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以生命的名义慰藉心灵 “国父”情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日志文章 > 心情随笔 >

以生命的名义慰藉心灵 “国父”情怀

2015-04-05 作者:国手张 来源:国手张投稿 阅读:载入中…

以生命的名义慰藉心灵 “国父”情怀

  今天本没有写东西的打算,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宅”在家里,过一个“无聊”而“慵懒”的周末。

 

  既便是这样“无聊”“慵懒”的日子,也会情不自禁用慵散的余光“扫描”一下网上的文字,虽是走马观花一掠而过,还是被一篇文字吸引,人驻足,眼定格,细细的读完了它。

 

  这是一个丈夫写给亡故妻子的悼词,读完后,满篇没有明显过度伤感词汇和语气的文字,却使我心里却充满了伤感的情愫。在这些伤感的情愫里面,还凸显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动;还领悟到一种相遇在天,相守在人的执美;还触及到一种善待彼此,笃守承诺信念;还觉悟到一种今生牵手,来世无缘的震撼……

 

  这就是被尊称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先生写给亡故妻子柯玉芝的悼词。

 

  这篇悼词的内容我不在这里重复了,朋友们可以自己上网查阅:《没有她,我会是个不同的人》。仅看这个题目,就知道妻子柯玉芝在这位国父级人物心中的位置。如果一个成功男人能以这样的口吻评价自己的妻子,可见这位妻子之优秀,起码在自己丈夫的心中,她做到了最好。

 

  其实,女人也好,男人也好,在家庭意义上,并不一定要在场面上多么风光无限,只要在彼此心目中被认可为“最好”,就OK了。

 

  切记,我们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人生之首要大任,所谓,繁华世界,与你相远?家庭兴和,与你相近!你我家和,方有世华。

 

  试想,李光耀若没有引以为骄傲的爱情家庭生活,新加坡国父的尊位他未必坐的上,所以才有了这篇看似心静如水却无处不心潮逐浪的悼词。

 

  李光耀写到:我和妻子自1947年便在一起,超过了我们四分之三的人生。我对她逝世的悲伤非言词所能表达。但今天,回想起我们共度的日子,我要选择歌颂她的人生。

 

  悲伤之极却选择歌颂,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我们仿佛只看到平静如镜的大海,却看不到它平静之下的波涛翻涌。我相信李光耀在他平缓轻舒的叙述中,心中一定升腾着无限伤感和无限美好的情愫。对他而言,失去的这个“她”,是他今生今世无与伦比的、不可再得的、永远不再的上帝唯一恩赐……他怎能不心痛、不伤悲、不怀念、不留恋?最深沉的伤感往往隐藏于最平静的表象之中,而不是哀嚎泪飞的夸张形式之上。

 

  李光耀写到:我是个在前莱佛士学院(RafflesCollege)的教育被中断的年轻人,没有固定的工作或专长。她的父母并不认为我是合适的女婿。但是她对我有信心。我们相互许下了承诺。

 

  爱情的降临竟是如此的简单,只是让世人折腾复杂了。李光耀与我们一样,也曾是于世俗中挣扎的年轻人,幸运的是他遇到的那个“她”实在是一位眼光独到的女性。因为她超越世俗的审视和选择爱情的智慧,使她在人生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一次“押宝”中胜出。当然,她不可能在当时就能预见李光耀会有以后如此巨大的成功,但最起码她坚信李光耀作为男人和丈夫应该是“上上品”。

 

  李光耀写到:我们在1947年12月于史特拉福(Stratford-upon-Avon)秘密结婚。在剑桥,我们两人都全力以赴。她用了两年时间,考获法科双重第一荣誉学位。我也获得双重第一荣誉学位,名列榜首,但却用了三年时间。我们没有让导师失望。我们的第一荣誉学位让我们在生活上有了好的起步。为了让父母和朋友满意,我们在1950年9月第二次正式结婚。

 

