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旋转木马》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旋转木马》的读后感10篇

2018-08-21 04:2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旋转木马》的读后感10篇

  《旋转木马》是一本由(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80,页数:35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旋转木马》读后感(一):莱依小姐和弗兰克,我想象美好样子

  第一本还没有读完就迫不及待写评论的书,也是评论字数最多的书,是因为毛姆塑造人物太过鲜明,也产生太多共鸣了吧。

  书中的莱依小姐,一个用上帝视角(也是毛姆的视角)来看待芸芸众生的贵妇人,她从来不会在一个人需要安慰时候给予别人需要的怜悯,比如卡斯汀洋想向保罗坦白的时候,比如巴西特夫人发现雷吉真面目愤怒的时候,比如巴兹尔决定跟珍妮结婚的时候,这位小姐总是用近乎恶毒语言去点醒他们,去说出不能让人接受真相,虽然残酷,但,这就是生活

  最羡慕莱依小姐和弗兰克,就是茫茫人海中只有你一人懂我就足矣。因为我能逗乐你,因为我能陪你吃饭陪你说话,因为我们彼此能随叫随到,因为我是生是死是好是坏,对于你来说再也不是无所谓事情!这样就够了。

  《旋转木马》读后感(二):深思熟虑过的,才是最好的

  《旋转木马》这本书讲述的是优雅绅士巴兹尔与身份卑微酒吧女珍妮未婚先孕的故事,所有人都不看好这段阶级差异如此大的婚姻。巴兹尔却勇敢的承担起责任众人的质疑声中而结婚。婚后两人因为家庭背景三观性格生活观念等差异,两人逐渐成为一个房子下的陌生人。珍妮一直很卑微又固执的爱着巴兹尔,当俩人的孩子夭折后,猜疑嫉妒害怕巴兹尔离开恐惧占满了她的生活。最后当珍妮知道巴兹尔心里一直挂念的是莫里太太时,绝望的跳桥自杀了。

  看完这本书心里很是感概,里面的故事情节生活中人与事太相像了。为了凸显所谓的责任心,盲目的承担责任在当下可能大放异彩,而缺少深度思考做出的决定,最后的结果往往让人伤感,还不如当下选择明智方式。倘若巴兹儿认真看待与珍妮的感情,不盲目的结婚,或许最后的珍妮就不会选择自杀。有时候,看起来不是无关重要的一步,试试这个试试那个,也不知道错误无可挽回的, 当深陷泥泞时,以为还能够清空棋盘,重新开始。 “但生活是一盘总要有人被打败的棋局死神坐在棋盘的另一边,对你的每一步棋,它都有相应的对攻步法,能够挡开你所有精心策划方案

  一线城市上了25岁的年轻男女,难免有矛盾心理,既怕回家被逼婚或者相亲,心里又多少有点恨嫁的期望老家好多地方还有相亲见面只要不讨厌,3天就订婚习俗。过了25岁难免心里会焦灼未来的婚姻,双方对上眼先订婚也不是坏事。匆匆忙忙把婚结了,终于完成人生中大事。直到婚后发现生活一地鸡毛认识到婚前双方的了解是多么重要,然后双方心理都充满怨恨,恨不得回到单身状态。没有认真思考过或者人云亦云的做出自己的决定,往往最后受伤的是自己,而这个痛苦却只能自己承受,谁都无法去分担。

  巴兹尔与珍妮的孩子夭折后,促使他们婚姻成功联系彻底断了,珍妮陷入了无限的恐惧。出身卑微的珍妮害怕巴兹尔离开她,看到任何一个光鲜漂亮女人都充满了仇视,见不得巴兹尔与任何陌生女人有交谈。自卑、害怕、恐惧的自我情绪无限的漫入珍妮的头中,开始悄悄的跟踪巴兹尔,偷看信件,问每日的出行在外所见的人和事,恨不得时刻把巴兹尔牢牢的套在身边,留在看得到的地方。珍妮拴的越紧,巴兹尔越想逃离。

  如果爱一个人,需要爱的提心吊胆,最后满目苍夷变的形容枯槁可怕,这样的感情何必再坚持呢?珍妮之所以变成一个极度的控制狂,真正的问题来源内心的自卑和不安,当孩子夭折最后的筹码也没了,内心缺乏极度的安全感。时常听到说他/她给不了我安全感,如果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强大到自己足够给自己安全感呢?

