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的马夫(2)
春秋战国时的社会价值观,可能尚未“主流”和“核心”。如《庄子·养生主》中的那个庖丁,按君子的标准,操刀屠宰,可能是贱业,上不得台面的,否则也不会有“君子远庖厨”。然而,那个厨师恬然自安,不以为耻,技之精良,引人入胜,合乎道;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他的自信,完成了他的解牛交响乐之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这和晏子车夫的意气扬扬不相伯仲,然则一个名垂后世,一个遭老婆否决,2000多年后也只能“最高38分”。放在一起考量,会不会把中学生的“三观”搞乱?
我不明白那个马车夫何以不能得意,他只要尽职尽责,驾驭技术高超,遵守交规,从不酒驾,不以势凌人,欺压民众,没有利用给领导驾车而谋私,不拿捏领导隐私以升官发财,就是个优秀的马车夫。
我看周围,路口那个打烧饼的汉子,夫妻店,开了二十几年了,仍然做烧饼,小本经营,得过且过,两个人都胖了;还有个理发匠,原先租了路边一间小屋,剃个头收3元钱,二十几年了,换了个大房子,仍然忙他的“顶上功夫”,老婆打下手,两个人有说有笑。我就想,为什么“人们到处生活”,就是因为人心思安,只要没有人扰乱他们,让他们自由地劳动,居家度日,这就是他们的梦想。如果他们的老婆因为丈夫在穿制服的城管面前趾高气扬就闹着要离婚,逼老公低眉顺眼做良民,或是也去弄套制服穿穿,这个社会很难和谐稳定。比如,他本来是个扳道工或养路工,干得很开心,也省心,让车辆平安通行,回回走对路,而老婆非要他“有上进心”,当铁路局局长或交通局局长,他力不能及,结果“放松了学习”,“法治观念不强”,又“没有人监督”,结果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啊!这时,就不谈人往高处走,只“悔教夫婿觅封侯”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未必不是好士兵,而一心想当城管的小贩很难成为优秀小贩。(感人故事大全 www.wenzhangba.com)
我至今仍在想佛罗伦萨的那位马车夫,他究竟有些什么故事呢?如果那一幕被中国的励志教师看到,认为这个意大利的“司马”格调低,太太竟然不想让他当“大夫”,价值观很不“主流”,我估计他会莫名其妙,或许会很鄙夷,因为他和他的马习惯了那样的生活,走惯了他们共同的道路。那个自由的马车夫,在嗒嗒的马蹄声中,他的思想在自由地飞翔,他是在享受啊!
编后语:快乐是什么,马车夫的故事,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