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德州,北海》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德州,北海》观后感10篇

2017-12-13 21: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德州,北海》观后感10篇

  《德州,北海》是一部由巴沃·德弗恩执导,杰尔·弗劳里佐恩 / 马提亚斯·瓦格尔斯 / 妮娜·玛利亚·柯特卡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州,北海》观后感(一):由此片评论引发的一些忧虑(希望是误解吧)

  首先声明仅仅是个人看法,事实上我倒是希望我觉出的一些忧虑反而是错的。

  先说电影,我个人是很喜欢的,在小清新这个概念已经被矫情和装逼给毁成几乎负面的当下,我觉得这片子是一种真正的清新。清新的达成需要的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除却光影布景和情节,其实还要是人物的精神状态比较纯粹为好。这种各方面的恰到好处里,其实也不能太过理想化地截取和空筑。所以孩子们的小清新是最容易得到广泛接受的,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确实更为单纯些,比如更广受欢迎的怦然心动

  本片的清新建立在一定程度的‘世外桃源’环境的建立上,海边小镇,人烟稀少,甚至这个故事的着墨,基本只围绕这几个人人物,甚至都没有学校或是邻居等元素的侵扰。但这是否太理想化呢,其实也还好,欧洲确实有不少人很少的小地方,主角颇为封闭的性格也保证这个主人公行为思想上的一致性。

  主配角的情绪状态描摹的都是不错的,情节方面,其实是很实在的,而且在影片所设定环境中,其实是一种现实的理想化。我们并没有看到过多的伤害或背弃,事实上我觉得实际本该如此。(Gino应该是双性恋的),但可能因为很多观众习惯于同志类电影的狗血,反而觉得这部无聊。对于各种评论所折射的态度,我很想说一点自己的看法。

  (这片子的豆瓣评分其实算客观)

  很多人说情节太一般,或是没意思无聊。其实这背后,有着目前同志电影的弊病的问题,那就是往往过于目的性太强(以致表达失真)——或者是哗众取宠(比如过分强调同志群体随意化性生活的),或者是表达政治诉求(如收养小孩,结婚话题,或者更严重的歧视迫害等),或者是苦大仇深怨天尤人(和前一个有些重合,另外还有些如浓墨重彩描画心里压抑痛苦,出柜艰辛等等)。事实上,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志本身,都常常很讨厌很多同志电影,抱怨好的太少。而这些刻板化同志形象的电影,惯坏了包括同志自己在内的观众群,以至于观众们的心理期望是要有帅哥、露肉、和狗血剧情。此为直接反映的问题。

  深究一下,有比“同志电影作为类型影片有弊病”更严重的问题,即同志群体及个体形象在文艺、媒体以及社会生活里的话语阐述和表达,另外就是(近年泛起的)主流异性恋群体对同志形象的商业化包装和逐利目的利用。

  如前面提到,同志电影刻板化,其缘由其实来自同志形象的刻板化。之所以认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在于有一点荒谬性——即大部分刻板的同志形象,其实反而是真实同志创作者创作的,导演编剧等;而许多真的做到非常不错的与同志相关的电影,主创反而是惯常以为在另一极的异性恋,比如典型代表李安导演,断背山、喜宴,以我个人的经验,里面的同志形象反而更真实,更有血有肉。其实观众如果可以用理性去思考一下就应该知道,同志们不可能都是翘着兰花指的小娘炮。而同志群体自己创作的同志形象如此刻板和单薄,透露了一个很可怕的恶性循环信号,即某种文化层面的阐述和演进,及对处文化中的个体的塑造。举简单的例子,比如中国小一些城市的gay(其实已经不一定是中国或小城市,只为更明显的举例)因为不能贸然出柜,身边可能又没有群体去加入,那他可能只能去通过电影小说等文艺作品来寻求自身身份定位,那么结果就是,他把那类刻板的同志形象,当成了所谓“应该的正确的”形象,从而去靠拢,去塑造自己。 这个论断并不是那么没有道理,看看周遭女生爱情观上被文艺作品的影响即可。

