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趣
盛夏来临,偶闻蝉鸣,勾起童年时代逮蝉的情趣,那一幕幕放电影似的再现脑海。
我的童年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娱乐活动极少的年代,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捞鱼摸虾,逮蝉扑蜻蜓。记得那个时候,每到下午就拿着一把小?头,带着一个小碗或者瓢,来到树行子的大树下翻地刨蝉蛹。那时候我们根据蝉蛹形态的大小分别叫做:竞竞、知了、节流。刨到傍晚时分,人也累了,蝉蛹也开始向土外钻了。于是就放弃了刨地法,而是开始了满树行里找,有的刚刚爬出洞穴,有的已经爬到树上,他们就轻而易举的成为我的囊中之物。有的则刚刚破土,只有小小的眼孔,这时则需要小心翼翼的用手戳一下,然后用手捏住蝉蛹的爪子慢慢提出来。也有耍赖的蝉蛹把爪一缩掉回洞穴,用?头刨就费劲了。就这样一直找,持续到天黑下来,各自回家。
晚上是没人照着找蝉的,因为一般家庭还没有手电,即使有,也舍不得浪费电池,当时使用手电是一种奢侈品。再说大家也不食用蝉蛹,我的战利品,不是喂了小鸡,就是作为养鸟的美食。
有时我也为了观察蝉蛹的蜕变,挑选几只健壮的放到蚊帐里慢慢欣赏,蜕皮是从背部裂开口,缓慢地从外皮的包裹中爬出来,刚蜕完皮的蝉是浅黄色的,嫩嫩的,翅膀软软地蜷缩着,再过一会儿翅膀才能完全张开,很快浅黄色变成了暗黄色、浅褐色,最后变成深褐色时它稚嫩的背部变得坚硬起来,这时候就具备了飞行的本领,并且雄性的还能发出悦耳的叫声,整个的蜕变过程就结束了。如果你一直等,可能会等得不耐烦;可如果你不管它,它会一不留神就完成了华丽变身。这种做法往往会招来父母的责备的,因为蝉蛹的蜕变过程会留下难以洗掉的污渍。
还有一个逮蝉蛹的最佳时机是万万不能错过的,那就是接二连三的阴雨天里,大白天里也有蝉蛹出现,大概是因为没有阳光的缘故吧,闹得连蝉蛹也判断错了时辰,竟颠倒了黑白昼夜。或许是真的等不及了。这些时候,大人们借着雨天无法劳作的空档,睡起觉来,缓解夏收夏种以来的过度劳累。孩子们则精力旺盛的很,乘着雨小的间隙,戴上纬笠或披上蓑衣,亦或一点塑料纸,活蹦乱跳的穿梭于雨下树行中,边找蝉蛹,边嬉戏,真是不亦乐乎! (友情日志 www.wenzhangba.com)
再后来,随着人类对蝉蛹营养价值的认识,逮蝉蛹、扑蝉已不再是孩子们的专利,成年人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手电筒也越来越亮,也摒弃了刨地的方式。时间也大都是晚饭后,成群结队的人们,手持电筒,穿梭于树林之中。因为这一阶段农活不是很忙,故而这一活动持续到深夜,甚至到凌晨才结束。
白天孩子们仍然以逮蝉为主要活动项目,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捎上绑定一条细竹枝,在村落里四处搜集蜘蛛网,并时常沾点水以保持蜘蛛丝的粘度。来到树下,对准蝉翅黏上去,蝉受惊一飞,便被牢牢黏住,此时此刻,你需顺手慢慢到过竹竿,小心翼翼的把蝉取下,一定不要在粘子上留下蝉翅,从而降低了粘度。粘到狡猾的蝉,它不飞,死死地抓在树上,粘质的粘度是抓不起来蝉的,当你抬起杆子时,它会吱的一声飞往高处,逃脱一劫。
时下,由于过度捕捉,野生蝉几乎出现断代现象,随之而来的是人工养殖的大量兴起,让蝉蛹实现了批量生产,蝉蛹然然成了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也是山东等地的风味小吃,以至于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礼品。其营养价值也进行了系统的归类详解,在此不妨赘述仅供大家参考。
蝉蛹性寒、味香,具有散风宣肺、解热定惊等功能,其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它除了食用价值外,还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据《中国药材学》记载,蝉若虫有益精壮阳、止渴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癌等作用,蝉蜕富含甲壳素,异黄质蝶呤、赤蝶呤、腺苷三磷酸酶,具有疏风散热、透疹、退翳、止疚、补肾、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咽喉肿痛、风疹瘙痒、目赤目翳,破伤风,遗尿、肠炎、小儿惊痫、夜哭不止等症,是中国一味常用中药材,可以说蝉若虫的一身都是宝。产地多为安徽,山东,河南。由于其可观的市场价值,现在市场多为人工养殖品。野生的已经很少。由于生长年份不够(野生品为3--7年,养殖品为1。5--2。2年),甚至有部分养殖户使用一些化学制剂,导致体内各种元素含量减少。减弱其营养和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