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融合时代》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融合时代》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29 04:1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融合时代》经典读后感10篇

  《融合时代》是一本由刘积仁 / (美)史蒂夫‧佩珀马斯特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2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融合时代》读后感(一):融合,意味丰富、再丰富

  对于未来,大家都在摸索,且已很久。

  但是对于未来学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框架,还尚未明晰

  这本书,有洞见,但却苦于没有框架在承托,无法表述出来。

  未来至少不应该是从行业来划分的。更不是九个要点这么简单的点状思维

  作者还没建立自己观察未来的坐标体系。但看了书中的案例,我是相信作者心中有坐标的,只是总结不出来。

  融合,首先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如果与行业结合,会产生书中的9点,但不止于9点,逻辑思维月饼难道不是融合的内容

  融合,其次应该是一种行为方式,你可能还不懂为什么,但这么做了,就赶上了融合。就像我上网只是为了好玩儿,哪里想到其实是在融合(事情的确如此)。

  融合,还应该是一个可以遵循的规律,这时候可以从行业上进行总结,但我觉得行业总结太单薄了,应该有更多象限来总结,比如政府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个人层面……,书中的案例,在层次上不清晰,而这些工作,本来应该是作者替给读者梳理清晰的。

  说了这么可以改进的,再说说好的。

  其实我是看好这本书的,因为,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概念

  没错,概念是宝贵的,对于认识未来,大家都在摸索,谢谢这位实践者的加入。他总结得很好呢。

  这本书也提出了一个理论,如何解释创新

  创新的背后是一种文化,而任何文化的形成都和这个国家环境社会发展进程密不可分。创新实际上就是把机会资源需求变成当下时代特定机制过程

  所以,过去30年,中国是个创新的国家。

  创新的三个阶段,分为制度的创新,中国制造的创新,接着是全球同步的创新。此时,创新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我很赞成这样发分析,如果这样的分析更全面一些就好了,因为,山寨毕竟是山寨,是“发展阶段论”所无法回避的事实。创新应该有多个象限去考虑,如果它和真正的创新差距太大,我们还是要说出来的,就好像你家的弱视孩子,做得很好了,但不给它正常视力表,只是说他有自己的发展阶段,进步很大,那实际上是阻碍他的发展的。

  当我们制度创新时,我们错失了什么?

  当我们着眼与中国制造时,我们又失去了什么

  现在,当我们进入了第三阶段,顺理成章地,我们就可以讨论到了,这个阶段的风险与机会。

  所以,总之还是说,这本书思维的维度太简单。

  东软哪怕读懂自己的案例,剖析清晰,都不会如此。

  这大概企业家写书的一个问题吧。

  《融合时代》读后感(二):边界融合:千里一线牵式的互联

  记得十六年前,台式电话都不是很多,当时上大学,主要靠写信和家里千里通信。上研究生时,开始出现话吧(IP电话厅)、网吧,但是主要还是停留在千里通话、沟通感情、娱乐等方面硕士毕业前,自己买了第一部手机,主要用来找工作,主要功能就是发短信、打电话,也是千里一线牵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事物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的想象能力,正如书中提到的:有的事您认为几十年才可能的事,可能四、五年就出现了;有的事您认为很快会实现,但是可能几十年后连影都没有。上天总是不时的给我们惊喜,使我们树立信心;也会想办法给我们制造障碍考验我们的耐心毅力

  《融合时代》这本书主要是给我们树立信心的,看了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我们虽然身处困境,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希望,因为创新、创意创造力量可能能够找到出路:把千里之外的人融合为一体。最近看3D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面有一句话生命总会找到出路的”,深以为然。作者在第九章“全球融汇的社区”最后几页纸中其实暗含了边界融合可能会出现的出路:社区的力量是强大的,不只是经济交易,也包括生活根本变革

  正如上面所说,本书抓住了现代经济和生活的最重要特点:融合,即使这本书的书名模仿大数据时代》的嫌疑,也无伤大雅了。总的来说全书可以分为三大版块(目录设计体现了这一点)。

