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Digital Minimalism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Digital Minimalism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02 00:36: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Digital Minimalism经典读后感有感

  《Digital Minimalism》是一本由Cal Newport著作,Portfolio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GBP 20.43,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Digital Minimalism》精选点评:

  ●道理都懂,做起来好难,但是还是要做

  ●有点重复,完全做到现在看起来很难,但是应该慢慢去做。

  ●挺好的,不少地方很有共鸣。打算做个轻度的digital detox,然后尽量减少non essentail的手机应用。(同时感叹一下,说起来黑莓算不算的上最早的smart phone啊,做了那么久曾经很骄傲,然而现在回顾起来觉得功过参半)。

  ●detox中

  ●后面几章实在太啰嗦了,减一星

  ●提供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视角,审视自己与数字工具的关系: "Digital minimalists see new technologies as tools to be used to support things they deeply value—not as sources of value themselves." 。

  ●这本书最大的启发在于:说清楚了人在社交行为上的层次性,即人与人的社交行为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情、姿态等多个层次来实现社交满足的。然而数字时代我们却都倾向于认为,在微信上打打字就能替代几千年来形成的社交本能,这种想法显然是危险的。

  ●这本书的文笔十分诡异,很像是一个高中词汇量的作者拿一本thesaurus写出来的。很多逻辑有问题。但是主题是好的,材料收集也不错,所以还是值得读一下的。

  ●Reclaim Leisure

  ●哪句都正确但是没有什么实际使用价值的模版文……只能说出发点是好的

  《Digital Minimalism》读后感(一):西方人至今还在回归孤独的岁月静好的路上

  邹波

  每次看到西方人写这样一些书,感觉至今他们还在走向孤独的岁月静好的路上,尽管网瘾是难戒的,但他们的戒除是单一的,单向的,不是两难的,这表现在他们的观念里,社交网络是绝对的不好,孤独是绝对的善,他们还在说,孤独——没有他者的思想在场的状态——已经不可能了,他们还在回归梭罗的那同一次归途之中,“一次戒掉一点点设备,或者设备的一点点”,因为没什么额外的社会压力,他们还处于对孤独的第一轮回归第一轮反思之中,在一个没有什么社会追求的、“历史终结”的成熟社会里,社交媒体反而的确是可以被完全废除的,可以完全是“坏“的(但反而又是这里的人创造出来这样一种工具),而我们,孤独和社交媒体都是既好又坏,要么一直是既孤独又被他者的噪音混合浸泡的福尔马林状态,要么就已经在社交媒体的好处和坏处之间拿起放下过无数次,在负气到天涯和忍辱负重继续在微博发声的状态之间倒腾过无数次了。

  《Digital Minimalism》读后感(二):贩卖的精英世界观的数字极简主义

  和作者之前的《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不一样,当我在美国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发现作者的很多想法没有跳脱自己白人精英的世界观。

  就比如说对参加社区活动,网瘾戒断30天,不断的陈述上瘾的坏处。但是作者的解决方案却并不优秀。作为一个上班族,如果每天上了很久的班,周末还去社区做义工,那我是不干的,累死累活一整周就等着周末休息了,还要我去做事?宁愿刷刷抖音微博,和朋友小聚一下。

  然而作者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时间自然就自由很多。但是他似乎也没有把他的时间投入到社区活动上。

  关于上网成瘾这一点更是不能认同。你以为我现实中美如天仙的女朋友我不爱,玉盘珍馐我不吃,纽约上东区的鸡尾酒会我不去,豪华游轮我不坐,全球美景我不看,就单恋我的Facebook?问题是,我上网是因为我单身,没钱,前途还很一般,上网对我来讲已经是沉闷生活中的最廉价的休闲方式了。去不了瑞士冰岛卢森堡,我网上看看行了吧。没有酒会社交刷刷instagram 可以了吧。

  作者说的不外乎常识。我要是大学终身教授我也清高自傲不上网。把精英的生活方式包装一下,写本书,看的人不管怎么做,也成不了精英的。

  《Digital Minimalism》读后感(三):短评

  本书提供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视角,审视自己与数字工具的关系: "Digital minimalists see new technologies as tools to be used to support things they deeply value—not as sources of value themselves." 。

