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恋之罪》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恋之罪》经典影评10篇

2018-06-19 20:1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恋之罪》经典影评10篇

  《恋之罪》是一部由园子温执导,水野美纪 / 富坚真 / 神乐坂惠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惊悚 / 情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恋之罪》影评(一):总体看了看,没有能够说服人的影评。

  我发现最近的高人越来越少了,没有营养的影评比比皆是,尽是一些没有生活体验的人故作老成,既品不出细节来,还要把感官刺激拿来说事,真正思考的人不多,要么就是思考偏了,一味指责感官底线,把重点放在贞操,性以及伦理上面,更有甚者故作高深说其实没有什么内涵只是故弄玄虚罢了,诸如将矛头指向对男性的指责等等,我只能表示无言以对

  我看完这部片子,对大家都感兴趣诗句,彩蛋,拖鞋,城还有结尾片段产生很多联想之外,对影片分段的方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影片为什么要分段,以及这些分段在剧情发展逻辑上并不构成关联性,分离性抑或是承接性,该剧情的叙事方式并不算复杂,而且又是一件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即使去掉分段并不影响或者帮助我们对影片的理解,我们一样毫不费力的看懂影片讲述的故事是什么样的,我个人认为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引出人物与剧情的同时,女主角心理变化都非常明显改变,并且不是像有些克制深层的表演只通过细节来呈现精神变化,是这部影片的亮点。在最后的女主角被人痛打倒在地上的情节总让我感到欲语还休,这个片段接菊池前面对男顾客反复念着美津子演讲时的诗句,都表明了菊池并非认为自己走向毁灭深渊,如果是那样的话,如果她真的是憎恨,她为什么还会选择继续当一个妓女完全可以改头换面重新做人,此时的她并非泥足深陷不可自拔,。在意识到美津子和丈夫丑恶时也是可以从无尽的矛盾迷惘中走出来的,杀了美津子以后更不会再去将她念的诗句挂在嘴边,对她的妖艳念念不忘,甚至在他人诋毁这些诗句的时候那么愤怒,由此都可以表明菊池并不是厌恶和憎恨这所有的一切,而是理解了,而是彻悟了,在彻悟之后唾弃那些还在迷惘徘徊在城之外的人们

  影片结尾处菊池当着孩子的面撒尿的情节,绝对不是像其他影评说的那样是痛斥菊池的无羞耻,或是向最终的恶转变,更不会是所谓的男人原来不论大小老幼都对女性身体无法抗拒,这是荒谬的。最后孩子脸上天真无邪笑容,以及可爱眼神汇集到菊池暗含唏嘘表情时,仿佛在告诉我们,那是一种理解,那是一种没有隔阂纯粹善良,那是与“在光鲜表面下暗流汹涌的丑恶"相比,却表里如一真诚。此刻,大家都坦诚相待,没有歧视敌意,没有羞辱和鄙夷,没有蔑视和虚伪。而之前美津子的妈妈时刻刻都认为自己的丈夫和女儿身体里都流着无耻下流血液,给自己高贵家族带来了羞辱,自己也蒙羞。

  其实剧情中母亲,美津子,菊池以及皮条客在桌前怪诞的谈话表明母亲并非只是忍耐无助,还有更多的只是单纯的处于教条式的束缚和蔑视,才会让美津子在喝茶的时候都战栗无比,母亲显然是宗教灭人欲式的压迫象征,同时解释了为什么母亲可以那么冷静对待残缺尸体,然而母亲自杀也恰恰反映了仅仅带走“肮脏部分”也不能抹平在传统观念下的罪恶感羞辱感,她对待女儿的残忍只是在女儿如此带有人性冲击下无助的呐喊与控诉。

  另外,如果真的像其他评论所说的,城仅仅是爱情出路归宿的话,那父亲生前留下的画又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父亲还要画那么多美津子的油画,油画上的鲜艳红色颜料又说明了什么,在我看来,父亲也是爱着美津子的,那种爱情恐怕不仅仅是男女之爱,父女之爱,还是一种理智感情较量博弈的禁断之爱,严谨的欧化画面配上感情色彩浓厚的彩蛋颜料,我们无法判断到底那一种感情占了上风。只美津子不是找不到城的出路,怕是美津子始终也不敢走上进城堡的路,因为她不敢猜测城堡里的爱到底是哪一种,所以她最后只有选择了死。

  最后还有很多我一直揣摩的情节,例如为什么一直看上去冷血无情对待别人的悲剧只会讥笑的皮条客在最后杀死美津子的时候居然产生了恐惧,还上吊在美津子父亲的房间内,他又是为什么对美津子母亲的话言听计从,等等。总之,我认为这部片子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痛快血脉喷张,热血沸腾,甚至令人战抖,婉约时长抒臆气,令人浮想。希望能有高人给出更多好的中肯的影评。

  《恋之罪》影评(二):<戀の罪> 人性的潘多拉魔盒

  第一次聞說園子溫 始於他的<冰冷熱帶魚> 同樣來源于真實事件的<戀の罪> 較<冰冷熱帶魚>的作品意識更加變態 電影開篇就是被肢解的屍體 用紅色渲染的空間 通過視覺神經一一傳遞出血腥的味道 日本的電影文化有其自身的矛盾性 因此出產的黑色電影和純愛電影都是極致 有些電影如<戀空> 看完會讓人感受到溫暖和希望 而有些電影如<戀の罪> 看完總讓人感覺都絕望和空虛 個人喜好更偏愛黑色電影多一些 但不能爲了重口味而重口味 必須喻意深刻並且發人深省

  被肢解的屍體

  個人認為那是美津子媽媽對美津子愛的體現 雖然貫穿整套電影 美津子的媽媽給人的印象都是陰森惡毒 變態絕情的老太婆 但這並不足否定她對美津子的愛 從分尸這一手法來剖析她的心理 她認為美津子對父親的不倫愛慕都源於肉體的慾望 所以她將代表這些骯髒肉欲的一些器官割下來 那麼剩下的美津子就完美了 與她和她的家族一樣無比高貴 其次 分尸從側面刻畫了美津子的兩種人格 裸露的女模特與美津子的一部份身體 象徵著在慾望的深淵徘徊的妓女美津子 穿著校服的充氣娃娃和美津子的另一部份身體 則象徵著18歲時對父親充滿純純愛慕之情的少女美津子

  泉與拖鞋

  作為著名作家妻子 泉有著閨蜜所羡慕的優越物質生活 但事實上她與丈夫日復一日地過著單調 沒有激情 沒有樂趣的生活 因為每天見到丈夫的時間很少 所以泉在所有生活細節上都一絲不苟地滿足丈夫的苛求 印象深刻的是那雙拖鞋 每次泉都微笑著蹲下整理好它的位置和擺向 可以說 她在拖鞋上傾注了她對丈夫幾乎全部的愛意 而丈夫每次都只是毫不在乎地把拖鞋踢開 甚至是踐踏過去 拖鞋是片中丈夫殘酷壓制妻子的絕對象徵 付出的愛得不到絲毫重視回報 一開始泉嘗試在超市當兼職 以求尋找一個平衡點 試圖排解現實生活中的抑鬱 偏偏恰巧遇上從事色情拍攝工作的女經紀人 而肉欲深淵的門 也是從此時正式打開 也許有人會問 如果泉沒有遇到那個經紀人 是不是結局就會不一樣 個人認為無論遇到哪個人 泉最後的結局也是大同小異 丈夫長期不和泉行房 連親密的舉動幾乎都沒有 甚至連看到丈夫的裸體和觸碰性器官 對泉來說都是一種賞賜 那麼泉對於性愛的慾望想必一定是壓抑已久 就像個埋在地下的炸彈 積壓到某個時間點就會爆炸 壓抑已久又無法排解的慾望是潘多拉的魔盒 一旦打開就是無底深淵

