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长尾理论2.0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长尾理论2.0读后感10篇

2017-11-28 21: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长尾理论2.0读后感10篇

  《长尾理论2.0》是一本由安德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尾理论2.0》读后感(一):长尾与垃圾

以知识为基础的“%长尾”经济中,20%是热门产品,将集中为10%的热门产品,带来50%的收入和33%%的利;8%的次热门产品将带来25%的收入和33%的利润;剩下的90%长尾产品,将带来25%的收入和33%的利润。
短头就是规模经济,长尾就是范围经济
安德森:给用户们丰富的选择,也要帮助他们搜索
利基产品其实一直存在,但随着接触他们的成本迅速降低(消费者更容易找到它们,它们也更容易找到消费者),它们突然变成了一种不可小觑的文化和经济力量。
1. 产品种类的长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第二,现在我们可以有效地开发这条长尾;第三,所有利基产品一旦集合起来,就可以创造一个可观的大市场。
长尾理论阐释的实际上是丰饶经济学——当我们文化中的供需瓶颈开始消失,所有产品都能被人取得的时候,长尾故事便会自然发生。
第一章 长尾市场:技术正在将大规模市场转化为无数利基市场
我们所认定的流行品味实际上是供需平的衡的产物——而供需失衡就是市场对无效分配的一种反应。
物理世界对于市场的限制:区域限制;物理学本身限制——归根到底是技术限制
如果你可以大大降低供给与需求的连接成本,那么你能改变的不仅仅是数字,还有市场的整个的内涵。
第二章 大热门的兴衰起伏:大一统文化只是例外,不是规则
我们正在从一个大规模市场退回到分割市场,只不过,定义不同市场的不再是地理位置,而是我们的兴趣爱好
第三章 长尾简史:从邮购分类目录到虚拟购物车
互联网所提供的交易方式,消除了有型的壁垒,提供了无限的选择。
第四章 长尾的三种力量:制造它,传播它,帮助我找到它
长尾时代的六个主题,回应的是“大规模定制如何可能”的问题:1. 廉价的生产使尾部(利基)有利可图;2.显著下降的获取成本(营销成本)使尾部市场供应丰富;3.需求信息加工(自动推荐到产品排名)使尾部进一步变长;4.为个性选择提供服务;5. 汇总的尾部市场利润不亚于热门市场;6.长尾现象的形成改变了需求方式。(需求曲线的天然形状将会显现出来,不受供给瓶颈、信息匮乏和有限货架的扭曲)
大规模定制的难点在于,将定制的成本降低到大规模生产的程度,为此依靠三种力量:1.生产工具的普及,实现廉价的生产;2.普及传播工具,使营销成本显著下降;3.连接供给与需求,将供求匹配服务做好。力量的来源是分享固定初始投入的信息基础设施。
一条长尾就是没有被经济匮乏滤去真面目的文化。
第五章 新生产者:万补课小视数以百万计的业余生产者
在需求曲线的头部和尾部,创造的动机截然不同
需求曲线开始于头部的传统货币经济,终结于尾部的非货币经济。头尾之间则是两者的混合体。
曝光文化:曝光文化反映了网络的逻辑——一切都是为了引人注意。曝光文化的核心是搜索引擎。
一种动机并不能解释所有人的动机。
第六章 新市场:从头部到长尾
第七章 新时尚领军人:如果蚂蚁也有扩音器,它们会说些什么?
被放大的口头传播效应印证了长尾的第三种力量:利用消费者的情绪来联结共计与需求。普及生产工具是第一种力量,是它让长尾壮大起来。普及传播工具是第二种力量,是它将长尾变得人尽可得。
在一个无线选择的时代,统治一切的不是内容,而是寻找内容的方式。
长尾中确实满是垃圾: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长尾理论2.0》读后感(二):概要

