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存之民工》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生存之民工》经典影评集

2017-11-19 21:3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存之民工》经典影评集

  《生存之民工》是一部由管虎 / 康宁执导,陶泽如 / 丁勇岱 / 马少骅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存之民工》影评(一):《春天里生存之民工》,一部老剧的感慨!

记得有一期高晓松在《晓说》上说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汉人无音乐,记得当时他这句话惹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仔细想想不得不说,他说的这句话还是挺靠谱的,咱中国人真没什么好音乐,看看现在的音乐界也能看出点端倪来,辉煌的时期也无非都是玩东洋、西洋剩下的玩意,还真是浪费了国内那屈指可数的一些填词大师,但话说回来,咱不仅没有听觉享受,貌似也没什么视觉享受~~~
对于国内的电视剧,不能说抨击吧,毕竟客观的来说,不是我们没有好导演以及NB的演员,更客观的原因是整体的大环境限制,但也必须承认,咱们这些看客也着实适应了这个大环境,看看现在比较火的连续剧,真的让人狗血的不行,什么X女特工,几个算不上靓的妞加点现在的谍战大趋势,就火的不行,更让人受不了的是神剧“箭在弦上”,我是真的晕倒了,真是苦了那些红色剧的编剧了,箭都射上了,而且还能三发齐射,堪称是一支穿云箭,射的小日本全滚蛋,什么鸟枪大炮在中华神箭的面前统统跪倒啊,但有一点必须要说,那就是咱似乎看得很热闹,乐此不疲……
现在回归正题,聊一聊一部老剧——生存之民工。这部剧相信有一大部分人应该有印象,05年的经典之作, 不夸张的而言,这部剧堪称是目前我看过最真实、最深刻、最好的一部连续剧了,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山东卫视在八年后更名《春天里》上“星”复播了,也许有人会问什么叫上星?这不得不说下这部剧的一些小故事了~
正所谓中国的电视剧都是跟着大环境走,04年的时候,上任满一年的温总理提出了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不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而同样是04年,广州发生了25名民工讨薪遭打和被灭火器喷射的事件,当然实际当年还有很多关于民工的相关事件。而也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央视与吉林同时上线了一个关于农民工的电视剧题材,其名字都是叫《民工》,而由于重名的问题,吉林省拍的就被迫改为了《生存之民工》这个名字,而央视版的《民工》则保留了原名~
央视的版本就不说了,而这部来自于编剧“李晓兵“,管虎、康宁执导的《生存之民工》则在当年让很多人记忆深刻。最近管虎的“三痞”非常火爆,但相比之下,当年的管虎则更加热血,记得管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就要和别的电视不一样,我他妈就要这样的,也正是这种有种、热血的状态下,一部真实、感人的农民工题材电视剧诞生了,然而也正因为真实,当时剧中采用了40多位真实的民工参演,导致了该剧只能上一些小卫视台、地方台播出,而不能上“星”级卫视播出,也就是说不能登录更有影响力的大台播出,即便如此,这部剧依然是火爆全国,创下了很高的收视,豆瓣目前的评分依然是超高的9.2分!
可以说这部剧能够打动人,无外乎就两个字,那就是“真实”,这部剧它没有大场面,没有高科技,没有红得发紫帅(靓)得要死的男女主角,虽然当年剧中的“薛六”,黄渤屌丝逆袭成为今日的30亿影帝了,但在当时他还只是个配角而已,但就是这样一些几个不管著名不著名但绝对实力派的演员把这部小人物的电视剧演绎的足够独特,在这个文艺附庸于政治的国度,在不讲历史只讲政治的爱国主义红色剧,情情爱爱的偶像剧,处处悖于史实的帝王剧、拖沓到要死的家族剧和找不出一丝技术含量的搞笑喜剧的面前,这部剧彻彻底底的秒杀了他们,他让我们真实的看到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图景,他们的善良、坚忍、无畏,他们的无助与无知
“农民工”,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特殊的称谓,记得有人曾呼吁为农民工更名,但名字有更改的意义吗,名字只是个代号,如果说农民工有歧义的话,那我们都是自己鄙视我们自己了,我不是农民工,我承认,你也可以说你不是,但在一百多年前,没有那么多的城里人,过不了三代基本都是农民,我们也许是第三代,第四代,但我们依然是农民!
很欣慰的看到这部老剧再次在山东卫视播出,虽然以前看过了,但看到了依然很欣喜,欣喜可爱的“六子”,欣喜悲催的“陆长有”,欣喜胆小的“王家才”、欣喜刚正的“杨志刚”,欣喜苦逼“谢老大”….昨天,让一朋友在电视上看这个剧集,看完跟我说,很压抑…….的确如此,这是一部有泪、有爱、有哭有甜的作品,经历过的人会淡然,未经历过的只能自行感悟了,春天里,还有多远?一部老剧的感慨!

  《生存之民工》影评(二):跌入尘埃的人,本身也成为了尘埃!

看了个管虎的节目,提到了这部生存之民工,感慨万千,就在手机上打下来了,第一次写剧评,文笔不好,望豆油包涵。

清楚的记得07年在风行看到这个剧,然后买了碟去找老乡玩在工棚里看的,我17岁刚出来的时候两个选择,进工厂还是工棚,我选择进工厂,很多老乡进了工棚,也有些厂里呆腻了进工棚做一段时间的或者像我被辞了找工作就住工棚的,真是太熟悉的场景了。先说场景,当时的工棚是竹子和石棉瓦架的,和剧里一模一样夫妻的用帘子隔开。

再说演员,放着放着几乎整个工地上的人一有空就都看这个,都说怎么就有这么好的人拍我们的片子,还讨论里面的演员肯定有很多是民工。当时我也只认识陶则如和马少骅,因为看过大鸿米店和走向共和。黄渤那时大家一直认定就是个民工,简直就是演的和大家一模一样。

剧情方面,很符合工地情况,当然现实其实远远超过戏剧,稍微有点规模的工棚,打群架的,偷东西的,赌钱,还有各种B社会势力,老虎机,赌博机,专用黑工的黑心包工头,串棚子睡觉的妇女,买马的...估计豆油大部分人会站在道德高地指责小偷的,抢劫的,做小姐的,等等,那是因为没有在底层挣扎过穷过,虽然有人说尘埃何苦为难尘埃,但是对于更弱的人,越难过困苦的人越面目狰狞!记得有次抓到个偷,工地上几十号人提着架管,撬棍,木方一顿猛打,旁边劝的都挨了不少棍子,结果引发几帮人马混战。

还有08年,很多人到工地找事做只要管饱饭就给工地做事,那年不是盛事么...

现在眨眼十年过去了,当时在工地上做事的人也渐渐老了,尤其这两年像以前那样出去打工进厂还是进棚子(就是工地)的路已经都少了,一面是60代生,70年代的都老了,80年代的我成了空心人,回不了农村种地,城里也扎不下根,90后农村娃一方面出来找不到好工作,一方面也读大学没读大学都更加不认同农村人的身份,在城市底层呆久了,发现城里的下岗的和无业的穷人并不比我们这进城人好过太多。

其实我们都是尘土里的蝼蚁,还好有管虎这样的导演和演员们在那个时代里留下了这片刻光影!

现在包子都越来越小了啊!

