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追夏赶》经典观后感集
《冬追夏赶》是一部由卡洛斯·德卡瓦略 / 奥德·当塞执导,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法国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冬追夏赶》观后感(一):平行线
很早之前,有个烂大街的爱情俗语,说我不愿做你的平行线,永世都没有交点。但是聪明的人,一定会发现,相交的两条线,唯一的相遇就是那个点,然后是渐行渐远。
如果相爱只能如寒冬与暖春
这样的话,我还是愿意做你的平行线。
相互望着,在一定距离外感受着彼此,爱着彼此。也永远不离开你。
男孩和女孩的头发都是灰白的,眼神里开始充满对彼此的好奇,然后是对方身上那种美好的眷恋,当爱不能实现,却带来伤害的时候,只能默默的离开。如果爱情里有伤痛,他把伤痛留给了自己。
以为春天能覆盖一切,就是好的,可是冬天也将失去他自己。所以,爱,不是侵略和篡改。所以我们这样爱着吧,你是你,我是我,我一直爱着你,不会离开。
《冬追夏赶》观后感(二):冷酷的外表下一颗温暖的心,骷髅中的生命力
朋友推荐的很不错。冬追夏赶是一部机具创造力的作品。冬天与夏天代表着截然相反的事务,他们在一块会怎样?小男孩代表冬天,穿着冬天的衣服,小女孩代表夏天穿着宽松的夏装。一个是冬天,一个是夏天。但即便是截然相反的,他们仍然可以你追我赶中来来回回。
里面有生命的元素。小狗儿。puppy。虽然小狗儿是配角,但是在我看来,他们却代表着生命的不同形式。由有血有肉变为骷髅,生命以另外的方式存在着。但仍不乏生命力。生与死是对立的,但泰戈尔就说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冬天生命消亡,万籁俱寂。夏天生命怒放,生机勃勃。在这生死之间的对立又是怎样的震撼!
才见夏天,又见冬天。冰火两重天。冬去夏来,周而复始。
独自一人便会孤独,紧紧抓住又会彼此伤害。相爱却无法相守,别离却又不舍,彼此追逐中,时间凝固成了年轮……
(一)
春的世界生机盎然,冬的世界萧瑟凄美。他们都处在自己与生俱来的环境中,他们都有忠心的小狗朋友们(我觉得片中的小狗是朋友和家人的隐喻)围绕身边,但总有些东西是友情和亲情无法弥补的,孤独无法避免。他们走出自己熟悉的圈子,去远方寻找能弥补自己内心空洞的人……
(二)
当冬抱紧绿叶,当春捧起雪花,当穿过那盛开的樱花,他们相遇了。冬直率地表达爱的冲动,让春害羞;朋友的死去,让春恐惧。终于她不顾一切的逃离。而冬以爱之名,不顾一切的追逐,带着小狗们,侵占春了的领地。当春被逼到尽头,抱头哭泣的瞬间,冬知道自己错了,如果爱只能给对方带来痛苦,他情愿独自一人……离开春的冬,却再也无法忘记春的气息,只能反复抚摸着手中的树叶。
(三)
小狗们回到春的身边,给她支持和鼓励。春在草丛间发现了冬的小狗奄奄一息、瑟瑟发抖。春以此为借口给自己去找冬的理由,一步步占领了冬的领地……再次相见冬犹豫地后退,春拉住冬的手,冬不禁转身两手紧紧握住春的手。而冬的朋友在等冬撤离,春的小狗对冬恶“口”相向。冬最终在春的目送中离去……
我相信春与冬是相爱的,但他们与生俱来的立场却是不相容的。春与冬的故事是无数故事的缩影: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聂小倩与宁采臣、更纱与朱理、吸血鬼和圣修女、阿育王与卡瓦奇……也许不同故事有不同的结局,但不变的是无法抵挡的彼此吸引,无法消融芥蒂的对立双方,以及由于相爱而彼此追逐……
《冬追夏赶》观后感(四):异极相吸
可是春天已包含着冬天的可能,万物也皆向死而生,亢奋总会回归低落。
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孩因为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所以互相吸引,可是他们的接触却是毁灭性的。
男孩的阴郁不可避免地感染了女孩,寒冷与死亡如瘟疫一般让她身边的生机一一熄灭,她意识到了危险,于是逃离了他的追逐,当男孩意识到他们冰火不相容时,只好默默离开。
可是春夏依然逃不过大自然周期与感情循环的宿命,她带着复苏的生命热切希望能再次来温暖他冰冷的心,却发现她并不可能改变对方的天性。
所以,两人只好绕在相遇的秋季白桦树下,在一个个年轮中你追我赶。任随季节的反复,生死的交替,情感的起伏,他们却永不能完全走入对方的世界。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或许就是推动大自然轮回,生生不息的永动之力?