  年少时,我们的心中或多或少的悄悄暗恋过那个打的一手好篮球白衣少年,也悄悄喜欢过一头长黑发姑娘。纵使心中无限柔情,总觉的自己配不上那么干净漂亮的他/她。时光荏苒,当我们真的长大有勇气面对这份情愫时,早已时过境迁人生变幻。后悔害怕自己没有勇气踏出那一步,都被我们心底的自卑与害怕给设限了。如果当初真的勇敢一点,会不会少了一些今天的遗憾?还会不会有老狼的《同桌的你》呢?

  如今,90后的我们也逐渐被称作叔叔阿姨的越来越多,也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来脱单,完成人生的大事。一个人已经孤独的走过了这些年,未来的岁月里能够多一个人陪伴在我们身边不分开自然是极度幸福的。我相信选择两个人的生活一定是因为比一个人生活的更美好才会在一起。

  人生无法从来,纵使过往我们有多少的遗憾或者错误,都是昨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待事情能够多一份思考,少一分固执己见。 多一分沉淀,少一分浮躁平凡的我们每天都在反复不停的做选择,有生活上的、职业上的、婚姻上等等的各种问题,只要最后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坦诚的遵从我们的内心,就没有什么可回头看的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旋转木马》读后感(三):活在当下

  这本书反复出现字眼及其相关意向就是“好好活着”、“活在当下”。贝拉、巴兹尔、弗兰克,甚至超然的莱依小姐,都或浅或深,或明或暗的表达过这个主题

  那么,怎么才算是活在当下,不辜负这美好的又短暂生命呢?就是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换一句大白话就是去爱去享受生活吧。所以毛姆让虔诚的贝拉爱上小自己二十岁的小伙子正直高尚理性的弗兰克医生动不动感叹自己在人世白活了一遭,好好读书努力工作,却辜负了青春时光;就连睿智的生活观察家莱依小姐在目睹赫伯特的死亡时都情不自禁留下眼泪说死亡太可怕,在安抚巴西特夫人时忍不住袒露心迹说自己活着太孤独了,渴望有那么一个人在乎自己无论自己好坏都不是无所谓的。生命实在短暂,且等在尽头的只是死亡而非其它,人又那么孤独,所以爱情友情亲情才显得那么重要,拥有亲密关系,才拥有了对抗世界武器,哪怕是死亡,也是有人陪伴的,毛姆花了大幅篇章详尽描写赫伯特去世的情景,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

  活在当下说一说自然是很容易可惜人是由一堆欲望软弱无知、盲目组成的混沌体,不知道如何踏上真理之路,常常藉着泛滥的情欲混乱思想不明智之事,把生活弄得乌烟瘴气。所以活在当下并不是由着性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追逐低级的享乐;也不是理性过头,把自己禁锢教条式的道德框架之内,而是用理性之光统筹极其容易旁逸斜出的情感,用美来中和那过于严肃理智。卡斯汀洋太太的故事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人并不能由着性子来,任由情欲冲昏头脑,而罔顾现实,用金钱去爱一个品性低劣的浪荡子,还指望他能回报以爱。而善良软弱的巴兹尔轻易的就玩弄了一个姑娘却不知道自己根本无力承担冲动行为后果。所以我们要做明智之人,行可行之事。

  另外,好好活着,好好生活,也包括了尽可能的认识人性理解人性。人性是复杂的,人是脆弱的,像莱依小姐说的,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想做个好人,结果却适得其反,就像巴兹尔想要对珍妮负责,结果娶了她又不爱她,如果他是雷吉那种货色,说不定可怜的珍妮不会命丧黄泉。贝拉难道不知道赫伯特爱她的“爱”并不是她以为的那种爱,但是又怎么样呢,他的出现就像天使一样点燃了她那枯燥乏味没有半点活力的生活,他就是上帝送给她最好的礼物,何必介怀他到底看上的是她哪一点呢?保罗能够包容通奸的妻子,一是因为他的确爱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并不像他自己认为的那么正直善良,由于他的教条和不知变通,非常愚蠢的让一位可怜的女孩葬送了生命,他凭什么认为自己就比妻子更高贵呢?还有莱依小姐,看似老于世故、掌控生活,生活中不会起任何乱子,不是一样害怕死亡和孤独么,还有弗兰克医生,很少被女人垂青的好人,只有投入工作,做大家的小棉袄,谁能给他一段爱情呢?他才三十岁啊,已经觉得人生无聊,不值得一活了,他是最值得别人爱的一个人了。