  《生存之民工》影评(三):关于民工剧中人的一些剖析。

 这是中国电视剧领域中少有的好片,这是现实主义伟大的杰作,这是一部关于民工的血泪史。在我看来没有哪一部电视剧能有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深刻,又如此的悲悯。剧中任何几集裁剪下来弄成电视电影都能成为堪比《偷自行车的人》这类伟大的现实主义力作的作品。暴力,犯罪,欲望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部影片中都有着深刻诠释。在那些深邃的镜头后面,民工的生存状况让人堪忧,他们的经历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这已经是10年前的电视剧了,而我最近才有幸将它看完。在黑夜中流干了泪水,那一张张呆滞的面孔,那一双双焦灼的眼神,那些失落无助的背影,观看的过程中几度哽咽,不知为他们流过多少眼泪,有时候在梦中见到他们浑身都会战栗不已。这就是你所生活的国家,这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最平常不过的农民工。这就是底层人民最真实,最卑微的写照。他们像狗一样的活着,没有平等,没有尊严,他们做着最重最累的体力活,吃着最差的饭菜,住着最脏最乱的工棚。对于这些他们没有任何怨言,然而就算这样他们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却还是被一些黑心的老板拖欠着,要知道这真的是他们用血换来的,这些钱是他们的命,全家人的指望都在这里了,老婆孩子父母。。。。。。
    在这里我向管虎导演以及这部电视剧的所有工作人员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他们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个处处“莺歌燕舞国泰民安”,歌颂远远超过批判的时代里敢于着眼于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表明了管虎导演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底层人民最为深切的关怀体现了一个导演的良心。这部戏中未经打磨粗粝的质感,犹如纪录片般的真实感给观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这种震撼不单单是视觉上的,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那些鲜活的人物,谢老大, 老陆,王家才,杨志刚,栓儿,薛五,薛六。。。。。。他们就如同我们身边见到的那些朴实的农民工兄弟一样,带给了我们太多的辛酸和感动
 这部电视剧展现了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工兄弟的挣扎与无奈,他们的希望与绝望。他们在社会的最底层苦苦的挣扎,饱经沧桑。人间冷暖,世态炎凉饥寒交迫生离死别他们都体验过,人世间的善和恶都在这里了。在他们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父辈的一些影子,他们吃苦耐劳,忠厚老实,朴实无华,然而他们也因为没有知识文化,封建落后,善良单纯而屡屡被人欺骗利用,每次看到这些心中便会悲愤不已。我有时候在想,倒退50年,工农阶级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引以为豪的阶级,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主力军,真正的主人,资产阶级在当时被人们所不齿。50年后的今天一个阶级轰然倒塌,同样是占这个国家最多人口的工农阶级,作为这个国家真正生产力的工农阶级待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已然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人,城市人异样鄙视的目光,似乎他们正在被整个社会所不齿。不知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了?也不知道我们到底是进步还是落后了?
我喜欢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我也赞同他的看法,我同样认为人类真正的精神家园应该是在乡村而不是城市,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应该是扎根于乡村的,乡村才是人类精神真正的归宿。原始、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状态。而城市自私,浮华,虚荣,伪善是人性堕落的表现。
   在这里我努力的克制着自己的情感,为大家简单的剖析一下剧中的主要角色:
谢老大:
   谢老大无疑是整部电视剧中最让人揪心的几个角色之一,马少骅的表演非常生活化,完全不露痕迹,几乎和局中人合二为一。我想这样强悍的演技,即使是阿尔帕西诺,丹尼尔戴刘易斯也不过如此了。他在整部戏中的演出可谓是张弛有度,总体上是显得比较内敛的,但是某些时刻也能有着惊人的爆发力和表演张力。最初我本人是不太喜欢谢老大这个角色的,因为我认为这个人比较圆滑,比较事故,还比较小气。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我才真正了解到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我才真正感受到这个角色的悲恸。在后来我准备把觉得极其震撼的一些情节都剪辑在一起的时候发现绝大部分原来都和谢老大有关。谢老大的儿子狗蛋得了大病,需要透析,需要换肾,他自己省吃省喝,小气抠门甚至是卖血无非是想为自己的儿子多省点钱看病。想到这里他前面所做的一切也就无可厚非可怜天下父母心。这部戏中谢老大对我的震撼是最大的,他经历的那些触目惊心的场面我现在想起仍然有种想哭的冲动
第5集向张彪要工钱,他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只希望张彪能够给大家工钱,人心都是肉长的,有点良心的人怎会不为所动?但张彪却显得极其不耐烦。谢老大无奈的蹲在角落,脸上写满了失落。第14集,儿子病危,再次找到张彪要工钱,他恳求张彪给他工钱,那语气似乎要哭出来了一样。张彪依旧无动于衷,驾车离去,只留谢老大一个卑微单薄的背影不知所措。第15集谢老大在石灰水里泡皮子,当他双腿第一次伸进去的时候,因为灼热的石灰水腐蚀双腿,谢老大痛苦的喊了声“呀,妈呀!”脸上因为疼痛而变得扭曲,但是最后却还是不得不忍受这种剧烈的灼烧将皮子泡完。将双脚泡在石灰水里面是什么滋味我没有试过,但是我敢肯定那种滋味一定不好受,常人绝对也难以忍受那种灼烧,但是谢老大却只是为了那20元,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的儿子,甘于忍受这样的疼痛,叫人无比辛酸。谢老大在影片中最打动人心的片段还是喝完酒后的那段内心独白,我相信看过这个片段的人无不为之触动。俗话说,酒后吐真言,此话不假。谢老大平时是个挺内敛的人,儿子的病他并没有跟常人提起过,只是在他一次次讨工钱都失败之后,他真的绝望了,他想逃避,他像大多数人那样借酒浇愁,那些平时没有说出口的苦闷,那些苦衷,那些不满都在酒后一一道出。他发泄着心中的愤懑,他诉说着儿子的病情,工钱的难求,生活的艰辛,大家在他歇斯底的诉说和呐喊声中早已泪眼模糊。关于谢老大的情节还有很多,因为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
老陆:
   老陆同样是这部戏中导演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陶泽如的表演同马少骅一样出色。因为管虎最后向审查部门的低头,所以结局终究不能够那么惨烈。但是在大家似乎都越来越好的时候,只有老陆一人成了流浪汉,他的结局应该是最为惨烈的。初次见到老陆这个人的印象就像杨志刚说的那样:典型的南方人,花花肠子比较多,同样世故圆滑。但是对于自己的家,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丈夫他是称职的。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老陆却成为了全剧中命运最为悲惨的人。他多次无故被保安人员殴打,给人干活却没有给足工钱,最让他绝望的是自己的妻子也成为了城里人的二奶,犹记得在老杜家那一幕,发现自己的妻子成为了别人的二奶时,他的愤怒,无奈和绝望。可惜他那不争气的儿子,不仅不明白自己的艰辛,反而变本加厉的问自己要钱。这种情形在大学并不少见,特别是那些来到大城市上学的学生,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自己身上原有的淳朴,单纯,变得贪慕虚荣,拼命榨取父母身上的血汗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了解自己父母赚钱的艰辛,不知道他们在大手大脚的花费着自己父母血汗钱的同时会不会有一丝愧疚。有个镜头我记的特别深:老陆独自一人坐在花台下,一个大的仰拍景深镜头将他失落的情绪和一幢矗立的大厦放在一起极富象征意义:城市的繁华喧嚣,灯火通明,路上的华灯初上却没有一盏是为他而亮。全剧的最后已然变成流浪汉的老陆站在铁轨上,望着呼啸而过的火车,怒吼着带我回家!家?他哪里还有家!
