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百年虚云》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百年虚云》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6-29 03:2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百年虚云》经典观后感10篇

  《百年虚云》是一部由陈家林执导,李起厚 / 尹治 / 斯琴高娃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百年虚云》观后感(一):虚云老和尚云门宗再传弟子,云门宗第十四法脉传人,云南鸡足山虚云寺方丈惟升和尚著

  《虚云老和尚的足迹》2003年12月1日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惟升法师,字明空,1973年8月生于广东。1992年4月剃度出家,师承虚云老和尚弟子云门佛源禅师。1996年7月毕业于云门佛学院教理专业正科班。1997年2月到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创建虚云禅寺,2002年4月起任该寺方丈。

  图书目录

  序言

  1高僧诞生

  2辞亲割爱入空门

  3礼拜明师正见开

  4色情引诱心不动

  5虔礼五台报母恩

  6震古烁今的行脚历程

  7在高曼禅寺禅堂开悟

  8拜舍利燃指供佛

  9无有恐怖境界

  10长安施法济灾民

  11隐居终南山

  12再上鸡足山

  13三上鸡足山

  14在鸡足山初转法轮

  15腾冲募化遇奇缘

  16圆融诸法 狠抓戒禅

  17缤纷法雨洒南洋

  18力谏朝廷息教难

  19弘法曼谷国王皈依

  20请《龙藏》回到鸡足山

  21家人来信

  22为宾川人民化干戈

  23维护祖国和平统一

  24教化李根源将军

  25与袁世凯当局抗争

  附:滇西宏誓佛学

  26教化土匪战乱

  27中兴华亭禅寺 造福昆明人民

  28卫教一幕

  29驻锡鼓山振僧纲

  30整理史文 印经弘法

  31六祖托梦回曹溪

  32护国息灾度忠魂

  33移锡云门祖庭

  34创办云门山大觉农场

  35协调军民关系

  36德镇日寇

  37弘法洋城 绯桃献瑞

  38法驾潮州 万众欢喜

  39弘法香港 盛况空前

  40鬼神护法

  41美国詹宁女士来华皈依

  42主修《云门山志》

  43愿于爱国先锋

  44身受磨难神游兜率天

  45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

  46弘法上海 因缘殊胜

  47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大会

  48选举新方丈

  49余乐不尽照真相

  50重兴光孝寄望后人

  51留遗嘱示寂云居

  52舍利传神

  53虚空障碍 云彩光辉

  后记

  《百年虚云》观后感(二):各人的福各人修

  看到有人怀疑虚老一生行迹,颇感痛心。有的事无法考证,但这两件事谁也无法否认吧。

  一、虚老1949年没有留在香港,也没有去台湾和美国,而是毅然回国。说明他是爱国的。

  二、晚年他身为中国佛协名誉会长完全可以留在北京安享晚年,但他选择去云居山修复祖庭。祖庭修复了,他仍然住在牛棚。说明他不是贪图享受的人。

  能做到这两件事的人,极少。诋毁老人家的那些人,问问自己,在同样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和老人一样?如果做不到,就少造点口业吧。

  在面临选择时,他不会选容易的,总是选困难的。

  《百年虚云》观后感(三):致敬虚云长老——中国近代佛门宗师、禅宗泰斗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得知了《百年虚云》这部电视剧,最初会对此剧感兴趣完全是为了长老120岁高寿之故,哪知一集集看下来,却深深地被长老慈悲济世、心坚行苦的一生所感动

  剧中,虚云长老的俗家本名为萧古岩,出生于1840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乃泉州知府萧玉堂之子。萧玉堂夫妇盼了多少年,才于中年之时等来此子。这原该是喜事一件,谁知婴儿及地乃一肉团,萧夫人大骇而逝,萧玉堂悲愤之下命仆人将其丢弃,幸亏药翁融镜及时赶到,剖开胞衣,孩子方才啼哭来世。

