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影评10篇

2018-06-02 20: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影评10篇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是一部由保罗·麦奎根执导,詹姆斯·麦卡沃伊 /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 杰西卡·布朗·芬德利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 / 恐怖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影评(一):《怪物》:重寫酷兒羅曼史

  看完後的第一時間,覺得電影沒有善用「科學怪人」這個經典IP有些可惜,但後來想想,編劇馬克斯蘭迪斯(Max Landis)的改編其實很有意思,他以怪物與酷兒的連結為出發點,重新寫了一部酷兒羅曼史。

  異性戀羅曼史裡,女主角通常是無知的處女,等待男主角的救贖或引導,進而獲得成長。《怪物》中,丹尼爾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飾演的駝子就像受制於父權家庭裡的女人,是團長的財產;沒有名字的他,儼然是物品般的存在,而非人。當詹姆斯麥艾維(James McAvoy)飾演的科學家維多弗蘭肯斯坦闖進馬戲團救出駝子時,他頓時成了王子成功解救困在城堡高塔中的公主,並賦予他一個名字:伊果。伊果固然就擁有醫學上的天賦,卻沒有專門書籍和研究器材可以精進自我;換言之,他仍可視作「無知」。而維多則提供他這些資源,讓他能更為深入科學領域之中。如若以安娜和格雷為例子來看,伊果就是安娜,維多則是格雷,帶領他探索自我(知識、情慾),然後獲得成長。

  不過安娜與格雷所處的位置並非那麼絕對,主動/被動、S/M在兩人之間總是來回擺盪。格雷掌握安娜,安娜控制格雷。維多和伊果的關係也是如此;雖然維多嘴上不說,行為裡總流露出伊果是他「創造出的物」的感覺。故事中,瘋狂的維多宛如一輛失控出軌的火車,不斷朝著自己信念衝去,絲毫不顧可能造成的傷害與後果;而伊果固然被他拉著往前衝,卻總試圖踩煞車,拉住維多。無論結果如何,兩人之間的一拉一放形成一種有趣的節奏,同時也讓他們產生一種微妙且緊密的連結。

  電影中的酷兒形象隨處可見,但最有意思的當屬維多替駝子矯正身形的一幕。將駝子從馬戲團帶回家後,維多強行將駝子壓制在柱子上,撕裂他的上衣,用大型針筒捅入他背上的腫瘤,並以嘴引出白色液體。這一幕雖然沒有任何有關性的行為發生,卻處處是性的隱喻。然而耐人尋味的是,經過這場激烈的「男男性愛」後,駝子卻從怪胎變成人;一個挺直身體、可以自在行走的「正常人」。這是在為酷兒除魅,就像蔡康永所言「我們不是怪物」,抑或只是暗示了活在父親巨大陰影底下的維多,必須強行矯正自己的情慾,以「正常人」的姿態過活?還是?

  據說,《怪物》只是故事的開端,身為「拜倫式英雄」的維多背負的過往陰影,雖然由伊果揭開了謎底,卻似乎沒有完全解開這層厚重的枷鎖。關於維多的父親與兄長、特爾平督察,以及維多和伊果聯手創造的怪物,應該還有很多故事可以述說。

  寫於2015/11/27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影评(二):有关键情节被删了!其实一美不是神经病,其实麦哥有台词

  看蓝光碟附带的删减片段发现有一段很长的重要剧情被删减了。没有这片段,剧里的一美感觉就是个纯粹的神经病了,但其实他并不是!而且麦哥(sherlock里面的福尔摩斯他哥)在这片段里有角色介绍还有台词!

  下面是删减片段剧透

  那片段说的是在警察来查过之后,一美和丹妮来到大学实验室资助他们的贵族和麦哥在那里等着他们,他们提供了一个刚死不久的婴儿尸体,要一美用他的技术复活那个婴儿。

  这里还介绍了麦哥是贵族手下工程师,还是全国厉害工程技师。

  虽然一美和丹妮对尸体来历疑问,但还是马上准备好了电击装置装备好了婴儿尸体,并在众人目睹下用电击救活了婴儿。(类似于现代的心脏复苏术吧。)

