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10篇

2018-08-26 04:3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10篇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一本由冯唐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2-1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一):冲着书名买的,所以不意外成为字词复习...

  又一本冲着书名买的失败之作...

  字词复习

  庚geng1申浅嗔chen1低笑点绛jiang4唇捻nian3/nie1 老叟sou3 醅pei1 酥su1胸大腿桅wei2杆撂liao4 钤qian2(印章) 装帧zhen1 檠qing2(灯架)擎qing2 赘zhui4肉累赘zhui4 茗ming2 娉ping1娉ping1袅niao3袅niao3 阙que1(=缺)/que4(宫阙) 聃dan1(=耽沉溺) 编撰zhuan4 尧yao2 癖pi3 洵xun2 妍媸chi1(美丑) 醪lao2糟(江米酒)拧ning2/ning3/ning4弑shi4父阐chan3释疯癫dian1 度du4牌呵he1佛骂祖青埂geng3峰逼仄ze4 心鹜wu4八极(=好高骛远) 雠chou2(=校对) 悱fei3然而伤悒yi4郁(=抑郁) 谚yan4语神甫fu3 敷衍yan3 踌chou2躇chu2满志骨骼ge2 垃la1圾ji1炜wei3(光明) 风住雨霁ji4 睾gao1丸趿ta1拉汩gu3 心旌jing1摇曳销xiao1魂曾国藩fan1 寒碜chen3 腆tian3 侗dong4族褒bao1姒si4 颌he2骨恺/凯撒sa4希冀ji4 龌wo1龊chuo4 王朔shuo4 文章憎zeng1命达树杈cha4 踟chi2躇chu2徘徊剑珌bi4(刀鞘下端的装饰) 剑璏zhi4(古代装饰宝剑上的玉饰之一,穿系于腰带上,即可将剑固定于腰间) 商贾gu3 沽gu1山转圜huan2 壹yi1 低眉颔han4首褶zhe3子拉碴cha1 冇mao3(没有) 翟zhai2 庶shu4 整饬chi4攮nang3(短而尖的刀) 鞑da2虏lu3(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荃quan2 屏bing3/ping2 掳lu3 廿nian4 莳shi4 纂zuan3 篡cuan4位梭suo1镖钳qian2子箪dan1 甘之如饴yi2 祚zuo4(福) 酬chou2酢zuo4(宾主互相敬酒) 仨sa1 长坂ban3坡缄jian1默狂狷juan4 嘬zuo1

  lum 葡萄干Savage 未开化的 pilgrimage 朝圣之旅

  MECE分析法 = 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分析法: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TOEFL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uguage

  GRE =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 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GMAT =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 研究管理专业入学考试

  CP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注册会计

  CFA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注册金融分析师

  Oracle 甲骨文公司

  HSBC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 汇丰银行

  AS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美国国家航空宇宙航行局

  Cohiba 高斯巴(雪茄知名品牌

  Cleopatra 埃及艳后

  对作者推崇琼瑶阿姨&琼瑶阿姨的《窗外》表示极没眼光,而然对哈利波特的不认同又深得我心

  多次抨击鄙视美女作家群体

  矬cuo3子里拔将军(TMD这是成语)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二):非人类冯唐

  读完冯唐随笔集《活着活着就老了》(新版),脑子里塞满东西,心中有按捺不住兴奋。冯唐的文字太好了。如果把文学的金线比喻成一根橡皮筋,冯唐的文字就是那个跳橡皮筋小孩远远望去,似星光熠熠的小精灵在璀璨的银河上下翻飞。仅从随笔集谈文学也许不妥,但文字的金线我一定是看见了。那是雨后的彩虹,可仰视难以染指。但比起钢筋水泥蛰伏魂魄,起码我知道了彩虹的颜色,我感受心灵的震颤。

