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件事,不过是竹篮提水
林语堂先生的书我以前也爱读,那时不单是爱读林语堂,也爱读季羡林沈从文。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口味一日千变,竟已许久未读林语堂啦。
一如《飘》,一如《来不及说我爱你》。把享誉中外的名著和流行小说放在一起就是我读书的随心所遇了。
正如林先生在本书中娓娓道来,在我看来一言可以概括,万事得天真之道。
比如看一本书,你不必在意它的名气有多大,是否能给你带来了不得的谈资。能让你愉快的读下去并引起共鸣,有一些感触那就不算白读了这本书。
然而很多人读书往往陷入功利的圈套里:
“
还未开卷先问我读这本书有什么好处?
能给我带来什么?
”
在我看来这实在是粗鄙,读书本该是一件最愉悦身心的事情,是跟自己的灵魂在交流,何必给这么畅意的事套上功利的笼头?
读书有什么用?我看来不过是竹篮打水罢了。
一个人单纯想要靠读书就获得什么天大的好处,在我看来不免沦落为书呆子一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人真想获得了不得的成就一味低头看书是没有出路的,想来不过是在生活中多一个鸡汤文成功学的粉丝罢了。
俗话说竹篮打水一场空,然而真的是一无所得吗?我看未必呀!
竹篮打水,不在于能提多少水,而在于水是否洗涤了你的竹篮。(情感美文 www.wenzhangba.com)
世俗纷扰,谁能不被环境所影响?人生的路这么漫长,一路上不知有鲜花草地,还有泥泞沼泽,甚至我们经常不得不走过淤泥地,走过垃圾堆。
这样一路走来的你我是否真能皎洁如明月的?大概更多的是一身泥泞满身恶臭吧。
只有读书能救赎我们。救赎在尘世中泥泞满身的灵魂。
我们一遍遍的读书,真如拿着竹篮一遍遍的打水。什么都没捞到,我们原来也不应该寄望于用竹篮捞住水不是吗?
我们只是在书籍的海洋里一遍遍的涤荡自己的灵魂,洗去污垢,也洗去华丽的油彩。
读书让我们学会倾听自己灵魂的声音,读书是最接近神明的方式。
书中林先生说自己自小长在山明水秀之地,故得以保留天真烂漫之心性,这就是环境的造化了。
环境对人的影响大么?毋庸置疑,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环境对人的影响不仅仅在于肉体上是否让你感到愉悦,是穷、是富、是遍身绮罗、是衣不蔽体......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更要紧的是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的思想和眼界。
环境极大地影响你读什么书,或者读不读书,从而影响你的灵魂,你的思想又指挥着你去干什么事情。环境的影响是多么大呀!
简单举个例子,如果不是最近加的社群里都是一群爱书的人,我也不大可能重拾林语堂,并写下这篇读后感。
往远了说时局动荡往往能催生出璀璨文化,并激励起民众的血勇之心,涌现出革命者。
读书就如竹篮提水,而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竹篮去提的那一汪水是波澜壮阔的海洋还是涓涓细流;是清澈见底的源头活水;还是死水一潭。
愿我们能一起带着万卷书,同行千里路!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请稿件录用作者一周内主动联系
冷香小筑王小宝领取稿费
“王小宝”微信号:wangdabao5044
暗号:稿费
冷香读书45群·仰生(供稿)
↓↓↓冷香小筑投稿交流群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