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摩登时代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摩登时代读后感10篇

2018-07-27 05:4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摩登时代读后感10篇

  《摩登时代》是一本由(日)伊坂幸太郎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4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摩登时代》读后感(一):大系统结局

  81.《摩登时代》伊坂幸太郎 “你有勇气吗?”开篇无厘头提问正是伊坂一贯的风格勇气东西是人在被逼入绝境时被不断开发资源,就像一些超乎人们想象的超能力故事便是从一所培养超能力人的学校惨案开始,牵扯出一系列关于互联网国家分工,系统的思考。 如今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每个人信息都暴露在他人眼里,无形中受到了监视,人自然会变得规矩一些。这是一篇类似1984的小说,但是却没有那么冰冷刺骨。人活在信息中,也活在别人的注视下。 每个人按照自己方式生活,无序性反倒使得彼此的交集汇成了一个庞大密集的系统,无形中人们便按照注定的轨迹生活下去,而系统也能无错地顺利运行。就像每个时代的领袖,其出现是一个系统的必然结果,如果没有墨索里尼,也会有白索里尼,黑索里尼。 在《大独裁者》里卓别林说,世界荒芜会因为独裁者的消失而消散,所以独裁者消失就好了。但独裁者也只是系统的一部分,系统在,所有世界的不平等便会按照既定的逻辑存续下去。 说来有些黑暗,所以伊坂像往常一样告诉了我们希望之路:躲藏于信息找不到的地方消极地避开互联网,好好地生活下去吧。 这和“青木,尽力逃下去吧,别让他们抓到你”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以上种种更使我喜爱《摩登时代》甚于《金色梦乡》。 阅读快乐:) Book 81 Completed.

  《摩登时代》读后感(二):信息,社会和国家?就是这么回事

  几个大星期外加这三天的深夜可以说是飞快地看完了伊坂幸太郎的《摩登时代》。

  不得不说伊坂幸太郎是个鬼才,他的每一本小说的世界观设定都在告诉读者自己有着孩童般的想象力别出心裁篇章划分让人感觉像在看电视剧很吊人胃口

  《摩登时代》讲述了2050年人类步入信息时代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爆炸数量巨大的信息和无处不在的监视系统让人们活在被监视和无从知道真相茫然中,而男主作为一个程序猿有着一个超级可怕老婆,身为主角义无反顾不出所料大快人心(啊?)卷入一系列风波中直面信息时代国家社会的真相。(哇我好像第一次写作品简介诶)伊坂幸太郎用一种冒险小说和动漫化的叙事方式,轻快构思了自己宏大的世界观和对于网络乃至社会的担忧。真相究竟是什么?在黑白电影时代似乎一切就是“黑是黑白是白”,确凿分明;可此刻呢?官方公布的消息,网上的流言蜚语五花八门的消息源头在各自利益推动下各自推出自己的“真相”,反而让人再也摸不清头脑。不过究其根本,这世上的善恶对错也许本就是可笑一厢情愿。信息存在利益系统,整个社会也是。最后伊坂幸太郎自然而然谈到了国家、社会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守护国民,一切就是为了利益。国家像是生物,为了自己的存在而运动着,偶尔诞生领袖,偶尔爆发战争延续鲜活存在感。社会、国家、个人为了自身利益采取不同行动,这些行动环环相扣,最终驱使着一切,向着某个方向行进。为什么会是那个方向,为什么冥冥中无数巧合把我们带到了这里?大概宿命。谁知道呢?真相本就是没有答案。本书还有一个最大的看点,就是它的现实性。网络对人的监视,在网络社会里人们似乎自然而然减弱的分辨力和罪恶感驱使着人们肆意攻击伤害他人,似乎都是对当代社会发出的震耳欲聋的责问。

  伊坂幸太郎的语言风格绝对是顶级,很活泼形象并且对话搞笑到要死还时不时卖腐(男主和冈本猛绝壁是一对啊啊啊啊!),绝对可以吸引人读下去并且轻松明白道理。虽然依我的笨眼,关于国家存在形式深入讨论完全是赘笔徒然增加了故事的晦涩,倒不如专注于信息时代人类的生活模式层层深挖比较针对性,并且超能力在故事最后的登场也略扯淡(伊坂君你也太爱看漫画了点),但这的确是本披着刺激外衣深刻好书