  有人说莫言是地上长出来的,敦实;而冯唐是天上掉下来的,才华好到不像正常人。读这本随笔,我知道了冯唐从小喜欢以各种奇怪理由哄他蒙古血统老妈银子去买古书读。知道了他从初一开始就有计划地读古书。在《人生战略规划》一篇,冯唐初一的日记,近期目标读完王力的四册《古代汉语》,中期目标读两通前四史和老庄孔孟,远期目标是通读三千卷二十四史。这是正常十二三岁小孩的人生规划么?虽然冯唐承认远期目标定的是十年,结果到写文时也仅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但从这个与年龄相称的人生规划,可以想见冯唐不是天才就是怪物。太牛!这也是为啥冯唐可以潇洒指点古今中外文人文章,不媚俗不托大处处渗透着自信自负人家阅书无数,看历经时光打磨锤炼的文字比大多数人吃米要多, “才”大当然气粗。冯唐也因此在文中多处提到搞文学的人要有文学文字的幼功。

  冯唐自认从小就不知自己要干什么,像一枚钢蹦倒立着两边不靠,但从小也知道自己只能干好两件事,一是如何把文字摆放停当;一是如何把问题思考清楚。就凭这两项本事,少时不靠谱的冯唐如今变成最靠谱的文学时尚达人。文学的成功需要长期的积累修炼,在年少时便开始用功风华正茂事半功倍成年之后再多勤奋,也许可以做到很好,却难以超越撞击金线已不可能

  天才少年冯唐17岁写下小说欢喜》。小说手稿还是在搬家收拾书箱时候无意间翻出来的。蓝黑钢笔水写满三百二十七页浅绿色的稿纸。十六年之后,冯唐再看那些橡皮擦不去的青春留痕,也不禁感慨再也写不出那种感觉。我因此对这部作品充满好奇。读过冯唐随笔、冯唐诗之后,接下去我会认真读冯唐小说,忘掉《不二》的阴影,从《欢喜》开始。

  冯唐评价文坛那些人和事,就如《三十六大》评价韩寒,怎么想怎么说。《王小波到底有多伟大》一篇,对同样受很多文青追捧的王小波,冯唐也一分为二。好的方面有趣味、说真话纯粹个人主义边缘状态。边缘状态是冯唐坚持的文学观。既不是生活社会底层,又不是风口浪尖,码字人最好的状态在边缘。“是卧底,有点钱有点闲,能独立思考自由骂街”。身体离地半尺,不做蝼蚁不做神,做个写字人。冯唐认为王小波的不足显而易见:文字寒蝉(这点被李银河强烈否定)、结构臃肿、流于趣味。我没有读过王小波的作品不能发言,仅从冯唐正反点评,我很佩服他的勇气,不跟风不虚伪,即使面对极为赏识他的李银河,也直抒胸臆。冯唐认为王小波的出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迹,但还谈不上伟大,这一点不应该因为王小波的早逝而改变类似的评价在书中还有很多,如对张艺谋和《英雄》的评价,令人捧腹叫绝。

  我想要做到客观评价一个成名的文化人物或事件评论者自己要博大精深,镇不住场面没有话语权。有了话语权还要充分了解被评价对象的前世今生,否则说出来要么从众,滥竽充数;要么浅薄贻笑大方。冯唐评价的对象,多数我不了解,只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笃笃的自信,谁让他是天外来客,非人类呢?

  看多了冯唐的文字,欣赏文字的眼光不经意变得挑剔起来。冯唐的文字究竟好在哪里?以我切身的感受,好在简练,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恰到好处。尤其比喻运用得堪称精彩绝伦!人类绝对想象不到,但冯唐写出来,却又那么形象生动逼真。当然全书也有不太好的地方,冯唐总脱不了学医的职业嫌疑,按罗永浩的说法思想境界还没他高。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三):用文字消除肿胀

  反抗虚空,用文字消除心中肿胀,用文字打败时间,看一下,笑一下,想一下。它就像个流氓混混在你面前还不跟你聊人生聊理想,就跟你聊鸡毛蒜皮叨逼叨还特别哲理。第一,很有文字功底,下笔轻重分得清楚,古风洋溢又张牙舞爪;第二,文字有趣,坏坏的插科打诨,时时来点不正经,亦邪亦庄。抓的具体情境可以直接变成段子,自我解嘲。第三,逻辑鲜明。想说什么直达要害。第四,我爱这个观点,“在无聊中取乐,低俗一些,但是比较接近生命本质。”

