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血寻梅》经典观后感集
《踏血寻梅》是一部由翁子光执导,郭富城 / 春夏 / 白只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香港占中事件以后,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纯港片时总是在寻找一种隐隐的在政治态度上的对号入座。从这个角度看,寒战2已经算很大胆了。也许在踏雪寻梅中很难找到一些政治隐喻,也许是我过于敏感操了总菊才该操的心。也许我体内对纯港片的情怀太过浓重,以至于太想从一部影片中听到些许港人真正的心声吧。
我总爱用那句“这是最好的年代,这也是最坏的年代”去形容时下的香港,看了踏雪以后,由于它的纪实风格,我其实极不情愿的会把那后半句和香港联系起来。我仿佛从影片中感知到八零年代岛国许多电影的风格。那种压抑、迷茫和混沌和踏雪简直如出一辙!
曾经的纯港片在我心目中是一种幸福的情怀,是一种犹如家人般存在我身边的亲切感。但是我不愿意去回味踏雪寻梅,即使再过若干年,我也不愿意在记忆的角落里看到它。因为它太真实、太残酷、太杀人诛心了!就仿佛一把利刃击碎我内心的情怀,割裂这个最好与最坏的时代。
这几年是个人都会说上一句港片已死(说出这四个字时那脸上的轻蔑就好像看到房间角落死了一只小强那么麻木)!其实这几年港片一直都处于弥留之中,真不知道它还有没有回天之术,还是说不定哪天就被一根不知名的稻草压的一命呜呼。就像电影里佳梅被丁子聪掐着脖子时的气若游丝,港片也仿佛被一双无名的手一直掐着脖子已然奄奄一息!只不过那双手对佳梅是一种解脱,对港片是一种被强逼着退出历史舞台的陨落……!
其实我特别喜欢踏雪寻梅里最后的那个桥段:臧sir问佳梅姐姐墙上那张照片里的人是谁?然后镜头闪回佳梅当年看到这张照片时脸上浮现的欣喜和满足。那是一个充满着无限内心梦想和向往的佳梅,也一定是最快乐的佳梅吧……
香港,一座光鲜亮丽的城市——曾经的亚洲四小龙,内地人眼中的购物天堂,寸土寸金,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同时,它还有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另一面——猪笼城寨,贫富分化严重,各种文化、权利暗流在地下涌动,相互冲突、吞噬。
两个年轻人就在这样的城市里活,怀着自己的梦,也背负着自己的罪。
故事以2008年轰动全港的王嘉梅命案为根基改变而成。尽管片中充斥着大量血腥场面,导演并没有将此片拍成悬疑推理片。导演直截了当告诉你谁被杀了,谁是凶手,再用大量篇幅如抽丝剥茧般进入人物的世界,探究这件凶杀案是为什么。
影片从三个人切入,分别是“被杀者”王嘉梅、分尸者丁子聪以及破案者臧警官。在这里我不想用文字影片故事概述一遍,仅仅说些我的感受以及印象深刻的地方。
1.丁子聪在回忆分尸过程时有句话让我心中一阵,在讲述撕脸皮的时候他说道,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曾经看到卖猪肉的这么干过。只不过一个是人,一个是猪。其实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这段表演真好,无声落下的一滴眼泪和回忆自己做过的事情都害怕得哆嗦。
此外,丁子聪对于女性的心理也因为他母亲而变得异常,在与那个叫慕容的姑娘不明不白作爱后,割破手掌模拟回味当时那种大姨妈的感觉。这背后透露出来的是什么?不被认真对待的爱以他期待的方式即性交回馈,但空有其表,慕容的回应中没有爱,而是一种自我放弃的惩罚。
2.王嘉梅被骗出来向炮友的女朋友证明炮友的清白后哭着打电话询问买家是否还要服务。与其说王嘉梅太年轻,业务能力或者职业素养不行,错误地喜欢上嫖客,不如说她渴望被爱的需求要向一个稍微好看点的嫖客索要。
性与爱看似不同,实则相生相克。人不是机器人,黑白分明,非A即B。很难说不会在做爱中生出真感情,也有很多性生活不和谐导致分手离婚的。最早意识到性与爱的问题是在《绿帽子》中,阳痿的警察在嫖娼时质问妓女爱不爱他。
胡扯几句失足女的职业素养。最近在看王小波的《万寿寺》,里头写了个学院派的妓女,尽管卖,但不用眼睛看,这种区别仅存在于他们内心。还看过一部忘记名字的电影或文章里说,有的失足女从不亲吻客人,始终给心爱的人留有一个独特的第一次。
3.在刻画这三个人物时,最失败的是郭富城饰演的警察。永远滑下来的眼镜,尴尬地想表现出落魄警探的样子。说实话,我并没想明白导演想通过警察来表现什么,可能是对女儿未来的担心?还是什么呢?
