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成品与资源
从小,我们接受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在思想意识上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观念。譬如,说到殖民,就是奴役,草菅人命,剥削与压迫。而封建,几乎就是古老、陈旧、落后,人民无饭吃、无衣穿的代名词。其实,很多事物以及舶来的一些词语,原本的含义并不像我们的观念一样,而被当初的使用者赋予了其另类,甚至不同的含义。
对于殖民,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原指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进一步解释:在资本主义时期,指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政治势力扩张到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掠夺和奴役当地的人民。而关于殖民地,是这样解释的:原指一个国家在国外侵占并大批移民居住的地区。在资本主义时期,指被资本主义国家剥夺了政治、经济的独立权力,并受它管辖的地区或国家。而在当今,网上的热议为:殖民的外文引申含义是输出成品,输入资源。并评述说,现在美国认为自己的国家正遭受日本的殖民。原因是,日本的成品正逐步蚕食美国,而输出到日本的,均是可以再加工的,可以列入资源类的物资。如果用我们自小形成的观念,以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遑论日本,是任何国家近期均不能撼动的霸主地位,怎容他人奴役。就这个问题,是无法用过去的概念去合理解释的,而如果用外文引申含义去理解,就不难说清楚了。譬如说,很多美国的汽车工业破产、倒闭,就是受日产汽车的冲击而造成的。如果仅指日产汽车方面,日本向美国输出的是成品车,换回的是粮食、石油等资源,那按照他们的解释就是被殖民。而殖民行为,就被赋予物质的定义。那么,中国现今大量商品出口,是否亦有殖民之嫌?相信这个问题一出现,很多人会持否定态度。也许有人会由此发问,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曾支援过很多落后的国家,怎么能说是殖民?关于援助,美国人也没少做,又将如何解释呢?还以中国为例,如果说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支援,那么套用这个解释的话,所输出的成品是信念,灌输的是一个观念,而收获的资源就是信任与服从。这个所输入的价值,比任何资源都贵重。
关于封建社会,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一种社会形态,特征是地主占用土地,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全无土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被产品被地主剥夺。在那样的社会形态中,农民通过耕作,为地主生产粮食,换取少量的,有时候甚至不足以养活一家人生存的粮食。如果相对地主来说,输出的是可以反复耕种的土地,而且是永远不会枯竭的资源,输入的就是可以变成食品的粮食;如果相对农民来说,输出的是无限的劳力,输入的是有限的粮食。
说到观念,作为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疾速传播的通讯设备设施及发达的科技手段,可以说世界任何角落、任何方位均没有秘密可言,没有辐射不到的地方。所以,关于由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变化、新观念,都能迅速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与科技共同带来,或引申的观念、名词、说法更能快捷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甚至无处不在、无处不以能说、引用新词汇而自豪,而彰显自身的新晋身份。 (很有哲理的日志 www.wenzhangba.com)
在述说新词汇的同时,很有一些人开始试图盘活一些或尘封、或被时代打上深刻烙印、或已经植入人们脑海多年甚至几代人的一些词汇,试图从另外的途径给予这些陈旧的词语一些新的定义、新的解释。从而打破因专制对其的限制,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就如同上文所提及的殖民、封建等等。毋庸置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观念与说法。在人们普遍认为新时代到来了的时候,有人挺身而出并率先试图打破一些固有思维并把词汇赋予新的解释作为突破口,并一而再再而三地触及非常敏感且定义已久的词汇,意识是积极的,但结果却是难测的。任何统治阶层都会赋予它所统治的社会、一些社会现象、一些特定的时间段以不容置疑的定义。任何时候、任何时态均不容被怀疑、更改。如若说封建帝王更迭有可能改变一些观念、方法,并引发词汇的改变的话。那么,如若一个成熟的政党,因为主要领导人的变更而改变观念、方法的话,意中觉得就不应该称其为成熟。不应该出现定义上的彻底改观,而有的只可能是局部微调,仅此而已。
人们可以通过对事物的认知而改变,而提升个人水平、能力,但不要妄想着通过重新定义一些观念而改变社会形态,二者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人们的认识中,资源经过有效整合、加工,就变成成品了。这样认识虽然有些简单,但距离事实并不太远。虽然很多资源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再加工,由成品而再精而精,其实这只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其实,有些不同步骤所变成的成品就一定优于上一个步骤,也就是说具体步骤中所产生的成品,下一步并不一定就比上一步所生产的成品优质,只能说用途有异,或者更实用。简单打个比方,用麦子制成面粉,用面粉做成的馒头与面包孰优孰劣,孰更实用孰更好吃?就因人而异了。
如若按照输入资源输出成品来研究问题,那么,被成品输入虽然被动且落后,但正因为有从资源到成品的转换,才可以间接获得接受新事物的机会、获得发展的机遇。如若再加上大批量的具有新技术、新思维、新技能人员的移民,就有了直接面对新事物的机会,其发展是迅疾且先进的。如若从这个角度分析,人口的流动是促进社会进步的。虽然这里面存在着被统治与奴役的事实,然则哪个国家、民族的兴起不用付出沉痛的代价?纵观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发展史,几上几下,或纵横世界或被凌辱,或发达先进冠绝世间或贫穷落后备受奚落。兴于衰至极致,衰于兴到尽头。所谓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被殖民不是不能言说的屈辱,翻开历史看看,比这更屈辱的事还很多。所以,大可不必纠结于试图用偷换概念来加以掩饰。有那么大的能耐、那么多的精力,干些直接些的研修工作,多好!
二零一四年七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