又是一本只要看序言目录就够用的书!=口=
长尾理论是作者在美国市场上观察到的一个统计规律性。
在以武力位基础的“短头”经济中,20%的热门产品,带来80%的收入,并且带来100%的利润,而在以知识位基础的“长尾”经济中,20%的热门产品,将集中为10%的热门产品,其中进一步分化为2%的大热门产品和8%的次热门产品,2%的大热门产品带来50%的收入和33%的利润,8%的次热门产品带来25%的收入和33%的利润;剩下的90%长尾产品,将带来25%的收入和33%的利润,从利润上看,出现了平分天下的3个33%。大热门产品的总利润和冷门产品——也就是长尾产品——的利润总和相等。这意味着将冷门集合在一起经营,可以获得和热门产品一样的利润。
短头就是规模经济,品种越少,规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长尾是范围经济,品种越多,成本越低。
长尾的存在有前提条件:资源丰富且共享。一个信息流通充分且内容极大丰富的平台是促成这里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一个商人要在一个地区开超市,那么他要评估周围的人口流量,人口阶层,生活消费水平,来决定自己购买哪些商品,因为仓库有限,占地有限,货架空间有限,他必然会选择那些大众需求度最高,最热门,最不可或缺的商品上架。一家书店,再实力雄厚,也会选择比较热门流行的书籍销售,因为它的空间有限,资源有限,一切都有成本。
但是互联网改变了这个现实。因为,互联网上的空间接近无限,信息流通成本极低,即使再冷门的商品都有销路,再冷僻的东西都有一部分购买者。
作者研究了音乐网站的歌曲下载率,发现热门的歌曲下载率很高,热门度排在十万名的,也还是有很多人下载,热门度排在第二十万名的还是有几千的下载;即使最冷门的音乐也有几个下载;这些数据图形画出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头部,和后面拖得长长的尾巴,所以取名叫长尾理论。
淘宝上有很多小而美的店铺,往往只销售一两种产品,还瞄准的是少之又少的用户。如果他们开一家实体店,那是肯定要倒闭的,因为一家实体店的辐射范围只有周围那么远,而这个区域里能成为他们客户的非常稀少;但是网络消除了物理距离的差距,让他们洒落在全国各地的稀少顾客,准确的找到了他们,所以才能依靠一两种产品经营下去。
放到中国现在的电子书市场上这种结论同样适用。国内的电子书资源实际上非常匮乏,盗版泛滥看似繁荣而实际上让优秀的独立作者很难生存;往往会出现一本书红遍天,一个热门铺遍全国的情况发生;而实际上,即使再小众的作者也都会有自己的读者,有自己的市场,未来的互联网市场,应该让他们找到彼此,并让作者能够通过这些得到收益。