  古岩幼时常伴在佛堂念经的祖母左右,及8岁进学堂,因其天资聪颖,所学甚速。一日,因缘际会认识了一名小和尚,渐渐对佛学产生兴趣。对于所阅的佛学典籍,过目不忘悟性极高。1850年,古岩11岁之时,其祖母因担心古岩看破红尘,断了萧家香火,在临终之前为孙子定了谭、田两家的小姐

  1852年,古岩随父护送祖母、生母灵柩回老家湖南湘乡安葬。一次,与其叔父进香南岳,生了离尘之念,不愿归家。其叔父因担心侄子有出家的念头,派人告知其父萧玉堂,将其接回身边看顾。

  萧玉堂害怕唯一的儿子削发为僧,于1856年逼已17岁的古岩同娶田、谭两位小姐为妻。原以为贤妻美妇会绑住他那颗不安份的心。哪知,人算不如天算,古岩一心向佛,心定意坚,虽与两位美丽娇妻同房两年却无染。

  1858年,19岁的古岩,心知求佛学法之事不可再拖,于是作了一章《皮囊歌》,趁着夜深人静,离家至福州鼓山涌泉寺拜师。并与次年,由妙莲和尚圆授具戒。

  1860年,古岩得知其父动用了福州知府的关系来追捕自己,便趁机逃至后山狮子岩礼忏,前后长达6年之久,每日与虎狼野兽为伴。此时,萧玉堂也已去世,家中只剩其庶母王氏及其谭、田两位妻子,家道中落、古宅幽幽,最终寡母弱妇一起落发为尼。

  1870年,虚云前往天台尤泉庵,求学融镜老法师,跟随融镜师弟融心学习天台教规。在天台山修行5年后,又四处云游。

  1882年,已经43岁的虚云,为报父母恩,发愿由浙江普陀山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朝礼山西五台山,春潮秋凉、夏炎冬寒,历经3年方才到达五台山。此举当时感动无数僧、俗人。虚云从普陀朝香五台时,其妻田娥英已经离世。他在途中还渡化了谭世奇的儿子谭成,一个做惯坏事的小霸王,最后却成了造福一方的良医。世上缘分往往如此,强求不来,虚云一路走来,遇见了多少人,有好有坏,遇见了谭世奇、谭成,甚至见到了田娥英和谭湘月收养的孤女幽莲,偏偏一心想见他的谭湘月反而无缘与之再见。

  虚云用了近10年的时间完成了拜山宏愿。1895年融镜老法师圆寂,56岁的虚云开悟得道,成为我国禅门一代高僧。

  光绪二十六年,虚云来到京城时,正值八国联军侵华。虚云因道法高深、慈悲心善,受到肃亲王以及慈禧的待见。并于1900年,带着在京城偶然救下的孤儿梦灵,保驾扈跸慈禧一行西行。

  此后,虚云长老带着徒弟梦灵继续游走,寻访迦叶道场鸡足山。当虚云到达鸡足山之后,却发现鸡足山上下尽受崇善控制僧人常常下山向百姓“强求”香火钱,山上道德败落,僧人吃喝嫖赌、杀人放火,毁尽佛门清规。

  俗语有言,一山难容二虎。住在鸡足山钵盂庵的虚云等人虽无争斗求胜之心,奈何他人功名成败之心太重,削了发、披着袈裟,却于佛门清净地包养他人的妻子,炼制“极乐丹”坑害当地愚昧的百姓。都说害人终害己,崇善想方设法对付虚云,为了陷害虚云一人,他甚至不顾刚刚出生的儿子以及为他深藏大院、不见天日多年的伊妹,抛弃自己的徒弟,最终弄的众叛亲离,孤身一人。而虚云凭着大胸襟、大慈悲,于1904年,在大理提督的帮助下,驻锡鸡足山钵盂庵,修复迦叶道场,让其重现中国佛教名山大刹的风范

