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品读折扇文化 拾趣古今故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品读折扇文化 拾趣古今故事

2015-06-22 作者:天空之外 来源:天空之外原创 阅读:载入中…

品读折扇文化 拾趣古今故事

  (文/邬健)又到了夏季,在我们身边,总能看到一些手执折扇驱暑或鉴赏的人。在他们的闲谈中,总能让人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一些文化的气息。

  一把融名家、篆刻、书法和实用于一体的折扇,不仅传承了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基因,更折射出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折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一把折扇主要由扇骨、扇页和扇面三部分构成。普通的折扇,一般用竹木做扇骨,韧纸做扇面。讲究一点的,扇面上还要题诗作画。折扇的附属装饰品,称为“扇坠”。古人认为,扇坠以蜜结迦南为第一,其次是宋做旧玉的小饰件,再次为虎斑贝(宝螺)、金丝,各色玉做的也算好。至于琥珀、蜜蜡之类扇坠,就该属下品了。

  折扇最早出现于公元五世纪的南北朝时代。《南齐书》上说:“褚渊以腰扇障日。”这“腰扇”据《通鉴注》上的解释,“即折叠扇。”不过那时还不流行。到了北宋,“如市井中所制折叠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市井有制,说明它已不是少数人专用的了。

  据《西宫记》记载,平安初期,每逢夏季,宫廷贵族赐予侍臣折扇,折扇成为宫中活动时侍臣携带的物品之一。后来,宫廷女子也受其影响,经常拿把折扇,作为身边的装饰品。

   到了明朝,一段田娟娟与木元经的“折扇姻缘”更是被人们传为佳话。素不相识的一对男女,只因了一把折扇牵线,竞结成了情深意笃的恩爱夫妻

  木元经是山阴的一名年少才俊,仪表轩昂。一年盛春,他只身一人来到泰山,领略雄伟东岳“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为了第二天清晨在泰山绝顶观日出,夜里停宿在秦观峰。山风清爽,夜里睡得十分香甜,美梦翩然入睡乡。他梦见自已迈步在一片秀美的山水之中,忽有一美女飘然而至,遗下一诗扇,转身隐入一所雅致的宅第中。他拾扇展读,还没等他看清扇上的题诗,忽闻一阵清脆的晨钟轰鸣,把他惊醒。清醒后,虽然没有记住诗文,而梦中所见山水宅第却历历在目。

   第二年,木元经被当地府学推荐入朝廷太学,赴京途经武清县。到武清时,适值落红遍地,柳絮飞锦的暮春时节,此地风景清丽宜人。离太学开讲还有一段时间,因而本元经决定在武清小作停歇。找了家客栈住下,安排妥当后,就到了夕阳西斜的时候,迎着和暖的晚风,木元经信步走出客栈,不知不觉走到了郊外。过了一座小石桥,前面不远处是一个翠绿葱郁的山凹,一条小径通向深处,四周嫩草如茵。木元经十分惬意地左顾右盼,忽然眼前一亮。发现道旁草地上躺着一把娟秀的折扇,拾起一看,是一把精致的檀香木骨绢面小扇,扇头上用红丝绳系着一对小巧玲珑的水晶蝴蝶,展开扇面,上面题着一首诗:“烟中芍药朦胧睡,雨底梨花浅淡妆。小院黄昏人定后,隔墙遥辨兰麝香。”诗意清雅优悠,春意甚浓。再看字迹,是一笔娟秀的小楷,似出自姑娘之手。木元经体味着诗韵,再次抬头四顾,猛然觉得眼前的景致十分熟悉。仔细一想,原来是与去年在泰山上所经历的梦景如出一辙,心中不免惊奇。

   再沿着小径往前行,远远看见有一妙龄女郎,带着两个年幼的婢女在溪畔花丛间游玩采花。木元经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还不待他靠近,那女郎似乎有所察觉,唤了两个婢女。一阵莲步轻移,循小路走进山凹前的一所院落中,只抛下一路轻盈的笑语。木元经不知是进是退,眼巴巴地望着那所院落,竟然也与当初自己梦中所见一模一样。他不由得有些心神恍惚,既兴奋又怅然,掏出佩刀在路旁杆上刻下一首七言绝句:“隔江遥望绿杨斜,联袂女郎歌落花。风定细声听不见,茜红裙入哪人家?”眼看已暮霭四合,此地不能久留,他怏怏地转回了客栈。夜里,他悄悄向店家打听郊外山凹中住的是什么人家,店家告诉说:“此去三里许有田将军园林,公子所见,莫非是田将军的爱女田娟娟?”

