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类衰退以后》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人类衰退以后》影评10篇

2018-06-14 21:5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类衰退以后》影评10篇

  《人类衰退以后》是一部由岸诚二执导,中原麻衣 / 石冢运升 / 福山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画 / 冒险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衰退以后》影评(一):从老虚说人衰、以及其他

  之所以在7月番完结过后了一段后才来写这段文字,主要是前些日子在A站文章区看到某篇文章对老虚的评说。我一向不喜欢太针对人,所以文章本身我就不想说什么了,结合前些日子发生的一些事,只是想谈谈关于动漫的一些事。本文全文主观倾向浓重,如有不适感请及早右上角。

  随着近几年动漫产生的急遽发展,尤其是在天朝年轻人人气的飙升,一方面促进了动画本身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动画受众由原先极小众(注:本处所说的受众,指的是将动漫作为首要爱好或者至少是主要爱好的群体)发展为死宅遍地走安能辨我是基佬的繁荣景象体现在动漫论坛中,不仅产生了弹幕网站等“分支”论坛,也造就了S1这类综合性的大论坛。

  林大鸟儿杂放在哪里都是不变的真理,所以前些日子某个弹幕网站发生的某些事也是难免的。后来我在98的讨论楼里回了句:一个论坛,没有圈子容易散,圈子多了容易乱,只有一个圈子新人进不来。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放在哪里也都是不变的真理,所以我越来越频繁地看到一些人为了某部动画争得面红耳赤,“XX是神作”之类的言论也经常能从评论中看到,虽然我本身也不太喜欢这种过于轻率评价,但是评论者喜欢这部作品(当然有时也不排除黑的可能性)的心情还是可以理解的。相反的,一部热的作品也决不会缺少黑的人,有的人能够黑得有理有据,有的人就黑得不敢恭维了,这种人就常被嘲为低级黑。慢慢地低级黑的范围从作品扩大了监督人物,老虚、西尾等人躺枪的时代也就来临了,甚至他们的作品中一些并非他们过错地方也被他们揽了下来。而看那些低级黑的理由,大抵不过“故弄玄虚”“生搬硬套”几个字。先不说这些模糊概念若是要套给上世纪那些经典动漫是不是也能套得上,就算老虚等人的动画真的有这些毛病,也真得用得着如此大动肝火把别人贬得一文不值么?我无意专门为老虚洗白,但老虚真的是跌在了人怕出名猪怕壮的铁则里了。刚好夹在小圆和FZ之间的石头门如果真要说逻辑漏洞的话不知甩老虚作品几条街,但是万年老二招牌却挡下了不少箭。可见一部内涵向的作品若想少招点非议,排在第二其实是一个好方法(凶真:这一定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这点用在7月完结内涵番上,便是冰果与人衰。98的7月完结番评选,冰果第一,人衰第二。

  A站关于冰果也有一个专题,翻了下相关评论果然又是厨黑大战。我本身也挺喜欢冰果,不过相比起来更中意人衰一些。这里我想谈谈我个人对于动画的评价。虽然不同类型的动画说“可比性”本身就是可笑的,喜欢肉片还是热血向的、喜欢黑暗还是治愈系的,在我看来只要看得开心就是第一位重要的,也是动漫存在本身的目的——抛弃目的只谈结论功利主义,在三次元我已经看太多了,我不希望也不会再用在二次元上。不过,由于每个人本身的性格阅历等不同,对动漫的评价有一套自己的“优先”体系,我觉得这也是完全无可厚非事情。以此寻找同好,以及发现自己喜欢的片,不也是一种乐趣吗?