  《长尾理论2.0》读后感(三):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 2.0

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 2.0
壹、 内容书摘:
一、
长尾现象是从工业资本主义原动力───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的矛盾中产生出来的。新古典经济学以稀缺为常态,遵循80/20法则(怕累托效應 Pareto effect),追逐大规模生产的“短头”;长尾经济学以丰饶經濟學(economics of abundance)为基礎,当我们文化中的供需瓶颈开始消失,所有产品都能被人取得的时候,逆80/20法则而动,追求多品种生产的“长尾”。前者的收入份额与利润分额呈正相关;而后者不然,可能以相对较低的收入份额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份额。换句话说,前者是大规模訂制化(mass customization), 生产成本导向的,后者是个性化定制增值导向的。当前者通向价格战时,后者可以回避价格战。
长尾就是一个幂律(the power law)曲线,它不会被有限場地(limited area)或可用频道这样的供给瓶颈残忍地截断。由于幂律曲线的值域无限接近但永远不会下降至零,它也被称为“长尾”曲线。只要消费市场存在,幂律曲线就会在3个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出现:
1. 多样性(有很多不同种类的事物)。
2. 不平等性(某些事物的质量高于其他事物)。
3. 存在某种网络效应,如声誉或口头传播效应,这些效应容易将质量的差别成倍放大。
换句话说,只要存在不同事物,某些事物优于其他事物,而且像声誉这样的网络效应能进一步推广好事物、压制坏事物,幂律曲线就会出现。这会造成市场、文化和社会的一种“可预见的不均衡”(如帕累托所说):成功带来更多成功。人们常用这个法则来解释20%的产品带来80%的收益,20%的时间里发挥80%的生产力,或是其他任何小比例付出创造大比例成果的现象。
规模经济要求品种越少成本越低,范围经济要求品种越多成本越低。西尔斯经过权衡,将已发展到相当于欧洲国家垄断规模的规模经济业务砍掉,全面转向了互联网经济的前身───范围经济。西尔斯的实践揭示了经济学没有现成答案的“品种经济性”这一事实(经济学历来认为规模经济而品种不经济)。西尔斯的仓储式和目录式营销,解决的是共用商业设施均摊品种多样化成本,提高多样化选择价值的问题。这种商务思路伟大意义在于蕴含了后来托夫勒指出的第三次浪潮发展方向───从规模经济(资本专用性条件下,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向范围经济(共享价值网络条件下,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历史转型。
长尾理论解决了钱德勒《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中工业化两个最大钱眼之间的矛盾,并指出的矛盾转化的方向。网络时代长尾经济对钱德勒时代的范围经济的突破在于,“砖块和灰泥”超市有一定的规模,但它们仍然摆脱不了货架、围墙、员工、地点、工时和天气的问题;而互联网可以在固定初始投入条件下,几乎零成本地无限延伸货架,有效降低了多样化选择的物理成本。
长尾现象虽然是明显的互联网现象,短头市场,有限货架的世界,但其商务逻辑本身,却是从工业经济中出来的,网络只是把酝酿了几十年的供应链革命的诸多要素简单地结合在一起。技术将大规模市场转化成无数小市场。大一统文化只是例外,不是规则。匮乏世界、丰饶世界与80/20法则的灭亡。大热门现在正与无数大大小小的细分市场展开竞争,而消费者越来越青睐多样化市场。
二、 长尾时代的六个主题,“大规模定制如何可能”的问题:
第一, 廉价的生产使尾部(利基)有利可图;
第二, 显著下降的获取成本(营销成本)使尾部市场供应丰富;
第三, 需求信息加工使尾部进一步变长;
第四, 第为个性选择提供服务,使热门不再热,冷门(尾部)不再冷;
第五, 汇总的尾部市场利润不亚于热门市场;
第六, 长尾现象的形成改变了需求方式。
大规模定制的难点在于,将定制成本降低到大规模生产的程度。为此要依靠三种力量:
第一个力量是生产工具的普及,实现廉价的生产;
第二个力量是普及传播工具,使营销成本显著下降;
第三个力量是连接供给与需求,将供求匹配服务做好。力量的来源是分享固定初始投入的信息基础设施。
1. 在任何市场中,利基产品都远远多于热门产品。而且,随着生产技术变得越来越廉价,越来越普及,利基产品的比重仍在以指数级的速度提高。
2. 获得这些利基产品的成本正在显著下降。数字传播、强大的搜索技术和宽带的渗透力组合成了一种力量,凭借它,在线市场正在改写零售经济学。现在,许多市场已经有能力供应空前丰富的产品。
3. 但仅仅供应更多的品种并不能改变需求,消费者必须有办法找到适合他们的特殊需求和兴趣的利基产品。从自动推荐到产品排名,一系列的工具和技术都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这些“过滤器”可以把需求推向长尾的后端。
4. 一旦有了空前丰富的品种和用来做出选择的过滤器,需求曲线就会扁平化。热门产品和利基产品仍然存在,但热门产品的流行度会相对下降,利基产品的流行度则会相对上升。
5. 尽管没有一个利基产品能实现大的销量,但由于利基产品数不胜数,它们聚合起来,将共同形成一个可与大热门市场相抗衡的大市场。
6. 当以上几点全部实现,需求曲线的天然形状将会显现出来,不受供给瓶颈、信息匮乏和有限货架空间的扭曲。而且,这种形状受少数大热门的支配程度,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相反,它的分布就像人口本身一样分散。
一句话:一条长尾就是没有被经济匮乏滤去真面目的文化。
三、 制造它,传播它,帮助我找到它
长尾经济的销售逻辑是:销售成本越低,销量就越大。实现这一点要靠长尾“集合器”(aggregators),就是能将数不尽的各类产品集合起来,将它们变得易于寻找、唾手可得的公司和服务。要想一路走到长尾之末,也就是从最热门的金曲一直走到所有的新老车库乐队,唯一的方式就是彻底抛弃“原子”,将前前后后的所有交易都建立在“字节”的基础上。这就是第二类集合器───纯数字零售商。我们并不能在传统零售商和长尾零售商之间划出一道简单的界限。事实上,这里面存在一种渐进式的过渡:先是纯原子经济学,再是字节和原子的混合,最后是纯字节的理想世界。有形产品的数字目录可以降低销售成本,令商家沿着潜在长尾大大前进一步。剩下的尾巴则全部留给了更有效的纯数字模式。两者都是长尾,但后者可能比前者更长。
四、 营销戰略:
通过口碑传播(word of mouth/amplififers口碑放大器),长尾理论将在不可能情况下实现销售。所有的行业都有无限多样化的顾客。品种多样化趋势推动了从机构到个人的权利转移,在这一过程中控制着网络对话的人不是营销人员,而是用户。营销长尾带来了可信任的、真实的、自然发展的、自下而上的、基层民众的意见,将改变企业营销与生产的思维,带动新一波商业势力的消长。并最终影响到21世纪消费者的行为。
长尾理论的影响不仅限于企业战略,也将左右人们的品位与价值判断。大众文化不再万夫莫故,小众文化也将有越来越多的拥护者。新生产者,万不可小视数以百万计的业余生产者。
貳、 作者
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自2001年起担任美国《连线》杂志(Wired)总编辑。在他的领导之下,《连线》杂志五度获得“美国国家杂志奖”(National Magazine Award)的提名,并在2005年获得“卓越杂志奖”(General Excellence)金奖。
參、 讨论
阅读完轰动已久的长尾理论,除了理解网际网路对消费者行为与市场的影响之外,尚有几个问题不能理解:
1. 运用长尾以取得获利,非常重要的关键是必须做到渠道整合,也就是以互联网或近似模式做到成本资源共享,并拓宽铺货通路,增加产品能见度,并增加关键字以利搜寻。但这些仍是被动行销模式,当身处在长尾尾端的企业欲振作时,仍旧无法确实的增加顾客数量,亦即获益,或如何增加在网海中的曝光度,亦是市场推广的一大问题。
2. 订价越趋透明,甚至连制造成本都透明,如何在小批量生产状态下,以高成本与大批量生产低成本竞争?除进行差异化行销,增加产品种类之外,无法创造大幅获益,因为"尾部的全部收益"才会等于一个大热门,但这些收益是由无数家公司去各自经营并各自收益的。
3. 当消费者能进几无偿持有时,是否同时会产生相应的资源浪费?
4. 信息已成为消费的一部分,因此也可以成为商品,当信息可以被贩卖,操做口碑的假网民已成为现今社会既存在的现象,"口碑营销"可以被捏造,长尾是否会再次被打乱?
5. 新产品必须不断被推出以维持信息得新鲜度,由热门定律,商品将不会一次到位的被革新或推出,为了不断制造的需求,制造商缓解自身的开发压力,消费者反而必须忍受商业策略的推持真正好的新产品的时间,对消费者与进步是负面影响。
长尾理论不是拉拔长尾末端小公司成为大企业的经济理论,是让牛肉面店兼卖小菜的菜单提议。