  但是之后贵族为了保密要他们两个杀掉婴儿,因为婴儿在公开上已经“死”了。父母都在准备下葬了。贵族对一美说现在杀了这个婴儿,以后可以用他们的技术救活几千个婴儿。

  丹妮激烈反对,但是一美答应了贵族,丹妮一边被人拖走一边骂一美是个冷血怪物。

  然后镜头转向被拖到外面一个人等待的丹妮,正在伤心不已的时候,一美把婴儿交给他并匆匆说“你也帮个忙”就转身跟工作人员离开了。

  丹妮以为那是要他扔掉尸体,但是随后发现婴儿襁褓中有一张一美留的纸条,上面写着“你就把我想得这么糟么”。这里留言是一美的声音读出来的,是整部剧里最温柔的声音。

  然后丹妮听到了婴儿的哭声,原来一美没有杀掉婴儿,而是表面上答应贵族要亲手处理,等人都走了之后,偷偷给了婴儿一条活路。

  丹妮激动万分,跑出学校把婴儿还给了正在家里伤心的亲生父母。这里热情激昂音乐响起,丹妮在音乐中兴奋地跑过伦敦大街,跑过大笨钟前的西敏桥(这里把当时的伦敦再现得非常美),跑到三小姐所在的贵族宅邸,和三小姐在广阔庭院中激动拥吻在一起。

  所以在片尾丹妮对一美强调说:你是个好人!其实是呼应这个片段的。没有这片段,一美就是个纯粹的疯子和怪人了。

  这么重要的体现主角善良本质的剧情,长达十几分钟的剧情,居然就这样被删了!导演真是不知道在想什么。

  另外其他被删片段还有提到在马戏团里面,唐家屯三小姐跟驼子丹妮说笑聊天,还给他带来她捡到的珍贵医学图鉴等。还有莫娘到马戏团和大学里面查案的片段。都是拍得很好的。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影评(三):疯狂怪人

  哈哈哈哈哈哈。先笑一下。

  整体时代背景,蒸汽时代的调调还是很喜欢的。

  不得不说,长的好看的人,很容易让人着迷。一美,你担得起呀。

  还看到了哈利波特和莫娘。想笑呀。

  明显感觉到,一美higt到爆的表现,去展示一个疯狂的科学家。那个口水,真的,狂。可是那眼睛让人不忍心责怪。

  美人待遇一样

  剧情。有点迷。

  有些画面镜头对我来说,有点恶心

  其实,也还好啦。

  并不是超级无趣。

  只是。差了点意味深长不够回味

  表演。属于癫狂区。

  一美最近。挑了很多“变态”角色。

  其实。我想看你。不留胡子样子呀。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影评(四):创新的视角 内在讲的是那个时代的科学宗教 极端激进派与极端的保守派 想看魔幻大片的请退散

  作为一个科学家制造一个有灵魂生物是他毕生的执念理想,当实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在造成更大损害前,把残次品毁灭是很正常的做法吧。

  片尾表明维克多恢复理智没有放弃理想还在继续探索中啊,只是不会再强迫Igor了。

  这两句感觉可以反驳部分影评了。

  一开始,你看到的并非你所期待的,于是你就开始快进,于是你漏掉一些剧情,于是你觉得无聊,于是再快进,只有特定场面能吸引你的注意,当你观影结束,你以为自己看完了,其实你只是看了一部幻灯片,最后你评价曰:什么鬼,我只看到了腐国大手笔

  这个电影名为弗兰肯斯坦,却以Igor为主人公拍摄,我觉得这样可以使死尸和苍蝇不会在实验未完成时提早出来恶心人,使观众能够被突然活过来的死尸吓到;

  其次维克多的角色因为痛苦而癫狂,Igor却因为新生喜悦,前者已入无人之境,后者旁观者清较为理智,从旁观者、后来者角度更能显示出维克多的癫狂。

  欧美电影惯用血腥和恶心来表现惊悚,这部电影也使用了大招“恶心”,想起一美的《迷幻》里也有一段苍蝇乱舞。。。

  还有,可以看出来维克多这个角色后期已经癫狂了,人激动的时候喷口水很正常啊,你从没喷过吗~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影评(五):再次叩响上帝禁区的门

