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国家书》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美国家书》读后感精选

2021-03-02 01:46: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国家书》读后感精选

  《美国家书》是一本由[美]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美] 约翰·D·洛克菲勒 / 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家书》精选点评:

  ●其中有些书信不乏说教意味但还是有趣,同时也让我感到,无论是多厉害的作家、画家、科学家、探险家、教育家、政治家、法学家、社会改革家,等等这些在历史上被列入伟人的人,在子女面前竟也只是与天底下所有父母一般的普通人而已。

  ●生命不息,工作不已,别让自己闲下来,不关心结果地创作 多读书,与优秀的、富有的人交流,熟悉他们的话题 不管“自我”出了什么问题,想想别的事,别的人 50%的成功率就要去做,有彻底的完全的自信 做了什么事,承担了什么责任,成为怎么样的人

  ●发现自己还是很喜欢读这种浅显易懂的鸡汤,读的也很快。真理,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度,从来都不会变,只是很少人能真正的做到而已。人生太短太短,珍惜时间。

  ●名人的后代可能培养的很不错,因为他们有先天条件,后来又勤勉努力。

  ●菲茨杰拉德和杰克·伦敦的信太戳了……

  ●这本《美国家书》收录了美国的经济界、政治界、文化界、科学界等知名人士的一些家书。这些家书大多是父一辈写给子一辈的,而家书的内容则涉及长者的成就与喜悦、想要传授的经验与教训、自己的探索与感悟、两代人之间共同的回忆与美好、长者对幼者的期望与寄语。这些家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元立体的“美国”,让我们对美国的家庭文化有了更细致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同是这些有温度的文字也给我们的心灵以荡涤。

  ●机场书店购入,送给小庄(舍不得送了 好喜欢。内容4星,另外一星给这本书本身,部分很打动人。

  ●在你期望有所建树的领域全情投入,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 这是通往独立这个正确方向的起点。你越感受到独立,就会越喜欢独立,也会更加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生活的目标。/对于你生命中真正重要的决定,其他人是帮不上忙的。

  ●有点散,说实话部分摘要有点断章取义了。其实就是普通且真挚的通信,被赋予了这些伟人极其事迹的光芒。 及格分(可能期望值过高),为了伟人们打四星吧。

  ●我想收到这里面的任何一封信。

  《美国家书》读后感(一):家书的可贵

  文:薇薇安

  在电子信息发展还没有那么快的时代里, 人们是通过什么联系的呢?

  那个时候电话也许还没有出现,电报也只能表达比较简短的内容。 相距较远的人怎么联系呢? 恐怕就是要用书信了, 在信纸上写上自己要说给收件人的事情, 然后装在信封里贴上邮票邮寄出去。

  书信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呢? 唐朝的时候杜甫曾经在诗里面写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他很家人分离的时间里, 动乱的社会背景下一封家书对于他来说的重要的可以抵万金。 一封满满的对家人的思念、对妻儿的挂念的书信,承载着他的牵挂。 战火纷飞的那个时候, 能让家人收到这封信是多么不容易呢。

  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发行的《美国家书》也是关于家人之间的书信往来, 这本书收集了影响美国和世界的45位杰出的人物,写给孩子的信。其中五分之四的信件首次被译介到中国。在没有电邮,没有手机的时候人们的联系大多数都是通过信件,相对于现在有什么事情打个电话就能解决的事儿, 书信得到消息往往是让人翘首以盼的样子。 同时通过一封信也能在字里行间了解到一段时间里人们的心情。 收到从遥远的地方寄过来的亲人的书信想必心情也是不错的。

  他们有的是给孩子讲述自己一段时间里成就的经历, 也有分享自己成功喜悦的, 家人之间分享自己的成就是一件多么让人觉得高兴的事情呢。 相对于公文来讲, 家书的内容就更接近生活, 一个人或许对于事业工作是一丝不苟的, 但对于生活中更多的是一种亲情的流露, 对于自己的孩子, 对于家人。 有对孩子赋予的希望, 对孩子的教诲。 他们有的是总统, 有的是运动的代表人物, 有的是杰出的科学家, 还有的是探险家。 很多人从事的工作让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人到异地独自生活, 但是对于亲人之间的关心却没有因为距离的拉开而疏远。

  很多时候我在想,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 会不会一段时间以后就出现身临其境如在眼前的情景呢? 也许那个时候交流会变得越来越方便, 人们不需要出差也可以异地沟通, 不需要走很远也能见到不在同一个城市的亲人。 科技拉近了人与人之前沟通的距离。 但是,书信却仍然因为它流露出的那份真情让人每每想起都会露出微笑。

  《美国家书》读后感(二):永恒之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无论什么情况下,家人的信件总是那么情真意切,又饱含浓浓的期待。而具有特定人物背景和历史背景的家书,其内容有种沙里淘金的感觉,更是意义非凡。

  很少能够读到外国大家的家书,之前有看过曾国藩家书,看到其中满是一个中正的人的人格体现,无论是给长辈或是同小,总是映射着他的人格,使我们从中读出一个立体的人,他虽只字未有介绍自己,但每一个字却都是在展现自己。里面还会有历史的传统部分在其中,这应是时代特色,文化特色造就的文字风格。

