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依稀,又见一个红衣少年,在微风浮动中黯然伤神。那一句“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也总是萦绕在耳畔。
我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宝玉穿红衣时最让人着迷,大概是太多他伤神的镜头都着红衣吧。说到“红”,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点点的波动。前几天,看到一个同学发了一篇文章《乱红》。说实话,起初我以为是写《红楼梦》中的某些淫乱之事。比如惜春生活周围的那些个事儿:侄儿滥淫,哥哥乱伦。当然也有别人口中:“你们东府恐怕除了门口那两只狮子,其余连猫狗都不干净…”这样的口舌,这样的环境,最终使一个正处在妙龄青春的女孩子,走了避世之路。实则不然,文章中那几句“落红满地 春水东流 晓风残月 伤离别 多情系我心 负你千行泪”让我为之一震,原来那诗词曲赋中的缠绵低吟,才是她“乱红”的诉说。与我而言,“红”字,总伴随着那个归真的通灵宝玉,那一群情天孽海而来闺秀。至少,目前是。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一部反应人间百态的著作,终取名《红楼梦》?总觉得《石头记》也是很好的。是因为宝玉“爱红”而曹公也“爱红”吗?曹公笔下,宝玉总是爱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总扎在女人堆里。曹公更是,宝玉、黛玉、湘云等众多人儿,无不衣着红色,以此来写尽百态之红。就连黛玉的窗纱都是银红,以此表现出曹公的“爱红”精神。思来想去,大概是因为“红”是最具生命力的,最具激情的。一部红楼,唯有宝钗,一身清装素雅。虽然,宝钗的结局也不人意,可自认为比起那些其他人或许能好些吧。大概,这些“红”伴随着人的消失,也有着更深的涵义。 (美文摘抄 www.wenzhangba.com)
《红楼梦》的尾声,四大家族败落。宝玉从狱中出来,遇到依旧着红衣的湘云。可没几句话,就匆匆别离,各自天涯,这是红楼在我记忆中最后一抹红。有续书说,湘云会是后来宝玉的续弦妻子,可湘云的判词图画中的“几缕飞云 一湾逝水”告诉我们湘云终也魂归,带着那最后的“红”。自此,出家后的种种,似乎无关紧要,而我想看的故事也到这里结束了。
都说《红楼梦》中,写尽百态之红,而我却不敢在多说了,大概终是因为才疏学浅吧。而人间,又有多少“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