用透明灵动的美丽电脑画风来烘托这个充满了诗意的故事,比起美式主流道德观黑白分明简单粗暴的3D动画,让人眼前一亮。
在线观看 http://vimeo.com/59230893
《冬追夏赶》观后感(五):也说追赶
今天和两三个朋友聊得起劲,聊起动漫,日本和美国,于是我就好想说这个东追夏赶,但话到嘴边,又忍回去了,估计他们没看过,估计他们不感兴趣。
首先得说说兴趣这个东西。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开始形成了对审美的一套标准,坚不可摧,顽固不化。似乎所有的所有都是向东追夏赶这个调调。有的时候我会苦恼,因为往往我会觉得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我把自己给阻碍了,本应该扩开思路的。为什么我就无法欣赏摇滚,为什么恐怖片好像永远都不是我的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会告诉自己说,是因为每个人的审美都有偏好,人各不同。但其实内心里还是有别的东西在告诉我说,不是的,就是因为你的天资只有这么多,也就到这儿为止了。
回头我再看看自己的穿着,看自己对于衣物打扮的不自信,不知所措,也就大概明白了也什么。
再说说这个主题,相互吸引的过程。人吧,就是奇怪的动物。甭管在多么人流拥挤的街道上,都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在那种情形下觉得没有自己认识的人,周围都是冷漠的生物。在一群认识的人中间,会觉得无论互相多么熟悉,都还只是熟悉的陌生人,那种相互触碰之后所体味到的透彻肌肤的凉意,让人觉得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分外艰难。而如果到了一个孤岛上,哪怕碰到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也是对于孤独莫大的消解。而其实,回头想想,追求消解孤独的过程,都是徒劳的,追求的都只是自己觉得缺失的另外一半。
而那个所谓的另外一半,在影片里,就是冬相对于夏,夏之于冬。当靠近的那一刻,也就完全消解了。因为,彼时,你我已经到达了那里,而另一半作为一个永恒变幻的物体,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灯塔,又在另外一个山头闪耀。
回到我自己,我也在寻找,作为基佬,寻找只能是隐秘的,有恰巧是公开的,因为对方看到的你都是那些直白的数据,没有人去关注你的内心,关注你的心灵。在软件上,就像一只只萤火虫扑向光亮,不知道那朵光属不属于自己。昨天见了两个人。
一个是中年大叔,带有乡村口音,乡村做派的大叔。见到那一身打扮,那口牙,我就有些不想去了。而且,那种忽闪忽闪,没有自信的眼神,放佛他之前跟我说的都是骗我的,在我看来,也都快40了吧,估计也不是301医院的吧,但他说他是。其实回头想想,他也没有那么糟,但是可能由于生活经历的不一样,我俩产生了这么大的差距,也想起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我也是这样的猥琐不堪,没有一丝一毫的价值,而这样,是我最不愿意看到,也是只能承认。
另外一个是一个学生,我俩一个专业,一样的处境。听他的声音,以及处事的方式,没有颓废和伤心,没有我身上的那种忧郁,阳光自信的。可能没有文艺,也不是那么好看,但我觉得足够了。中途,有朋友打来电话有事,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我好像就是被催促着要回去,回去就回去呗。回家的途中我给了他一个信息,第二天看了一下,没有回。当初想着,我应该还算在他之上的,没想到他看不上我,也就算了吧。也大概知道我就是这种水平哈。
也想起聊过的一个小孩,他说,只要提升自己就好了,没什么好担心的,而且要是自己忙了根本没有时间来想这些问题。或许他是对的。
或许我真该找找别的事干,这个账号里的东西,我也该写起来的,也该用起来的。
都有好长时间没有写字了,发现文笔已经退化到词不达意了。没有办法,从零开始吧。
从零开始,哈哈,怎么感觉有歧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