  所以其恶果就是,从天性来讲,同志群体里也是各种各样,但因为文化阐述上的弱势,反而导致自我形象的戕害。到最后,同志群体把这种刻板印象,当成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遗忘了真实,真性已无处可寻。

  而商业化利用同志形象,其实简单得多,就是典型的以艺术作品时尚作品为例的,贩卖同志元素。其实本来他们并无多大深究的意义,但随着许多方面他们影响力的增强和壮大,他们占据了文化阐述和话语表达的空间和位置。 我的看法,他们片面化的解读和强调,对于同志群体和文化来讲,主要是长远性的伤害。

  《德州,北海》观后感(二):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

  没有色彩绚丽的画面,没有刻意制造虐恋的结局,也没有落入“王子公主”童话故事的窠臼,就像《单车少年》一样心平气和地讲述一个故事,静下心看时却总被一个个平淡镜头感动热泪盈眶。也许只有比利时的电影才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吧。

  尘土飞扬的乡村,破旧的砖墙边倚靠着一个哭泣的孩子,走进那间彩虹色垂帘后的小屋,那是他同Gino的头一次相遇。镜头虚化了站在近处的妹妹S,却刻意凸显了坐在远处桌子边的Gino——他正抬眼望着小小的Pim,只是因为这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微风拂动着夏草,狭小的帐篷里两个赤裸的少年相拥而卧。“明天是我生日了,15岁。”“我知道。”15岁的前夜,Pim把自己的童贞连同最纯净的心都献给了Gino。两个英俊的脸庞、两具年轻的躯体在帐篷中的微光下相拥、热吻,这样的镜头可以算得上赤裸,却没有让人产生哪怕一丝一毫的杂念。就如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玛莲娜,那样的美所带来的震颤早已压过了性欲。

  盛夏的海滩上,黄沙如绸缎般在细风中浮动。一根火柴呲地擦响,小小的潘多拉魔盒付之一炬。“A,B,C,D,E,F,G......”Pim默念着字母。小时候,他数到“O"就会停下来open eyes;到后来,每每数到“G”就再数不下去,因为“G”是Gino;这一次,他却一路数到“Z”,奔向了远方,当他面对大海喟叹一声:“海呀!”,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试想故事到此结束,那将是怎样得催动肝肠、撕心裂肺?好在影片没有这样残忍。

  大于滂沱,Gina回来了,当他浑身湿淋淋地走进小屋的那一刻,我们禁不住想起多年前小Pim第一次走进这间小屋时的情景。然而,物是人非母亲已然辞世,时光不复、童真不再。“你到底想怎样?”“我来看你,手帕给你,礼物归礼物。”那块肮脏而神圣的、幸免于同潘多拉魔盒付之一炬的手帕又回到了Pim的手中。

  “我在等你,留下。”

  守得云开见月明。这样美好的结局多少有点诗化,且不论有多少苦苦守候的人直到垂暮之年也未能见到云开月明,就说这一个“守”字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

  《德州,北海》观后感(三):为什么我就喜欢这种调调

  海报吸引了我。

  温软的画风,很像台湾的风格。

  画面美好,布景华丽。

  青梅竹马

  终成眷属。

  一切都那么美。

  虽然情节设计有那么一点点差,

  不碍事。

  最后的歌真好听。

  最爱的还是皮皮。

  对自己的认同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和犹豫。

  坚定努力,拿得起,放得下,往前看,也宽容

  很多人说看的好压抑,

  可为什么我没感觉到

  很多人说很无聊,

  可为什么我看的津津有味

  就连捡烟盒这种小动作我也会心微笑

  最后,感谢皮皮和基诺的父母同意他们来拍这部片子。

  导演说,一切都会变美好的~~~

  《德州,北海》观后感(四):无题

  那些海边的风吹着法国的国土,也吹着少年的青春。正像少年的成长过程,有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有他的根据,却似乎找不到任何理由。pim生长的环境只是一个固定的小乡镇,但在小乡镇里,想做的事情总是有的。