  说回冰果与人衰,我之所以更喜欢人衰,是因为我觉得人衰给我的“启示”以及留下的“联想”会更多。虽然冰果本身是推理系的,但是因为我本身不太适应快速反应,所以在20几分钟的片子里快速地从现象不断推理出结论的冰果,有时会给我一种“还没理清楚结束了”的感觉。【谜之音:这不就是你说的启发和联想吗?】“理清楚”跟我所说的启发和联想不太一样,前者指的是动画本身已经交代了事情的全部,但是我还没有梳理清楚从原因到结论之间的“发展”;后者虽然看似动画业讲述了一个完整故事,但作者表达的“意义”却在故事之外,也就是需要我去“联想”。另外,前者是事实性的,只有一种“发展”(当然,从冰果这片也可以联想到年轻梦想等,但是相对来说故事的开展是主要的);后者却是开放性的,每个愿意联想的人都可以从人衰中联想出许多,这些联想也没有什么正确与否之分,全凭联想者自己沿着自己所想,去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简单地说,便是天朝高中教育跟西方大学教育的区别。田中罗密欧的这种习惯在他架设Rewrite的世界观中也得以体现,看似日常的世界中,实际上存在着无限的“可能”与“异常”,若只玩共通线,与一部普通的GAL毫无两样,然而进入人物线后世界却陡然转捩。虽然也有人批判这种展开过于极端,不过仔细想来这种异常在人衰中同样也存在,只不过被隐蔽地更好——事实上连我都惊讶,人衰明明是假设在了一个完全异样的世界,而且是“人类衰退”这种看似非常反人类的设定,田中在叙事中却能避开不谈,以看似轻松基调和卖萌的妖精来展开,通篇说“异常”而不见“异常”,这点上空境过于艰深,吊带袜天使又过于露骨,不得不说人衰拿捏得很得当,这也是我给人衰的一个简评:有时候比起知道应该写什么,更可贵的是知道应该怎么写

  《人类衰退以后》影评(二):欢快~腹黑人类桑

  很早就下载了,不过第一次打开的时候看到女主短发和京阿尼等等制作的动画相比显得并不是那么的Moe,加上感觉这部的画风有些类似宫崎骏的不拘泥细节风格就暂时没引起太大兴趣,毕竟作为精神食粮的动漫还是越精致美味嘛,新海诚导演的作品超级喜欢。

  不过偶尔还是会想换换口味看看,今天就抽了周末的时间来看了,一开始看着实有点一头雾水呢,不过倒叙也确实别有一番风味。在我逐渐加深对故事的了解的时候,人类小姐魅力和萌点也愈发凸显,尤其那一丝丝腹黑,加上妖精的⑨的乐观?话说起来,特典里的⑨的智商都没有了的人类小姐炒鸡萌,绝对要去看呀,B站就有资源

  最近在看这些动漫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去学着思考动漫的寓意、作者写的时候试图表达的内涵是什么?毕竟,在YY作和小白文之外,作品总会有令作者沉浸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由来

  这部作品中,人类衰退之后的故事并不像是硬科幻一般发挥前往太空亦或是倒退到竞争状况,而是以妖精这一地球上新的主导者的存在化身软科幻体裁。并且,又将妖精设定为具有无尽的创造力但又不具有一切可以当代科学解释物种理论基础,消除了一切可能产生物种劣根性的缘来,仅保留快乐即存在,悲哀即消失。

  在存在基础之外,还有无法接受电磁波,但又具有高科技,不得不让我想到这是认为电磁辐射不好产物,希望未来的高科技消除一切副作用理想吗?

  再者说道,作为这部作品里的人类,作为已经落寞的物种,只展现淳朴,即便有心机也总是以完好结局结束,令读者不会感到任何的黑暗,这点毫无疑问至少令我非常的开心了

  话说回来,女主在校舍里的生活还真是黑暗呢,如果不是故事最后和好毕业的话,不由得让人感叹性本恶了啊。不过也正是藉由这个机会,人类小姐在妖精的陪伴下不再孤独,才更让人类小姐对妖精充满好感吧,方才在最后决定了未来的故事吧。

  《人类衰退以后》影评(三):蛋糕里的蓝纹奶酪

  看完这部动画后和朋友推荐朋友要我说对这部动画的感觉,我说:“就是一块奶油蛋糕咬下去发现里面居然是蓝纹奶酪……”他满脸皱纹额头的黑线证明他很明白我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人类衰退,城市遗迹,“复古”的人类村庄粮食短缺,这些让人感觉消极颓废的意向,在动画里却用鲜艳颜色和轻描淡的剧情写来表达,说起类似的话题主人公不知道是无奈还是接受地一笑,“人类今天仍然在绝赞的衰退中。”而人类衰退的原因也没有提到,只是一个被所有人默然接受的事实。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设定下,人们还是像“童话”里一样生活着。这种后文明设定让这部片子与其他动画相比,给人一种脱俗的感觉。(给我同样感觉的还有《天元突破》的前半段)

