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孤独美食家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孤独美食家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27 05:1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孤独美食家经典读后感10篇

  《孤独美食家》是一本由[日] 村上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美食家》读后感(一):编辑奇才村上龙的滴水牛肉

  编辑奇才村上龙的滴水牛肉汤

  刚入行时,老编辑传授两大诀窍封面字大,内文水多。开编辑讨论会时,只要轮到老编辑提意见,第一句话总是,书名放大,大点,再大点。

  封面素净塑料桌布,再撒上几颗芝麻大小的五号字体,比大学食堂免费汤还寡淡的muji性冷淡风,老编辑是绝对欣赏的。

  可也不绝对。把性冷淡的封面排版挪到内文,考察读者视力表的排版方式,老编辑是嚼出几分好的。编辑的基本功就是会注水。怎么叫注水呢?来一本两三万字的稿子,能整成一本256页,32开,8印章的书,这才叫合格,这才能当编辑。

  以老编辑的标准,村上龙绝对是编辑奇才。跟日剧撞名的《孤独的美食家》,乃是村上编辑将原文不过是新浪美食博主的120字微博集锦,攒成一本32开,9.25印章,80千字,285页小说集的经典案例

  试着还原微博原著

  这31篇故事原先大概长这样:

  第二个故事:烤牛排

每次吃这里的牛小排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残酷。好像婴儿薄薄的舌头在舔嘴里的黏膜,渗出的肉汁刺激喉咙。她脸颊的硅胶可以从脑门位置移动下巴女人回家后,我不禁想象着她皮肤内的硅胶,好像外侧烤过的牛小排内部一样,已经肉化了。【牛小排内部不是肉?】女人相信,这令她变美丽。深粉红色的肉支撑着她的信念

  第九个故事:生蚝

情人在公交站长椅上舌吻的声音,是用莎碧酒冰过的生蚝滑入喉咙时的触感,充满情欲。想生蚝的时候,好像全身变成了生蚝。

  第十个故事:牛肝菌

这世上有两种东西让我觉得不只是食物而已,而是在享用生命本身。一是鳖,二就是牛肝菌。传说中,菌菇不是植物,而是动物。当动物渐渐衰弱,无法动弹时,就会变成菌菇。并不是才能够动物的尸骸上长出菌芽,而是动物本身变成了菌菇。【确定不是在谈冬虫夏草么?】

  看了村上编辑的神操作之后,大部分国内编辑的基本功还是不够。要么小学生,缩小版芯,放大字号,每章前后加白纸,要么注不多。大部分人,从来没有想到,还可以有用金句注水,虚构人物设计对话,就填补自己人生故事的极致注水法。

  我看的书也少。所看过书里,堪与村上龙在注水上过招的编辑,大概只有旧版三毛文集的《随想》。

三毛《随想》湖南文艺版 1993年占地方,更多内文就贴相册

  全书就是这种“喊麦“风。定价跟整个系列其他文字细密绵长的书比来,只便宜了一两块,当时迷妹上头,全套购买,根本就没想过里面还潜伏这种喊麦风格的注水佳作

  文集里《雨季不再来》的一篇随笔里,三毛满含深情地回想她创作《随想》的艰难岁月。最亲的朋友即将在医院告别人生父亲查出罹患绝症手头接了给齐豫写歌词的活,好容易写出来的歌词又惨遭退改,不肯服输就一字字地重写,买新房又亲力亲为包办装修队的活儿,还答应出版社同时出三本书,其中一本正是《随想》。60多天没有好好睡觉,走在路上人断了片。站在陌生小区门口,并不知道这是自己的新家。三更半夜打电话吵醒朋友,让她带自己去看医院,白天却根本不记得自己打过电话。

  看完这篇文章,对《随想》的字大行稀,到处都是初号大字标题粗暴摇滚风似乎也可以原谅。毕竟,作家本人都疯魔如斯。

  装修房子要亲力亲为的三毛,不知道在台湾有没有亲自操刀来当编辑。如是,她应该也是不亚于村上龙的优秀人才。她知道,怎么用自己的故事来给精华注水。

  《孤独美食家》读后感(二):孤独美食家

  文◎ 洁尘

  村上龙写过一部料理主题短篇小说集《孤独美食家》,但这部小说跟这两年挺热门的日剧《孤独的美食家》没什么关系

  就主人公身份而言,日剧里的那个男人,开着一家皮包公司,做点走街串巷倒买倒卖的小生意,虽说每天也算衣冠楚楚,但其实是一馋嘴的中年落魄男,专门寻觅美味小食店,吃点小面,喝点小汤,就很满足了;陪衬其出场的配角多是为生计打拼的普通人

