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白黑》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红白黑》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09 04:2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白黑》读后感精选10篇

  《红白黑》是一本由陈河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280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2-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红白黑》读后感(一):陈河别样的远行文学

  这几天正在看,被故事深深吸引。忍不住先写几句。从一场死亡开始,男主角被动的去了国外,不曾想从此竟然走上了自己致命的远行,从一个卡车司机变成了一个传奇蛇头。中国六十年代风云和现代华人海外蛇头经历,过去与现在,回忆与远行,高干子弟草根平民命运作弄,走上个各自红白黑渲染难辨的传奇人生。陈河的远行文学,因为丰富的海外生活背景,切入中国人的境内境外生活,角度独特,文学地理版图开阔语言洗练,故事丰富惊险。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有雄性气息精彩故事了。

  《红白黑》读后感(二):豁然开朗的宝书!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之前貌似有看见过对这本书的推荐,闲来想看书便拿起了它,很幸运没有归还,刚开始喜欢它,是被作者fantanstic的写作功底俘获,记挂着杨虹的种种之谜,我的猜测竟是她成为卧底……而后一直喜欢,与我的现在状态有关吧。读完之后让我豁然开朗,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痛快内心的躁动。一本不愿放下的书,对好多事物认识。各种惊叹的深度(马原的原理使用世界地图清晰文化了解,宛若亲身经历,对各种景物描述如数家珍,对世界及中国历史熟悉(当时国内外的背景 政治经济的……)对好电影的认识与思考)总之一个有极其丰富内涵深厚写作功底的作者写出的东西,是十分吸引读者的。读后对标题《红白黑》有了直接的理解,很值得一读!

  《红白黑》读后感(三):人生就想是旅行

  人生有很多条路,每个人选择不同结果也各不相同。哪怕是同一条路上的,最后也可能无法殊途同归

  陈河的书是第一次看。但是很喜欢他的叙事。一个故事没有太多的优柔寡断。像是在大树下一位老先生扇着大蒲扇缓缓诉说着自己的过去那般。有跌宕起伏碌碌无为语气平稳,但总体却是个很精彩也很难忘记的一段。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每个人都经历了一样青春年华。那个年代的那些事是我没有经历过的,但是在我们的父辈那一辈确实那样的激情洋溢回味无穷。人生能有多少起起伏伏,在那个阶段每个人都经历了那么一段。有些人富了有些人落魄了还有些人还是那样碌碌无为。那种投机的人比现在多的多。很多人都在冒着危险想出去闯一闯。成功衣锦还乡失败了会找片合适土地开始自己新的人生。

  一直相信一个人也许总觉得自己很不走运,但每个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两个贵人。谢青的贵人就是杨虹和秋眉。一个付出生命代价。一个对其充满了信任并为保其周全经历着牢狱之灾。但是对秋眉来说在监狱里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吧。不用整体提心吊胆,可以有个生活的盼头。只是在盼头的尽头她该何去何从

  杨虹和谢青的结合实在那个年代是最正常产物了吧。没有两情相悦没有你情我浓,只是因为你对我好,我觉得你还可以就在一起了。身体是在一起了,但是心灵永远隔着一层纱。摸不透。谁也说不清那到底是什么。

  当一个人到达了最高峰其实更多的反而是惧怕。高处不胜寒。谢青的生活还在继续,只是他有更多的顾虑担忧。比起开卡车的司机。他会更希望当初没有那么执意要留在巴黎闯荡一番还是会觉得比起司机他更爱现在的生活呢?

  《红白黑》读后感(四):人生的多样

  人生,就像一次远行。

  故事展开在法国这块红色革命圣地,而每个人在黑白之间经历着自己的人生。

  谢青一上来就做出了一个决定,“随着在巴黎的时日增多,他心里的一个决定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那就是留在巴黎!”(P53)他深知,如果他回去,他仍然要每天开着车到处去送货,而留在这里,他的生活将会变得不同。人生的选择,就如同他在米饭包子之间的选择,总要放弃一个,即使最后会后悔。那时他怎么也想不到,不久后,自己会在阿尔巴尼亚一边与儿时的偶像一起吃饭,一边指挥手下与马匪战斗