  动画讲了好几个故事,顺序上的混乱并没有让这部动画的逻辑混乱。其中的暗喻也不需要我自以为是地在这里说了。我想说里面的几个细节让我感觉很特别

  在《精灵的返乡》中,村庄通电,晚上的灯管和霓虹灯吸引了人们聚在一起跳舞。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情节,毫不华丽灯光在这刻却让人觉得格外的温暖和祥和,不是灯泡放出来的废热,而是人的温度。也只有衰退,才能让人们重新觉得这种可贵。(我只是单纯说我对这个情节的感觉而已,和动画谈到电磁波让精灵都逃跑这种批评性质观点无关)

  在《精灵的时间活用法》中,最后出现了很多狗,时间悖论狗,即时间穿越后产生的所有矛盾集合起来变成狗。我自己是理科生,我当时觉得特别好笑,可笑的不是动画,可笑的是科学家哲学家小说家,时间穿越的矛盾如何如何,一只狗不就可以解释了吗?这种浪漫主义诗意“谬论”在这里却让人“轻易地接受”了。主角吐槽“这让在工作室研究科学的科学家听到绝对会气到七孔流血”。科学什么的,最后也是绝赞地衰退了。

  而助手寻找自我认知,正是我高三英语学习主题“Identity and belonging”,同时是2011年VCE的ESL高考的题目,自我的认知来自于他人。这让我看完非常有感触,静静的思考,一个没有名字,没有个性,没有特征的人的确无法被人识别被人记住,变成看得见的“隐形人”。正是因为茶会上的八卦流言,主角对年轻爷爷的“错误理解”才塑造出了“助手”这么一个人出来。(我在想啊,我考试前看了这部动画该多好啊啊啊啊 啊)

  又想起《精灵的地球》中主角问起精灵们有没有名字,精灵表示他们完全没有名字这个概念,识别彼此都是靠“感觉”。主角自己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全动画,大部分人物都是没有名字的(Y作为代号也算个名字)。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区别彼此的呢?感觉。感觉具体内容是彼此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和个性,既然有了这些就可以区分彼此,那还要名字干什么?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还需要名字?因为这些关系在今天都被淡化了,亲人,朋友的关系淡化,渺小的个人在社会微不足道被人忽视,所以才需要名字这种符号来区分。但在人类衰退之后,这些曾被轻视的东西重新被重视(不如说是不自觉珍惜仅存同类吧),反而名字就毫不重要了。

  最后再赞下op和ed,无话可说

  《人类衰退以后》影评(四):不必须是“讽刺现实”,但是很有趣不是吗

  看完之后大呼过瘾,讽刺了何种现实,这我倒不清楚。不过,这样就好啦,看得很开心的。

  作者描绘的是一个架空的世界,悬置的世界,一个不接地气的世界。停!至此,已经够了,我不想再去思考这种软科幻背景下,荒诞还是什么的手法之类的所要传达的现实意义了。现实意义确实很高端,尤其是当我们用具有闪光点的推理去发掘出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或者别的什么时。不过有的时候,不需要现实,不需要地气,我们需要的是意义感。最近略火的小时代,就是不具意义感而不接地气的典范。有很多小黑屋电影、魔幻电影、科幻电影都不接地气,但是他们仍然能保留自己的意义感,保留关于爱,道德,人的可爱可恨本性之类的主题的思索,这就够了。

  人退中的各种元素的组合,嗯正如我所说的“元素”一般,都是娱乐的属性。这就是一种娱乐,不需要计较其多大程度反映了对现实何种程度的讽刺,我不懂,也不希望太“懂”,它是合乎逻辑的,是具有意义感的,是反思的,这就够了。在审美中包含的思索,如果老是需要具有现实意义,具有对现实的讽刺意义,太累了,我的榆木脑袋受不了啊。

  最后,会有人说即便我这么无视现实意义,作者还是从现实里选取了很多具体的象征甚至其现象本身植入到这个世界中来了啊?额,我觉得吧,对呀,但是,哪里又有讽刺了……?他只是做了一种演绎啊……?一种合情合理的娱乐的同时又具有前瞻性的充满智慧的演绎啊……终究不必须是讽刺现实世界或者别的什么,还是能具有智慧,让观众看完觉得自己好聪明的。