  “眼球经济”下,你的注意力就是商家的营收能力,这本书有点醍醐灌顶的作用,数字工具发明的初衷,是让生活更便利、更有序、更美好,以工具来辅助自己实现所想,而不是成为被商家收割的“韭菜”。本书值得称赞的另外一点是,提供了“断离舍”数字工具后,你空余出来的时间的填充。否则多出来的时间,很容易因为突然的无所事事,又重现坠入数字工具的hook里面(社交工具的开发,就是为了让你尽量多的时间留在它们上面)。这些时间里,你可以发展一个兴趣爱好(建议多偏体力向,完成后更有满足的成就感),并为之付诸有计划性的行动。

  还有一个比较认可的观点是:少点“赞”。多做语言上思想上的交流,而不是这种1个比特的“塑胶友谊”。

  总而言之,做好对数字工具的“脱敏”计划,才能更好地掌控这一“脱敏”的过程。

  但作者表述了他最终的观点是:并不是要完全抛弃这些数字工具,毕竟它们是人类智慧及进步的结晶。工具从来都不是问题本身,怎么用它们才是。

  《Digital Minimalism》读后感(四):网瘾患者自救指南

  

这是我最近以来看到的最有帮助的一本书。虽然用了许多高考作文既视感(梭罗、林肯等)的例子和阐述了一大堆读者经验有充字数之嫌,但是本书提出了非常完整的针对现代科技(或者更具体的社交媒体)的弊病的思考逻辑,并且更加可贵的是能够从根本去挖掘问题的来源以及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书的前三章作者提出Digital Minimalism的核心和理论。基本观点是如今的网络(主要针对移动互联网)前所未有的发展超出了人类以往的经验和认知。科技公司拼命钻研怎么让人在手机上多花时间,而因对于这种间歇性的刺激(刷微博、朋友圈等)和对于社交的向往,一般人只会在成瘾的路上越奔越远,并且越来越失控、任手机操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作者并没有对这些科技一棍子打死,而是强调重点在于审视自己和科技的关系,并有意识地去使用,满足自己最深层的需求和价值。

书的后半部分分别从与自我、与他人、与环境、与科技四个方面提出了实践的建议。我认为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作者并不是着眼于生活小技巧的层面,而是从本质上改变一个人的思考方式,来达到改变行为和生活状态的目的。作者提倡要花时间屏蔽所有的信息来和内心对话和思考,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交流而不仅仅是浅层的连接,培养高质量的休闲活动,并以主动的姿态来对抗注意力经济。作者对每一点都提出了自己的论证和思考,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指南。我认为光听道理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思考这个道理的背后逻辑是什么,在思考逻辑的时候就会知道到底对自己到底是否适用,而本书作者就是做了一个如何思考的示范。

如果你像我一样也是重度网瘾患者,那我推荐你去读一读这本书。

  《Digital Minimalism》读后感(五):关掉推送通知 重夺主动权

  

你以为手机上装的APP都来自一群善意的nerd,希望带你进入更加美好的世界?那就大错特错了。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的确都聚集在APP背后,但他们的心思都放在让你离不开手机,每分每秒都在抢夺你的注意力上。

我们对【上瘾】的定义曾经比较狭窄,仅限于药物成瘾,殊不知上瘾的定义已经变为:

addiction is a condition in which a persn engages in use of a substance or in a behavior for which the rewarding effects provide a compelling incentive to repeatedly pursue the behavior despite detrimental consequences.

瞅瞅是不是描述得很精准,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时不时要看看社交媒体的新消息,没收到点赞会感到失落。。算不算成瘾?当APP不声不响地把注意力全部榨干,行为成瘾已经变成我们躲不开的问题。

基于此,书里介绍了如何在不脱离社会的前提下,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是把APP全卸载了,或者关掉推送通知,但作者指出这不是治本的方案。要从问题的根源分析,摸索出适合自己,适应社会的方法,这套方法,总结起来就是本书的名称-Digital Minimalism。

问题的根源来自两方面:我们对于APP带来的正向反馈的着迷;以及对社交认可的情感驱动。

我不反对社交认可,只是纳闷:为什么社交认可要通过APP来实现呢?因为面对面的沟通效率确实比较低下,也存在着难以把握的变数,但这不就是沟通过程必备的功课吗?如果我对于目前社交圈感到失望,或者希望来到更加广阔的天地进行社交,那么毋庸置疑,通过APP确实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我们一定要清晰地把握主动权,【我】希望通过【APP】来达成目的,而不是【APP】通过算法牢牢占据着【我】的大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