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京都漫步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京都漫步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17 21: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京都漫步经典读后感10篇

  《京都漫步》是一本由骆仪(主编著作,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主书128页+别册16页+海报图书,本书定价:58元,页数:201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京都漫步》读后感(一):一日看尽京都花

  我在豆瓣有一个电影豆列叫“日本泛散步电影”,其中有很多电影就是讲京都的生活,日常起居背后,四季流转里,一花一叶,一山一径都透着来自时间深处的气息,就连那些附着在古树、石阶上的苍苔,都让人心生一种莫名的敬畏,一个人走在安谧风景里,生怕一脚踏错就会惊起满山沉潜的松风。

  《京都漫步》这本书,就有散步色彩,气息充盈节奏稳健,在清新中透露着一种自信。既可以作为攻略按图索骥去找吃住行的地方,一个人旅行,也不会迷路,不会错过沿途风景;也可以作为一本文化读物,读着在巧心编辑出来的文字图画、色彩,慢慢被一种叙说之美浸透,把玩阅读美感

  京都是名副其实的古都,各行各业的名师巨匠,数得上的“千年老店”遍布,今天很多老派的京都人还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骄傲骨子里看不起年轻现代五光十色缺点底蕴的东京。如何描述京都,其实不太容易,何况是外来的人视角,看得出《京都漫步》的编辑团队,是真心喜欢这个地方,为了追寻客观视角,采编团队实际上也采访了很多日本当地人

  这种喜欢不是隔空遥望的喜欢,寻章摘句的喜欢,而是实地踏勘,真切地去漫步的喜欢,去感受过“酒醒藓砌花阴转”的京都慢生活,预约一家老店,吃一次百变不变京都果子,流连在一家家小吃店,逐一试吃,做一个孤独美食家,或者,在一家旅店里打坐静思冥想,然后撑一把油纸伞,在一场小雨后,漫无目的地走上前往寺院古刹的古道

  身为一个日本文化爱好者,看了那么多日本电影,心里已经有一个日本电影外景地图,每年春天关注日本樱花前线情报,从冲绳到北海道看花儿开到哪片土地了,可,至今还没去过京都。看着《漫步京都》一书编辑们精心绘制、随书附赠的“京都漫步路线”、“京都赏花地图”,太细致了,仿佛是当地人一丝一缕编织的,莫名冲动上心头,想去啊,想去。手绘海报开本大小的“京都赏花地图”都被我当成装饰画,挂在书房里了。

  据说去日本旅行,去哪里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心境,如果只是去东京这些地方抢购东西,估计就是满足物欲消费者,如果消磨在京都、奈良关西一带的人,不带累赘,身轻如燕,多是有一颗思古之心的人,《京都漫步》这群人就有思古之心,希望他们还能走得更远,做“濑户内海”“四国”“北海道”“温泉”等书系,期待着。

  《京都漫步》读后感(二):品质京都

  我一直对日本文化很感兴趣,所以喜欢看一些日本人写的小说,还有能够代表日本风俗文化的电影。总所周知,日本人对于生活是很讲究的,从他们国家环境就能看出来,小小一个岛国,科技发达,环境优美,除了自己生产资源之外,简直是世外桃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暂时不能去日本旅游,这本书小小的满足了我的愿望。当地的文化,只有身处当地才能感受出来,这本书正是编者亲身游历而创作出来的。而最能代表日本文化的,应该就是京都了。

  《京都漫步》读后感(三):京都惹人怜

  感受一座城,并非一定要穿戴齐整出门走上一天,才叫感受。如若有条件,不如在行前给自己挑一本相关的图书,读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再漫步其中,那也是一番乐趣所在

  那么,我以为手中的《京都漫步》便是一本行前必读的旅行指南类Mook(杂志书)。

  “速览”部分,仿佛是你刚抵达目的地的一刻,透过舷窗,城市全景尽入双眸;“在路上”部分,当真是带着读者穿行在大街小巷中,感受着当地的人文风情;“特写”部分,就如旅行归来好友随意弹着印象最深的事,趣味盎然中长了见闻;最后的“本地声音”则是我的最爱,游人去观赏的短短几天,可比不上当地人居住的好多年:旅行途中,莫要只是一个人默默地走,如有机会,和当地的杂货老板人力车夫去聊一聊的好。相比永远看不完的景色人才是更为鲜活旅途记忆相信经过一番攀谈,你必将有所新的见解。附赠的行程计划手册与赏花海报,倒可妥善置于大小合适文件袋中带着,随行随阅。