  而杨虹,我认为她的人生是白色的,纯洁的白色。她说:“但我现在只是想在海边过那种简单的生活。在那里,我发现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将来的生活……我现在触摸到了一直梦想到的自由。我甚至还觉得,也许我父亲一生所追求的,最终也是这样一种自由。”(P225)她父亲的死,改变了她的一生,最后让她过上了自己梦想的生活,而她的死又使谢青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冥冥之中人与人的联系多么微妙

  秋媚是一个贯穿全书,但最后才详细描写人物。作者最后拿出一章单独来描写她,我想他和我一样喜欢这个人物。她的勇敢,她像一个大姐保护着身边的每个人,让我想起了王熙凤,有恩的死里逃生

  刘学萍最终变成亡命天涯的逃犯,但她说:“即使这样,我还是不想自己一生卖馒头啊!那多没意思。”(P279)那多没意思,在这个下雨都能溺死的时代,我们还要一成不变地活着吗?如果厌倦了,那就换个活法,也许不会有小说这样传奇的经历,但总能遇上自己梦想的生活吧,自勉之。

  作者的语言朴实,故事娓娓道来,看后有种历经沧桑感觉,杨虹的人生、谢青的人生、秋媚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同,但都是有苦有乐的,当到达低谷时候,也会慢慢地好起来,突然想起一句话,在世间放的利息,会慢慢回报的。

  《红白黑》读后感(五):并不向谁致敬

  陈河是一位让我很意外的作家,此前诸多的小说读完后,我总会习惯性的上百度百科搜索下,看看撰写人对作者的态度,不论有名与否,都能看到百八十字或千八百字的评价,也不论褒贬,都会让人知道甭管大小,这是个名人,而非仅仅一个人名。但是去搜一下百科,你却会发现上面的两个陈河都不是本书的作者,这是怎么回事,据我所知就起码还有一本《沙捞越战事》。算了,还是看书吧

  《红白黑》的整个故事架构起源于作者年轻时听闻自己的从前住一个大院的女邻居死在了巴黎自己的居所中,这个已经并不年轻的女性出身勾起了陈河的关于某个纷乱年代某种特权阶级的回忆,十数年后,陈河发表了《致命的行动》,后来又将之扩充加工,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红白黑》。读完这本书后,我便猜想,这三个字的名字可能有两层含义,或者借机像司汤达的《红与黑》致敬,因为一样描述一个青年,当然,这个青年比于连老得多,也不及他俊美。描述一个青年怎样举目无亲的在乱哄哄的世道里留在某个城市,从开始只是希冀居留到跻身名流。另一层则是对于“红”,白道黑道定义过意粗疏与泾渭分明,在映衬出谢青的前妻杨虹并非挣扎求生的巴黎生活,后来的知己“烂污泥”秋媚的不显山不露水,甚或在国内AC市的日后的实权人物里,红色的背景渐渐成为主题,把一个个勾勒的甚为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都湮没在自己铺天盖地的红色山河里,主角们都匍匐起来,因为红而一败涂地,因为红而飞黄腾达,这影响力,在远远的法国,也丝毫不减弱。这就是红的奥秘,它必须要在黑与白之前占据庞大位置,脱离对鲜血热情和革命的象征物的身份,将自己高高的凌驾于他人的身份之上。相较于书中唯一成谜的,杨虹的父亲从姜小军父亲那里得到的文件袋,何以要让老杨书记不惜以生命保护,女民兵团长又以生命藏了一辈子在耄耋之年小心对待的那些文件,究竟里面有这样惊人秘密都变得无足轻重,那些文件,连线索都不是。我们能真真切切的感触到的,就是红色的可怕威力。数十年不过顷刻之间,地域极权握于己手,被迫换脸亡命天涯。杨青的经历串联起了这一切不可思议却又真实的触手可及的几十年,而作为读者,最不愿意得知的就是:还有几十年,也会是这样,你我因为不在这极权的圈子里暂全蝼蚁之命,也终究要为其不能永占天地的坠毁而陪葬。劣者在面对历史的选择时,盛则狂喜,败则怒火它噬。对于这个圈子的描绘,陈河做的还是很到位的。