  从小就喜欢披着穿单当公主,喜欢收集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在一个黑盖的白鞋盒里,里面有母亲年轻时选美获胜的后冠、初恋gino打飞机后擦身的手帕、gino给的巧克力的包装纸,那些都是他迷恋的东西,正像我们也收集过那样。他喜欢阳光灿烂的午后打开窗户,面朝阳光,一切都是美好绚丽的色彩。

  母亲是个不怎么尽责的母亲,整天只想着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手风琴技艺,经常和中年男人厮混在一起,这些都是pim从小到大沉默寡言的原因。不知什么时候,反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上了比他大3岁的gino,他的眼里只有他。还没有满15岁的pim在生日的前一天将童贞献给了gino。那个晚上,在灯塔下的荒地里,在点着油灯的帐篷里,年轻的肌肤相互贴近,那么贴近,这正是pim所想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可是gino在不久之后在边境遇上了让自己沉迷的女生,这才让pim忽然醒觉,gino只是在玩弄自己,投入感情的他怎能承受这么大的打击?

  gino离开以后,吉普赛人zoltan进入了他的生活,充满男性荷尔蒙的zoltan向pim投去了友善的目光。年少的pim怎么会分辨什么是真假呢?他迷恋上了zoltan,这个四处流浪的吉普赛男子。当他决定有一天走进他的卧室,与他亲密之时,却发现他的母亲比他先下手,与zoltan纠缠正酣。完全绝望的pim再次奔向了gino家,并决定在他家常住。gino自从与那个女生好上以后,再也没有回来,直到她母亲去世,而这时两个人的关系似乎又开始重燃了。

  暗夜里的乡间小径,被海风吹拂的野芦苇,pim走过多少次,看过多少遍了,但那些压抑的情感还是在心里涌动,很少有宣泄的时候。或许他从小就缺乏来自母亲的关心和照顾,所以遇上gino时,他会毫不犹豫地献出他的一切。那么小的年纪就要面对这些情感的选择,有些残忍,但被关心的那一刻的价值还是胜过孤独生活的味道。pim和gino是年少的一对,多希望他们最后真的在一起。

  那些关于意境的镜头,还是看不明白。pim在母亲的房间,闭上眼数着ABCDEFH...那是什么意思呢?“我的左手是女仆”是不是说明pim从小有些异装癖?

  不得不赞扬男主角那么小年纪就接这部电影。作为一个还没有成年的男孩,来自家庭、来自身边的人看法是他就这部电影的阻力,他却成功演好了,确实很佩服。

  《德州,北海》观后感(五):影评

  60年代的比利时,小男孩皮姆和单亲妈妈伊薇特住在北海边的凋敝小镇上,当地最繁华的场所是家叫做“德州”的酒吧。皮姆从小就很特别,他喜欢玩公主和侍女游戏,喜欢绘画,喜欢漂亮大男孩,喜欢收藏心爱人的物件。邻家男生吉诺和妹妹萨布丽娜跟皮姆是青梅竹马的玩伴,皮姆和吉诺偷尝禁果后衍生出一段暧昧与苦涩掺揉的初恋。[www.33vcr.com]而当英俊的吉普赛青年卓坦意外出现,皮姆的生活就此发生无可挽回改变…这部讲述男孩的成长、觉醒与同性之爱的比利时电影改编自女作家André Sollie的小说“这是永远”。导演Bavo Defurne是位公开同志,他的短片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其视觉效果尤被誉为“有着超脱世俗的顽劣和清新之风”。“德州北海”是他的长片处女作,“一般来说,成长电影往往结束于主人公找到自己的身份。

  《德州,北海》观后感(六):纯爱清新

  看过几部这种类型的电影,在电影中多多少少都有性的表现,而这部电影却真的没有正面表现,我觉得是特别让人觉得很舒服的一点,而且整部电影都是以男主角为主的,男二号出现的镜头跟其他电影比也实在少的可怜,但却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没有剧情,无聊。真的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关于青春期的爱的感觉,即使没什么语言,没有激烈的冲突,但仍然会让人感受到一种酸酸的,甜甜的,失落的,情绪。会很理解。这真的是以一种毫无歧视的手法,表现了一个有各种情绪在的爱的故事。很清新,很美好,很纯。男主角表现的也很好,声音超级好听。画面也很美,虽然整个故事的构架没有那么宏伟,没有想要说服谁的意思,没有批判,没有可怜,只是很在以一种清新的风格来叙述一个可能很普通的爱的故事。也很青春,很清纯,很舒服。最后的结局也特别好,我真的非常喜欢。

  《德州,北海》观后感(七):A B C D E F G, Gino

  quot;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open your eyes."