王家才:
  王家才是典型的老实人,忠厚本分,胆小怕事,重感情,特别是对自己的亲人关怀备至。剧中他的遭遇也颇为悲惨,他有个不争气的妹妹,他家中还有个瞎眼的老母亲。可以说他的境况不比谢老大好多少,他对于自己妹妹的关爱让人感动。他也因为老实胆小被人陷害入狱,被黑煤窑老板殴打。最后被逼上梁山,在沉默中爆发,造成了全剧中最为惨烈的一幕:用刀捅伤陈佑良而入狱。
杨志刚:
  讲义气,重情义,不过年轻气盛,做事情也颇为冲动,在剧中他和栓儿应该属于新型民工的代表,对于他,遭遇显然没有前几位那么悲惨。他孑然一身,一直在找寻着自己的母亲,他在剧中多半时刻是处在董飞和宋娟娟的纠葛当中。他有属于他自己的一段甜蜜的爱情,不过他却无力掌控这来之不易的爱情,因为他卑微的身份,他连自己的生活都顾不了,何谈爱情,爱情对于他这种人来说似乎就是一种奢侈品。
栓儿:
  剧中他是一个流浪儿,被谢老大收养,作为一个男孩,他是单纯,朴实却又无奈的,对于生活他更加无力掌控。作为新型民工的代表,他和杨志刚一样被导演管虎给予希望:希望他们能够多学本领,多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不被人所瞧不起,同样,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坚强的去面对,活着就有希望,再大的困难总能扛过去,生活也总会好起来。
王家慧:
  导演对于这个角色的设定我想应该是代表了社会上的一类人:她们生长在农村,在忍受了那里的贫穷落后之后艳羡着城市的繁华,没有一技之长的她们为了成为一个城里人,什么样的代价似乎都愿意付出。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愿意做那些又苦又累的体力活,所以她们没有生活来源,只得寄希望于身边的男人,将自己的身体与灵魂都付给了那个男人,天真的认为那个男人会娶她,那个男人真的会娶她么?显然不会,他在占有了她的身体之后便会将她扫地出门。失去生活来源的她们对这个城市还抱有一丝幻想,靠着做皮肉生意赖以存活。对于自己生活的无力,麻木,对于自己灵魂的堕落,她们在这个城市越陷越深,最终迷失了自我。导演通过这个角色告诫那些对于城市有着美好向往的女性,这里的生存是残酷的,如果你们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只是想要依附他人在这里生存下来是不切实际的,下场会是惨痛的。你们同样应该学会自强自立。
薛五:
  典型的北方大汉,憨厚耿直,顶天立地。对于自己的家庭有着一个男子汉的担当,对于自己的弟弟更是关怀备至,一些细节之处对于薛六的关爱令人感动。
薛六:
  那时候的黄渤还没有火,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北漂的小歌手。管虎对他有知遇之恩,而后更是一步步将他捧上影帝的宝座。黄渤长着一张谐星的脸,也是一张极其大众化的脸,把他放到民工中去活脱脱的一个民工形象。他饰演的薛六这个角色非常传神,本身又比较喜感,他的每次出场多多少少能缓解剧中压抑深沉的气氛。薛六这个人真诚,有同情心,乐观豁达,由于年轻气盛有时候又显得特别强势,富有攻击性。他对于王家慧的爱让人动容,默默的为她付出自己的一切,他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颗真心可昭日月。我想王家慧在心底是喜欢薛六的,但是她又不能够去喜欢他,因为她想要的他给予不了她。
李海平:
  对于民工这类弱势群体有着真切的关怀和同情,并为之付出了许多努力,对他们是又爱又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以说这个角色有着管虎导演自己的精神寄托在里面。
吴英:
这个角色是个很典型的东北妇女形象,对自己的丈夫泼辣,强势,却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做事干练,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无可挑剔。而且她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美德,她是芸芸众生中善良的普通百姓的代表。
老周:
  作为工棚的厨师,他亲眼目睹了这群民工生活的悲惨,他也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予他们帮助和关爱,他把栓儿和志刚当做自己的儿子对待,将老陆,谢老大,家才当做自己的兄弟对待。即使亲眼目睹了这些惨状,作为一个卑微的厨师,他又能改变什么呢?他无力去改变这一切。他有一颗菩萨般的善心,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每天虔诚的拜佛,希望能够洗脱身上的罪孽。同时希望能够保佑这些悲惨的人们能够活得好些。观音菩萨,如果你真的在天有灵就保佑保佑那些受苦受难善良的人们吧!保佑他们能够早日脱离苦海。
艳红:
  这个角色与王家慧形成鲜明的对比,她虽然在风尘场所工作,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节操和道德底线,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灵。她也有自己的苦衷,却从未向他人吐露过:自己的父亲早亡,母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即使这样,她也从未放弃生活的希望。我很喜欢她说过的那句话:“什么农村城市的,谁想吃苦啊?生活不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两句话揭示出了生活的真谛。对于她,我从心底表示由衷的敬佩。
董飞:
  对于这个角色我想多说一点。我觉得这个角色是整部戏中最丰满,最有血有肉的形象。应该说他本性并不坏。他从小出身于农村,可能在暴力和贫穷的夹缝中生存滋生了他日后对于自己出生的极端仇视。他渴望财富摆脱自己窘迫的出生,他仇视那些民工就如同仇视自己的出生一般。剧中他是张彪手下的一个打手,一个无赖。但是在受到爱情的沉重打击之后,他发生了蜕变,他人性善的一面开始闪光,他不仅和杨志刚成了好朋友,还帮助志刚救出了谢老大,也算一个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的男子汉了。
杜建中:
  对于这个角色,平心而论,他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从某些方面来看,他还是一个不错的人。他虽然家财万贯,但是并不骄奢淫逸。他白手起家,所以拥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从未将自己看的高高在上,目中无人,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十分孝顺。在男女感情方面也绝对专一,对于秋月的爱也是真心实意的。对于自己的弟弟更是关怀倍加,危急关头,宁愿自己扛下责任也不愿连累自己的兄弟,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男人。对于拖欠民工的工资他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他也的的确确有着自己的苦衷,公司的资金周转确实是遇到了一点困难,他并不是打算不给民工工资,他并不像张彪那样冷血无情。对于老陆他是有所愧疚的,老陆落到那副田地确实也是由他一手造成的。
秋月:
  其实我十分理解她做出这样选择的不易,她也有自己的苦衷。光凭老陆那点工资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人,她这样做也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为了生活,无可厚非。不过她对于老陆,对于孩子,对于这个家始终是有所愧疚的,在她心中,中国传统妇女的伦理观念还尚存,所以最后她还是选择了默默离开,没有和杜建中在一起。
  管虎的这部戏,从人物上来说都非常丰满,立体。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瑕的,也都并不是十恶不赦的,人性本身就是复杂矛盾的,人性就是善与恶的综合体。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每个人都是在这种善与恶的不断冲突中生存着的。即使恶如张彪般冷血无情的人对于自己的女儿也关怀备至,疼爱有加。即使善如家才这样的老实厚道人,在自己的生存经受了巨大威胁时,面对不属于自己的皮包,他也不得不选择接受。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作出一些迫不得已的抉择,这既是生活的无奈,也是做人的无奈。复杂矛盾的人性在这部戏中有着极其深刻的展示。
  剧中的结尾是民工们都拿到了工钱,而且生活也越来越好。真实的情形真的是这样吗?但愿如此吧!10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的农民工兄弟你们过得还好吗?

