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卡扎菲小说选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卡扎菲小说选读后感100字

2021-01-26 02:00: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卡扎菲小说选读后感100字

  《卡扎菲小说选》是一本由穆阿迈尔.卡扎菲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0元,页数:1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卡扎菲小说选》精选点评:

  ●进阅览室的时候,在门口看到一本《卡扎菲小说选》,翻了一下,没想到真是卡扎菲写的,呵呵,笑掉…其实话题还是蛮严肃的,言辞也比较激烈,01年出版的。

  ●下了个电子版来看,卡大佐的文笔还可以的嘛。

  ●没错,就是那个暴君卡扎菲。

  ●癫狂的信徒……

  ●沉痛悼念文艺青年卡扎菲

  ●太祖遗风

  ●神人写神文,我碉堡了……

  ●卡扎菲死了,他写的故事也没有人去看。人们嘲笑他,他怡然自乐。最纯粹的幻想家也是最彻底的悲观者,他任意妄为,然后向死亡投降。你说他是一个恶人,他却说,我功过参半。他甚至宣布,我的是非功过该留给后人评说。其实,大叔根本不在乎吧?

  ●谁想要我高价转让哈哈!!!

  ●我希望他不能代表阿拉伯语文学的高度。

  《卡扎菲小说选》读后感(一):卡扎菲小说选

  《卡扎菲小说选》(利比亚卡扎菲著、李荣建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作为利比亚的强人领袖,卡扎菲一向以“沙暴”式的硬汉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反美、抵抗强权,极有个性。没想到他居然还写小说,让人大跌眼镜。关于他的小说,我怀有一种窥探强人内心的兴趣。事实上,这部小说选更像一本政论性的随笔集,全书收12个短篇小说和思想随笔。作者以纯熟的文学笔法表现自己对工业化文明、对历史、对生命、伊斯兰世界的个人性认识,行文间或有一些调侃,与政坛强人的外在形象大异。《卡扎菲小说选》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文学青年”的卡扎菲,一个陌生的卡扎菲。正如一位朋友所说的那样:这些文字和主题,在利比亚的沙漠上空,就像卡扎菲的名字一样,被居住在那里的人口耳相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文字具备了“文学的普遍性”。

  《卡扎菲小说选》读后感(二):战火中的英雄——我看卡扎菲

  不要为他书名中的“小说”二字所迷惑,听我说,这是实实的一本散文诗集,阅读它,在体例上让我想到了鲁迅的《野草》或是弗朗西斯•培根的《随笔集》。它自由、潇洒,充满着哲学的气息与无穷的想象。说卡扎菲是诗人并不为过。他的思想使我重新体味到了庄子,那美丽而充满戏谑的《宇航员自杀》让我想到了庄子讲过的那个子路看到有先进器械却不用的打水人的故事,只有放弃了对于现代浮夸的追求,才能达到精神的生存——这不是疯话——至于他那对乡村的体味、对城市的厌恶,又有满心的陶渊明。但他不是隐逸者,虽然他是哲人,他有自己独特对死亡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他是英雄,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英雄。我想起了他敢于反抗美国(被他戏称为“米国”)的霸力,他的帐篷和帐篷下的特立独行,想起了他的女性保镖,这一切,与他的散文诗一道成就的是他的独特——血色浪漫,以及在这样强权的时代一种靓丽的曙光。

  《卡扎菲小说选》读后感(三):摘录

  完全是被几个标题误导,以为是圣埃克苏佩里式文章。买回来一读,原来:

  ——————————————————————————————

  1. 城市

  城市是生活的梦魇,而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是,是生活的乐园。……

  城市是社会人情关系的坟墓。一个人只要进了城市,就会身不由己地在它的波涛中挣扎。那波涛把他从一条街冲向另一条街,从一个区冲向另一个区,从一项工作冲向另一项工作,从一个伴侣冲向另一个伴侣……

  城市生活纯粹是一种蛆虫式的生活。人们在其中毫无意义、毫无见解、毫无思考地活着和死去。(那里的)人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反正都是在坟墓里。……

  城市就是赶时髦追新潮,吵吵嚷嚷,花里胡哨,东施效颦,纸醉金迷,没有什么有益的奉献却有不少的要求,是毫无意义的存在。……

  城市扼杀人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制造冷若冰霜和麻木不仁。……

  ……

  理智的人们!仁慈的人们!人性未泯的人们!请你们可怜可怜孩子们吧!……不能再把你们的孩子们弄得像老鼠一样,从一个洞里钻进另一个洞里,从一个坑里窜到另一个坑里,从一条街上搬到另一条街上。……

  ……

  2. 逃往火狱

  群众欢乐起来时是多么热情似火、情采动人!他们会把他们爱戴的人扛在肩上。他们就曾扛起过汉尼拔、巴克利、萨伏那洛拉、丹东、罗伯斯庇尔、墨索里尼和尼克松。可是当群众愤怒起来时,又是多么冷酷无情!是他们密谋毒死了汉尼拔;是他们架火烧死了萨伏那洛拉;是他们把自己的英雄丹东送上了断头台;是他们打碎了他们敬爱的演说家罗伯斯庇尔的颌骨;是他们拖着墨索里尼的尸体游街;是他们先是鼓着掌把尼克松送进了白宫,然后,当他离开白宫时却朝他的脸上啐唾沫。……谁能同一种集体的而并非个人的头脑去讨论问题?