  一头柔顺的金发,

  高挺的鼻子,

  纤长的睫毛,

  小巧的嘴,

  还有无论何时都像小鹿般无辜的眼睛,

  就是眼前的小孩了,

  他叫Pim。

  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和妈妈生活在海边的一个小镇里,

  妈妈每天都要到酒吧里拉手风琴,

  没有人陪他玩。

  他不爱说话,

  他喜欢画画,

  他喜欢一个人玩角色扮演游戏,

  喜欢把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东西收集在一个小盒子里。

  直到遇到一个男孩,

  他的初恋产生了,

  他的盒子里多了那个男生自慰后擦拭私处的手帕。

  quot;A B C D E F G, Gino"

  爱上Gino之后,

  每每数到G他就再也无法数下去,

  他总是会想起他爱的那个男孩。

  然而青涩而懵懂的恋情很快就结束了,

  Gino和别的女孩在一起了,

  Gino对他说,

  小时候只是不懂事玩玩而已。

  他伤心透了。

  后来,

  家里来了位帅气的吉普赛人,

  im对他产生了某些微妙的情愫,

  而就在一个夜晚,

  im打算悄悄溜去吉普赛人的房间,

  却发现,

  他正和自己的母亲做着爱做的事,

  再一次的,

  他失恋了。

  接近片尾时,Pim把收藏多年的盒子带到了海边,想要全部烧掉。

  渐渐地,

  火苗快把盒子里的一切吞没,

  包括Pim过去的回忆。

  这时候,

  他褪去身上的衣服朝大海跑去,

  数着,

  quot;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数到Z,

  代表他已忘怀这一切。

  结果,

  他还是忘不了Gino,

  当Gino来家里找到他,

  把他按在墙上的时候,

  im开口说道:“我等过你”

  Gino把那条手帕拿到他面前,

  说:“收好他,我给你的就是你的。把它系成结,你就永远不会忘了我”

  终于,

  堆积已久的情绪一刻爆发,

  两人情不自禁地亲吻起来,

  其他的,

  都已无所谓了。

  只要我们在一起,

  只要我爱你,你也还爱着我。

  [ 电影的每一桢 每一个场景都美得不像话 处处充满了文艺气息

  那些意境的景象 野芦苇 潮汐 野草 幽暗的乡间小路 无不令人沉醉 ]

  至于电影里Pim口中时不时出现的A B C D

  我想也是一种意境的铺垫吧

  儿时数到O 接着就是Open your eyes

  爱上Gino后 数到G就无法数下去 因为Gino

  接近片尾最后一次数 他数到了Z 不过是为了表达他已释怀而已

  总的来说 是一部值得看的片子。

  《德州,北海》观后感(八):两情相悦 又岂在朝朝暮暮

  导演非常善于运用暖色调的近景 而到远景时就切换成了大面积单一的冷色调 于是观众就在橙黄色明亮的上衣、夜晚亮晶晶深蓝色的沙漠、酒馆慵懒的灯光搭配原色木质桌椅的画面之前徜徉 异常赏心悦目