4.音乐很凄凉,绝望,心死后的喃喃自语。有人知道是什么歌吗?
带着太多光环来看一部电影很难做到客观,先入为主的批判性让我很难说这片子代表港片重回巅峰。想讲的东西太多,那就势必什么都讲不清楚。我还是更爱那些有匠人精神的导演,认真讲好一个故事,一个道理。暴力血腥色情这些噱头无法跟前辈的那些经典相比。香港这个设定并没有体现出实质的功用,只是闭仄的距离,窒息的空间,这种都市的病态在任何大城市的底层社会都随处可见。这些生活其实我并不能体会,只能审视,因此也许妨碍了对本片的感知力。可是谁又能体验那么多人生呢,大部分电影,不都是把你不熟悉的事物,撕开来给你看个究竟吗?哪里没有失落的城市,行走在繁华的都市,觥筹交错间,男欢女爱里,到处都是梦想破碎的声音。说这是宣扬独立精神的电影,不尽然。与其说丁子聪和王佳梅被主流社会逼上绝路,不如说他们主动抛弃了这个社会。主流社会的趋同性不适用于他们,只因他们执著太深。
王佳梅一张娃娃脸,一口蹩脚的广东话,想要过上随心所欲买珠宝首饰的日子,这不叫明星梦,这叫虚荣心。想当凤凰的草鸡满地都是,最后当然就只有去做鸡了……她对梦想未见执著,可是对感情又太认真。如果说来到香港是时运的大门向它开启,当上援交是造化的戏弄,那么爱上嫖客,就是宿命对她最大的诅咒。跟走肾的人走心,那注定是体无完肤的。可是她非但没有顾虑,最后短兵相接对爱的男生连怨怼都不曾有。这风尘女子的爱,不可谓不执著。
丁子聪划破手心打飞机那一场也是一样,跟女神车震的一幕大概是这个屌丝人生最辉煌的瞬间了。为了重来一次,什么代价都愿意付出。殷红的鲜血流过掌心,人与人之间体液的交汇,也许给过他一丝温度,能盖过伤痛。此时的他虽然不能操控世界,但至少可以主宰自己。
片子感人的地方,除了执著,还有信任。初次见面的陌生人,这种信任来自于同样是底层的挣扎和苦痛,让丁子聪愿意搏出性命和终其一生的自由,来完成一个女孩死亡的呼喊。也许这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无关爱情,无关亲情,却能让人找到感动,那这份感动的来源,只能是对自己对生命的追求与舍弃。追求或舍弃这两种抉择本没有对错,也不是社会所迫,全在个人意志。
最后那首《娃娃看天下》是亮点。谁没有纯真到不谙世事的时刻,谁没有全心全意相信这世界的愿景,可是既然壮志总是难酬,既然爱的人终会靠在别人的肩膀,也许娃娃才能看懂这天下吧。因为它们无所求,心中了无牵挂,累了就回头问问这天空,这人生可轻易吗?
