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就是我》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就是我》经典影评10篇

2017-11-08 21:3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就是我》经典影评10篇

  《我就是我》是一部由范立欣执导,华晨宇 / 欧豪 / 白举纲主演的一部剧情 /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就是我》影评(一):这不是你以为的粉丝电影

原本公司内部观影所以才不得已去看,但看完之后,我和我身边的朋友都在悄悄擦眼泪
我想很多人都会对这部片子有误会,以为是专门拍给快男粉丝们看的。事实上,我觉得它是给所有年轻人看的,绝对比某些所谓的青春电影更让你感同身受。因为选秀的这十年,也是我们成长的十年。
而这部电影也并不只是最后的选秀回顾时感动,更是这几个大男生,他们的真实和个性表达有一种醍醐灌顶感觉,好像当头一棒,让我会在看到时候心里质问自己现在为什么会变得麻木、世俗和死气沉沉,为什么丢掉了本来的青春和活力,那种追梦的勇气——这并不幼稚和空泛,他们说的那些话也并不假大空,那是我们会想的事情,没有答案,但是都在尝试寻找答案,并且有着自己的行走方式。
但事实上我本人并没有看过2013年快男的任何一期,甚至在实习之前除了长唱《董小姐》的左立和拍炫迈广告“根本停不下来”的华晨宇之外都不知道这一届的其他任何一个快男选手,因此绝对不存在粉丝情结。
所以就一个客观的九零后视角来看,这部片子很真实、很感人,就像一群九零后的大男孩们的内心独白,告诉世界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也许步入社会已久的人们不理解,为什么一些九零后会这样,不懂事、很冲动和热血、没有集体意识、没有大局观、不会逢迎,事实上我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世界观,我们重感情、重感觉、无规则、无纪律,也许每一个人的方式都不一样,但是都很完整、很牢固、很有逻辑。我们不尝试告诉世人、让大家理解,只是默默地做,默默地在大环境下保持自己,但是如果你们尝试从我们的角度去看,兴许就会理解我们。
如果要从技术什么的层面,影片的某些部分是有一点混乱,除了华晨宇的故事线清晰完整,白举纲、欧豪和于湉的稍次,其余的选手都是一个过场,有些衔接部分有点像生生掐掉,也让人记不住。但就这几个主角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完全能看得出主次,也让人有种路转粉的冲动。大一看范导的《归途列车》,有很多同学问为什么戏剧性这么强,这还是纪录片吗,但其实纪录片有很多种,而怎样把故事性突出而又不失真也是一个好的纪录片很重要的东西,我觉得快男这部片子有这样的东西。
遗憾的是,档期的调整完全把话题让给了《小时代》和《后会无期》,没有人会去关注这部大家以为的粉丝电影了,票房惨淡是意料中的,很可惜。

  《我就是我》影评(二):路

    每个人的青春都会有这样一段放荡不羁时光,每个人对于青春的理解也不一样,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评价这部电影,在我们的心里,它带给我们的感受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电影所能带给我们的,我们可以在看电影的时候随着主人公的情绪跌宕起伏心潮澎湃,在自己的世界感伤着别人的故事,流着本该不属于我们的眼泪,但是这部电影不一样,他们每个人的青春都是我们到达不了的高度,我们不会像他们一样,能在两个月的时间体会成熟所必须要接受的烦恼,学会适应这些从未接触过的生活
    我欣赏他们每个人对待音乐都有自己的态度,这些态度在生活中折射出不一样的光彩,在他们的世界,有着太多的质疑和不解,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摄像机的聚焦下被放大无数倍,在这个漩涡中有太多的未知,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你的生活会在这个巨大的漩涡中被扭曲成什么模样,所以,就像华晨宇说的一样,随意一点。
    我们没办法改变现有的世界,那就努力学着让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这个舞台,背负着沉甸甸的重量,它是120万人梦想着发光的地方,欢笑和泪水在这里不断重复,这些少年,用他们的脚印来告诉我们,你若不做,就永远不会发现真实的自我。

  《我就是我》影评(三):没看过选秀的人,更值得去看!