  《人类衰退以后》影评(五):一点都不关助手的事哦

  其实我很喜欢助手的,但是始终不知道助手竟然是我最喜欢的福山润饰演的。知道看完后某天百度,忽然看到了福山润的名字,顿时大吃一惊。额,该说些什么,对几乎没有台词的助手君。

  这部动画刚开始没有看明白,女主角碎碎念超级厉害,画质像是非主流印象派,尤其是那个房子。后来看到了乱跑的肉鸡,顿时无语。好厉害。。。。。。吧。。。。。。然后继续看了第三集

  尽管没有抱着太大的期望,后来却还是逐渐喜欢上了这部动画。轻柔的画风轻柔的音乐女主的碎碎念也成了必不可少的怀念之物,简直可以说是风格了。

  动画的顺序是标准的倒叙,但是很有趣。Y的小说同人志,时间错差的狗,流落小岛,还有最后的学校生涯。到处都有三角帽的妖精,天真无邪惹人怜爱,却又讨厌电磁波。对对,还有两个探测器也很有爱。很喜欢。

  淡淡的风格,淡淡的喜欢。淡淡的结束。至于为什么人类衰退了,战争还是别的,让那些大人物想去吧。

  《人类衰退以后》影评(六):今日、人类也在绝赞衰退中!

  人类衰退了。衰退了什么?

  “不是我想要的自由。”现今的社会,一个到处都可以听到的呼喊或心声。在我们这个幸与不幸的时代,自由,指的是什么?

  意志的自由(实质自由)和行为的自由(形式自由)。这是过去就有的虽不新鲜却广为人知并传承已久的观点。幸运的是,我们(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自由并对此形成了某种共识(自由的普适价值),且努力使这种自由成为可能;不幸的是,看上去,我们越是努力,距离这种自由就越远。为什么?“不是我想要的自由。”

  “垮掉的一代。”就在并不很久的以前,一个忧心忡忡的忠告。然而,站在今天回顾,每一代人在他们上一代人眼里都像是垮掉的一代(beatnik):“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所以,我们所担心的“人类的衰退”,又是不是人类认识和发展史上的一个规律性结果呢?

  人不到了一无所有的地步是不会后悔的。追求自由的一个结果,就是“垮掉的一代”的诞生,尽管那种自由并不一定是我们所认同的自由,更未必意味着人类社会的衰退。

  只是表现出了某种苗头而已——

  颓废。“这是颓废的一个征兆:我们现代的‘自由’概念,更多的是本能退化的一个证据。”

  我们对于当今社会最常使用的抨击性字眼,归结起来可以称为:“溢满了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式欲望的社会”和“过度的欲望在肆虐着这个星球的同时,终有一日会报复人类自身”。

  于是问题大致有二。其一:人人都说我们自身大约出了某种问题••••••谁来改正?其二:人人都说我们欲望过于炽烈••••••我们的欲望究竟是什么?

  人类的衰退,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对于自身的衰退视若无睹、无动于衷;甚至,认为这种衰退乃是一种“进步”(如果不是进步的话,人类的处境可就麻烦大了)。这也就回答了上述两个问题——我们得认为自己没有出现一种根本的、方向性的错误。虽然在某些“局部性”问题上、某些问题的某种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意义的“错误”,但人类社会就其整体而言无疑是进步了的。嗯,必须是进步了的。

  每个人都发自内心的渴望自由。人类天生就是希求自由的生物。自由,是人类本能的追求。说明了什么?

  自由乃是一种欲望。自由乃是一种本能。自由乃是出于一种“自由本能”。

  “不是我想要的自由。”真正的不幸,不是我们失去自由(就好像我们真的得到过似的),而是停止希望。于是麻烦在于,我们对于自由的希望越来越趋于平淡,越来越流于可有可无——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罢了。为什么会这样?

  本能的衰退。人类衰退的是本能,而非任何一种“自由概念”。这不是所谓“进步的代价”或者“变革的牺牲”。是衰退。是我们隐约已经有所觉察却又拼命拒绝承认、已经有所畏惧却又迟迟不愿着手解决的衰退。于是我们说:“不是我想要的自由。”可是我们又为自己的自由做了什么?我们为了自己的自由,付出了何等义无反顾的努力,还是做出了何等长歌当哭的牺牲?