  第一个版块,介绍了促动融合出现的三大因素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大数据,这一部分结合了大量数据和案例(淘宝、天猫、津津、瘦瘦等)。尤其是读到淘宝2011年光棍节一天销售额达到190多亿,非常震惊。最近因为药品贿赂而步步维艰的葛兰素史克一年的营收才70多亿,有了融合的力量还用这些不正当手段吗?(体制因素可能大于技术因素,融合也不一定解决问题)

  第二个版块,介绍了融合的手段:O2O、无限协作、无边界聚合。O2O强调互联网上宣传和网下实业的对接,比如餐馆通过移动应用软件向大数据分析确定消费者推荐个性化的菜肴。无限协作,使我想起了教育系统风生水起的2011协同创新,应该也是这种理念,这印证了书中提到的政府人员对于新技术的认可高于产业。无边界聚合,更强调物联网等供应管理的新技术的应用,使物品之间产生感应,可能改善物流以及人的日常生活。

  第三个版块,如何使融合可持续:实时学习全民创新、全球融汇的社区。其一,实时学习,文中提到“在当今这个世界里,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向别人表达意见变得更加容易,获取信息也变得更加容易,而想要取得成功却变得日益困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就在一成功所需要积累比以前要多得多,这也逼得我们中能持续不断地这习”(P150)。其二,全民创新这一部分提到了教育体制的制约,但是作者认为这并不重要,因为中国人一直在创新(改革、山寨等),这和通常的观点不同,但是我认为作者是有道理的,正如书中提到创新的驱动力时(P176,表8-1),国际上的创新平均只有4%来自于大学,中国也只有7%,并且创业的很多人也往往没有大学学位。其三,作者看到了融合的社区,会出其不意改变政治局势,并且可以互相分享知识,加快智慧的积累过程。

  最后,这本书其实可以当作东软集团的发展史来读,通过这个视角可以了解中国的创意企业如何一步一步的建立起来,这或许对创业感兴趣的读者会有启发

  刘积仁,史蒂夫•佩珀马斯特.融合时代.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融合时代》读后感(三):融合时代的洞见

  我实在看不出这本书跟一般报刊杂志的文章有什么样的区别

  书中所记叙总结的,跟一般市面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杂志报纸的内容质量不相上下,甚至严格的说,的确不如一线财经媒体对于未来趋势报道

  书中大量引用的是外资咨询公司投资公司以及国内相关机构报告数据,没有原创性的故事思考经验

  不过大体上的趋势还讲的不错可惜在案例部分,讲了太多东软相关的植入性广告,这点肯定让读者不爽,而且在这些广告性质的案例中所涉及的企业,还未必是市场上的领导者

  说实话,我是因为封面的大前研一这四个字,对本书产生的兴趣,虽然总体感觉失望,当然也不是说书中没有有价值的信息。主要是给行业外人士看的,行业人士对于这些趋势都是了然于胸,关键在于如何真正的通过实践执行,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

  书中特别点到了慢性病和老龄化。数据显示,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老龄化国家之一,60岁以上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0%,什么概念,就是你去西单逛街,有三分之一的人,是60岁上的老头,多么可怕

  所以未来医疗保险、养老相关的上市公司是最值得关注的。而且风格也应该进入防御产品以及成长性防御,也就是医疗股。

  这样,投资和生活才有期望。即便科技先进人生的基本生活体系在有限一生中,还是相对稳定,所以把握趋势看到未来,是“融合时代”主题最重要的部分。

  社会的进步或者商业的前进或者产品的更替就在于,面对人类死亡的绝望之中,给超出民众的期望,这就是融合时代我们应该做的一切。

  《融合时代》读后感(四):IT版政府工作报告

  这本书类似一份政府工作报告,说的很宏观,但缺少干货

  这本书中的主线是改变未来的九大趋势,如果这本书10年前出来叫趋势或预见,但实际情况很多已经变成现实,不少地方拿东软的下属公司做为例子,有些例子非常生硬并没有体现出优势所在,很浅薄,并没有在任何一点深入下去,类似于财经报道一样泛泛而谈,这本书的深度还不如ifar、36克和虎嗅中好一点的文章,最少那些文章是专业人士根据实情况总结而得来,有理有据