  昔日首都,今日京都。因其千年的历史光阴就此停驻,不在于新奇好玩,更在于令人行走其中,感受一份对时间的敬畏之情。

  京都寺庙极多,去一次,必然是走不完的。寺庙常在,而祭祀与庆典则不常有。如4月的醍醐花见,人们通过赏花庆祝春天的到来;如10月的时代祭,传统服饰不只是躺在了博物馆,让游人在欣赏同时对京都的历史一目了然;又如年末的大根炊祭,煮一碗热腾腾的萝卜,祛病祛湿,真是暖身又暖心。若说千年的建筑年轻人而言多了一股守旧,莫说每一栋建筑都有着不同灵魂往事待人静静体会,每一次活动都让观者保有一份虔诚信仰

  人们对待事物态度,亦是如此。微小如京香,燃烧后只余灰烬,却是这般不起眼的小物品,常年供给于各大寺庙,调香师要依着天气湿度的不同,全凭经验制出令人心旷神怡香味长久如漆器,每一道工序不仅是考验着人的技术,更有光阴的磨砺。而短暂如花期,赏花之余,深悟“一期一会”之意。世上本无相同之花,更别说人生海海,谁知下回赏花,心里想起的那位他,是故乡旅人,还是远方的归人。

  然划桨于书海,还是会激起一层令人惊喜波涛

  吃住吃住,吃为首位。若有机会,不如去看看和尚开的酒吧。若是寺庙太严肃,不如以酒会僧,畅谈人生,或可解惑;日本的和菓子和我家乡的糕点形异神同,不如配合着茶,慢慢喫上一口,先瞧着菓子上的图案,还在诉说着心情,勿囫囵吞下,定要一口一口品尝;有吃有住,去京都的寺庙里住一宿,佛门清净之地,也只是一墙之隔。向内,脱去了千万烦恼丝,向外,红尘依旧滚滚如烟。或是去京町家的旅馆,感受依旧活着的木头建筑,享与自然共生,革去人际隔阂

  井上章一先生著书,取名《京都惹人厌》;作为一个游人,我倒想说京都惹人怜。旅行书行前可备课,归来可补课,而最最重要的是,这走走停停中,你始终打开着你五官,去发现去体悟,慢一点,才能体会得更深一点。

  漫步京都,或许才是对一座城市最好的了解方式

  喵呜

  2017年3月19日 于下雨的上海

  《京都漫步》读后感(四):眼醉,心醉

  《京都漫步》是一本旅游杂志。想感受一个城市的温度享受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除了去它经济繁荣的地方,也要去那“懂得生活”的地方。

  京都不是很大,但在那里的人们生活节奏着实让人羡慕,这本书里介绍的最多的是寺庙,有名气大的,也有鲜为人知的,但也许就是京都的特点吧,寺庙在日本文化中是不可缺少的。

  相信看过日本电影或是动漫的人们都应该知道日本有关神的节日是很多的,在一些大点的节日中,都会有女生穿着和服,就比如这一个节日吧,会有不少女性穿着和服,他们的妆容也将日本传统与现在的文化相互融合起来。

  在这本书里,我觉得最有特色的是对一些百年老铺子的介绍,我是一个很喜欢旧的东西的人,所以一家拥有者百年历史的铺子我格外钟意,在各式各样的铺子中,我最喜欢的是钱汤,也就是澡堂,看了介绍,真想去泡一泡。另外我最喜欢的是这一家酒吧,开酒吧的是56岁的净土真宗主持羽田高秀,而他除了寺庙的管理工作,还是一家IT公司的老板,作为大叔控的我,心里小鹿乱撞哦。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日本的佛学,这与中国完全一样(亦或是对中国佛学了解还不够),我挺喜欢他们有特点的佛学文化,他们在佛学上追求的空和静,以及不能有的欲,大多体现在一种思维方式上,就即使这一个人他身处于酒吧里或是喧嚣之地,你也能感受到他身上的正气,和那一颗安逸不乱的心。

  我不知道这样说你能不能理解,但就是一种感受,你也许会说你就看了一下这本书,有没有亲身体验那种生活,也没有亲自见过那一个人,又怎么感受到他身上有会让人舒服感觉。但是我觉得一份文化如果因为书而变成了隔膜,那么那些一本本记录着历史文化的书就真的成为我们了解历史的工具了。那说书是海洋,岂不是夸大了它的作用

  有些旅游杂志只起到了一个向导的作用,但是这一本,它不仅能够告诉你什么地方应该去玩,值得去玩,你从文字中也能感受到装束一座城市的文化气息丛书里面慢慢流出。不可不提的也是它的排版,简单,也会有格局设计

  (by,独書坊)