  恐怕,什么也没有。“人类历史上做得最出色的一件事情,就是推卸责任。”

  不合时宜的思想体系是难于在现实世界立足的。不,“思想体系”这种东西本身就已然是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了。本能也好,自由也好,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去谈论,好像变得十分奢侈。作为一个结果,我们似乎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对于这个隐藏着重重危险的世界熟视无睹,并抱有相当程度的心安理得,除了独舞,还有别的出路吗?——培养欲望。培养你自身的欲望!我们的问题,不是欲望的过剩,而是真正的、出于本能的欲望的不足!正因为缺乏这种真正的、出于本能的欲望,所以我们才甘愿与这个世界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把这种欲望称作“理想”,那么你就明白至死不渝贯彻地自己思想体系的理想主义者们常处的困境了;如果你愿意,这就是自由,这才是自由——通过真正的你的欲望的实现,去塑造你自己!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人生!不要心甘情愿地对这个世界俯首称臣,不要愚蠢至极得成为他人欲望的奴隶!成为你自己的主人!如果你,如果我们,如果人类缺乏这种成为主人的欲望、激情和力量,那么,毫无疑问地,人类衰退了!

  本能意味着什么、真正的欲望意味着什么?想象力、行动力、破坏力、创造力,力量的激情!为此我们首先需要什么?距离!与这个衰退的世界保持距离!与那些时代的、他人的、自我的愚蠢的欲望保持距离!审视自我与生命的距离,控制本能与欲望的距离,支配自由和力量的距离,然后才会有,距离的激情!

  由此,本作最为发人深省的一点,在我看来,就是通篇说“衰退”而又不大费周章地评论“衰退”,用一种置身局外的淡然眼光缓缓描述整个故事,用平和安稳的吐槽揭示荒诞的核心——与生命真实的距离感:我们做了什么?我们什么也没做。那么我们做了什么?

  ——今日、人类也在绝赞衰退中!

  这是来自一个不合时宜者关于自由的无关紧要的议论和关于人类衰退的不痛不痒的杞人忧天。

  《人类衰退以后》影评(七):披着羊皮的狼——小评《人类衰退之后》

  鲜艳的用色,温和的人设,清新的画风,还有一个个三头身的可爱妖精们。啊,宛如春风般的设定啊~把它当做童话来治愈心灵,或者教导儿童吧~如果产生了这种想法,那么你就输了,这货是个彻头彻尾的披着羊皮的狼。

  在这一个“神作”泛滥的年代,说实话笔者并不想随便为一部作品扣上神作的帽子以此来做增加其光环的无用功。但是这部《人类衰退之后》,实在是无愧于神作这一称号。本作是根据田中罗密欧的同名轻小说改编的,在脚本界,田中罗密欧可谓是一名响当当的人物。“拥有不平凡名字的人,注定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黑暗的学生时代在他的人生中留下阴霾,致使他之后的多部作品都有主角被人欺负排挤的相同境遇。黑暗的入职初期,高层的独断独行让他多部作品胎死腹中。”括号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回括号。不仅如此,田中还有深厚的杂学功底。一个有着如此丰富经历与之人所写的小说,其内容的丰满想必也应该值得期待吧。

  由于故事舞台设定在人类这个种族衰退之后,记得当初新番介绍评价其为“末世童话”,在笔者看来,或许称之为“末世内涵童话”,或者说能不能将至成为童话都有待商榷(笑)。如上文所说,在观看到本作第一话的一半时,你都可能以为这不过是一个清新治愈作品,但是当一个个无头无毛鸡肉乱跑、会走的面包突然撕裂自己血浆(胡萝卜汁)四溅时,便会顿然醒悟——果然是田中的作品啊……充满荒诞派风格的讽刺和隐喻,以及吐槽,才是本作的真相。

