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私摄影论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私摄影论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02 01:31: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私摄影论经典读后感有感

  《私摄影论》是一本由[日] 饭泽耕太郎著作,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 元,页数:2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私摄影论》精选点评:

  ●在照片原是一种“私人性质”的媒介基础上,谈论70N以后日本的私人纪实,或者说“私摄影”谱系:以荒木经惟在71年自费出版的《感伤之旅》宣告这一形式的诞生。 中平卓马在《决斗写真论》中对以‘私’之名对世界进行‘私有化’这类行为的贫乏性提出激烈的否定,他认为摄影家始终沉浸在以‘私’的‘远近法’对世界进行加固的行为之中,一直在通过‘私’对世界进行润色,并合作达成“世界’与‘私’的和解。这是他和森山大道在《挑衅》上发表“粗颗粒、晃动”这种狂野粗糙风格照片的基础。 此外,流浪外乡的人,“旅鸦”深濑昌久对摄影这种表现手段模糊着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因此想到中平卓马明确“事物就是事物本身”的《为何是植物图鉴》是多重要。直接反映拍摄者生活状态,像牛肠茂雄将观看者拽入共通经验中,能让人无限接近人活着的那种存在感。

  ●这本书对每个关注的摄影师的理论脉络和转折都把握得很清晰,也深入浅出地普及了一部分摄影传统和历史时态对摄影师创作思路的影响。对私摄影的“私”字很真诚地在探讨。不过阅读到此,此书值得批评的地方已然有两点:一,以中平卓马为例,他的方法论显然是剧烈变化着的,此书却无提供每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实为遗憾。二,不知道是原作者还是翻译的问题,书中的句法十分拗口,有时候一句话需要读三四遍才能懂,主语前大量堆砌定语,句法不似中文,似英文,给阅读带来极大的阻碍。但从内容而言,不可否认这本书很好,拓宽了我对日本摄影史脉络的认知。|| 读完后很庆幸买了这本成于2000年的书,以“私”来探讨摄影其实是在发问摄影者的位置,这既是创作上的也是媒介上的。发现自己特别欣赏深濑昌久,可以顺藤摸瓜开始新的阅读啦。

  ●关于深濑昌久和荒木经惟的际遇,对比读来相当有启发。自私的摄影行为和日常生活如何平衡,荒木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上半年看得最心旷神怡的书,什么样的生活造就什么样的摄影,你拍的不是什么观念,不是什么有的没的,就是你的生活。

  ●虽然不能把私从这个词组里剥离出来,但大致上,「私」≈「我」。写真大国之所以能成为写真大国,真的是照相机不要停啊。一个是历史脉络上,一个是个人生涯上的。

  ●自我的焦虑。 中平卓马的自我消失在真空里;深濑的自我却挥之不去,渐渐寄生作他的顽疾;荒木的自我繁殖、分裂成流动的符号;牛肠茂雄在他者之中辨别自己。 可无论是谁,谁都想摆脱自己,我们却只能是我们自己。

  ●看完。标记。等待第二次阅读的感受。

  ●“他们不得不选择某种与生活方式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摄影态度”。极为单纯的摄影中,“作者”的概念、“表达”的可能性借此出现。

  ●浅谈历史,浅析何为“私“

  ●和日本摄影五十年不同的是 这本让我对荒木经惟有了更清晰的显影 他个人本身作为符号令所有人印象深刻 以及牛肠茂雄的孪生姐妹照片 和滨口龙介的夜以继日 两种作品的对话非常妙 表达的气质都微妙地相似

  《私摄影论》读后感(一):艺术与常人视角的边界 ——《私摄影论》讲述摄影家们的视角

  艺术与常人视角的边界

  ——《私摄影论》讲述摄影家们的视角

  更新了新的wps以后,就有点不习惯软件的使用方式——就如同是从安卓系统切换到ios系统,或者是从纸质阅读到kindle——常用的方式的更改,虽然并不意味着你不能使用了,但是你的看事物的方法发生了改变。《私摄影论》就是一篇讲述摄影艺术大师们的不同的视角的评论集。

  荒木经惟是这本书当中我们可能最熟悉的名字,就像是他富有传奇的摄影对象一样,即便天空中没有飞机的影子,但我们依旧可以听说它曾经来过的声音,他特殊的对待摄影的方式可能是我们无法体会的。饭泽耕太郎同样作为评论界的执牛耳者,通过对他生活经历和摄影作品内容的解析,告诉我们一般的读者,我们听说的奇特的样子,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大部分《私摄影论》当中的内容其实是专业而枯燥的,有时候对于我这种八卦爱好者来说,更喜欢的是摄影家们疯狂而具有个人特色的传奇的人生信仰的方面。四位不同的摄影家,四个不同的如影随形的母题,贯穿在镜头背后的始终的,是他们的灵魂。

