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05 04: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经典读后感10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是一本由[美] 阿黛尔•法伯 / [美] 伊莱恩•玛兹丽施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读后感(一):个人评分:80.一本关于和孩子沟通方面不错的书,受益良多。

  书评

  一本关于和孩子沟通方面不错的书,受益良多。

  和孩子沟通时要引导孩子主动表达自己,而不是yes or no。

  沟通时阐述事实,不发表负面观点

  告诉孩子结果,给予选择,而不是责备

  孩子需要提醒,但不是啰嗦。

  倾听孩子的需求,而不是想当然的以自己的角度去以为什么。

  表扬时用明确的词汇,而不是笼统的好、棒。

  孩子做错的时候,明确表达不满内容

  孩子犯错时,责备不解决问题,而是要告知利弊,以后不再犯同样或类似错误

  提供一些商量的余地,可以让孩子做那些原本不愿做的事。

  本书结构

  分为两部分

  1、原则技巧

  2、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法

  这本书讲了什么:

  用了比较多的实例来说明教育孩子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读这本书的动机

  需要补充育儿知识,豆瓣高分

  读这本书的目的

  想了解更多正确的育儿知识。

  作者

  [美] 阿黛尔•法伯 / [美] 伊莱恩•玛兹丽施

  书中的感兴趣点:

  育儿

  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2-3小时通读

  对我的影响

  评分:

  80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读后感(二):爱、智慧幽默,一个都不能少

  如果从全书定位上来讲,《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的书名,应该叫“操作版”,或者“实操手册”更为合适。相较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原版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实用练习手册。

  全书的结构分了两个大的板块,分别是“原则和技巧”、“问题与答案”,我将它概括为“方法”和“解惑”。前者是普适性的办法,后者是个别化的解决。这就是全书的总体样貌

  相比原版而言,这本书就是一本亲子沟通的“短平快”。没有枝枝蔓蔓,直奔问题解决。

  事实上,依我的理解而言,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在言语当中进行的。因此,怎么说就显得至关重要。当然, 身教是更为重要的教育。不过,我们今天探讨的是关于沟通的问题。除掉表情动作以外,语言比例就是百分百了。因此,说成为了头等大事。我们每天生活在言语当中,但是,要做到真正正面的、有效的说,是非常难以达到的。

  所谓正面,意味话语的指向不是冷漠、不是嘲讽、不是对立、不是拒绝、更不是打击,“每天早晨,我都发誓今天会不一样。今天我会是一个热心耐心、充满爱心的父母。但每天早上,我又都变成一个可怕的、歇斯底里的疯子。”相信这是很多父母的切身感受,这本书提供了五种基本的解决方案——关于感受、关于寻求合作、代替惩罚、关于赞赏、 关于愤怒、我认为,“关于感受”这一点,是整本书也就是作者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全部的立论基础。好的沟通源自于对感受的接纳。正如心理学中所积极倡导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表现与感受。只有当孩子真正感受到了这样的容纳,才具有了良好沟通的开端

  至于后面的几个问题,也是身为父母最常接触和最头疼的问题,寻求合作往往遇到的是——你越说,我越不干!左耳朵出进右耳朵出。书中提供了六种办法,我认为,“用一个词表达”和“提供一个选择”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说的越少,话语的提纯度就越高。唠唠叨叨的妈妈之所以被所有的孩子反感,就是因为语言泛滥。而提供选择,最终指向的就是问题的解决。二选一也罢、多选一也罢,总而言之都要选。

  最逗乐的也是最有智慧的解决方法当属“关于愤怒”这一节。作者一针见血:“家庭教育是个高压力工作。”那么,要“如何适当地表达我们无法遏制的愤怒,来释放自己,同时又不伤害孩子”呢,吉诺特博士的答案真是太妙了——“所以!快跑!快去逃命!”