  《生存之民工》影评(四):一个无法回避的时代缩影

       其实看这部电视剧是源于黄渤,闲来无事看了他演的《斗牛》,不能不说黄渤的演技真的让人折服。于是对他以前的影视作品起了兴趣,后来就看到了《民工之生存》。
    首先在这里,要向管虎导演,及剧中的演员深深的致敬。是他们让我知道,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这样活生生的存在的。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农民,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小时候实在印象太深,放学一群小孩,到处去玩弄得一身尘土回来。渴了,直接从大缸里舀起一瓢凉水大口大口的喝,那时候的凉水喝着特别的甜。从来都不喝开水,倒也不会拉肚子。玩累了,爬到炕边衣服也不脱,就死死的睡去了。就这样无忧无过了我的童年。现在每次在街上,看到农民样子的人,总会偷偷瞄一下,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也许是对农村,童年的一种回忆吧。= =,有点扯远了。
    渐渐的,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去接触真正的农民。印象中他们素质低,没文化,谨慎。电视剧里呈现的农民,大抵也这样。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七情六欲,他们是真实的人。他们节俭,甚至抠门,却在别人有难时,掏出自己的吃饭钱。他们粗狂,口无遮拦,却心存善良。他们想好好的生活,可现实却让他们在生存边缘挣扎。
老谢,薛六、老周、张彪,只能说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平凡的再不能平凡。
    我眼中的他们,才疏学浅,大家见笑。
老谢,为要工钱受了很多罪,期间还要想办法给儿子治病,可以说能撑到最后,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了。
陆长友,首先非常佩服陶泽如的精彩演出,很犀利。他把这个人物塑造的太成功,让人感觉他的结局是那么的合理。老陆是个脾气很怪的人,他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就像唐伯虎诗里说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他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荒诞,他做什么都格格不入,哪里都容不下他。总之,他最后疯了,他每天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不管结局是好,还是不好,也许他最后得到了释放。
薛六,有点二愣子的感觉,傻乎乎,却是个非常细心重感情的人。他能理解王家慧的所作所为,也没有对她离之弃之。如果王家慧以后真的嫁给了薛六,她应该会很幸福的。
薛五,整天围着自己的小箱子,像他的金库一样,还有那只有图画和数字的笔记本。很传统的中国式农民,却有着他自己的一套世界观和价值观,尤其对爱与性“分析透彻”。最后却落得了一个终身残疾,也许是对他的一种惩罚吧。
老周,总是沉默寡言,却有处事不禁。每次出现,都给人一种大佬的感觉。果然他有着让人头破发麻的经历,逃避10年,最终还是带上了手铐。也许就像他说的,他这条命本应该10年前就要偿还了,他已经多活了10年,满足了。
杨志刚,虽然义气方刚,很有血性,其实到底是一个孩子。就像李记者说的,他只是一个男孩,还算不上男人。印象,志刚很经打,怎么打都没事。然后强烈的恋母情节,总感觉没有长大。
王家才,一个悲剧人物,开始的每次看他,都挺搞笑的,总会说:“我倒是有个主意”哈哈。平庸,胆小,老实巴交,作为哥哥,他绝对是称职的。
王家慧,不想多评论这个人物,很不理解,她在最落魄的时候,还那么拽。为了钱,可以说没有底线。放着不到一岁的小孩不管,却去和那些所谓的大老板鬼混。一次次的惨痛经历,都没能使她彻底转变。她哥为她进监狱,也许让她不得不回到现实。能看出她最后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她能真正理解他哥的用心良苦。
其他人就不一一分析了,总之,他们的表演都很精彩。
    虽然整个剧虽然气氛压抑,有时让人有点喘不过气,但毕竟导演在结束时,还是给了人们希望,他们的生活以后都会慢慢好起来。
    最后,还是要感谢管虎导演,他是个有想法有责任感的导演,向他以及那些默默改变着我们生活和社会的人致敬!