   这一夜,客栈中的木元经心潮起伏,难以成眠。天刚破晓,他立即起身盥洗,又兴致勃勃地循旧路来到郊外溪桥畔,徘徊在树荫花丛中,却终不得见。

  由于学业在身,木元经不能在武清久留,只好怏怏地离开,进入京城。在太学中,承教名师,埋头苦读,但心不由己地拿出拾到的折扇把玩,视如珍宝。 (关于爱情的日志 www.wenzhangba.com)

   三年后,木元经完成了学业,被派往洛阳为官,走马上任,真可谓少年得志。又是一个春天,洛阳的牡丹花开得争奇斗艳,城外更是繁花似锦。公务余暇,木元经独自骑了一马,往郊外踏青。

   一路清风送爽,不知不觉来到人迹稀少的远郊。行至一溪桥边,木元经牵马到溪中饮水吃草,然后自己手摇折扇,站在桥头观赏远近阳春美景。见不远处路旁有一处人家,木元经感觉有些口喝,便牵上马,想去讨口茶喝。

   出来开门的是一个慈善的老翁,他热情地邀请本元经进屋歇息奉茶。木元经随老翁入内,里面院子很大,前面是几间茅舍,通过一道内门,却是另一番天地展现眼前:其中有楼台亭榭,花木成荫,一条小径穿花而过。木元经又觉似曾相识,原来是与泰山梦境酷似。他大感意外,心想其中必有天机,于是故意拿出在武清拾到的折扇扇风。老翁叫人进了茶水,自己与客人在厅中落座,见到客人手中的折扇,十分客气地借过来看了片刻,又问客人折扇的来由。木元经把武清拾扇的经过如实禀明,老翁嘱他稍等,自己则持扇隐入内室。

   不大一会儿,老翁喜滋滋地走了出来,对木元经说:“天下真有这般巧事,我见你这把扇上的字迹似我外甥女的手笔,恰好我妹妹和外甥女住在我这里,因此借了让她们去看,果然此扇是我外甥女的失物。你们甚是有缘,舍妹请公子入内一见!”

   木元经怀着兴奋又惶惑的的心情,被引入内院的一处花厅,刚一坐下,一位年约五十的老妇走了出来,雍容华贵、神情慈霭。木元经见过礼,老妇徐徐开口道:“老身钱氏先夫上轻车都尉田忠义,前岁因战伤归故乡武清休养,小女娟娟不小心失落此扇,不想到了公子之手,然而当时树干上刻的两首诗,不知何人所为?”木元经听田夫人念了那两首诗。恭敬地答道;“是在下昔日所题,不想惊扰了夫人。”接着又关切地问:“不知老夫人何时由武清来洛阳?”

   田夫人神情黯然地说:“先夫已经离世,年前我们母女从武清投奔到此地哥哥家。”说完后,田夫人折回内室,一会儿,引出一美丽的女郎,云鬓花颜,款步轻移,宛若天仙一般。木元经看了这女郎儿大吃一惊,她竟然与泰山梦中所见美女一模一样。心想必定是机缘天成。双方见过礼,木元经把他泰山神梦的情形细细叙述了一遍,在座的人都惊叹不已。田夫人暗中示意他可央媒人来说下这门亲事,木元经心领神会,天近黄昏时,告辞回城。

   第二天,木元经就请了媒人,一同往郊外去求亲,田夫人自然是爽快地答应下来。既有天定情缘,又有双方情意,一对佳人在这年四月就缔结了良缘。由于木元经经常要公干外出,只要可能,就争取带着田娟娟同往。大江南北,处处留下他们形影相随的俪影。由此,他们的这段“折扇姻缘”被人们传为佳话。

   在清朝同治年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折扇的掌故:有一个忠厚农民与人发生纠纷,对方仗着自己有钱有势,硬将一坟迁到农民家的祖坟上。官司由衡阳县打到衡州府,对方总是占上风,农民气得想上吊自尽。

   一位亲友提醒:“你不是有个干儿子在南江做两江总督,烦劳他开个条子,官司准赢。”农民找到他的干儿子曾国藩,说明了来意。曾国藩叹道:“我也知道干爹是个本份人,但我也不能干预地方官的公事啊!容我考虑考虑吧。”次日,正逢曾国藩升职,文武百官来祝贺。曾国藩在席上说:“干爹一生辛苦,想送一把扇子,请大家留名做永久纪念。”大家看见折扇上款是:“如父大人侍佑”,下款是:“如男曾国藩尽献”。于是,大家有的签名,有的题诗。农民捧扇回家。再升堂时,农民手执折扇进去,知府大怒:“放肆,拿上来。”看后,便一声令下:“退堂。”据说,知府不仅退还了扇子,还宴请款待了这个农民。

   一把折扇,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给地方官面子,也免于曾国藩有干涉地方公务之嫌。至于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总之,一把折扇,有两个画面。一面是历史,一面是现实;一面有书画,一面可能是空白,留给后人思考后填充……真可谓:“书说前辞纸面观,画中美人对稍眉。一览乾坤多少事,全付轻摇任笑谈。”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