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3 03:02: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精选10篇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本由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23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一):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历史在课本里是是一个小小的事件一个不知何人做出的单薄的结论,放大看里面是无数的个体无数的恩怨情仇。法国大革命一直都是伟正光,充满激情和理想的。法国人民受尽苦难忍无可忍,大革命横空出世改造世界的。

  然而一切都不是凭空发生的,也或许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法国农民确实饱受压迫,但是却不是欧洲最悲惨的,相比先辈和邻国德国,他们有了更多的经济权利和自由,却饱受不公平的待遇,被统治阶级被社会忽略和抛弃,而统治阶级却把这一切展示出来做为内部彼此攻击的说辞,而文人则创造了未经实践的政治口号和革命理想引领舆论。在这里最重要的不是纯粹的经济和政治压迫,而是知道自己受压迫并且情绪被点燃有社会舆论的主导,这一切综合才是大革命得诱因。

  而其中贵族的政治权利问题则引人深思,贵族作为特权阶层饱受诟病,但是其作为连接乡村和国家的重要纽带作用也不容忽视,当贵族失去了政治权利而只剩下经济特权,社会便分裂了,农民不再有求于贵族,贵族也不再替农民说话,尊重也不见了,反而是嫉妒和愤恨取而代之。没有了贵族作为缓冲层,国家机器对农民就可以随意压榨。

  贵族不再关心乡村,乡村经济每况愈下,于是贵族纷纷迁往城市,国家机器越大强大,国民越发想做公务员获得特权,卖官鬻爵也越来越严重。

  这当中多少中国的影子!尤其是收税官制度立马让我想到了中国的保甲制度,贵族的消亡对应着中国的土地改革消灭乡绅,农村的凋敝对应着中国的工农业剪刀差,进而外出打工带来的农村空心化。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以史为鉴。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二):民意如水,可疏不可堵

  对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基本空白,所以全书读起来,不是甚解。作者作为一名历史的观察者,通过对大革命之前几十年旧制度文献的挖掘整理,告诉人们一个与他们印象中大相径庭的旧制度,并总结了大革命是如何从旧制度中诞生,并毁灭了旧制度。

  全书读起来最大的感悟是旧王朝的每一个制度的颁布实施,所产生的连环效应远超出王朝所想要的结果,而且这些效应有些旧制度选择视而不见,有些根本不曾出现在他们视野里。正是这些看上去有利于王朝统治或者在他们看来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不断累积最终摧毁了旧制度看似坚不可摧的地基。

  十八世纪,整个欧洲社会思想大概已经越来越开放,民主法制平等自由的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文人哲学家推广并为资产阶级及统治阶层接受。封建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如何建立新的制度各国都在摸索前进。英国的改革政策与法国大同小异,导致的结果却有天壤之别,除了国情有别,更多的是细微的差异,在民间不断发酵膨胀成不可阻挡的怪物。

  专制王朝的政府所做的一切政策,除了出于个人的骄奢淫逸,都是为了巩固政权。法国的做法是将各个阶层分化对立,平衡各方利益,自己统筹协调,从而坐收渔利。平衡过程中各阶层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彼此之间矛盾更深了的同时思想也不再如之前容易控制。最终在一次出于美好愿望的行政改革中彼此角色彻底失控,矛盾爆发中旧制度被摧毁。

  民众在大革命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他们渴望平等自由,为理想国而战,却又在大革命结束后再次臣服于专制。作者说无论是启蒙煽动民众的文人经济学家还是民众的阶级敌人贵族资产阶级都看不起民众,读完后我的理解是在作者眼里他们也只是群乌合之众,无论他们有多重要。大禹治水,不也是在治世?前人用堵,导致洪水四溢;他用疏,最终平息洪灾。然而,就算是疏,也得看疏的方向,是否自己所想的方向,纵然方向正确,堤坝是否稳固,可有蚁穴?否则都会是功亏一篑。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三):研读《旧制度与大革命》很有必要

  中学时代我曾读过一本《我与拿破仑》,就此对《人权宣言》产生了不小的兴趣,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某种情结。法国大革命在法国乃至世界都享有重要的地位,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深远意义,但是普通人缺乏深入了解的能力。《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从另类的角度对法国大革命进行深度剖析,探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纠结。

  托克维尔于1805年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他历经五个朝代,前期热衷政治。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对政治日益失望,于是淡出政治舞台,转而将精力放在思想研究上面。他具有冷静、理性、客观、热情、理想、信念并存的特质。本书出版于1856年,它不是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而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作者把法国大革命置于整个法国史之中来观察与分析。

  全世界都在闹革命。好多国家都曾经或正在闹革命。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革命呢?中国古代曾经有多次革命是因为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可是法国大革命当时的巴黎可是何等之浮华富庶,为何也会发生如此强力的大革命?法国大革命革命缘于三中心共振。当时的法国,文化,经济,政治中心叠加在一个首都,有一个中心发生危机,立刻引起另两个中心共振。曾经让巴黎人为之炫耀的超级首都,一旦发生革命,立即变为坟墓。阶级的不平等性导致了下层经济的不断反抗,而随之形成了著名的启蒙运动,涌现出一批思想开明的人物。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思想应运而生,深得民心。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托克维尔企图解释那些构成时代连锁主要环节的重大事件的原因、性质、意义,他把注意力移向大革命的深刻根源——旧制度。他尽力以不公正严肃的态度,对旧制度之下的社会和大革命进行客观深入的剖析。他将法国与美国、英国、德国进行比较,有力的提出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提出了许多关于革命的新观点。与革命倡导的民主平等的价值观不同,作者更强调自由的价值。托克维尔对这本书不抱大的希望,认为这是一本两边都不讨好的书。他认为保皇派和革命家均不会喜欢此书,只有自由主义者才会青睐之。可事实上无论是当时的法国人,还是本书出版七八十年之后的世界范围都对此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伴随着社会繁荣,国家财产和私人财产从未如此紧密的混合在一起。国家财政管理不善,在很长时间内仅仅是公共劣迹之一,这时却成了千家万户的灾难。革命的发生并非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反而,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的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通知的人民,一旦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痛苦的确已经减轻,感觉却更加敏锐。此前人们对未来无所期望,现在人们对未来无所畏惧,一心朝着新事物奔去。”本书扉页上的这段话很好的诠释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厉害关系。人民必将从胆小怕事麻木不仁的被压迫状态朝向自由民主和平的方向努力,拼命。

