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被爸爸绑架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被爸爸绑架了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33: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被爸爸绑架了读后感10篇

  《我被爸爸绑架了》是一本由(日)角田光代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被爸爸绑架了》读后感(一):小说也许就是现实拉长的影子,暗暗诉说着爱的平凡

  不得不说文字真的是很有魅力的东西,能够以超越视觉、听觉的方式唤起人内心中某种不平静的感觉,所以我不止一次发现读完原著再看相关的影视却始终觉得少了点什么,仿佛一切镜头前的表现都成了滑稽的模仿。比如角田光代的文字,读过树屋,再读这本我被爸爸绑架了,更加体会到她文字中泛起的真挚、纯净、细腻,就好像我看得到的每一个孩子眼中流淌出的善良、纯真的那种亮一样,十分干净,想必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也是十分的平静欢快吧。

  的确小说中塑造的小春和爸爸都显得与众不同,比如爸爸开了个大大的玩笑——绑架自己的女儿,而且也不是闹剧,这在我看来生活中是十分不可想象。然而塑造的却又随处可见的是父母之间的互相无法理解或很好的相处,小春成长中的困惑与她的叛逆、天真善良、孩子气、偶尔的成熟气质,以及爸爸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来的爱,这些随时发生在我们身上,只不过它可能细小的看不见,可能变幻着各种形象,可能深深掩藏着心中,所以小说是生于现实,高于现实的。

  成长当中呢,记得老爸从牵着我的手,到现在更多征询我的意见,甚至是关乎他自己的一些重大决定时。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会想起儿时在被老爸拖着去超市,而当我瞅着一些零食玩具两眼放光口水横流,老爸又二话不说地把我拽开以至于引起我发出足以一层楼侧目唏嘘的哭喊,想想真的是值得怀念啊,唉,现在确实也只剩下怀念两个字眼咯。

  再者说,也许大部分父母亲都像小春爸一样普通,不富裕,不出名,不帅不漂亮,不可能带我们去高大上的餐厅酒店度假,也不可能讲出多么多么深刻富有哲理的话语,然而正如文章结尾说的那样,即便是普通的隐匿于人群中去,也会为自己散发出独特的光芒吧。我们所拥有的名誉、利益、财富、相貌,在自己真正所爱所珍惜的人眼中,也远不及那独特的光芒吧。

  《我被爸爸绑架了》读后感(二):不完美中的闪光

  这书让我相信,这世界还存在心智成熟的男人。

  即使,没有了这、也没有了那

  也会从缝隙里找到温暖

  不仅仅只温热自己

  也还能发自内心的温暖别人

  首先,作者是一位女性,视角也是一个小女孩

  所以,很多任性的地方,都是在投射一个女人的状态

  本来,作为父亲,作为一个男人 他应该这~·应该那

  但是,即使没有这,也没有那

  没钱,没耐心,还斤斤计较

  可他总能直面,“嘿嘿”傻笑 然后继续不离不弃

  平时貌似总是什么都不精通

  却能在某处 彰显出一些价值观

  普通无奇中,在靠不住中 很靠得住

  《我被爸爸绑架了》读后感(三):父爱的诱拐

  也许是因为《第八日的蝉》给人留下的印象过于深刻,角田光代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位擅长于以女性为切入点,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尤其是亲情进行诠释的作家。但在《我被爸爸绑架了》一书中角田光代却罕见的选择一名男性作为故事的切入点,让读惯了作家其他作品的读者觉得耳目一新。由于本书获得了“路旁之石”文学奖我们可以看做是一本优秀的儿童读物,除此以外本书也像《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一样,虽然是儿童读物,却也能给阅读的成年人很多启迪。

  小说在一百多页的篇幅中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小春的父母离异后的某一天暑假,小春在回家的路上被爸爸所“绑架”,爸爸带着小春开始了一段近乎“流亡”的生活。在“流亡”期间爸爸因为没有钱,难以满足小春的要求,让小春充满了厌恶,但随着这段“流亡”旅程的临近尾声,小春却在和爸爸的朝夕相处中明白了很多道理。