  《红白黑》读后感(六):陈河——致命的远行

  陈河《致命的远行》

  ——因为异乡故乡有意义;因为远方,原点重要

  注:原文刊载《收获》双月刊2007年长篇小说专号(秋冬卷),2012年作家出版社发行单行本时改名为《红白黑》。

  因为妻子的死亡,一个人过中年的温州货车司机降落在巴黎戴高乐机场,他在法国的停留期限只有20天。妻子的死亡背后另有隐情,他决定留下来。

  命运推着他走,从温州青田到法国,意大利,马其顿,突尼斯,主人公逐渐走上财富荣耀巅峰。但,我们已经回不了家了。

  作者:陈河,郁达夫文学奖得主。陈河先生是浙江温州人,早年当过驾驶员,开过公司,写过小说(不过水准算不上上乘),因为一个偶然机会去了阿尔巴尼亚,在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等国家都呆过,后来移民加拿大,现定居多伦多。

  陈河先生移居海外之后,在做生意之余重新开始写作。因为和故乡故土距离感,还有过尽千帆后对——人——这个特殊物种的生存状态的复杂多样性观察和审视,写作风格开始突变,水准一下子拔高,开始具备大师小说家的初步形态

  写作(包括别的艺术形式,比如电影、绘画,等等),需要天分,但更需要距离感。距离感缺位,难有佳作

  另一位温州籍女性作家张翎(代表作《余震》,冯小刚作品《唐山大地震》改编于此)现也定居加拿大。其作品,从整体气度上来说,没有陈河的大。

  但,张翎的《金山》太惊艳了,类似于《寄居者》之于严歌苓,个人觉得这是不世出的作品。

  海外华人作家群(假设有这样一个群的话)整体水准要比国内作协成员高。因为,后者呆在体制里面,太舒服了,不接地气

  关联阅读

  陈河《我是一只小小鸟》,写海外的华人小留学生

  陈河《沙捞越战事》,写二战时海外的华人士兵,他们应当不会被写进正史,不管是中国还是加拿大还是马来西亚的正史。如果不是陈河先生出生于温州,这段历史就冰封了(这部作品,我用一个晚上读完,伴随阅读的是单曲循环的一首歌Solo Por Tu Amor,这部伟大的小说和音乐结合,你能看到命运的河流流淌

  雪饵《辛亥:计划外革命》,作者是陈河先生的温州老乡,现旅居澳大利亚,被澳政府尊为太平绅士,很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

  《红白黑》读后感(七):女人因时代而丰满

  很投入地读一本小说,甚至连午饭时间错过了。当我终于合上书页,把怅然的目光文字中拔离出来的时候,才发现窗外正下着这个夏天罕见的一场大雨,看那些雨从敞开的落地窗歪歪斜斜地撞进来大面积地洇湿地板,再呼吸了弥散着大量潮湿因子清冷空气之后,我才渐渐地回到现实回到生活,掩上窗,开始擦拭那些已经侵入地板的雨水……不过,我发现在擦过之后,仍有大片的水渍明晃晃地留下那里,挑战我的眼睛。就像此刻,即使是合上了书,我依然不能从《红白黑》那飘忽不定、患得患失情境之中抽离出来。

  我是一个对阅读怀有很高期待的人,在文字构筑的未可知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几乎已经成为了我生命的一大乐趣,因而在读任何一本书的时候,都会对它怀有某些期待。《红白黑》呢,恰恰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这样一部看似简单的小说作品,却能够令我这样一位稍显挑剔的阅读者饶有兴味地读、不忍释卷地读,于我来说真是一次意外和惊喜说实话很久都没有这样的感觉了,现实中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随着快餐文学的不断复制,值得读者反复体味的作品显然也越来越少了,于是陈河的小说《红白黑》就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这是一个精致人和一个混乱的世界的故事,不过在作者看来对于这样一位拥有了红色背景和优良品性的精致女性来说,游离或沦陷于一个充满愚昧虚伪情色暴力和钱权的世界,似乎都是不近人情的,于是作者安排她在小说的开篇就以离奇的溺水身亡的方式黯然离场,不过这样的离场可能也是最好的在场吧,因为至始至终,故事的演进过程始终都有她的存在,她的隐忍、她的勇敢、她的怯懦、她的逃避、她的担当和她的无可奈何都感同深受,她的叹息和她的血泪清晰可见……因为她的离奇死亡旋即改变了她分居多年的丈夫谢青的生命轨迹;因为谢青对于这个始终谜一般无法走进的妻子生命履历的不断探寻,而一点点浮现出来的关于一个时代、关于一个人的信仰、一个人的梦想和人性以及存在的种种真相,当然任何真相都不仅仅属于一个人,尤其不属于那个始终踯躅于不断地渴盼与拒绝之中,无法自拔直至伤悲撒手人寰的女性,因为真相属于小说之中以及小说之外仍在现实间苦苦挣扎的男男女女们。

