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国际市场》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国际市场》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3-11 12:27: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国际市场》经典观后感10篇

  《国际市场》是一部由尹齐均执导,黄晸玟 / 金允珍 / 吴达洙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际市场》观后感(一):多少亡灵将不得安宁?

  幸好我们的子女们没有经历艰难的岁月风波,而是我们来承受。一穷二白的韩国崛起于废墟之上,这样的苦难变迁改革开放的中国同样还在经历。突然理解了老人的倔强,回忆是那方“花粉世家”店铺,承载期望,承载无论他乡何处的牵挂寄托,那才是生命终将安息的地方。

  好了,祝愿没有分离,祝愿朝鲜早日获得新生。

  《国际市场》观后感(二):大时代背景下的平凡人

  国际市场便是韩国的阿甘正传,尹德秀和阿甘一样是大历史的参与者。与被迫留在北朝鲜的父亲分别时,父亲告诉他:“从现在起你就是家长,你要照顾好家人”。尹德秀一生都在承担着一个大家长的责任,去西德挖煤,去越南打仗为自己的母亲弟弟妹妹积攒每一分钱,他撑起了这个家。同时他守着名叫花粉之家的小店,因为父亲告诉他,有一天就会在那里相见,一直坚守到两鬓斑白。当他七八十岁的时候,望着父亲的照片说到,我遵守了诺言,但是,我真的好辛苦。再多的苦难他挺了过来,但在这一刻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向父亲诉说时却哭的像个孩子。这是小人物的担当。虽然我对韩国没有具象上的认识,但是电影里我看到了韩国人的品质,这或许也是在周边大国林立的形势下,韩国发展的有声有色的原因。同时战争带来的苦难更值得我们思考,时至今日,每次南北朝鲜之间的认亲都会被全世界所关注,战争带来的苦难,仍未被消除。和平不易,且行且珍惜。PS:韩国电影,无可争议的亚洲老大。

  《国际市场》观后感(三):"One promise can shape a lifetime."

  新年第一天看了一部催泪弹。

  最撼动我的是历史。

  没有强烈的反战基调,但真切地感受到了"是非黑白只取决于立场",引以为豪的抗美援朝战争和越南战争,在对应国家眼里却是"内战却被他国侵略",第一次感受到"一国一家,太平盛世"的重要性。

  全篇大量蒙太奇,经常拐过一条街或者穿过一扇窗就切换叙事时空,却看得莫名条理清晰。

  难民,搬运工,派德矿工,赴越军队……每一段经历都是生和死。自己的几十年的船长梦从来没有机会实现,只剩下手里那块失去了庆祝意义的特意买的肉和飘向天空的录取通知书。

  最喜欢的镜头是临到片尾,右边是儿女子孙围坐客厅言笑晏晏,左边是爷爷回到房间抱着当年爸爸的衣服失声痛哭。强烈的对比,带给我的冲击远胜于当时《500 Days of Summer》那个惊艳的对比叙事镜头。没有他过于幼小就代替父亲担负起全家的责任,整段人生都是为了家人,又谈何今日欢声笑语。

  反复出现的呼应实在巧妙:一直觉得当年没抓住妹妹所以每次紧紧拽住的手;回忆起相似经历而为被嘲笑的异乡人出头,给被欺负的小孩递去一块巧克力;固执地坚持两次相救的南珍是"最出色的歌手";牢牢记住爸爸叮嘱而久久不愿卖掉的店铺"花粉之家"……

  还是更喜欢这部电影的英文译名:Ode to my Father。

  《国际市场》观后感(四):又被韩国电影刺痛了一次。

  《国际市场》观后感(五):历史不考究,制作画面和色彩有些做作

  导演的目标明确,意在韩国国内产生共鸣。从南北内战讲起,村民们说中国的军队打来了,纷纷要逃上美军的战舰。站在美军船上的韩国士兵,苦苦恳求美军军官把村民带上,暂且不说那位美国军官的超群理解力,能把韩国士兵的神奇英语一次就能听懂,就说说后面炮轰村庄的镜头。中方的军队当时要是有那么强的火力,估计战争能早结束很久吧……抱美军大腿的即视感有些过于强烈了。后来到了德国,德国人有多刻板多遵守规章制度有多轴大家都明白,可在电影里有点过于突出韩国人的团结情绪,把德国的工头刻画成了黄世仁的形象。总之影片要产生共鸣,表达爱国主义情绪是对的,但我认为不能把此种效果建立在损害他国形象的基础之上。而且影片里的人物一直再说韩国怎样怎样,当时李成皖政府才建立没多久,为什么所有人瞬间都把叫了近百年的“朝鲜”名字集体忘掉,迅速接受了才更名几年的“韩国”呢?