  《摩登时代》读后感(三):还是要小心kindle的广告推送为上

  今天在高铁上看完了伊坂幸太郎的《摩登时代》这篇小说,总体来说是挺失望的。小说是kindle的广告推送给我的,试读版里伊坂幸太郎诙谐笔触和令人哑然失笑的开篇情节吸引我买了全书。因为下载试读版→阅读试读版→购买小说→阅读小说这几个步骤之间都隔了相对比较久的时间,在最后阅读小说的时候我都忘了简介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看到前1/3后,我才明白这是一篇推理小说。由于主人公是一名程序员,本以为这也是像最近接触的京极夏彦这样比较唯物的那种日系推理。在各种莫名其妙事件发生之后,我实在想不出作者能用什么唯物的推理解释这一系列事件。之后愈往后翻事件愈发脱离现实,在每翻一页就生怕下一页就是傻逼超展开的胆战心惊中看到后半,果然扯到了超能力之类的超自然现象,也是憋了半天的一口老血终于喷涌而出。

  虽然不太对我的胃口,但将本书与其它神棍小说区别开来的是作者姑且给了我们这种硬核读者一个选择余地:你可以相信boss将主角一行人压倒在地的方法是超能力,也可以把安装在机场地下通道宾馆天花板上的风压装置这种强行解释当真。这个做法虽然巧妙,但这说法实在过于牵强,更何况主角的腹语术无疑暴露了神棍本质

  对我而言,一个故事重要的一点是它是否有能让阅读者产生感的自圆其说的能力——对于任何可阅读媒体内的故事都是这样,我既然选择了这样一种虚构形式的作品,自然是来听你讲故事的,如果过于荒诞离奇的设定全程将阅读者排除在故事之外,那我还不如去看论述性的东西如教科书。这一点对推理小说更是尤为重要,既然摆明了推理那就要有能让绝大多数读者可以接受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就像福尔摩斯如果有一个滴水不漏的密室杀人案将主角与读者都带入了深深的沉思,最后的结论却是被害者是被如来佛祖隔空一掌拍死,那么当然谁都无法接受。

  在故事上,受到由于初稿是连载小说的限制,章与章之间的联系显得支离破碎。尤其是人物的feature特别连贯,这点是致命的。到了最后作者才放出了他想说的话,最终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的压抑气氛,与黑色幽默的情节形成较为强烈的对比,余味略糟。

  总结而言,故事的后期抛出了很大一个网,最终的结尾却只停留在了一个网眼里,给人感觉较为仓促,实在不敢恭维。看来我以后的确得小心kindle的广告推送了,真是坑。

  2016.2.11

  《摩登时代》读后感(四):为什么要读伊坂幸太郎?

  对于读过伊坂幸太郎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几乎不用回答,很大的可能是只要读过一本,之后就是不可阻止的惯性了。

  而如果是没读过的人,书那么多,干嘛一定要读伊坂呢?

  1、因为他的书亲切好读,不用担心会遇到不知所云故弄玄虚,或国仇家恨、苦大仇深,而一定会遇到丰富的想象、黑色荒诞的氛围、令人印象深刻的主人公。

  比如《死神精确度》里酷爱音乐的死神千叶,《金色梦乡》里莫名其妙开始逃亡的快递员青柳,《摩登时代》里天然呆萌、有个强悍娇妻系统工程师渡边,《华丽人生》里充满魅力小偷黑泽。

  2、伊坂书中表现出的世界观让人难忘

  东野曾在与伊坂的对谈中感慨道:我会把读者想看什么放在第一位,伊坂桑则在怎么写上充满作家个性

  或许,伊坂就是世界观,东野是方法论

  东野的拿手好戏是不断反转的凶杀案真相及牵涉其中的人物雨打飘萍的命运独白心理活动遵循极简主义,专注于案件与人的互动影响,貌似写案实则写情,探究人性的无限可能。

  伊坂则是在天马行空的情节中旗帜鲜明地宣布世界观,比如《家鸭与野鸭的投币式置物柜》中,不丹人多吉呈现出的因轮回恬淡的人生态度,比如《死神的精确度》里千叶关于世人对音乐这么美好的东西居然视若无睹的不解,比如《魔王》里的“你有思想吗”,比如《摩登时代》里的“你有勇气吗”。