  这么说可不是没有根据的,看看现实中的你、我、他吧,有谁能说自己不是在不断地渴盼与拒绝中踯躅而行呢……这个女人出现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于是她的故事被涂上了时代的色彩。其实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这样的女人出现过,所以女人和时代的故事才延绵不断才永远值得我们期待。说到这里,《红白黑》也就不再仅仅是一次事件和一个被时代脉动所颠覆的人的故事了,它俨然就是一个时代和一代人的故事。

  我相信《红白黑》之于我,是一段时间以来给我超乎寻常感受的阅读,因为此刻我不仅忧伤于人类命运的叵测与虚无,也喟叹于女人因时代而丰满,而时代,因女人才具体的彻悟。

  《红白黑》读后感(八):人生的颜色和我们的选择

  ——木木勺

  同样是生长在一一八宿舍大院的干部子女,杨虹和白蔚蔚后来却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杨虹厌烦她周围的人和环境,如此格格不入,终于远赴巴黎。在异国他乡,她却乐颠颠的做着一个以前十分鄙夷的小贩。她不愿意为自己的丈夫生一个孩子,却为爱着的“哥”生了儿子。心爱的男人在国内还有妻子和女儿,还有他的前程,终不能功德圆满,她夜雨里酒醉驾车,悲伤无助,溺死水底。而白蔚蔚听从爸妈的安排,嫁给了追求上进的小公安,后来成了市公安局长的夫人,安稳悠闲。

  就像是她们的名字,杨虹是炽热的红色,一直努力寻找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抗争着,激烈着,却不能长久。白蔚蔚是让人找不到痕迹的白色,仿似顺从安排从不计较,却自有打算绝不吃亏。

  同样是做“黄牛背”生意的两个偷渡组织者,谢青和黄秋媚也有了不一样的结局。谢青成了杰出的华侨代表,再回到家乡俨然衣锦荣归,连地方上的权贵都奉为上宾。而黄秋媚却只能隐姓埋名,一路提防着是不是有人跟踪,连个电话都不敢打,终究也免不了牢狱之苦。

  谢青和黄秋媚,他们应该都算是黑色,是犯下过人命的戴罪之身。可黑色最神秘,是夜的颜色,能吸收所有光。劳改所的烂污泥秋媚在与姐妹们笑谈过从前以后,终于还是不知道出狱后要去向何方。而曾笼罩无数光环的谢青,也成了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的,不敢归乡的游子。不光彩的历史就像挥之不去的黑色梦魇,让人不能安睡。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各自的人生在他人看来又会是什么颜色。

  对于还弄不清楚的明天,人们总是寄予厚望。不知道在听了多少大洋彼岸的美好之后,终于就决定铤而走险……

  在分分秒秒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里,不知道有多少个不甘于当下的人,已经下定了决心,朝着各自选择的方向迈开了步伐……

  而一旦选择离开,就再没办法回来。

  这世间的许多选择,就如同黄泉路,一踏上就不能再回头。那些日思夜想着一片故土却不能回来的人们,会不会遗憾这世界上没有望乡台旁的孟婆汤?喝一口,就忘了出身何处和当初的梦想。

  《道德经》上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这个“五色”指的就是青黄红白黑。老子用五个颜色来形容这缤纷繁华的容易让人找动摇烦恼的世界,而陈河用三个颜色做了他小说的书名:红白黑,又用四个颜色写了其中的人物:谢青、杨虹、白蔚蔚、黄秋媚。

  好在陈河不是老子,不是一心想着要无为,也不愿多说什么。我甚至庆幸陈河没有继续做他的生意,要不然,这世上只会多了一位不成功的商人,却少了一位杰出的作家。

  陈河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一贯的徐徐道来,不急躁,也不卖弄,偶尔要说一些小笑话和风土,也是十分从容。当谈到死亡、人生和爱情,也不大发议论,自然而然的感慨,他点到即止,却能让你沉思良久。