  对于我这样关注新闻摄影多过艺术家的镜头的普通人来说,《私摄影论》提供的是一种我们能够换种方式看世界的机会,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便是面对同样的景色、人物、世界,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细微情感的共鸣,这种觉察在摄影家的镜头当中得以定格和体现,最终成为了一张固定住的流动的时间当中的一个片段。

  你是否会觉得这样的故事是枯燥的呢。我想不会。在这种我们通往艺术家的思想领地的路上,评论家的解释就像是我们的捷径软件,或者说是一种我们理解沟通难以理解事物的桥梁。虽然一般不太多会阅读这样的书,但是如果打开扉页,也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天地。

  y 林怿

  2018-12-24 20:13:22

  写于御庭园

  L�x��

  《私摄影论》读后感(二):什么是私摄影

  书不大,浑身都是黑色的,封面是镜头的叶片,整个封面设计得和内容很符合。

  读这本书完全是为了想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私摄影。私摄影是日本的一个概念,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日本兴起的私人纪实摄影。私摄影这个概念应该和日本的私小说有一定的联系。“私”这个概念和日本民族的文化也有很大关系。这本书的作者也是日本人,这本书就是在梳理私摄影的发展史。

  说到“私摄影”这个词,感觉有点怪,因为所有的摄影背后都有摄影师的存在,哪怕是野外红外线触动的野生动物留下的照片,其实也反映了摄影师的重要意愿,摆放的高度、角度,设置的位置,相机的清晰度,镜头的视角,反映的都是摄影师的主观想法。也许未来会出现人工智能的摄影师,但是现在还看不到。所以摄影可以说都是私摄影。

  书中提到四位私摄影的重要摄影师,分别是中平卓马、深濑昌久、荒木经惟、牛肠茂雄。其实这里面我看过荒木经惟的摄影集。所以也算有点了解。我感觉中的私摄影,就是把相机对准自己的家庭,或者对准生活中的隐秘部分,拍照记录,不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是追求真实的记录。私摄影一般数量都很大,但是主题并不是很鲜明。有那种意识流的感觉,表达自己主观的东西,就好像是摄影中的抽象派。

  中平卓马的父亲是书法家,他是一位诗人,不过最终在诗和摄影中,他选择了摄影,成为了一名自由摄影家。他有一本摄影集名字叫《为何是植物图鉴》这是一本摄影评论集,这也是他摄影方面重要的转折,从此他开始追求自己的风格,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他的影像理念独特,独树一格,评论界称他为“变成相机的男人”。

  私摄影中很多都是拍摄摄影师的妻子,有很多是裸体,但是这种裸体既不是表现人体美的人体摄影,也不是那种低级的 色情照片,而是反映了一种真实,看了以后你会产生出对人体的第三种感觉,那就是人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也许这就是私摄影想要表现的东西吧。

  《私摄影论》读后感(三):这样理解

  有关于摄影的书只要是在书店看到了,那我一定会去翻一翻。这本书在摄影前面加了一个“私”字,这肯定会激起我的兴趣。当看见这本书的简介上说几乎人人都知道私摄影的时候,我的脸刷一下红了,作为电影专业的学生,我竟然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看来我还不如一些门外汉,于是就只能买了这本书回家,决定打破未知。据说私摄影在如今十分流行,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态度,态度这个词在现在的社会上太常见了,只要遇上新奇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么就可以用态度一词敷衍了事。

  这本书介绍的就是私摄影的历史,由于作者是日本人,所以这一理论就是从日本兴起的,至于是不是真的我也无从考证,总之作者确实对自己所了解解释的很透彻。通过实际的作品案例来解答再好不过了,作者引用了四位日本摄影大师的作品和经历来诠释私摄影,就像摄影本身只能够用实践来教学一样,这种方式更证明了作者的专业性,因为毕竟他讲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其他大师。

  通过这本书,也刚好是一个欣赏大师作品的机会,理论的东西固然重要,可是摄影正是视觉上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这本书真的能够帮助读者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就我而言,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一样,都是有构图与明暗搭配的,如果说之前没有对这两者有一定了解,或者说是有一定兴趣的话,这本书在阅读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当认识到摄影能够表现的事物与情感并不单一反而十分丰富的时候,也就真正读懂了这本书。

  私摄影更适合自由的创作,这种方式表现的是摄影者本身希望看到的,也就是打破了一些常规,这种方式也终将会成为新潮流,虽说是一个概念,但不懂的还真不一定能够做到。私摄影也跟日本的历史进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这种记录媒介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眼光,当得知了一个区域的人们把焦点都放在哪里时,也就能够知道当下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所在。这本书不仅仅是私摄影或者说是日本摄影的发展史,也是日本人文历史的发展,看这一本书,也就了解了相关的一系列知识。