  1913年,滇川形势严峻部分藏人不承认民国大战一触即发。为了民生国计,云南都督蔡锷请虚云长老出谋划策。为了免息干戈,汉藏共处,虚云长老决定前往藏东丽川求助于东宝仲巴法王,借助法王的力量游说西藏活佛签订和平协议。因为当时的利益纷争,虚云长老等人的藏东之行,注定充满艰险,走了20来天才见到法王。

  东宝仲巴法王不愧为一代得道法王,不仅具有大慈悲心,而且智慧超人。借着闭关修行的名号,骗过寺里某些居心不良喇叭及访客,偷偷与其他三大活佛会面,并成功劝说三大活佛签订和平协议。虽是一纸文书,却令汉藏弭兵,挽救无数生灵。只可惜牺牲善良无辜的李和尚和吴礼。而梦灵在经历过藏东之行后,最终看破红尘,在虚云长老为其剃度后,更名无梦。

  解决完汉藏弥兵一事后,虚云长老继续其重建名刹古寺的大愿。1920年陆续修复昆明西山华亭寺,1934年修复广东韶关南华寺,1944年,105岁的虚云开始修复乳源云门寺。在其修复南华寺过程中,虚云长老收留了不少被战火迫害的难民,创办学堂,培养中国下一代人才。而在修复云门寺期间,中日战争更加吃紧,无数孤儿难民朝云门寺涌来,为了救助100个失去父母的孤儿,虚云长老带着门徒在黑夜中冒雨前行

  因为日军离云门寺越来越近,为了100个孤儿的安全,虚云决定向广西将军李济深求助,当他写完书信交给门徒观本之时,嘱其告之李将军,“他一生别无所求,但求李将军尽速派人来接孤儿前往大后方安全之地。”他一生“恶事不为,众善奉行”,从不为己求人,一旦求人也皆是为了百姓苍生

  在修复云门寺的那段日子里,虚云还救下了被众人误解的阿牛,教会了阿牛做人道理。谁知道,这个一直被村人误解为小偷、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在日军为了“皇粮被抢、日兵被杀”而到处搜寻领头人,准备屠村之时,阿牛冒充领头人,牺牲了自己一条命,救下其他村民

  在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虚云已经经历太多太多了。虽然,1952年,113岁的虚云长老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并一再收到北京来电邀其来京居住电报,却依然驻锡于庐山,种花浇水、修身养性

  1953年,114岁的虚云长老发愿重修江西云居山真如寺。1956年春,真如寺诸殿堂房舍次第落成。

  虚云长老在云居山遇到的“老树仙”也算一位神人了。据他说,他种树的时候,山下的药翁还未出生,而如今那药翁已经75岁了。“老树仙”种了一辈子的树,漫山遍野的树都是他一个人、一颗心、两只手种出来的,只是种树种的不知今夕是何夕了。想来也是一番大道理在里头,只是我一介俗人,难以看透。

  想那“老树仙”说的也有道理,管它今夕何夕,反正“月亮圆了是十五,月亮不见是三十,青草出来是春天雪花下了是冬天。”人活一世,又何必一定记得自己年岁几何呢。

  虚云长老有言,“刚看到山的时候,会说‘啊,那是山。’;刚看到水的时候,会说‘啊,那是水。’;等到看多了,‘山不是那山,水不是那水。’;等后来再想想,其实‘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百年岁月也不过弹指一瞬,各人所见所得自是个人因果

  虚云长老高寿120岁,于1959年示寂于云居山的茅棚。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但叫群迷登觉案,敢辞微命入炉汤。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

  虚云长老一生受尽九磨十难,万里跋涉走遍了道场,忙忙碌碌只为了重建六大名刹古寺,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出家人保存一领大衣。他一生历经四朝五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经历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战争、八年抗战、四年内战,目睹了中国的百年战乱、沧桑巨变。一生肩挑中国禅宗五大法脉,弟子门徒数以百万计,乃中国近代佛门宗师、禅宗泰斗。