  这二本书的二个作者都是大名鼎鼎行业专家,一个是东软集团创始人刘积仁博士,另一个是(美)史蒂夫‧佩珀马斯特,任过布什的科技顾问,可惜没有体现出他们的专业素质思想,书中的内容对于业内人士大都是常识不值得花时间去读。

  《融合时代》读后感(五):烂书一本。

  烂书一本。

  书中所描述的“改变未来的九大趋势”谈不上什么预测,而是早已成为事实,而这本书却出版于2013年9月。

  第一章新日用品与第二章掌上社会,不过是谈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巨大作用,而这些已经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了。

  第三章数据制胜简直是在抄袭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连书中所举的例子“埃齐奥尼的机票价格预测”与“Google预测流感”都是一模一样。第五章无限协作所谈的观点,在克莱舍斯的《人人时代》《认知盈余》中早已谈过。当然,“无限协作”我认为是关于互联网的重要精神,即消费者免费的、自发的创造内容,而非网站所有者提供内容。今天绝大多数重要的互联网产品,其价值都是经由无限协作、认知盈余而来,如facebook、twitter、blogger、instagram、youtube、qq、淘宝。

  第七章实时学习、第八章全民创新、第九章全球融汇,更是彻头彻尾的废话了。这我需要你来告诉我吗?

  ------------------------------------------

  (华丽丽的分割线)

  好吧,吐槽完毕,接下来谈点本书有用的部分。

  第四章,O2O时代。以前我对O2O的理解基本停留在一种商业模式上:线上支付线下交付。看完本章之后,给我带来新的思考,O2O究竟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什么。通过书中所举的例子,我才意识到原来NIKE+也是一种O2O,Online的网络通过对Offline的跑步行为进行数据采集,可以对Offline的跑步行为进行优化,比如监测运动指标、制定合理的跑步路线,以及情感激励、与其他跑步爱好者的联结沟通。

  基于此,我认为O2O的实质在于运用Online的网络资源优势对Offline的行为进行优化,Online的优势有两种:一、取消了Offline的时空限制,二、大数据采集。其实,生活中的大多数行为都可以实施数据采集,我们对数据的理解需要更加宽泛。这个对数据的理解,《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有谈到。

  比如,如果在水杯上安装一个传感器,采集我们每日的饮水数据,不仅包括饮水量,也包括饮水时间。那么有了这个数据,手机上的App设计就不再是简单的定时饮水提醒,而是可以帮你优化饮水习惯

  书中谈到:“O2O模式将在很多传统行业大显身手……在教育和医疗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书中所举例子——东软熙康的“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和“熙康腕表”在未来我相信的确具体重大价值。据说今年苹果将推出的iWatch也带有健康传感器。

  至于教育,我想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的案例“冒险的远征”,大概是这么个名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事实上,O2O与《游戏改变世界》一书所谈到的平行实境游戏(Alternate Reality Gaming)有颇多相似之处。平行实境游戏,是指以真实世界为平台,融合虚拟游戏元素玩家可以亲自参与角色扮演中的虚拟现实游戏。其实也是结合Online与Offline,用Online来优化、改造Offline。

  《游戏改变世界》一书,就把NIKE+称作一款平行实境游戏,2013年11月我在客户那边做培训也是这么讲的。

  .S..去年还是前年看过一篇博客《降级论》,也是这么个中心思想。

  OK,下面谈第六章,无边界聚合。

  本章中谈到的几个行业如智能汽车、智能涂料,其实就是物联网的概念了。在各种物体上嵌入特定传感器,大批量无限制地收集数据,进而经云端处理后,返回指令给“现实”生活之中。实行虚拟与现实的无缝融合。

  互联网,的确是帮助企业实现各种产品、业态、商业模式、用户体验进行聚合的绝佳工具与平台。书中说“如果说过去企业是按照行业和产品进行区分的话,那么,现在的企业则已经没有这种界限”。这正是我在读上一本书《蓝海战略》时的强烈感受。我们不要只盯着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很多时候一个行业就是被外行颠覆掉的。这就是价值创新战略相对于竞争战略更具意义的所在,一切要以提供给用户的价值与体验为转移。