  看过三十六大看过欢喜,然后特别想知道文字之后的这个人是什么样子的,于是再去看了一遍《杂种冯唐》。首先感慨于自己的笔力离柴静特么远,就像是我家到马街那么远。然后觉得,一般来说,能写的人,内心一般都是气象万千,有很多星星布满天空。冯唐这种人的生活,真是大仙。对物质独特追求,喜电子,喜古物,喜住房,却不爱奢侈品衣服大牌汽车;医科毕业却是前麦肯锡合伙人,从小知道“文字”和“逻辑”是自己的擅长,热爱文艺圈;身心带宽足够,忙到飞起来依然在写作,双重生活、三重生活样样来。

  想想70这一代人也蛮有趣的。和菜头、罗永浩、高晓松。有时候有点羡慕这代人,至少思想独立,精神丰富,能够上大学的都是干菜不是水货,上不了大学的闯出来的整个人也是神采奕奕。不像90后,信息爆炸,太想彰显个性反而没有个性,随波逐流了。

  冯唐说好多段子:比如吻我请关灯、比如在香港放屁,比如老妈是蒙古人,看见俊美的动植物就说拿回去炖,比如上海人、北京人、韩国人眼中的分类等等,一定要记一下,怕忘了。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四):心驰神荡就好

  由于之前读书读的实在太少了,虽然“冯唐的小说”这一名头已经被无数次有意无意灌入耳中,但却从未能一睹真容。买这本书的起因简单,X当网的大促,简介都没看就抢了一本。

  本以为是部小说,没想到是随笔集,所谓的“小品文”,现世畅销书作家都会把几年的日记博客札记等结集出版,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也好,此类文章读起来更加自如些,不必担心连贯性,关心之处就细细体会,不了之处就匆匆带过。如作者所说,“心驰神荡就好”,“不必知道门纲目科属种”。

  全书四个部分记录了这若干年来作者经历的书、人、事儿地儿,一些东西早已失去了阅读的“时效”,一些观点在前后文章中还曾被反复提及。且不论作者是否用心结集,但至少原汁原味。不得不承认,作者的文字非常强悍,令我拜服,或许我读书实在太少了,但很多东西还是让我觉得酣畅淋漓,比如对作品、作家、城市和个人生活的阐述,非常到位。

  读罢释卷,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心情竟有些落差。然而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尚待开启,安身立命于这个既成的现实之中,只望求一个鲜活,求一个始终在路上罢了。

  (另:或许赶倒霉,X当网的大促图书,印刷纸张都没问题,只是读到最后竟有些脱页的前兆,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敢长考)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五):不羁的文字又有着那么几分的灵性

  读完了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第一次接触冯唐的文字,感觉他的文字中有着那么几分的不羁,几分的卖弄,但是决不可否认,他的文字也是有着灵性的。

  平心而论,这本书从图书馆借来不花钱的读一读还好,若是自己去买,可能不太值得。我感觉看完并不能学到什么,除了偶尔掉书袋能学到那么几句经典的话以外,我从他的文章里感受不到那种深刻的思想,他好像都是在很泛泛地说一些东西,还有不少东西略有自吹自擂痕迹,至少我不能从中获得于我有益的思想。

  不过闲来无事,读上几篇文章,看着他插科打诨,戏谑的说着一些话题,在他不羁的文字中捕捉那几分灵性,也不得不说也是一件很轻松事情。仅供消遣,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六):看着看着就睡了

  因为这一本书派生,买了N本新书。估计这是书商最高兴的事。

  发现一些新意,半下深邃,许多的浅薄。强调幼功的那些内容,让人汗颜。人家读诸子百家的时候,小女生却浸淫在港台死去活来的小言里,凌乱了整个婚姻取向。最终以提前散场为结局,该去说那个谁?这次终于学到了是因为幼功。《世说新语》、《战国策》为枕边读物,虽然间或读了古大侠,甚至琼瑶阿姨处晃一晃,但是十七岁完成了一部小说,我们十七岁估计还在梦里流着鼻涕到处找穿旗袍白马王子呢。后来发现骑黑马的也可以成为王子,却到了当后妈的年龄。