  《长尾理论2.0》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现在感觉看书都看不进,已经到了“书借也不能读”的地步了。两个月把长尾理论断断续续看了两遍。“长尾”的概念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仅对另外一点“众包”(crowdsourcing)说些自己的想法。
众包,最早见于《连线》2006年的6月刊,大意是说,把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其实众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简单一点的如征文大赛,摄影比赛就是众包的现实应用。web上的例子,Google就有很多众包的工作(Google code,Google app engineer,etc),其他的例如Apple Store,wikipedia。国内比较好的如大众点评网,豆瓣。
市场的大门在一瞬间突然为爱好者、兼职者和发烧友打开,这样的人力并不完全是免费的,但是比起传统的雇员,成本显然更低,质量反而会更好(很多时候)。外包并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样的趋势正是众包的概念。说到这,众包其实就是UGC(用户产生内容)了,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
对于驴妈妈而言,用户产生内容最方便的是点评,但是最有吸引力和最提高用户黏度的是攻略文章。让用户有动力为我们提供高质量的攻略文章,同时也会也会因我们的攻略文章受益,这是攻略频道最大的目标吧。其实,很多游客有分享自己攻略的需求,看到自己的攻略被别人采用和收藏也会很开心。这里很直白的体现着互联网分享的理念。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流程清晰,简单,人性化。
UGC不仅可以为产生内容,而且还是用户联系的一项重要渠道。传统的SNS,如人人网、开心网,联系用户之间的纽带是关系,我认识你,我和你同一学校,所以我们互为好友。而UGC的网站,联系用户之间的是内容,是那个“Like”或“我感兴趣”的按钮,为你找到相同兴趣的人,为你想要知道的某类信息提供第一手体验点评。这样的内容网站,往SoLoMo的So方向发展清晰且有力。这也是为什么豆瓣到现在没盈利还会有那么多风投追着他们的原因。
说回来,驴妈妈的用户之间联系非常微弱,好友和社区聊胜于无(无意blame运营人员,公司方向和重点所致)。用户只有在想要出去旅游的时候,才会到网站上找产品。这不是用户的问题,是我们产品的问题。我们缺少用户平时登录的吸引力。而关系和信息是提高用户黏性两个很好的手段。那旅游产品类的网站如何提高用户之间的联系?信息之间的分享和收藏如上所述,而关系方面的突破点似乎在于和传统SNS网站的联合。Tripadvisor可以通过facebook联合登录,登录后可以显示你的FB好友在该网站上的购买、点评等等,类似于一个新鲜事列表。这是个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往后考虑做起来。
以上。欢迎讨论和拍砖。