  观看本作的过程中,稍微活动活动我们小小的灰白色脑细胞,就能发现作品中很多地方都暗含着对社会现实的隐喻和讽刺。体现在只言片语中的部分实在太多,无法一一枚举,但是就每一话来讲,在笔者看来也是有其整体隐喻的,比如第一、二话可以看出对一些愚昧的上层管理者的讽刺,以及对一些政治家的指摘;第二、三话体现了11区漫画界体制嘲笑和作家们或怀才不遇,或随波逐流的无奈,同时也吐槽了一把同人志;第四、五话则表达了恐惧孤独,渴望温暖的人际关怀的追求;第六、七话体现了自我形象并非纯主观的认识,更需要社会认同;第九、十话可以看出对于人类现在过度发展,无视自然地狂妄自大的影射;第十一、十二话则描绘了融入集体困难者的苦闷、人类表里不一的两面性,也讽刺了现在教育制度只重表面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灵培养的现状。嘛,说了这么多,或许只是笔者乙醯胆碱浓度过高导致的结果,但是本作内涵之深笔者认为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内涵什么的也是在我们灰白色的脑细胞受到刺激下的产物,单从娱乐角度来看,本作也十分出色,各种神级吐槽、neta不敢说俯拾皆是,但也是充斥着整部作品。拥有“切开来都是黑的”高级属性的腹黑人类小姐,沉默寡言但个性十足的助手,同人志作者y,爱玩儿枪的老大爷,当然还有一个个让人想捏一把的可爱小妖精,个性十足的人物更提升了本作的娱乐性。(本作中没有一个人物有名字,也是特点之一)每次观赏本作,总会被其中各种吐槽neta搞的捧腹,这笑声的对象,既是作品中的neta、吐槽,却也是现实社会。在人类衰退几个世纪后的是如此“童话”,那么现在呢?

  现在,人类也在绝赞衰退中。

  附加

  关于妖精这一设定,在和有人交流后笔者又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此表示强烈感谢,并将其观点表述于此。

  可以说本作构建的根本都在围绕妖精这个只有在童话中存在的生物,但是看完之后我对”妖精是什么"这个回答也并不了解。在设定中“妖精”是“新人类” ,而现在的人类是“旧人类”。妖精在动画中人类认为他们是存在又不存在的东西,而另一方面,却有着“貌似什么都不做也能保证良好关系”这样的理解,于是才有了调停官这个职位。 这与现在我们对于“神”的理解何其相似。但是另一方面通过主角的存在,我们又看到了他们的另一面,他们可以因为甜品而欢喜,可以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而产生巨大的改变。 他们有情感,有疑惑,但是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觉的是,他们天真的如同孩子一般。于此我就想到了人类的内心世界,我们内心其实害羞怕生,恐惧着其他的人其他的事物。但我们内心会因为微小的事情而感动、而快乐,而这种心情就如同会增殖的妖精一般,把自己填的满满的,而我们伤心的时候便会感到内心空空荡荡的。所以我认为妖精是我们自己纯净内心的一面,童话也代表着孩童般的纯洁,所以妖精这种童话中的存在非常符合这点,同时他的存在或不存在又取决于你自己。但是如同现在社会的进步,人类内心可以说越来越空虚。我们被各种事物冲击,有时是想开心也开心不起来。

  正如作品名《人类衰退之后》。

  我们人类社会进步,妖精们在衰退。而当我们社会衰退之后,妖精却在增殖。

  《人类衰退以后》影评(八):类型:动画

  不敢说看明白了,不过我觉得不是讽刺作。翻了翻评论,发现都没啥启发,所以来谈点自己的理解。

  低生育率不是科技或者政治造成的,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最基本的世界设定,人类的低生育率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出现,显得很神秘。要试着找出这个原因,妖精是关键的线索。妖精是伴随着人类的衰退出现的,也就是说妖精能适应人类已经难以适应的世界。妖精和人除了身材上的不同外,最明显的是心智上的不同,比如运用记忆,思考问题的方式、逻辑。妖精能在任何情况下自得其乐,没有任何心理问题,还能做到选择性遗忘,所以也没有烦恼,比如最初的那只孤独的妖精。最后两集中的野蔷薇会员们可以看做人类的代表,即便是银发和女主这样的“俗物”也因为封闭内心而孤独。对比妖精和人类,我觉得人类之所以衰退,很有可能是现实中真实的缺乏,安全感、归属感的缺乏和对“对荒诞的反抗”的厌倦造成的,简单的说就是不幸福而且认为无法幸福。加缪说有些人仅仅因为回忆或者体验短暂幸福的可能性就忍受了强加于他们的生活(就是生命),在最后两集中,女主只有在全片结尾的梦里才能说是幸福的,梦醒后这些幸福的记忆就会消失,但这时女主对幸福已经没有任何眷念,她说今天人类也在绝赞衰退中,因为此时她确实处于宏观上的衰退状态。为什么说是绝赞,可能因为失去对幸福的眷念对人来说也是一种超脱,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妖精了,但是对人类这种追求意义的生物来说活着必须得有一个意义或者理由,所以最终成不了妖精。