  对精华版的重温,唤起了之前的记忆。从中给予我再一次的深刻的感受是,所谓教育,真是一门趋于大道无形的艺术:爱、智慧、幽默,一个都不能少。

  最后来个画蛇添足,精华版不一定要做成精装版。此建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读后感(三):愉快地沟通,愉快地解决

  现在正在气头上,男友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向我倾诉,我向他提建议,结果他说我想的太简单根本明白他的点,感觉跟我越来越聊不下去了,忿忿地挂了电话生气地觉得他对我开始没耐心了。

  然后我突然想到了昨天看的这本书。里面有个沟通小技巧:[当孩子不开心的感受遭到否认或忽略时,会变得更加难过,即使父母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最有效的办法仅仅是倾听,并且肯定他们的感觉。]

  仔细想想对待大人何尝不是如此,在难受或者挫败的时候,最不希望听到的是“这点小事,有什么好难过的”或是“你可以这样做”。所以其实在刚才的交流里面我是不对的那一个,不是指我有恶意,而是我觉得事情很好解决并且给的建议,会让他觉得自己的感觉被否定了,这当然令人很不舒服,因而会产生拒绝与你继续交流的想法。如果当时我选择赞同他的想法,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也许讲完以后他会舒服很多。

  我家里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方法,身为一个调皮不行妹子,我绝对是被打大的这一代。身边开始有很多好友怀胎生子,我一直也在思考着儿时父母的教育对我自身性格的影响。虽然我觉得我们相亲相爱,但跟他们很少有层次的沟通,并且由于经常会被打骂,儿时撒谎是家常便饭的事,同时心里的自卑感是去不掉的。记得从记事起,我就已经开始有自己是个独立个体的想法,强压只会让我暗地反抗。对待孩子,理应把他们当做一个平等朋友去对待。

  虽说孩子天生是恶霸,不管教不成材,但更重要的是应该知道他们为何要那么做。一味地去责骂,孩子会产生类似员工躲避老板的感觉,当犯错时他们会惶恐,撒谎,也许以后会更加叛逆一发不可收拾。

  本书精简干练教授了如何去尊重孩子的感受,在犯错时如何叫他们积极地去改正,当他们表现好时如何赞扬最有效,还有在自己愤怒时,如何不做憋屈的伪善父母并且简洁无害地表达自己的怒意。都是很简单的方法,但看了会有种怎么之前没有想过有这种解决办法的感觉。寥寥几幅卡通画就精炼出了这些方法的精髓,并且还有小练习可以巩固这些知识。不用读厚厚一本的儿童心理教育了!愉快地沟通才能愉快地解决问题,以后我们家的孩子绝对不会再像我一样担惊受怕地过着不开心童年了。

  当然在此之前,这些方法非常值得运用于日常人际交往上,沟通解决一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读后感(四):同样适用于各种人际交流

  撕开书的包装,我匆匆浏览了一下,于是得出个结论:又是一本大字、多图乱泼鸡汤的打着家庭教育旗号华而不实的书,还曾感慨为何再版次数如此之多?莫非中国家长必须受这样的教育?不过用了一个晚上读了之后,这种偏见一扫而空了。我并未教育过孩子,说亲子沟通也为时过早,但是书里的理论和技巧倒是可以适用于任何的人际交流。

  另外,对美国的教育专家也比较佩服,事实上,这种书正适合多图。前面几章分别给出了一些家庭中常见对话的图示,有几种选项供读者选择。在读书这种氛围中,你可能会思考许久选择正确的答案——所谓的“正确”就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但是事实上在日常交流中,人的思维往往不会有过多的时间去思考,你很有可能会选择那些让“孩子不听孩子不说’的答案。我试着进入画中的场景,多数还是会选择一些对方拒绝沟通的答案,因为可能真的在固有的思维范畴里,比如,孩子说:我不喜欢蜘蛛。可以替代为任何人,当某某说我不喜欢某某的时候,你可能下意识会说:为什么?然后接下来会阐述你的观点。在书里的答案是:哦。这个答案即便是要停下来思考,得出这个答案也要好久。这里就涉及了一个倾听的艺术。很多人在面对陈述的语境的时候却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对方就会索然无味,也许对于孩子更是如此。他说不喜欢蜘蛛,只是表达不喜欢而已,一个”哦“也仅仅表达知晓,却没有是非评判的意味,或许这就是最好的沟通。同理,”呵呵“什么的也是不错的,虽然这是网络沟通中断的信号标志,有时候想想这些话语的因缘倒也挺有意思

  虽然如此,坚持下去真的很难,因为沟通是即时是而且太迅速了,很多时候人是反应不过来的。要让我们相信一本书改善了亲子或者是身边的一些关系是很难的,我觉得这本书最终要的是提供了一个方向,一个方法,一些可以参考的场景,只有当我们真的进入情境中设身处地的为沟通的另一方考虑了,进入了自己的潜意识,这样的良性沟通的桥梁才能最终搭建。作者说,对此她只能送上温暖祝福,这是很温馨的,因为她终究知道教育类书籍的局限,而且也明白,这些并不容易做到,想要对方”听和说“我们都需要努力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读后感(五):一本很薄的书 一些很实用的技巧