  在阅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经常会想到“父爱如山”一词。这并非是我在上学期间深受高考作文毒害,而是作家确实在这么短的篇幅中向读者很好了诠释父爱的厚重。可能与母爱相比父爱并没有那么无微不至,那么温柔细腻,但父爱往往会关注很多长远的、不易察觉的东西。《我被爸爸绑架了》故事里的父亲看似潦倒、随性、不着边际,但却在“绑架”女儿后的生活之中告诉了她很多道理。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话就是父亲告诉女儿小春:“你要记住,也会有这样的事。没有出租车,不能坐在有空调的餐厅里等上菜,也不能想回头就回头,只能一直向前走。”

  父亲说的这段话就是赤裸裸的现实。记得有读者问易中天,过早的给孩子看历史书会不会让孩子过早的了解社会现实,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易中天解释说,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而并非童话之中,孩子看童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家长也要告诉他们,在现实中没有白雪公主、没有水晶鞋。不然孩子们在猛然接触到社会之后就会和他当年去新疆农场时的感受一样:“在那个被诗意地描绘的环境里,发现生活不是诗”。

  书中的小主人公小春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父亲母亲的经济条件都很有限,引用书中的话就是小春在人生的开始就抓了一手烂牌。但父亲自作主张带走了女儿进行流浪,让小春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学会去改变自己适应生活,而不是寄希望于生活为自己而改变。可以说这是父亲因为没能给小春健全的家庭及优秀的生活环境进行的补偿式教育。中国人往往习惯性的认为“穷养儿子,富养女”,这虽然有一定道理,但角田光代的这部作品却告诉我们即使是女儿也要让她认识到现实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可以说这本书反思了东亚传统的教育子女的思维模式,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思路。这也就是本书看似是一本儿童读物,却又显得厚重的原因。一直以来日本女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品格局太小,无论是时下较为流行的青山七惠、绵矢莉莎、丝山秋子,还是与角田光代起名的江国香织、吉本芭娜娜,她们的作品往往纠结于女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虽然刻画的或新颖或细腻,但往往缺乏那种由小见大的效应。

  同时大部分日本女作家的自我意识太过浓厚,以至于经常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对立起来,虽然这样的文章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很多“文艺青年”的共鸣,但这样的成功只是感情上的对接,而并非文字上的隽永。而角田光代却始终是一个寻找幸福的作家,在她的诸多作品中,无论是伴随着欢笑还是泪水,读者都能得到一种幸福的满足感,或者是感动之后的淡淡回味。

  日本近些年出现了不少“绑架”题材的小说,比如东野圭吾的《绑架游戏》、东川笃哉的《再也不绑架了》,但这两本虽然有趣却都是推理小说。能将绑架的桥段与传统文学融合,将父爱与成长这种极为常见的题材写出新意,我觉得就凭这一点,角田光代也足以胜同时代的其他女作家一筹了。

  《我被爸爸绑架了》读后感(四):一节关于成长的夏日旅行课 ——《我被爸爸绑架了》,不靠谱的温馨家庭指南

  一节关于成长的夏日旅行课

  ——《我被爸爸绑架了》,不靠谱的温馨家庭指南

  “暑假的第一天,我被绑架了。”

  还不懂什么是离异的小春,关于那个好久没有见的爸爸的记忆,是“惊异”多过欢喜的。“我逐渐意识到,只有们每天见面的人才谈得上‘喜欢’还是‘不喜欢’。”“有时候我几乎忘记了爸爸的存在,忘记了我曾经有过爸爸,忘记了爸爸是怎样开玩笑,妈妈是怎样生气,忘记了爸爸说了些无聊的笑话时,虽说根本不好笑我们却大笑了一场。”孩子的记忆是有时效的,我们对于欢乐的记得清晰一些,但是时间一洗刷,就冲淡了原有的感觉。“绑架”了小春的爸爸,和参与不了“谈条件”的大人世界事情的孩子,在试图找回原来的情感维系的一路上,都在学习怎样成为对方生命中那个温暖的家人呢。