  毛姆喜欢讨论道德问题,又深深知道人类自己的缺陷,人终其一生无法超越自己的缺陷,但是大自然馈赠了那么多美景人们智力和对美的感知创造了那么多艺术精品,人们知道自己生命短暂很快会死亡,但仍旧热爱生活,这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这就是旋转木马告诉我们的事。

  《旋转木马》读后感(四):那个 真的没看懂

  平时看毛姆就是用来看电影一样的呀,哗啦一声打发时间,胜在引人入胜简明扼要。可是这一本看得我好痛苦啊。

  主要是里面有一个老师太带着她的小白脸做上帝视觉,看一阵又要停下来思考一阵。故事拖呀拖呀节奏忽块忽慢,忽然爱欲的痛苦像火车一样轰轰轰就碾过去了,然后死亡像赞歌一样带着彩虹阳光而来。总之久是不让你好好看故事,妈呀像个佛祖众生相一样,真是辣眼睛

  我不知道怎么说,如果100年前的人已经如此有智慧现代人蠢得像猪一样还是活得好好地嘛。 所谓的人间疾苦无所谓,真与善都湿湿碎,只有美是救赎?。。。真是有闲钱的人说啥都对。

  总之觉得这一次没有明白他在写啥。好像在耻笑世人呢,又给里面最无耻的两个男人完美结局单纯挚爱诗人却早早夭亡。好像在笑贵族的道德经害人呢,里面的傻逼庄园主还是害死人家闺女之后获得美满爱情不是吗。。。人生皆苦回头是岸,又干嘛要强调钱还是快乐之源。。。总之我看不懂!看不懂!

  《旋转木马》读后感(五):旋转木马:旋转的三重奏

  “没有一本一劳永逸的书。”在浩如烟海书籍面前,我们有时似乎会有这样的感触:想寻找到一本能使自己一劳永逸地解决一切疑问的书,进而建立起自己的生活模式。然而这样做的目的往往无功而返

  毛姆在他的读书随笔里写到,他选择了阅读哲学,希望能从哲学中找到这样一种一劳永逸的理念。他从古典哲学读到现代哲学家,希望在那里找寻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然而他失望的发现,每位哲学家都持有各种不同观点,而那些观点却不是出于理性的思考,而是因为个人的气质所致。之后,他转而寻找与自己个人气质相投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的书,而他们的理论也没能很好的解决他的疑问。最后,毛姆得出的结论是:他永远不可能找到这么一本完整而能使他满意的书,因为这样的书只能是自我的一种表达。

  “她总能很快的找到女客们最敏感之处,并以最直白恶言攻击她们的每一个弱点,直到那些受害者在她面前痛苦的皮开肉绽鲜血直流。”这是毛姆的《旋转木马》的开篇描述多瑞斯小姐的一句话,这句极具讽刺意味幽默气质的个人化表达,是毛姆有别于其他文学大师独特标签。但你若以为毛老爷子通篇都以这样的表达方式示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句话仿若沙粒间一枚闪亮的金子,它是独一无二的。事实上,在《旋转木马》整本书中,都再找不到第二次这样曼妙攻击性话语了。那么,多瑞斯小姐又是何许人呢?她并不是小说叙述中心,而是一个颇具意味的引子。用毛姆的话来说:“她将击溃客人们的精神防线作为自己的特别目标。”她就是一个乖戾、尖刻、说话不留余地富有女人。然而,多瑞斯小姐的这种“恶毒”只有她的一位最远房的亲戚莱依小姐能将其制服。因为,莱依小姐有着同多瑞斯小姐一样的直率性情,她“往往能将刻薄陈述全部转化为对发言者的嘲弄”,而多瑞斯小姐“并不憎恨这种独立精神”,因此,在与多瑞斯小姐的舌战中,莱依小姐常常会占得上风自然而然的,便引出了本书中的一位重要的旁观者式的主人公——莱依。