  3、如果理由还嫌不充分,请把上述1、2结合起来。

  于是,伊坂的书不但有乐趣,而且有思想,在充满爆笑的奇异情节之下还提供天马行空的世界观。

  而且伊坂每本书的主人公之间还会有各种奇妙的联系,比如《阳光劫匪》里的咖啡店美女老板娘祥子是《家鸭与野鸭》里椎名的姨妈,比如出现过多次的会说话的稻草人优午,《摩登时代》里甚至还出现了一个好色畅销书作家大叔井坂好太郎,其名字竟与伊坂幸太郎发音相同

  能把书写得跟系列剧似的而且还那么讨喜的作家着实没有几个。

  除了几乎每本书里都要出现披头士,我真的对伊坂没有任何怨言了。请你务必要好好写下去啊,伊坂桑。

  《摩登时代》读后感(五):伊坂桑所要传递的……

  虽然《魔王》(2005年,包括《魔王》和《呼吸》两个故事)和《摩登时代》(2008年)的出版相隔3年,但这两部小说显而易见是“套拍剧”,除了人物有延续性、《呼吸》开放性的结尾,其中更有某些细节呼应。比如安藤(书里有出现过哥哥的名字吗?我没翻着)在奔向犬养演讲之处时,耳边似乎响起谁说过的话“假装没看见也是需要勇气的”,喂,这不正是《摩登时代》里五反田的台词嘛。

  《摩登时代》中渡边有个作家朋友,伊坂桑简单粗暴把自己的笔名变了变形,取名为“井坂好太郎”,是个自大又好色的家伙(笑~)。井坂好太郎说:“作家如果在作品中提到超能力就完蛋了。”显然,伊坂桑很担心过分突出超能力会误导读者,一直在尽力淡化这一设定。比如润也其实一向签运不错,在《魔王》里还赢过咖啡机,未必是哥哥临死时用自己的不幸交换来的;而永岛丈在解释“播磨崎中学事件”时,也一再强调“相信自己能够相信的就行了”;甚至为绪方的控制力安了点不大说得通的机关

  井坂好太郎说:“以前,我以为,能够用小说改变世界……”但他发觉“小说并不会在人们背上用力推一把,让他们采取行动”,而自己写得越多,越明白自己只会写那种浅薄容易读的故事。虽然充满自我怀疑,但他仍然相信“原稿是烧不毁的”,也许自己的态度能“传递到……某个地方的什么人,一个人”,“渗入读了小说的家伙的某个部分吧,一点点地渗进去,不会驱动人,就只是渗入、溶解”。啊啊,井坂死的时候和渡边那段对话太感人了,完全是伊坂桑的夫子自道。这也是他写《魔王》、《摩登时代》乃至《金色梦乡》所背负的使命感吧。

  那么,他在这两部小说中要传递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对“国家”的思考吧。因为这其中有太多东西难以定论,所以伊坂桑可谓是随着情节的发展思索,一点点构建起自己的态度。这两本小说中有太多细节,读来似曾相识,而从伊坂桑的写作时间看,堪称神样的预言

  《魔王》一开篇,就是安藤对犬养舜二看似毫无道理反感,甚至本能地将其与墨索里尼联系在一起——“姿态坚定的革新者,要为他的出现欢呼吗,即便并没具体措施。”“明明连说明也没有,国民却会按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不知不觉被带到不得了的地方。”在充满欺骗、拖延与暧昧的氛围中,有能力的煽动者高呼CHANGE,制造趋势潮流社会氛围大众自以为依据自己的判断迈出步伐不经意间却创造统一的趋势——如果联系《摩登时代》,我们可以说,“国家”为了避免自身的停滞,启动塑造英雄流程。而聚集国民感情的另一个法宝莫过于民族主义情绪。《魔王》中,民众对美国的敌意逐步升级,陷入了癫狂的打砸烧,看起来好眼熟啊!

  在犬养演讲的会场,安藤试图用腹语术控制他的发言,不幸由于考虑不周,完全没有达到“让成年人脸面尽失”的目的。他让犬养说的是“别相信我”、“快点清醒吧”。奇妙的是,在《呼吸》中,犬养接受电视访谈,将安藤的心声复述并补充完整:“别相信我。认真思考,然后选择!”此时,犬养已不再被视为有法西斯倾向政治家,他不可思议地做到了许多事情,后来甚至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系统的一部分”,退出了政坛。