  穿白衣的熏和粉紅色的液體氣球

  熏的出現 最初很羅曼蒂克 穿著白色的長風衣 壞壞的笑容 讓人迷惑不解深陷其中的話語 熏和泉的邂逅 和最初給觀眾留下的懸念大相徑庭 事實證明 熏是個皮條客 喜歡在高潮的時候使用粉紅色的液體球 熏的角色設定應該是人世間那些看似美好實則不然事物 對人有致命吸引力 比如愛情 比如金錢 誘惑人一步步走向慾望的深淵 而那些粉紅色的液體球 是熏對慾望的理解 好像有些人在性愛中看見血 性慾就會無比高漲 熏瘋狂愛著的是慾望而非人 而使用粉紅色 從藝術角度來講熏還是個唯美主義者 所以不難理解 最後當他看到老太婆肢解美津子時的驚恐狀 最後整個思想系統崩潰從而選擇上吊自殺

  卡夫卡的城

  電影引用了卡夫卡的<城堡> 那麼戲中重複提到的人們看到城堡 不斷在外徘徊 至死也沒有找到入口的城 究竟是什麽呢 一開始 我認為城是哲學或佛學意義上的"無欲則剛""拋卻塵世七情六欲遁入空門"等狀態 後來再細想 覺得城喻意愛情的理想狀態更合適 記得有人跟我說過 真正的愛情是身心合一 而城正正是身心合一的愛情的象徵 所以 在涉穀燈紅酒綠的旅館中的情侶們不能進入城 深愛丈夫但得不到回應的泉不能進入城 有著戀父情結在父親死去后墮落成妓女的美津子不能進入城 這一切 都源於他們對愛情的誤解 性與愛不應該分離 靈與肉不能夠對立 倘若再從廣義的角度去剖析城 那就是世間萬事萬物的平衡 戲中人物所生活的空間都是極端的 失衡的 泉的初衷是在外兼職以尋找和丈夫關係的平衡點 但後來她選擇和其他男人做愛以求發洩壓抑已久的性慾 美津子說的"如果和不愛的男人做愛 就一定要他付錢" 和不愛的男人做愛 是肉體背叛了心靈 美津子認為得到金錢就能平衡從而引起的心靈深處的空洞感 但無論是泉或者美津子 她們選擇平衡的方式都不是合適的 以至於她們和城的入口漸行漸遠 美津子更是至死也沒能進入城 和她深愛的爸爸在一起

  言語之物 無須記取

  在影片中園子溫引用的一首日本詩 歸途 我不太能領會全首詩的意境 但若要說到言語 我認同言語雖作為溝通工具 但從另一層面其實是阻礙溝通 思想是無限的 但言語卻是有限的 最深沉的愛一定並非一句"我愛你"就能表達所有 而歸途是什麽 我想是愛的救贖吧 只要還沒有失去愛人的能力 只要還有被愛的機會 都可以從慾望的深淵中得到救贖 找到屬於自己的歸途

  看完電影的當下 心裡被某種情緒沉甸甸地覆蓋著 不確定那種情緒是什麽 具體用文字怎樣形容 苦澀 傷感 抑鬱 但也隱含解脫甚至釋然 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肉欲 我想這是園子溫希望引發觀眾深思的課題 回歸到影片的名字<戀之罪> 可得知園子溫認為愛是罪的根源 愛會滋生佔有欲 情欲等等 不由得想起"七宗罪"之一的"淫欲" 情欲是人最基本的需要 是一種本性需求層級里最底層的一級 所以情欲總是和人性相連的 往往催化情欲就能喚醒一個人被禁的人情和人性 戲中刻畫的都是一個最普通善良的人 爲了追求一種和諧美好的正常生活而墜入血腥的地獄之中 循規蹈矩的泉不過是想和丈夫過上名正言順的夫妻生活 但是兩人都因為被壓抑的情欲而失去控制 逐漸跌進慾望的深淵 園子溫似乎在強調人性趨惡論 人會在追求慾望的過程中無法控制自身 哪怕是最正當的需求 因為人的本性是趨向墮落的

  與生俱來的本性 並不能夠通過後天社會 禮法 教育 道德 法律等約束去制約 外在的制約會使人分裂 產生一個看起來高尚和藹的外殼 卻無法阻止人性內在的崩潰和腐朽 用性愛探究愛乃至生命的意義卻最終走向毀滅 這樣的結局太決絕 我不認同那些"男人都是下半身動物""追求性愛歡愉的女人是淫蕩的"說法 片尾中泉在兩個小孩子面前露出私處撒尿 並不是她已經失去羞恥感 全然墮落成像美津子一樣的妓女 相反 從兩個小孩子真摯的眼神和笑容中 可以看出人性最原始的對於異性性器官的相互吸引 不論性別 年齡 所以<戀之罪>並不是抨擊男權主義 也絕非關於悲情女子的情欲宣洩片 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不能完完全全克制自己的慾望 從而達到無欲無求的境界 那樣的要求無理也苛刻 對於自身的慾望 我們不妨以坦然一點的態度面對 并尋找適當的方式去釋放和排解

  說白了 戲中的悲劇並不能歸咎到愛 或者說 各人物所謂的愛其實是畸形的 靈肉分離 甚至對立 愛之不得 縱之于性 畸形的愛得不到滿足能怪罪于愛嗎 電影中的人們都是愛無能的偏執狂 罪在於他們自身對愛的誤解

  最後 希望大家都能在適當的時候遇到身心合一的愛情 找到城的入口 我相信 在城裏面 又會是另一個世界 所面對的課題和生存規則必定全然不同 那些深愛著的人們 你們準備好了嗎

  《恋之罪》影评(三):【深度影評研究】《戀之罪》-上-悖德的戀之罪與禁斷之果的賞與罰

  「我以我赤裸之身做為人界所可接受最敗倫德行的底線。

  在我之上,從黑暗光亮,人慾縱橫,色相馳騁。

  在我之下,除了深淵,還是深淵。」

  摘錄自朱天文《荒人手記》

  本文特殊意義與價值

  關於《戀之罪》的故事情節、過程,相信有看過的人應該不難理解、掌握其基本義涵。而網路上的相關評論多半從時間上的線性發展去詮釋劇情之理解。所以本文將嘗試跳脫此種線性詮釋的陽性書寫思維,並把《《戀之罪》》一片視為一道被鎖碼的謎題。而展演中的劇情都是解碼開鎖的線索。本文將詮釋權交還給讀者,希期藉由揭暴出多重維度的詮釋線索,激盪讀者梳理出屬於自己的解釋答案。

  片中有三個至為關鍵的解謎線鎖(鑰匙),第一個可透過觀察角色的心境或世界觀得出。第二個是田村隆一的詩作《歸途》。第三個即是片中不斷出現的「城堡」。

  片中概梗簡介

  《戀之罪》,本身即為城的象徵喻/寓意。述說著道德與欲望相互辯證的命題:當欲望的本能衝動,或我們謂之動情的喜歡、欽羡或愛慕的情念執著,正面撞擊向我們賴以為生的社會秩序時(道德倫常),孰是孰非?

  在片中揭示出的矛盾問題,即真實存在著的(情念、欲望或她們視之為愛)是社會秩序極欲壓制、抹消,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的存在。而由謊言所虛飾、建構出的假象,卻是人們繭居而蝸行的唯一世界。《戀之罪》其實正是一部對上述命題予以解構,提供省思的推理偵探哲思片。全片可視作為一種辯證的過程。觀者將透過導演所給予的劇情線索拼湊起關於情念、欲望,那源自於本能的衝動與人類文明(後天)所造設出之道德倫理辯證的答案全景。

  《戀之罪》藉由呈現出角色為了追求自我的肯定,擺脫外求依他式的奴性而自主獨立,活出真我的掙扎過程中去探討社會禮教規範下的虛偽與壓抑之命題,揭示出欲前往城堡之人,或已到達,並定居於城中之人的命運終局。

  他者之境

  澄明如境

  在完整理解了各種解鎖鑰匙的義涵後,便可以抵達在各種維度意義下的城堡意境。在欲愛,卻註定求取不得的求死異鄉人的心境中,與人們口中謂之道德崩壞者的淒涼終局前,我們可以看到人與獸的辯證,欲望與意志的辯證。而在感官刺激的欲望積木堆疊之下,高築起由情念、執著所搭築起的城堡,分別道述出在各種維度下前往探尋城堡(歸屬之地)之人的命運哀歌。