   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看电影之前总会关注太多,近乎被剧透之后进影院,情绪就会一直在纠结之中,不能特别入戏。
    《我就是我》本身是去年快乐男声的纪录片,对于全程关注的我来说,真的是被剧透太多了。所以,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努力的在将自己当做一个局外人,一个从未看过选秀的人,我想从这个角度去感受,才能发现这部电影真正的价值
    十年选秀,每一个夏天其实都上演着大同小异的故事。就像有句话说“谁没年轻过”,那些幸运儿,其实在海选的时候,也都是芸芸大众中一人,跟你我他或许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就像开场部分一个个放大的面孔,他们在做鬼脸在笑,其实我们有时候都分不清谁是谁,但是你能够感受到那种自由自在的放肆。其实,做一个普通人才是最自由的。当他们真正开始淘汰开始晋级的时候,自由与放肆都是被限制的。导演马浩说“这个舞台有所得就要有所失”,欧豪劝慰兄弟们也说“要么你退赛,那你就真牛B,如果不愿意离开,那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环境。”
     电影里有许多舞台之外的内容,离开比赛之后他们去雪山、沙漠、海边,还有山上“免费午餐”的小学 校,每一个场景都那么空旷,他们在那里不管是欢笑奔跑,还是静静放空,都不由自主的把人带入一种境界里,那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自由天地。镜头在自然的宏大与舞台的喧嚣之间转换,就像我们年轻时的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对立,导演插入的这些镜头不仅没有破坏比赛的节奏,反而让人更好的了解选手的内心,感受到电影所表述的意向。
    除了选手,电影让我们第一次真正了解幕后工作人员,他们其实不仅是选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是我们了解青春成长后的真面目。芒果选秀至今已经十年,在现在的媒体时代,一个成功的节目挺立十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许选手们回忆里只有一个夏天,而他们则是一个个夏天,或许很多人已经从青年走到了中年。导演、乐队老师、声乐老师,他们面对选手板起面孔、声色俱厉,可是仍然能从他们的言语和眼神中感受到温情的一刻。女导演李洁婷哭着说大家都不睡觉,就是为了你们,你们表现不好对得起大家吗?后来我们知道她那时候已经得了白血病,直到现在仍然在医院治疗。
    这是一部真实的电影,没有一个专业的演员,也没有人在演。导演范立欣敏感的扑捉到许多感人的镜头,那都是人本身真实的反应。那些高兴的、痛苦的、强颜欢笑的、忍泪沉默的镜头里,每一个人的表现真的比专业演员更吸引人。
    其实除了感动,这部电影也有不少笑点。从一开场小伙伴们的打闹,到后面男孩子们青春无忌的玩笑荤话,都是点缀电影的亮色。这不是一个光鲜亮丽的梦幻电影,反而是造梦工厂的幕后故事。没有看过选秀的人,或许更应该推荐你去看一看,如果你还拥有一颗年轻的敏感的心。