  他们的夏日旅行是没有旅游指南书的:两个人一起去买东西或者是投宿旅店,坐着电车去看大海,然后在晚上穿着和服游泳,甚至导演了一场被抓到警察局询问的闹剧…小春的世界虽然没有太多的复杂的社会印记,但是孩子却能够明白很多大人觉察不到的氛围,就像是同样是五年级的小图,流露出的小大人的神情和语气,他们对于发生在大人身上的事情,其实是敏感而又多疑的,“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我也想要加入爸爸和妈妈的交易里,加入到爸爸妈妈之间我所不知道的事情里”。他们渴望参与进那些可能他们还不懂得的故事里面,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拼凑起家庭的概念,虽然小春的记忆只是短短的几年,但是她的回忆里面,已经有外婆家和奶奶家和自己家了。

  小春和爸爸的旅行当中,也会有很多的压力。“不能买太贵的东西”和超市里面付不起所有购物车的内容的窘迫,以及投宿寺庙和步行都已经能够感觉到不太好的经济状况;夜里面踉跄行走在荒山野岭然后听爸爸说“是我不好,对不起”,在生气大人乱来的同时,却也渐渐拉近了两人的距离;邋遢的爸爸和乱蓬蓬头发的女儿,两个不会照顾自己的“孩子”的失败的烧烤露营,却在相互体谅和理解中渐入佳境……孩子知道了爸爸妈妈的故事,而爸爸妈妈也不再是远远的怀揣秘密的大人,他们的无可奈何、争吵矛盾、“真没有用”都是他们的一部分,它们都被放到了孩子的谅解备忘录里面,它们让大人变得真实和可以理解。“讨厌的话就可以忘记,喜欢的话可以一直在一起,不必太在乎。”他们是缘分双向选择组合起来的家人,是天上漂浮的星星的相遇,有没有钱或者会不会分开都没有关系,因为只要喜欢的话,他们就可以努力在一起,因为被珍藏在心里面了吧。

  窝囊的爸爸会郑重其事的告诉女儿:“我再怎么随意不负责任,也不是你变得差劲的理由。”他始终是那个努力想要爱女儿的爸爸,即便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来的,他也希望能够给女儿留下些珍贵的教育。

  而小春也开始长大,“那个一直站在原地像傻瓜一样不断挥手的男人,我真是好喜欢他,即使他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在人群中,只有一个人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仿佛被金色胶囊包裹着”。她找回了她记忆当中的爸爸,也明白了家人的意义,即便生活中别的因素让他们分开,但是他们已经在她心里面扎根了。

  与其说是一场绑架,不如说,小春和爸爸是翻开了一本温馨家庭的指南书,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找回了他们丢失掉的成长的方向,离异让他们不再那么亲密,甚至可能需要逃亡才能再见,但是家庭的感觉是在心里面的,而我们永远不会丢失掉的,是曾经温暖过我们的回忆。“我突然意识到,放在我的鼻子下香喷喷的东西并没有被突然拿走,其实我已经尽情地享用了,心满意足地饱餐了一顿。”无论是不是有社会地位或者财富的家人,又或者他们是不是还在共同生活,我们只要没有丢失掉喜欢的心情,没有放弃掉对于家的渴望,我们终究是可以发现他们就在我们身边;而无论他人眼中他们是否平凡无奇,他们都是我们眼中永远耀眼的存在。

  有一天,我们终究会学会和现实和解,而有一天,我们也终究会学会成长,只要我们相信爱的存在,我们会靠近那触手可及的温暖。

  《我被爸爸绑架了》,一节关于成长的夏日旅行课。

  y 林怿

  2013年5月4日18:20:26

  写于履坦巷19#

  《我被爸爸绑架了》读后感(五):信任,在一个逃跑的、被绑架的夏天

  第一次路过书架,无意中瞟到这本书的书名,忍不住驻足翻了几下。没想到,这一翻就是一两个小时,畅快淋漓地把这本140余页的小说看完。

  如果你喜欢日式小温情,那么你也应该会喜欢这本小书。它有着日本作品常见的细腻和敏感,哪怕不明说,也分明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出日本的气质来。

  故事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暑假伊始,就被爸爸绑架走了。爸爸为什么要绑架我?爸爸要把我绑架到哪里去?已经和妈妈离婚的爸爸,在电话里和妈妈的秘密交易,究竟是什么?