  《生存之民工》影评(五):这样的大尺度国产剧也就A片能比了

在《人民的名义》热播的时候,
很多人都直呼这部国产政治剧的尺度大到爆炸,
简直可以用瞠目结舌来形容。
殊不知这样的高口碑、大尺度的国产剧,我们在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前就有了。
89版《封神榜》,露点、血腥、黄暴、惊悚、屎尿屁,百无禁忌,
绝对是8090后的童年阴影。
一手捧红陆毅的《永不瞑目》在当时也是舌吻、床戏、摸裤裆,
这可比刘翔前女友的“裤裆藏雷”早了不止一个level。
还有“天地之间有杆秤”的《宰相刘罗锅》,
那香艳尺度放到现在可就只能看“大头娃娃”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直戳现实,刻画了一帮有血有肉的小人物的神剧,
豆瓣评分9.4,常年稳居国产剧前十行列。
时隔十几年,还有不少观众能够喊出剧中人物的名字,薛六、薛五、陆长友、谢老大、王家才……
唯一的不足就是看过的人还是太少,
因为这部《生存之民工》聚焦的是一群讨薪的民工,现实且不讨喜的题材注定很少有人关注。
在新闻联播勾勒的美好社会中是不会有它的立足之地。
这部《生存之民工》是第一部刻画民工的电视剧。
在2013年的时候,“阉割”版在山东卫视播出,
由于黄渤的走红,戏中加大了黄渤的戏份,
片名也由《生存之民工》改为《春天里》,寓意自然不用言语。
与原版相比,这次的重映版也比之前少了2小时24分,占比达到整部剧的10%。
而删减的部分都是不利于“观影”的,
比如开头的跳楼讨薪。
比如谢老大由于讨债被关起来浸石灰水的那场戏。
比如王家才被打得头破血流。
的确,现实太尖锐,有人不让看。
而重播的温柔版的《民工》,用难以自圆其说的字幕,为角色安排了大团圆结局。
从沉重的《生存之民工》改成飘飘然的《春天里》简单,但这也只是强行叫春。
因为现实这东西,不会像剧名一样,可以随便改,
也不会像剧情一样,可以随意剪辑和删除,
它只会冷冷盯着你,看着你的无力、无助和呐喊。
与一些浮夸的电视剧不同,它很真实,一点也不娇气,
故事也取材于真实事件。
故事发生在东北小城松江市,
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怀揣着形形色色的梦想来到大城市打工,
每天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辛辛苦苦地工作了很长时间却得不到一分钱。
老板推三阻四,甚至拍屁股溜走,
没有办法,他们只有集体追讨,
可是等待他们的却是无耻的威胁和恫吓。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上百名民工依旧挤在简陋的工棚里,有家难回。
那些毫无良知的老板拖欠他们的工资始终没有消息,
他们中好多人指着这点钱送孩子上学、为老人看病。
到了秋收的季节,他们要赶着回家务农,
可是,一分钱也没有到手,每个人都不甘心,
因此,他们想了各种办法去讨。
有一个工人追上了老板的面包车,
但没想到不但没有给钱还嚣张跋扈地命令手下将其打了一顿,头破血流。
但是他们没有死心,
经过商议,决定留下一部分人继续讨薪,其余人回家秋收。
然而事实并非他们想的那么简单,讨薪之路注定不太平。
本剧的导演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管虎,
在拍摄这部剧之前钟情于拍电影的,
只不过他拍的电影让投资方赔了个底朝天,所以他才转拍电视剧赚钱。
《民工》同样不会受到市场的青睐,当时的投资方一个劲地劝管虎不要拍这种赔钱货,但是倔脾气上来的他又怎么会局限于市场的驱使,
带着团队就投身于剧本的创作和现场拍摄中。
为了让剧中的演员们更贴近农民工的形象,
管虎从建筑工地找了40多位民工与演员们同吃同住而且全程采用肩扛拍摄,
以至于本片在市级地面频道播出的时候,好多人都以为这是一部纪录片而非电视剧。
拍到最后,黄渤、陶泽如、雪村等人与其他农民工蹲在一起的时候,
就连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分不清哪个是演员,哪个是农民工了。
所有的演员在拍摄时也直呼过瘾,
因为从来没有一部剧能够让他们这样不按剧本随意发挥,
最重要的是,导演后期都没有减掉。
有了足够的空间,演员们就放手去演,
那可是真的放手。
饰演工长的马少骅,这个摔下楼梯的戏,坚持不用替身,
拍完,整个背部淤青。
要知道,他可是《走向共和》、《建党伟业》里的孙中山呐。
扮演王家才的孙松在砖厂挨打的戏,挨的可是真棍子,
而他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把自己原本白嫩的皮肤晒的黝黑,
他在休息时就夹着铺盖卷到宾馆遮雨台去晒,
还被宾馆的保安误以为他要跳楼。
客官们看一下,曾经在《渴望》里的白面小生王沪生,
他也凭借这个角色获得过金鹰奖最佳男配。
除了敬业精神,剧中的所有人包括群众演员都贡献了影帝般的演技。
如在工友和老板中受着夹板气的马少骅,
操着一口河南话,口头禅是“木有”,
最传神的是他的嗓音,声嘶力竭,游走在破音边缘,
那种掏钱时窘迫又小心翼翼的样子,被他演的震撼人心。
就连最难注意到的指甲都脏兮兮的,
因为在拍摄时专门将指甲用黑泥染黑。
荧幕反差最小的是剧中民工讨薪的终极大boss,演公司老板的丁勇岱,
没有办法,长相和气质决定了他天生一副帝王相,
《琅琊榜》中的梁王就是他。
那时的黄渤,还没有从北影毕业,管虎让整个剧组停工,等他期末考试完再开机。
一开始所有人不解,可是看了黄渤进组的第一场戏,所有人都服气。
薛六的痞劲、乐呵劲,民工的全貌,诠释的淋漓尽致。
有些观众小时候看的时候都不觉的他是个演员,一致认为他就是导演请来的民工,
甚至黄渤的哥们在电视上看见,还真以为黄渤当了民工,打电话给他寄钱。
陶泽如饰演的老陆,陆长友,
是一个有正义感、执着、坚强但又同时心机很重。
他想方设法赚钱但是命运却对他不公,
老婆当了有钱人的情人,那个有钱人还是他知己的搓背顾客,
儿子上了大学后,不仅没有体谅家里的难处反而变本加厉的要钱,
最心酸的是,为了圆儿子的慌,他还的装成大老板,
最后,现实把他彻底逼疯了。
其中,有一场戏,是他得知事情真相后站在大街上破口大骂,
演到了人戏不分、几近癫狂的状态,
演完之后,他的精神恍惚了很久才缓过来。
《民工》中的种种惊喜与高光时刻,对于今天连底线都难以守住的影视剧来说,无疑是种奢侈。
已经有太多的演员认为反正片酬都定了,档期也排好了,多在片场耗着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
而《民工》里的演员们的观念就太“落后”,他们反而认为拿到一个角色,把他演的耿浩才有价值。
而最难重现还是它的现实主义气质,
去年大热的《欢乐颂》被不少人冠以“现实主义”的头衔,很可惜,刚刚开播的第二部已经失去初心。
反观《民工》并没有一味的美化他们的淳朴、善良,
在管虎的视角下,他们每个人都像我们一样有缺点,不完美。
但是这部剧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同样压的人喘不过气,
对于民工群体,他们卖命的干活,用血汗去构筑城市的美好,为的只是用劳动换来卑微的生存和可以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他们拼命、讨薪,都是为了活着,
可是,总有一些不法分子连他们最基本的希望都要剥夺,令人心寒。
这样的影视作品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不遮掩、不讨好,只为真相而活。