  《我就是我》影评(四):《我就是我》——从男孩变成男人

文/卢杰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梦想过——我就是我。
但当我们走进社会才发现——那是谎言
我不是快乐男声的粉丝,但我是这部电影的粉丝。
其实,在那年,我跟他们做着同样的事情。
2013年的夏天,我毕业了,家里人希望我留在广州,找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然后像大多数人一样,普普通通的活着,找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结婚、生子,组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普普通通到老、到死。
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我的理想
或许,那些经历大风大浪的人会对像我这样的小辈说——平淡才是真。
可是,去他妈的平淡,去他妈的普通。我们这年纪的人,除了一腔热血,什么都没有。但那些什么都有的人,偏偏没有着一腔热血。
为什么要平淡?
人难道不应该是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吗?难道刹那的光辉,不比一直暗淡要好吗?
在电影开头,其中一位男生问了这么一句:如果不唱歌,你还会做什么?
唱歌、弹吉他、写歌。不知道,感觉没有了音乐就活不下去。(大意如此)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后半句话是青春的代言。
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了音乐就活不下去。对于我来说,没有了写作就活不下去。
所以,我坚决离开了广州,孤身一人跑到北京,成为了一名北漂。
我羡慕电影中的他们。他们有一场可以参加的歌唱比赛,可以通过比赛让更多人认识他们,知道他们的名字,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印在纸板上,听到成千上万的人呼喊着自己名字。
只可惜,写作没有,当然,也不应该有。写作需要冷静的思考和分析,这种导致肾上腺素激增的行为对写作是没有益处的。
只是,谁不想要成名?
享受鲜花与掌声的包围,大概没有一个年轻人不曾憧憬过这样的场景。
他们是我们都曾想象过的未来,但电影里,也让我们看到了光鲜背后的泪水与汗水。
我也同情他们。作为新闻系毕业的学生,深知媒体对公众人物的缠绕。几名未经世事的少年,一下子被推到镁光灯前面,被无数的摄像头笼罩,一言一行都被成千上万的眼睛盯着。稍有不慎,很可能就落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就变得做任何事情都变得畏首畏脑,思前想后
这算什么青春?所以,这电影的名字才更加显得意味深长——如何在现代媒体的关注下,做到“我就是我”。
电影中的一个场景,我记忆尤深。
其中一个男生说,我们理解你们要拍东西,理解你们要让观众们看到更多。但是,能不能有一个下午,就那么一下午的时间休息一下,让我们玩一下?
话音低沉,满脸无奈与落寞。
实际上,这并不是他们仅有的经历。跟我们同龄的人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只是,他们是典型,是代表,是万众瞩目
我从广州来了北京,人生路不熟,饮食习惯大相径庭,连说粤语的人都没找到几个。在公司里,是新来的同事,任何事情都小心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就容易做错事情。从学校到社会,不是一段距离,而是一道鸿沟。
不单是我,也不是单那几个快男,我们每一个刚从学校踏入社会的人都是如此。小心翼翼地在一个新环境底下生活,不敢有半点差池,仿佛周围有无数只眼睛紧盯着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那不仅仅只是在工作上的状态,更是生活中的状态。离家漂泊的人,没有了家庭的庇护,做任何事都得小心翼翼,不许一点的行差踏错。
作为一个北漂,其中的艰苦更与何人说?时刻怕受骗,小道不敢走;强迫自己改掉生硬带着口音的普通话,拙劣地模仿北京口音,以免遭到莫名的白眼。
任何事情看起来都比做起来要容易得多得多……
对于几位男生的晋级过程,电影只是草草描述,因为那不是描述的重点。但就在这草草描述的背后,是由无数我们没能看到的努力与汗水所组成的。
电影中有两幕,是讲两位男生因为拍VCR受伤的事情。一位是从弹簧床上摔下来,一位是油漆洒到眼睛里面。都是非常危险的意外,很可能一个不小心就变得半身不遂,或者是失明。但是,他们不敢跟家里人说实话,偷偷地瞒了下来。家里人打电话来问,他就告诉家里人,那油漆是假的,根本不会有事。但实际上究竟是如何,大家都能看到。
我也是。来北京没多久,因为一次意外脚受伤了,一个多月不能走路。但我一句话也不敢跟家人提。不,不只是我,我猜,在北京成千上万的北漂们,全国各地百万千万为了理想而离家远游的青年们。大家都一样。
这是一个过程,一个成熟的过程,从男孩变成男人的过程。
在电影中,比赛的导演说了一句话,让他们几个从男孩变成男人。它不仅仅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如何从男孩变成男人,就是这部电影所想要展现的。
从男孩变成男人,就是要学会经受寂寞、就是要学会藏起自己脆弱的一面……
相比起另外几个综艺节目拍出来的《爸爸去哪儿》电影版、《中国好声音》电影版。《我就是我》这部电影是真正准备充分的,有诚意的,在质量上也好太多了。
在电影里,我看到的不是偶像歌手们的成功路,而是一群男孩变成男人的艰辛历程。它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必须走过的路。如果想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必须要付出代价。
如果,想要坚持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想要达成“我就是我”,想要追逐梦想,做一个热血的青年……我们需要付出太多太多。
但是,青春不后悔

