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公布:有多少家长忙着“毁掉”孩子?
成绩出来后,几多欢喜几多愁,但绝大多数家长立刻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另一件大事上——帮孩子填报志愿。
但这个“帮”字的意义确是复杂的,家长能“帮”孩子的程度也是迥乎不同,在孩子填报志愿这件事情上,家长的分寸感却暴露了很多问题。
殊不知,帮着帮着,有很多家长就在“毁掉”自己的孩子。
01
剥夺孩子的决定权
如果说高考是万里长征,那么高考填报志愿可以算是这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
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高考志愿谁做主#,绝大多数孩子表明态度:
高考志愿要以自己为主,不希望父母的过度干涉。
对一些家长而言,他们能够支持和理解孩子的选择,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还有一种霸权家长,干脆直接插手,自己独裁专断,为孩子择校。
我想?我觉得?我希望?
字里行间都暴露了家长的控制欲,小到填报志愿大到人生方向的选择权,早已无形中由“孩子”转移到了“父母”。
可是,这样的干涉真的是为孩子好吗?答案显而易见。
网上还有一个很火的帖子:父母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你的职业的选择? 你希望他们插手你的未来吗?
绝大多数人回答是否定的,父母的过度干预给他们带来了痛苦和遗憾。
@玻璃心的栗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自己该对自己负责,父母的干涉让我难受。
@城市inside:我很累,没有什么兴奋感,甚至迷茫,一度想放弃。
@94樱叔:我极其非常特别厌恨父母插手我22岁后的人生选择。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父母其实根本不想抚养你,他们只想抚养他们想象中的那个孩子。”
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个体,请不要强迫你的孩子,成为你想象中的孩子。
不要逼着他们成为谁,成为自己就是他们此生最大的事情。
如果,你不想孩子的遗憾与你有关;如果,不想孩子成为你人生的复制品;如果,你不能一直守住孩子的未来,就请把主动权交给他们。
高考志愿和人生方向,都得孩子自己来。
漫漫人生路,谁也不能替他走。
02
固化型思维:
你眼中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你所认为的好与坏又是怎么样的?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还会在不自觉中传递自己的观念,而这些东西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你的孩子。
在孩子的人生选择中,有些父母虽然不会强制帮孩子决策,但会用他们固有的思维,引导孩子朝着自己的方向去思考,比如:
爸妈:学艺术的人太多了,实现梦想的能有几个呢?你看谁谁谁……
父母的经验固然对孩子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父母的经验并非都是对的。
世界是变化的,社会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10年前对你好的选择,10年后未必也适用于你的孩子,不是吗?
世界是立体的,而很多人的认知层构建的世界是平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偏见越多,思维越局限。
如果你不能打破自己的偏见,孩子就可能被锁死在你的狭小认知空间里。
关于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很棒的范例:
5、6岁的小男孩,对浇水很感兴趣,爸爸想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就礼貌请求环卫工。
环卫工人答应以后,小男孩就拿着水管头,很认真很开心的浇水。过了一会小男孩说:爸爸,我长大也想当前环卫工人浇水!
他爸语气很平和的说:好呀,只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行行出状元。
小男孩又问:我可不可以解放军和环卫工人都当?
爸爸回答:没问题啊,只要好好努力,你将来想做什么那是你自己的选择,爸爸都支持你。
有人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选择不是非对即错。
对你的孩子少一些否定和打击,多一些了解和鼓励,孩子才能客观的看世界,孩子才能有更多的选择。
让孩子身处世界看世界,世界才能无界。
03
从小学霸,大学考上同济大学,出国留学拿到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这样的孩子算是成功吗?
48岁的留学硕士,要依靠82岁的老妈养活,留学回来后,整整6年在家做无业游民,心安理得的啃老。
视频中阿婆悔恨的提到:“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一心一意培养孩子上名校,样样包办,而忽视了孩子其他的能力的培养,就这样无可避免的养出了“巨婴”。
孩子学习上的成功,并没能弥补他生活中其他能力的不足。成绩的好坏,并不决定孩子的人生。
学习,从来都只是提升自己的一个途径,而不是目的。考什么大学,也不是决定孩子人生的关键因素,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比“应试考学”重要。
俞敏洪曾提到,有四样东西比让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更重要:
3.在读书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再坏也坏不到哪里。
4.父母对孩子传递情商和逆商,比传递任何东西都要重要。
蔡康永问俞敏洪: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也可以吗?
一个是你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在这之上才是你的伟大志向能否让你更加幸福和快乐。
他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是那么关注,他注重的是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他不要求孩子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只希望她可以幸福快乐的成长。
亚里士多德说:
人这一生,可以锤炼的,只应是自给自足的幸福。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状态,你的痛苦永远没法拯救。
内心难以获取幸福感,依靠外在的评价和他人的认可才能快乐,内心的极度匮乏,就会走错路。
对于孩子也是如此,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培养获取幸福的能力,内心丰盈富足。
好的父母是孩子成长,好的容器。
你的格局,影响孩子的格局;你的分寸感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愿你,能拥有自给自足的快乐。
- END -
你的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亲亲,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