  《生存之民工》影评(六):努力吧!别的,上帝早已安排好了

    看完这部电视剧,千般滋味涌上心头。
    还记得2011年夏天,那时候我上大三,放暑假之后,同学们都陆续回家了。我经过一个同学的介绍,去一家大型工地上打工。我被分配到钢筋组,成为了一名钢筋工,电视剧里的大通铺、工棚,和我当时住的几乎一模一样。还有工地上的大灶,经常要去抢饭,多数时间因为做工的粗糙和没有多少油水而令人难以下咽。肮脏的地板、汗臭和杂乱的屋子,床底下堆积的安全帽、破手套以及扎丝和扎勾等等,让人感觉置身于一个垃圾堆。
    每天早上六点半上工,十二点下工;下午两点上工,六点半下工。夏日的太阳毒辣而有力,像挂在天边的一盏火炉摇摇晃晃。楼层越盖越高,我感觉离太阳越来越近,灼烧的感觉让人焦躁难安。在几十层的高楼上,毫无遮挡地绑钢筋,如同把一块块肉放在火炉上上烤。一个月下来,我由原来的“白小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包黑炭”。
    也许是时代进步了吧!和我当时在一起的工友,已经不像电视当中的那么愚昧,那么无助。他们已经可以熟悉地运用智能手机,可以很活泼地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甚至还有拉二胡吹笛子的。每过几天,他们就会进一回城,买回来生活必需品和自己想要的东西。我去的第三天,就可以向工头借钱了。我记得当时是借了二百,然后不想吃大灶的饭时,我就可以去外面吃点或者买方便面吃。
    工地上干活的辛苦,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我感觉我们就是一群没有思想的机器,被他们设置好了程序,按这个程序走下去就可以了,而且看不到停下的日子。好在我知道我自己最多干一个月就会休息,而休息的那一天则成了我每天坚持下去的希望。我默默地等待那一天的来临,那是我的节日,是我完成一个安排之后重生的日子。
    也有一些人,可能是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吧!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每天下班后还有定时的娱乐活动,他们在劳累了一天之后,迅速梳洗完毕,然后马上就去享受那一点难得的黄昏时光。那时候,太阳西沉,落日的余晖像舞台上温暖的灯光,给大地蒙上了一层温暖。微风习习,路边的小草也在高兴的跳舞。也有很邋遢的,日子过得一塌糊涂,还没到发工资的日子,一个月的工资就早已被他预支完了。
    曾经碰到过一位阿姨,大概不到四十吧!在我们的交谈下,我得知她又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考上了大学。她说她很开心,虽然每天的工作很累,可是每天她的两个孩子都会给她打电话,只要一听到孩子们的声音,她说她所有的累和疲劳马上就会荡然无存,身上立刻充满了力量。她的身体很好,脸上满是笑容,看不到一丝疲惫。我说那他们的爸爸呢?她告诉我他们的爸爸在另外一个城市,也在打工,他们也会每天通电话,每过半个月就会来看她。我明白,她对生活盛满了希望,她有的是动力,和她一起干活,我感觉自己也更有力量了。
    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粗暴,有的人心细。每天晚上睡着之后,你都能听到整个工棚里排山倒海的鼾声。他们有的粗,宛如山崖崩塌;有的细微,如同涓涓细流。也有的是一个长长的、沉重的咆哮,然后一下子就什么也没有了,要等好一会才忽然爆发出来,好像一个人回去取什么东西又折回来的那种感觉。我每天晚上都睡地比较少,所以就通过破烂的屋顶看着天上的月亮,听着他们各不相同的鼾声,想着我在学校的日子。有时候也拿出随身携带的诗集,就着微弱的灯光来阅读。现在想起来,在那样的一个环境里读昌耀和海子,还真有一种不同的感受呢!
    后来,渐渐地和他们熟了起来,也就有人和我聊天了。他们得知我是一名大学生,无不投出那种难以理解但又充满怜惜的眼神。说我不该出来受这份罪,应该找个家教或者轻省点的活。其实到后来,我已经习惯了和他们打交道,也不再像刚去的时候那样累,相反,一天的劳累之后,还有一丝踏实和充实感。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乐观,也明白了什么是坚毅。和他们一起干活,也让我明白了我不是干这个活的料,他们熟悉的技巧,灵巧的身姿,对每根钢筋或者需要安装的材料,都是那么的烂熟于心而不需要深思熟虑,就可以很轻松地把它们放到该放得地方。就是在他们的一双双长满茧子的粗手之下,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指向天空。然后他们再次背起行囊,寻找下一个吃饭的地方。
    日子在他们的手底下,也在他们的脚底下。在他们充满风霜的脸庞上,我看到了历史和故事,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一个工棚就是一个小社会,你得对这里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同样的,他们的身上也存在着那种小农思想,每个人都是朴实,也是善良的。但是同样也是自私的、狡黠的。这一点,电视剧刻画地很成功。在电视剧中,他们既想要回工钱,但是又不愿意或者说不知道付出和行动,他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干完活了,连自己的老板是谁都不知道,而那个所谓的工头,则是一个软弱、愚昧但是又不失聪明的让人既可怜又可恨的人。他骗着让自己的干儿子卖血,偷偷地给家里汇钱,他在公认闹事的时候,充当了老板的帮手从而帮忙“镇压”他们,一次次地欺骗大家,虽然不失他愿意的。
    其实对于电视剧中的谢老大,真的有很多话可以说,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农民式的愚昧、狡黠,是中国几千万农民性格的真实写照。一味地妥协一味地等待,这就是中国农民的命运。直到有天,连“奴隶也做不了了,”才会铤而走险,为自己争取早已该到手的利益。
    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书,一架纵横交错千丝万缕的网。我们每个人就是被这个网粘住的猎物,在这个网上蹦跶,却永远也跳不出来。
    今天,我要感谢那段日子。他让我的人生之路又多了几丝厚重,让我明白活着的艰难,也让我明白每个人的不易。所以我不会去怪任何人,也不会抱怨,该来的,迟早会来。不是有一句话吗?“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不强求”,自己能做的,就是努力活着,如此而已!至于其他的,自有老天安排,无需庸人自扰。

  《生存之民工》影评(七):哎呀我说命运呐

2005年,打工歌手组合旭日阳刚还远没有红,这部剧的名字也不叫《春天里》,它叫《生存之民工》。电视剧播放时,电视屏幕的右下角只出现两个竖排的红字:民工。它的播放范围之狭窄与播放平台充斥着“学挖掘机哪家强”的诡异风格让我一度以为这是一部地方电视台的自制剧,并且几乎误会其中的几位主要演员是货真价实的民工。2013年,《民工》被删减并改名《春天里》,才得以在省级卫视上映——由于当年的《民工》没有上星,所以只能小范围播放。《民工》是一部聚焦当时的社会热点“三农”问题的电视剧,片头的序幕当中还闪过温家宝总理的身影,剧中人物几次提到“家里税重”。在早已取消了农业税的2013年,这些问题已经稍具年代感,这部电视剧在三农问题大热的2005年没有大范围播出,不免令人遗憾。

2005年,黄渤默默无闻。我曾经问过我妈,这位说话结结巴巴、长相其貌不扬的“薛六”是不是一位真正的山东民工,我妈表示很有可能。几年后,“薛六”又在《疯狂的石头》中出演黑皮,演技十分高超,我才恍然大悟此人真的是个演员。2013年,黄渤已经大红大紫,因此在新版《春天里》的片头当中,黄渤在剧中的cut占了很大的比重。

据说,为了在形象上与角色最大程度地接近,演员们曾与民工兄弟同吃同住两个月,不用说衣服鞋帽,就连手指甲缝里的泥土都与真正的民工别无二致。除了主要演员之外,剧中其余的民工就由如假包换的民工兄弟来扮演。有一位姓席的民工还曾经与“谢老大”“飙戏”,表现出因拿不到工钱而极其愤怒的样子,冲上前去要殴打谢老大,获得了导演的好评。

马少骅扮演的谢老大,脸色黎黑,衣服污渍斑斑,提着一只破旧的黑皮包,说起话来长篇大论,面对巨丰公司的一干人等又显得胆小而唯唯诺诺,仿佛是一个真正的农村工头了。然而他在《走向共和》中扮演的孙中山,看上去有如大总统孙文复生。