  《呼吸》在某种意义上是个过渡性的故事,但较之《魔王》和《摩登时代》,其中反而容纳了更多伊坂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比如他藉由当上首相的犬养“向中国表明对过去战争的态度”——“堂堂正正地谢罪”;更花了颇多笔墨反复讨论对“和平宪法”第九条的修改。伊坂桑并不急于下结论,他更愿意耐心地推敲:出于什么考虑要进行修改,所谓全民公决是否能反映国民意愿政治家的操纵技巧以及民众的心理定势,比如聪明人的弱点,“觉得和平与健康属于很俗的东西”;以及民众“不善于长时间愤怒或持续反对”:一波热潮过去,再来,便有一种“混杂着疲劳的轻蔑”……细致的观察和理想主义的态度令人感动,他是认真的。

  时移势迁,很多事情在起变化。安藤竭力想阻止的犬养舜二,后来看起来好像还不坏。修宪时小心翼翼地加上的备注款“不设立征兵制”(《呼吸》),到《摩登时代》时已悄然修改。渡边甚至觉得:“在十八九岁体验严格的纪律、有规律的生活和不讲理的上下级关系,并不是坏事。让人在意的反倒是此前没有征兵制的时代,究竟怎么矫正二十岁不到、正值狂妄的年轻人。”安藤润也曾花费金钱协助政府“建立了一套系统来公开联网信息”,用以打击犯罪,但到头来,却被用于监控和绞杀试图了解真相的搜索者。

  这种不确定性令人迷惘,也充满无力感。而永岛丈对“国家”的解释更是如此,“国家的运作是为了让国家本身继续存在”,不存在主谋,没有人知道什么是万恶之源。许多偶然的因素,汇成一股比个人更巨大的洪流——所以才会有“就是这么回事”这种认命又傲慢的说法。

  更多的人,认识远未上升到“系统运作”的层面上,他们对自己的为恶无知、漠然甚至沾沾自喜。就像歌修公司的员工们程序性地分析搜索源、外包“清洗”作业,士兵或管理集中营的纳粹以“遵照命令”或“因为是工作”消除自己杀人的罪恶感,至于兔脸人或“二八开”更是乐在其中。

  但是,即使世界是由系统构成的,如果认同自己是系统的一部分,便只会感到虚无。还记得吗?《魔王》的关键词是“快思考”,而《摩登时代》则是“你有没有勇气”。思考和勇气,可谓互为表里,不可或缺。如果这太过抽象,不妨借用永岛丈的台词:“满脑子只想着系统,只会感到虚无。如果着眼于大的目标,只会苦于自身的无力感”那么,就“为小事而行动”好了,“要帮助你面前有困难的人,不用多想”。或者如蜜代的自我期许是“就算无法阻止洪水,也不会在灾难中忘记最重要的事”,“做那个把克拉雷特的裙子拉回去的人”。

  又及:伊坂桑一向爱让自己的人物在其他书中出来打个酱油,比如《魔王》中资材管理部那个喜欢音乐的千叶,分明是从《死神的精确度》来的嘛(请问长得可像金城武)。好吧,他不能算路人甲,与将死之人共度最后七天是死神的本职工作。伊坂桑说《摩登时代》和《金色梦乡》是同时写的,不知两者间是否有人物串场。当然啦,《摩登时代》是未来之事,可能有点不方便。安藤的同学岛挺适合在《金色梦乡》中随便露个面的,不过串场一般不是太有逻辑性。总之手头没有《金色梦乡》,无从对照啊——抓耳挠腮,嘿嘿。

  《摩登时代》读后感(六):视而不见才是勇气

  从下午到现在,三个多小时,读完这本书,怀疑,惊惧,迷惘,兴奋.

  人生是不能被简化的,不只人生,就连写着的这段书评,也是不能被简化的.假若简化,会变成什么样子?出生,学校,工作,婚姻,事业,衰老,死亡,再简化,向死而生一句即可概括,无数人,我们的先辈,无论是千千万万做过巨大贡献的人还是碌碌无为,还是平凡如你我一样的人,就这样简单的由生到死,构成了复杂的社会体系,人们各司其职,以不同的姿态占有着这个世界,物质,情感,交流,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堆原子,是的,你就是一堆原子.

  伊坂幸太郎这样说"每一个人都在警戒着、监视着周遭的一举一动",或轻或重,而在我看来,这是被需求,被需要的表现,我们渴望爱,渴望存在,会以各种不经意的手段来彰显存在的价值,社交网络上发布的个人信息,个人博客,诉说自己的生活,就像我现在这样,被一本书打动然后寻求出口.