  村上龙那部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们,是时尚界、艺术界或电影界的时髦人士全世界到处跑,又风雅有钱,端上桌来的动辄鲍鱼、龙虾、松茸、生蚝什么的,吃饭的餐馆多在巴黎、纽约、米兰之类的地方;而其周围出现的配角,一般也是与之生活方式和经济条件般配的上流社会人士。按理说,这种人的故事呈现在文学作品中是最无聊的东西,但好在有美食的点缀和贯穿,另外,其生活态度感情方式的怪异甚至是变态,也构成了一种张力

  村上龙被媒体称为与村上春树齐名的“国民作家”,有人评说两个村上如果从音乐角度区别的话,村上龙是摇滚乐,村上春树是爵士乐。这个区分还是很贴切的。村上龙的作品一向感官化,色情、放荡、佻达、不羁,是恶之花,有一种无耻有趣味道。在《孤独美食家》里,就有不少跟料理联系在一起的十分感官化的比喻意象

  ……

  说鳖的某一部位的肉,想到了越南女人,说那种味道融合狩猎民族农耕民族的女人的腋下的味道,直捣脑浆。

  说到台湾小吃咸蛤蜊(将生蛤蜊浸泡在大蒜酱油内腌制两天后取出食用),联想到台湾女人的清秀爽口,有一种咸咸的性感

  在纽约吃的酥炸带骨小牛排配干酪和蘑菇这道菜,与在百老汇卖春的某一个奇怪少女肌肤相联系,又粗又硬又冰冷,但有一种奇特诱惑力

  在讲到与一个空姐世界各个地方四次邂逅的故事时,用的料理主题是生蚝,“那是用莎碧酒冰过的生蚝滑入喉咙时的感觉,那是充满情欲的感触。”

  村上龙的这部以美食作为题眼的小说,除了美食之外,充斥着饱满的情欲,有着犯忌的刺激和快乐。这些行走在规外之路上的人们,在酒足饭饱之时,当夜色庭院渗入玻璃窗时,感觉“宛如所爱女人的汗液般渗入我们的身体。”而对于各种美食的评价,他们最高级别的评价则是“这家酒店做出的料理是一种无法原谅的罪恶。”“吃了这里的料理,更让人了解快乐隐藏在禁忌中这个理所当然道理。”

  这样一部食性充沛香艳迷离的小说,被命名为“孤独美食家”,在村上龙的笔下是很有道理的。他的人物,不抒情、不伤感安之若素顺其自然,但内里却透出一种十分瘆人的孤独和悲伤。越美好,越悲惨;越饱足,越饥荒。人生如硬币两面的那种必然坚硬、不可改变和无法抗拒,被村上龙如此欢乐无耻且古怪荒凉地呈现出来,要说,他被誉为是“国民作家”,真不是乱盖的。

  《孤独美食家》读后感(三):味觉唤起回忆

  如果你在失恋的时候吃某种特别巧克力,那下次这种吃巧克力的时候就会想起那次的失恋,这种通感,好像每个人都有。

  疙瘩汤在家乡这边又叫病号饭,所以一喝起疙瘩汤,就想起小时候高烧卧床妈妈端到卧床边的加了很多姜、味道很菜味的那个软软烫烫流进食道的那种感觉。

  一吃到某品牌的鸭脖就想起在外地工作时的晚上一边吃鸭脖一边看碟喝啤酒日子

  基本上大部分的篇章都会有点黄,像接吻的舌头那种通感确实有点恶。作者肯定是个美食家啊,而且我觉得这好像不是个小说,那个我就是我吧,这个村上也有过做导演和嫖妓的经历吧。

  怎样描绘一种食物的味道呢,试着描写一下香菇的味道,鸡汤里的香菇蘑嚼在嘴里有点像嚼肉的口感,却比肉更加细腻柔韧和多汁,没有一丝一丝的纹理,不费力的咬着它,里面的汤水渗出来,带着一点点一丝丝蘑菇的苦味和汤里的甜味,我嚼着它还觉得有一点点类似汽油的味道,也正是这种味道吸引着我,等到咽下了一朵,唇齿间还留着那股独特的菇味,而口感却又怎么都回忆不起来了……