  最后,不得不吐槽一下书中的一个破案例:“之前的整个周末你都在听一本有声读物,那是你的上司推荐给你的一本新出版的热门商业书籍……你发现这本书写得很不错,很适合自己的孩子阅读……于是就已经自动发送到孩子的iPad上面,并会在今晚8点响铃提醒孩子阅读。”有哪个当爸爸的,要给自己孩子读热门商业书籍啊,还是上司推荐的?这爸爸做得,也太不合格了吧?

  最后的最后,是摘抄的书里的一些语句,我觉得有用的——

  传统的零售商……他们必须将购物转化成一种具有娱乐性、令人兴奋愉悦、全情投入的综合体验。

  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会认为时间、空间与实物是一种现实的制约,而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会将这三者视为资源。新经济是体验经济,是O2O经济,它能够将很多提供经济产品价值的主体由有形的商品转化为无形的服务和体验。

  这也让IT从单纯的产品变成了一种赋能工具(我喜欢赋能工具这种提法)。

  完。

  《融合时代》读后感(六):IT版政府工作报告

  这本书类似一份政府工作报告,说的很宏观,但缺少干货

  这本书中的主线是改变未来的九大趋势,如果这本书10年前出来叫趋势或预见,但实际情况很多已经变成现实,不少地方拿东软的下属公司做为例子,有些例子非常生硬并没有体现出优势所在,很浅薄,并没有在任何一点深入下去,类似于财经报道一样泛泛而谈,这本书的深度还不如ifar、36克和虎嗅中好一点的文章,最少那些文章是专业人士根据现实情况总结而得来,有理有据。

  这二本书的二个作者都是大名鼎鼎行业专家,一个是东软集团创始人刘积仁博士,另一个是(美)史蒂夫‧佩珀马斯特,任过布什的科技顾问,可惜没有体现出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思想,书中的内容对于业内人士大都是常识不值得花时间去读。

  《融合时代》读后感(七):我把九分为四:产业、行业、事业、职业

  我怀着朝圣的心情,大概用了两个小时看完整本书,真的只有两个小时,为什么呢?一是全文只有12万字,二是全书太容易懂了。

  首先先抱怨一下,刘老师的书分为九章,出现频率最高的不是“融合”,而是“东软”!每一章都有东软如何如何符合这一趋势的案例,我只能说,一个两个我可以接受,可是全书总共十多次,这个就营销过剩,推广太明显了点吧。这是本书第一个让我遗憾的地方。

  第二个遗憾的地方是,书中许多案例太牵强了吧,人类基因工程、奥巴马赢得大选、还有熙康网等等,这些案例,我怎么看怎么别扭,刘老师,咱们能不能不要为了证明你的观点,就放一堆枉顾读者逻辑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案例啊,请您不能为了自圆其说而自圆其说。

  第三个遗憾是刘老师您作为IT届精英中的精英,不论是经验还是专业素质,都要远远领先于普通人,可是在您这本书中,我看了半天,似乎找不到您独特的视角去看待一个问题,您所说的就大趋势,基本上早就被人提出来了,您难道整本书就是为了总结吗?如果是一个财经记着写出这种水平的书,我们可以理解,可是您作为一个资深IT人,有着自己的公司,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却写出这种全都是表象,而无深刻内涵的书,我们不能满意。

  好了,三个抱怨完毕,下面说说感受。

  这是一本总结不错的书,把移动互联网的趋势总结很到位,说到九大趋势,其实在我看来,这么多可以融合的趋势,只是四个方面的融合:一是信息化与产业的融合。没有传统的产业,只有传统的思维。而信息化可以做到颠覆传统的产业观念,打破传统,让研发、生产、管理、营销、销售变得可以完全一体化、即时化、节约化。大数据时代,让生产能变得更针对人,更能满足人,更加适合人,简言之,就是生产可以让我们每个人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关于信息化与产业的融合,在我看来属于一种“固态融合”,强调生产性,是硬力量。

