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读后感10篇

2018-05-25 20: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读后感10篇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是一本由雪小禅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80,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读后感(一):愿你有这样的生活

  雪小禅全新散文集,2015年仅此一部回归内心之作,岁月往事不安与静笃化为岁月沉淀之后的温热家常,一个人享受明亮或低温的光阴,有慈悲蜜意

  深情笔触记录身边那些真实存在精神强度饱满的低温女子,最好的生活是活成一棵树,绝非一枝花。日常的动人流淌在寻常的逝水流年中,在一箪食、一豆羹中,在清晨、黄昏的重复中,读来如吹云见日,心灵为之一振。身上衣、篮里菜,瓜菜米香里,日子泛着光泽。一页页翻下去,全是人间真味。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是把自己活成一种方式,活得没有时间年龄性别,与光阴化干戈为玉帛,云山梦水,且听风吟。看似薄情,实则深情。恰到好处孤独与深情,绝不温暖,但足以心仪。

  可素琴白马纵横四海,可心怀广宇爱人及人,可花间饮酒续写缠绵,愿你有这样的生活。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读后感(二):在脏乱的世界里矫情地活

  这个我必须要来说:太矫情太矫情了!前面的画风真跟安妮宝贝一样的,动不动就海藻般的长发,再来就是麻布长裙。小白鞋,抽烟,偷花,妥妥的抬头45°仰望天空的无病呻吟。刚读完张晓风再来读雪小禅,一个天一个地好么!随意说几个细节你们感受下: 1.去看舅母,说“每年来看她便是个隆重节日”,多大脸?

  2.写集市上遇到的初中同桌,说人家“矮而胖”,拍个照“一直很局促很拘谨”。还圣母地抱了一下人家后匆匆离开

  3.不管写谁,自己总是要窜出来找存在感,借z姐的口说自己“富贵相,心眼好”。借z老师说自己“孩子气”。

  4.公主严重。写初中后桌“如兄长异样体贴爱护我”,写自己家境是“同学中最好的”。写无血缘关系大姐自然又是把自己往死里疼的“一针一线给我缝在蓝袍子上,整整缝了两天”。朋友的清酒,是因为自己来了才舍得打开的。

  5.最尴尬的那句(不好意思句子记不住),说书架上摆满了外国文学,于是让人心生“敬意”,这句话真是把我恶心坏了。中国文学招你惹你啦?

  6.看到后面,会发现作者不仅仅是安妮宝贝,反而颇有郭敬明风范儿了。去日本,买茶壶,必须强调是“上万块”。买水得说是“依云”。在广州喝的咖啡必然得是猫屎咖啡。

  7.最不能忍的是有错别字!313页上居然来了个“夸夸奇谈”,简直不能忍!前面还有哪里有一句明显的病句的,标点加错了引起的,后来倒回去没找出来,但是确实存在。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读后感(三):高强度的精神读物,反鸡汤

  生活越是平淡,内心越是绚烂。以极致热爱对待生活,纵使生活多数时是无情而冷漠的。

  很赞同作者的观点人生中有一两个知己懂你便可。无关风月,胜似恋人,把每个朴素平凡的日子过成属于自己的良辰。

  喜欢这本书的生活态度:朴素真实的生活才更生动。人到一定年龄,慢慢往回收的时候,是一种平静自足的回收。活得从容、无忧,并且有闲情雅致,从容于那些更闲情雅致的事情。然后保持着那些必要孤单,把过多无用的东西删除,只剩下这简单的几根瘦骨,支撑起最饱满的精神世界,就足够了。

  这本书适合所有浮躁世界里焦虑狂奔的人。繁华喧嚣背后,每个人都渴望一种平静。无论社会如何繁杂,无论人际关系如何混沌,要过简单的日子、美妙的生活。生活的上品,是不着痕迹,把自己融入自然。 

  沉溺雪小禅的文字,更欣赏她和她所代表的那类特立独行的低温女子的生活方式,带着淡淡的芬芳盛开在尘世,不张扬,不喧嚣,任凭风雨阳光,端然笑在春风里。一个人写作、旅行、唱戏、画画。慢慢地,把日子酿成诗。任窗外雪飞叶落,任红尘滚滚扑打,这诗意隽秀的小世界,固定而清简。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读后感(四):用华丽丽的手笔,写飘飘然的生活。

  虽然我标记了“在读”,但实话是:读了两篇,现在已经弃读了。

  他把书摔在我面前,只说了一句:你不觉得这只是时代商业炒作的产物吗?