  《长尾理论2.0》读后感(五):『长尾』理论

匆匆把这本书翻完,看了前面几章还可以,后面就没意思了。真的是“长尾”啊。
聚合器的概念和筛选器的概念倒是反映了web2.0的一些特征。
所谓长尾,就是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大部分的值集中在头部,但是有一条很长的尾巴,而这条尾巴上所有值加起来也是很有价值的。
比如iTunes音乐排行榜,大部分人听的可能就前面几首,他们的热度占了所有热度的绝大部分,但是因为听小众音乐的成本不高,所以几乎所有歌都被人听过。这条长尾上的热度加起来也是十分可观的。
传统时代,因为成本问题,CD店老板根本就不会放一些小众音乐在货柜上,因为卖不掉而且会占货柜空间,但是互联网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无限的货柜,无限的用户。
如果按照这个推理,每个人在互联网时代应该都能找到自己的『听众』,自媒体这么火,就是因为这一点吧。

  《长尾理论2.0》读后感(六):《选择的悖论》的悖论——长尾理论

       几年前看过一本叫《选择的悖论》的书。外国专家通过整本书的例子说明选择的增多使得消费者变得难以选择,这时候不如砍掉一部分选择项,以帮助消费者更快地做出选择。
       前几天心念有名的长尾理论至今仍未拜读过,就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今天读完来写这篇书评。这本书跟《选择的悖论》很像,用一本书论证了一个很简单的理论:1.长尾无处不在;2.长尾市场(利基市场)所创造的价值总额甚至大于主流市场(大众市场);3.制造、传播、帮助人们找到适合他们的东西(那些长尾的组成部分)就能创造巨大价值,而不用再执迷于大热门、大众化需求。
      本书作者自己也明确反驳了《选择的悖论》的观点,认为提供无限的产品更好。因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得商品展示的成本近乎于零,给消费者提供全部选项的难度大大下降,提供更多的选择所带来的吸引力增益从原来的被中和而显得无关痛痒变为现在的影响颇大,使得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成为商家一项成本为零的优势。提供更多的产品就变成了商家乐意为之的事情。
       确实,作为一个实体卖家,只有有限的物理空间,却有无限多的产品种类,没有针对性、不选择热门商品只会给其带来灾难。而对于电商来说,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商品品种,就难以留住可以自由选择的顾客。如果不考虑“互联网的发展”这一语境的话,选择的悖论是无可厚非的。
       这又让我想到了现下热议的O2O。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的对接,如何让无限的虚拟长尾和有限的现实世界无缝联结成了当下商界最热门的议题。这是对运输、仓储、制造的巨大挑战。也许传说中的3D打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是的,发展科技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像"是否应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这个疑问一样,时间到了,科技自然会为你解决。