  冯唐让人想重头读书。

  看了很多二流散文作者的作品,所以宁可靠近唐诗宋词,甚至魏晋的精神病也可以摸一摸,就是对国内现当代的写手们,提不起兴趣。阔别多年找到了一种纯文学散文的感觉,真正的文学合该是这样的,不是台湾无文采可言的陈文茜,不是忧国忧民如政治家的龙应台,不是生活如水的林夕,不同于韩寒的青涩主观,更不是华丽旖旎堆砌金缕玉衣一般的任何一个人,带着股子肆无忌惮的风流流氓气息,他只是冯唐。

  冯唐有种真正文学的感觉。

  冯唐说择一城市终老,选来选去,还是成长的地方,最熟悉的北京。其实无论有再炫目的文化,还是再亮眼的风景,甚至有千年古韵的街道,你要找的居住地无非是一个可以睡着的地方,最终心的跋涉才可做到真正无穷。一座小城,也可以孕化着璀璨的梦。近十天也许是累,从开始每天看十几页,到后来看半篇文章就睡着,催眠功能强大。看纯理论的书所能达到的功效在这里竟然也达到了,喜欢费脑子的书,偏执于能催眠的书。既解决了失眠问题,还丰富了心灵,开拓了视野,真真应该推荐失眠人看的书。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七):一片灵魂

  一个礼拜前,跟两个即将与我分别的好姐妹在家里吃饭,借着酒劲西拉东扯,谈到读书,我说,读书快意的是,看到书背后的那个人,电光火石间,你可以看到作者的一片灵魂闪现,就像《哈利波特》里面的伏地魔,把自己的灵魂分片,保存在不同的物件上以求永生,书就像是作者的一片灵魂,肉体泯灭了,这一片灵魂存在书中却可以永生,在当下及未来的时间里,共鸣着其他的灵魂。

  两个姑娘当即对我这个说法表示觉得恐怖,“看到书背后的那个人”,大晚上的听着就像是鬼故事,慎得慌。但我知我不是唯一有这个想法的人,冯唐说,好的小说,让他怀疑灵魂的存在。

  我读的书乱七八糟,早些年,没读几本书的时候,还敢写个书评读后感之类的,反倒是读书多了,却倒不敢写什么,偶尔在微博上说那么一两句不痛不痒的,抒怀而已,算不上评论。书越看越知道自己浅薄,仿佛有个声音在说,你才看了几本啊,就好意思出来卖弄。这个当然小言除外,若是论看小言,我倒是没什么好谦虚的,但这个也真没什么好拿来说的。

  能否“看到的书背后的人”,是不是能看到“灵魂的闪现”,并不是说评价一本书好与坏的标准,或者我喜欢和不喜欢,我看《魔戒》和《哈利波特》长大的,看了不下十遍,巅峰状态下,随便挑出一小段出来,我能说出是第几部的第几章,可是我从来没看到过书后面的作者。同时期,我第一次看伍尔夫的《书和画像》,像是瞬间被电到,虽然我到现在也没那个本事看的了她写的意识流小说,但是无数个夜晚,我倚在床头,接着昏黄的灯光,打开《书和画像》,感觉伍尔夫就像是在我的房间里一样。

  这是一种很奇妙感觉,我说不清也道不明。朋友问是因为有共鸣或者有同感吗?那倒不一定,多数作者的生活经历离我很遥远,我不觉得像伍尔夫或者海明威这样经历复杂的人跟我有多少共鸣或者同感。我很难描述那一瞬间是种什么感觉,直到我看到下面这句话:

  “好的小说简简单单透过黑纸白字,将千年前万里外一个作者的生命经验毫不费力的注入我的生活,让我体会生命中不灭的感动。我开始怀疑灵魂的存在。”

  我能看到书背后的人,不多,因为本身我也没有认真看过多少书,冯唐是其中一个,这些作者还在世的,冯唐是唯一。我从前年看海明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从书中看见过背后的那个人,知道去年年底读到冯唐的小说。一时不理智,欣喜若狂,弄得朋友皆知。虽然我知一帮女青年爱他,但我不想凑这个热闹,所以渐渐不想把这个人挂在嘴边,想说的隐晦点,却每每被朋友拆穿。我喜欢他的书,不是因为他精准的描述出我那些难以言语的感觉,这句话是我后来读到的,再这之前,看他的小说便有了那么一个瞬间,仿佛通过一条窄缝,窥见一个人。