  “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小姑娘并不害怕,跟着绑架了自己的熟悉男人,一起去海边,一起放肆逛超市,享受想拿什么就拿什么的尽兴超市之旅,哪怕最后结账时囊中羞涩,不得不把挑好的商品一一舍弃;一起在河边放烟火,一起见“绑匪”的朋友,一起在公园里烧烤露营……似乎,和妈妈在一起生活时的所有限制都突然解除了,和爸爸在一起的生活原则就是,开心最重要啦!

  当然,受害者也因为疑惑和担忧而反抗过:她在街上大叫“我不认识这个人!他把我绑架了!快救命啊!”,以至引来群众围观,把猥琐大叔扭送进警察局。是为了报复父亲莫名其妙的守密和不负责任的绑架。

  好在,事情以被护送进警察局的女儿吃到橙汁和鳗鱼饭并向警察叔叔道歉为终结。

  没有大曲大折跌宕起伏,没有是非对错的判断,有的只是不温不火的悬念,细腻情感的变化,琐碎真实的胡思乱想——本就是生活本态。离异家庭里的女儿,对父亲从不甚了解到逐渐信任,就在一个逃跑的、被绑架的夏天。

  爸爸把我绑架,却还来一个爱和不羁的灿烂盛夏。是呀,对父母来说,分开从来都不是不爱孩子的理由。

  站在远处挥手的爸爸似乎是个陌生人,跟周围身穿有领T恤、把婴儿架在肩膀上的男人,和女人手挽手的褐发男人,西装革履的眼镜男这些陌生人,没有任何分别。这个隐没在人群中的男人,穿着脏T恤,晒得黝黑,眼角下垂,在我眼里却不可思议地散发出光芒,仿佛被金色胶囊包裹着。那不是车站的灯光,也不是车站便利店的灯光。

  我想,妈妈第一次遇见爸爸的时候,一定也有这样的感觉吧。在人群中,只有一个人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那个一直站在原地像傻瓜一样不断挥手的男人,我真是好喜欢他,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拐过转角。

  看到最后一页,最后一段,我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我真是好喜欢它。

  《我被爸爸绑架了》读后感(六):序言:绑架中的双重救赎 ——南桥

  “暑假的第一天,我被绑架了。”《我被爸爸绑架了》一书就是这样开始的。“绑架犯”是叙述者小春的爸爸。小春已经很久没见过爸爸了,妈妈用各种谎言掩饰夫妻已经分开的现实。“只有每天见面的人才谈得上‘喜欢’还是‘不喜欢’。我自己也不清楚究竟喜不喜欢爸爸。”而到了故事的最后,爸爸“在我眼里却不可思议地散发出光芒,仿佛被金色胶囊包裹着”。这是一个有关成长和亲子关系的故事,作者为日本当代著名作家角田光代。此书曾获日本路旁之石文学奖、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后获得台湾地区《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能得到这样的认可,是因此书出色地描述了一个既独特又普遍的成长故事。

  成长是写不完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唯一值得书写的故事。每一个人,都要经历慢动作的蜕变,脱离上一辈的影响,成为独立的人。不管我们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成长都会发生。其过程并不全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简单。幸福的家庭会产生不幸的孩子,不幸的家庭也会育成快乐而成功的孩子。这正是人生的复杂与诡异之处。

  此书描述的是一个破裂家庭的成长。一个孩子,在其人生的开端,抓了一手烂牌,还得继续打下去。到后来,要么和父母断裂关系,要么和父母达成默契。孩子要在与对方和解或独自和解之间选择,有时候这双重和解同时发生。奥斯卡•王尔德曾称:“孩子开始爱父母,长大以后论断父母;有时候会原谅父母。”小说中的小春,最后理解了父亲,与之和解,甚至说希望有更多的“绑架”。孩子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从舒适区里走了出来,开阔了生活的境界,可以说这绑架带来的是双重的救赎。