  《百年虚云》观后感(四):可能是我在豆瓣唯一给过五星的影视剧

  这可能是我在豆瓣唯一给过五星评价的影视剧,这部短短20集的电视演绎了虚云老法师的传奇一生,关于虚云法师大家感兴趣请自行搜索。再谈电视剧本身,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应该不会有太多人看,能静下心来看的完的,更是少之又少。大家会发现剧中的演员,没有几个有名气的,但是哪怕一个不重要角色演技投入,要另当下这一大片浮躁糜烂的所谓女神和小鲜肉演员一起下跪,但时代浮躁,金钱至上,商业为主,经济为先,这个时代的群魔乱舞短时间内不会过去。回到剧中,可能是由于敏感问题,最后一集关于老和尚的圆寂没有细表,人物年表中也刻意回避了使老和尚圆寂的真相,那就是云门事变,背后的罪魁祸首罪大恶极,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还原历史真相。此外,剧中还刻意回避了一些神通不可思议不可说的禅定境界,包括虚云禅定游兜率天等,作为观众我们应该表示理解。其实剧中还隐藏了几位有修行的大德,只是在剧中都是点到为止,关于他们的事迹也是很有意思。最后,感谢这部电视剧的始作俑者导演编辑,演员及所有参与者,让我们看到了一部节奏内涵都极好的电视剧,谢谢你们!顶礼虚云老和尚!

  《百年虚云》观后感(五):佛教题材中的第一剧,但还是有很多严重的问题

  佛教题材中的第一剧。李起厚演得非常好,是全剧一大亮点。但是,很多剧情是虚构的,且不是很符合佛教思想编剧与导演对佛教的理解还是非常浮浅,也不是很用心,比如寺院的生活礼仪,稍微用心一下就知道。导演陈家林呢,以前也是这样,可能戏说历史已经习惯自然了,总觉得历史事实没有他虚构的精彩,虚云老和尚一生不够传奇?不够丰富?不够精彩吗?为什么要另外虚构呢?只能说明自己浮浅,对祖师大德的人生没有深刻的理解吧!

  佛教题材非常非常丰富,拍1000年也拍不完,是影视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在唐朝和南北朝时,佛教徒非常积极地充分利用那个时代最好的传媒工具,来向民众传播佛教思想,很多剧本都是佛教徒创作的。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最喜欢的媒体就是影视艺术,它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既然事实已经如此,佛教就应该积极参与这种新型的传媒载体-影视艺术的创作,尤其是剧本创作,这一点对佛教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百年虚云》观后感(六):值得尝试的道路

  前段进间还在想,如果把玄奘相对真实的取经历程拍成电视剧,或者拍一下真正修行的人的电视剧可能会不错。正好出差福州时去西禅寺,在佛物流通处买了这百年虚云的碟子,效果不太清楚,挺可惜的。

  估计是小成本制作,里面有许多有名的演员,估计多数是友情出演了,这片子把虚云老和尚从生到死的经历用20集电视剧讲完了。个人觉得这是挺好的一种电视类型尝试,希望以后可以出来一部精品吧。

  演虚云的演员,到中年之后的演员演得不错,前年的青年之类的就太做作了些,而且片中的配角们都比较失败,太脸谱化了,显得很弱智,倒是几个老和尚演得还不错。台词对白挺失败的,只有虚云的台词设计尚可,片中把一些常见的禅词都揉合到里面去了,但一些打机锋的对白很白痴,这种片子应该请有相当佛学功底的人来帮忙的。再者就是电视里把虚云的爱国主义跟维护国家统一着墨太多了,搞得有些CCTV的感觉。场面不够大,群众演员也很少很不专业。这些都是败笔。

  虚云之后,中国佛门再无大师了,剩下的是释永信之类的丛林CEO,佛门道场现在基本流落成门票景点,当地政府把每一个寺庙当整成了生财工具,而这不知需要多少个虚云才能改变,真修行的僧侣中国现在有多少个呢?