  文/友竹

  看过很多亲子教育方面的书,面对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专家、学者们总是侃侃而谈长篇大论。且不管书里提到的方法是否可行,耐着性子看完脑细胞先就累死了一大半。而本书的写作条理清晰对症下药,其简洁有力的写作风格让我甚是喜爱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肯听你的话,并总想跟你对着干吗?原因可能在于:你说话的方式不对;你讲的内容太多。如果你是一个不懂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人,你的说话语气一定不会太好,另外你讲的内容可能涉及的信息太多,孩子一时抓不到你的话语重点

  如此一来,你的教导之言自然到不了孩子的心里去。糟糕的沟通结果是这样的,他可能会认为你只是在仗着大人的威权压制他,他会自动让你的话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他不会把心里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告诉你,因为他认为你根本不会在乎和重视他的任何想法和感受。

  要达到理想的亲子沟通效果,你需要取得孩子的信任。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揣摩并能明确说出孩子的感受是赢得孩子信任的第一步。在父母眼里完全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孩子心里可能事关重大,千万不要以成人眼光判断所谓孩子们的“芝麻小事”,小心你那不经意的冷漠眼神或话语,伤了孩子的心,从此懒得理你!

  你想让孩子按照你说的去做,他们却对你的提议置之不理。先别愤怒,看看你使用的是什么语气和语言。孩子需要鼓励才乐意跟你合作,别以为你的指责辱骂威胁命令很有气势,通常这些“恐怖政策”在家庭教育中不起正面作用,尤其在孩子渐渐有了自我意识之后。用能够让你和孩子都感觉舒服的话语准确表达孩子需要做的事,才能让你们之间愉快合作。

  大多数家长认为,惩罚犯错的孩子是极为必要的。你真的认为孩子只能通过受到惩罚而长记性、不再犯错吗?事实上,受到惩罚的孩子会产生如下想法:强烈报复心理,下次还会这么做但要避免被发现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是坏孩子……无论哪一种想法,都对孩子日后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家长们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代替惩罚而能起到教育效果的方法。

  你需要做的是与孩子一起坐下来,想办法解决问题。倾听孩子的感受与需要,中途先别评论他说的一切,鼓励孩子把所有感受都表达出来。等孩子说完,你要先总结孩子的观点,再发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然后邀请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并写下你们的想法。最后挑出你们一致同意的条款去计划执行

  千万别以为你是家长,比孩子见得多、看得远,就能为孩子制定出明智做法,你所谓的明智可能在孩子看来很可笑不值一提,所以,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吧,导致他犯错的原因远不是外人评价生性顽劣这一点,而有可能是很多的外部因素

  你把孩子带到世上,就要为他的健康成长和愉快生活负责。是做一个让他感到舒服、可信赖的家长,还是做个粗暴严苛、让他老想躲着的恐怖分子家长,你自己说了算。如果想做前者,可以好好参考本书中讲到的方法。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读后感(六):中国父母育儿必备书

  有了孩子之后,陆陆续续看了很多育儿书,大部分育儿书都是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结合养孩子的经验,从不同侧面给予家长或具体或者高屋建瓴的指导,对于新手爸妈来讲都是宝贵的经验。但是育儿书籍市场逐渐升温,读者眼花缭乱,可怎么选择育儿书,那就要多看评价,多看妈妈的推荐,我个人最为推荐的一本书就是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可以说这本书开启了我育儿的一个“新天地”,开始不断反思在我们中国家长身上存在的各类问题,然后开始察觉孩子一些行为的背后原因。

  中国的育儿书籍市场远没有达到一定的“精确度”,可以就某个比较精细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程度,而这一点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做到了。中国人喜欢模糊概念,我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凡事不怎么追求细节,不会思考和反思,只要大概齐是那么回事就行,反映在育儿书籍上大多也是如此,不会因为某个问题进行科学论证,而是想当然以为是这样那样,基本上流于理论上的阐释比较多,最后感觉往往是空对空,没有科学的说服力。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虽然是一本育儿书籍,却极其严谨科学,就是单对某个问题的阐释,也采用了数学上的归纳、总结、列表、图示等各类方法,力图从科学的角度对看似比较宏观难以把握的说话问题加以详细的分析,教会父母如何一步步的采用正确的说话和倾听方式,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与家长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恰当地赞赏孩子,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等,这些方面都是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对绝大多数父母来说都是琐碎的融入到生活各个方面,有时候不知道从何入手操作的问题,作者条分缕析之后总结归纳为说话和倾听的问题,并从上面几个方面逐一解决父母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惑,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真正是“对症下药”。