  秘密结婚是迫于世俗及家庭的压力和阻挠,他们选择了曲线迂回的策略。这和现在有些年轻人不一样,如遇家庭反对,要么拼死对抗,要么偷出户口本强行结婚,要么私奔等待父母妥协,要么同居用事实说话等,都是激情超越理智的做法。而李光耀和柯玉芝则选择在异国他乡秘密结婚,一是两人既然已经坚定看好对方,结婚早晚都是必然的结果,那就毫不犹豫的出手;二是既然明白结婚是对家族势力的不敬和伤害,那就先秘密结婚,等待时机成熟再公开举办婚礼。时机成熟之时,就是学业有成衣锦还乡之日。这样,世俗的大山虽然沉重,但经不起成功杠杆的撬动。不像现在有些年轻人,从不知道先改变自己的现状,再争取自己婚姻自由。折腾了几年还是老样子,既便死乞白赖的把婚姻弄到手,也很难让人看好。因为,你自己先天不足,何怪世俗瞧不起?(感人故事大全 www.wenzhangba.com)

 

  李光耀写到:我在2008年7月3日把她带回家。医生估计她只能支撑几个星期。她却在两年三个月后的10月2日才逝世……她告诉我她的最后愿望,是吩咐孩子把我们的骨灰放在一起,就像我们生前不分开一样……她最后两年的生活是最艰难的。在接连的小中风后她卧床不起。她不能说话,但还是清醒的。每晚,她都会等我坐在她身边,告诉她我今天做了些什么和念她最喜欢的诗。然后,她才会安睡。

 

  一辆列车把我们风驰电掣的拉往终点,其实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终点的来临。遗憾的是,一块上车的人又往往不会在同一个站台下车,本来手牵手、肩并肩坐在车厢里看风景,突然间,另一个起身说:对不起,老伴,我要先下车了,你要好好的啊……转眼间,车窗外的风景里就有了他或她的身影。剩下那个坐在车厢里的人,从此再没心思看窗外的风景了。因为他或她知道,不久的将来自己也会变成窗外风景里的“风景”。到时候,他或她会拼尽全力追赶早先已经下车的那位被叫做“老伴”乘客,因为他们的爱情还要在另一处风景里继续……

 

  李光耀写到:对我们在一起的63年,我有珍贵的回忆。没有她,我会是个不同的人,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我应该从她有意义的89年生命中得到安慰。但在这最后告别的时刻,我的心是充满悲伤的。

 

  李光耀先生终于在悼词的末尾说出了“悲伤”这个词汇,在最后告别的时候,悲伤袭来,他坚强的心终于碎了……

 

  5年后的今天,悼词上的墨迹未干,李光耀先生的生命似乎也进入弥留状态。新加坡的居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前往医院外面,送上鲜花和祈福卡,希望奇迹降临,让这位国父离去的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

 

  很遗憾,还没等我把这篇文字写完,电脑屏幕上突然跳出一则新闻: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1岁。

 

  本来是一篇闲情的文字,结果只一夜之隔就变成了“祭文”。不是我对李先生的生命走向有预感,而是他写于5年前的那篇悼词,在他平静的叙述中,我悄然感受到,生命再壮美也挡不住暮之苍凉、暮之伤感、暮之无助、暮之将去的喟叹。

 

  活着的世界,我们的心灵跟不上我们的脚步,看看李光耀先生的一生就知道了。

 

  死了的世界,我们的心灵超过了我们的脚步,读读李光耀先生的悼词就明白了。

 

  忙碌的生活,匆匆的生命,从不给心灵片刻停顿和宁静,因为在物质欲望事业信念的围城里,你的心灵被迫追随你的脚步在一场又一场的突围中疲于奔命,不管你是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伟大生命,还是对人类社会微不足道的渺小生命,都不得不委屈心灵追随生命而奔波跋涉。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主动放弃舍得物质信仰的追逐、诱惑及谋取而成就心灵安宁及美好的人几乎不存在。

 

  我总想记住,心灵的需求就是越简单越美好,但我总也不能满足心灵这真实而朴素的诉求。

 

  所以,有的时候从杂乱无章的生活里抽出身来关注一下自己心灵的喜怒哀乐,或许在你生命将暮将陨的时候,你才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和悔悟,你才会以极其平静的心态走向生命的彼岸。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