  《百年虚云》观后感(七):安身立命,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4集:注意寺院仪式和作息;5集:修身只是自了汉,我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度度人,出世间而不离世间的境界;6集:重心不重相,上报四重恩(佛恩国土恩众生恩父母恩下济三重苦,行人之所难行忍人之所难忍;7集:胸有成竹的忍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博大的涵养,广阔的胸怀是站在更高层次上的宽容;11集:上鸡足山的机锋较量;19集:只要有佛缘,人气有了什么都有了!

  安身,如何定位自己,将依于所扮演的角色,而安份地把现前所扮演的任何一个角色,尽心尽力的诠释,表现出规规矩矩的模样来;如果,更能从角色的内涵,培养依佛陀所教,依佛陀之法的甚深修养;那末,便可以称得上安身了!

  立命,任听所谓的命中注定,即凡俗者沦落“未知”的窠臼之中;若如是,将止于悠悠放任的日子,耽于畏缩恐惧的心态之下;当知行者学佛,立命之道,全在唯自心的修养,依正念而思,正行而为,践履六波罗蜜法,立慈悲喜舍之心;则慧命如拨云见日,身与命、常住湛然清净之境界里!

  因此,千佛山的格调,以“清净、庄严、淡泊”配合“不管人家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对;做对了是应该的,做错了赶紧忏悔。”以之为“行道”的家风,即是既能安身,复能立命的指导原则;可以使行者于修养的过程中,从凡入圣,从业入道,以至达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殊胜之境。

  安身立命,肯定于因何不能安,不能立;于身者,因何欠安?于命者,因何难立?自己的身命,因何自己不能主宰?是谁、促使其不能安?复又促使其不能立?行者学佛,当知华严经中所说: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自己之身,自己之命;唯自己之心,依教如法,正念正行,即得身安命立。亦如心经中说: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若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作为,必然远离颠倒梦想;久而久之,何愁不得究竟涅槃,常住如佛如菩萨般的绝对圆觉之果位!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颇引人深思,这使我们知道佛的教化有深刻的人间性。在《心地观经》里说:四重恩是: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国土恩)。四、三宝恩(上师恩)。三途(三涂)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一、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二、坏苦(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三、行苦(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一、四重恩

  四重恩是: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

  1、父母恩:

  一个人来到世间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怀胎,生养哺育,才能长大成人。养子方知父母慈。到了一定的时候,自会领悟其中的含义。报父母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顺的儿孙。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来说,衣食住行无不来自众生之恩,每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对众生的报答。报众生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建设文明的社会。

  2、国土恩(国王恩):

  报国土恩。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的,山川,水土,粮食,矿藏,传统都是国土对人们的奉献。使国土庄严是我们报恩的职责,也是我们为后辈应尽的义务。

  3、上师恩(三宝恩):

  对佛教来说,佛、法、僧三宝使人们取得智慧,证得菩提,获得解脱,是人们的上师。三宝之恩自不能忘!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徒认为最重要的,但经典里却把父母、众生、国王放在三宝之前,可知一个人如果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众生的护持之恩、国家的安定之恩,那么这个人说他竟能报答三宝之恩就很难真实了。

  4、众生恩:

  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劝发菩提心文》说:“我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互为眷属、父母、六亲、乃至师友。而彼众生常为我身作大饶益,或顺我志,令我欢喜;或逆我志,令发道意;又能示现一切极苦相貌,令我惊觉,不生贪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众生恩德亦复无量,不可言说。”尤其是“上报”这两字应该记住,修行者若把自己摆在众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报”,就扭曲了佛的教化,因为若无众生护持,不要说修菩提大道,我们连活着都十分艰难呀!真是令人动容的见地! 我时常惊醒自己:面对众生,要牢牢记住“上报”两个字。

  一个人明白了做任何事无不是为了报恩,那就真正地、自觉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位置及生活的目的。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以同样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的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常为感觉自己占有了同胞们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报恩无尽啊!

