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读后感10篇

2018-05-26 20:5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读后感10篇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未来》是一本由〔英〕理查德·萨斯坎德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015-9-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读后感(一):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创造未来

  去年写的书评

  书到手一口气就读完了,初见这本书时,我正在写一篇关于法律电商未来的文章,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放了张这本书的封皮和目录照片,当时书还没上市,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发售。非常迫不及待的想看到这本书,直到昨天书到手,果然是拿起来就没办法放下,熬夜读完后久久不能入睡,不得不说这是本让人很兴奋的书。

  作者在书的开篇说「本书简要介绍了未来,写给年轻抱负的法律人」。就像几年前我的老板跟我说的一样,如果你不时刻关注这个行业,不提前做好准备,就会被远远的落在后面。很多东西没有我们想想的那么遥远,比如2012年的时候我们准备着手做一个关于律所的手机APP,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我们就曾讨论过,要过多少年人们才能普遍受用能手机下载APP,用流量或者WIFI看我们推送内容。短短三年时间,现在看看身边,不得不承认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了,我们那时候担心的事显然是多虑了,科技的普及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有朋友说,看了我写的关于『法律电商现状和未来』的文章非常开脑洞,其实我也只是基于行业现状进行分析而已,并不是多遥远和不切实际的东西。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谈梦想的书,我觉得更恰当方式说,这应该是作者基于对法律职业深刻体验后,结合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的合理推测。

  一、 作者提到的法律职业的未来是什么

  (一) 变革的驱动力

  作者认为,在未来,法律市场发生颠覆式的变革,特别是提供法律服务的方式,而这种变革主要是由三股力量来驱动。

  1. 「事多钱少」的挑战:本书写在2012年,当时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经济陷入衰退,不仅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承受巨额的法律服务费用,很多大的企业也面临缩减法律服务开支问题。但是企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又是只增不减的,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变革的背景「事多钱少」。

  2. 执业泛化:尽管在世界范围内,法律服务存在一定的政策壁垒,即法律服务的提供者必须是律师事务所和有执照的律师。但是法律服务的全过程目前已经有部分被分解,并且部分由非律师机构提供,以解决很多客户「事多钱少」的问题。

  3. 信息技术:作者认为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给律师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新兴技术带来的超越人工的处理能力效率必将给很多低效能的工作方式和人带来挑战。

  (二) 法律服务市场的未来

  其实我在「法律电商的现状和未来」的文章中,提到了一些关于法律服务专业化、流程化的问题,很多行业内的人还是对这个深表怀疑。其实这并不是未来才要发生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人在做,而且做的很好。本书中作者描述了法律服务和法律服务市场未来的样子

  1. 法律服务流程化之项目分解,例:诉讼案件分解

  (1) 文件审阅

  (2) 法律研究

  (3) 项目管理

  (4) 诉讼支持

  (5) (电子)披露

  (6) 策略

  (7) 战术

  (8) 谈判

  (9) 法庭辩论

  2. 法律服务专业化之技术驱动,例:颠覆性法律技术

  (1) 自动文件组装

  (2) 无间断互联

  (3) 电子学习

  (4) 在线法律指导

  (5) 法律开源

  (6) 封闭的法律社区

  (7) 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

  (8) 嵌入性法律知识

  (9) 在线纠纷解决

  (10) 智能法律检索

  (11) 大数据

  (12) 基于人工智能的问题解决

  3. 法律服务市场的未来之服务提供商,例:未来的雇主

  (1)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2) 大型法律出版商

  (3) 法律知识提供商

  (4) 法律流程外包商

  (5) 商业零售

  (6) 法律租赁中介

  (7) 新型律师事务所

  (8) 在线法律服务提供商

  (9) 法律管理咨询公司

  其实有心人看到上面的那些关键词,就已经能对书中描述的法律服务市场的未来猜个大概了。我认为,这种未来是基于市场对高效率、低成本的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以及技术驱动下的法律服务专业化流程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作者在书中简要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描述。