  挺有意思的,如此描写。

  《孤独美食家》读后感(四):村上龙的料理小说集

  跟这本书太有缘分了,前一晚刚在网上无意中看到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第二天就在图书馆发现这本书,惊喜之下,立马借来阅读

  作者想象力天马行空。难得的是作者在无限释放想象力的同时,还同时兼顾到故事的深度

  这里的美食常常勾不起人的食欲,有时候还有点恶心

  三十二个故事,每一个故事不落窠臼

  尤其喜欢《热狗》这篇。

  《缅甸鲶鱼》中女子吃食物的情节描写非常精彩

  这段比喻太妙了:“装在血和骨髓酱汁上的鸭肉端了上来。我们默默无言地吃着。感觉不像是将鸭肉送进嘴里,而是把取出后忘记放回去的内脏的一部分送回自己身体里。”——《第十二个故事:鸭骨和鱼子酱》

  《孤独美食家》读后感(五):体味生命本身

  用一周的零散时间看完这本书,对村上龙非常有好感。与之前阅读村上春树的体验相比。一些短篇的文字上,村上龙的故事线条间接,用语直白。少了春树的欲言又止。通俗些说,更男人一些。暂时没有遇到村上龙其他中长篇作品拜读。但从这册从食物谈及人性的合辑看来,村上龙应该更对我的胃口

  在过去的几年,有很长一段我都非常迷恋一些才情女性华丽丽的辞藻短句,那种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缠绵情调,以及那种灰暗晦涩随缘弃世意念,契合了我个人灰色思维方式。某一天,我隐隐感觉,我自己不断在强化自己的灰色,而反复的阅读那些女性作家阴柔的文字,无疑是在追求学说认同及他人思维的印证。这种顾影自怜的文字绝计不会是一个纯爷们应该有的情怀。这样的认知进而引发了男人恐惧阳痿一样的心理暗示。于是毫不费力放弃张爱玲、某某宝贝的合集新作。转而追求一些男人的作品。当然娘炮不包含在内。

  村上春树的作品是比较早进入我的视线的。他的作品多数都看了。最喜欢《挪威的森林》这部。村上的作品体现了这个男人的个性。他沉稳内敛斗志坚强良好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造就了一个有分寸感的成熟男人。看他的作品,跟着他去跑步、跟着他听爵士、跟着他稳稳妥妥的安排好日常的节奏心怀善意努力活着。村上春树是个宣讲正能量的的作家。至今,以后,他应该都是我最喜爱的作家。我喜欢朴素文字里无穷的力量,那是一种希望的力量,一种平静舒缓,发自善良的神性呼唤。阅读后,比较容易让观者产生反躬自省念头,进而调整自身、积极向上。或许这正式社会正统更愿意看到的。所以春树的译作无论大小长短,目前在国内是非常容易买到的。

  村上龙作为与村上春树同时代的作家,据介绍,两者在日本有着基本一致的社会认同和拥戴。这令我这个春树迷深感迷惑。我看春树的作品至少有三四个年头了。却极少在实体或者网络书店日本文学类的图书内看到村上龙的名字的作品与春树的并排摆在一起的。我一面读,一面在想这个问题。当这本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木纳蠢笨的我才意识到一点:如果村上春树是那个带着读者心怀善念步履从容,一步一步走向云端天使;那村上龙则是一个不断揭示生活创伤,将读者带回诸多不如意存在现实残酷世界的恶魔。村上龙的作品里看到的是真实世界里我们不愿正视的现实存在。情欲、贪婪迷失背叛、讥讽、欺凌,在他的文字中不断出现。他以一个目击者的角度转述,将实际存在的人生苦恼丢在你的面前,不加判断。让读者就那么看着人性里丑恶的创伤。那些伤口滴着新鲜的血,或是留着脓。爱欲混杂的呻吟苦痛难耐的嘶喊,绝世而去的放逐……村上龙冷冷地站在那里,面色冷峻,又或是带着嘲弄的深情。他的文字在精美的食物描述中,散发的100%的负能量。我有点儿明白为什么他与村上春树齐名,分享日本双村上称为的原由了。

  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我们明白,生活总是不能放弃希望,放弃生活动力的。村上春树和村上龙,都是纯爷们。他们写了不同风格的作品。但其实做了同一件事儿。正能量能够唤起人性的东西,负能量则能够激发人性的东西。只有正,或是只有负都不是本质。有了双村上,才能真正体味生命本身。

  《孤独美食家》读后感(六):生活就是不同印象叠加

  在书中第176页,老作曲家和村上龙的对话简短有力透露了本书浓缩的精华。

  作曲家:你对印象有何看法

  龙:所谓印象,归根结底,就是视觉

  作曲家:没错

  龙:但印象无法绝对独立

  作曲家:不错嘛,此话怎么说?