  《旋转木马》用三重奏的方式,将三个表面上毫无关联的故事串联起来。而牵线搭桥的,正是我们可爱的莱依小姐。莱依小姐在与多瑞斯小姐争吵过后的第三天便收到了一份遗嘱:57岁的莱依小姐将从多瑞斯小姐那里继承一笔将近三千英镑的年金、威斯敏斯特的一处漂亮的老房子以及大量维多利亚早期的老式家具。从那一刻起,莱依小姐可以在生活中悠然漫步。

  莱依小姐在多瑞斯留给她的老房子中安顿下来之后,便很快的给她的一位老朋友兼远亲,特肯伯里的主持牧师阿尔杰农.兰顿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带着女儿贝拉.兰顿参观自己的新居。由此,第一个故事拉开了帷幕。出身于牧师家庭的兰顿小姐已经四十多岁还没有婚嫁,虽然心中恪守着某些虔诚的教规,但她的激情却被一位小她二十岁的年轻诗人赫伯特所点燃,在二人甜蜜相处中,赫伯特却被诊断出患上了肺结核,莱依小姐的挚友弗兰克先生为赫伯特诊断病情之后,建议兰顿小姐带着赫伯特到国外调养身体,在临行之际,二人简单的举行了一场婚礼,然而,两人的结合受到身为主持牧师的父亲强烈抵制——父亲甚至没有出席他们的婚礼,也没有送别他们。在经历过一番旅行的颠沛之后,疲惫不堪的赫伯特夫妇已经再没能力游历了,此时的赫伯特病情加重,兰顿小姐万般无奈之余,给父亲拍了一封电报,只有父亲能够收留他们了。此刻的阿尔杰农.兰顿经历过强烈的思想斗争,决定敞开胸怀迎接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在父亲轻柔的祷告声中,赫伯特永远的闭上了双眼。赫伯特与兰顿小姐的故事可谓是这三个故事中最绝望也是最美好的一页。在这个故事里,没有猜疑,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爱情的力量战胜了宗教偏见,这个故事以积极阳光的角度,颂赞了美好与纯洁的爱情。

  故事的第二位严肃的旁观者是莱依小姐的挚友——在医学事业上兢兢业业的弗兰克先生。弗兰克的挚友——一位律师兼作家巴兹尔.肯特先生爱上了酒吧的女服务生珍妮,但巴兹尔.肯特仍旧无法忘怀他深藏于心中、能与他的心灵产生强烈共鸣的莫里太太。肯特在两个女人间摇摆不定。对于他来说,莫里太太的学识和修养都远胜于珍妮,能带给他更多的心灵上的默契,他真正爱的是莫里太太;而珍妮——一位酒吧女服务生,拥有一副美艳的外表和一颗全心全意爱着肯特的心。然而,珍妮的意外怀孕让肯特不得不选择与珍妮成婚,这是他履行责任的方式,尽管他并不爱珍妮,还是决定娶她为妻。成婚的第二天,珍妮产下了一个死婴。这给了肯特不小的打击。孩子的死亡,妻子日渐暴露出来的坏品味,以及三番五次来向肯特借钱的珍妮的表哥和珍妮酗酒的母亲,都让肯特越发的反感妻子和妻子的娘家人。婚姻,对肯特来说,已经变成了无聊透顶、看不到希望的深渊。当肯特的书出版以后,他的妻子并未对此有什么建设性的评价,而莫里太太却给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评论意见,肯特感到了莫大的鼓舞。他与莫里太太前去会面,不巧的是,正当肯特与莫里太太如胶似漆的拥抱之时,珍妮跟踪着肯特,也来到了莫里太太家。听到肯特说自己爱着莫里太太时,珍妮感觉自己的世界崩塌了,她一路跌跌撞撞的沿着河边走着,然后向着河心纵身一跃。这个可爱又可悲的女人,最终是以如此凄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珍妮与肯特的不幸婚姻,似乎验证了“门当户对”这个古老的命题将人囚禁的宿命。责任与爱情,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才不至于伤害到对方?从某种意义上说,肯特是本书刻画的一位形象较为丰满的男性形象。在他的身上,集中了体现了优柔寡断(对该不该放弃珍妮)与干脆利落(迅速的与珍妮成婚),也折射了肯特因社会地位的略高一筹带给他的优越感与自尊心。其实,肯特爱的只不过是他幻想出来的完美的珍妮,珍妮的庸俗、粗鲁和无趣,渐渐的耗损了他们本来依靠孩子维系的婚姻生活。