  「你的淚水里,有著果實之核般的深意吧,

  你的一滴血裡,迴盪著讓全世界的黃昏都戰栗的晚霞之聲吧。」

  摘錄自—田村隆一 《歸途》

  儘管劇中人物深陷入淒涼悲慘的境況(透過賣淫以獲取歡愉、求取自我肯定的阻街女郎生活),但卻是不容置疑的真實磚瓦(肉體及欲望)所組構出的城堡。而觀影之人便能藉由凝視他者所身處之地獄的浮世繪中,好整以暇地好好思考,在壓抑的「超我」枷鎖下與被封鎖禁忌的潘朵拉之盒的「本我」欲望該如何拿捏分寸,如何活出「自我」,自己又該如何選擇而決定自己的人生道路。

  「言語之物,無須記取,而幸而我記取了日語和其他些許外語,

  我才能止步於你的淚水之中,我才能從你的血中,孑然踏上歸途。” 」

  摘錄自—田村隆一 《歸途》

  角色篇

  困陷在傳統價值中的妻臣-菊池泉-神樂坂惠飾

  與道貌岸然的小說家丈夫-菊池由紀夫 津田寬治飾

  菊池泉(以下簡稱泉)擁有著看似完美無缺而人人稱羡的理想生活。寫出暢銷作品的小說家老公長相俊秀,事業的成功帶來了富足無慮的生活。但同時,泉也正因她所擁有的生活,而困限在外求依他式的牢籠中,而得不到肯定自我的自信與歸屬感。雖一心一意地想成為全職主婦的好太太,但如同奴婢般的順服卻讓丈夫視之為理所當然,而逐漸成為襯托成功丈夫的附屬品。而對丈夫的純情之愛戀的信任,所搭建起的城堡,即在泉正式加入小魔女俱樂部的第一份工作中得到幻滅。

  原來,被她視為純真的丈夫,總是以謙和有禮的文明面示人,表現得拘謹而壓抑的好老公形象只是一個假象的幻覺。在那有如小學生般嚴謹而規律的作息背後竟是廝混在愛情賓館裡沉溺於淫亂性愛的沙文主義者。

  當虛妄的幻夢假象被真實的欲望擊碎之後,所有傳統價值的枷鎖亦隨之崩解。再也無所謂執著於愛情的忠貞了。而肯定自我的唯一方式只剩下自己的肉體與享受快感、肯定欲望的當下。面對這個虛偽世界的破敗,泉選擇以真實存在著的欲望作為抵抗。

  為愛殉道而死的聖徒-尾澤美津子 富樫真飾

  「我從沒有把他當作我的父親,與我來說他只是個男人。

  我不知道城的意思,但我知道想去愛我父親很難,

  直到做這份工作我才明白:我必須要發現要找的那座城,

  但我知道我得不到,那我也不能無視它的存在。」

  在接近片尾時,出現了許多美津子的畫像。而畫家正是她的父親-尾澤真介。雖然在片中,未曾有足以顯示出美津子與其父關係與感情變化的橋段。但我們能從畫中的肢體動作、表情或服裝來推論。而片中所有的細節狀態都可視作為推論其關係甚至是心境或思想的線索依據。

  對於美津子來說,父親正是一座卡夫卡式的城堡。既沒有正式的否定亦沒有完整的肯定。遊移在灰色地帶間的真實,只能透過行動的實踐來證明。但女兒對於父親的愛戀之情,正是世俗的傳統價值視之為肉中刺的禁忌。杜斯妥也夫斯基曾言道: 「地獄正是人陷落入了欲愛,卻又不能愛的狀態。」,而美津子便深陷於此地獄之中。她越是想求取,便越是被阻隔於城牆之外。而美津子的離經判道之舉正是其所信奉之愛的修羅道的實踐。

  美津子投射向父親的愛是大膽而赤裸的。但父親礙限於世俗眼光下的道德禮教的束縛,只能拒之於千里。這是一個註定沒有結果的戀情。這也正是名符其實的戀之罪。當愛萌發奮起,彼此相愛的人們竟只能困限在由虛妄字詞所建構的道德牢籠中,相敬如賓。而父親所贈予的睿智慧言:「對妳來說,我就是你的城」。這段話與世俗之道德及其父親的死亡一同構築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金三角。美津子對於父親的愛,那已是一個她永遠也到達不了的城。而悲劇便由此而生。

  地獄及愛的修羅道

  她一方面透過遵循自身的欲望,依照享樂意志的本能行事來肯定自我。一方面則透過此舉,向父親拘限於世俗眼光下的懦弱進行報復,以此證明潛藏於肉體內的感官歡愉不比人造後天所虛設出的虛妄字詞來得實在。以釋放肉欲、追求感官上的刺激,透過沉醉於享樂的墮落過程中進行抗辯,只為能在文明的法庭中獲得上訴的權利。

  而以自身的所擁有的一切,貞節、名譽甚至性命作為秤量她信念重量價值的載具。一次又一次的墮落,其實是一次又一次地實踐悲劇英雄的命運試鍊。墮落不只是墮落,墮落在此意義中更可說是一種有如朝聖者般聖潔的苦修之行。

  「城••••••曾經告訴我從未放開過我,

  這也是為什麼我沒有辦法停止去發現尋找城的入口,

  直到死去,直到有誰來結束我的生命。」

  美津子深陷在幾近於絕望的孤寂之中,無人能理解、接納、肯認她對父親之愛的異鄉人處境(連她母親都欲除之而後快)。父親的死亡、天人永隔且其苦苦追求的真愛竟是為眾人所唾棄,禁忌的亂倫之愛。這欲愛,卻又無法求取的孤寂感。致使美津子採取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作為一種抵抗,以報復父親那純潔言詞背後的偽善與空洞。同時,亦透過金錢交易的方式,界定情感與肉身欲望的邊界。以此保有自身信念的純淨。而美津子可說是肯定肉身本能欲望的本我象徵。不問世俗評價的是非對錯,一切秤量的尺度回歸到自身當中。

  對父親的愛戀是一座她永遠也無法接近的城。她的感情執念是註定沒有結局的悲劇。唯有綻放肉體的欲望之花,才能完成她對於自身情感與信念的實踐。而唯有凋零在沒有愛的世界中,才能完成對於父親的報復與宣洩她對父親愛戀的欲求。禁忌的亂倫之愛,若勇於承認,便必須償付其代價。而她所身處的地獄般境地即是戀之罪的代價。 

  美津子在各種層面來說的確是已經墮入了名為愛的地獄之中。而這獄際的絕望,靈魂亦被道德法庭以定罪判刑的異鄉人之罪。對父親的愛戀(城)已然是她永遠也無法抵達的烏有之鄉。而每晚墮落的苦修之行,似乎也到達了極限。疲憊的朝聖者之旅,所苦尋的竟是一座無神祭祀。而唯有死亡能撫平一切,並讓她得以進入城中(在死後世界與父親再度重逢,或自有如地獄般的生活中-無愛的賣淫地獄、聲名狼藉的污名身份、深惡痛恨她的母親的獄際-現實中脫逃。

  當為愛而遭臨獄際般折磨的人們相遇時,她們能夠獲得救贖嗎?