  (三) 法律职业的未来

  针对上述法律服务及法律服务市场的未来,作者描述出了未来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法律职业外的其他法律工作:

  (1) 法律知识工程师

  (2) 法律技术专家

  (3) 跨学科法律人才

  (4) 法律流程分析师

  (5) 法律项目管理师

  (6) 在线纠纷解决师

  (7) 法律管理咨询师

  (8) 法律风险管理师

  作者提出,即便法律人自己不去自己建造上述新工作,那么新的雇主也会主动去创设。作者认为对这种颠覆式的变革首先开始抵触并且试图阻止的就是法律人,目前国际环境下的这种计时付费制度是对法律服务效率的反向激励,大多数律所和律师不愿意改变这种现状。

  二、 现在的我们离那样的未来有多远

  上面,我简单介绍了书中所写的内容,接下来,我想谈谈作者所描述的法律职业的未来离我们还有多远

  (一)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往往是远超乎我们想象的,作者在书中描述了几种「颠覆性法律技术」,我举几个目前市场上就有或者正在发展的技术。

  1. 「自动文件组装」

  我在『法律电商的现状和未来』文章中提到过这种法律服务方式,即文本的在线自动生成。对于一些可重复利用文书可以通过系统研发实现用户自动组装和生成,很多人对这种机器生成的文书产生质疑,认为其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但我相信,随着自动组装组件的完善需要依托专业的法律知识及大数据),其一定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

  2. 「无间断互联」

  随着移动设备及信息网络的支持,律师与客户之间将消除由于地域而产生的距离和不透明。这个离我们有多远呢?几年前我所在律所就试图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项目管理(案件进程管理)系统并联并且实现项目管理系统对客户开放,让客户随时看到案件的进展。据我所知,现在已经有律所在这样做,并且在努力做的更好。

  3. 「电子法律集市

  作者提到的电子法律集市即我在关于电商的文章中提到的各种形态的电商,虽然目前还没有太成功模式,也没有太像样产品,但是就像我在那片文章的结尾说的,这件事是可以做成的,尽管很多人仍然在抵触或者不愿意相信。

  4. 「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

  大学时我曾经做过两年的兼职助教,是某大学商学院项目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助教,那时候我就在想法律服务的过程是否可以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提高效率,后来毕业后我发现有人已经开始这样做了。现在很多精品所(及律师团队)都自己开发或者购买了项目管理系统,对律师事务所的日常及案件等进行流程化管理。

  5. 「大数据和智能法律检索」

  大数据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了,在很多其他行业大数据已经被应用在分析客户习惯,挖掘客户需求,预防各种风险等。在法律行业,随着开放法律资源的增多,大数据能供给法律人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这不仅体现在有人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制定营销和发展策略,更多的是基于对大数据的二次开发和利用,使法律检索变得越来越智能,实现更多检索目的。比如,目前通过现有的数据和检索工具,就可以实现对某类型案件的风险预估;通过数据对某个法官或律师个人进行分析;对某特定行业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出其法律风险点及地域分布状况等。虽然仍很多律师对此嗤之以鼻,认为经验比机器更重要,认为技术跟法律毫无关系,但技术仍然以其不可阻挡的速度影响着法律行业。

  当然还有几种作者提到的颠覆性技术,比如解决法律人之间相互协作问题的『法律开源』及『封闭的法律社区』,对未来科技发展设想的『嵌入式法律知识』和『人工智能』,这些统统不是梦想,只是实现起来需要跨界人才和技术发展。