  说话和倾听,对很多中国父母来说,可能一直以来都不觉得是个问题,但真正分析起来却问题多多,我读过此书之后会特意观察周围的父母和老人带孩子的事情,真正是问题太多,中国父母习惯于大吼大叫,训斥孩子,现在虽然很多父母推崇赏识教育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所以《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我一直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读后感(七):兵法也要活学活用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在1980年出版后,就凭借务实的细节、简单的可操作性而风行欧美,成为畅销而长销的经典。一本育儿书能有如此成绩,确实是个不小的奇迹,因为育儿理论随着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在今天看来是时髦而正确的东西,到明天可能就被颠覆和遗忘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长销30年,至今仍然受到追捧,真可谓一步育儿的“兵法”了。但是,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想按照书中的理论去实践去取得实际效果,就得像学习和运用兵法一样,要活学,更要活用。尤其是中国的读者,面对的还有跨文化差异的问题,更需要考虑到环境、文化的差异。不然,如果死板的实行,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失灵并抱怨作者的成果言过其实。

  个人以为,本书之所以成为畅销而长销的经典,原因就在于选取亲子关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而这些场景,往往是为人父母的不知道如何应对的困惑场景,很可能会被随意化处理的场景,也是我们很可能出错的场景。作者通过观察和实践,告诉父母了一个中心理念:“尊重感受、寻求合作、代替惩罚、如何赞赏、应对愤怒”,换句话说,把孩子当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你的附庸,这一理念其实在本质上还是西方个人主义观念,强调对人的尊重。但在中国,父母对孩子大多是有溺爱无尊重的。这点差异,就需要中国的父母多多向西方父母学习了。也只有树立了这种理念,沟通才会有效。

  所谓跨文化差异问题,主要就是家庭文化的差异、儿童心理的差异,这种差异需要我们对于本书的操作进行适度活用。比如,本书第二部分《注意事项、常见问题以及家长的故事》,讲到的惩罚孩子的问题,作者区分了惩罚和承受自然结果两类情况,就非常有见地: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追加痛苦效果。承担自然后果,是让孩子承担他们行为所带来的自然结果。显然,从语气表达上看,作者是更倾向于让孩子承受自然结果的,在实践中,他也确实鼓励这么做。这一理念是没问题的,但是具体操作上,在中国可能就有差异性。在女儿弄得纸巾到处都是的时候,我曾用作者建议的模式教训女儿:我很生气。屋子里本来好好的,让你弄成这样子。快去整理好!——到处乱扔纸,看爸爸不揍你!但换来的回答结果确实:我就不!我不管!后来我加上了一句“爸爸生气了,会不给你买巧克力了哦”,才初见效果,或许,承受自然结果,也是一种文化差异。

  总之,这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但对于里面的理论和案例,不能简单的运用和模仿,而要多加揣摩,才会有不错的效果。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读后感(八):“听”与“说”的背后

  首先要说的是,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不失为一本好书。它虽然没有详尽深入的释理,但必要的理念已然字字珠玑地呈现于文中。它了解陷于忙碌烦扰生活的家长们追求“短平快”的阅读要求,直接以原理——范例——练习的方式,手把手地教家长如何“倾听”与“说话”。虽然限于书的篇幅,书中的事例绝说不上面面俱到,但即使照本宣科,也能将平日亲子之间的矛盾化解掉一大部分。而如果父母能“举一而反三”,那么效果自然更加可观。

  读罢此书,在领略到作者为适应读者需求而煞费苦心的努力的同时,我不禁开始思索: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得亲子育儿好方法的普及到了不得不诉诸具体练习的地步?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人们日益浮躁的心态。深度报道的评论区里,“这么长,没耐心看完”的评论日益增多。这个快节奏的功利社会越来越彻底地榨取着人们的活力与耐心,在巨大压力下生活着的人们越来越依赖感官的直接刺激以放松疲惫的身心。虽然好的思想可以从根本上帮助人们卸下精神上沉重的负担,但它需要一个耗费大量精力的艰苦的浸润过程,很多人无法负荷这一点。他们太累了,以致于只想要立时当下的解脱,哪怕只是暂时的。而在学习亲子教育理论时,人们基于同样的原因希望快点“取其精华”,“直接告诉我怎么做,我懒得知道为什么”。