  在這個矛盾的灰色世界中,所有令人感覺愉悅的謊言中都潛藏著鄙陋的真相。人們以自身的偽善之磚砌疊起由謊言及欲望交織而成的虛妄城堡,終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崩壞。但不放棄尋求真實、自由與獨立的人們起碼能獲得自我肯定的酬勞。異鄉人的情欲以及受壓抑之禁忌的愛戀執著,這些註定遭受文明的詛咒,而背負著詛咒的人們所扛負著的包袱(惡名)卻是重新確立自身價值的依據,是聖徒的聖殤。是任何人或任何聖潔的論述都無法否定、抹除的戰勳。

  象徵著文明倫理道德的超我化身-尾澤志津 大方斐紗子飾

  尾澤志津(以下簡稱志津)是一位出身上流家庭的貴婦。舉止優雅,卻總是以和藹可親的笑容,向美津子吐吶出最惡毒的字詞。志津深受傳統禮教規範的束縛,無法容忍自己的丈夫與女兒間存有任何會跨越過親情的情念。母親顯然是象徵著文明的超我化身。以現存既有的道德倫理觀來審視一切。但需謹記人類的道德觀念將回隨著時間與空間的不同而改變。死守著傳統禮教規範訓誡的志津,或許正是加劇女兒美津子失控地超速奔馳向罪惡淵藪的導火線。在令人窒息的傳統觀念下,即使是有著極佳延展性彈力的橡皮筋亦有鬆弛,甚至斷裂的可能。在志津以外在他物式的價值觀(家族、名譽、社會禮教規範下的觀感)試圖框限美津子時。便埋藏下了禍因,造致了反抗的動能。

  「言語之物,無需記取

  即使你被華麗的言語所報復,那些也與我無關」

  摘錄自—田村隆一 《歸途》

  對於由虛妄的字詞所堆砌出的道德禮教城堡,美津子向來是敬謝不敏的。這些沒有所謂”實體”的華美字詞只是由人類的虛偽所編造出的騙局。所以,即使讓母親蒙羞,讓家族丟臉,讓自身沾染上聲名狼藉的惡臭污名都無所謂。美津子只肯定確切存在著的真實。因此,即使讓母親與父親遭受世俗眼光下的傳統價值的報復亦與其無關。因為沒有存在著實體的虛妄言詞,只是偽善人類的白日幻夢,更是既得利益者為了維持現狀所營造出的騙局假象(父權社會下的沙文主義者或男人)。

  關於本文之題名-以聖經視角切入

  「禁果是在《聖經》中伊甸園「知善惡樹」上結的果實。舊約創世紀記載,神對亞當及夏娃說園中樹上的果子都可以喫,唯「知善惡樹」上的果實「不可喫」,否則他們便會死。

  最後夏娃受魔鬼(蛇)引誘,不顧上帝的吩咐進食了禁果,又把果子給了亞當,他也吃了。上帝便把他們趕出伊甸園。偷食禁果被認為是人類的原罪及一切其它罪惡的開端。」

  上文摘錄自維基百科

  「耶和華上帝造田野裏各樣的動物,其中蛇最謹慎。蛇對女人説:“上帝真的説你們不可吃園子裏各樣樹上的果子嗎?”女人對蛇説:“園子裏樹上的果子,我們都可以吃。只是園子中間那棵樹上的果子,上帝曾經説:‘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死亡。” 蛇對女人説:“你們一定不會死。只是上帝知道你們吃了,那一天你們的心眼就必打開,你們必像上帝一樣,能辨識善惡。” 」

  摘錄自《創世記》 3:1-5

  翻轉,超越原典的再詮釋-承擔知識之罪的代價與女權意識的醒覺

  在聖經中,偷嘗知識之樹禁果的亞當與夏娃能自主判斷善惡,而此舉則被視為與神訣別的罪惡開端。但在《戀之罪》中,以襯托成功丈夫的附屬品角色,以奴婢之姿活在傳統家庭價值框架中的泉,儘管擁有人人稱羡的美好婚姻,但那卻是一座,以無知與盲信所搭建起的蜃樓幻象。而這對偷嘗了悖德之情欲的禁果的泉來說,卻是一趟啟蒙與探尋真相的旅程票券。

  在此片中,角色的境遇成為了具有普世價值與深刻義涵的寓言。泉象徵著所有被父權社會與傳統價值壓抑的女性。在那樣的處境中,泉被迫作出訣擇。是要求取自我認同以肯定自己,亦或是繼續活在奴婢般的賢妻角色中過著壓抑的生活,扼殺自我的靈魂,以傳統禮教之繩縛捆綁、框限自己。以社會價值的觀感之鞭,抽打,藉此隱藏、扭曲自己真實的本能需求,以自我嫌惡渡日。

  是要活在以假象的騙局幻夢所搭築起的虛妄城堡,還是要勇於承擔,追求真相時可能造致的傷害,掙脫騙局的牢籠,重新開始人生。宛如《駭客任務》般的象徵寓意。當我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時,你會做什麼樣的選擇?是藍或紅色的藥丸?對於自由、真相的追求,你願意償付多少的代價,起身反抗騙局的奴役?

  「你溫柔的眼中所蘊含的淚水

  你沉默的舌中墜落的痛苦

  如果我們的世界裡沒有語言

  我只會遠望這些然後離去吧」

  摘錄自—田村隆一 《歸途》

  或許,只有即使被毆打,但卻依然能保有滿足笑容的泉才能夠完全理解美津子的痛苦、她的驕傲與即使在墮落中亦保有自我堅守信念的聖潔與崇高感。若我們僅帶著有色的眼鏡,以傳統禮教的框架去審視。將此部作品深刻的象徵義涵視為故弄玄虛。就會失去欣賞或審視、重新省思問題的機會了。而若沒有等同質量的語言(基模)作為連結或渡越的橋樑,那我們永遠也只能以旁觀的局外人身份,不自覺地妝擺出道貌岸然的嘴臉,遠望這些悲慘的人性景觀,然後離去而已吧?

  存在主義式的壯美抗爭與真實自我的成長過程

  「自我」「超我」與「本我」的辯證拉扯

  從每個角色所代表的象徵義涵中,我們可以看到,「自我」如何與「超我」或「本我」進行協商、抵抗甚至是鬥爭。

  在泉致力於追求傳統家庭價值下的賢妻良母的角色扮演中,獲得的盡是壓抑的失落感。而這種自我肯定的頹喪與被剝奪即是父權社會壓迫所致女性失能狀態的延續。這是令人難以忍受的。而由信任所砌築成的愛情城堡,亦是一幅虛妄蜃樓下的幻象騙局。

  在沒有實體所指涉的虛妄言詞以外的世界中,泉找到了自我的肯定,找到了快樂的方法。也親眼見證了,過往她視之為唯一且絕對的世界(城堡),崩塌的真相。

  「如果能生活在沒有語言

  意義也失去意義的世界裡

  該有多麼美好啊」

  摘錄自—田村隆一 《歸途》

  對於過去所執著的一切,如今都成為了灰飛煙滅的廢墟殘骸。再也回不去了。信仰已崩壞。被打開的潘朵拉之盒中,只有源源不絕的災難會傾巢而出。在過去,泉在家庭的角色中找不到足以肯定自我的東西(即便是性欲也無法被滿足),在愛情的破滅,在城堡崩毀之後,她再也沒有安身之所了。而唯一的歸途,則是以絕對的放縱,以敗德對抗這世界的虛偽。這是她唯一視之為真實,且能牢牢抓住、掌握,而擁有的一切。

  是故,在接近結尾時,泉毫無顧忌地在孩童面前小便。且忠誠地奉行著那以肉身追求自我之肯定與自由的賣淫守則,並透過此舉,狠狠地嘲諷了那些道貌岸然的虛偽人們。泉她已徹底的領悟了一切,她已經抵達了她的終點。這是屬於她的終局,儘管悲涼而引人唏噓,但這卻是獨屬於她的真實驕傲。

  「但既然我從來沒有相信過天堂,自然也不存在有地獄。

  是的在我之下,那不是魔界。

  那只是,只是永遠永遠無法測試的,深淵。」

  摘錄自朱天文《荒人手記》

  2016-1-27

  原文網址

  http://drfive.pixnet.net/blog/post/213392011-%E3%80%8A%E6%88%80%E4%B9%8B%E7%BD%AA%E3%80%8B%E5%BD%B1%E8%A9%95-%E4%B8%8A-%E6%82%96%E5%BE%B7%E7%9A%84%E6%88%80%E4%B9%8B%E7%BD%AA%E8%88%87%E7%A6%81%E6%96%B7%E4%B9%8B%E6%9E%9C%E7%9A%84%E8%B3%9E%E8%88%87%E7%BD%B0

  《恋之罪》影评(四):是重口还是小清新您自己看着办

  本片一开始便奠基着变态的基调,所以在结局未开启之前不管是如何的诱惑总不能让人彻底陷入那种淫欲当中。以我一贯的审美来看我应当一早就弃了这片——那些残缺的肢体丝毫不能引起一丝欲望,反而是在欲望顶端扑下的一盆冷水,让人沮丧,甚至冷汗直冒。不过女警探的沉着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神经质,还是接着看了下去。毕竟咱是来看情色片的,情色还没看先被变态肢解吓跑太掉价= =