  自从雪莱的老婆创造出弗兰肯斯坦这个怪物形象之后,影视界一直就没放弃过这个主题,因为一堆尸体碎块拼凑出的恐怖怪物形象实在太适合在银幕上蹦跶了,绝对属于最受西方人喜闻乐见的鬼怪形象之一。除了外形讨喜之外,对弗兰肯斯坦内心戏的展现也是历来相关电影的重点,完全没有灵魂的逆天生物(创造生命当然是上帝的特权),他所具备的敏感、善良、单纯又喜怒不定的危险人格可以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到无数的映射,对生命与灵魂的讨论瞬间就能把这个题材的电影拔高一档次

  坦白的说,我最喜欢的一部弗兰肯斯坦电影是94年那版,对弗兰肯斯坦的人性展现的最丰富。去年的这版《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则明显是想独辟蹊径努力摆脱怪物电影的噱头,转而挖空心思塑造维克多医生这个往往被人忽视的形象。弗兰肯斯坦敏感善良的性格被剥离出来安在了助手艾格身上,维克多与艾格的感情混杂着惺惺相惜矛盾斗争,换句话说,维克多医生与弗兰肯斯坦的性格冲突从电影的一开篇就开始了......当然编剧这种安排也明显带有男男CP的可疑倾向......因此片尾完工的科学怪物形象已经完全不需要任何性格了,只是沦为了补完电影情节的一个肉体道具。本片的最大缺点用力不均,对忠于上帝的警探,企图骗取科学成就富家子等情节浅尝辄止而用力不足,还不如不碰。倒是给艾格安排了一个美貌情人,算是安慰一下百年来弗兰肯斯坦找不到老婆的悲惨人生(怪生)吧......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影评(六):Victor Frankenstein

  1.Igor:It's hard to judge cruelty when you've never know kindness.你没有温柔的被对待过,你就无法判断什么是残忍

  2.Victor:You,my friend,were an unexoected gift.It's not every day I come across a man,albeit one suffering from such grotesque deformity who is so clearly talented,observant,and resourceful,and in possession of the most gifted of hands I have ever seen.

  虽然外表丑陋畸形吓人,但头脑却无比清晰,充满智慧,又十分机警(足智多谋),你的手则是我见过的最灵巧的手。

  My interest in you does not stem from charity.Follow me.

  3.Lorilei:Life and death are different.

  erhaps I spoken too soon.

  4.Victor:You shouldn't see that girl again.(What?Why?)

  Well,she's very nice.Uneducated,superstitious.Distraction from our work.(She's kind to me.)

  Tonight was not about meaningless frivolity.今晚可不是为了毫无意义琐事而来的。

  5.Igor:But surely you see you have no control.但明摆着你无法掌控。

  6.Inspector:Be careful.You toy with wrathful forces.And there's no mercy in nature.自然界中没有任何怜悯

  7.Victor:It serves to remind me.

  Igor:Remind you of what?

  Victor:That God if at all he does exist sent us into this world imperfect.We're weak.We're fragile.And we're destined to die.This reminds me that that is not good enough.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影评(七):维克多·弗兰肯斯坦 Victor Frankenstein观后

  好多条慢慢瞎写着再说。 (2/11/2016更新又删除所以等于这天没有更新)另外文中观点看法有的是引用/转述非本人观点,有的是写时的观点也许以后会变

  一,关于原著作者、电影情节和编剧

  看之前怀疑是否由玛丽雪莱同名小说改编,发现是。Mary Shelley (1797 - 1851) 1818年 (21岁时)写了小说 《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 - 1822,其他两位经常提到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是拜伦和济慈)的第二任妻子。Wiki词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y_Shelley)提到有评论认为玛丽雪莱对人类能力和权力的看法基本不乐观,她认为相对于宇宙和自然来讲人类是渺小的,人类并非宇宙中心,权力滥用会引起社会混乱。感觉这些看法在电影中有体现。