  再说说画面的色彩怀旧感的色泽太过强烈,过犹不及唉……

  不想写了,刚刚开始看的时候确实有些小生气的,不过想想言论自由,人家有人家的想法,我就在这里说说我的好了

  《国际市场》观后感(六):韩国版的《阿甘正传》

  从中美朝鲜战争之后的韩国一个小人物撑起整个家庭讲起,旨在讲述时代背景下个人和家庭的命运的缩影,虽然参加越战的情节过于刻意模仿,这里的情节是不是故意设给郑允浩的也未可知,郑允浩那浓浓的口音和很臭屁的性格特点真是惊喜。

  之所以看得这么有感觉,是前两天去釜山玩就住在国际市场附近,电影里的场景,包括商业街、公园、国际市场、札嘎其水产市场、太宗台均都一一去过,真的很有感觉,在国际市场还稍微逛了一下,如今已是卖韩国国产货的地方,就像传统的大集市一样,卖日用百货旅游纪念品什么的都有,并且分区,街道非常多,只可惜我去时并未看这部电影,所以并没有去求证“花粉之家”这个店铺是否存在。不过,足以成为韩国之行的最美好记忆了。

  《国际市场》观后感(七):关于你们说的“煽情”。。。

  看到评论里有人说“为了把观众弄哭,blablabla”,“低级的煽情”什么的,我只能说你们一定不了解韩国的历史,或者可能一点都不了解韩国,不了解的人是很难感同身受的。所有的故事情节,都诚实地表现了韩国这70的历史,从朝鲜战争,去德国挖煤,与在德国的韩国护士相识结婚,参加越南战争,寻找走散亲人。有些镜头甚至是当年电视新闻里真实的镜头。我是在韩国的电影院观看的这部电影。几乎场场坐满,而且中老年人居多。这是属于他们的历史,没有一点夸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的票房如此高,评价如此好的原因。它没有煽情,更不是为了把观众弄哭,只是很诚实地记录了过去那段艰苦的时期,提醒我们这些生活舒适的年轻人勿忘历史,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全是老一辈辛苦换来的。

  《国际市场》观后感(八):致敬我们的父辈

  作为一个纯90后,完全是在父辈所创造的新时代中长大的人,自是无法感同身受到影片中主人公所肩负的那些责任和经历的艰辛,但却依然不影响我被电影所感动,韩国文化源自于中国,骨子里刻着家国为重的思想,所以本片拍的虽是棒子的苦难史电影,但折射出的,是千千万万的我们中国老一辈人的一辈子啊!!

  因为你是长子,所以,你就要承担起整个家,你要养活弟弟妹妹,所有吃的苦永远只有自己知道。在我们中国的普遍贫穷的上一代,多少长子长女为了家里的柴米油盐,为了供年幼的弟弟妹妹上学,选择了放弃优秀的学业,外出打工,下矿。我的母亲在原来的娘家就是一名长女,两名舅舅都是考上大学的高材生,现在拿着高级学历在外事业有成,而母亲自初中就辍学,跟着外祖父上工地,外出打工。母亲每每谈起这些事都只叹气,告诉我要好好读书。我知道,虽然她从不说,但我知道,母亲最遗憾的还是当年的辍学。为什么?因为家里的弟弟妹妹小,因为家里需要多一个劳动力,因为家里养不起三个读书人,为了这个家,我想说的是,母亲牺牲的太多太多了,我无法想象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在工地和一群大老爷们一起拧钢精的场景,我给母亲看这部电影,母亲哭了,哭的像个泪人,哭的如主人公最后的场景,他们在外面的艰辛,永远不会让家里人看到,永远只有自己知道,偷偷藏起的录取通知书也从来不会让父母知晓。

  致敬为了承诺为了家庭而奉献自己一生的父辈们.

  《国际市场》观后感(九):笑与泪的至上佳作

  生命之路摆在他们眼前,他们却只能被隔绝在外面,无论如何哀求如 何嘶吼,那扇大门都死死紧闭,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希望消失,绝望与恐怖成荒,这就是战争的残酷。

  主人公替代父亲撑起整个家,乐观坚强为了家人的幸福一次次陷入生命的险境。

  剧情代入感十分强烈,家国情怀、亲情、友情、爱情表演得强烈而真实,所以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很容易让人忽略掉电影的结构,从而彻彻底底地陷入主人公的人生,为他喜为他悲。

  主角的一生都奉献在家人身上,从未为自己想过,老年的他看起来刻薄坏脾气,但是在他的一生中这些话都是有着难以割舍的原因的,正如他一生为他人而活一样,那是因为他是这个家的顶梁柱。电影将一个时代融入一个家庭,又怎么不能说,这个家庭代表了那个时代里无数个这样的家庭这样的顶梁柱。

  只要你们过得好,就好了。这样的话有时候会出现在我们身边,正如我的母亲,父亲在外工作,她一个人在家照顾我和弟弟,她从未做过任何工作,只是一天天地为我和弟弟的生活忙里忙外,我曾问过她,妈,你就没想过为自己做点什么?她却说,我能做什么,你和你弟需要人照顾,只要你们好了,我不就什么都好了吗!有时候会对母亲有所愧疚,因为我们她从未开始过自己真正的人生,从未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我能做的却是让自己慢慢变得不再让她担心。

  一部好的电影大概就是这样,能让人反思,能让人有所触动。

  《国际市场》观后感(十):国际市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