  往深一步想,我们可以发现,当一个人的生活由于压力过大而丧失活力与耐心时,他为了保持内心的平衡及继续忍受的力量,必然会将越来越多的关注转向自身。家长们之所以会希望迅速“取其精华”,正是因为内心呼喊着“快点解决这个问题,我好忙自己的事”。可这恰恰与亲子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那句说滥了的话“养育孩子意味着全身心的奉献”为多少家长所津津乐道,但有几个人能发现,自己其实只是做到了自己愿做的?当一个家长内心深处关心自己远远胜过于关心孩子时,他便会倾向于这种“只求鱼而不问渔”的解决之道。

  再往深里想,我们可能会惊愕地发现一个事实:一个关心自己远远胜过于孩子的家长,必然会本能地采取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因为他的根本目的是减少自己的麻烦,提高自己生活的舒适度。孩子是他生活的一个部分,同样必须负担起上述责任。因此,书中所批判的那些言语和行为,便会显得那么顽固难移,即使如书中所教那般勤于练习,也难完全根除。最要命的是,孩子们都是敏感而具有非凡感知力的生物,他会很容易发现家长言语行为的干涩,进而洞察父母内心真实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家长按部就班地说了,听了,但依然没效果。

  这本书只适合于那些心中确实无条件地热爱孩子,而仅仅是教育上不得其法的家长。但对那些实际上最爱自己的父母来说,这些方法根本不能长期有效。孩子只能被欺骗一时,当他发现真相时,会感到被欺骗的重伤,进而反弹得比以前更厉害。表面上的修修补补根本无法改变大厦颤巍巍之将倾的现实。

  冲破这一死局只有一个方法:直面真实的内心,并作出改变。说来容易,但这是多少人穷尽一生都做不到的事。死局之所以被称为死局,不是没有道理的。

  文/曹怀宁 2014.05.20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读后感(九):了解不等于理解,说话不同于对话

  的确是精华版,“浓缩的都是精华”嘛!O(∩_∩)O哈哈~CD还没来得急看,先看了书里的漫画,说是漫画,但是绘画风格更像是我们小时候教科书里的简笔插画人物。主要也就是前半本里的几组,整本书里其实没有多少的插画,还是以文字为主的书,偶尔的一张半张的,也算是缓缓眼睛吧。

  好吧,书里讲了什么呢,归结起来不过就5点。1.体谅孩子的感受,如果不能真心这么做,至少学会从表面上理解赞同孩子的说法,记得顺着孩子说;2.心情平和的寻求孩子的合作,不是靠所谓的羞辱和恐吓让孩子服从,而是尊重孩子做人的尊严,不去损伤侮辱他的人格;3.变事后惩罚为事前预防,与其关注如何惩罚错了的孩子,不如关注如何让他下一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需要牢记的是大人有时候也会犯明知故犯的错;4.学会正确的赞美方式,无条件的溢美只会让孩子感觉虚伪,有针对性的称赞才会触动孩子,真的注意了孩子身上总会有可以夸奖的地方;5.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对面站着的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敌人,你没有权利肆意将自己的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

  感觉书里只在反复讲这一个套路,总结起来流程基本就是:父母发现问题—找孩子坐下谈话(交流)—耐心的倾听孩子说的话(沟通)—顺着孩子的话(表现出理解)—再委婉的说出自己当时的感受(说出意见)—提出对孩子的要求(要尽可能的简明)—邀请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不教而诛)—让孩子先写出他想出来的避免下次再出这个问题的方法(让孩子感到责任感)—和孩子一起审核你们写出来的方法的实用性(讨论)—不要只删掉孩子提出来内容也牺牲几条自己的意见(尽力做到孩子眼中的公平)—达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协议(握手)。貌似作者写的是六步,艾玛,我数数这是多少了,1、2、……10、11、12…正好翻倍。