  我摇摇头,那算炒作的太失败了。

  而我一直思索的是,这本书出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第一,作者难道是想我们放弃现在的奋斗追求,去深山里过她所谓的朴素平淡的生活吗?

  第二,作者难道在宣扬一种“不争不抢、随遇而安。不追求也不跌落”的精神吗?

  之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是impossible

  于是,恕我愚见,我在这本书中真的感受不到任何鼓舞

  与大多数人一样,除了羡慕书中的那些所谓低温女子的生活,我真的什么感觉都没有。而唯一这个感受,我在玛丽苏小说的女主人公身上也能感受到。

  其次,在我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好像看了一个“四不像”。

  笔法像前期的安妮宝贝,掺杂了三毛的痕迹,加了一点儿村上春树的意思,还有点儿汪曾琪。

  至少我看安妮宝贝(庆山)笔下男人和女子的时候,他们的性格、追求和命运对我还是有些启发的。

  第三个感受就是,作者……挺不谦虚的。令我感到疑惑

  一点儿愚见。当然肯定有人觉得好,就不多言了。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读后感(五):书名给六星,内容给负五星

  读《当与君相见》和《素心以莲》后,按捺不住,乱说一通。

  首先承认我对这种调调的书或者文章免疫力比较高,买这本书是因为被书名吸引,对其内容期望不高。可是翻了前两篇文章,实在失望甚至厌恶。

  第一,词藻匮乏

  书名、目录让我觉得这本书应该是属灵的。在读完第一篇后,能够明显感觉到作者似乎想表达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读完第二篇,也可以感觉到作者似乎以“大隐隐于市”自居,极力把主人刻画为那种“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遗世独立仙人。可是,通篇下来,所有的细节描述都只是器物道具的堆砌,对氛围营造完全依赖流水账。即使是交换“修仙”心得感悟人生本该如此自我陶醉高潮阶段,也是你说我说,妄图用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孔子与众弟子之间的“问答体”来渲染气势与氛围,却完全南辕北辙不得要领,看来可笑

  第二,言之无物。

  开篇两篇文章,句句强调的是一种豁达精致人生观。也许我性别男,没那么细腻。但我也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看过《还珠格格》的,以作者这种叙事方式,仅仅看几句话就完全明白了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第二篇更是如此,只看名字就知道了内容,更不必说第一篇名字故弄玄虚,完全可以盖在第二篇上。并且我比较讨厌插一副图附一段所谓精要文字的形式:这恰恰证明作者的文字文章部分很难给读者留下印象

  第三,附庸风雅

  很显然,作者认为自己种花养草喝茶遛鸟吸烟饮酒旅游会友就是“名士风流”了。

  第四,无知可悲

  这点我十分费解。事实上,许多中国人可能不太恨日本,因为这段历史正在变成一件公案。民族仇恨全球化的影响下遭到削弱,这些姑且不提。但以作者这么大年纪,会不知道日本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死敌吗?第一篇文章出现“日式茶具”这一标榜脱俗的道具,我以为是顺带提及而已,毕竟作者只会罗列道具。可是第二篇里,提到日本二十余次,并完全以作者所臆想的日本的精神内核为主线突出衬托作者与主人公的清冽脱俗。“莲”作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形象在这篇文章中荡然无存。作者似乎认为自己可以超越和代表“莲”这一形象,谬以千里!文章用“日本”来形容“清冽”是对“莲”最大的侮辱。作者显然对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社会、精神一无所知:他们是可以在茶社喝完茶、在花舍插完花后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的,他们的世界只有所谓尽忠与义务,是没有善恶的,是可以根据需要随便改变道德标准立场的。作者显然只看到了器具表象,并无意或者有意忘记了那段苦难历史。退一万步讲,中国的这类器具也比日本雅致不止十万八千里。为作者的无知致哀。

  第五,植入广告

  各种牌子,车、店、城等等吧,想不起来了,也敲不动了。

  作为一个轻度强迫症患者,我实在不能容忍买来的书、翻开的书弃读,但此书是我目前读过排名前三low的书。

  其他都可以忍了,拜托第三篇开始,不要再用日本来作正面典型了:这是一种折磨,也是另一种侵略。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读后感(六):许时光花好月圆,愿你爱的都不老

