。我想,这才是读入门书所最可珍贵的收获。这只是我在经济学领域的第一本书,接下来还会一本一本地读,也许是经济学的教科书,也许是金融等更细分的领域,也许是一些这方面的流行书。但毫无疑问,这个开头让我更有动力一点一点深入了解下去。

  最后再说一说这本书。曼昆的这本书可读性很强,在说明理论时讲了各种例子,行文也是不吝其烦,很多时候一遍一遍的重复讲一个概念。这对于入门教科书来说是很适合的。书中也提到了经济学领域的一些流派,这对于读者按图索骥也有一些帮助。不过,要是作者能够在开头或者最后添一章关于经济学思想史的内容,就更好了。当然,这只是个人的鄙见而已,作者一定有他自己的考虑。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四):论如何简单用经济学来看抄作业(客观扯淡!)

  此书信息量较大,我就从中抽取一章作为我的读书笔记。“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比如我从这章可以试着想学习中的抄作业是否合理。

  知识介绍

  我们天天强调贸易或者说是开放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起重大作用,那为什么美国作为一个第一超级大国,他为什么还需要贸易?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嘛。这里提出三个概念:机会成本、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每个人做决定都面临权衡,当我们决定做某事时,你就一定会放弃决定做另外一些事所给你带来的效益,而这就是机会成本。

  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假如有如下例子:

  一年 汽车 手机

  美国 99(比较优势) 10000

  日本 100(绝对优势) 10000

  于是日本就可能认为做汽车好啊,于是开始专心做汽车,然后开始涌现诸如丰田、本田等优秀企业,当然这太简单了,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一点,比较优势是专业化的动力之一。

  拓展思考

  那于我们又有何干?比如最近刚刚不是开学吗?肯定很多同学在忙着如何完成作业啦。(以下纯属客观扯淡,请不要模仿!!!!)假如今天是开学的前两天,那这时有上进心又怕完不成作业的我们就要考虑,究竟要找自己写完全部的作业,还是自己做自己最擅长的一科,然后邀请别的同学来完成别科的作业?如果自己做,可能做不完,况且我还失去了最后回春的娱乐时间,如果别人代写,不仅有时间玩,还能促进同学友谊。也就是说:

  自己写完作业/天 分工合作/天

  自己 2 1

  别人 0(无关紧要嘛) 1(比较优势)

  对我来讲,分工合作具有比较优势,所以此时我应该去分工合作。当然,这里省略了一些风险,比如被老师发现的后果,这些如果参考,会复杂化,说不定抄作业其实是不对的,本来就不对的….

  生活中还有其他例子,比如逞强之类的,这也就说明为什么我们会累的原因,因为有时我们不懂去把一些不太重要且别人可以帮忙完成的事交给别人做,可能又不放心的因素,更可能是放不下面子。如今,你不仅可能有以上因素,其实可能你不会去分析比较优势呢。

  最后,不关是自己,对于团队同样是一定范围适用的,各司其职的团队有时是具有极高的效率的。为什么我说是一定范围呢?先不提如何确定成员各司其职并发挥作用这方面大有文章,同时大团队如果过度强调专业化,就会造成组织冗杂,传达信息效率非常低,这又与现在流行的互现网时代的扁平化组织又不符合,所以,关于比较优势的应用,依然不是一法治天下,还是要灵活应用的啦。

  所以说,如果要我要推荐一本微观经济学入门书,我决定推荐这本。比起专业书如《国富论》,它更好玩,且更贴近现代;比起教材如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它更具有实操性,现实性。其中很多可以自行去脑补的,比如以上,从而使自己行为更加合理。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五):试用金字塔原理拜读经济学原理

  一、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如果信息点超过7个,就已经容易遗忘了。结果翻开书就是“经济学10大原理”,小伙伴们都记住了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