  我在六个月内没能看到纸质的中文书,六个月前,我临回来前一晚,翻了《源氏物语》,看到紫式部借由评论夕颜谈及女子品评,惊觉作者的聪慧。之前太小,只顾着追情节看个热闹。六个月后今天,拿到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冯唐的博客,我从头翻到了尾,这本杂文集子里面大部分我都在博客里看过。除了小说,他的杂文也很值得看,虽然也偶有失手的时候。我头一次拿到他的纸质书籍,兴奋到不行。回家饱饭过后,赤脚,木地板上放两个蒲团,一大杯劣质红茶,三个半钟头,时间过得浑然不知,屁股肩膀脖子筋骨皆酸痛,却觉得畅快淋漓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八):活着活着就老了

  买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冯唐不怎么了解,就是看书的名字觉得这句话写的太有意思了,谁不是活着活着活着就老了啊?搜索了一下他的介绍,原来这样一个外表粗犷的男人竟然是妇科博士,还是麦肯锡合伙人,会写文章,他写出来的文字,会给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他的文字,真有点和他的外表相似,比较粗矿比较接地气,喜怒哀乐,笑骂人生。如果说是鸡汤,他的鸡汤不是安慰,而是调侃,挖苦讽刺,那你在骂粗口的过程中爽到了,人生在世,谁没骂过几句粗口,骂的时候其实还是挺爽的。

  还有一点他特别可爱,他喜欢黑自己,喜欢拿他老妈老姐前女友和他的“小弟弟”来说事,调侃社会各种各样的正常和不正常,公平和不公平之现象。

  从文字里面看得出来,冯唐看书很多,什么样的书也都看。禁书,古书,国外书,武侠小说,女人身体写的书…只要是书来者不拒。看完必会在他心里有感动,会通过文章,表达他对作者的理解或者敬意或者是讽刺,文章写得好的作者排名里面最后会加上两字:冯唐。

  因为他是妇科博士,读了很多年的书,又是麦肯锡合伙人,经常满世界到处跑,坐飞机的次数多的让他成为VIP。他又写文字,可以在文化圈里面也碰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文人。

  他说:鲁迅文字如青铜器,张爱玲的文字如珠玉盆景,沈从文的文字如明月流水,川端康成的文字有青花瓷,亨利米勒的文字如香槟开瓶…

  我更喜欢看他写有文化的女人,他喜欢文字就是文字,才华就是才华,特别是女作家,不要把外表的美丽和文字的美丽掺在一起。女人的美丽一分姿色二分打扮三分聪明四分淫荡,文字的美丽和这些不搭界。他调侃一个曾经很有名的美女作家,说她的文字只能又当小说又当色情杂志又当毛片,这样太辛苦她了。

  因为他是满世界飞的人,见的人多,到的地方也多。他对他的出生所在的城市——北京有深刻感情。北京虽然在人心目中脏乱,混沌,拥挤。但是他在北京从小长大,所有的经历,所有的成长的都是在北京。所以北京在他心目中仍然是安详美丽的。

  我喜欢看他写香港,香港很小,走在路上都是人挤人的,但是都互相不干涉。他可以把香港的小,写的让人看了喷饭:你在中环皇后大道中放个屁,十几个人能嗅到,七八个人能听见,一两个人怀疑是不是有人推了一下他的腰眼儿,没有一个人回头看你。

  虽然挤,但是有好处,出门任何一个路口,至少有3个茶餐厅3个洗衣店3个杂货铺3个巴士站。我去过香港,感觉他写的确实很真实,真是小,人口密集,但是真的很方便,你一出门附近就会有一,二个茶餐厅,米饭,粉啊,饮料啊,花点钱就可以吃个管饱。但是都是只管进不管出,基本上所有的茶餐厅都没有卫生间。你进了想出就要赶快想别的办法。