  虽然整体来看近似于倒叙,不过还是明显的缺乏逻辑。讽刺当然有,而且几乎每集都有,但是应该都不涉及主题。可能也没有主题,因为确实不需要主题,甚至不需要被观众理解,所以才做的这么写意。不以被理解为目的的创作大概能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要让你不明觉厉,让你觉得好牛逼的样子,其实写了些什么他自己都不懂,另一类是以自己爽为目的的创作,作者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所以客观上存在观众理解的可能,作品里也会有头绪。第二类明显高尚一些。如果说有主题,我觉得可能是爱(......),人类不是妖精,所以只能以爱反抗世界的荒诞。不过还是别反抗了,衰退挺好。

  《人类衰退以后》影评(九):番后小引: Remind human of theirselves / god

  提筆前先凈手起香向中田羅密歐膜拜一番。

  背景是人類人口數下降到一半,而更高級的智慧生物妖精的無性繁殖彌補了地球的生力。粉醬就是作為這樣世界觀里的一個人和妖精間的調停者而出現的。此番全篇倒敘,寓意實旨在於“憶起神。饋贈人類以幸福的是最後亦是最先出現在粉醬生活中的小妖精。然在回憶中,粉醬一次被流放到小島上建立新帝國的小妖精們視為女王(這群妖精早前其實系被形成“共產主義”或“議會制”的妖精們排斥的“無政府”分子),一次則被具有高科技文明大都市的妖精們視為神——肇因只是粉醬給予了妖精糖和名字(概因此,粉醬才被封神——人為何需要神的動機論意義上的原因其實就這麼簡單,無論人如何聰慧,發現并給予他們所不具備的存有就具有神性,粉醬將起名辭典/聖經丟給妖精們的一刻充足證明了這點.隨後更意味深長的劇情是粉醬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指定了唯一的接替神的妖精,但受到神恩的妖精不堪壓力——不得不讓我想起Holy Papa逃走的片段.最終神的概念的更替導致了妖精都市的文明信仰的崩潰——根本就是人類歷史上宗教和國家張力的顯現)。總之,通過上述似乎可能發現,妖精和人的位置被顛倒過來,但事實上,妖精的歷史,或者說神的歷史,本身亦內在於人的歷史及人性之中,整部番的倒敘體其實也潛在著神對人的初始饋贈與在終點時重新發現神性的這一結構。關於斯,還有另外的側面證據,即劇中不斷出現的“腐”元素:Philos、Musa Puerilis、Satyricon...而在最終兩話里,它們以粉醬最重要的好友Y的謎題這一關鍵情節的形式出現。這些線索的寓意並不難解,伴隨著回憶神的回溯式發展,柏拉圖式的“靈魂的完整”的意涵閃耀著光芒——最打趣跟給力的輔證就是最終話還插入了薔薇會的兩個學姐結婚的鏡頭...事實上,以上線索的象徵義因此又多了一層,這就是為何人類衰退后的高級生物/卡哇伊的神被擇定為“妖精”,我猜跟托爾金的的初衷有殊途同歸之處。即,神不是上帝,其實是潛藏於萬物之中的泛靈。我們不難從劇中食用雞因常期被食用而發起市場壟斷大逆襲跟太陽系探測器由於孤獨而人化、回到地球的情節中看到這一點——一切都是可以生命化和人格化的,萬物之中都潛藏著靈性。

  最後嚴厲推薦EP3、4,講人類衰退后的現代Y發起漫畫文藝復興運動發衍的故事,以及非常新巧的情節,粉醬、助手和Y落入漫畫格子里那段基本生成了漫畫的劇情設計及市場形成的歷史;EP7、8,關於粉醬和助手初次相遇的故事,結果粉醬在妖精饋贈的魔法香蕉的作用下,在同一時間範圍內輪回了數目,但也正因此收集了各個角度上關於未來助手、一個奇異的存在感稀疏的無口少年的情報碎片,以至於