  《京都漫步》读后感(五):京都,所有的故事都在发酵

  文/周磊 最近,未读联合最世界出版了一本《京都漫步》mook。现在有关日本的信息泛滥,大家随便上网就能找到很多资料,真的还需要一本这样的旅行书么? 在日本的书店内,介绍京都的书/杂志经常会摆满整排书架,既有五花八门的旅游手册,也有类似70岁哲学教授的散步,50年以上咖啡馆这样的细分内容,甚至还有以本为单位的神社介绍,一本书只写一座神社。京都的历史过于悠久,文化特色也非常丰富,只要找好角度,终究会发现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所以,如果你想认真出一本和京都有关的书,在中文同类书籍连日本零头都不到的现状下,显然是有市场的。 京料理源自寺院内的精进料理,开始并没有大鱼大肉功夫都在做菜的“出汁”上。那些引出食物本味的出汁总是味道淡雅,需要慢慢品味,这就是翻开《京都漫步》的第一感觉。比起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日本元素,《京都漫步》更突出京都本地的传统文化,以及这些传统文化在现在的店铺、神社、食物中的表现。 我在本书中撰写了寺庙和饮食的部分文章,这些寺庙几乎无一不是历史悠久,人尽皆知的场所,要如何写才能对读者有价值呢?自身体验和历史资料的比例如何?动笔前我也斟酌了很久,最后决定讲一个小故事,用它来串起文章中的其它内容。 为什么要讲故事呢,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与故事亲密接触。 一个假日的午后,假设你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一般会聊什么? 一个朋友突然辞职了去周游世界,前两天她还发在南美的照片呢。 某地开了个新甜品店,她们的甜品师还是个大美女呢。 某个品牌出了新手包,代言人居然是她,她最近与某个明星打得火热。 不管是哪个领域高雅还是低俗,当你讲起一件事情,几乎都需要故事来作为谈资,引发别人的兴趣。 在《京都漫步》中你会了解到社寺背后的故事。 等你和朋友去了金阁寺,你可能讲不出曾经住在这里的足利义满这家伙是怎么推行北山文化的,对方也不关心啊!但如果你能告诉他,金阁寺顶上的那只凤凰不是装饰,是将军权力的炫耀,他也许会对你刮目相看。去了祗王寺,你说这是将军宠幸的少女出家后的居所,他大概会觉得,怪不得这么精致。去了龙安寺,你在门口振振有词,伊丽莎白女王到访让这里在欧洲名声鹊起,等到进入石庭,看到诸多金发碧眼的面孔时,他可能会赞叹:真是如此! 我们从一个容易记住的故事开始,先了解一点你眼前的寺庙,让你拥有一点和朋友共游时的谈资,然后再慢慢去知道更多。京都有很多寺庙,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金阁寺是从将军的别庄演变而来,所以它大且豪华;祗王寺是白拍子舞姬的居所,所以它小且朴素。慢慢知道这些地方诞生过程,然后以此为基础,去了解更多的社寺,更多的时代背景,将它们串在一起。《京都漫步》可以成为你了解京都的开始,是开始而不是全部,因为京都的文化很深,知道得越多,乐趣也会随之翻倍。 至于京都饮食,我从番菜、拉面这些最普通的本地食物开始,介绍到京都传统的怀石料理。也是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先让大家对京都的食文化有一些了解,然后慢慢再去拓展。 我在北京认识的一位京都人厨师,经常会说,“日本料理不是寿司和生鱼片”,的确,大家到日本都想吃鳗鱼饭,想吃手握寿司,但鳗鱼饭和手握寿司并不是不分季节地点好吃的。每个地方的饮食,都与其历史文化有关,京都过去不靠近海,获得鲜鱼比较困难,所以才没有那么多生食鱼肉的传统。京都近邻三大和牛产地,又有精益求精的料理精神,才有了日本最好的牛肉料理。知道这些大概比单纯知道几家有名的餐厅,更容易帮助你进行决策。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日本料理的形式很多,并不是高级餐厅就一定能吃得开心。可能很多人都看过小野二郎的纪录片,然后想去他店里用餐,但是如果你知道一餐大概只用30分钟并且很可能是他儿子而不是二郎本人服务,还会那么想去么?我曾有朋友穿着运动外套前往,被要求穿正装,结果他上楼买了一件西装夹克,只是为了花30000日元吃这一餐。他几乎从没吃过高级寿司,对于这一餐的感觉,也仅仅是“还好”。 不要说外国人,就连日本人,因为地域差异,对料理的理解和品位也相差很大。有些京都贵妇人从小到大都没怎么吃过握寿司,谈起东京的那些寿司店,她们会说“那些地方真的干净么?”“那么老的师傅,肯定有加龄臭,他捏的东西能吃么?”我自己很喜欢寿司,这里并无贬低之意,只是料理的确是非常私人化的事情,与其看着攻略去,不如先从简单的东西吃起,慢慢多了解一些,形成自己对于日料的品味,然后不依仗观光手册,而是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去吃哪一家,可能会大大降低踩雷德几率。 除去这些,《京都漫步》中还有酒吧、人力车夫、作家、书店业者、漆器等相关内容,其他作者大多也都经常前往京都或在日本长居,很善于文字表达。这样的《京都漫步》,可能不是那种第一次去京都就能熟练使用的观光手册,但它或许是一本能看很久的书,无论是第一次去,去过多次,还是并不打算前往京都的人,都能随着书中的文章一起,品味京都四季。 .......................................................分割线............................................................................ 周磊 简介/过去码字,现在拍小影片,经常去日本短居,对日本文化着迷 订阅号/hitoritrip 分享一些私人化的日本旅行笔记 欢迎关注