《踏血寻梅》观后感(四):或许这不仅是一个杀人事件
因为大陆禁了所以更想看,下午室友说有资源了,几个人马上就打了鸡血一样围在一起开看了。这电影给人第一感觉跟韩国的《熔炉》有点像,同样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气氛有点沉闷,却又触目惊心。故事的本身发展让人难以置信,警察说出了我的疑惑,两个刚见面的陌生人,为什么一个会说出我想死这样的话,另一个居然信了。随着剧情的进展(或许是电影本身表达的这种情绪与案件无关又或许确实如此),从嘉梅和丁子聪的对话,我似乎可以感受到,他们两个是与这世界大多数格格不入,煎熬着存在于世间的人,忽然之间找到了同类,于是子聪就帮助嘉梅做了她没有勇气做的事,也做了自己没有勇气做的事,是不是进了监狱就能安静淡然地渡过余生不用再存活于人类社会苦苦挣扎。杀人手法确实足够让社会震惊,电影拍出来以表示对嘉梅的同情与缅怀,但是或许这不仅仅是一个杀人案。
最后,想赞一下香港,可以拍出这样的电影,来源生活来源社会,真实,发人深省。不像某菊各种题材禁禁禁,最后整出来一堆挑战观众智商没剧情没有演技台词还错漏百出关键是票房还不低的垃圾电影。
以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有的女生条件明明很好却要去做鸡,作为一个孤独许久的单身狗完全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但是看了这部片我似乎能够理解一点。
人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不在于外界的看法,不在于你真实的生活,这就是简简单单的一种情绪,就如同快乐和伤心。影评里好多人无法理解李佳梅为什么想要死,她的家庭虽然不幸福但是还有关心她的妈妈和姐姐,老家的爸爸也时常牵挂她,与那些生活在边缘的家庭来说不知道幸福多少,但就是这样一个姑娘,为什么不想活了呢?因为这些都不是她想要的,她的内心是孤独和矛盾的,就好像一朵白莲花在淤泥里慢慢腐烂变质,而这个泥潭名叫社会,我们都在如此挣扎。
影片刚开始就播放了李佳梅在学校的一个片段,我觉得这个片段其实很重要,为我们揭示了李佳梅的性格,她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对周围的一切报以冷漠,看着同桌割腕她害怕但却不会叫出声,因为她觉得既然想要去死为什么要拦着呢?其次,她是个有信仰的人,信奉天主教,而天主教教义最深恶痛绝的几点是什么,自杀,淫乱,和流产,李佳梅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从她一直随身带着圣经就可以看出来,她是希望死后能上天堂的,所以她没有自杀,怀胎之后也没有选择流产,而是找了一个陌生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种选择看似自欺欺人却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再次,我们分析一下她的生活环境,一开始学校社工曾说过她在脸书上发的状态,很血腥很暴力,那应该是她第一次跟男人上床的经历,那时候她才十五岁,可见那段经历并不美好反而成为了她的阴影,在家里母亲虽然关心她但由于自身的状况方式并不正确,姐姐也更多是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从后面她深夜要出去姐姐都不阻止就能看出来,这种情况下一个少女很容易认为自己是不被需要的,不被关心的,这更加深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最后,也是逼死她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有梦想,而且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她梦想成为一个模特,现实却是她只能去做鸡,抛开电影来说李佳梅一定不是个漂亮的姑娘,她就是平平凡凡的一个女生,成为模特这个梦想注定可望而不可即,她想变得美丽,因为她有梦,所以她选择去做妓女,买自己喜欢的耳环,让自己离梦想更近一点,但这就是自欺欺人而已,直到她遇到了一个渣男嫖客,她的梦碎了,她认清了现实,所以她拿起电话哭着说一夜五百可以不回去,然后她再也回不去了。
这也是电影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让我理解了有些人为什么宁可去做鸡也不愿意找个男人好好踏踏实实工作,因为那样无法过上想要的生活。看到渣男嫖客那一点我会情不自禁的代入到自己身上,如果是我会怎么样,会扔下女友吗,只怕不可能吧,肉体上的关系只停留在肉体上,谁也不会在明知道的情况下和一个妓女过一辈子。然而李佳梅走心了,这就注定她是被伤害的一方,生活上的孤独,感情上的背叛,梦想的破碎硬生生让这样一位姑娘失去了生的渴望。
活下去也许一直浑浑噩噩过完这一生,就像她姐姐一样,生了不知道谁的孩子,被母亲着急扔出去,这不是李佳梅想要的生活,既然无法过上想要的生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踏血寻梅》观后感(六):约不约,从来都是个问题
约炮是个很危险的事情。
比如,你有可能会遇到坏人,就是那种钓鱼的,敲竹杠的。
比如,你还有可能会遇到更坏的坏人,就是那种色狼兼杀人狂。
比如,你还有可能会遇到坏得不能再坏的人,就是那种不杀你,把你囚禁起来当性奴的人。