  當終於相見時,粉醬和助手快速的進入了彼此的心靈。這是一個無比精巧的關於人和人如何在反復和重複中深入彼此靈魂的故事設計——看到這喵真的給跪了,中田羅密歐尼瑪你怎麼想出來的!!!EP9、10關於人類文明如何形成和毀滅的過程,涉及文明史與人類生活的衝突(小妖精因為修建過多遺跡導致新國家生活不保而毀滅)、諸神更替對人類觀念及國家觀衝擊甚至毀滅的議題(把粉醬立為神后妖精的都市得到短暫繁榮, 但一旦神的概念發生了無可避免的更替, 人類的集體觀念的崩潰就會導致帝國的毀滅, 讓我們想想基督教歷史跟現代為何幾乎一切宗教在人群中的感召力其實大力減弱的原因吧)。

  那個,另外...尼瑪更萌中原麻衣了有木有!!!!

  《人类衰退以后》影评(十):由“妖精”说开去

  关于妖精们的一些杂想事项。

  一

  妖精们没有名字。或者说,本就不需要名字。他们通过颜色、味道等等细节式的感受来区分彼此。

  名字这种符号意义的弱化和基于经验感受的具体印象成为一种社会辨识手段···不过一秋想说的一点是,那些妖精们的死生貌似都是非常突然的,一下子来一下子走,走后留不下任何被其他妖精所记住的痕迹。那些妖精本身还是更倾向于无名性的存在吧,不是因为不需要名字,而是因为不需要进行个体区分:无法发现他们这个群体中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他们更像是一种过于强调其群体性的存在,因此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从一开始就抹消了。所谓依靠“感觉”,带来的不是社会意义上异质性的发展,恰恰相反,其产生的是整个共同体趋于同质化。因此我们就可以发现,尽管一个人、一个人的姓名首先是一种“符号意义”,但也正因其为一种“自我的符号”,姓名对于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主体性的塑造有着超乎预料的重大意义,尽管这并不必然意味着某个社会或共同体的“特殊性”的增加,因为基于个人经验的亲历性和基于社会关系及社会交往的社会性,二者作为两种不同的性质并不总是呈现一种正相关的关联性。

  二

  妖精们不需要吃啥喝啥,已经是脱离了纯粹物质生活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新鲜的人、为人民服务人!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不过就是“让人开心的事情”和甜品点心!

  妖精们这样的清心寡欲,就好像人看见了禁欲主义的再兴。对此尼采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而我表示大抵赞同!(笑)

  虽然说是两种对比,其实两种都是“过犹不及”。一种过于沉重黑暗,另一种过于光明乐天。

  三

  无性生殖,其关于基因多样性和遗传缺陷、生物性状等方面的问题很明显吧?

  四

  对于神的崇拜,对于女王的调教(误)。

  “人类小姐是神!”——虽然一开始没有任何妖精认为自己非得有个名字不可。

  “请支配我们!”——离开了女王大人他们好像也能做很多事,又好像啥也做不了。

  ······突然觉得我要再去看看宗教战争史和封建社会文明史了。

  五

  人类衰退了,妖精增加了。作为新人类(现人类)的妖精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像小孩子一样,单纯乐天,天真好奇···看上去如此。

  作为一个共同体,则其体现了一种难以名述的虚无感:妖精们自身的存在必要性何在?如果说他们不需要问及什么存在意义的话,那么,作为一个虚构作品中设定而存在的他们,又为什么存在?就是为了“开心的事”和点心?就是为了帮助以人类小姐为代表的旧人类?就是为了···啥?(好吧这不还是存在必要性,除非您想说充足理由律什么的)

  假如像人类小姐那样的人类衰退以后,是由妖精那样的新人类成为地球的主人,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好吗?

  我对他们身上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禁欲主义、无名共同体和虚无主义气息深表怀疑。

  六

  人类社会已经陷入了异常而我们又丝毫不觉得异常,人已经日益“异化”而我们却以为自己日益进步,这可否作为一个“人类为什么衰退”的可能答案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