  如果说巴兹尔.肯特的身不由己还有情可原的话,那么巴兹尔的母亲卡斯汀洋太太的所作所为就是咎由自取了。卡斯汀洋是个颇有教养的上流社会的贵妇人,有一位全心全意爱着自己的丈夫保罗。然而,她却与一位名叫雷吉的无耻之徒(这个男人还与多名女性有着非一般的暧昧关系)通奸。当得知雷吉想要甩掉自己与一位不入流的女演员结婚时,卡斯汀洋这才如梦初醒,她突然想到了自己的丈夫保罗对自己矢志不渝的爱情,于是,她向保罗坦白了一切,气急败坏的保罗并没有向她提出离婚,而是选择了原谅。在那之后,卡斯汀洋太太变成了一个贤妻。第三个故事以直白的口吻叙述了上流社会的虚伪与狡诈。卡斯汀洋太太由一开始对自己儿子肯特飞扬跋扈的姿态,到面对雷吉毫不留情的背叛的失望与愤怒,直到最后与丈夫重归于好的温良贤淑,人物性格的多面特质被毛姆塑造的入木三分,让人过目难忘。

  莱依和弗兰克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旁观者,因为每一段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他们都参与其中。无论是心怀仁慈的牧师之女贝拉.兰顿与赫伯特最后日子里的相依相守,还是走投无路的肯特想要寻求解脱,抑或是卡斯汀洋太太的重获新生,他们都是竭尽全力的帮助者,循循善诱的开导者,和迷途知返的引路者。莱依和弗兰克的对话,也充分显现出毛老爷子本人的哲学立场和人生观点。当莱依和弗兰克前往珍妮的墓地敬献花圈时,意外的看到珍妮的墓地已经提前有人摆上了鲜花,而这一天,也正是肯特与莫里太太结婚的日子。莱依和弗兰克瞬间明白了一切:肯特与莫里并没有忘记用自己的牺牲来成全他们的幸福的珍妮。因此,莱依才对弗兰克饱含希望的说道:“让旋转木马远离肮脏的演出,并给予生命以意义、庄严及美好,使这人生值得一过,在这一恩赐面前,我们所遭受的苦难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纵观《旋转木马》,毛姆探讨的中心主题依然是萦绕于世人心间的理性与爱情的矛盾与混乱。在书的第一部,毛姆的笔触戏谑而充满睿智的嘲讽。在后面的叙述中,毛姆的描写开始渐入佳境:他的文字在如诗的美景中与沉稳老练的对话中自如的游走。将三个故事并排叙述的有条不紊。当然,这要归功于作者巧妙的搭建了一个有两位置身其中的旁观者的舞台,从那些机智的对话中,透露出毛姆揶揄反讽的深厚功力,也深刻的反映出毛姆昂扬乐观的人生哲学。

  其实,人类终其一生寻找的,也不过是理性与激情的平衡点。木马仍在旋转,人类追寻的步伐也将永无止境。

  《旋转木马》读后感(六):随手写

  毛姆一贯的风格,让次要人物角色莱伊站在上帝视角,表达出对人类的怜悯以及毛姆自己对人性的观点 。 里面三对主要角色 吃卡斯叮洋太太软饭的雷吉 。牧师女儿兰顿在四十岁的时候决定嫁给比自己小二十岁切患有当时是绝症的男生赫伯特 。深爱着莫吉太太的巴兹尔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道德,满足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娶了怀孕的珍妮。 故事的结尾好像每一个人都有了看似圆满的结局 雷吉娶了能管住自己的女人,并且归还了吃软饭时期借的卡斯叮洋太太的钱 赫伯特在兰顿极其家人的陪护下安详的死去 巴兹尔在珍妮自杀后终于娶了莫吉太太 。 整个故事感觉太毛姆 有点像一条流水线上出来的作品 尤其是在看了【月亮和六便士】,【刀锋】,【面纱】后,整个故事看似犀利 反而少了很多趣味 。毛姆有点像变态式的炫耀自己对人性的观察,并且用最优美简练的文字表达出各种对道德的不屑。 总得来说,可看可不看 。