嗯,哥心理就是这么黑暗,就是喜欢吓唬年轻人。为啥?因为哥已经过了约炮的年纪,看你们整天没事约炮心里不爽。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叫什么《踏雪寻梅》。名字挺装逼的,整个电影的结构也挺装逼的。其实就是一个苦逼小青年碎尸了一个苦逼小姑娘,一个简单的约炮致死故事。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看,哥是讲完道理再摆事实的人,吓唬人也讲究有理有据。
这部电影的确很真实啊,真实的就像无数的青春期少男少女,失恋寻死,高考失利寻死,被爹妈训了一顿也寻死。像我们这些过来人或许会说:操,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啊,多年之后回头看看,看自己当时那要死要活的劲,都想笑。
可哥真是笑不起来,毕竟人是个复杂的动物。生活的困顿遇到爱情的挫折,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真是有可能扛不住。成年人遇到挫折都有迷茫、低落的时候,更何况这些小孩子了。
哥又要举例了,还是这部电影的故事。中年豪华男郭富城扮演的中年落魄警探臧sir,破案破的自己被离婚了。于是,每天失眠,每天不刮胡子,每天不换洗衣服,每天都是关于案件的胡思乱想。案子破了还不成,非要搞明白杀人犯的心理逻辑。这个老爷们儿,工作起来代入感太强了。要是当演员,臧sir一定是中国最优秀的。
接触不健康的事情多了,多数人都会变得不健康,最起码也是麻木不仁了。比如,哥现在就动不动麻木不仁,被人误会了,都懒得解释。现实生活中,只要你活得不规范,总会有人出来不负责任的对你指指点点的乱评价啊。这种评价多了,你的形象就真的完蛋了。形象是很重要的,超级重要的,你看国内那些不注重形象的演员,基本上都完蛋了。观众们的道德素质是比珠穆朗玛峰都高啊,不管看到多少内容,都要批判一下的。
唉,哥虽然不在演艺圈里混,但哥照样也活出了这些演员们的苦逼啊。幸好,哥不约炮,至于嘴炮打不打?没有关系,尽管误会哥,哥不会在意的。哥是过来人了,不会因为一点误会,一点挫折,就了断了自己的性命。
提醒一下:如果,你想看《踏雪寻梅》这部电影,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爱好,就不要下载什么加长版未剪辑版了。
最后,哥要说句名言反驳一下自己:过分冷静的思考、缺乏感情的冲动,也必然使人的心理变态。
《踏血寻梅》观后感(七):血肉之花
踏血寻梅,文艺片的名字,三级片的内容,本以为可以看到一部揭露人性 表现社会的佳作,于是开开心心地吃了微博的安利来看看。结果像喝了三七粉一样,苦得一匹,假装有用,其实屁用没有。我知道翁子光很想证明自己,这部电影也适合在人物线叙事线时间线上搞出很多花样,问题是导演把全部功力都用在了为观众理通这之中的逻辑,结果长镜头用得一塌糊涂,人物特写恶心得一匹。最主要的是电影的主旨并没有深化,很多东西变成要观众自己去猜自己去判断。本来很多时候完全可以通过丁子聪的台词来敲击观众内心的时候,莫名其妙就一个蒙太奇,莫名其妙视角就切掉了,用我们闽南话说就是“漏气”。
电影取自王佳梅碎尸案,一个16岁的大陆妹在香港做援交的时候被嫖客杀害后碎尸的案子。王佳梅14岁从湖南去到东莞(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伏笔)然后再去香港找妈妈,王妈妈像很多陆客一样嫁了一个香港老头然后取得身份,而她的两个女儿都是在湖南和她前夫所生。王佳梅到了香港后,四个人就住在小不拉几的公屋里。她有颗当模特的心,但最后只能和一般人一样当个助理平时还得去m记做工,再到最后做了援交。这个套路其实在港片里很常见,在生活中估计也很常见。然后她也像粤语长片里一样爱上嫖客,然后被伤害,一个人失魂落魄地坐在公园。到此为止,一切都很正常没啥不对,王佳梅在公园里遇到一个小朋友,她问小朋友“黎点解唔返屋企?”(白话不好,别喷我。)小朋友也回问她同样的问题,然后她妈妈就来接她走了,剩下王佳梅自己一个人在公园。这就是她内心的转折点,她在想自己该回哪里去,回家,她家在香港还是湖南?王佳梅是基督徒,最后就想到了我们基督徒最后的归宿,天堂。她在网上结识了丁子聪,这里导演有个细节处理得很好就是在把两人的聊天记录做成口白的时候,王这边用的是国语发音,而丁这边用的是粤语发音。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的命运就这样交织在了一起。尽管王的不幸好像很大部分是大陆客这个身份造成的,但是丁即使身为香港人也一样过得很惨。丁子聪一家小时候曾出车祸,妈妈当场死亡,他长得不好看,曾经有个前女友,在分手前跟他做过一次,而这是唯一的一次。因为做的时候来他前女友来月经,丁为了怀念这种感觉 日后在撸管的时候还用美工刀把自己手划破。这个桥段与其是在描述丁的变态,还不如说是在刻画他的不幸。王佳美在和丁子聪做爱时要求丁杀了她,一是因为基督徒不能自杀,二是因为在性窒息的时候死去是最吼的。丁子聪也有过犹豫,但在王的坚持下,最后丁还是掐死了王。王佳美死了,丁子聪用自己的余生来帮她死。
电影其实更多的是想表现出生活底层的人们的心酸和无奈,陆客在陌生的环境的冲击下迷失了自己,港人在激烈的竞争下也逐渐丧失了生活的希望。王佳美给丁子聪念了一段经文“原來神所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如果以感謝的心領受,就什麼也不用丟棄。提前 4:4” 一个援交女,一个是搬运工,但他们一个不忘给老家的爸爸寄钱,一个用下半辈子的牢狱生活来帮助一个素未蒙面的人,这和他们生活中的其他那些光鲜亮丽的人相比不是美好得多吗?丁子聪最后道出杀王佳梅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想她在做人了,因为做人太累了,所以最后他剥下了王的脸皮。王佳梅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16岁的花就这样在血肉一片中凋谢了。如果她不来香港,她会死么?