  托克维尔在本书中用小章节,以问题解答的形式为我们阐述了大革命发生的深刻原因,旧制度缘何成为大革命的根源。而他所追逐的自由,更是为当代人所热烈拥护。他在本书里所持的观点是,旧制度不好,大革命也不好。他眼中的法国大革命是个两败俱伤的局面:旧制度腐朽不堪,而革命并没有带来与其的美好,只是使旧制度所包含的坏东西和好东西同归于尽。唯一的出路是渐进改良,非如此,不能走向真正的自由。他的这种理论,在我们当今社会里,在我们当前的社会状态下,极具实际价值。正如本书扉页上的那句话所言:此书早一些得到国人的重视,或许我们会少走一些弯路。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四):深奥的精僻之作

  这本《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本老书,只不过是最新出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原著出版于1856年。

  我没有看过以前的版本,所以对于新旧方面的不同,不好阐述。听说这是本政府高层热读的书,于是便找来了这本《旧制度与大革命》看一下。

  《旧制度与大革命》写于1851年到1856年之间,当时的法国正处在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建立和巩固第二帝国的时代,信奉自由主义的托克维尔对之悲观失望,成为“国内流亡者”,《旧制度与大革命》就是在这段政治大变动时期酝酿成熟的,其中浸透着对法国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对拿破仑三世专制政权的强烈仇恨。

  托克维尔的初衷是以十年帝国时期(1804—1814)作为主题,不是重写一部梯也尔式的帝国史,而是试图说明帝国是如何产生的,它何以能在大革命创造的社会中建立起来,凭借的是哪些手段方法,创立帝国的那个人(拿破仑)的真正本质是什么,他的成就和挫折何在,帝国的短期和深远影响是什么,它对世界的命运,特别是法国的命运起了什么作用……总之,托克维尔企图解释那些构成时代连锁主要环节的重大事件的原因、性质、意义,而不是单纯地叙述史实。虽然托克维尔后来放弃了对第一帝国的研究,把注意力移向大革命的深刻根源——旧制度,但是他的分析方法并未改变。用托克维尔自己的话说,他要把“事实和思想、历史哲学和历史本身结合起来”。他要以孟德斯鸠为榜样,写一部像《罗马盛衰原因》那样的著作,“为后世留下自己的痕迹”。尽管他也参政议政,但他自信“立言”比“立功”更适合自己的性格。

  对于这本书,我只能说,这是一本相当深奥的书。你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东西与思考。但是也正由于本书的深奥,造成许多读者无法接受,或者说许多读者无法读懂。我很坦诚地承认,我就读不太懂。没有办法,咱不是领导,咱没有领导那么深的造诣,不过如果你想成为领导,那么还是多读一读类似的书吧。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五):法国大革命,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旧制度与大革命》不太好读,学术性很强,尽管语言平实,娓娓道来,但如果缺乏对法国大革命基础知识的了解,这本书也就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不过,通读下来,我们也不难找到本书的观点,那就是——旧制度不好,大革命也不好。

  为什么是这样?

  简单来讲,法国民众推翻了腐朽不堪的旧制度,但大革命也未带来预期的美好,甚至从中央集权的政府专制滑向了中央集权的个人独裁。这在作者托克维尔看来,法国大革命是令人失望的。

  托克维尔

  而我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看到,法国大革命不过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一、法国平民对自由的热爱变得苟延残喘

  法国大革命初期,平民阶级因为仇恨不平等,忍无可忍,便产生了一股磅礴

  的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淬不及防的专制政府拉下了历史的舞台。于是,对于那些旧制度,连同坏的和好的制度,他们一概废除,消除不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可是,突然处在无政府状态和人民专政阶段,他们缺乏能力,变得惊慌失措,不会处理政治事务,斗志不再昂扬,对自由的热爱也变得苟延残喘,甘当“平等的奴隶”。

  但追求平等与自由是法国大革命的两大终极目标。当时,他们为了“平等”,不惜牺牲“自由”的命运,从而义无反顾地选择与“专制”结盟,满足于在“一个主子下平等地生活”。所以,托克维尔留下了这样一句告诫:“谁在自由中寻求自由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谁就只配受奴役。”

  变成统治者的法国平民,需要重新建立制度和寻找主人,来维系和治理这个民族和国家,借此庇护自己。这时,被摧毁的旧制度和被拉下台的专制政府获得了恢复地位最好的机会。于是,中央集权制从废墟里被找回,拿破仑也从天而降,很轻松地发现并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为大革命的继承者和独裁者。

  拿破仑

  概而言之,法国大革命突如其来,猛烈、彻底,同时又充满矛盾和反复。在这场革命中,人们有胸怀、有热情、有干劲、有理想,但没有经验。他们做事激进,革命的发展有时好得超乎想象,有时坏得突破底线。也就如此,成就了一场被世人永远铭记的革命,一场寻求“平等”却忘记“自由”的革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