  《长尾理论2.0》读后感(七):从一条曲线看出的端倪----长尾理论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来谈,以前造就万人空巷的歌曲、电视剧、晚会等,变得好像不那么热门了。从时间发展的维度,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较低,造成歌曲、电视剧品种数量本来就极少。日到如今,热门依然是客观存在着,但是它的热度不再当年。之前大家有在提非主流,当大家都是非主流时候也就没有非主流可言了。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难道这仅仅是生产力发展所造成的吗,其实不然。
Amazon-网络图书商城。随着互联网的成长变化,它率先打破了图书货架空间物理上的限制。亚马逊的商品销售曲线与传统商场销售曲线相比显现的很不同。相同的是热门的书销量仍然高,但是到了冷门的书籍,即使是非常非常冷门的书,它的销量依然没有降到零。这条像尾巴一样的曲线甚至还很绵长。或许这条曲线才是真正的展现某种存在。之前商家面对有限的货架需要考虑热门产品,为了生存,为了利润的需要,需要预测热门的能力。对于人们需求关系的体现,首先在商场进货时的取舍就受到了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突破,产业的革新,市场悄无声息的发生了变化。用书中的语言就是大规模市场转向为无数多个利基市场。
我们的文化经济重心开始加入转移,从需求曲线头部的大热门(主流产品和市场),转向需求曲线尾部的大量利基产品的市场。
        面对新的曲线数据,我们开始更加深入的认识到市场,我们更加接近了需求关系的真实情况。比特经济突破了有限空间对需求曲线的竖切。但是,长尾真的是伴随互联网而生吗?作者究其源发现,在互联网之前,就有了类似的形式。一些企业通过邮递商品目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货架空间的限制,长尾就开始发展。
        我们发现了长尾的存在,对于我们它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具有了更多的利基产品供我们选择。物质极大丰富,而且是有着个性化的丰富。从通信的角度来说有了很大冗余,信噪比发生了变化,当我们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时,需要去付出更多的成本。接着,我们就需要很多的“滤波器”帮助我们找到它。这是一个信息时代,这也是一个需要推荐的时代。未来相信可以帮人降低决策成本的事业确有可为。
        Ps.作者在完成本书的过程中是在网络博客中写的。其中,网友将长尾理论扩充到了很多个连作者都没有想到的领域。这种开放式的成长引人思考。一种理论的多种适应性,世界很多领域是如此的相似而巧妙。

  《长尾理论2.0》读后感(八):长尾市场的存在

    市场是用于资源配置的,但是资源配置的困难之处在于信息的互相沟通及传递,以及交易成本的降低。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困难在某些领域逐渐被排除了,淘宝等各类电商的兴起对于长尾理论是重要的实践补充。
     很多时候,买家和卖家经常无法找到对方,以我们镇上的情况为例,施工员、资料员等各类建筑人才非常之多,当然包工头之类的土老板也不少,但是双方之间现在的沟通模式是什么?熟人介绍,其实如果有个类似中介的机构是否有他存在的市场呢?这是我非常在意的一点,这是个可以增加信息沟通的非常重要的沟通渠道,但是是否能够像预期那样受到市场的追捧就值得怀疑了?
      所有新的利润增加点都是依靠挖掘市场而形成,固有的市场由于存在着既得利益者,想要在旧的市场竞争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你必须拿出强有力的资本+产品+营销,才能够在旧的市场分得一分田地,但是在新的市场,由于没有竞争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介于垄断的机构,但是利润点在哪个地方就颇为值得思考了。
      