  ————————————————————————————-——

  《卡扎菲小说选》读后感(四):【转·抄·论·评】先锋作家卡扎菲

  所有读过卡扎菲这本小说集的人都反映:除了《宇航员自杀》这一篇小说有故事情节外,小说集里其他的“小说”完全没有情节可言,甚至没有人物塑造。即便如此,讨论者依然在讨论着这些不像小说的小说,依然把它们当作小说来讨论。

  先锋艺术作品往往质疑“艺术”定义本身,如杜尚的小便池和加了胡子的蒙娜丽莎。美国有个女艺术家叫劳丽·安德森(Laurie Anderson)的,她有一篇叫《这场风暴》的小说,收在国内出版的《美国后现代派短篇小说选》里。这篇小说从形式上看,完全是一首十二行的短诗配了三幅插图,但它被归入“小说”这一文体中。她的一些小说甚至不是用来阅读的,而是要配合着她的多媒体表演来用视觉和听觉欣赏的。为什么图画和音乐在这里被当成了“小说”呢?这个问题值得一问。同样值得一问的,是卡扎菲的咆哮为什么被当成了“小说”呢?

  有人说《卡扎菲小说选》里绝大部分文章应该被归为“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这个词恐怕容纳不下卡扎菲“小说”里的激情。《逃亡火狱》这个中译里的“火”字用得好,卡扎菲的“小说”就是一股怒火,从脚底烧到头顶,再从七窍里喷射出去。一提笔,劈头盖脸地,卡扎菲给出的不是斩钉截铁的论断(“城市生活纯粹是一种蛆虫式的生活”),就是激情满溢的呐喊(“逃走吧!逃出城市”)。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已不可求,政论文章中的例证和推理也没踪影。卡扎菲在动员群众、鼓舞军队时,大概就是像他在“小说”中一样高声嚎吼吧,一句话,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讲,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我国的那些口号诗,各种文艺汇演上的集体诗朗诵,和卡扎菲的“小说”一比,全部相形见绌,都变成窃窃私语了。然而,他这种文体模糊的东西,被他自己称作“小说”,其他论者,不论褒贬,也都接受了他这个很不合适的定性。

  先锋艺术家和卡扎菲难道不是在做同样性质的事吗?他们都有着强力意志,要求世界绕着自己旋转,要求外在的客观现实顺应自己脑中的秩序。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都无视规则,而试图改变和创造规则的原因。

  以当代通行的文学标准来看,卡扎菲实际上只能算是写过一篇小说,即《宇航员自杀》。它这唯一一篇能算是小说的小说,从题目到内容到技巧,还真是够独一无二的。

  从小说集的编排上来看,卡扎菲的这些短篇小说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的。在第一篇《城市》痛骂了城市后,二、三两篇《乡村啊!乡村……》、《大地啊!大地……》是歌颂乡村和大地(自然、农业文明),第四篇《宇航员自杀》是紧随《大地啊!大地……》后继续探讨“大地”(earth,地球)问题的。小说以对美国人登月的评论为开头:“人类在太空中漫游,感到头晕。庞大的宇航费预算难以为继。两位宇航员揭露,学者们所说的月球表面有江河、海洋完全是无稽之谈。然而,愚蠢的超级大国却竞相占有这些东西,并用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为了瓜分月球上的资源,特别是海洋资源,他们在地球上你争我斗,甚至互相厮杀。”这段评论真是让人费解。未提姓名的“两位宇航员”,揭露了连科幻小说里都没有的月球上的江河湖海是无稽之谈,之后超级大国间竟还为了瓜分月球上的海洋资源在地球上互相厮杀……在这一段评论后,小说进入了科幻部分:“人类接近了太阳系所有的天体,为之拍摄的照片。可是令他们失望的是,在这些天体上没有发现任何生命,人在上面也绝对无法生存。于是,他们沮丧地回到了地球。他们感到头晕目眩,呕吐难受,有的竟怏怏而死。”重返地球,回归大地,紧贴着前面几篇的反城市化、反现代化、崇尚农业、崇尚自然的主题,一以贯之。

  小说突然从探索宇宙的“人类”群体,毫无铺垫和过渡地聚焦在了某一个宇航员身上,讲述起这位抽象的宇航员先生的失业问题来:“他走进一间木工作坊,可他干不了这种简单的活,因为这不是他的专长。同样,他走进镟工、铁匠、泥瓦匠、白铁工乃至搞装修、制土坯的作坊、铺子,也都干不了。他没学过绘画、音乐或是编织,因为这些与他的专长隔得很远。他垂头丧气地走出工业城市,转向乡村,想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农活干。”这位倒霉、无能的宇航员先生,不仅运气差、能力差,在应聘农民时连人话都不会好好说。农夫问他:“孩子!土地对你有吸引力吗?”他却回答起地球的引力问题。农夫听不懂,要他解释,宇航员于是背诵其与太阳系诸天体有关的天文知识来。听完宇航员的话,农夫决定不雇用他。这段无聊的对话,占到了小说将近一半的篇幅。而最重要的情节——宇航员自杀——在结尾处,卡扎菲只用一句话就写完了:“宇航员认为他在地球上实在是找不到一件可以谋生的工作,便自杀了。”

  “宇航员认为他在地球上实在是找不到一件可以谋生的工作,便自杀了。”这和那个网络冷笑话“从前有个人……后来他死了”何其相似啊。虽说艺术技巧拙劣,但卡扎菲的独断意志还是极其鲜明地暴露了出来。他可以无视科学,无视现实,爱憎分明地作出决断:现代科学没有用,传统农业才是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