  破裂的家庭里,亲子关系更为微妙。家庭破裂,会让所有人成为受害者,孩子所受伤害通常最大。父母亲也都是有局限的人,在对峙中,有时候会忘掉孩子是二人爱的结晶,是共同培育与关爱的对象,不是一方的财物。分手后,孩子或许由一方抚养。这种情形下,若处理不善 —— 如夫妻沟通不流畅,拿孩子当信使探听消息,或是教唆孩子仇恨对方 —— 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更大的伤害。孩子懵懵懂懂,慢慢去悟出成人世界的丑陋,尚留几分幻想,或许还好一些。如果懂事太早,担负与童年所需不相称的情感和心理负担,虽是迫不得已的后果,不是任何人故意为之,但对孩子很不公平。

  孩子在父母之间的为难,通常是父母双方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差异太大。绑架之后,爸爸第一个想到的是问:“小春想去哪里?山上?海边?温泉?牧场?”而小春长时间和妈妈、两个姨妈和外婆等女性在一起,想到的是去大型商场玛克和斯班塞。夫妻双方都很穷,两个人合伙过日子,压力还没有那么大。分手了,同样收入要支撑两个家庭,穷困自然接踵而至。妈妈的价值观被物欲绑架,期盼很多东西,但买不起。孩子有很多盼望,到了爸爸这里也无法实现。爸爸也很穷,住到有露天浴室的旅馆,看到露天浴室和桑拿,他“兴奋得像个孩子”。

  面临同样的现实,我们的取舍显出了做人的高低。这个爸爸并没有在窘迫现实前自惭形秽,他关注的是如何让小孩学习面对。 “你们总以为到处都有出租车,到处都有餐厅,相信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马上会有人出手相救,饿了总会有饭吃,喉咙渴了就去找自动售货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从自己的背景出发,给了女儿新鲜而有益的启迪:“你要记住,也会有这样的事。没有出租车,不能坐在有空调的餐厅里等上菜,也不能想回头就回头,只能一直向前走。”

  在外人的眼里,这样一个落魄的父亲或许不负责任。小说让我们看到这种论断的粗暴。我们看到了他的困难和纠结,他的挣扎和努力。 他带给女儿的人生财富,或许比其他“拼爹”家庭中孩子的所得更多:“但凡有什么没有顺从你的心意,你就怪别人,小春你的一切都可能会变得不如意。”

  他也充满想象力。他的想象力,以及背后的创意,让生活出现新的排列组合,现实因此容易承受,甚至值得享受。父女两人躺在“果冻般柔软”的温暖海水里,在无边的幽暗之中,看着天上的星星。他们跑到庙宇里去住宿,听驼背老奶奶讲鬼故事。这样的经历,对于未来就是说不尽的回忆,有几个“正常”家庭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呢?

  说到这里,或许我应该自我纠正一下:没有一个家庭是“正常”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问题。小春的外婆家貌似幸福,但姨妈裕子,得到的关爱比较少,心里面就裹着忧伤。即便相对“正常”的家庭,对孩子有时也是披着糖衣的诅咒。 “外婆家完全没有这样悲惨的情况,所以我乐意去那里。大人们常常聚在客厅里专注于自己的闲谈,我被扔在一旁,可是我并不为此苦恼。”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妈妈,没有经过摔打,她的爱是浅薄的。她对孩子只知说教,不懂去主动理解。“至少我希望妈妈这样问我,小春,现在开心吗?在哪里?过得好吗?不要紧吧?每个问题后都加一句‘开心吗?’”这位母亲爱孩子,但跨不出自己的局限,无法“穿越”到孩子的视角,按照孩子的方式去关心他们。从前她的父母也只是发自本能地去爱,没有培育爱的能力。科伦•麦凯恩所著《转吧,这伟大的世界》里,格洛丽亚回忆自己父母相亲相爱,自己婚姻却屡屡失败的时候曾称:“我过去总想,父母相亲相爱,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很难的事,很难超出这一层爱之茧,因为有时候,处在这样的爱之下