  龙:因为,印象本身没法产生别的印象。

  作曲家:目前为止,你说的很正确,但还不够充分

  龙:所以,印象总是不够充分

  本书打开之前,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描述色香味的关于美食主题的书。看了开头之后,感觉这是一本关于村上龙的美好性体验回忆录。当然其中还夹杂一些美食的回忆,直到看到了上述的篇章。此时我深刻的相信这的确是一本关于美食的小说了。

  无论是性欲还是食欲,都是无法单一存在的,在所有欲望上升的终点都会汇合在一起扭成最原始的欲望。欲望被满足后带来的极大幸福感,在日后也只是以一个印象存在。印象存在的那一瞬间也即刻变为了终点,不会再有任何变换或者延伸。日后再次的光顾,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品尝着相同的美味,也许也会产生不同的印象。所以无论是美好的性体验还是美好的美食体验,如果仅仅去试图从某一个角度去记录欲望被满足的印象,恐怕远远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村上龙在介绍每一种美味时,都会讲品尝美味的背景一一叙述得以让我们共同进入他的印象。可惜----------他的内心中,性着实是生活的最好的调味剂以至于多数美食的印象都交杂着性的印象。读完此书虽然对不少美味有点垂涎的感觉,但更深的印象大多都是村上龙的美好性体验。

  这对于翻开书之前期待看到美食印象的我来说,不得不说有点唏嘘

  《孤独美食家》读后感(七):冷静的无法填充的缺失感

  《孤独的美食家》原名《村上龙料理小说集》,在翻译的过程中借用了同名热播剧的名头,两者本身在内容上并没有契合点。1986年1月至1988年9月在文学杂志《昴》连载,随即出版单行本。那个年代,日本经济经过了战后重建和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开始如泡沫一般膨胀,日本人不可一世,那股子盛气简直要买下美国。即使是一些在一个小公司打工人的,也夜夜跟着吃喝。

  1952年,村上龙出生于佐世保美国海军基地附近。他的家乡,不时被喷气机的轰鸣声所笼罩。18岁到20岁之间,村上龙过着色彩强烈的青春:和兄弟们组织摇滚乐队,参加抗议美军核动力航母停泊的全国学生示威游行,入学半年不到即被美术学校开除。之后开始了两年的放浪生活。和美军士兵的来往,吸毒、玩女人。这些经验无一不呈现在他的笔下。这样的人生经历是不可复制的,所以他的作品也就不可复制。

  2007年,白岩松赴日本进行《岩松看日本》的采访,村上龙成为老白在日本文化界选择的唯一采访对象。在对话的结尾,白岩松祝当时55岁的村上龙“永远30岁”。

  村上龙早就被世人视为为年轻人代言的“文化英雄”,他的作品里所散发出的叛逆、锐利、颓废与疏离,都是这个时代日本青年情绪的逼真写照。村上龙注重向青年一代传达人生思想,认为年轻人没有既得权益,是最无私而且充满希望的一代,他要通过作品让青年人理解人生的苦难,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自立并努力寻找未来。

  《村上龙料理小说集》初版附有“协助店一览”,一色是世界顶级店,写作成本之不菲可想而知。情爱在东京、纽约、巴黎这些大都会的舞台上开演,而美味佳肴和名贵洋酒,则成了这些舞台上最华丽的道具。

  村上龙以32种美食作为标题,讲述了32个故事。几乎每一个故事中“我”都会邂逅一个女人,然后顺理成章的发生关系,(这里插一句,据说是半自传形式?那么他老婆到底是怎么接受的啊!)但是却不让人感到色情,只是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麻木和冷漠。似乎能让人感觉到他在写的过程中冷静的陈述,不带有任何色彩。不抒情、不伤感、安之若素、顺其自然,越美好,越悲惨;越饱足,越饥荒。只是有一种怎样都填充不满的缺失感,很孤独但又孤独不起来,很悲伤却也悲伤不起来。在某些人的生活状态中,似乎除去味觉之外,其余感官都已麻木。而某些人却似乎就是在吞咽生活本身。在满足一连串永远不会满足的欲望过程中,生活被消耗殆尽。