  话说,为什么我们要和孩子沟通?这可真是个好问题呀,就像是孩子问,为什么他们要对父母孝顺一样。天啊,别再提什么毫无所求的爱了,无论什么时候,这种感情最常见的地方只会是在故事里。基本上人的付出就是为了求回报的。也就是说,父母爱子女,费心费力的付出了,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用同等的回报;反之,子女爱父母,通过自己的行动希望取悦父母,也都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给予回应的。平白无故的付出,但只付出不见回报的,人们通常称呼那些被接受的一方,为——“白眼狼”。

  事实上,为了不做人们口中的白眼狼,过去的这些年里我一直忍受着家庭的重荷。总感觉自己就像是绷得太紧,快失去弹性的橡皮筋一样,发自内心的乏力。说实话,看了这本书,感觉很惊讶。我才发现,原来这种专门针对小孩的沟通技巧,不只是适合那个假期寄住在我家的小侄女身上,更加适合的是我那早已过了更年期的母亲!

  这真的是个意外之喜-_-|||话说了,每次和她说话感觉都很糟糕。就像是面对着几岁大的幼童,对方完全没有理性可言,只能顺着他哄着她说话。动辄不知到触到她哪里的痛脚了,即刻开作(作妖)。如果我对面的真的是个小孩子还好说,可问题不是。那种强烈的腻烦的感觉令人作呕,所以你看,克制自己真的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儿吧。我还不像是书里的那些妈妈爸爸,孩子多少会服从,而我家里的这位,一门心思的就认为该服从的是我。你可以想见,遇到这种完全无法通过语言来沟通,还没办法把她揍一顿的人,相处起来的感觉有多么的糟糕。

  也或许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吧,原来这本书里的内容不只是适合小孩子,青少年能用,就算是成年很久的大人身上也好用。当然,人们身上大了才发现的问题,很可能小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只是小的时候,家长和孩子没有很好的沟通,而忽视了罢了。更糟的是,很可能等到问题爆了出来,已经是严重了,甚至为时已晚。

  .【】内或摘自原书,或来自网上,非原创。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读后感(十):浓缩的精华

  前段时间有豆瓣网友给我发豆邮,希望我能给他推荐几本育儿书。而我想到的第一本,便是阿黛尔 法伯和伊莱恩 玛兹丽施的《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如果你有很多的时间,那我认为对育儿书的阅读当然是多多益善。但是如果家长可以用于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甚至于一生只能读一本育儿书的话,那么这一本显然是唯一而最佳的选择。

  即使如此,还是会有很多父母因为忙碌,没有勇气打开那本338页的书。所幸青豆书坊考虑到了这部分家长的需求,出了只有100多页、5万字的精华版。道理还是那些道理,但是与原版相比更为简洁易懂,脉络也更为清晰。我尤其喜欢精华版赠送的双语MP3光盘,可以在开车的时候当成背景音乐听,不知不觉就把书的内容又重温了一遍,而且翻译、配音都很专业,感情也非常到位,阿黛尔和伊莱恩以对话的形式娓娓讲述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可能犯下的种种错误以及产生的不同效果。即使是完全没有时间看书的家长,也依然可以从这样的对话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营养,从而反思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以下是这本书30周年再版时写过的评论,我想我写不出比这更好的了。

  开启人类沟通大门的伟大著作

  距离我第一次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至今,已经过去四年了,在这四年的时间里,这本书给我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改变,我想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如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我第一次使用书中所述的种种技巧与孩子交流时,那种仿佛握着一把通向孩子心中大门的万能钥匙一样神奇而异样的感受。长久以来,每当我与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那种横亘在我们之间的强烈的敌对和抵触情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理解与融洽,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我利用书中所述技巧,对他的感受表示肯定,并且尽可能地使用描述性语言去陈述他的行为而非用评价性语言批判或伤害他。

  正如法伯在她的另一本经典之作《解放父母 解放孩子》中曾经说过的那样:“当我们承认孩子的感觉时,就给了他健康成长的机会和力量。父母只有假设孩子已经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种人,然后像那样对待孩子,才能让他进步。”记得曾有位朋友对我说:“我真的很害怕小孩子,我觉得他们就象小恶魔一样可怕。”而在我看来,孩子是天使还是恶魔,完全取决于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如果你把他们当成纯洁的天使,他们就会变成真正的天使,如春风细雨般润泽你的生命;反之,若是你将其视为十恶不赦的恶魔,那么总有一天,他们会成长为不折不扣的恶魔,完完全全地摧毁你的生活。