  有些人抱怨小说没写好,说这是个多么好的故事情节啊,叙述上太平淡了。我想,也许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影视产品充满暴力血腥、妖魔特效和性的血脉贲张,开始不会慢慢品读一个好故事了。

  当然,这也是每个人的选择。

  《红白黑》读后感(九):大家都想要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一九九三年,谢青第一次来到巴黎,这个时候距离法国大革命已有两百多年。”故事中这个第一次踏上法国土地上的男人,那个时候已经年过四旬。四十岁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算是一段的岁月。或许,只有这略有沧桑的年纪,才能读懂那个年岁的色彩。

  红几代在我们这个年代中已经变成了遥远的过去。陈河的年龄和我们的父辈相当,那个年代中的人对于“红色”有着固执和执着的信念。就像唐谭那句口头禅:掘得好,老田鼠。我们这个时代,有几个人能对此会心一笑呢?革命的尘嚣已经远去,法国大革命都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杨虹的所谓“圈子”,只能是一种乌托邦的寄托,看起来不切实际也毫无益处。然而,对旧时代的留恋,让这一部分革命的后代,想要做着这样的梦,梦中的红色绚丽令人激昂,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为着这样的梦想前仆后继着。杨虹在水底生命消逝的最后一秒,不知道她的眼前是否会出现幻境,时过境迁,不管她怎么努力,她的命运都是一个虚妄红色泡泡。在这个故事中,她用红色成就了谢青的黑色,而谢青又用自己温州人精明的头脑将这一切洗成白色。

  其实,陈河写的在巴黎的小众群体,是真实的存在的。国内的一切都飞速的发展着,像乾坤大挪移的海市蜃楼,昨天还是一片菜地,今天就化身为国际大都市。这样的急速的发展,让很多意识层面的东西断了层。做着红色梦幻的“革命者”,就像陈河所说,第二代马铃薯已经开始变质了,他们变成了空谈主义者,而巴黎的醇香咖啡味是酝酿这些思绪的最好地方。这些年,这些人,已经散落在国外很多不知名的角落里。他们有的是资本,哪怕是第二代马铃薯的种子,机会也会比“谢青们”多的多。

  然而现实是赤裸裸的现实,谢青只不过比其他人的运气好一些罢了。在国内,他不过是一个醉生梦死的大车司机。做了多年长工的女友随便就将他弃之敝履,结了婚的妻子甚至都不愿为他生下一个孩子。九十年代,正是轰轰烈烈的偷渡大潮。为什么人们宁愿选择像个不见天日的动物一样去漂洋过海,也不愿意在自己的家乡安逸生活?如果不是因为杨虹的死,谢青怕是这辈子也没有出头的机会了。重新洗牌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所追寻的唯一机会,哪怕这个代价是付出生命。像谢青这样的人,其实生命中无可避免的要来一次远行。从他决定娶一个一一八宿舍的姑娘开始,他就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只不过他自己不知道而已。他比别人幸运,两个女人成就了他后半生的辉煌,但是回头看去,他也并不轻松。他的一生已经因为这次出走完全改变。他想要追索的真相并非赤裸裸的伤人,不是杨虹不爱他,是他们根本就是两个世界中的人,哪怕就是白蔚蔚,也不可能爱他。谢青不知道的是,从出生开始,他们就被打上了各自阶层的烙印。杨虹已经近四十岁还做着“革命火种传递”的梦,你不能说她幼稚。她依旧没有从幼时优渥的梦境中苏醒过来。她们都是红色的孩子,有资格去做梦去昏睡,去过意识形态上的生活。而像谢青、秋媚这样的人,就必须走一条艰险的路,才能和杨虹们稍许接近,这就是他们迫切的想要出国的原因。

  虽然最后他们都没有完成自己的梦想,虽然即便是远行,也还是带着从前自己的颜色。在远行的路上,他们各自哭或者笑着。老去的谢青还爱着杨虹吗?或许,他只是爱着一个可望不可及的阶层而已。