  情色片与色情片最大的差异便是剧情了吧,说实在话,如果真有心要看sex的话还是多花点功夫down毛片来得实在。情色片的性片段已经不能说是隔靴搔痒了,简直是鸡肋。我始终觉得性与爱应当分开来看,ooxx的时候还在讨论爱情真谛和哲学原罪的不是性无能就是操蛋的文学家。综上所述 想从这部片里找快感还不如去看仓老师。所以撇开为数不多的几个可圈可点的性爱片段(比如泉和熏电联作家老公的那段,算是调教系的经典场景)来看看它所谓深入探究的恋之罪。先让我们从最后梳理——美津子无疑是被泉杀的,那么泉不是恋着美津子吗?首先声明一点, 这绝不是一部百合或者伪百合。美津子和泉的交流完全是精神层面的,从不涉及性欲甚至感情。美津子说过,两个人很像,虽然泉不承认,但在美津子死后泉试图找寻的仍是两人的共性。也许有人认为泉是因为嫉妒杀死了美津子,其实泉在动手之前一直在问美津子死后能否到达她所渴望到达的城堡,我相信如果美津子肯定地回答可以那么泉会毫不犹豫得下手。

  那么帮凶甚至是主谋的美津子的妈妈是憎恨着自己的孩子的吗?也许因为丈夫与女儿的不伦之恋让这位女士对他们充满了仇恨?其实不尽然,妈妈是爱着女儿的,一切都要从死者的死因说起,其实并不存在什么谋杀,即使假与他手,美津子自杀的本质都没有改变。从美津子死前的反应来看死对她来说无疑是解脱。妈妈坦白总是情不自禁跟着女儿到废墟目睹女儿的堕落,按理说这部片子里唯一应该是清醒的正常人的妈妈看不惯女儿的所作所为大可与之断绝关系甚至是毒打致死,妈妈的种种行为却像是一种纵容,因为她理解女儿对父亲那种无从发泄的感情,她甚至是疼惜着这样的女儿。好吧这种母爱正常人可能是难以理解了些,但是那样一具除开血腥来说甚至堪称唯美的拼接娃娃尸,细心的人一眼就看出是照着爸爸对女儿的画像造的。除此之外妈妈还做了一些本使人十分恶心的改观——割除了一部分罪恶的根源并将其封存。留下的才是最纯净的美津子,甚至是妥协了爸爸心中的美津子的形象。妈妈完全是神圣地成全了美津子跟自己丈夫的这段未尽情缘。现在你们能够接受这貌似重口的开篇了吧?这个片子就是一开始以为小清新瞬间变重口再回到小清新的路线啊。

  熏这个龙套,说白了就是一疯子。有人问他是爱着美津子的吧?这从片中那些短短的片段其实看不出来,熏为数不多的几个出镜都是围绕着泉展开的,说他跟美津子有情还不如说对泉有意。可是一个疯子,你还指望他爱人未免太奢望了些。至于那些粉水球,它们应该是熏对欲的理解。熏疯狂爱着的是欲望本身而非人。有些人会因血的冲击产生欲望,这是同样的道理,从某些程度来讲熏也是个唯美主义者,甚至对泉的调教也仅仅是攻破心理而非肉体的折磨,就连完事后替女伴处理好衣服这种小细节都做得那么到位,这就不难理解当妈妈进行血腥仪式的时候他的崩溃——尼玛太凶残了啊一点也不美啊~~~至于是自杀还是他杀,各有见解大家就不必深究了。也许妈妈就是顺手除个祸害吧= =

  作家老公这个混蛋男人真是满足了所有操蛋文学家的潜质。私以为日本丰富的细腻型男作家都有这一通病——抖m。男性本身的阳刚色彩决定了他们的心理没有女性那般细腻,所以广大的男性文学家为达到臻于绝境的写作水平,必须长期装母性抖m来达到感官刺激从而获取写作灵感。以上难道没人感觉真尼玛操蛋吗= =要表达出真实的女性内心干嘛不让女人来写?非要一帮大老爷们一天到晚YY着女人在ooxx中的种种挣扎和反抗?就像拼尽全力让鹦鹉学舌,狗学猫叫般欣赏着那完全变调的产物。我始终不太明白日本人的耻感文化——为嘛让女人当众尿出来就是性解放- -?这一撮小日本是没见识过中国近两年的大众“性文化”,不然肯定是大跌眼镜自弗不如。女人在ooxx中到底得到的是什么?是快感吗?是爱情吗?是痛并快乐着吗?或者就是一个孩子(生育机会)?不管是某一些还是全都有,可以肯定的是,女人在ooxx中不可能得到全部的真谛。所以真的没必要纠结于女人总是没有男人对于性那么的开放,因为自古以来的保护机制告诉女性——男人爽完一炮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可女人却要面对接下来的十月怀胎和死一般痛苦的分娩,她们面对这么大的代价又岂能随意放开呢。终究,白日美人只存在于男人的性幻想中,那些只食JY便可生存,天生不懂生育的物种便都是能活动的充气娃娃而已。

  《恋之罪》影评(五):从肉体到心理,一个女人的人格塑成

  1.电影一开始就是和子出轨的画面,并且强调人们到情侣酒店做爱。然后就是凶案现场,非常的园子温,血腥。

  在菊池这条线里,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感觉到菊池只是一个女佣的角色,而在这个家庭里,正如开头那双被丈夫踩压得鞋子一样,(之后我们回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在这时候,菊池在这个家庭是受到压迫的。之后,随着改变,菊池摆放鞋子越来越不经心,甚至在家里出现了两双鞋子,那个时候,菊池的心理已经变化,在家里是和丈夫同等的。

  一个压抑的家庭妇女,在30岁决心改变自己的时候出去找了工作。她失眠,并且和丈夫没有性生活,在这个家里她类似于工具。在丈夫让菊池仰视他身体和性器官这段很明显,菊池只是作为凸显丈夫地位的一种存在。

  直到被经纪人发掘去拍片,这个被压迫的女人受到了肯定,改变菊池的是性吗,从表象来看,似乎是的,但我觉得是因为开发身体的过程中菊池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个女人被夸赞美,并且开发身体,肉体上的肯定是第一步。

  这一点在之后菊池脱光衣服大喊宣传语的时候特别明显,因为这个经历,她对自己的肉体有了自信,在脱光衣服的时候,她是她自己。

  2.三十岁生日,菊池改变自己去了圆山町,并且因为看到这些陌生的情侣而开心。皮条客说:他们想寻到城堡,但寻寻觅觅没人成功。当然后来我们知道皮条客是津子派去的。

  津子“我的父亲也是个纯洁的男人,但纯洁男人的城堡不是真正的入口,爱的入口在其他地方”这段话很重要

  二章的菊池跨过了身体,心理却还没有独立起来,津子改变了她。

  3.警官和子的故事是穿插在这三章中的,她是一个偷情的身份,但她和菊池,津子本质上又是一样的,在废弃屋里她享受这种被凌虐的受压的感觉。

  而第三章,中间有个自杀的女人,她说“我做了蠢事但还是爱他”“我想成为一个女人”按照理解,这个女人也是一个无法得到满足出轨之后却依然爱着丈夫的女人,迫切的寻求解脱,因为无法在家庭中得到认可而出轨,但精神上依旧爱着丈夫的矛盾。和子的代入正是因为她完全理解这个女人。

  4.津子演讲的画面对应菊池幸雄演讲的画面,“只因我懂的日语和少许外语,我在你的眼泪中却步”这句话在最后出现。

  美津子说菊池完全不了解自己所以无法保护自己。津子说“言语都有灵魂”言语都有意义,言语的意义在于躯体,美津子对菊池似乎是一个男性身份的角色。并且谈到了爱和罪孽不是身体能控制的,似乎是在开解菊池。

  5.美津子追寻的是父亲,她放逐自己的身体,去追寻父亲,这似乎和她母亲说他们身体里都流淌着低俗的血液有关,我理解是美津子通过这种方式,用身体去换金钱去证明这些男人的无用,美津子在菊池第一次卖的时候提到:这样你的名字才有了意义。美津子通过这种方式找寻没有父亲的自己存在的意义。