  《旋转木马》读后感(七):旋转的是人生

  “毛姆爷爷是讽刺界的一朵白莲。”在这里引用一下我与朋友聊天时她对我发出的感叹。虽然爷爷老是用冷静讽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所写的人物,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软弱和无能毫不留情,但每一次爷爷都还是会留给小说一个看似充满希望的结局。不能不让我想象一下这位爷爷刀子嘴豆腐心下温柔怜悯的内心。

  1. 贝拉、赫伯特和牧师——死是最好的归宿

  贝拉与赫伯特这一对其实是书中最温情但又最绝望的一对了。直到最后我也不敢说赫伯特是真的对贝拉怀揣着男女之爱,他对贝拉的爱更像是对一个天使的爱,圣洁纯洁,因为她在他生命的最后时间段里给了他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其实这对贝拉来说是件好事,她自己也说要不是赫伯特得病了,他是不会娶她的。赫伯特是活在幻想中的,牧师理解他,所以在生命最后让他在诗的美梦中逝去。

  他的早逝反而是爷爷在书中给他和周围的人最好的礼物。想象一下这么一个温柔但不切实际的少年如何在残酷的现实中生活下去。要不是这病,贝拉不可能得到他的“爱”,牧师不会原谅他们的出走,他也不会明白自己永远成为不了一个伟大的诗人这样一个残忍的事实。死是他最好的归宿。

  2. 巴兹尔、莫里夫人和珍妮——不合适的人长久不了

  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不久我才与男友分手,伤心了一段时间,也气愤过,但确实不合适就是不合适,这个解释看似很敷衍,却是事实。

  “邪恶的人犯下罪行后,经验教会了他们要适可而止,于是,产生的伤害反而更小。但有道德的人一旦从狭窄的小道上失足,他们就会陷入绝望的挣扎,借由美德的名义试图进行弥补,继而接二连三的犯错。”就如同书中的巴兹尔和珍妮,只是因为纯然的责任在一起,思想层次完全不在一个阶层是没有办法凑活的。不是珍妮不好,她美貌如花,连最狼狈的时候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都是美的。但巴兹尔那样的没有必要的责任心最后还是伤到所有人,最开始他如果就把珍妮送到乡下,一切或许就好了。珍妮不会自杀。莫里夫人也不会差点嫁给别人。

  所以结论是——不要勉强,不爱就是不爱,不是一样的人就是不一样。强迫拴在一起还不如面对面好好说句再见然后从此各自天涯海角,再不不见。

  3. 卡斯汀杨夫人、雷吉和保罗——人就是贱

  雷吉像是所有女孩子都会第一眼喜欢上的人,浪漫,俊美,幽默。但这样的男孩看似让人心跳实则根本没有长大。他们并不坏,只是在没有遇到那个能让其定下来的女人之前会伤害那些深爱他的女人。卡斯汀杨夫人就是栽了。

  雷吉身上的种种“坏”她不是没看到,他为什么要跟她在一起她清清楚楚,他不爱她她也懂。但就是放不了手,除了爱,我想也还是有些许的不甘心。

  丈夫保罗万分爱她,宠她,就算知道真相也还是爱她(当然还有保罗讨厌离婚丑闻的现实因素)。这三个的三角关系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drama。人就是贱,喜欢自己的自己不喜欢,非要等到痛到骨子里才会回头。但没有办法,谁叫上帝造人的时候就是给人留下了这么多缺陷呢(望天).不过还好最后卡斯汀杨夫人回头了,保罗也还是在等在原地。雷吉也遇到那个让他变好的女人。HE。

  4.莱依小姐和弗兰克——冷静的旁观者

  当巴西特夫人对着她大喊希望自己没有雷吉这个孩子的时候,她用奇怪的表情说“在这广袤的地球上,再没有一个灵魂会真正关心我,除了弗兰克,因为我能逗他开心。我真是太孤独了。而且我越来越老了。我常常觉得我都老得不能活下去了。我热切渴望着有那么一个人,我是好是坏,是死是活,对他而言都不是一件无所谓的事。”