  男主人公Pimmie对Gino的感情影片花了大量镜头与情节去交代清楚 但Gino对Pimmie的心绪——虽然他曾经一度逃离这个稍显荒凉的小城——我却认为是一直真心实意的爱着他 从最初他面对着pimmie开始打飞机起 我就疑惑了 男生们不应该是对着照片中蜂腰翘臀的女人来做这种事情吗 但现在Gino却看着一个稚嫩的金发甜心硬了 然后笑嘻嘻的骂他骚货 两个人的恋情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最终这甜蜜的爱止步于Gino带着女友离开了pimmie的那一刻 再次见到gino是他约男主人公在海边见面 虽然嘴上说的是你快跟女孩在一起 可我分明看到了他的隐忍 一个很艰涩的开头:“萨布琳娜”明显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措辞从‘你需要’到“我们都需要” 或是“有时候 人必须做出选择” 这何止是在劝说pimmie 更多的是说服自己通过强颜欢笑、咬下唇等小动作将内心夹杂的不舍踩在脚下 然而这有说服力的掩饰在pimmie的刺激下全然崩塌——“你有没有想过 我真的爱过你”。 Gino甚至把当初和P一起拼的拼图挂在房间正对床的显眼处。种种小细节反而冲走了我对Gino渣攻的印象 让我开始相信他从未放下过那个顶着金发长着雀斑的小甜心。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引用两情相悦来作为标题的原因】

  快到结尾处我一直揪着心 从前看同影我一直都希望有一个不完美的结局来引发人们对世俗的思考 然而看多了这类“深刻”之后 我却无比向往一个圆满的happy ending让我能再怀抱一点念想 看到一点希望 让我相信就算这个世界的真相再残酷也有人追求着‘从此以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话结局 给人以激励 致人以勇气 是的,这部电影做到了。

  或许有人说这部电影有些冗长 但如果你真的把心安定下来静静的观赏完 我相信你一定会感到温暖--为两个少年苦苦追寻的爱

  《德州,北海》观后感(九):只记得你和我一样认真

  看电影时,思绪偶尔会抽离。看到随风飘动的野草形成的波浪总会让我想起在欧洲的日子。瑞典的天很低,仿佛伸手就能够到云彩。电影里那些美丽的景色让我有点后悔自己没有去比利时那个据说街道都充满了巧克力香气的国家旅行。不过在电影里由于色调的关系,连美景都充满了压抑与荒芜质感。

  看到最后我也不确定我明白了导演想说明什么。由于青梅竹马,皮姆很自然的爱上了吉诺。吉诺移情别恋,皮姆对帅气的吉普赛人着迷。当我以为两个人越走越远的时候,皮姆和吉诺最后却又在一起了。这个结局前面缺少铺垫,虽然我心里确实也希望能有一个happy ending。可能同类型的电影悲伤的结局太多了,而我看电影的代入感又太强,看别人的故事,伤自己的心。所以明明感觉这样不太合逻辑,还是希望结局能美好一点。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之后会反复想着这部电影,脑子里回想起来的确是陈奕迅的歌:“不记得有没有吻,只记得你和我一样认真。”

  《德州,北海》观后感(十):是的,我喜欢你,GINO

  我叫PIM。

  我小时候就表现出于常人不同的性格,我会穿上妈妈的衣服,妈妈的皇冠,在镜子前看着自己。

  可是,为什么呢,我问我自己。

  我想,也许是我没有爸爸,有个不负责任的妈妈。

  因为这个家庭背景,所以我更早的成熟。

  我从小便于GINO一起长大。是的。他是我的好哥们。

  在车库里,他教我打飞机。

  在一个巧合的夜晚,我们一起睡在帐篷里。

  那一夜,他夺走了我第一次。

  在他眼里,这仅仅只是一个游戏,在我看来,这却是我的爱情。

  后来他找了女朋友,是的,因为我只是他的有个玩偶。

  在我心中,他一直都是我的男朋友。

  所以我无法对别人动情。

  我的妈妈渴望自由。

  是的,知道GINO妈妈走的一刻,我才知道,

  原来GINO的爸爸也是我的爸爸,是的,我们是兄弟。

  可是,为什么GINO妈妈一直都不让他们知道他们爸爸的照片呢。

  是的,我想可能是我那样的妈妈夺走了GINO的爸爸。

  在某个夜晚之后,于是有了我。

  是啊是啊,

  GINO,

  你是的我的爱人,你是我兄弟。

  你是我的一切。

  一切都是暂时的。

  我不求永远,

  只求在此时此刻,有你在我身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