  (二) 法律服务专业化及生产社会

  在技术的驱动以及市场的强烈需求下,为了提高法律服务的效率,法律服务的专业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作者在书中用了『法律服务大宗商品化』这个词,其实我觉得这类似于法律服务的社会化大生产,即通过对法律服务的专业化,流程化实现法律服务的规模化生产,从而使法律服务的过程变得社会化,也使细分法律服务产品实现社会化。简单解释一下,我认为随着法律服务过程的专业化、流程化,部分法律服务的规模化、量化生产必将取代过去单个法律提供者个人的全程服务。它的发展模式应该是由律师(团队)及律所内部先实现流程分工,然后某些成熟的流程会实现独立并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法律服务产品,随着这种产品社会认知度的提高,产品会逐步实现社会化即为所有律师、律所乃至客户服务。在未来成熟的细分法律服务产品会独立进行销售,客户的法律服务可以通过组装的形式进行购买,甚至法律服务提供者自己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购买部分细分产品。

  法律服务专业化所带来的细分产品社会化,就会引起作者提到的『执业泛化』,即法律服务在未来可能并不是只有律师或律师事务所独占,至少不能全部独占。一些非必须律师才可以提供的服务产品会被其他行业进行开发并且量产,一些大企业可能会制作满足自己自身法律需求的细分法律产品同时可以通过量产而产生盈利,一些细分法律服务产品的提供商也会应运而生

  这在现在看来似乎很遥远,其实并不远,因为很多精品所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将自己的服务流程化,制作自己的细分法律服务产品。我已经在市场上见到了这种产品的雏形,并且在小范围内悄悄地进行推广。虽然法律服务产品的研发难度很大,跨专业人才的缺口以及对市场的培育都是问题,但我相信未来这都会解决,而且不会太久。

  三、 如何迎接或创造为来

  我相信读了上面的内容,一定会有很多人是处于怀疑甚至抵触的情绪中。这并不奇怪,就像作者所说的,法律界存在两大阵营,「善良管理员」和「狭隘的守门人」。前者更愿意在普通人和法律之间建立桥梁;后者则更希望法律业务围起藩篱,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在我看来,法律行业每天都在高速发展,每一天都有人在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寻找并探索新的出路。尽管有些人选择消极抵抗,但你不做,总有人会去做。在未来还指望运用信息不对称来对付客户,提供无法亮化甚至毫无内容的法律服务是绝对不可能的。

  作为律师,需要做的是将自己的法律服务尽可能的专业化,找到自己所提供的服务的个性化无法替代部分作为核心竞争力

  作为想迎接新工作的年轻人,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挖掘自己跨专业的潜能,甚至如作者所说短暂的对某个跨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也许是不行的,可能在未来你需要拥有另外一个专业。

  作为律所,也许更加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抢夺人才,积极进取,否则也许会被行业淘汰或者成为行业最下游的分包商。

  最后,我想说,作者提到的这种未来在目前看来有很多阻力,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法律职业人群内部,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善良的管理者」在试图改变这种现状。今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写了这样一段话,让我很感动,她说「没有什么知识和经验是不可复制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与其故作高深,不如大大方方」,他们开放的是被很多律师认为很神秘的「诉讼可视化」课程

  前方困难重重,甚至绝大多数人对此很不看好。但我觉得也许我们并没有办法待在原地猜测并指望别人把这样的未来实现,我们应该去试图创造这种未来。就如作者在书中引用硅谷计算机科学家Alan Kay的话「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未来。」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读后感(二):法律职业的未来,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变的不仅法律人的职业未来。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这几年AI发展大火,ML/DL/CV/NLP等领域论文满天飞,相关的创业公司几乎都站在风口上。几乎是一个人人都要懂一点人工智能的时代。时代的剧变不会漏下任何一个幸运儿,法律职业从业者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再也不能只着眼于拼命努力刷绩点刷外语能力刷实习进入好的律所/公司了。如果我们期望像上一代法律人那样的职业生涯,我们必将失望。

  ---

  用零碎的时间把从所里借来的书《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看掉了。作者Richard Susskind, 作者有深厚的法律*技术背景。因此他对于技术发展对法律行业的影响的看法,很有前瞻性也比较中肯。