  经过四年的理解与实践,时值《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三十周年纪念之际,再次捧读此书,依然感触良多。合上书后,仿佛头脑中某处原本被紧紧封闭的空间突然敞开,一丝明亮温和的光线透进来,令一切豁然开朗。事实上,每次读完法伯的书后都会产生同样的感觉,我发现自己正渐渐爱上这两位用一生的时间去关注儿童教育,并且拯救了无数孩子与家庭的伟大女士。与其它育儿书籍不同的是,法伯和玛兹丽施的书中总是透着一种深切的洞悉和关怀,她们能够将深奥晦涩的心理学知识,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并且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幽默生动的漫画表达出来,让每位家长在阅读时既惊奇于语言的巨大魔力,又能轻松地理解隐藏在这种崭新的表达方式背后的微妙不同。正是由于这一点微妙的不同,让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感受到自己在与孩子交流时所采用的不同措辞所传递给孩子的不同信息,并且从过去错误的育儿方式中得到警醒:当我们面对孩子以及他们所犯下的错误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指责、怒斥或惩罚,而是接纳、理解与信任。

  书中从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和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六个方面,细致地讲述了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种种技巧。与常规育儿书不同的是,这本书中的内容完全摒弃了老生常谈式的枯燥道理,而是将两位作者温和而坚定的育儿智慧融入大量真实生动的育儿实例中,并凝聚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育儿理念和极具实施性的有效技巧,其中有很多技巧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亲子沟通视角,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育儿理念。

  曾经我们以为,在面对孩子的任性行为或无理要求时,只有努力地去纠正及引导他,为他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及人生观才是正确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孩子就象一棵脆弱的小树苗,需要家长的扶持和帮助才能长成参天的大树。而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尽管自己之前的做法从观点上而言并无错误,但就方式来说却过于简单粗暴。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是我们人生中最伟大也最有趣的一门艺术,当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如果仅仅去否定他们的做法,并强行向他们灌输正确的行为方式,孩子会因为受挫而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会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筑起一道不可突破的高墙,令彼此间的对话缺乏安全感,从而大大削弱教育的成效。

  曾经我们以为,在面对孩子的挫折与无助时,只要安慰他不要放在心上,并且鼓励他勇敢地克服困难就是对他最大的帮助。现在我才知道,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有挫败失落的时刻,当他们因遭受挫折而内心沮丧时,他们渴望得到的是理解和尊重,是有人能够接纳他们内心的脆弱与不安,让他们释放出内心汹涌激烈的的情绪,他们需要宽容的微笑和温暖的拥抱,而非单薄的鼓励。

  曾经我们以为:当孩子在我们面前展开幼稚而不切实际的幻想时,及时地打断并制止他们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现在才知道,孩子的幻想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如果现实过于苍白乏味,那么为什么不能偶尔给他们时间,去玩儿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游戏,让他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忘记现实的不够美满,也忘记自己内心被压制的需要呢?

  曾经我们以为,体罚是制止孩子不良行为的最佳办法,我们抱持着“黄金棍下出好人”的传统旧式思想,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痛苦却无力地纠正着孩子身上屡教不改的恶习,那落在孩子身上一声声钝重刺耳的声响,是对我们人生最大的讽刺和对亲情的粗暴践踏。现在我们知道: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他们不仅无法从惩罚中吸取教训,反而会错误地认为,做错事情的后果不是道歉、改正、弥补或承担,而是接受一次足够严厉的惩罚。当他们一天天地长大,他们甚至会为了逃避惩罚而歪曲事实或推卸责任……

  在上述种种情景中,法伯为我们构筑出一种和平亲切的亲子氛围,这在以前可能是难以想象的,每当我们面对孩子的种种错误愤怒不已时,我们很难让自己平静下来,通过理解他们的立场,肯定他们的感受,表达自己的不满,实现一种更为有效的沟通。然而当我们真正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利用这些爱的技巧与孩子交谈时,会发现呈现在眼前的早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可怕恶梦,而是一个海阔天空的美丽新世界。

  事实上,书中所述技巧都是具有共通性的,它所倡导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是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一味攻击他人,是用友好的态度共同商讨不同事件的解决方式,是培养富有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也正因为如此,它并不仅仅适用于亲子沟通,也同样适用于与家人、朋友、同事及其它各种复杂情形下的人际交往。在过去四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有效的沟通方式给我的生活所带来的一点一滴缓慢而坚定的改变。在我看来,《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实在是一部开启人类沟通大门的伟大著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