  《长尾理论2.0》读后感(九):长尾理论.经济学课

1.从广义上讲,政府管理是为了达到某些社会目标,这其中通常也包含着成本和收益的权衡问题。
2.资源趋于流入有利可图的部门。
3.由于这些例子存在于非理想市场条件中,所以不会产生最优的经济结果。市场不完全,是我们需要律师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4.客户的最优应对方案,往往取决于他们对交易对方选择的判断,并以此制定决策,从而达到对客户最有利的结果。
5.清晰地界定产权能给我们带来收益。
短评:这几条到底哪抄来的忘掉了,现在看看就第三条让我心动。昨天晚上失眠,无聊看《一个》,一直翻到几天前的一篇文章《一年只需要工作六周就够了吗》,再想想自己还未出发就丧失出发欲望的青春,只想说:去你妈的瓦尔登湖。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
短评:既然有理想,总是对现实的自我有所不满,而这正是大彻大悟者不会有的执念。(原文如此,不做修正了)
2.网络不能改变人性,它只是提供某种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把人性中潜在的某种因素激发出来。并没有什么“全新的网络经济”,我们所谈论的“网络经济”和“网络社会”的种种特点,其实是蛰伏在旧有的经济和社会形态中的某种因素被网络激活了。(埃瑟·戴森)
短评:网络的扁平化是激活的重点之一。正是扁平化的特性,使得那些蛰伏的因素显现出来,并且已不同于旧有经济和社会形态的方式显示出来,如同新特性。但是归根到底,依然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特性。就计算机发明以来的发展来看,只涉及到工艺的进步而为涉及到科技的进步,无论是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手机、Google Glass等设备,只是将旧有的计算机工艺结合软件发挥到极致,依然是旧有科技的产物,并没有真正突破桎梏促进科技的发展和跨越。
3.并不存在这大众,只有把人们当做大众的方法。这话有多么正确,恐怕连他自己都想象不到。(雷蒙·威廉斯)
短评:暑期的法律方法论课程上,孙广宁老师提到一个问题,其实法官在进行推理的过程中,是先假定一个结果,然后去寻找法条,而不是如同人们想象以及判决书公布的那般,按照三段式的推理从法条——案件事实——结论的架构来进行审判。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只是为了让民众信服的形式,实质上使用的是先假定结果在寻找支撑结果的法律渊源的设证推理。我认为这也是导致法律在民众看来复杂的原因:当事人双发基于不同的假定寻找不同的法源,自然显得繁复许多。(由于第3条摘录中存在大众,所以短评中的大众一词我使用民众替代,以示两者着眼点的不同)
4.在供给无限的情况下,我们对大热门和利基产品的相对角色的看法完全错了。大热门是供给匮乏的产物——如果只有那么几个货架、几个波段,唯一明智的做法就是把这点空间留给那些最热门的东西。
注:以上几条应该来源于《长尾理论2.0版》,暂时未经查证。

  《长尾理论2.0》读后感(十):长尾和小众

刚刚看完《长尾理论2.0》,简单总结一下:全书的中心思想就是1.给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越多越好。2.把这些选择有组织,有序的呈现给消费者。
说白了就是以前你只能听马三立,侯宝林的相声,现在能听100+的人说的段子了,而且这些段子还分门别类的给你,比如分成:传统的,新的,伦理哏的,大臭活的,让你笑的,春晚的等等。
不过,喜欢郭德纲以及传统名家的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总有那么些小众分子喜欢一些个别人说的段子,这就有了长尾。(长尾中充斥着很多垃圾)
长尾是一种现象,意味着由于销售成本趋近于零而带来的无穷无尽的选择。但是产品的制作成本是降低了,以此引来的是人们注意力有限的分配,想让人注意到你的产品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风口浪尖的话题,也就是所谓“大热门”,但用“大热门”来形容是不够贴切的,这里的热门是人们注意力暂时集中的地方,他们不会存留太久,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下一次大热门浪潮所淹没。
在中国,由于某种原因,我们的文化分化程度并没有那么高。我们存在各种各样的小众文化,拿曲艺来说,有多少流派就有多少不同阵营的粉丝。但我们的注意力还是往往会集中在那些主流的热门文化上,比如纪录片,大家都喜欢《舌尖上的中国》,但对于小众的《英雄:1986年世界杯官方纪录片》PS:这个是我从豆瓣上翻出来的。观看的人就寥寥无几。
或许长尾代表的是一种现象,但每一个长尾中的分子都想去做大热门,因为那里有更多的销量,有更多的关注。
也许有的长尾分子制作成本并不多,但也有许多是制作成本极其高昂,却因为某种原因落到了尾部,而导致严重的亏损。
现在的推荐器(例如谷歌)是点击率主导的,如果你的网站是人们的焦点,那么它就在推荐器搜索结果的前几位,换言之,推荐器展现的也不过是网络世界的大热门,而不是真正的长尾推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过是因为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各个公司,团体甚至包括政府也重视网络。网络这种媒体已经从小众们的狂欢乐园演化成了大众的客厅。
至于社交化,现在是新的推荐器。
ps:http://xs.tianjinwe.com/video/video.aspx?sid=3123&s=3 不点你后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