  书中有几个段子我比较喜欢:

  1.手塚聪身陷流言之中,而安藤润也给出的建议是让风暴来的更猛烈些吧,真是好办法,人总是这样,对于风言风雨小道消息深信不疑,若是消息太多力度过大反而会引起怀疑甚至博取同情.

  2.事情会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展现不同的真相,或者说是你愿意相信的真相.

  3.佳代子和渡边关于深夜红绿灯规则讨论的BUG,规则与现实,个人与系统的迷思,是该遵守规则如渡边,还是肆意随心如佳代子?

  4.关于腐败

  ________引用线_________

  quot;不管是什么人……”永嶋丈开口了。

  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一张轮廓极深的脸,神情却带着少年的稚气,相当有魅力。我在他身上感觉到一股足以魅惑人心的力量,彷佛只要一个不注意,内心的精神世界就会完全受到他的掌控。

  “不管是什么人,每天被别人喊着‘老师’、‘老师’,内心迟早会腐败。无论是学校老师,医生、议员、律师或作家,都一样。环绕在‘老师’这个字眼周围的虚伪阶层关系会让人变得傲慢,夺走人心的谦虚美德。”

  ________引用至此_________

  5.所谓危险的思想,就是将常识付诸实践的思想____芥川龙之介

  人不是为了远大的目标而活着的,渺小的目标才能成为生存意义,比如说,拯救芸芸众生这样的目标太过伟大,改变世界这样的目标也太过伟大,甚至连明确的定义都没有又何谈行动?

  拯救眼前需要帮助的人,不要想太多。’如果看到球员受伤倒地,不管是敌人还是队友,都应该过去拉他一把。

  就这样.

  《摩登时代》读后感(七):人生是没法概括的

  我只想快点知道写成这样了之后该怎么收尾!

  ……“人生是没法概括的”

  “人啊,每天都是拼命地活着。做些无聊的工作,和别人说说话,就是靠这些不值一提的事累积起来,才有了生活,有了人生,对吧?但是呢,如果要把某个人的人生加以概括,这些天天雷同的日常就会被省略。大事能够留存,譬如结婚、离婚、生孩子、换工作,而日常生活会被删掉。因为这些部分太平常和无趣。想这样概括成‘某某人送走了如此这般的人生’。可是,对那个人来说真正重要的,是那些概括后消失的日常琐事。那些才是真正的人生。”

  《摩登时代》读后感(八):小说家能做什么?

  quot;以前我以为,能够用小说改变世界。"

  与作者同名的小说家在垂死之际如此说。

  quot;因为浅薄,容易读,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读。可是我只写得出那样的书。并不是故意写成那样的,我只会写那样的小说。写得越多,就越明白一件事——即使我写小说,也没法改变世界。"

  quot;小说并不会在人们背上推一把,让他们采取行动……小说只是渗入每一个人的身体……渗入读了小说的家伙的某个部分,一点点渗进去。不会驱动人,只是渗入,溶解。"

  quot;然而这次,我改变了想法。只要有一个人。小说没法改变世界,但也许,能够传达到……传给某个地方的什么人,一个人。……这就够了。"

  这是我阅读的第二本伊坂的小说,上一本是《魔王》。一直对流行的悬疑推理小说作家有些偏见,不喜欢那种迎合市场、卖弄智商的感觉,但是出乎意料,被伊坂的认真和诚恳打动了,一个下午看得我心潮澎湃。虽然这么说有点扫兴,喜欢伊坂,不是当作悬疑推理小说,而是当作严肃的政 治小说来读,因此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一方面为作者不得不用这样流行的外壳来包装严肃的内涵感到遗憾,另一方面又为这样严肃的题材能通过这样流行的外壳传达给广大的读者感到高兴。这也许是大江健三郎他们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不过,如果大江爷爷能看到这些作品也一定会很欣慰很高兴的吧^_^)。

  如果说《魔王》讨论的是政 治盲从性的危险,《摩登时代》讨论的则是后现代社会高度异化的问题。故事发生在《魔王》的时代五十年之后,日本社会进入了一个高度信息化,个人隐私在不知不觉中完全被掌控在政 府手中的时代。只是在网络上搜索几个关键字,搜索者的个人信息就马上被收集到相关部门手中,国 家机器判断你为异端,立刻就会有暴力分子上门将你封口乃至抹杀。更可怕的是,并不存在什么独 裁者和暴君,也不存在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组织,有的只是同你我一样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兢兢业业完成手上的一份工作而已。 作为机器的末端,人们被剥夺了想像力和知觉,最终从承担逐层分工的人们身上消失的,是"良心"。这种"艾希曼现象"并不只在上世纪纳粹大屠杀时代产生,在今天依然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一"摩登时代"离我们并不遥远。