  村上龙很会讲故事,每一篇文章写的都很短,但是并不让人感到突兀,内容饱满充实,可见其文字功底。有关美食的细节描写更是细致入微,“将‘不下厨的厨师’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豪斯登堡饭店总主厨如此称赞道。

  这本书没能让我很沉重庄严的思考人生,偶尔利用几个闲暇看几个小故事,倒也没有特别的轻松娱乐,不过故事情节倒是都记得很清楚,路过校门口的小吃街时看见烤生蚝总会想起,然后就特想感受一下他所描述的各种味道——原始的味道,幸福的味道,神秘的味道,罪恶的味道……也许再过几年,经历一些事之后再重新看一遍会有更多不同的感受。

  他的作品一向感官化,有一种无耻且有趣的调侃。在《孤独美食家》里,就有不少跟料理联系在一起的十分感官化的比喻或意象:

  说鳖的某一部位的肉,想到了越南女人,那种味道融合了狩猎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女人的腋下的味道,直捣脑浆。

  在讲到与一个空姐在世界各个地方四次邂逅的故事时,用的料理主题是生蚝,“那是用莎碧酒冰过的生蚝滑入喉咙时的感觉,那是充满情欲的感触。

  食色即人生,最终的感慨总是关于人生的。村上龙写道:“我们越上岁数越害怕感伤,因为不能挽回的时间忽忽地增加。但同时也能遇见从情感上保护我们的东西,例如那普罗旺斯海鲜汤似的东西。那普罗旺斯海鲜汤塞满了海香,以及勇气。”

  画外音:虽然我无法理解到底是怎么让人充满勇气的,大抵是实在太好喝喝完之后心情很高兴了吧,人心情一好,别说是勇气了,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啊。不过,你总能在这32个故事中找到让你觉得超有道理的话,或是产生一些共鸣,比如说,某种味道会让你想起某个人,或是你到某一个陌生的环境,会突然感到头皮发麻,感觉此情此景特别特别的熟悉,可你分明没来过。真的,我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而且同样的感觉有时候会重复,具体的感受实在没办法描述,不过真的就是那样,头皮发麻,呼吸急促或是整个人要虚脱掉。问过身边一些人,他们都一种“你外太空来的吧”的表情……要不是看到差不多的描述,我没准真会在下次发病时让我妈送我回去,哈哈。

  《孤独美食家》读后感(八):愿你一生漫长的时光 有几天是真心因为我而快乐的

  那个时候 刚刚和一个很单纯的姑娘吹牛逼 并且正在看松重丰小哥的《孤独的美食家》 大意之中没看见两者之间差了一个的 以为是日剧的文字版 就买了两本送给姑娘 送完之后 自己回家 翻开前几章 心中暗叫一声“屌了” 果然 那个姑娘后来再也没有和我讲过一句话

  事实上就是这样 翻开前几章 吃和睡是分不开的 我才充分体会到汤祯兆那句“食色性也”的意思 吃饭和做爱 本来也就是享受的过程 过度地去放大说到底也没有什么

  贯穿整本书 每个故事 其实真的没什么区别 无非是村上龙炫耀自己又去哪个国家摄影了 或是村上龙炫耀又有哪个女人对他一见钟情非得和他吃个饭上床了 或是村上龙炫耀自己又有哪个牛逼朋友带他去吃饭了 大大大大自恋狂 就好比一面说自己“哎呀我真是不优秀 又不高又不富又不帅”嗯 然后 缓一口气 傲娇地说“但是你喜欢的女神们就是愿意排着队和我上床 我也没有办法啊 谁叫我天生就有魅力” 骨子里的装逼怪 和冯唐一个德性

  所以这本书 我一度看到蛋包饭的故事就放下了 当然也因为高考没有时间看书了

  高考的前几天 晚上头大地实在复习不进去 躺在床上又睡不着 枕边没看完的书是《西夏旅馆》《文化苦旅》和这本《孤独美食家》 不难做出选择 规定自己看两章放松一下 往往是看了四章仍意犹未尽