  正好最近对于legal tech industry和法律与AI的结合等话题很有兴趣,看这本书挺有共鸣的。

  Richard Susskind认为,法律的变革将由三股力量来驱动:事多钱少,执业泛化,信息技术 。关于执业泛化,未来的法律市场必然更多地外包给从事替代性法律工作的机构/公司,从而大幅降低成本。

  法律服务的大宗商品化,是文中我比较认可的一个观点。Richard提出一个看法:将法律服务看成是量身定制,是天真而浪漫的想法。实际上需要量身定制的法律工作远没那么多。

  例如我现在所从事的劳动法业务,工作非常大的部分是起草劳动合同。但这项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从头到尾的量身定制,我们完全可以使用标准化的合同。如果在一个合理的系统协助下,我认为这项服务完全不必由律所来完成,外部律师仅仅需要审阅合同的组织架构即可。

  Richard也在文中提到一些颠覆性的法律技术,例如自动文件组装,在线法律指导,法律开源,智能法律检索,大数据,基于AI的问题解决等。我理解这些技术已经在新兴的市场上出现,但是并未完全普及,亟待技术的发展。

  关于律所的未来。事实上,因为即使在非常高端和复杂的商业交易之中,也有许多流程化的事务。(例如我之前参与过的一些大型交易,实际上律师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参与交易模式设计,这部分工作可能只占据了工作总量的20%,而剩余80%的时间被用于交易结构的落实,通过满足政府部门的各项条件。在这个部分,律师需要会做大量的截图、电话、表格比对等机械性工作。这是很无趣而浪费时间的。)

  律所的商业模式和内部运行模式都正在受到冲击。律师完全可以尝试去打破这种“精英化”的观念,例如一定要在最昂贵的写字楼中租用办公室,来降低成本。

  “未来跨学科的的法律人才将接受严格教育,成为相关领域的真正专家,再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之外的重大价值...”也应了这个职业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的自我介绍里没有几个“/”,大概都不好意思让自己BIO见人。但任何领域要做到专业,都需要大量的学习和实践投入。但复合型的知识背景会给律师的职业生涯带来巨大的加成。

  同时我理解给自己的人生多加几个“/”,不仅是作为职场人的追求,同样是作为“人类”,在短暂的人生中,拓宽生命的宽度和广度的追求。

  Richard谈到,和一些优秀的初级律师交流时,一些在审阅大量诉讼文件,还有一些在为大型交易项目做尽职调查。有趣的是这些人也认为,如果把他们这些项目外包到印度之类的地方,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学会搞定那些文件,而客户目前却常常要为这些初级律师的工作时间买单。这个部分我深有同感:在前一家律所实习的时候,核对到头晕目眩,而那只是一些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也可以完成的工作。那时候吐槽过许多次当今律所工作的效率底下程度。

  现如今的年轻律师的成长模式,仍然是花上许多时间来学习一些行政人员所做的工作。如果需要在这方面有所改变,应该修正对年轻律师的训练模式。例如,让他们和中高级律师、资深律师并肩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和观察他们的工作方法。

  只做一个对计算机充满热情的律师,不足以支撑我进入legal tech industry. 要学习一个领域,仍然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读后感(三):人工智能、大数据、线上法律服务……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

  “若无法适应,那么很多传统的法律服务机构必将被淘汰出局”,理查德•萨斯坎德在《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开篇说的话,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毕竟,放弃了传说中的铁饭碗之后,几乎每一天,我都处在一种明天会更好还是更坏的焦虑中。

  其实,当我读《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时,读这本书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了。

  此时,阿尔法狗已经战胜李世石;每个法律人都在谈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线上法律服务。曾经在《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预言的部分变革已经发生,而这离这本书的出版仅仅5年之久。

  抱着“亡羊补牢”的心态,我还是趁着春节小长假把这本书啃完。算是在埋头拉车的同时,抬头看看路。

  接下来要是谈主要是这本书让我感受较深的几点:

  执业泛化,法律服务市场竞争白热化

  就像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给病人看病治病一样,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代理他人打官司。为了保护客户的利益,法律对法律服务者的门槛有着严格的限制,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必须是经过充分训练并具有相应经验,如要想成为律师必须通过号称“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

  可是,理查德•萨斯坎德认为随着法律对法律服务资格限制的放宽,新的法律服务机构即“替代性商业机构”将成为律师及律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非律师可以持有并运营法律服务机构;允许私募基金或者风险投资之类的外部投资者,将资金注入服务机构;传统四大会计事务所重新返回法律市场”等等。

  说白了,执业泛化所带来的核心问题就是供需关系的不平衡,以前法律服务提供者受到严格的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有限,律师还处于所谓的甲方,现在随着替代性商业机构的进驻,法律服务市场的竞争前所未有。

  就我进入律师行业两年来,深刻感受到律师和律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的压力当然是来自律师同行,资源有限,每个人都在抢占市场;另一方面感受到的压力来自类似无讼的机构,他们的兴起必将影响法律服务市场。

  事实上,滴滴、优步网约车推动交通市场的变革,进而将“黑车”合法化不得不说已经为法律服务市场敲响了警钟。

  工业化生产,法律服务的大宗商品化

  对于一向被认定为需要量身制作的法律服务而言,理查德•萨斯坎德提出的运用生产线或工业化思维方式和方法,对法律服务进行大宗商品化显然是颠覆性的。

  法律服务怎么能作为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

  理查德•萨斯坎德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并且认为把一项交易或纠纷所涉的法律工作进行分解,采取流程化以及更高效的处理方式,是在事多钱少、执业泛化背景下,比减少收费以及替代性费用安排更合理的策略。

  如诉讼行为可以分解为以下九项任务:文件审阅、法律研究、项目管理、诉讼支持、(电子)披露、策略、战术、谈判、法庭辩论。不得不说闻名于世的天同诉讼流程41步也是诉讼行为分解的典型。

  又比如,对于部分非核心的工作采用非律师化、异地、离案、外包、转包、共同处理、近岸、租赁等方式处理。

  事实上,在实践中,很多律师、法官已经采取了类似工作方式,如起草一份合同首先想到的是以前是不是写过类似的合同,如果是则在原来模板的基础上进行特殊化处理。又比如,资深以上的律师会把不那么核心的工作交给律师助理或者初级律师。不得不说成都罗毅律师运用Tower将新三板服务标准化是一个典型。

  当然,并不是任何法律工作都适合大批量生产模式,对于一些核心工作因其特殊性还是需要具体对待,如法庭辩论。

  颠覆性法律技术,法律人的神助手

  云栖大会上无讼推出国内第一款法律人工智能机器人“法小淘”,基于海量的法律数据和算法,法小淘能实现智能案情分析和律师遴选。法小淘的出现几乎完美的印证了理查德•萨斯坎德关于法律领域颠覆性的新技术之一人工智能的描述。(PS:期待法小淘的快快成长)

  事实上,基于人工智能的问题解决之外,理查德•萨斯坎德预测的、电子法律集市、在线法律指导、法律开源、嵌入型法律知识、在先纠纷解决、智能法律检索、大数据等颠覆性法律技术均已经在不同程度出现。

  比如大数据,得益于裁判文书的公开,大多数法律人都通过对裁判文书解构,挖掘裁判文书中的法律适用、法官观点、裁判规则的规律,从而对案件进行预判。

  又比如嵌入型法律知识,最常见的就是导航,当存在超速驾驶、穿红灯等违规情况时,导航就会立马向驾驶员提出警示。

  实践中,早就有一部分法律人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抢占法律市场,如早期利用知乎、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法律人。

  奔向冰球所向,而非冰球所在

  处在瞬间万变的时代,要说不焦虑那还真不是真的,毕竟,身处信息技术巨大浪潮中,前浪死在沙滩上绝对是有可能的。

  虽然理查德•萨斯坎德指出未来将有更多样化的法律工作的出现;虽然理查德•萨斯坎德认为法律服务商品化将极大程度提升工作效率;虽然理查德•萨斯坎德承认计算机完全取代法官、律师的工作在是不可能的。