  那么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谁?伊坂认为,是国 家这个大机器,是追求利润的资本主义这个巨大的系统。

  quot;国 家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它本身长期存续下去。既不是为了守护国民的生活,也不是为了管理福利或退休金。国家的运作是为了让它自己继续存在。政治家的工作也是为了这个目的。所以,国民对国家发火,说国家‘无视国民的生活,根本就是找错了对象"

  “譬如,不允许国民杀人。杀人是被禁止的,基本上,人人都把这一条当作道德。事实上,杀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存在例外,那就是战争和死刑。这是因为战争和死刑超越了道德上的对与错,是吧?总之,如果出于国 家的期望,或是为了国 家的存续,杀人也可以成为合法的。这么做不是为了国 民,全都是为了国 家。"

  quot;假如国 民真的生气了,就会揭竿而起。所以,国 家过是做出好像在守护国民的样子,为了不让国 民生气,也就是为了延国 家的生命。"

  从社会契约论角度,国 家只是人们为了共同生活的安全与便利,让渡出自己一部分的权力和自由而形成的共同体,其本身并不具有任何神圣性,而政 府也不过是接受民众委托,拥有在契约规制下一定权力的职能机构。但在实际运作中,国 家却成为利维坦一样的怪物,不仅将原本应占据主人地位的民众变为奴隶或者说零件,还要求其统治下的大众具有爱 国的情操,并且通过自我神圣化不断强调自身的正当性。在伊坂笔下,国 家这个系统似乎是具有自我意志的有机体,再杰出的政 治家也不过是这一系统的一个零件而已,而且这个有机体会不断同化、抹杀威胁到其存在的异端,执行抹杀命令的人也以维护系统安定的名义获得心理上的正当性,不再对自己行为负起良心的责任。"只是服从命令而已"、"只是因为工作,没办法才做",这种话,就像电视上出现的那些含泪声称"我其实不想骗人"的骗子一样。只是借口而已。

  “因为是工作,所以必须做。这我理解。可是,将错就错就完了。就算是为工作而做的,人只要干了坏事,就会有报应。更准确地说,我认为,如果伤害了别人,就必须给自己相应的伤害。如果有人在工作中不得不做残酷的事,就必须为此忍受煎熬……如果有人闷闷不乐,因为是工作才做,对此我可以理解,但如果连想都不想就伤害别人,自己还欢声笑语的,那可不行……你在拷问那位老兄的时候,看着也挺愉悦的嘛。你完全没有良心不安,对吧??"

  在纳粹时代,不乏这样积极的合作者,在离我们更近的极 权主义时代,还能看到更多这样的例子。但是,比这更可怕的,是那些自命为历史代言人、国 家机器操控者的如小说中的绪方那样的人物,表面上将国 家机器树立为道德权威,赋予自身行为正义性,骨子里却是彻底的虚无主义,既然怎样都无法逃脱系统的控制,那么就可以视他人生命为草芥为所欲为,又将一切责任推给系统——国 家机器。另一种是像永岛这样的合作者,虽然他身上依然保留有人性和正义感,但也同样臣服于系统——或者说是自愿被利用,试图借用国家机器发挥自己的力量,但是在深层意识上,他依然将自己认知为投降于机器的奴隶,无法保留为人的尊严。

  然而,国 家是什么?不正是由一个个人所组成?规章制度又是什么,不也正是人所制定的?为什么深夜过马路不敢闯红灯?不是因为道德感,而是因为习惯于服从,而根本不去思考服从的理由,没有理解规则是为了人服务的。就像法律也一样,如果没有内在的合理性,法律不过是一纸空文,服从一纸空文并不是什么道德,而是奴性。权威也一样,一些人说虽然自己也明白不对,但是对权威无法抵抗,只是服从而已。阿伦特认为作为一个理智正常的成年人,"服从"事实上就是"支持"。人们常犯的谬误就在于将同意(consent)与服从(obedience)相等同。对儿童来说需要服从的事情,在成人那里则需要征求他们的同意;如果人们谈到成人的服从,那么实际上是指他支持那个要求被服从的组织、权威或法 律。"拉波埃西在《论自愿为奴》中说过,独 裁者、统治者本人其实并没有什么超人的力量,他的力量是出于周围人对他的支持。一切制 度,哪怕是最专 制的制度,也是基于同意建立起来的。因此"如果我服从这一国家的法律,那么我实际上就支持其制 度,这在那种因为已撤销这种隐含的同意而不再服从的革命者和反抗者的情形中会变得非常明显。"也因此,在极 权制度下,人并不是一味的受害者,也是极 权不同程度的合作者,由此也必须为自己的境况负起责任。