  由此可知,忘恩负义的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果报决定在阿鼻地狱。知恩报恩是「行好事」的先决条件,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在佛法里面,到什麼地位的菩萨才落实知恩报恩?《大智度论》说,知恩报恩是二地菩萨以上主修的课程,所以二地菩萨才真正落实了。回向偈只有八句,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占了两句,因为这两桩事情要紧!古大德、诸佛菩萨、法身大士确实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涌泉为报,对於恩德念念不忘,所以我们尊称他为佛菩萨,尊称他为法身大士。

  二、三涂苦(三途苦):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1、三途(三涂):

  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贪嗔痴称为三毒。有这三毒,就堕落到三途。

  2、三涂(途)之苦: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

  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①、苦苦——

  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

  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环境,如冤憎相会,恩爱别离,所求不得,乃至天灾人祸等苦,一切众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譬如畜生已受痴昧无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杀、烹煮、食啖等苦,其义相同。

  ②、坏苦

  (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

  乃六欲天及色界天所受之苦,天上虽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非永远,有败坏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虽受衣食随意,宫殿庄严之乐,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终有福尽堕落之日,其时有五衰相现:一、衣裳垢腻,二、头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乐本座,其时痛苦非常。涅盘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五衰相现,极受大苦,与地狱同等......’。就是色界的初禅天得......此乃世间有漏之禅,终有变坏之可能,当其定坏之时,生大苦恼,随念坠落,此即坏苦也。

  ③、行苦

  (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此乃无色界天所受之苦,此天无色质之累,有空定之乐,虽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仟大劫,然而寿满定尽之时,还要堕落轮回,其时生大懊恼,如箭入体,其痛苦莫可言喻!“智度论”云:‘上二界死时,生大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高之处,堕落碎烂’,其痛苦可知矣。虽未堕时,也不免常受行阴念念迁流之苦,故曰行苦。

  《百年虚云》观后感(八):一点观后感

  半夜没睡着,起来看,现在看到第三集。估计是小成本制作,毕竟有些演员还是欠缺火候,字幕校队尚待提高,但是切入点和剧情很好。

  看到第四集,真的被愣住。真的断得彻底啊!

  第五集,虽然其他几个演员比较青涩,但是扮演爹爹的演技很不错。直接迸泪

  2013.10.4

  看完前十四集,晚年虚云的扮演者的确很好,但是其他演员有的真的有点看不下去。这太不敬业了。

  崇善和尚那点把戏感觉是后人加上去的吧?和现在有的弊端太像了!这点切入很赞!

  感觉有条件的话应该重拍,弄好一点的演员阵容来…(至少不要演员重复扮演同一角色吧…)然后演员敬业点啊啊啊。。。有的看上去太苕了。酱油也不是随便打的…那么好的题材,满汉全席的料,别给做成凉拌黄瓜啊。而且,为什么里面的和尚,除了无根和尚,还有融镜和尚,其他扮演者我都觉得长得根本不端庄啊!估计是我魔心太重,佛心自现吧,忏悔先…

  不过先理解咯……小成本的电视剧。不过据说上了CCTV?