  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像执业泛化、法律服务商品化、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法律技术给法律人带来的焦虑和影响是巨大的。

  毕竟,谁也不知道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读后感(四):书摘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泛泛地讲,前两部分可以大致概括为“法律服务的未来”,第三部分是“年轻人如何应对”。

  开头讲法律行业变革的三重驱动力:钱少事多、执业泛化(执业门槛降低和监管放松)、信息技术。作者随即提出两条策略:效率策略(将重复性流程性工作交给成本更低的人或电脑)和协作策略(多个需要相似服务的客户共同分担成本)。

  作者将诉讼行为拆分成九项:文件审阅,法律研究,项目管理,诉讼支持,(电子)披露,策略,战术,谈判,法庭辩论。除了含金量较高的策略、战术、辩论等,其他工作都可以“外包”。作者同样介绍了他认为会对法律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新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

  第二部分讲了作者认为未来的律所和法务工作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该如何面对这些变化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作者提到了律所和法务共同协作,建立类似服务中心的team。

  “我认为改善获得正义的状况不仅仅限于改进纠纷解决方式,还应该包括我所称的纠纷控制、纠纷避免、法律状态改善。”(101)

  作者认为普通公民和小型企业会是在线法律服务的主要受众,而传统律师并不是这种服务最经济的来源(对此我完全赞同)。在线服务有很多形式,而现在也有许多社区、平台等正在萌芽。(于是我想起了某律开的微博问答。习惯移动支付的中国人甚至可能会比保守的英国人更容易接受在线法律服务)

  第三部分作者再次强调了在未来,传统律师的需求会缩减,地位可能也会下降。作者列举了许多他认为会出现的新工作,例如法律知识工程师、跨学科法律人才、在线纠纷解决人才、法律风险管理师等,并简单描述了这些人日常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我感觉这些工作基本都是为复合型人才准备的,大部分是类似法律+计算机或者法律+管理学这样的组合。

  最后作者提了一些给年轻人的实用建议,包括潜在的雇主(即提供新型法律服务的企业)、以及为了应对变革需要掌握的一些技能。

  “现在有比过去更强的理由在开始法律生涯之前,首先学习例如管理、计算机、系统分析等其他学科。”(160)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读后感(五):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书摘和一点体会

  理查德·萨斯坎德教授为法律人描绘了一副清晰的未来图景,“事多人少”、执业泛化和信息技术是法律人和法律市场变革的三重驱动力。“事多人少”的挑战是企业当前为法律人设置的一道难题,大型公司和金融机构既要增加法律服务,又要削减法律开支,这是法律服务对象层面的变化。执业泛化则是批评者和改革家倡导放宽法律服务主体资格和组织形式方面的限制,要求法律执业资格的宽泛化,这是法律服务主体层面的变化。信息技术则指势不可挡、全面覆盖个体和社会的以互联网科技为核心的电子科技对法律服务带来的冲击,这是法律服务方式层面的变化。

  总体而言,企业需要更快捷、低廉、高效的法律服务,法律人如何能在信息技术、执业泛化的双重挑战下,不断革新法律服务提供方式,满足市场需求,是每一个法律人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如同作者所说,执业泛化和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实现变革,而事多钱少这个严峻经济形式下的困境,则一直是推动变革的主导力量。理查德教授提出了两条可行的策略来帮助法律行业应对事多钱少的难题,即效率策略和协作策略。效率策略要求寻求削减法律服务成本的方法,协作策略则是与客户合作,令客户分担某些法律服务的成本。