  实在感到舒适,你都懒得去培育自己的爱了。”

  反过来,书中的爸爸老家很复杂很乱,亲戚很多,爸爸“经常和他的爸爸吵架,嗓门很大,还相互扔东西……总之,爸爸的老家是个地狱。我从心底里恨自己是个孩子,因为我不得不待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有趣的是,在这样环境里长大的爸爸心地善良,更有同理心。 厄普代克曾称,在复杂大家庭长大的人,往往心智更成熟,更能成熟地应对世事。厄普代克来自一个复杂的大家庭,他的家如美国的横断面。世间好多问题和应对的方式,提前在大家庭里预演过,孩子未必都能理解,也没有必要完全理解,但是这样的家庭,是未来世界的一个“原型”,给孩子日后人生的闯荡埋下了伏笔。

  破裂的家庭,也不应成为一个人自暴自弃的理由。蚌泪为珠,人可以把成长中的不幸,化作人生的财富。没有人希望体验这痛苦的过程,但“心想事成”的生活,终究是邮件里的祝福。环境顺风顺水,也不值得一个人去夸口。人生有无光荣,在于我们从各自的起点上,向前迈进了多少。这涉及到我们各自经营生活和自我提升的能力。这样的成长,是个人的事,但也离不开大人的帮助和引领。大人自己有时候纠结在自己的矛盾里,忘了孩子的需要,如对爱和关注的渴求。和其他孩子一样,小春不惜代价地追求爱和关注,爬山的时候她耍小脾气,故意拉在后面不走:“如果在这里遭遇不幸被毒虫和蛇咬了,被熊和狼吃了而丢了小命,爸爸一定会深刻反省吧。反省口不择言激怒我又扔下我,反省绑架了我。这样一来,爸爸这一辈子就算爱上了妈妈以外的人,就算有了很多比我可爱的孩子,也不会忘记我吧。”这样童真的叙述,让人读之动容。

  《我被爸爸绑架了》以平淡的文字,让我们反思成长的烦恼和几代人的关系。 书里的故事,抵得上汗牛充栋的道理。这是一本温情的小书。书里虽矛盾重重,但找不到什么刻意的“坏人”。妈妈和爸爸之间时有冲突,但妈妈对孩子、对爸爸的关切溢于言表。爸爸即便离开了妈妈,但是和孩子在一起商量点菜的时候,想的都是妈妈过去做的肉糜卷、炸肉饼、夏天的冷馄饨和特制奶汁烤泡菜。

  这本书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启迪我们思考家庭关系这个永恒话题。人和人的沟通和理解是困难的,是需要一辈子去琢磨的事。同样环境下长大的兄妹,也会冲突不断,何况陌生人结成的夫妻。即便亲如父女者,如果不去经营好关系,也只能产生深深的隔阂。如何带着差异相处,如何让孩子合理应对,这是一门技艺,需要花心思长期打磨。在心理学发达的一些国家,如美国,很多这样的矛盾冲突,被心理学家用清晰的文字表述出来。心理顾问和各种专业人士,帮助孩子甚至大人应对不同情境下的关系问题。东方人在这方面比较含蓄,很多事情说得没有那么透。而成长中面临的问题是互通的,同样需要应对的方法。

  这本书写的是一次奇异的绑架之旅,情节并无多少起伏跌宕,风格平淡,但是值得一再回味。书中最戏剧化的场面,不过是小春报警,爸爸被警察抓了起来。惊慌之中,爸爸叫警察验血,鉴定DNA,其状诙谐。这个可怜的“绑架犯”被释放后,不责怪假报案的女儿,而是懊恼没有吃到电视里说的警察局问讯室的炸猪排饭。

  小说触及到了成长中的很多道理,语言充满诗意,如“飘浮在繁星之间的我们,在认识之前,既不是父女、母女,也不是兄弟姐妹,甚至互不相识,只是被分开的一群人,完全不知道对方的存在,轻轻飘浮在夜空中。”关于道理的部分,通常是点到为止,如海明威说的冰山那样,小说只写水面之上的部分,甚至只是从小春一人的视角来写。

  但这是很必要的视角。有多少时候,我们能停下来,俯下身子,去听听孩子们在说什么,去问问他们想什么呢?