:距离上次写长影评已经过了快一年了,本想多从摄影技巧分析结果发现很多东西都忘了,等有时间补一补再拿出来假厉害一下。
《踏血寻梅》观后感(八):人与人的疏离
踏雪寻梅,如此诗意的电影名讲述的却是血淋淋的香港援交少女被凶杀肢解的案件,影片的一开始便如同韩国电影委托人一样,呈现了非常血腥的凶杀现场,不过不同的是,影片没有过多的停留在破案的主线上,而是着眼在于寻找,寻找遇难者,被害者的动机与背后的故事,就像是郭富城问凶手的一句话,我不是想知道她为什么被杀,我是想知道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香港电影描述底层人的生活时会让我升起不一样的悲凉,它不同于落后地区人的贫穷愚昧,在城市的钢筋丛林里的孤独更让人心里难受,生活在冰冷的钢筋森林里,唯一让人心灵有所慰籍便是人,如果人与人都疏离了,便会把人抛入无底的孤独的深渊,那种悲伤绝望至死的孤独是如此的可怕,甚至让人觉得死去也是件幸福的事情,援交少女的QQ密码是kdjfjdfj,意思就是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少女在这座城市里得不到尊重,梦想无法实现,感情又被人玩弄,她很压抑,她的心房是黑暗的,没有一丝阳光,没有一丝风景。于是她去见一位理解她的客人的时候,要求对方把自己杀死,影片的最后很是震撼,在客人掐住援交少女的脖子的瞬间,所有的压抑的情绪达到了最顶峰,心底所生成的悲凉久久不能散去。
《踏血寻梅》观后感(九):无病呻吟
我很少写长评、一般电影看了就看了、好就好、不好就不好。
这部片没有什么问题、主角们拿了奖演技肯定也不会是盖的、不怕血腥的可以一看、里面关于性爱和肢解的画面描述非常详细。
但是故事本身简直就是在无病呻吟、片尾字幕说纪念远方的嘉梅?意义何在?
自己贪慕虚荣、
你抱怨社会不公平、家里穷、想要珠宝、想要做模特、
然后去援交、
自己把自己摆在最底端、
结果被喜欢的男生看不起、利用、
你说你伤心、你说你孤独、你说你想死、
我说你是自找的。
这个世界穷人那么多、都像你那样无病呻吟、那大家都可以去死一死了!
而肥仔、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神经病。
《踏血寻梅》观后感(十):三级片导演转文艺
原来一个这么瘦的人,也有这么多脂肪。这句台词其实写的蛮差的。
香港地方小,移民多。导演是移民,摄影杜可风也是,演员也是外来人,构建了一部香港电影。
性与凶杀案拍的再差悬念也是有了,怎奈再加上些明星(郭富城),名摄(杜可风)、名剪(廖庆松),就包装成一部上的了台面的文艺片,其实核儿有点像旧港片的B级片的感觉。本嬷写影评从不剧透,具体的剧情就不写了。
套路先行,叙事有亮点。
配角优于猪脚,虽然郭富城已经很努力了。
配乐也和摄影都加分。
为什么觉得整体差点什么,差什么呢。
气质!
奶奶的,你说一个人长得很不错,就是没气质,其实挺伤人的,但已经有得天的优势了,凑合着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