  《京都漫步》读后感(六):斜阳铺满青石路,走马观花游京都

  京都这座美丽的城市,被日本国民视为"日本の颜",即日本的脸面,而在日本人意识的更深处,它被视为心灵的故乡。千百年来,这座古都以它沉静幽雅的风姿,以它朴实的人情味,连系着日本文化的根,萦系着日本国民的眷恋。

  “想从清水寺鸟瞰京城的暮景,想看看日落时的西山天色。”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小说《古都》中描绘的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京都风貌,令人神往。由未读×穷游最世界 联手制作「京都」特刊《京都漫步》,是一本深度了解京都的旅行特刊,由浅入深全方位多视角解读京都,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翻阅本书,有时光倒流的感觉,仿佛看见穿着浴衣的女孩在街头独行。斜阳照在在她们身上,和服上的花纹显得异常美丽。

  《京都漫步》读后感(七):难得京都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从前慢》

  在看未读×穷游最世界联手制作的「京都」特刊《京都漫步》时,我脑海中总是不由自主浮现出木心先生的这句诗。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京都的特质,我想“慢”字再适合不过。

  这座被日本国民视作"日本の颜"的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心灵的故乡,吸引无数国内人流连忘返,不仅在于它琳琅满目的美食,充满匠心、沉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手工艺品铺子,精巧又散发着淳朴、自然气息的庭园寺庙,更在于它自成一格的慢格调,以及依托千年历史形成的沉静优雅的风姿。

  没错,京都的神韵和魅力,确实离不开星罗棋布于城市各个角落的御所、寺庙、神宫,以及散落在街角、小巷深处的和果子铺、京香铺、酒馆食肆。但这些具有实体的各式各样的存在,都只是承载“京都慢”灵魂的载体。

  真正迷人的,是这座山水千年不变的城,以及城中所有事物散发出的闲然自得的气质;是它的日常生活琐碎中透出的安稳如山的格调;是生活于其中的人骨子里蕴藏的不疾不徐的自信。

  对那些希望神游、避世、想逃离浮华喧嚣的人,慢悠悠的京都不啻为天堂。

  对于那些习惯了风风火火、浮躁得戾气缠身的人而言,这座时光不走的千年古都,也许可以起到抚慰身心、净化心灵的作用。去走一回,不说脱胎换骨,至少心性将会大变样吧。

  看完这本《京都漫步》,我也想像书中的作者那样,参拜京都三千社寺,看一眼枯山水,睡一夜寺庙,做一次早课;邂逅幽微、静谧的青苔微光,听铃虫“说法”,看红叶飞花,体验一番脱离红尘的感受,获得片刻平和,感受“日日是好日”的禅机。

  我也想推门进入京都唯一的和尚酒吧,跟当过老板、又想通过酒吧普度众生的住持聊聊迷茫又虚无人生;想在浅草街头坐一次人力车,和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骆驼祥子”们谈笑风生,感受京都生活的闲散淡然;想看一场延续平安王朝千年风华的葵祭、祁园祭和时代祭,领略在故土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的唐宋风韵。

  我更想像京都人一样,穿着素净的衣裳,去山间徒步,抑或在鸭川边煮酒、野餐、看日落,去金阁寺、清水寺、铃虫寺等古刹走一遭。又或者,在空旷的郊外,云低得触手可及的时刻,“五感全开”,敏锐捕捉路边的野花、新绿、青苔、露珠、微风、虫鸣、蛙声等细微事物的美,心情愉悦,戾气渐消。

  京都的慢,美得如此动人心魄。

  这样一个城市,不应该被走马观花的匆匆脚步辜负,而应当一个人或成双结对,深入每个街巷,感受每个日出日落间的烟火气。

  编写《京都漫步》这本书的人,想来一定对京东充满爱意,才会对京都的魅力如数家珍,才会将这样一本带旅游指南性质的杂志书,写得如此有温度。

  多希望能去京都走一遭。

  文章同时发布于个人公众号:langhuan_fudi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