  世间有这样的女子,她蛰居于自己的寂静一方,研墨绘画、读书听曲、写字修行,她的一支素笔,为光阴遣词造句,为铭心刻骨的事结绳纪念,为看过的书邂逅的人句读。这样心素如简、宠辱不惊的和婉女子,便是文字伶人,雪小禅。

  这是一本文字温淡、柔雅、意境闲适美的书,书里没有盛大繁丽的烟火气息,只有寻常生活里的琐细二三,关于吃茶养花、文房清玩、种菜制衣等等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里的寻常事,但作者却能够让朴素的日子盛开成一朵花,把生活过得如一幅古画,一首诗,把时间统统浪费在生活美学里。这本书,亦如作者本人如莲的脾性,低调宁静,不染尘垢,即便要在这世间为生活的琐事操劳忙碌,但也要出淤泥而不染,要见素抱朴,以文字为道场,修好柔软的心。

  老早的,便读过雪小禅的书。只是比起她曾经作品,这本《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更让我赏心悦目。这本书没有精雕细琢的清词丽句,只有朴素的简,幽淡的美,像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一般自在,又像明清小品文的闲适。作者雪小禅在这本书中写的是这些年遇见的“奇人”,说是“奇”,不如说成是“妙人”,这些人有设计师手艺人、茶人等,他们落落大方地放下城市繁华,只愿与山水结缘,与古画旧书文玩作伴,于山村小镇里独守自己的一片清明天地,徜徉在自己饱满精神世界里。这些人,好似与浮华红尘拉开了界限,他们不理纷嚣,不迷艳媚,更不耽溺声色犬马的奢靡生活,只守住自己内心世界里的风清月明。

  在这本书里,我好似发觉这寻常生活里的幽微风雅之美,宛如是一坛老墨,她染了生活的色,蘸了朴拙的墨,泼出一帧山村田园生活画卷

  她写清净雅人,比如寒玉,比如素莲,比如书林,比如设计师马可,同是对生活心怀敬意与素朴之心的人,他们退居小镇山野,营生着一家小店,在不计时长的小镇时光里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吃茶养花,刺绣缝补,读书听雨,沉湎于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露水清茶,热爱邻里爽朗坦然笑声,热爱小狗小猫的慵懒,没有拼了命的奔跑,只有缓下来的日子。当然,这些人并不是仙人,他们也是凡人,也吃过苦、尝过痛,只是如今的他们在看遍岁月浮沉繁华后,选择回归内心清宁世界。

  她写日常掌故,写素日里在家中与故友见面相谈甚欢的场景,与友人聊吃食、文物书籍戏曲、茶道。一个人如若喜欢一件事物,定会被这样事物的精魂所沾染。雪小禅迷恋草木,她在书中写养花心得,而她活得也像草木,静默欢喜。此外,她也写回忆里的人,写回忆里的旅途,絮絮叨叨的,像是你听她面对面给你说她繁盛记忆里最美好时光里的二三事。

  这样心意澹然静若山桂的女子,她以文字为针,用往事作线,在岁月的衣裳上一针一线缝补着那些花好月圆的时光,有清风明月,有禅茶,有老酒,有字帖,有线装书,有旧人。

  我作为一个正在奋斗的写作者,读到书中这句话让我思考良久。她写“有时候掌声多余的,他要的只是懂得”是了,任何一个写作者都要做好人走灯灭的孤独,也许我写的这些文字只是残字冷墨,难登大雅之堂,但我不管有没有观众舞台搭建好了,灯光亮起,我便表演,哪怕自娱自乐,也是一场圆满。更无妨,像作者书中所言“同道的人,终会相见。”

  不过,有人说雪小禅的散文真的很散,零零碎碎的句子,常常读起来会令人感觉“不知所云”。在我看来,恰好是这种“不知所云”给雪小禅的文风贴上私家标签:散淡、碎语。因为她情思细腻、丰盈,所以读她的文章好似看见她给你倒了一壶茶,像寻常老友慢慢地和你说着话,聊生活柴米油盐的琐事,聊戏曲文学,声音温柔但有力量。因为我们平日生活里的聊天通常是“琐碎”的,所以,她把这股“琐碎”带进了散文里,独树一帜地练就自己的文章格局风格