  《我被爸爸绑架了》读后感(七):就这两大段就够了

  “也会有这样的事。”爸爸忽然头也不回地说,“你要记住,也会有这样的事。没有出租车,不能坐在有空调的餐厅里等上菜,也不能想回头就回头,只能一直向前走。”

  爸爸气喘吁吁地说:“你们总以为到处都有出租车,到处都有餐厅,相信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马上会有人出手相救,饿了总会有饭吃,喉咙渴了就去找自动售货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不管做什么,都不会由衷地感到高兴。你等着看吧,到了山顶,你会心旷神怡。想到虽然肚子饿得要死,筋疲力尽,却仍然做成了一件事,你会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

  “我、我是个差劲的大人。”爸爸昂首站在我面前,一只手里拎着装了饮料的塑料袋,另一只手里是装了零食和盒饭的塑料袋。

  我抬起头看爸爸,想知道他接下来要说什么。

  “但是我变成一个差劲的大人并不是谁的责任,我不这样认为,所、所以就算你长大以后不成器也是你自己的原因,不要怪我和你妈妈。你说得不错,我自作主张,可是我再怎么随意不负责任,也不是你变得差劲的理由。”

  “我不是逃避责任。今后但凡有什么没有顺从你的心意,你就怪别人,小春你的一切都可能会变得不如意。”

  《我被爸爸绑架了》读后感(八):一个糊涂老爹的爱

  一个落魄的老爹绑架了自己的女儿,去墓地、去超市、去露营,还聊起了和她妈妈两人二十一、二十岁时候初恋。

  让小女孩看到生活的拮据和困顿,看到自己老爹的不顶用,真是有点残酷的事情。

  不过老爹给这个女孩子的成长也上了温情、奇特的一课,这起糊涂的绑架也有我的泪点,是老爹在车站说:“我、我是个差劲的大人。”开始。

  “但是我变成一个差劲的大人并不是谁的责任,我不这样认为,所、所以就算你长大后不成器也是你自己的原因,不要怪我和你妈妈。你说得不错,我自作主张、可是我再怎么随意不负责任,也不是你变得差劲的理由。我、我、我讨厌这、这种想法。我很讨厌,太不像话了。”

  “我不是逃避责任。但今后但凡有什么没有顺从你的心意,你就怪别人,小春你的一切都可能变得不如意。”

  就是这样,这个特别的老爹结束了他的绑架,小春最后也说“你再来绑架我哦!”

  ——————————

  啊嘞~这个没钱、靠不住的欧亚鸡,不就是《银魂》里的长谷川废柴大叔麽?

  《我被爸爸绑架了》读后感(九):我们都被生活束缚着

  不得不承认,自从读过《窗边小豆豆》系列后,我对日本儿童文学的关注度起码上升了百分之五十。

  《我被爸爸绑架了》原本是给鼠小妹准备的课外读物,奈何她读过反应平平,不甘心的我抓过来作了下午读物。

  虽然内容有涉家庭破裂等元素,但整本书并不苦涩也不狗血。

  绑架的生活不过是父女四处晃荡,在为了省钱而去寺庙的投宿的路上:……“也会有这样的事。”爸爸忽然头也不回地说,“你要记住,也会有这样的事。没有出租车,不能坐在有空调的餐厅里等上菜,也不能想回头就回头,只能一直向前走。”爸爸气喘吁吁地说:”你们总以为到处都有出租车,到处都有餐厅,相信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马上会有人出手相救,饿了总会有饭吃,喉咙渴了就去找自动售货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不管做什么,都不会由衷地感到高兴。你等着看吧,到了山顶,你会心旷神怡。想到虽然肚子饿得要死,精疲力尽,却仍然做成了一件事,你会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