  电影和原著的故事情节有很大不同。原著情节基本围绕一个主线索, 那就是Frankenstein造了一个怪物,然后这个怪物陆续杀死了Frankenstein的亲人/家人,最后Frankenstein把怪物押送到北极,故事完结(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ankenstein) 。原著中的主要人物只有Frankenstein和怪物。电影故事编剧是 Max Landis (85年生)(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x_Landis)。电影的人物情节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ctor_Frankenstein_(film) )相对复杂,刻画了多个角色,除了Frankenstein,还有马戏团小丑Igor,警察Turpin,Frankenstein的同学(同事?)Finnegan,马戏团美丽女主Lorelei ;但是怪物的角色被弱化。除了Igor协助Frankenstein造怪物这条主线外,其余副线也刻画的十分细致,这包括警察Turpin认为Frankenstein的造怪物项目是邪恶的而屡次破坏袭击;Finnegan如何从开始认为Frankenstein的项目是不可能的,到提供资金并利用Frankenstein的技术造出超级怪物为自己获得名声并且尝试杀掉Igor;还有美丽女主Lorelei和Igor的感情戏份为故事加入一些柔和亮色;故事的最后,在围绕造怪物发生的激烈冲突中,怪物杀死了Finnegan和Turpin,Frankenstein和Igor杀死了怪物,Igor离开Frankenstein和Lorelei到一起,Frankenstein最终从制造怪物项目的纠葛纠纷中脱身,开始新的研究旅程。

  二,关于科学/科技/人类能力:原著编剧和故事主角的不同视角

  Frankenstein在造人/怪物时多次说他的理想是造一个活的、“文明/开化”的人。这和玛丽雪莱对“文明社会”和“文明人”的推崇是一致的,Wiki词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y_Shelley)就有提到,从她的一系列作品看来,玛丽雪莱是一个“政治激进”的作者,重视文明社会的进步与变革。不过玛丽雪莱并没有塑造一个与自己世界观完全一致的故事主角。电影中的Frankenstein对科学和人类创造力相当乐观且有野心,他认为自己可以造出一个活的,有思维的人。而玛丽雪莱在描述小说创作动机时说:“最最可怕的是,在藐视/模仿造物主令人惊叹/震慑的创造机制这方面,人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带来的影响。”(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y_Shelley)从这个描述可以看出玛丽雪莱对自己小说主角的科学信心是有讽刺态度的。而电影编剧似乎也刻意强化了这一讽刺意味,Frankenstein在第一次展示怪物时电击失败,怪物没有活起来,而是从一堆腐肉中飞出好多只苍蝇(好吧惊悚恶心效果达到),把正在观看的马戏团美丽女主Lorelei 和心怀叵测的同事Finnegan吓一大跳。虽然完全不了解现代信息和脑科学发展的边界,但是个人比较倾向于玛丽雪莱的看法。

  电影故事包含的对造怪物/人项目的怀疑和否定态度,也表现在塑造马戏团小丑Igor这样一个人物上。Igor在项目技术方面对 Frankenstein十分认可,并且也乐意用自己的天赋和技能参与发明创造。但是当他倾心的马戏团美丽女主Lorelei 提出这个实验非常可怕并且希望他退出时,Igor有认真考虑她的建议并开始踌躇是否要继续参与这个项目;后来Frankenstein的同事Finnegan出于私利为项目提供资金并管理项目时,Igor大概是出于直觉,不信任也不喜欢Finnegan,所以离开了Frankenstein和项目 (然后被Finnegan绑架并试图杀死);故事的最后Igor回来找Frankenstein,并非因为想继续项目,而是因为他觉得要从Finnegan手中解救Frankenstein。这些故事情节可以看出,Igor对造怪物/人这个项目的态度和判断,有一种非常单纯/纯粹的特质:最开始参与项目是因为对Frankenstein心怀感激崇敬,而且他自己对技术本身有天赋和兴趣;后来退出项目,是因为他喜欢的美丽善良的女主有建议,也因为直觉告诉他Finnegan不可信任。电影结尾Frankenstein自己也有转变,他一直以来的追求是造怪物/人,但是最后他发现Igor才是他的 "greatest creati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ctor_Frankenstein_(film))。玛丽雪莱原著中没有Igor这个人物,而电影故事里这一角色的加入,个人认为深度渲染了原著主题,那就是不能神化科技发展和人类能力,对科技和人类能力的绝对信仰/野心/追求会带来灾难,相比之下基于直觉的判断和对善恶的分辨比较重要。待续