  《红白黑》读后感(十):没有预设答案的远行

  没有预设答案的远行

  我有时候想,人生并不是一路向前的,任何一个有意识的人,都会在这条路上走走停停。倒不是说,如果你觉得哪一段路没有走好,就退回原地重新来过。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就是在对弈的游戏当中,你想要悔一步棋也会被对方骂的狗血淋头,结果也不能得偿心愿。但是,我们的思想确实自由的,它可以任性地与过往交叉,这样当然有好处,一般说来,回味过去能让人向前的不乏更坚实,更多底气。

  《红白黑》是在谢青1993年如鬼使神差般飞到巴黎拉开帷幕的。这次突如其来的远行一方面了解了他与妻子的恩恩怨怨,另一方面彻底改变了他平淡沉闷的人生轨迹。这次远行是拜刚刚在巴黎离奇死去的妻子杨虹(这个年仅38岁的女子在一个深夜因酒驾沉入河底溺毙)所赐。其实他们的夫妻关系早已经名存实亡了,这个似乎睡得很深沉,脸色发青,嘴角还带着那种任性和嘲讽的曲线的躺在冰窟里的女人,他已经三年多没见面了。这一次他的离世与上次在AC市时,她一声不响地离家出走,继而分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她是带着写清想要洞察却又无从下手的秘密离开的。站在谢青的角度看,他是极为被动的。当他揭穿杨虹不生孩子是因为她一直在背着他偷服避孕药后,他的妻子,那个曾经的AC地位第一书记的千金就在他出长途后,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当他发现后,除了在马路上骑着那辆半就得自行车盲目地来来回回,别无他法。而现在这个对他来说始终笼罩在雾中的女人又以如此神秘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这桩意外里,他根本是个局外人,可就是这个局外人,成了法国警方结案的救命稻草,当然,当救命稻草的代价不菲,那是一笔四十万法郎,当时价值人民币七十来万,这对于在国内当一名货柜车司机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再加上他的往返机票也有法国警方支付,令包括两周的免费旅馆和配套早餐,听起来好像他肿了一个国际旅游大奖,可是这一切都要以他签字画押,了解杨宏的死亡案件为代价。谢青对妻子的怨恨一下子转成了心痛与责任。他出于本能拒绝了法国警方的“好意”,然后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朋友的帮助开始就这起疑点颇多的死亡事件进行推理分析,同时上演了当地警方的心理战。

  写清不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男人。他把自己的

  聪明进而多数时候用在了小小不然的投机钻营上,因此他从小要娶一个一一八宿舍(高干大院)的姑娘做妻子的愿望险些毁在自己手上,即使他的目标妻子白蔚蔚被杨虹救场似的替代了,但事情的本质并没有丝毫变化,他原本想从杨虹那里得到的补偿并未能实现,在他看来命运对他不公。但是,在他看来,他的人生是悲剧性的,却没有领悟到那根本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忘记了命运是掌控在自己手里的。而关于杨虹的死亡真相,作者给出的答案是真相就是没有真相,那层层设置的悬念不过是谢青因为与妻子的树立产生的臆测,他也许把事情想得太过复杂了。

  在这部小说中,杨虹是个隐形人物,故事开篇她已经死去。但是,她的经历和谢青的命运牢牢地结合在齐齐,陈和将时间和空间做了恰到好处的并置与转换,这样的结构安排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玄妙的,通过文字传达的蒙太奇效果。杨虹和谢青结婚后,也曾有过几次争吵,当她彻底摸清他的脾气秉性后毅然决定了他们的婚姻走向,她首先拒绝和他生育,继而分居,然后悄无声息地出国,最后神秘地你死在他乡,这个美丽的女子的结局是让人心酸的,但这也是她自己的抉择。他是一个真正的红色革命者的后代,她希望自己能够回到那个阵营,或者说那个小圈子里去。经由他父亲老上记得儿子姜小军(后来的情人)的关系,他真的重回组织了。可是,当她和他们进一步接触,她并不能融入其中,虽然姜小军已经铺平了道路,甚至扫清了每一级台阶。用姜小军的话说,他们这群人“就像是马铃薯的种子,一代代会退化。所以找到一种新的激情,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故事中的主人公们无一例外都选择了远行,这就是他们的人生,一场没有预设答案的远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