  《生存之民工》影评(八):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走进了春天里。

这是中国电视剧领域中少有的好片,这是现实主义伟大的杰作,这是一部关于民工的血泪史。在我看来没有哪一部电视剧能有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深刻,又如此的悲悯。剧中任何几集裁剪下来弄成电视电影都能成为堪比《偷自行车的人》这类伟大的现实主义力作的作品。暴力,犯罪,欲望,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部影片中都有着深刻诠释。在那些深邃的镜头后面,民工的生存状况让人堪忧,他们的经历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这已经是10年前的电视剧了,而我最近才有幸将它看完。在黑夜中流干了泪水,那一张张呆滞的面孔,那一双双焦灼的眼神,那些失落无助的背影,观看的过程中几度哽咽,不知为他们流过多少眼泪,有时候在梦中见到他们浑身都会战栗不已。这就是你所生活的国家,这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最平常不过的农民工。这就是底层人民最真实,最卑微的写照。他们像狗一样的活着,没有平等,没有尊严,他们做着最重最累的体力活,吃着最差的饭菜,住着最脏最乱的工棚。对于这些他们没有任何怨言,然而就算这样他们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却还是被一些黑心的老板拖欠着,要知道这真的是他们用血换来的,这些钱是他们的命,全家人的指望都在这里了,老婆孩子父母。。。。。。
    在这里我向管虎导演以及这部电视剧的所有工作人员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他们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个处处“莺歌燕舞,国泰民安”,歌颂远远超过批判的时代里敢于着眼于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表明了管虎导演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底层人民最为深切的关怀体现了一个导演的良心。这部戏中未经打磨粗粝的质感,犹如纪录片般的真实感给观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这种震撼不单单是视觉上的,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那些鲜活的人物,谢老大, 老陆,王家才,杨志刚,栓儿,薛五,薛六。。。。。。他们就如同我们身边见到的那些朴实的农民工兄弟一样,带给了我们太多的辛酸和感动。
 这部电视剧展现了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工兄弟的挣扎与无奈,他们的希望与绝望。他们在社会的最底层苦苦的挣扎,饱经沧桑。人间冷暖,世态炎凉,饥寒交迫,生离死别他们都体验过,人世间的善和恶都在这里了。在他们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父辈的一些影子,他们吃苦耐劳,忠厚老实,朴实无华,然而他们也因为没有知识文化,封建落后,善良单纯而屡屡被人欺骗利用,每次看到这些心中便会悲愤不已。我有时候在想,倒退50年,工农阶级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引以为豪的阶级,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主力军,真正的主人,资产阶级在当时被人们所不齿。50年后的今天一个阶级轰然倒塌,同样是占这个国家最多人口的工农阶级,作为这个国家真正生产力的工农阶级待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已然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人,城市人异样鄙视的目光,似乎他们正在被整个社会所不齿。不知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了?也不知道我们到底是进步还是落后了?
我喜欢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我也赞同他的看法,我同样认为人类真正的精神家园应该是在乡村而不是城市,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应该是扎根于乡村的,乡村才是人类精神真正的归宿。原始、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状态。而城市自私,浮华,虚荣,伪善是人性堕落的表现。
   在这里我努力的克制着自己的情感,为大家简单的剖析一下剧中的主要角色:
谢老大:
   谢老大无疑是整部电视剧中最让人揪心的几个角色之一,马少骅的表演非常生活化,完全不露痕迹,几乎和局中人合二为一。我想这样强悍的演技,即使是阿尔帕西诺,丹尼尔戴刘易斯也不过如此了。他在整部戏中的演出可谓是张弛有度,总体上是显得比较内敛的,但是某些时刻也能有着惊人的爆发力和表演张力。最初我本人是不太喜欢谢老大这个角色的,因为我认为这个人比较圆滑,比较事故,还比较小气。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我才真正了解到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我才真正感受到这个角色的悲恸。在后来我准备把觉得极其震撼的一些情节都剪辑在一起的时候发现绝大部分原来都和谢老大有关。谢老大的儿子狗蛋得了大病,需要透析,需要换肾,他自己省吃省喝,小气抠门甚至是卖血无非是想为自己的儿子多省点钱看病。想到这里他前面所做的一切也就无可厚非,可怜天下父母心。这部戏中谢老大对我的震撼是最大的,他经历的那些触目惊心的场面我现在想起仍然有种想哭的冲动。
第5集向张彪要工钱,他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只希望张彪能够给大家工钱,人心都是肉长的,有点良心的人怎会不为所动?但张彪却显得极其不耐烦。谢老大无奈的蹲在角落,脸上写满了失落。第14集,儿子病危,再次找到张彪要工钱,他恳求张彪给他工钱,那语气似乎要哭出来了一样。张彪依旧无动于衷,驾车离去,只留谢老大一个卑微单薄的背影不知所措。第15集谢老大在石灰水里泡皮子,当他双腿第一次伸进去的时候,因为灼热的石灰水腐蚀双腿,谢老大痛苦的喊了声“呀,妈呀!”脸上因为疼痛而变得扭曲,但是最后却还是不得不忍受这种剧烈的灼烧将皮子泡完。将双脚泡在石灰水里面是什么滋味我没有试过,但是我敢肯定那种滋味一定不好受,常人绝对也难以忍受那种灼烧,但是谢老大却只是为了那20元,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的儿子,甘于忍受这样的疼痛,叫人无比辛酸。谢老大在影片中最打动人心的片段还是喝完酒后的那段内心独白,我相信看过这个片段的人无不为之触动。俗话说,酒后吐真言,此话不假。谢老大平时是个挺内敛的人,儿子的病他并没有跟常人提起过,只是在他一次次讨工钱都失败之后,他真的绝望了,他想逃避,他像大多数人那样借酒浇愁,那些平时没有说出口的苦闷,那些苦衷,那些不满都在酒后一一道出。他发泄着心中的愤懑,他诉说着儿子的病情,工钱的难求,生活的艰辛,大家在他歇斯底的诉说和呐喊声中早已泪眼模糊。关于谢老大的情节还有很多,因为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
老陆:
   老陆同样是这部戏中导演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陶泽如的表演同马少骅一样出色。因为管虎最后向审查部门的低头,所以结局终究不能够那么惨烈。但是在大家似乎都越来越好的时候,只有老陆一人成了流浪汉,他的结局应该是最为惨烈的。初次见到老陆这个人的印象就像杨志刚说的那样:典型的南方人,花花肠子比较多,同样世故圆滑。但是对于自己的家,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丈夫他是称职的。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老陆却成为了全剧中命运最为悲惨的人。他多次无故被保安人员殴打,给人干活却没有给足工钱,最让他绝望的是自己的妻子也成为了城里人的二奶,犹记得在老杜家那一幕,发现自己的妻子成为了别人的二奶时,他的愤怒,无奈和绝望。可惜他那不争气的儿子,不仅不明白自己的艰辛,反而变本加厉的问自己要钱。这种情形在大学并不少见,特别是那些来到大城市上学的学生,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自己身上原有的淳朴,单纯,变得贪慕虚荣,拼命榨取父母身上的血汗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了解自己父母赚钱的艰辛,不知道他们在大手大脚的花费着自己父母血汗钱的同时会不会有一丝愧疚。有个镜头我记的特别深:老陆独自一人坐在花台下,一个大的仰拍景深镜头将他失落的情绪和一幢矗立的大厦放在一起极富象征意义:城市的繁华喧嚣,灯火通明,路上的华灯初上却没有一盏是为他而亮。全剧的最后已然变成流浪汉的老陆站在铁轨上,望着呼啸而过的火车,怒吼着带我回家!家?他哪里还有家!
王家才:
  王家才是典型的老实人,忠厚本分,胆小怕事,重感情,特别是对自己的亲人关怀备至。剧中他的遭遇也颇为悲惨,他有个不争气的妹妹,他家中还有个瞎眼的老母亲。可以说他的境况不比谢老大好多少,他对于自己妹妹的关爱让人感动。他也因为老实胆小被人陷害入狱,被黑煤窑老板殴打。最后被逼上梁山,在沉默中爆发,造成了全剧中最为惨烈的一幕:用刀捅伤陈佑良而入狱。
杨志刚:
  讲义气,重情义,不过年轻气盛,做事情也颇为冲动,在剧中他和栓儿应该属于新型民工的代表,对于他,遭遇显然没有前几位那么悲惨。他孑然一身,一直在找寻着自己的母亲,他在剧中多半时刻是处在董飞和宋娟娟的纠葛当中。他有属于他自己的一段甜蜜的爱情,不过他却无力掌控这来之不易的爱情,因为他卑微的身份,他连自己的生活都顾不了,何谈爱情,爱情对于他这种人来说似乎就是一种奢侈品。
栓儿:
  剧中他是一个流浪儿,被谢老大收养,作为一个男孩,他是单纯,朴实却又无奈的,对于生活他更加无力掌控。作为新型民工的代表,他和杨志刚一样被导演管虎给予希望:希望他们能够多学本领,多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不被人所瞧不起,同样,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坚强的去面对,活着就有希望,再大的困难总能扛过去,生活也总会好起来。
王家慧:
  导演对于这个角色的设定我想应该是代表了社会上的一类人:她们生长在农村,在忍受了那里的贫穷落后之后艳羡着城市的繁华,没有一技之长的她们为了成为一个城里人,什么样的代价似乎都愿意付出。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愿意做那些又苦又累的体力活,所以她们没有生活来源,只得寄希望于身边的男人,将自己的身体与灵魂都付给了那个男人,天真的认为那个男人会娶她,那个男人真的会娶她么?显然不会,他在占有了她的身体之后便会将她扫地出门。失去生活来源的她们对这个城市还抱有一丝幻想,靠着做皮肉生意赖以存活。对于自己生活的无力,麻木,对于自己灵魂的堕落,她们在这个城市越陷越深,最终迷失了自我。导演通过这个角色告诫那些对于城市有着美好向往的女性,这里的生存是残酷的,如果你们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只是想要依附他人在这里生存下来是不切实际的,下场会是惨痛的。你们同样应该学会自强自立。
薛五:
  典型的北方大汉,憨厚耿直,顶天立地。对于自己的家庭有着一个男子汉的担当,对于自己的弟弟更是关怀备至,一些细节之处对于薛六的关爱令人感动。
薛六:
  那时候的黄渤还没有火,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北漂的小歌手。管虎对他有知遇之恩,而后更是一步步将他捧上影帝的宝座。黄渤长着一张谐星的脸,也是一张极其大众化的脸,把他放到民工中去活脱脱的一个民工形象。他饰演的薛六这个角色非常传神,本身又比较喜感,他的每次出场多多少少能缓解剧中压抑深沉的气氛。薛六这个人真诚,有同情心,乐观豁达,由于年轻气盛有时候又显得特别强势,富有攻击性。他对于王家慧的爱让人动容,默默的为她付出自己的一切,他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颗真心可昭日月。我想王家慧在心底是喜欢薛六的,但是她又不能够去喜欢他,因为她想要的他给予不了她。
李海平:
  对于民工这类弱势群体有着真切的关怀和同情,并为之付出了许多努力,对他们是又爱又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以说这个角色有着管虎导演自己的精神寄托在里面。
吴英:
这个角色是个很典型的东北妇女形象,对自己的丈夫泼辣,强势,却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做事干练,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无可挑剔。而且她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美德,她是芸芸众生中善良的普通百姓的代表。
老周:
  作为工棚的厨师,他亲眼目睹了这群民工生活的悲惨,他也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予他们帮助和关爱,他把栓儿和志刚当做自己的儿子对待,将老陆,谢老大,家才当做自己的兄弟对待。即使亲眼目睹了这些惨状,作为一个卑微的厨师,他又能改变什么呢?他无力去改变这一切。他有一颗菩萨般的善心,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每天虔诚的拜佛,希望能够洗脱身上的罪孽。同时希望能够保佑这些悲惨的人们能够活得好些。观音菩萨,如果你真的在天有灵就保佑保佑那些受苦受难善良的人们吧!保佑他们能够早日脱离苦海。
艳红:
  这个角色与王家慧形成鲜明的对比,她虽然在风尘场所工作,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节操和道德底线,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灵。她也有自己的苦衷,却从未向他人吐露过:自己的父亲早亡,母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即使这样,她也从未放弃生活的希望。我很喜欢她说过的那句话:“什么农村城市的,谁想吃苦啊?生活不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两句话揭示出了生活的真谛。对于她,我从心底表示由衷的敬佩。
董飞:
  对于这个角色我想多说一点。我觉得这个角色是整部戏中最丰满,最有血有肉的形象。应该说他本性并不坏。他从小出身于农村,可能在暴力和贫穷的夹缝中生存滋生了他日后对于自己出生的极端仇视。他渴望财富摆脱自己窘迫的出生,他仇视那些民工就如同仇视自己的出生一般。剧中他是张彪手下的一个打手,一个无赖。但是在受到爱情的沉重打击之后,他发生了蜕变,他人性善的一面开始闪光,他不仅和杨志刚成了好朋友,还帮助志刚救出了谢老大,也算一个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的男子汉了。
杜建中:
  对于这个角色,平心而论,他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从某些方面来看,他还是一个不错的人。他虽然家财万贯,但是并不骄奢淫逸。他白手起家,所以拥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从未将自己看的高高在上,目中无人,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十分孝顺。在男女感情方面也绝对专一,对于秋月的爱也是真心实意的。对于自己的弟弟更是关怀倍加,危急关头,宁愿自己扛下责任也不愿连累自己的兄弟,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男人。对于拖欠民工的工资他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他也的的确确有着自己的苦衷,公司的资金周转确实是遇到了一点困难,他并不是打算不给民工工资,他并不像张彪那样冷血无情。对于老陆他是有所愧疚的,老陆落到那副田地确实也是由他一手造成的。
秋月:
  其实我十分理解她做出这样选择的不易,她也有自己的苦衷。光凭老陆那点工资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人,她这样做也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为了生活,无可厚非。不过她对于老陆,对于孩子,对于这个家始终是有所愧疚的,在她心中,中国传统妇女的伦理观念还尚存,所以最后她还是选择了默默离开,没有和杜建中在一起。
  管虎的这部戏,从人物上来说都非常丰满,立体。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瑕的,也都并不是十恶不赦的,人性本身就是复杂矛盾的,人性就是善与恶的综合体。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每个人都是在这种善与恶的不断冲突中生存着的。即使恶如张彪般冷血无情的人对于自己的女儿也关怀备至,疼爱有加。即使善如家才这样的老实厚道人,在自己的生存经受了巨大威胁时,面对不属于自己的皮包,他也不得不选择接受。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作出一些迫不得已的抉择,这既是生活的无奈,也是做人的无奈。复杂矛盾的人性在这部戏中有着极其深刻的展示。
  剧中的结尾是民工们都拿到了工钱,而且生活也越来越好。真实的情形真的是这样吗?但愿如此吧!10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的农民工兄弟你们过得还好吗?