  在目前青春文学、网络文学盛行的时代,在以“大”字冠名的“大IP”、“大数据”、“大产业链”的当下,有人说,散文处于瓶颈期了,写散文的作者不利于自身发展,尤其是写生活琐细文艺小资类型的散文。但我觉得,只要有那么一群人愿意读散文,也只要有人写,那么散文与生活美学相结合的精神就一直都在,也如作家黄碧云说过这样一句话,她说五万个读者会让她的写作生活太过喧嚣,她不要那么功利化的写作,她只要五千个读者便足够,能够在文字中彼此映照,见心明性。更何况,这本书不落窠臼,她与寻常市面上所见的散文不同的是,这本《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太唯美,书中图文结合四色印刷,排版文雅,采用的纸张好,选取的配图更加符合这本书古色古香的气质,还附赠老树画画的二十四节气信笺,看得出策划编辑杨帆做书过程中的用心。我想,一个好编辑与一个好作者的相遇,就是一场锦上添花的美事。

  寻常生活里的美好与温度,当你摩挲这本书便能感受得到。书中的宁静、安然,书中对生活热爱的精气神,适合在都市里身心疲惫的我们阅读,慢一点,再慢一点,让身体得到休憩,让灵魂得到放松,细心品味,你终究会发现只要多留心身旁的花草树木,多注重节气变化,每个人的生活都能够活得诗情画意。

  若是你倦了乏了,愿你美美的睡一觉。等你清晨睁开眼醒来时,我还在。

  因为,我温好茶,煮好酒等着你到来。要不然花好月圆的时光没有良人一起虚度,岂不辜负。

  书评人/沈善书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读后感(七):世间万物,有美且灵

  诚如很多一二星的评论所说,作者在无形中透漏着自己的小孤高,在小细节里强调自己的清新与脱俗,但这就是文人的骄傲与追求,无可厚非,我仍旧是向往她书中这个充满美的世界的。

  在她的笔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仿佛游走于世俗之外,不被生计所累,不被物质所困,耽于美与精神的享受,热烈地爱与被爱。

  ——是我这种文青(伪)的理想生活。

  但是,我很清醒地知道,想要过上这样的生活,首先,你得成为一个富有的人———物质的富有,以及才能的富有。

  脱离世俗的生活,往往是建立在殷实的经济基础和有底气的才华上。

  而这两者,我都不具备。

  自抱自泣。

  作者于书中极力描绘了精致生活的种种细节,简单粗放的手作、随手采撷的花枝、亲手采集的蔬果、市集淘来的宝贝,粗陶细瓷、铁壶银碗、粗布麻衣、花草鱼虫……有情调极了。

  虽然有不少人吐槽矫情与做作,但私认为,能够脱离温饱的局限,享受生活细节与物件带来的精神愉悦,是更精致的人生

  其实说起来,这应该是另一种意义的物欲——当你看到一件美好的器物,想要占有它的迫切;当你终于拥有一件物品,无比愉悦的心情。

  为什么美好的事物会让我们产生幸福感?

  世间万物,有美且灵。

  在东方的观念中,“物”是有灵识。

  中国的玉石、手把件,由于与主人的亲密接触,被视为沾染了主人的气味,具有主人的秉性。

  在日本,大到山川湖泊,小到生活中使用的器物,都有“灵”。于是他们信奉很多的“神”,对天地充满崇敬,爱护自然。他们对生活中使用的器物,总是带着“珍惜”和“感激”的心情。有无数的匠人为雕琢一件器物花费毕生的深情。

  与其说器物有“灵”,不如说是因为你投入的情感,才让它产生了灵识。

  第一眼见到它们时的一见钟情,你便与之产生羁绊,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与之进行了一次直抵灵魂深处的交流。

  你的灵魂与之契合,使其成为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存在。

  于是你不再向对着一个静物,而像是对着一个有趣的灵魂,与之对话,收获惊喜。

  于是渐渐耽于“物”。

  当然,这不是我疯狂添置书籍、文具、胶带的借口,我只是个爱“美”之人。

  拥有这些美丽、有趣的小玩意,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富有的人。

  这世界上,求而不得的事情那么多——不爱你的人、一去不回的时光、无法修复的裂痕……所以,能用钱买到的愉悦,是最廉价的幸福了。

  在你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有点小爱好,这样的人生是美好的,它会让你对生活还有期待,在冰冷的现实里收获些许温暖。

  愿你我都能在这薄情的世界里,发掘每一件器物的价值,发现每一个动人的情节。

  爱万物,也爱这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