  这已经是全书最励志的段子了,一个不甚靠谱的父亲难得的一次像成人一样对女儿的语重心长。

  但这本书最大的吸引力却是平淡和随意。父亲不是英雄,不伟大没有钱甚至还有些逗比,带着女儿与前妻谈条件,父女在以绑架之名的各种游走中,互相慰藉了各自的迷茫与成长与珍惜。

  《我被爸爸绑架了》读后感(十):这样的“绑架”不赖

  我不是生了小孩才看的这本书,为此我去翻了购买记录,原来是2013年买的,只是每次分享给学生看,我又会再回看一遍,觉得很美好,今年又看了电影版,虽然没有超越原著,但是还是值得一看的。其实拿给学生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受欢迎,但是不管是作为女儿的我,还是作为妈妈的我,都无比喜欢着小春的口吻叙说着这一切,带着孩子特有的真实,残忍以及美好。

  小说开头的序写的很好,里面写,“幸福的家庭会产生不幸的孩子,不幸的家庭也会育成快乐而成功的孩子”,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的确很大,而且不可逆转,但是正如爸爸要送小春回家时说:“我是个差劲的大人,但是我变成差劲的大人并不是谁的责任,我不这样认为,所以就算你长大以后不成器也是你自己的原因,不要怪我和你妈妈。”也许是因为自己的成长环境特殊,所以对这种并不是套路治愈系的故事很好奇。曾经以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最特殊,其实每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独一无二的家庭诞生出独一无二的孩子,看着小春和爸爸半夜漂浮在海面上哈哈大笑,我在想,让小孩真正快乐的父母,一定要有把自己变成孩子的能力呢。

  两个月前,爸爸和妈妈离婚,生活看上去仿佛没有任何变化,小春仿佛都忘记了爸爸以及爸爸的一切,直到暑假的第一天,小春被爸爸绑架了,然后,关于爸爸的一切又回来了,但是却又谨慎的隐藏住那份欢喜,与爸爸进行若无其事的对话,不知道爸爸是否察觉到呢?比如总想挑选最便宜的衣服,比如出来后从未想过给妈妈打电话,比如从海边回来跟爸爸手牵手的不自然却又很享受的感觉,“心里暗暗希望永远走不到道路尽头渗出的那片亮光”,比如在给妈妈打电话时不说爸爸一句坏话,比如虽然极度害怕但仍然紧紧抓住爸爸的手去墓地探险。跟爸爸在一起的时候可以那么真实,忘乎所以,比如胡搅蛮缠,比如大声呼喊“我不认识这个人”,比如可以坦然的向爸爸道歉,虽然爸爸在意的是没有吃到炸猪排饭,正是这样,小春可以仿佛抛却了爸爸和女儿,但是“绝不寂寞也不悲伤”。相比较之下,妈妈总是关注小春穿着是否得体,说话是否得体,小春甚至只是希望妈妈问自己“开心吗?”

  孩子就是孩子,不应该贴上什么“纯真”、“善良”、“可爱”之类的标签,小春也会为了占上风骗小图说家里爸妈感情很好,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姐姐,带自己来海边的不过是个亲戚大叔,也会为了面子在想哭的时候狠命吃芥末咸菜,“最想哭的时候,我只能这样哭,实在太滑稽了”。对于自己做的这一切“不好的”行为,小春心知肚明,但是平日里要表现“得体”、“正确”,所以小春通通不承认这点,但是没有什么比面对真实的自我更可贵了,我也讨厌看那些“为了谁所以必须这么做”的故事。

  从开始的不屑,到怨恨,到坦然接受,到最后希望爸爸再次绑架自己,看到爸爸身上发出的光芒,并且确认自己“好喜欢他”,我觉得小春被绑架的过程,也是与爸爸的和解之旅,甚至是开始理解爸爸和妈妈。几米说过,“世上一切美好事物,都有有效期限”,我觉得美则美矣,当完成使命的那天,也就是自然落幕那天,曾经想着时间停留,但是所有美好,也是因其不能停留啊。

  说实话,我一直在猜测到底爸爸的条件是什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