  《我就是我》影评(五):青春之我就是我

青春之我就是我
去年的《致青春》的时候,赵薇的微博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青春不会消逝,只是迁徙。我很爱这句话,是的,青春是永恒的,只是岁月从你我的生命中流过,然后再去另外的故事里放肆挥霍。他们说,拍青春片的人都是记忆太好,又不甘心只用记忆抵抗成长之后的烦恼,于是用电影搭起一座通往过去的桥梁,仿若时光机,去回忆去沉淀去感怀曾经的岁月,每当相思成灾时,就翻出来抚慰心灵。有林书宇【1976年】的《九降风》,九把刀【1978年】的《那些年》,还有赵薇【1976年】的《致青春》,那些岁月中已经淡忘的,美化的东西再一次的呈现,总是让我们看得感同身受。九降风是青春乡愁的淡淡解药,不能完全治愈,但是那一片眼泪之后是心灵的淡淡回首,想起来依旧美好;那些年是得不到的抚慰,用一段段的开心打闹让全世界知道他的初恋的美好;致青春是惨痛的,用未来的现实去戳穿曾经的青春的无悔,只是我们终究会长大,那个玉面小飞龙也会用现实的一面去面对生活。所以,我好想问范立欣【1977年】导演,当他远离青春,却用镜头在记录一段别人的真实的青春,所以导演在拍摄和剪接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华晨宇,你从来不是一个没有思想的男同学,你的所有的过去成就了你今天的样子。我一直在说,你的百种样子,就是我的百种喜欢。其实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虽然我知道你的强大的内心是用曾经的伤痛换来的,但是那都是你,你就是你,华晨宇,请继续做你的自己,无论是不是你真实的内心,千面人会很累,但是在你爱的人面前,请你放肆的做你自己。笑得灿烂,哭得尽兴。
宁桓宇,你还是个可爱的孩子,有时候我想你永远是个孩子,不要让那些成人世界里的污秽脏了你的眼神,可是人总是要长大,你要慢慢的成熟,慢慢的面对,或许哭一哭真的会带走眼里的沙,七哥~加油~
于湉,20年后,让你觉得更失望的,不是你做过的事情,而是你没有做过的事情。今天的电影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真正的有个性的于湉。趁你还年轻,请继续这么个性的直率的放肆的过你的独一无二的绝版的青春吧~湉湉,加油~
没有剧透的短板影评,今天笑得太开心,哭得太凄惨,但是我很感谢范立欣用他的镜头记录了这一段青春,青春,原本就没有定义,只有经过的人才会明白。我期待电影正式上映的那一天,我会继续带我的小伙伴一起去看~包场,走起!
秋秋
20140619

  《我就是我》影评(六):没有被设计过的感动

如果这是青春电影,它只值一颗星,可这是纪录片。

从13届快男以后也看了许多选秀节目,包括17届的快男。发现再也找不到13届快男这么真实的一群男孩了。

粉丝们叫13快男为 小13

相比于现在辗转于各个节目寻找机会爆红的“小鲜肉”,小13都是最最普通的人。酒吧歌手,鞋店老板,警官,大学学生……看海选的时候被来自各地,在路边商贩那种大伞下聚在一起弹吉他,唱歌,聊天的场景感动到了。