  而本书就特别有西方色彩,在自己的家人面前,每个人将自己的想法都展现无遗,通过这些饱含情谊的文字,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书中有条理的将内容分成各个主题,分享成就、铸造品格、沉浸艺术、回忆温情、直面冲突、探讨死亡、领悟人生。每一个主题都很有价值,他们或铿锵有力,或温情脉脉,或睿智瞻远。每一个主题所体现出的人物都那么鲜明,我们会从中看到不一样的印象中的人,并能够趁机了解到关于他的更多,他的家人,他们之间的感情和态度,还有他们如此有名如此轰动世界的原因。

  在分享成就这一专题里,我看到的,是父母对子女深切的爱,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事业上取得了成绩,此时他们心中挂念的是自己的亲人,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荣誉只能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当他们远离亲人时,对亲人的思念蚀骨灼心,看到他们字里行间的爱意的表达,感觉那文字就真的像是他们的双手,他们的臂膀,要把孩子捧在手心,要把他们拥抱在心头。在铸造品格这一专题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作为父母对子女的殷殷期望,他们语重心长的嘱托,他们以身作则的品质,让人深深的感动。在沉浸艺术这一主题,就像他们自己的描述,“真是动人极了”!作为艺术家,艺术家的品质所呈现的笔触又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文字更加的优美,对孩子的要求也更严格,为什么说家族的教育是重要的,只有真人作为榜样的熏染,孩子才能够成才。直面冲突及后面的主题,对我来说最大的价值是我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以后可能会遇到的与孩子的问题,这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受益良多的。

  最后想说这本书真的是不错,前提是读者要从中看到有价值的东西,能够从中汲取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或是对大人物的了解,以其为榜样的心情,或是历史方面的了解,或是从中学到处事哲学,成功秘诀,人生格局,等等,将其作为案头书,感觉会比其他鸡汤文类的要有含量一些,仅供参考。个人是一字一句的仔细读着,抛开其他,就是感受那份爱,便已收获良多。

  a0�l�p

  《美国家书》读后感(三):美国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往今来,远离故乡,漂泊天涯的游子们,对于故乡有很深的情怀,很深沉的爱

  在远离故土的遥远的地方,思念是那一根长长的线,那头牵着故乡,父母,妻儿,这头是自己无论漂泊到哪里都紧紧握住的一头的线

  而家书,成了维系这浓浓的思念的一个方式

  也许,现在网络信息不断的发展与快速,很多人都用了互联网的方式,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以前千山万山的距离,一个电话视频就可以让思念得到解放

  现代的人,生活在这种大量的信息化的环境中,对于可以坚持用笔,一笔一画,一字一句的把对于亲人的思念,对于爱人的爱恋,慢慢在随着一笔一画的写出来,是非常非常可贵与难得的。

  对于思念,对于家,对于家人的眷恋,无论是哪个时空 ,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是名人还是平凡的人,都是一样的。在那一页页亲笔的信中,表达着他们那满怀的思念与爱恋,虽然这些经典的传世的书信全是前人的,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相隔了好多岁月,但是,那份爱依然,如今读来依然是让人温暖与感悟

  这本书,包含了太多的方面与内容,全是收录了美国四十五位杰出的人写给孩子的信,看他们的信,很有启发的意义,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人格的健全,孩子的自我思想人格的建立是非常非常的关键的,而这么多的,几十位的名人,他们在他们自己的那个时代都做出过很大的成就,对于他们自己的人生都会有很明确的规划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

  收录的这些家书,关于人生,道德,情感,冲突与死亡,包括的非常的多,这本书很适合与家长读,在读这些书信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在育儿的过程,在育儿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有一定的提升,不管是对于人生,道德,情感,冲突与死亡也有一定的感悟,名人们站在太多太多的人的前面,他们的人生的点滴的感悟,都会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

  与孩子一起读这书,在名人的字字句句中,看到对于人生,道德,情感,冲突与死亡的教诲,感觉他们对于孩子的爱,对于孩子的教育,对于孩子人格的健全,对于孩子的思念,

  书信最可以呈现一个人的真实,透过书信,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灵魂,阅读这些传世的信件既能领略伟大的心智与人格,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凡人时刻,他们也是平凡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妻儿,他们的流浪与研究也有着自己的困难与困惑,面对至亲诉说志向,诉说烦恼,诉说着人生的不如意,他们也会碰到困难,也会有金钱,生活上的困境,但是,他们一样是那么的闪光,给予孩子最珍贵的表扬与最真诚的期待,还有最深沉的爱。

  这是一部让人终身受用的教养指南,对于孩子的家族教育有很好的帮助与指导,书中言语,书中所表达的情感对于孩子的煮熟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美国家书》读后感(四):跟着美国杰出人士学习教育孩子

  在电话和电讯信号联系被发明之前,书信是最为重要的长途沟通交流方式。书信往来承载着身处两地的人沟通的意愿,倾诉着内心的话语,也饱含着彼此之间浓浓的深情。书信的优点在于写信者把自己想说的话语固定的在纸面上呈现,让接收者可以耐心、细致的去读,也可以多次阅读深刻体会。