  她让菊池一直堕落,堕落到和她一样为止。

  6.美津子和母亲,菊池,皮条客的四人聚会,她是害怕母亲的,这可能是一种生来的对于原生家庭的恐惧

  第一次会面的时候,母亲就想杀了她。这时的皮条客应该是看热闹的心态。

  7.美津子带着菊池去和她丈夫嫖娼的时候,一切揭晓,泉美对于美津子给她塑造的三观开始崩塌,皮条客的彩色颜料映衬着出现在父亲画板上的颜料,似乎就是来自现实的嘲讽,也出现在皮条客第一次和泉美做爱的时候。

  8.美津子迷恋父亲,这中间既有对于父权的迷恋,希望被控制。城堡到底是什么呢,美津子说要一直找寻直到有人夺走自己的生命。

  泉美否认自己是可怜的,但是她们都在找寻城堡

  9.母亲的自杀说明她认清自己不过时自欺欺人。丈夫死了,对孩子的恨也死了,似乎没什么可执着的。父亲是爱美津子的,男女之爱,但他克制了。皮条客的死似乎也可以理解成无法承受这种崩坏的现实。无法面对死亡,而且我觉得在皮条客和美津子之间存在一种sm关系。

  10.尿尿那段可以看到孩子们脸上是无邪的,我觉得不能理解成孩子也带着肮脏的性欲,而是泉美似乎放下了。放下对于自我的认可的追寻和执迷

  11.到最后,泉美重复的那段话,似乎是印证,虽然她说自己和美津子不一样,但最终变成了一样的人,在城堡边徘徊不得进入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更倾向于对于女人的自我塑成的教育片?

  《恋之罪》影评(六):不说电影谈谈电影中的人物人格的具体分析

  【关于窒息性爱(女教师和小说家第做爱的那段)】

  a.BDSM的一种

  窒息式性爱利用人体在缺氧窒息的瞬间,局部器官的高度收缩,而使自己或对方从中得到性快感和性高潮。

  窒息在医学上,是人体严重缺氧的一个状况。它的成因很多,严重可导致死亡。在急救上的定义为“气道遭外来物件阻塞而无法呼吸”。

  窒息是紧急医疗状况,也是烧炭自杀者的死因。

  窒息虽然不一定导致死亡,但常导致脑部损害。

  .延伸——关于主动被绑缚者的分析

  一种看法认为,因为某些人在年幼的时候的家庭残缺或者是因为出于其他的原因而造成的孤独感,或者是不安全感,会造成年长后的无归属感和空虚感。因此这一类人会特别渴望归属感和存在感。他们认为,被绑着造就了一种归属感,使自己归属于那个在这个游戏中扮演“主人”角色的人。这种归属感,进而造就了存在感,在这个游戏中扮演“主人”角色的人反过来需要自己作为一种从属物而得以存在。因此,喜欢被绑起来,也是一种需要。

  【母亲的杀人心态可能性探讨】

  异常杀人,为了获得某种快感,或心理上的满足或补偿所犯下的杀人行为。因为杀人的原因大多是报复或金钱,所以为了快乐而杀人有时叫做异常杀人或异常杀人者。

  【关于女主角一系列行为的分析】

  ☆可能性1

  强暴创伤综合症是一种强暴受害者经历的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综合症。

  受害者会因他们在这个阶段所在的时期而有所不同。立即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天到数周,而且可能跟向外适应阶段重叠。在这个阶段可产生的行为有:警戒降低麻木迟钝的感官、情感、记忆功能思考失序呕吐 恶心焦虑到可能瘫痪的地步明显感觉自己在颤抖执著于清洗歇斯底里、荒乱与哭泣混乱对他人的反应非常敏感不是所有人都会表现他们的情绪。有的人可能会表现地很冷静而且不受影响。

  这个阶段的受害者看似回复正常生活

  持续焦虑无助感持续恐惧或忧郁情绪在相对快乐和忧郁、愤怒间摆荡

  睡眠不安稳,例如逼真的梦、重复的恶梦失眠, 容易惊醒, 夜惊闪烁回忆.解离现象 (感觉自己不在自己体内)易受惊,攻击他人.依赖因应机制,例如自残、物质、宗教、家庭食欲失调,例如恶心、呕吐。受害者通常也容易有厌食症 及/或 暴食症.恐惧症

  【关于魔术师】

  性欲倒错+人格违常

  【关于女教师】

  个人认为有献祭情结

  ----------------------------------------------------------

  简单影评

  女人在痛苦中打开了自己的大门,把自己挖了一个又一个的洞,灌满了风,填补了空。温度一旦流失,注定是一场一无所有的旅途。

  “我本不应该学习文字

  仅凭我会的一点日语和外语

  我站在你的眼泪中

  我只是收集他们然后走开

  倘若我的世界没有语言

  还会有这么多意义吗

  你的血液里

  还会闪耀着光辉吗 ”

  她会遇到一个让她知道什么是爱的人,然后遇到一个让她看低爱的人,接着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可爱魔术师。,妆容下面写尽恶劣,但是内心极度脆弱,最后那个让她知道什么是爱的人,也让她心甘情愿咬牙切齿彻底堕落。

  先说那个让她知道什么是爱的人,一个作家,终日活在自己营造的文字气息里,和那个红唇的教师妓女一样对此迷恋,情愿招妓填补空虚,假如一个女人的自尊有一个沸点,那么这个沸点一定是在极度耻辱的时候

  《恋之罪》影评(七):语录

  我拼命地想要做点什么,什么都行。

  “最好的香皂是什么?”

  “是法国的Savon de Marseille。”

  “不管你变成怎样,我都爱你的身体。”

  “很好,这就是我爱你的原因。”

  自从你开始出门,你看起来放松多了,看起来很好。

  你们可以永远在城边漫步,但永远找不到进去的路。

  人们认为你有阴暗面,这没关系。但当你堕落的时候,这里会变得非常黑暗,你最好离这里远点。

  我丈夫是个纯洁的男人,我配不上他。

  言语之物,无需记取。而我有幸记取了日语和其他些许外语,才能止步于你的泪水之中。

  为了性干杯!

  我知道你,我理解你,因为你就是我。

  词语并不能帮助你理解事物。

  每个词语的意义就是它的身体。

  当你有了秘密,你就得小心地对待它。

  当你和不爱的男人上床,就必须收他钱。

  如果我是男人,我就会为了值得做爱的女人付钱。

  我女儿本不该出生,她太像她那个肮脏的父亲。

  现在她能重新振作,都是因为当了妓女,堕落能让她得到放松。

  可以的话,把我们两个都杀掉吧,停止我跟她的痛苦,这样这个家庭才能从蒙羞中解脱。

  男人喜欢你这样美丽又正常的女孩。

  “你和我丈夫干过多少次了?”

  “真好笑。做过100次,你高兴了吧?”

  让我们走向毁灭吧!

  别被那肮脏的性所迷惑

  我从没有把他当做我的父亲,对我来说,他只是个男人。

  “你真是个可怜的女人!”

  “我可不是唯一的一个。”

  结束这婊子的痛苦吧!