  《生存之民工》影评(九):势利。

是的,《春天里》就是早八年的那个《生存之民工》。
戏里变了,换了名字,换了海报,也重新剪了,给当年的配角黄渤加了不少戏份。戏外也变了,黄渤如今是影坛新贵,号称25亿影帝,他的老搭档管虎,也在《厨子戏子痞子》里热热闹闹打鬼子惹风惹雨。今日不同往昔,两位爷走得顺了,八年前合作的不那么出名的一部旧剧,也鸟枪换了炮,登上了黄金档。
娱乐圈就是这么势利,人红了,势就变了。
我不知道吐槽抗日雷剧的观众们走到影院去,去看管虎+黄渤的《厨子戏子痞子》,去看四傻打鬼子的故事,会有怎么样的感想。在我,这一切挺滑稽的。早八年,管虎也曾是个挺“敢”的导演,电影电视作品,多数关注底层小人物,带着一股子生鲜势猛的生气。
好的现实主义影片是有力量的,这个“力量”夹杂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在虚假造作的影视生态中,这股“气”甚至是风,是狂风,席卷而来,摧枯拉朽,能将虚伪的、矫饰的、糊弄人的一扫而空。
在写实的作品中,往往能看到导演与生活的距离,《秋菊打官司》之于张艺谋,《春天里》之于管虎。在那个阶段,你能看到他们的生气,他们都有一股子混劲,就像是想要发泄压抑苦闷的无产者,对生存和真理有一股近乎偏执的坚持。无论是“你得给我个说法”,或者“你得给我工钱”,导演们在戏里戏外,都像是焦躁冲动的热血青年,想让作品和现实一样有力量,结结实实给你一下子。
早八年,管虎在《春天里》呈现出的创作态度,就是一种热血,全剧以纪录片的写实风格,拍一拨灰头土脸的糙老爷儿们讨薪,从题材的犀利度到拍法的风格化,都称得上是中国电视银幕上的一次冒险。在剧中,管虎的镜头始终保持了平视的角度和逼近的距离,你甚至能感受到他镜头带着的温度,那种一股脑想要扎到民工兄弟生存空间的冲劲。套一句滥大街的话,甭管做出来的效果怎么样,你能看到创作者那种想要沾地气的态度。
八年过去了,有些变了,有些没变,就是一场势利游戏。什么是势利?无非是因势而变。
八年前挺“敢”的导演管虎,现如今会拍“厨戏痞”,再也不关心什么农民工讨薪的沉重话题,扮疯卖癫打打鬼子,和那些抗日雷剧一起,投身银幕抗日的时代洪流里去。当年的热血是热血,但是钱得挣,鬼子就得打。有意思的是,因果轮回,打鬼子挣了钱有了名,早八年受到审查刁难、电视台冷眼的《生存之民工》,也会因为导演和演员的走红,摇身一变,像是参加了复活赛的老炮,再次重生。
而这一切的转变,若不是热爱婆媳斗、后宫斗、打鬼子的中国观众,又怎么会发生?
因为势利,早八年的热血青年创作者,会变得没那么关注时代,不那么在乎真实,俗气地跟风去打鬼子,也因为势利,早八年的现实主义老剧,会死而复生,再次出现在电视银幕上,以写实的姿态,和婆媳斗、宫廷斗、打鬼子的戏一较高下。
转了一圈,什么叫势利,是谁势利?
当然了,作为一部老剧,《春天里》并没有那么完美,一部以现实为最大卖点的电视剧,也遵循了类似赵本山“讽刺权贵到乡长为止”的创作智慧。与此同时,在管虎言志的创作思路下,整体故事也显得不那么富有变化和娱乐性,这些都让这部剧和如今看惯了婆妈戏的观众们产生了距离。即便如此,我仍然推荐这部剧给今时的观众,假如你看够了电视银幕上的虚假繁华,不妨看一下这部老剧。虽然它和现实一样,显得硬邦邦不易亲近,但是从导演管虎到配角黄渤,在戏里戏外散发出的那股子精气神,绝对会让你在沉闷的国产剧中感到一点诚意。
在历史上,我们花了八年,把鬼子打跑了,在银幕里,《春天里》也用了八年才复活,想要“红”还得指望鬼子。别那么着急下判断,戏里戏外都势利,一个也别跑。
这一切都特别不真实,但又特别真实,是吧。
@腾讯娱乐

  《生存之民工》影评(十):改个名字,就走进春天了么?

  2013年4月,管虎多年前的电视剧《生存之民工》终于上星,在山东卫视播出,并改名《春天里》。
  这个名字的改动明显有妥协和媚俗的意图。《春天里》的灵感应该是来源于旭日阳刚组合,用这对中国最有名的“农民工”为《生存之民工》代言,算是省了一笔广告费,同时暗指农民工走出严冬步入春天最终获得美好解决。据说新的版本做了不少剪辑,否则也不可能上星。这正是我担心的,被剪辑后的《生存之民工》,会不会变成了《春天之民工》呢?
  如果你没看过这部电视剧,从题目上大概就能感受到这一题材的力度。整个21世纪初的几年,中国民工数量井喷,但其生存质量却愈发令人堪忧。同样是一片土地养育,民工这个群体付出的是其他人群难以想象的汗水,挣来的却只是在生存线上的挣扎,遑论生活。所以管虎一针见血地将生存两字置于民工头上,其下隐藏的是汉与血,是挣扎与无奈,是愤怒与彷徨。
  可这样对准底层草根生存现状的镜头明显不够和谐,或许审查者们在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就已经决意将它打入冷宫。最终,这部电视剧于2005年只在一些地面频道播出,未能上星。多少引起了一点反响,但绝没有达到如今媒体宣传的轰动效应。当是时,各大卫视频道帝王戏说、谍战传奇、港剧韩剧风行,那“一小撮”人带血的呐喊,很快就被淹没在一派莺歌燕舞、狗血喷头之中。
  幸运的是,2005年的暑假,我在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完整地看完了这部电视剧。当时的齐鲁电视台好像是才覆盖山东农村地区不久,姿态亲民,且在选电视剧上也颇有水准,譬如这部《生存之民工》。可几年后当它成为一家颇有影响力的电视台时,每天晚上黄金时间该频道轮番轰炸着《抗日奇侠》、《抗日女侠》、《女子炸弹部队》之类让人无力吐槽、无力思考的糟烂东西,看到一群唇红齿白、娇嫩纤弱的女子在抗日战争中大战神威,仿佛八年抗战是靠着她们才获得胜利的,我就忍不住想起那句歇后语——妓女罢工。丝毫没有侮辱女性的意思,她们在抗战中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我想侮辱的只是导演和编剧,以及通过这些电视剧的审批者。
  2005年的时候我上大一,正处在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倒重构的奇妙时期,在我的眼里似乎每一项被冠名“善”的东西骨子里都是恶的。所以《生存之民工》这种不赞扬、不歌颂、不美好的影像极是符合我的口味。即使放到现在来看,管虎的影像风格在电视剧业界也非常特立独行,丝毫不加修饰,没有过滤,呈现出粗粝喧嚣的效果。每一名演员都最大程度地贴近现实生活,脸上的汗珠,衣领上的污垢,被生活欺凌的麻木。可以注意到剧中背景群众不像很多电视剧中的群众演员都得了失魂症,而都是那么神态自若,这只说明一点,拍摄剧组根本没找什么群众演员,他们将演员放到街上,放到工地,在最真实的环境中发挥,于是,即使演技不精的人,也成了媲美表演大师的高手。真实的环境才能培养出不造作的演员。
  管虎将第六代导演的风格充分运用到了电视剧当中。《民工》中会出现些长镜头,对准街头巷尾的行人、小店,飞扬的塑料袋,散乱的垃圾。这在电视剧中极为少见,电影中倒是颇多。这些貌似毫无意义的长镜头总让我联想到贾樟柯的《小武》,1997年中国北方的城乡结合部,大街上到处都是嘈乱的卡拉ok歌声,《心雨》和《霸王别姬》此起彼伏,镜头也是冷冷地对准这一切。不是没有意义,它蛮横地向观众强加一种概念:什么样的人,就只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
  这的确不是令人愉悦的环境,但管虎恰当地调整好了电视剧的节奏,就凭着一位演员的加入。他就是黄渤。拍摄电视剧时,黄渤还只是个北漂的小配角,管虎导演可谓对他有知遇之恩。在剧中,黄渤扮演的薛六是个戏份颇重的配角,当他操着一口结巴但标准的青岛话出现在剧中时,身上天然的喜剧感顿时将电视剧的沉重感冲淡了不少。黄渤本来就长了一张谐星的脸,带上安全帽,穿上工装,灰头土脸地混迹于民工之中绝对没人能找出他来。在他的演绎之下,薛六完美地展现出社会底层青年的外强中干、市侩狡猾和善良专情。只要有他出现的情节,总会让人眼前一亮。剧中还有一位承担活跃气氛职责的演员,就是扮演律师的雪村,可惜由于剧情本身对他的限制,其喜剧效果在黄渤面前相形见绌。
  黄渤之外,其他角色也都刻画地非常传神。工头谢老大,血气方刚的杨志刚,抑郁的陆长友,懦弱的王家才,甚至街头混混飞子等等,众生百相,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段令人唏嘘心酸的故事。
  可惜在电视剧审查的大环境下,《民工》也无法不作出妥协。整部电视剧前90%都带给观众揭伤疤的痛楚与快感,但最后几集,突然风格大变,温吞水一般地走向大团圆。民工们被拖欠的工资追了回来,薛六博得了心上人的好感,等等等等,事情都变得美好起来。一个写实故事,却获得了童话般的结局,让人无所适从的同时,倍感无可奈何。现实也能这么美好吗?虽然2003年一个叫熊德明的妇女向总理讨薪,引起了社会对拖欠民工工资的关注,但总理又能帮的了多少人?被拖欠的,依然大有人在。
  不过,管虎也还耍了一个心眼,他用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细节维系着整部电视剧的气质:陶泽如扮演的陆长友终于精神错乱,失魂落魄地在铁路线上跌跌撞撞,一列疾驶的火车迎面而来。镜头戛然而止。
  没有声音,没有画面,我却仿佛听到一声最沉郁痛苦的呐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