  上海文化出版社最近推出了李静编译的《美国家书》,在这本书中,辑录了爱因斯坦、富兰克林、马克·吐温等45位美国各界杰出人士写给孩子的书信。全书分为七个主题,共收录了64封信件,其中的五分之四是首次被介绍到国内。在这些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款款深情,也可以读出对孩子抱有的殷切期望,更多的是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和指引。

  作为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杰斐逊总统在信中对孩子说,品性端正是必要条件,始终都是。此外,要逃离懒惰,养成勤勉刻苦的习惯。在这一点上,总统和平民对孩子的期望是高度一致的:你首先要成为一个好人。人的品性是最为重要的,影响着人的成长方向,会决定着一个人成为好人还是坏人。端正的品性决定着你会与人为善,你努力的能够提升自己的本领、给他人以帮助、给社会带来正能量。

  杰斐逊总统还告诉孩子:“美国精神的一部分就是:永不放弃,凭借信念和创造力克服一切困难。”国家精神是一群人的共同品质,对于处在群体中的个体而言,会被这种精神感染,会接受到这种精神的洗礼。这种精神会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会更加充实更加完整。父母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讲述给孩子,把自己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理解传递给孩子,家与国的发展和传承是共通的。

  “我们都是人,都有可能犯错”,这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写给儿子的信中的一句话。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富兰克林和儿子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导致父子亲情产生了裂隙,后来得以恢复。这一句话中蕴涵的道理,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父母都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很多父母都觉得难以接受,更不要说能冷静的处理。试想,大人都会犯错,何况小孩子?贤明如圣人也会犯错,何况平凡如我辈?冷静的对待孩子的错误,认真的分析原因查找解决思路,引导孩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是正确的面对“犯错”的方式。

  这些杰出人士们,还鼓励孩子发展爱好,培养艺术修养。作家安德森在书信中告诉孩子,艺术能够给人以最大的满足。他教导孩子要培养良好的品味,正是那种自我的品位成就了每个人的独一无二。同时,他还告诫孩子,不论写作还是绘画,都没有捷径,必须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一些成就。

  从《美国家书》中,读者可以读到这些杰出人士们作为父母这一角色的时候,是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成长,如何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品格。普通的父母们,也可以参考借鉴这些杰出人士们的做法,学习他们的养育理念,将自家的孩子培养成能够实现自我的人,完整的人。

  《美国家书》读后感(五):所有的教养,都来自于家庭

  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无论古今中外,“家和万事兴”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像颇负盛名的曾国藩,他写的《曾国藩家书》至今仍是我们书店最畅销的一本好书。再如民国才子傅雷最有名的《傅雷家书》,从那些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封封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更看到了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期望与祝福。

  放眼世界,很多优秀的人才能够成功的根源,往往与其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前段时间看了巴西球王贝利的传记电影《传奇的诞生》,虽然他生活在一个很贫穷的家庭,可是他的家庭教育却是一堂从未缺席的“人生课”。同样,在他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中,也不难看出这种家庭教育的智慧传承。贝利说:“球王的孩子未必再是球王”,贝利的这句话也道尽了他对世事常情的通透。一个人可能因为所经历的事情会变得非常聪明,但是真正的智慧还是来自家庭的培育。

  当我翻开《美国家书》这本书时,我不仅仅看到了45位影响美国和世界的杰出人物,对自己孩子的那份深沉的爱,更看到了他们对于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事物的思考。人生哲学尽在这样满溢着舐犊之情的字里行间,以一个饱含温情的模样公诸于世。

  整本《美国家书》除了耳熟能详的爱因斯坦、富兰克林、爱迪生、本杰明、马克·吐温等名人的家书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乔治·卡特林。这位美国的画家、作家、旅行家,以自己踽踽独行的身影,记录了一个又一个印第安人面容的生动。

  为什么对乔治·卡特林的印象最深刻呢?可能是因为我对印第安人的历史有些许了解的缘故吧。这要从我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美国电影说起。那部电影的名字早已记不清了,看电影的时候年纪尚有,只依稀记得一些片段。有一个镜头描述了当时的印第安人被殖民主义者挖坑焚烧,那种绝望的嘶嚎吓得我晚上直接做噩梦了,当时的殖民主义者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所以,但凡还有人文情怀的有志之士,都纷纷以自己的力量抗衡这种野蛮的行径。这其中,就有乔治·卡特林。

  从25岁开始,乔治·卡特林就离开了自己妻子和女儿,全身心地将自己投入到为印第安人画像的事业中去。在那个残酷的年代,他以笔为马、以画从戎,清晰写实的记录了殖民主义者带给整个印第安民族的生存危机。在此期间,他写给女儿的家书,让我看到了一位民族斗士身为父亲的另一面,他将对女儿的爱都融在信首的那句“我亲爱的、可爱的”称呼前缀上。

  所以《美国家书》这本书不仅仅是这些杰出人物给孩子的家书,更是他们影响世界的“家书”。无尽世界,唯有家庭的教养会陪伴我们终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