  《恋之罪》影评(八):自由的矛盾

  园子温的这部电影跟我之前看的几部电影(冰冷热带鱼、庸才、纪子的餐桌)有相似的风格,都有人生导师和“他人即地狱”一样的他人关系。尤其是在家人之间。冰冷热带鱼和纪子的餐桌中的父女关系,还有庸才中的父子关系,在这部片子里变成了母女之间的关系。对这部电影中的问题的讨论,我按照人物的出场顺序来介绍。

  女主是一个家庭主妇,没有经济来源,受过教育,也跟著名小说家的男主结婚。男主是个“过分纯洁”的人,而女主和男主之间也保持着纯洁的关系。在生活中,女主对男主照顾的一丝不苟,拖鞋的位置、泡茶的时间都不差一分一毫。女主与其说是一个人,不如说是一个机器人女佣。就这样的一个女佣,在机缘巧合下决定去找一份工作。在超市做短工的她显然会非常含蓄和害羞。如果一直这样的话,这大概连个故事都算不上。冲突在这里不断发酵。她听从了一个陌生人的介绍,去拍了写真,结果“一不小心”拍成了AV。后来的事情可想而知,她从那种极端不自然的“理性”生活中走出来,堕落并沉溺于“自由”之中。虽然她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丈夫和老板都赞美她,但她却陷入了巨大的陷阱中,沉沦于日常生活的欲望。

  这里就产生了自由的悖论。原本的生活并不能让她满意,而“逃出来”的她却又轻而易举的堕落。究竟什么才是出路?园子温的电影会告诉我们答案:没有出路。这就是园子温的绝望。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可以从这部剧中每个角色的命运来证明。

  女主陷入了自由与理性的矛盾,这时,您的好友人生导师上线了。名为命运的齿轮开始了转动。女主的人生导师在白天是大学里的副教授,在晚上就化身成魔女俱乐部里的妓女。白天给学生读诗,晚上就跟学生来一发。把这两种生活很好的结合起来,让女主十分羡慕。在她的调教下,女主也成了魔女俱乐部的一员,从而发现了自己“纯洁”的丈夫在外面乱搞的事情。

  在绝望中,她杀死了跟她丈夫滚床单的“人生导师”,自己完全堕落成了淫乱的人。公然在两个孩子面前小便,也是这种“疯狂”精神的传承。这就是女主的出路。而她最后的“高贵”,就是从人生导师那里听来的一首诗,而被她的嫖客所侮辱。她把自己的堕落,自己的不幸的原因归于这样的一种不理解,如同嫖客对诗的不理解。并不是生活所迫,也不是自己的原罪,一切的一切全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无法理解。真的是这样吗?

  在我看来,她也并不知道她自己堕落的原因。因为这样的自由本来就是不自由的,并不是她自己的选择,而是外界所给予她的自由。她的丈夫,她的人生导师,后来甚至是教唆她杀人的老婆婆。这看似是她自己的选择,其实不是。她所做的一切,都是被逼迫的,而她的自由不过是一种虚假的自由感而已。

  讲完女主,再讲讲人生导师。大学女教授从小就恋父,一直渴望着自己的父亲。她的母亲对她极其厌恶。这样的母女二人都希望对方死掉,但是又觉得对方根本不值得一杀,杀了对方是脏了自己的手。园子温的电影里有一贯的错位,恨就是一种深爱。这样的爱就是人生导师一直渴望的。她想要得到爱,即使是以恨的方式。这样才能让她感到自己的存在的,存在在一个人的心中,即使这个人恨她。最后,她被女主杀死,被自己的母亲肢解,然后又切下来生殖器。可以说,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她释然了。这就是园子温所想到的唯一出路。

  女主堕落,人生导师被杀。无论是那一条,都是追求自我与自由的悲惨结局。有没有good ending?显然没有。魔女俱乐部的皮条客上吊自杀,人生导师的母亲自首后,一刀戳进自己的喉咙。女主的丈夫后来没有提到,但是结果显然也好不到哪去。

  我想,园子温看来这样一切都是必然的。女主从外出的那一刻起,她有一颗追求自我和自由的心,那么她必然会堕落。人生导师追求的畸形的爱必然会杀死她自己。这一切都是自由对自己的否定。怎样才能从自由中推出幸福?园子温一直在说服我们,被杀或者自杀,然后存在在别人的心里。纪子的餐桌如此,冰冷热带鱼如此。

  这就是园子温式的对自由的反思。我们追求自由的方式并不重要,因为在追求自由的时候,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自由。

  《恋之罪》影评(九):你可以痛苦 但不能装疯卖傻

  两个大奶妹卖淫和谋杀的故事,整篇的混乱,毫无逻辑,色情和血腥,各种无聊的歇斯底里。

  有人觉得我是个cult爱好者,所以肯定喜欢这类肮脏的电影。那你丫还真错了,这片不是真正的肮脏,是通篇的装疯卖傻。别问我怎么得出的这结论,苏珊桑塔格说过评论艺术作品应该主观和感性,我也靠直觉说这个鸡巴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故意想引起别人注意似的无病呻吟。

  温子园哥哥,你到底是怎么了,你想把片往狠里耍是好事,你看看你前一部冰冷热带鱼,拍的多好呀,病态的家庭伦理掺杂血腥大屠杀,最后自然而然的得出了“生活就是痛苦”这个结论,把我看high了。你丫是不是觉得让人high一次不够,非得high个十回八回你才能跟三池崇史冢本晋也归为一类成为全日本的变态怪杰呀,我呸,瞧你造出的这傻逼玩意,浪费老子114分钟时间。

  片中引用了中田村隆和卡夫卡的诗歌和小说,小园子,你想干嘛?想向我们敬爱的文学大师致敬?敬你妈个逼,人家写书时痛苦压抑的感情是自然流露的,不是你这样的哗众取宠,你这个傻逼文艺青年,我看你就是想用大师装逼罢了。

  别以为你丫在电影里搞个聚众乱交,搞个几个假的生了蛆的尸体就是cult,你他妈就一个傻逼文艺青年,鉴定完毕。

  《恋之罪》影评(十):【深度影評研究】《戀之罪》影評-中-城堡篇-與永恆孤寂的無望徒勞奮戰的薛西佛斯

  「最可怕的不是看得見的律法與界限:

  最可怕的是,不被沉默的共犯結構所承認的懲罰,

  在這個共犯結構裡, 對某些對象所施加的漠視、拒斥。

  你無法證明自己有罪,但你確實因為什麼而受罰:

  因此,你也無法得到寬恕與原諒,

  你將永遠被流放、排除在外,成為永遠的他者。

  更甚者,倘若你想要被接受、被認同,

  成為他們其中的一份子,你就必須先證明,自己有罪。」

  摘錄自

  知道語源出處的朋友請務必告知我

  「卡夫卡藉著他在官僚世界裡瞥見的幻想,他做成了在他之前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將某種反詩意至極的素材(極度官僚化的社會的素材)變成小說偉大的詩篇;他將一則極為平庸的故事(有個男人無法得到原先被承諾的職位,也就是《城堡》)變成神話,變成史詩,變成前所未見的美。」

  ──米蘭.昆德拉

  《 城堡 》是卡夫卡(1883-1924)在死後被違約的好友所出版的一篇長篇小說。

  他被譽稱為現代文學之父、作家中的作家。且幾乎是舉世公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

  要抵達《《戀之罪》》中,角色幽微心境下的隱蔽城堡。便不能不去探訪卡夫卡的《 城堡 》。

  在城堡篇,我將從原典(卡氏的城堡)做基本的介紹開始,而在鋪陳其故事概梗、象徵及寓意的同時,嘗試代入,並串聯起城堡與《戀之罪》呼應的互文關係。《戀之罪》中的城堡有其多重維度上的意涵。從實際的物理場域到心靈或智識的世界觀信念,去掘挖出城堡一詞,所具有的多元歧義性,並探尋其被《戀之罪》的角色,幾近於無限制拓寬的義涵。(礙於篇幅關係,將留待影評-下-)

  充滿悖論的矛盾因子與永無完滿結果的無望徒勞

  什麼是悖論?