  《私摄影论》读后感(四):个人思想的影像化表达——评饭泽耕太郎《私摄影论》

  饭泽耕太郎《私摄影论》是一部讲述摄像的艺术评论著作。所谓的“私摄影”,并不是指私拍那么简单的事情。作者对于他理解的广义和狭义的私摄影进行了论述,并从分析日本摄影史大师角度予以说明。

  在作者看来,“所有摄影都是私摄影,都是经私与拍摄对象(现实世界)形成的这个关系网过滤得来的。”但作者也承认,这只是广义上的私摄影,虽然快门只是轻轻一摁,但在这轻轻一摁之前,已经经由了拍摄者的思考。

  在狭义的一面,那种以家庭照相簿形式登场的私摄影能够形象鲜明地映现出私的照片,才是缩小了概念范围的私摄影。

  为了阐述这种观点,作者用大部分篇幅介绍了日本摄影史上的四位大师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他们分别是中平卓马、深濑昌久、荒木经惟、牛肠茂雄。一方面介绍了四位传奇摄影家的生平,也列出了超百幅经典照片作品。

  这些作品都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感,结合分析拍摄者的个人经历,会比较容易理解一些。毕竟,照片反映的都是现实世界的内容,没有象绘画那样太多的艺术流派,以及很多难以理解的抽象派野兽派画作等等。

  对于作者而言,其实私摄影更相对于公摄影而言,区别于那些为了公权力的要求而进行的拍摄,比如那些集体活动会议等等,那都是类似于宣传报道的内容,虽然从选景的角度等方面而言,也经过了拍摄者的一些思考,但更多的是拍摄者服从于活动的组织,而非个人的思想。

  从其论述的摄影家和摄影作品来看,还是更看重于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意义,而非是那种一味追求唯美的图片,更象是通过自己手中的相机记录自己的思想状态,记录最小的自我之私、家庭之私等小范围的故事。

  这部著作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是对于日本摄影史的不熟悉,而作者基本上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论述的,这就造成了阅读上的一些困难。书中的配图肯定不会是大图,而且全是黑白配图,很多彩色图片也变成了黑白,使得人们理解被拍摄之物有了一定困难。

  好在介绍四位摄影家的部分比较中规中矩,不仅介绍了生平故事,还介绍了主要的作品,揭示了二者之间互相影响,对于了解日本摄影史,也算是一本入门级的读物了。

  《私摄影论》读后感(五):摘录

  -摄影师即使克服各种情况,从而让想法得以贯彻实施,也无法全面掌控照片。相反地,如果将对拍摄对象的主观解释完全抛弃,想要形成客观影像,又会有随机偶然的因素掺杂进来。——就这样,照片悬浮于主观与客观之间、控制与偶然之间,随着拍摄者和拍摄对象的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产生相应变化,始终处于一种摇摆状态。

  -中平卓马

  我们说惯了的“诗”究竟是什么呢?这或许跟连接世界与我的“意象”是同一个意思吧?(中略)这个,经由我先验地捕获到的“意象”,具体说来,不就是我对世界进行润色并情绪化地将它表现出来的东西吗?总而言之,世界变成了由我带来的那种模糊影像的反射,变成了“我的欲望、我所确信的影子”,而我难道不是在拒绝让世界保持原来的样子吗?难道不是在自以为是地骄傲自满吗?如果是的话,那么名为“我”的此岸就和自足的世界暖昧地溶解在了一起。可以肯定的是,正是这个暧昧的领域才诞生了“诗”,才产生了“以情绪化的目光看世界而使我的世界私物化”这种情况。

  -荒木经惟

  (《冬之旅》哀悼亡妻)毋宁说,即便在这里,荒木经惟也还是希望在最极致的地方渡过虚实之间的隔膜。实物与符号,荒木经惟与“荒木们”,他在照片之中刻意地调换位置,将他们之间的界线变得昧难辨。他正是通过这样的摄影行为,在持续不断地追问这样一个题,即,真正的唯一的、“我”,真的存在吗?面具背后的“真实面孔”是不存在的。倘若想要强行撕下面具,那就只会连着深嵌在内的肉一起撕下来。相反,不论是什么样的面具,戴在身上的时候,都会成为流着血液的活生生的皮肤,逐渐和“我”粘连在一起。

  -牛肠茂雄

  无论哪一张照片,都可以看出与被拍摄者处于同一年纪时的牛肠君的影子,他希望照片中的这些人如超越时空一般变身成为他自己。我想,他拍摄这样的照片,就是想把这样的照片当成自画像吧。特别是那些孩子的照片,就带有这样的幻想。我这么说也许稍微有点过度解读,或许是一种偏颇的想象吧。不过,当我这么想的时候,这种看法比其他任何一种看法都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

  他把自我应有的样子投射并叠加在他者的肖像上。自我融入他者,与他们一起过着那种作为可能性的生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