  大概是我的心态变了 也许确实是这样 后面的故事 依旧是女人和高档美食 可人情味却从床边的台灯下淡了出来

  我最喜欢鱼子酱的故事 傻成这样 即便生活中你也早就不会出现无论是现实还是大脑 早晨不会 中午不会 晚上不会 梦里通常也不会 但你依旧是她生命中一个象征意义般的存在 就好比 我初中喜欢一个女生 然后被拒绝 我送给她的第一个礼物是嗨啾的青苹果味的软糖 后来我和她也没有其他任何故事了 三年我不清楚她的任何事情 偶尔想起她心里惊不起纹丝波澜 但每次看见嗨啾的青苹果味的糖 心里就会咯噔一下 就好比我们用A来表示集合【14,16】 嗯 嗨啾的青苹果味的糖就是那个A 本来这件事就没什么意义 有人能理解会很开心 没有人理解的话 也无所谓 反正ABCD又不是为了让你们来猜的

  就像鱼子酱一样 它真的于她有什么意义麽 我猜只是一个象征罢了 证明自己真的让那个人开心过 哪怕只是一个夜晚 他真的因为我而高兴 一瞬间有被需要的感觉 被珍重的感觉大概是她没有体会过的 和那个男人无关 和鱼子酱也无关

  读完之后 再看书皮上节选的几段文字

  关于参鸡汤过多地卖弄描写手法 不过让人觉得是一个中学生水准的细节描写罢了

  烤味噌 更让人产生那种美食节目 主持人吃大便都满脸幸福享受的反胃感

  普罗旺斯鱼汤 则更像是炫花弄技搞出来的一道高中语文现代文鉴赏题的满分答案

  我们喜欢舌尖上的中国 不就是喜欢淡淡的人情味麽 我们爱看深夜食堂 不就是因为深夜人们百态中微小触人的温暖麽 我们看孤独的美食家 松重丰永远是那幅僵硬的表情 吃什么都想配米饭 我们还是看得不能自已 不就是因为人类吃食物最本初的享受麽

  村上龙搞不来细微之处见真情的描写 他写得是实实在在的无奈而又必须的食物哲理 他抗拒不了现实来的冲击与改变 好在他还可以到处吃 食物能消化人骨骼与骨骼间的孤独感 无论吃完之后有没有人陪自己上床

  “愿你一生漫长的时光 有几天是真心因为我而快乐的”

  我猜 吃鱼子酱的时候 她心里 大概会是这麽想的罢

  《孤独美食家》读后感(九):私密的嘈杂声

  喜欢的段落摘录

  070 享受着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美食,安静而满足交谈的英语、法语、德语,柔和地交织在一起。“那是电子音乐。”

  174 那个声音,就是餐厅的客人们以低沉的嗓音,用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交谈的声音。侍者悄然的脚步声、餐具的声音,以及水杯的冰块在托盘上微微颤抖的声音成为细腻的音效,作曲家称这些轻柔的谈话声为“私密的嘈杂声”。

  去年春节在圣淘沙友人家中,逐渐入夜的傍晚时分,楼下的邻居在开派对,外语谈笑声,lounge music,宴会的香气,交织在微风中飘送,读到这一段时,马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细微之处如身临其境。所以最喜欢这两段。

  特意看了书的版权信息,1988年出版的日文本,距今28年前啊.......,不知蔚蓝海岸的鲁·凯普·艾斯特酒店还在不在呢?

  《孤独美食家》读后感(十):美食的慰藉

  就是这本书!!!让我今天中午吃了一碗状元面又连吃了两碗白饭,晚上买了份牛扒又破天荒的抹脖子放血般买了瓶红酒。让我减肥大业妥妥失败的就是它,这本来自村上龙的料理小说集《孤独美食家》。我是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名字,我原本以为是同名日剧的小说版,结果读进去了才发现不是,然而意外的好。第一次读村上龙的小说,有种惊喜的感觉。在作者笔下,食物是主角,也是媒介,随之搭配的是流转的情欲,浓烈的,轻盈的,昏天暗地的,细水长流的,有日料,也有中餐,有韩国菜,也有非洲美食。在作者笔下,鳖肉具有特异功能,酥炸带骨牛小排是少女粗糙的皮肤,舌头的触感以及特别的记忆,普罗旺斯鱼汤则凝聚了海洋的芳香。即便男猪脚不停变换着职业与足迹,徘徊在一个又一个酒吧,咖啡馆,餐厅,品尝着珍馐美馔,和你滔滔不绝的谈着他一次又一次的艳遇,但你依旧觉得,他还是那么寂寞,那种美食填补不了的孤寂,所以我想这也是书名的本义吧。