  理查德教授主要阐释了如下方面的变革趋势。第一、法律服务呈现出这样一种变革趋势,从量身定制走向标准化、系统化,再进化到分包和大宗商品化;第二、法律服务如同商品一样,可以被分解,诉讼可分解为文件审阅、法律研究、项目管理、诉讼支持、(电子)披露、策略、战术、谈判、法庭辩论;交易工作可分为尽职调查、法律研究、交易管理、模板选择、谈判、针对性起草、文件管理、法律意见、风险管理;第三、替代性法律服务处理方式包括内部处理、非律师化、异地、离岸、外包、转包、共同处理、近岸、租赁、在家处理、公开处理、众包、计算机化、单包、不处理;第四、法律领域至少存在13种颠覆性的新技术,包括自动文件组装、无间断互联、电子法律集市、电子学习、在线法律指导、法律开源、封闭的法律社区、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嵌入型法律知识、在线纠纷解决、智能法律检索、大数据、基于人工智能的问题解决;第五、法律人的新工作包括法律知识工程师、法律技术专家、跨学科法律人才、法律流程分析师、法律项目管理师、在线纠纷解决师、法律管理咨询师、法律风险管理师;第六、年轻法律人未来的雇主包括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大型法律出版商、法律知识提供商、法律流程外包商、商业街零售商(合作银行、替代性商业机构)、法律租赁中介、新型律师事务所、在线法律服务提供商、法律管理咨询公司。

  个人的主要体会如下。首先,法律人应当具有创新意识。作为中国西部的一名法律人,该书给我的最大冲击是如何在三重变革的巨大压力下寻找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角色,创新工作方式,应对法律服务市场的外部挑战,尽管由于国情和法律市场发展不均衡,这些挑战尚未完全现实来到。而作为一名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法律人,研究法律服务市场巨大变革下对法学理论研究的影响,更新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其次,法律人应当具有警惕意识。在作者看来,法律知识和服务更多被看作一种普通商品,未来法律服务将演变成福特的工业化流水线制,法律服务被肢解为标准化的流程和环节,各个部分尽量地以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式完成,法律专业性壁垒有逐步被打破的趋势。费尔德曾说道,“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而在三重变革的驱动之下,法律这个同时存续于精神理念及世俗生活的行业如何体面地发展、完善,普通法律人如何维系其核心竞争力,是每一个法律人需要警惕和反思的重要问题。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读后感(六):未来有无数种可能性,法律也需要创新

  知道的越多才知自己知道的越少 一本非常开阔眼界书,原本想就这未来法律发展上写个论文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我想现在的社会发展我远不够了解,这一本书告诉我的,只是一部分,大部分的东西可能已经在现实中实现了,如果我还傻乎乎的从这方面写下去估计会很浅显,我可能还需要看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才能从大部分的观点中找出共同点继续往下深思,别人嚼过的东西不能捡来嚼,但是应该往它发展的那个方向继续去追击

  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大致方向,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与法律,甚至与生活各种相关的都可以结合起来,社会越发展可能性就越多,书中也提到了很多概念性的短词,我一部分已经记不清了,很幸运看了这本书,增加了自己的视野,希望多动脑思考,有时间反过来再看看结合其他资料在思考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是创新未来。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世界,前几年一直在提倡创新,就业要创新医学教育也要创新,当然法律也就需要创新了,书中提到了很多先进的概念:法律工作大众化,在线法律服务,在线纠纷解决,智能法律检索,法律社区,计算机辅助速记,虚拟法院! ! 内部处理,离岸处理,分解工作外包,会计师与法律人、税务与法律、网络与法律的结合,跨学科法律人才,法律出版商,在线服务提供商,法律流程分析师,法律风险管理师,(奔向冰球所向而非冰球所在)避免问题而非解决问题…… 像纸牌游戏一样嵌入法律知识到系统中,加强规则。

  面试给雇主的问题:有长期战略规划吗,以后的法律服务会往哪个方面发展,你觉得律所现在发展算不算止步不前,信息技术在法律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会带来颠覆性发展吗,事多钱少应该怎么发展替代性处理方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