也许梦想已经是很多人不屑一顾的字眼了,可是你一定记得自己也真真实实的被自己的梦想感动过。当时你的眼神里的希望和憧憬和他们一样。

如果你也缺少家人的陪伴,你就能看出来华晨宇告别其他家长时的笑真是世界上最假的笑,你就能从这个害怕与人交往,一有朋友被淘汰就哭的男孩身上看到自己

  《我就是我》影评(七):我就是我的诚信和技术问题

这部片子本可以打4-5分。从影片人物而言,角色太多,无法聚焦,辨识度极低,从情节而言,剧情单一,缺乏冲突,就画面而言,范立欣导演有他的美学口味,但是一些空间环境作为承载角色内心感情挖掘的背景设计和角色本身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例如雪山),于是画面再美丽,也仅仅成为画皮,也就作为海报还行。整体而言,电影制作表面功夫比较足,摄影本身的技巧没有拉分,但故事太次,感情太弱,作为电影基本不能成立。粉丝感动本来和电影无关,影像只是再度营造一个宣泄空间而已,这是公道话,不算黑粉。
但这个片子有问题,不诚实。
创作者的诚实是非常重要的品格,无论是什么作品,再商业也罢,导演在创作和发行时的态度、目标和自己的真实思想应相对统一。如果迈克尔贝总有王家卫的情怀,我们势必失去了变形金刚酷到极致的特级斗打,因为擎天柱大哥看着威震天就用右脚点个地,左手画个圆,引而不发,眉目传情。即使这可以算一种创作的突破,却是真心对不住投资者的。这里说的不诚实,就是因为此片明明是一个商业行动的副产品,是冲着圈钱来着,为什么不大大方方说这是就是个商业电影呢?这个时代,即便你很作,只要诚实,敢说大实话,一样有人喜欢,说不定票房实际更好。却非要带套,说是真实电影。真实电影是个啥?Factual Cinema,一切真实内容的内容能放到电影院都可以把这个套带上。称自己是真实电影,其实就是找退路,即想讨着商业操作的好,又要赚大家对纪录片的同情和资助,这个和路边要钱的差不多,装可怜,一转身开宝马走了。
归途列车是我最喜欢的片子之一,我相信范导的功力不止于快男。他会看不出来不能十几个人都当主角?他会不知道男生宿舍那种拍法也就是个真人秀?这个片子如果是真的关于快男的真实电影,就应该好好选2-3个人,好好跟跟他们的生活,看看他们的家庭,看看他们的朋友,看看他们的过去,再耐心等等,看看他们的未来。不要这儿何炅突然说一句,那儿汪涵突然蹦出类,他们不是角色,这些个孩子们的初恋女友,爸爸妈妈们才是角色。他们在哪儿呢?难道粉儿们不愿意看看偶像们这些从来不知道的情感故事?
所以说白了,这就是天娱投资的软广告,一连串现场幕后花絮拼接和MV背景级别采访独白综合影像集锦,哪个导演也不能把它变成真实电影,何必把这个东西扭把成纪录片进院线的开疆辟土之举呢?还找些玩纪录片的人热忱推荐,这根本就是扯淡,应该好好学学郭敬明,爱谁谁,是挣钱的东西就好好挣钱。别玩理想,在商言商才是真正的负责任。
这个片子当年据说投资500万,营销发行免不了再花点钱,如果票房到不了1500万估计平手都打不到。如果赔了钱,应该好好想想不诚实的售卖策略占了多大原因。

  《我就是我》影评(八):论喜欢别人不喜欢的人

       同一部电影在不同人眼里的差异显而易见,所以首先我需要表明自己的身份,一个二十出头平淡的像水,有心无胆的姑娘,去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毫无疑问,我是华晨宇的粉,非脑残,非颜饭。客观地说,极少会有路人自发看这个片子,因为当“快男”已经成为那些所谓“高大上”鄙夷的对象,让人降低逼格还真是难呢。但是,电影本身画面有意境,透露出的感情青涩迷茫,又带着淡淡的忧伤,年轻的弱弱的反抗,夹杂在热爱与厌恶间的无所适从,让我有了很多感触。
       就像网上说的那个段子“在电影院看小时代碰到熟人,有种被捉奸的感觉”,在电影院看我就是我碰到熟人,还不如被捉奸。。。每个知道我看这部电影的人,首先投来鄙夷的眼光,“怎么上个大学品位下滑这么快,亏你学的高大上的建筑学!”我笑笑,“是啊,就是很喜欢怎么办”。那人无言。我觉着华晨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有一种找到同类的快感,不卑不亢,不吵不闹,却始终坚持自己,即使自己喜欢的是别人不理解的,即使自己热爱的是别人鄙视的,即使自己坚持的是会引来嘲笑的。但是既然喜欢,为什么不敢面对自己?敢于面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敢于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逃避,只努力,怎能不让人动容?
       如果你喜欢上一个别人不喜欢的人,别怀疑,别退缩,因为你就是你,无人替代。

  《我就是我》影评(九):我就是我......