  二是信息化与行业的融合。行业是什么?行业是提供同类产品或者提供同类服务的组织,行业间首先是竞争,优胜劣汰,其次是合作,现代社会,如果一个行业必须学会合作,学会引导潮流,学会创造趋势,信息化与行业的融合,可以实现更广泛的合作,可以在互通的情况下,实现行业间亲密接触。关于信息化与行业的融合,在我看来属于一种“液态融合”,强调非生产性,是软力量。

  三是信息化与事业的融合。这里的事业既是指个人事业,也是指社会事业。个人事业,信息化时代的创业,很容易也很困难,成千上万的青年中年人,利用自己不同的信息平台,阐述自己的创新思路、创新模式,淘汰率是极高的,但是好的想法总会引起重视,好的模式必然会被推广,信息化与个人事业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公平的机会,可以让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可以在同等舞台上与世界五百强企业进行PK。社会事业如教育、医疗、关注被拐儿童等等,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让这些之前因为信息蔽塞或者技术障碍的因素,得到很好的处理,节约了社会事业的成本,让许多有心有力的人或者集体让可以有所作为。

  四是信息化与职业的融合。信息化时代,无论你到什么地方,你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一款信息化设备,现在许多办公方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许多职业问题,也可以通过信息化途径来解决。

  《融合时代》读后感(八):我们的这个时代

  身处这个日新月异、极速变革的社会,我们必须要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无论我们是谁?做什么工作?你想要干什么?以下九个趋势,不得不察:

  一、新日用品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新日用品,并带来了"多快好省"的消费体验。例如:“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日用品”,微博、微信中的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二、掌上社会

  绝大数的工作和生活信息将汇聚在掌上的移动终端中来操作,生活与工作越来越依赖于移动互联网。如,我们打车叫嘀嘀、吃饭上大众点评、新闻看微博、联系用微信……手机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

  三、数据制胜

  互联网带来了少量的数据,掌控这些数据将成为新信息时代制胜的关键。例如:我们在微博上、电商网站上看到的广告,实际就是大数据对我们消费行为分析后的结果——让其广告更有针对性。

  四、无限协作

  协作将变得完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能够产生更强的全力与效率,创造更多的奇迹。对我个人最大的变大的变化是,以前工作是朝九晚五,现在工作是随时随地……这个你懂得~~

  五、无边界的聚合

  我们已经进入了过去的行业壁垒,加速不同行业之间的聚合,不断重塑原有的竞争格局。超越技术本身的技能和智慧,当我们参与其中后,我们能够让人们不断地通过聚合了各种功能的手机来解决问题,甚至填补某些历史空白。例如:物联网。

  六、实时的学习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不得不学习的时代,我们需要时刻不断的学习,以适应技术和时代发展的步伐。例如:现在的学习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学校里面的学习,而是终生的学习、实时的学习、跨界的学习,甚至跨国的学习。

  七、全民的创新

  最好的创新和创意越来越 地来自普通人而不是精英,大众创新正在颠覆传统的创新定义和形态。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电视选秀节目崛起,之前是专家的时代,而现在是“草根”的时代,每一个个体的智慧都有媲美“专家”的力量。

  八、全世界融汇的社区

  全世界的文化行为和消费习惯都在社区化,实现全球融汇,社区的影响力已经超越国家。我的理解是我们要的是圈子,随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为我们提供了可能,例如豆瓣、例如陌陌、例如小米社区。

  九、O2O时代

  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失,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和精彩。这是一个“高大上”的概念,实际上简单理解为线上线上消费和分享的互动。

  备注:内容选自:《融合时代:推动社会变革的互联与创意》,作者:刘积仁、【美】史蒂夫•佩珀马期特,中信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

  1.关于读书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提问,我会在近期文章中给大家解答;

  2.北方胡子,专注于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价值,若觉得有用,欢迎转发分享!

  个人微博:@北方胡子 微信公众平台:北方胡子 微信号:ibeifanghuzi 欢迎关注 (个人微信号:beifanghuzi)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