  我到香港只是随大流的看了香港最繁华的地方,海港城啦,铜锣湾啊,中环的商业街啊,逛化妆品店帮人家代购啊!书店去过几家,也买了一些书,但是真正的想去看看,旧书市场和小街小巷里面的古董店的。只是每次都因为其他的原因,没有去成。

  写个香港,他不忘调侃梁朝伟在一部电影里面摸到了他想要摸的而永远摸不到的所有的女明星。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想在北大清华里面浸泡一下,才会带着浓浓的书卷气?他在文章里面的一句话也是让我窃笑:北大中文系的任务不是培养作家的,北大中文系的任务是培养小官吏的。是酸还是现实?自己去体会罢了。

  “人过三十,世事渐明,发现企业家基本是骗子,科学家基本是傻子,过去的理想都渐渐泯灭了…”是不是随着时间推移,人会越来越变现实啊!时间给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你发下呆,叹口气,也是要花时间的啊!活着就会老呢!

  冯唐选择用文字打败时间,我们呢?选择用什么去打败时间?!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九):冯唐

  这是看过的冯唐第三本书,文字的腔调和习惯的措辞与前两本一模一样,痞、雅共存让人一看即知是他的气息。如果再来一本,不告诉我作者,我也能判断是否他的作品。大概这就是所谓写作的个性吧,如同摄影,也有个人标签,至少是阶段性标签,总在作品中体现出共性与个性(菜鸟出品除外)。

  291篇随笔,很大信息量,很多知识点,但从始至终透着股笃定,不论是调侃自己还是刻薄他人,都一股子有底气的架势。这是文章的骨,它让写作成为写作,而不是堆砌词语的码字。这架势绝非一朝一夕可至。从协和到麦肯锡,从妇科博士到作家,他的每一次转折都是自身真实欲望的驱使,所以他的投入与回报才能真正带来满足感。如果一个人一直在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并且努力有所回报,那想这样的人没有底气也很难吧。

  他在其中一篇《人生的战略规划》中提到:我痛恨做人生的战略规划,我不想盘算我将来的岁月。但我想说的是,内心足够强大,有独立的思考和准确自我认知的人才有资格这样说。如果没有这些素质,盲从于随心所动,而心里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都混沌一锅,那样只会成为被生活追着跑的人。前者会满怀对未知的敬畏和期待,后者会沉沦于对未知的恐惧与迷茫。

  是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春夏秋冬,能始终保有灵魂的根据地,得益于对一种爱好以近乎于信仰的坚持,例如冯唐的阅读与写作,例如有些人的摄影、瑜伽、跑步。总要有个时间、空间、借某个工具清空你的心理杂碎,就像电脑要定期清理磁盘碎片一样必不可少。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那个注意你每一个眼神,理解你心里每一个皱褶的人。即便遇到,你也应该有悟性去抚平对方心里的皱褶。爱是相互的,沟通是相互的,抚平皱褶也是相互的。而悟性,靠具体地辨识经历,也靠抽象地延展熏陶,这部分多来自于你的爱好,来自于你对爱好的投入与坚持。

  活着活着就老了,冯唐说人活不过一块玉,他要用文字打败时间。我们用什么?

  我想,不求打败什么,只求有底气地领取而今现在。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十):青春

  我欣赏冯唐,不是因为他八年学医,解剖上百个卵巢,不是因为他弃医从商,两年美国留学,也不是他就职麦肯锡,做全球合伙人,标准的“金领”,而是因为他的文字。

  文字如同吃饭,饥肠辘辘的时候,窝头咸菜都是珍馐,脑满肠肥的时候,龙胆凤肉都要挑三拣四。我毕业以后,在政府机关打杂,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看小说,读随笔。一开始,觉得高手如云,有少林般刚猛强劲的、有武当般绵里藏针的、有峨嵋般感天怆地的,有倥侗、华山、昆仑一般独树一帜的,当然也有丐帮之类的或衣衫褴褛或一丝不挂的。看的多了,自然有了喜恶,觉得平铺直叙太过简单,拐弯抹角又有些忽悠,觉得同样一个想法、一个态度、一种情怀,有些人就写的了无生趣,有些人就写的爱不释手。直到看了冯唐的文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