       对于一个跟着选秀成长了十年的人来说,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带给我许多的感动。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疯狂迷恋笔笔的那一段岁月里,当时甚至与喜欢春春的人对立起来。现在回想起来,难免会令我发笑,选秀到底有什么魔力让我可以在短时间内爱上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呢?我至今仍旧不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戏剧性的是,十年后的我也疯狂地爱上了一个独特的选手,人称火星弟弟-华晨宇。十年后的选秀不像十年前的那样单一,如今的选秀节目较为多样,而且十年选秀的口碑到了一个高峰就注定会有低谷,如今湖南卫视的选秀正是如此,饱受争议。《我》的歌声响起,我的关注焦点便从好声音转到了饱受争议的快男。我更愿意花时间在更为真实的演唱上面,更愿意体会直播的魅力而不是后期的修音......我不是赞扬十年选秀,它也有其极为不人性化的地方,24小时的监控、导演组的设计、丧失人性的跟踪摄像机,也有太多太多的不足了。可是,正如花花在电影中说过:“我无法改变环境,我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啊。无法改变这件事情,就改变做这件事情的方式,反正要让自己舒服。“
       这群来自不同地方的小伙伴们,性格也迥异,不过大多是90后一代。他们的身上有很多的矛盾点,会埋怨却不退缩,害怕却敢于挑战,纠结却仍旧乐活。这一届的快男感情出奇的好,正是他们重情重义、同甘共苦地陪伴在彼此的身旁,特别是在那么艰辛却珍贵的青春里。忘不了花花送别其他小伙伴的父母的神情的变化,忘不了小白不羁的态度,一张张写满自己名字的卡片,忘不了于恬被责骂的泪水,忘不了......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能有他们那般冲劲?看完这部电影,才发现自己仅有的两张纸早已重复用了一次又一次,干了又湿,湿了又干,青春可能就像这两张纸,会有泪水,泪水干了,欢笑不断,如此循环,反复。在这部电影里,我找到了太多的共鸣,太多的思考了。
       如何定义一部好电影?我认为,思考是电影的灵魂。如果一部电影带给你的仅仅是表面的东西,没有触动灵魂,没有触及大脑,那么,这部电影并没有多大的可观性。好电影同时是值得一看再看的,《海上钢琴师》、《美丽人生》、《肖申克的救赎》等我是看了多遍的,这部纪录片也是如此,值得一看再看,而且每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就是我》影评(十):为什么《我就是我》这么寥落?

很早从好几个渠道听说了《我就是我》,很理解宣传的时候几乎不提“纪录片”三个字的缘由,但是懂的人,自然懂的,冲着范立欣决定去影院看。8月4日,发现竟然已经是倒数第二场了,去新天地UME,若大的场子大概也就7、8个人吧,赶到影院的时候晚了点,所以清晰的看到坐着的应该都是年轻的脸孔。这部电影会吸引粉丝,不过粉丝数量的寥落,并尤其考虑到这是一个暑假的时间段,还是让我有点意外。看来这么早下片,跟上座率的关系很大。
那么,为什么这么一部打着“快男”题材的影片,不能吸引到快男的粉丝呢?这是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看完之后,我还是蛮喜欢这部片子的,从纪录片的角度也好,从一个纯粹欣赏的角度也好,制作挺用心,导演的意思表达的也挺清楚,当然,我觉得这部片子还是无法与《归途列车》《沿江而上》相提并论的。除了结尾有点冗长和过于煽情之外(我觉得在成名后疯狂演出的快切后,定格在空荡荡座位那里即可戛然而止),我觉得这部以真人秀为题材的纪录片除了强调青春、成长和主题外,缺少了一些批判性的角度。也就是说,看完了这部纪录片,你可能会更喜欢几个快男,更喜欢选秀节目,却不会引起太多思考和反思。片子里似乎有一些,但都淡淡划过,未能展开。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纪录片的场景几乎就是选秀本身,所以显得比较单薄。
这个问题可能是先天性的立场决定,根据我了解到的信息,范立欣应该是受到制作方的邀请去做这部纪录片的,从某种角度而言,不太“独立”。不过应该庆幸是范立欣去做,因为如果没有做好,这部片子会变成一部延长版的选手VCR。
回到那个让我不解的问题,为什么这部片子没有成为粉丝电影?想想《爸爸去哪儿》的电影版,假如它也做成一个“幕后版”,观众还会如此拥趸吗?粉丝迷醉的,应该是那个被舞台注入魔力的星光璀璨的面孔,以及台下那些貌似真实其实也是另一种演出的人生,他们对真正的真实,不会有什么兴趣。欧豪来自一个渔村,试问会有情到深处的粉丝跑到他的家乡,只为更多了解他的人生吗?粉丝们在演出的现场流泪、在后场痴心的等待、在机场疯狂的尖叫,他们始终被自己的痴狂感动,而这一切皆与现实无关。
所以,一部关注“现实”的偶像电影,注定不会有市场。修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