  日本近年关于美食的电影拍的特别好,《海鸥食堂》《深夜食堂》《海街日记》《小森林》。就连最近几年大热的李狗嗨,每一集在奇葩的案件之后,服部总是会奉上一道好菜,如果把每集的菜单独列出来,也可以拍一部《舌尖上的李狗嗨》了。记得当初在看完豆瓣高评分的影评之后,在B站点开了《小森林》,最初几分钟的感觉是,这片儿也忒闷了吧,但是直到FLOWER FLOWER演唱的片尾曲响起的时候才发觉,卧槽,这电影我竟然看完了?!随之而来的是,我也好想去小森啊,那个双色蛋糕到底是怎么做的呀,我也好想做甜米酒啊,哎,我怎么又饿了呢?即便女主在每一部的片头都在喋喋不休的说着,小森无超市,来回两小时,但是你还是在不知不觉间,被小森的美食与美景治愈了。那湿漉漉的绿色,桥本妹子近乎透明的皮肤,伍斯特酱油,糖渍板栗,即便母亲离家出走,独自一人的市子还是努力做好每一顿饭,关于母亲的回忆与曾经的疏离感却在母亲做过的每一顿料理里,重新焕发了光泽,有了别样的感觉。在四季的更迭中,市子变得更加成熟,也终于成长了起来。所以你看,一个人也可以过的很精彩,一个人,也要吃好每一餐。2014年的日剧《对不起,青春》,你在看完过后会怀念那个还有电台的时代,会怀念曾经的玩伴,之前的师长,也会想要去三岛市尝一尝三岛可乐饼。这就是食物的魅力。是枝裕和的新作《海街日记》,乍一看有些压抑,可是你看,有麻酱的大长腿,有风景旖旎的镰仓,还有梅子酒,沙丁鱼和咖喱,因为食物,逐渐拉近了小妹广赖丝丝与几位姐姐的距离,因为食物,家族有了传承,所以,即便电影里出现了三次葬礼,因着四位女主美丽的颜和食物,这部电影也变得异常清甜。NHK拍的《关东煮小店的悲歌》看几次都不会腻,年近9旬却精神矍铄的老爷爷说,他长寿的秘密就是关东煮与酒。如果在一个城市,有一间老店会在你到来时说一句“欢迎回来”,那么即便是异乡,又能怎样呢?热气腾腾的关东煮和酒,就是冬季里给身体最温暖的慰藉。《东京之声的地图》里,第一次看到女体盛,有些讶异却也觉得可以理解,这果然是一个热爱少女的国度,经久不衰的少女漫画以及描绘青春的各类电影,少女崇拜就是岛国的内核。少女柔嫩的肌肤和绚烂的樱花一样,都是柔软而稍纵即逝的东西。音乐拂过夜晚的东京,菊地凛子饰演的女杀手寂寞冷静而不冷血,她和西班牙男子在夜晚的东京吃拉面,上主题情爱旅馆,血腥的鱼肆和软糯洁白的糯米滋,还有用柳橙摩擦过的少女肌肤,让东京显得异常风情凄美。《午餐的敦子》里,失恋的女主因为霸道女上司提出“交换午餐”,原本消沉的人生大放异彩。你失恋了吗?不要紧,去吃咖喱吧。为什么你会被甩呢?不~要~两个字其实说一下很容易啊,你为什么不懂得拒绝别人呢?于是,在三明治,天妇罗盖饭和炖菜中,我们看着三智子逐渐变得自信,果敢与坚强。当年看张爱玲的散文,里面说道她曾经居住的地方紧邻一间咖啡馆,每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变成软性闹钟,搅扰着你无法赖床。当时的感觉就是我也好想住在这里啊,每天每天,在面包的芬芳中起床,洗漱,似乎再灰暗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得干燥明亮。

  因为中午看了《酥炸带骨牛排》,于是我决定今天做从来没有做过的煎牛排。那一刻我想起《1Q84》上市的时候,因为故事开篇里提到了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因而在那一年,与之相关的唱片大卖,销量一路飘红。

  我突然很敬佩11区人民无穷的智慧。

  《孤独美食家》厌食症患者的福音,你心情不好吗?我请你吃饭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