  最常見的知名悖論「全能悖論」

  「全能悖論 (omnipotence paradox )是一組關於「 全能 」概念在語義學上的悖論 ,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一、一個全能的個體在邏輯上是否成立? 二、「全能」這個用語的含義到底是什麼?該悖論的內容是:如果任一個體是「 全能 」的話,那麼他就一定能夠制訂出一個他不能履行的工作,如此他就不會是全能的;反之,若一個「 全能 」的個體不能夠制訂出一個他不能履行的工作,如此他也不會是全能的。 因此,無論他能否制訂這項工作,他也不會是全能的。」

  上文摘錄自維基百科

  《全能悖論》由穆斯林哲學家伊本•魯世德 (1126–1198)提出 。

  《城堡》的故事內容正宛如悖論般,所有一切的事物都涵藏著必然將導致矛盾問題的因子,且永無完滿之解決的可能。一位沒有被城堡正式聘用,亦無正式否拒的新任土地測量員K,千方百計的想到達城堡,但卻總是事與願違地陷入了深沉無望感的徒勞處境。

  永恆的徒勞與無望感

  「有時,這使我很傷心。我覺得我仿佛失去了一切,這時我便有一種感覺,好像我剛到村子裡來,可是又不像我當時真正來到這兒時那樣滿懷希望,而是意識到,等待我的只有失望,我將要一次又一次失望,備嘗痛苦。」

  摘錄自卡夫卡《城堡》

  「根據規則,你得成為他們其中的一份子,你才有可能進入城堡;因為,外地人是不得進入城堡的。然而,真正的事實是,即便你成為他們其中的一份子了,也無法擔保你能夠進入城堡;再更進一步的事實是,你就算找到機會走進城堡(像巴納巴斯一樣),你也「看不見它」,因為,你就在它裡面,有關城堡的一切,都如此模糊不清,難以辨識。

  這個悖論,難以打破,無法繞過。唯一能夠看見城堡的方法,你一開始就知道了:只有站在山腳下,你才能清楚地看見它的樣貌。K想要進入城堡的欲望,使得他即便一開始就看清,城堡如此頹敗、破舊,不值得嚮往,他依舊為此而鬥爭、奮戰。」

  摘錄自卡夫卡《城堡》

  這種看似永遠也無法完滿調合的悖論感與潛藏著矛盾因子充塞著這世界的殘酷感,與註定徒勞無功的無望感成為了獨特的卡夫卡式風格(Kafkaesque)。而這種風格,以一種極富哲思價值且具深刻而繁雜的象徵義涵的寓言故事,開展出幾近於無限可能性的詮釋/互文遊戲。卡夫卡的作品具有著能揭示出現代人生存處境上的問題,並成為替眾人命運顯象的時代投影機。

  雖然,城堡的義涵眾說紛紜。關於K,那永遠不得其門而入,且與城堡做永無休止的探尋、追求或鬥爭,有人以家庭關係去解釋那是卡夫卡與其身為成功商人的強硬父親間的緊張與壓抑的關係。也有人從國族視角出發,認為身為猶太人的卡夫卡,在排猶主義的打壓下與國家、民族的消解與離散性中,《城堡》是身為猶太人的卡夫卡去表現他體會到的苦悶與痛楚的舒發。包括他在生前時的作品並未受人重視。基因於多重特質的因故,如身份的邊緣、敏感性等。因此,卡夫卡便註定了要成為一個流離失所的人,但其作品中所揭示出的處境卻絕非特例,而是一種為眾人命運顯象的時代投影術。是的,《城堡》這部作品不僅僅只是瀰漫著象徵現代人的疏離感與苦悶的基調,並且更揭示出人類是被註定了要陷入徒勞而無望的永恆鬥爭的緊張中。我們或大或小,都會在各種層面的意義上陷入異鄉人的處境,而成為無所依歸的他者(the other)。

  「『您一不是城堡的人,二不是村里的人,您什麼也不是。

  但可惜的是您又的確是一個人,您是一個外鄉人,一個多餘的人,

  一個在這里處處礙事的人,一個不斷給人找麻煩的人』」

  「『一切都很模糊不清,無法解決,包括趕我走在內。』」

  「『這裡沒有人留您,但這並不是說要趕你走呀』」

  摘錄自卡夫卡《城堡》

  K被視作不受歡迎的可疑陌生人,既不是本地人,亦沒有城堡正式書面授權的許可,而顯得無足輕重。村民則可被視為貫徹城堡意志的社會秩序機制下所產生的現象。K被敵意所包圍,在各種處境意義上都陷入了被孤立的狀態。而所有一切的努力卻又看似無功而徒勞。這種深沉的絕望感使得全書不時讓讀者感受到一股虛無氣息蔓延的態勢。這由階層化的官僚機構所組構成的城堡,是一隻龐大的巨獸、一個迷宮,或更像是一座由制式化的文件公文與行政程序把守的要塞。

  「K說:“……即您想把同我的談話寫一份記錄,結果有可能使我見到克拉姆,如果是這樣,我立刻準備回答一切問題。在這方面,我是什麼都願意幹的。”

  “不,”莫穆斯說,“並不存在這樣一種關聯。我不過是為克拉姆的村記事簿把今天下午的事情作一個詳細的記錄而已。記錄已經寫好,還差兩三想要由您來填寫,照章辦事,並沒有什麼其他目的,也不可能達到什麼其他目的。」

  摘錄自卡夫卡《城堡》

  一切的定奪,都無法被當事人所管控。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上至下的異化與非人性的權威中心”城堡”做決定。這是一個徹底腐敗、失能的官僚機構。這個機構看似主宰著人們的命運,但卻無法找得到為城堡做決策並負責任的負責人。

  這是一部沒有寫完的長篇小說。沒有結尾。但作者本人則對結局提供了一個想像的方向。

  「那個名義上的土地測量員將得到部分的滿足。他將不懈地進行鬥爭,鬥爭至精疲力竭而死。村民們將圍集在死者的床邊,這時城堡當局傳諭:雖然K提出在村中居住的要求缺乏合法的根據,但是考慮到其他某些情況,准許他在村中居住和工作。」

  摘錄自卡夫卡《城堡》

  在《城堡》中,人們似乎永遠都只能懷抱著渺茫的希望,卑微或壯烈的與城堡進行鬥爭。但追求的,卻永遠也達不到目的。就好像所有美好的事物,都真實的存在著,但我們卻永遠也無法自己親身觸探、獲享到他們一樣的徒勞沮喪。無論再怎樣努力嘗試跨越過那些被架設在前方的障礙物,這世界將會以更瘋狂的失序與荒謬作為還擊。

  一種永遠也未竟企及、無法攻克的苦悶、沮喪的頹敗感。一個冷酷異境。朝聖者欲攀升天梯進入天國,卻又無路可走,這不得其門而入之苦,即卡夫卡作品中所喻示的,正是現代人被冰冷的制度機器的敵意所包圍,因而陷入孤立而註定徒勞無望的殘酷世界。但即使,我們將因此而受盡苦難的折磨。這卻是唯一的機會與我們僅剩的唯一可行的道路。除此之外,已別無它途。

  事情的發展,或許正如老闆娘對著K說的那句話一樣:

  「可是,這最後的、最渺小的、正在消失的、其實根本不存在的希望,卻是您惟一的希望。」

  摘錄自卡夫卡《城堡》

  「《城堡》徹頭徹尾是部自傳性小說。原本應該以第一人稱述說的主角被稱為K;他就是作者,太過確切地承受了所有這些痛苦、這些怪誕的失望。」

  ──托瑪斯.曼

  卡氏從自身實存的經驗出發。耗用盡生命的力量,書/舒寫其感到壓抑、絕望的根源。而透過書寫行動的梳理,更將眾人的命運也一同融匯,收納進作品裡頭。我們從其作品中所能看見的,無非正是命運本身的面貌與生命悲苦的本質。

  「……您的所作所為也許會在外面院子裡的雪地裡留下深深的足跡,但是僅此而已。」

  摘錄自卡夫卡《城堡》

  「卡夫卡將社會結構視為命運,不僅在《審判》和《城堡》中,卡夫卡在龐大的官僚等級制度中面對命運,而且在更具體的、艱困的無法估量的建築工程中也瞥見命運。」

  ──班雅明

  「最可怕的不是看得見的律法與界限:最可怕的是,

  不被沉默的共犯結構所承認的懲罰,在這個共犯結構裡,

  對某些對象所施加的漠視、拒斥。

  你無法證明自己有罪,但你確實因為什麼而受罰:

  因此,你也無法得到寬恕與原諒,

  你將永遠被流放、排除在外,成為永遠的他者。」

  摘錄自

  知道語源出處的朋友請務必告知我

  2016-1-29

  原文網址

  http://drfive.pixnet.net/blog/post/213395791-%e3%80%8a%e6%88%80%e4%b9%8b%e7%bd%aa%e3%80%8b%e5%bd%b1%e8%a9%95-%e4%b8%8b-%e5%9f%8e%e5%a0%a1%e7%9a%84%e9%9b%a2%e8%bf%94%e6%88%96%e5%86%8d%e9%80%a0%e8%88%87%e4%b8%80%e5%80%8b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