  在我看过的爷爷的小说里,《旋转木马》和《克拉多克夫人》里面都有这样一位中年女人,她们衣食无忧,不向往爱情的漩涡,习惯于用欣赏和讥讽的心态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人物关系。活脱脱就是爷爷在小说中的代言人(之一)。但正因为她在书中一直是这样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当她对着绝望的巴西特夫人说出上面那一段话时才最让人心疼。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是能够完全忍受孤独的,而她有如此敏锐的观察力,其实牺牲的就是与大多数人的亲密交往的关系。她在书中唯一的真正交谈者只有弗兰克。而她对弗兰克所抱有的又是亦友亦情人亦父母的感情。不能说他们是相爱的,只能说他们是彼此欣赏的人。对于弗兰克想要抛下一切远走高飞的决绝理想主义,她只是说了一句:“男人是种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动物。”然后笑着留下自己财产的三分之一给他。还无比期待他知道后的表情。(这里真的很感同身受)

  而弗兰克则是毛姆爷爷的另一面,充满对现有规律生活的不满,想要冲破一切往遥远的异国飞去,无法理解爱情的痛苦,过多的理想主义。但爷爷在书中也自己讽刺了自己,没有钱的理想主义真的能够实现么?想要答案的就去看爷爷最著名的那两本《月亮与六便士》和《人生的枷锁》吧。(安利)

  其实说到最后,书的主题温馨透了,每对情侣都有超级美好的结局。不管是生是死,是团圆或分离。爷爷在这本书里是把男人“骂”透了,毕竟是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动物嘛哈哈。人生总是充满不幸不安和无趣,但就像最后莱依小姐和弗兰克说的:

  “这个世界可能充满了苦难以及理想的幻灭,上帝或许听不见我们呼喊,他可能给了我们恨而不是爱,还有失望、不幸、浅薄,天知道还有什么;然而却有一件东西可以弥补这一切,让旋转木马远离肮脏的演出,给予生命以意义、庄严及美好,使这人生值得一过。在这一恩赐面前,我们所遭受的所有苦难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你说的这东西是什么?”弗兰克微笑着问道。

  莱依小姐用满怀笑意的双眼望着他,举起手上的玫瑰并涨红了脸。

  “是什么?是美啊!你这个傻瓜!”她快乐地叫着,“是美啊!”

  (写完这篇不知所闻的书评感觉太正能量了,谨记给正在难过无助的自己)

  不喜请轻喷。

  《旋转木马》读后感(八):旋转木马

  看到好多人提到毛姆,名字很特别,我想象中,文风也一定特别。S先生说以前的课本里有他的文章,我却完全没有这个印象。

  第一篇看的是毛姆的书评,每本书的介绍篇幅都简短。通过评论,感受到的是一个性格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乖戾的毛姆。收了很多书,想看完以后再回顾下他的评论。

  旋转木马给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人物内心的描写,似乎自己的心也跟着故事的主角纽结。别人看来不算事儿的风平浪静,背后只有当事人在经历着腥风血雨。

  主角们之间发生的谈论,值得反复斟酌把玩。也许只有那个年代那个阶层,才会有那些悬于生活之上又来源于生活的辩论。毕竟有些人的精力,只够分配在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只有这些所谓的贵族,在不愁吃穿以后,才会将关注点放到精神层面。这也是为什么巴兹尔和珍妮只能成为悲剧的原因之一。

  巴兹尔和珍妮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感怀于两个人之间相处。爱情嫁给了道德,此路不通。巴兹尔对于暴躁妻子的冷漠,刻画得有血有肉。会跟着主人公的心情自然而然觉得压抑。

  最后珍妮自杀了,巴兹尔和莫利太太结婚了。一定有人讨厌这个结局,因为他们和弗兰克当初的感受一样,巴兹尔和莫利太太间接杀死了珍妮,怎么还配拥有幸福的权利。但是死者死矣,当下的生命和生活才是更为重要的啊。我喜欢莱依小姐的智慧。

  很高兴认识毛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