  伊坂虽然描写了人在国 家机器下的渺小和无力,但是同样写了反抗者。耐人寻味的是,反抗者也不是什么英雄,也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个体。也许真正能推动社会变化的,不是遍历全国企图以金钱来拯世却近乎失败的安藤夫妇,而是像五反田、渡边、大石这样拒绝所谓理性的常识判断,从怯懦中站起来挑战现存秩序的普通人。当人们觉悟到,逃避是没有用的,如果今天逃避,明天将不得不面对更严重的后果,那么在绝望深处反而会生出抗争勇气——所需要的只是一点勇气而已。继而,当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自己的处境、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以及自身所具备反抗的力量,那么系统本身的威力就被解构了。所以,观念本身也是一种力量,并且观念最终将产生行为。所以,虽然没有圆满的HAPPY ENDING,但写下这样的作品本身,不正也可以视作伊坂本人的反抗吗?正如作者代言人的那位同名小说家所说,即使小说不能改变世界,即使小说不能产生直接的行动,但是它却能渗透,将理念的种子种入读者的心中,虽然不能立刻开花发芽,但是也许某一天就会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为此,向作为小说家的伊坂致敬。

  《摩登时代》读后感(九):你有勇气吗?

  在4年前看了《死神的精确度》后,《摩登时代》是我看过的第2本伊坂幸太郎。所以基本是在对伊坂毫无成见的前提下开始读这本书,也因此得到了额外的欢乐。

  《摩登时代》很难归类,是推理?政治讽喻?黑色幽默?警世寓言?荒诞冷硬?好像都有,好像又无法完全概括。

  同时《摩登时代》也非常好归类,即它是一本让人快要笑死的书。

  故事开篇,身为一名系统工程师的讲述者“我”——渡边拓海,在深夜加完班回到家,立即遭到一名陌生的胡须男袭击,被绑在椅子上殴打,并被问道:“你有勇气吗?”而这名胡须男,竟是受“我”美丽、强悍、神秘的老婆委托,要问出我的外遇对象。

  这种情形居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4年前,“我”就在回家的路上遭多人围殴,肋骨断裂,因为老婆怀疑我有外遇。

  从这里,故事开始了。

  全书共分56章,分56次在漫画杂志上连载,后结集出版。因此戏剧性、画面感都极强,每章结束时也都张力十足、留足期待。厚厚400多页因此读起来非常快活,像在玩天天酷跑时忍不住去点再玩一次一样,一章接着一章地往下读。

  现在回头再想《死神的精确度》,忽然看到了很多的共通,比如人物的设定、面对这操蛋命运时的态度、对世间应珍惜之物的理解。然后就对伊坂幸太郎这个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伊坂幸太郎的作品风格在我看来,用一个形容词概括,是洒脱;用一个名词概括,是世界观。

  因为他洒脱的世界观,幽默、思考、荒诞、冷硬、讽喻、黑色全都如影随形而来,让人难以忘记。

  《摩登时代》读后感(十):即使这样,你也有选择的权利

  相较前半段害人反被害妄想的情节,巨大的阴谋,我更喜欢后半段的不断的质问,给人拨开云雾的感觉。可能安逸或战乱、繁荣或潦倒、出生或死去...太多对立共存的现实世界中,都会无数次感到无力改变,仅凭一人之力的弱小。即使润也也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系统,给所有事实一个解释,麻木的神经默认的解释。其实,并不是这样,权利高低出于系统中所占资源都不同,对别人发号施令的人和主动接受号令的人是不同的。喜欢着眼于眼前的事实的拓海的妻子真的很简单直接,这也是一种选择。拓海前半段努力发声的姿态,知道即使否认也没用,干脆牵扯进去的勇气。其实我更佩服五反田这样的人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摩登时代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