  (资料参考自wiki词条)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影评(八):妹仔大过主人

  按理来说电影以“维多克弗兰斯坦”来命名,应该主要是描写怪诞天才维多克弗兰斯坦如何创造怪物的故事,但2015版本是把更多的篇幅及描写放在了其助手Igor(丹尼尔.雷德克)身上(貌似原著小说是没有这个角色的,这里比较诡异)。看完整个剧,我个人感觉就是助手Igor的激励人生史,一开始在马戏团做小丑,由于驼背而且走路怪异故大家对他一直都是呼呼喝喝,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但是私底下对医学十分专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其心仪的女孩在做空中表演的时候不慎坠落,躲在一旁的Igor利用平时专研的医学解救了女孩,也这样邂逅了Victor(詹姆斯•麦卡沃伊)。接下来就是比较俗套的剧情,Victor解救了Igor并医治了他的驼背,让他成为自己的助手,而Igor也充分利用了他的医学天赋帮助Victor圆其创造怪物的理想,最终抱得美人归。而Victor创造怪物反而成了电影的副线,而对于创造完的怪物也是点到即止,创造不久后又被毁灭。而在人物的描写中Igor是正面的一派,善良、冷静、富有天赋,Victor是反面的一派,鲁莽、自负、心理扭曲、执著,这些特征还是跟原著小说是相符的。不过此版本没有太多的惊喜和亮点,与原著的偏离还是挺大的。个人还是倾向于1994版本《科学怪人》,除了其更忠于原著,对怪物的描写,以及之后女怪物的诞生等等的情节都是让人揪心而又无奈的。值得一提,被女主角(即Igor心仪女,詹姆斯•麦卡沃伊)的美色迷倒了,电影也赋予了她挺好的人物性格,善良,勇敢,能为自己喜欢的人牺牲。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影评(九):旧瓶装劣酒,喝不死人,也喝不醉人

  一星给豆瓣迅雷,一星给玛丽雪莱。历来挑战这种都快被拍烂的经典题材,主创要不是艺高胆大,就是有受虐倾向,只要稍微处理不好,就可能被满天板儿砖拍懵,比如这部,除了重笔刻画了Igor这么个其实依然是酱油的角色,其他基本还是照着200年前的原著小说或100年前默片脉络在走,当然加入了一些新的人物背景设定,不过在我看来根本就是为本作的虎头蛇尾作铺垫……避免过多剧透影响各位观看,也避免过多吐槽影响难得的睡意,此处省略一万字……当我看到“亨利”经过雷电洗礼站在男主面前,以为高潮即将来临之时,一看进度条,我去,估计加上字幕连放彩蛋的时间都未必有。果然,经过五分钟暂且称之为打斗的打斗之后,“亨利”被两位男主双插毙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可是你毕生的信念与理想与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啊,好歹抒发一下情绪体现一下演技假装震撼我一下也好,起码让我也可以用一下“男主角以此完成了自我救赎”这样高大上的评语吧,就一句sorry了事,威尔史密斯掐死自己那条变异了的德国牧羊犬时都比你思绪万千个万千倍啊,差评!最后,提名一个有望和本卫肖争夺2015劳模奖的演员,Andrew Scott,堂堂大不列颠有那么缺演员么?居然还出现一个,出柜一个,腐国真是实至名归!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影评(十):个人备忘

  丹尼尔选角很聪明,开篇的驼背小丑造型冲淡了哈利·波特的印象,而一番收拾后的干净面孔更是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惊叹前后模样的差别而不是去想哈利·波特。

  一美一如既往的邪魅狂狷。

  驼背--一个长了十多年的“大痘痘”,一美拿了小臂粗的针管扎在了上面抽了满满一管“白脓”,为了加速引流还在针管一头的软管上嘬了一口,真他妈恶心,看的我有点反胃。

  -我梦想着这样一个世界,希望取代恐惧。在那里,被害者能站在法庭上,指认谋杀他的人;一个脊椎里残留着弹片、瘸腿的士兵,可以先死,后治愈,等他重生的时候,他又能走路了。你还不明白吗?这样生命就充满了无限可能,生命是美好的。只可惜生命是有限的。

  用量变来产生质变--要支撑庞大的身躯就得需要更大的器官,既然没法让器官变得更大,那就装两个肺两个心脏。

  一美留给丹尼尔的心里写道:你将会是我最伟大的创造。 所以这句话才是点题,我们要像一美解救马戏团里的丹尼尔一样,解救全世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消除一切不平等,为无产阶级创造和谐性福新生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