  不知不觉就看到2点,待会继续看到困再睡。

  2013.10.5

  2013.10.5日再记:

  看到16集,刺杀虚云长老的第一幕在草地上的几个片段好熟,好像看过,但是没理由啊…之前肯定是没看过这个电视剧的

  2013.10.5日又记:

  17集,政治味道转浓。之前很多集故意科普的痕迹虽然明显,但是毕竟文化,这里好大篇幅显然扯上政治,不太舒服。

  2013。10.5摘:

  一段经典对话。广济和尚:什么是空?——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什么是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是清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又一句:心中有佛,出入聚散无非因果

  群众演员敢不敢敬业一点点啊!!!有的环节正准备感动呢,结果一看脸谱脸,哪感动得出来啊= =

  终于看完了…结尾那些真让群众演员败坏了兴致。一看那脸谱脸,还有那之前扮演过和尚的最后一集跑出来演了个日本人,魂淡咯…

  而且,传说中老法师有位弟子大字不识,只会念阿弥陀佛然后得往生的那么好的题材怎么木有T.T

  看完好想有人拍黄元御啊,张景岳啊。那个题材多好T.T

  《百年虚云》观后感(九):云南鸡足山虚云寺为世界上第三座以虚云老和尚命名的寺院

  鸡足山虚云寺碑记

  ——云门宗第十四世法脉传人

  虚云寺方丈惟升和尚撰立

  鸡足山虚云寺碑记

  鸡足山中,迦叶持衣待弥勒;

  心灯会上,宗门泰斗仰虚云。

  鸡足山者,佛教之圣山。高万仞,方圆百里。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宛若鸡足。自摩诃迦叶尊者持佛衣钵入定于斯,法水滋润此山数千年矣。明代鼎盛,山有三十六寺,七十二庵,聚僧千余,龙象辈出,慕名来者络绎。

  虚云寺,古称大觉寺,乃山中五大古刹名寺之一。寺居山腰怀窝之穴,枕紫云峰而杲日当空,四周崖壁林峦拱秀,鸟歌长松,石流清泉,真名胜之灵枢也。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山中耆宿水月禅师,得大理杨宗尧、姚安知府高凤诸贤之护,于此佳胜开基起建禅林。继有本安、遍周、洪希等诸老禅德续主法席而传华首真宗。禅风淳而法筵昌。朝廷嘉许,颁藏经,赐住持紫衣袈裟。门庭龙象众实难胜数,彻庸为德望滇黔一代宗师,《曹溪一滴》法水尚存;洪如高树律幢于水目,为丛林典范;读彻参学弘法于江浙,为佛门、诗坛宗仰。灵瑞亦向来有口皆碑,远近朝山者多到此寺礼佛。陶挺来寺读书数载而后榜中进士;李贽两度来寺从师参学;徐霞客、范承勋上山礼佛观光亦曾寓居寺中,留下墨宝佳篇。清光绪年间,宗门泰斗虚云老和尚上山重振迦叶道场,得本寺道成长老之助留锡,开办滇西宏誓佛学堂於斯,培养清净僧才以复兴滇中佛教。

  然,众生共业,寺毁于文革国难,惟余古梅一树静立荒草,昭示来人莫忘祖恩。

  佛日重辉。为彰祖德而传承虚云老和尚禅风禅骨,四众同议筹建虚云寺于古刹遗址。丁丑(1997)二月,遵家师佛源老和尚慈命,余由粤入滇,上山於荒址结棚主事。个中魔障,实难言述。然孤心耿耿於斯,惟愿不负本心,不负师嘱,不负众望矣。仰仗佛祖恩泽,广东陈明玲、李惠仪、章信义、魏茂鑫、苏明珠等诸大德居士护法,海众见闻随喜添砖,寒暑十余载,巍巍宝刹终于重镇于灵山之表。礼三门顶香而入,三殿重陈,皆顺山势而起。拾级而上,弥勒笑容可掬,客来消愁。雄殿金辉,本师去来不动现真身,万德庄严成。虚云楼,纪念馆开瞻法相,法乳同沾忆先师,四海共追思。瞻两序,钟鼓楼、僧寮、斋厨齐整。有名贤真迹辉耀殿堂,有镇寺《龙藏》法宝可参。寺既重光,僧当如何?愿我同仁及诸后来者,皆以摩诃迦叶、虚云祖师为楷模,和合共住,曦未启而洪钟叩,梵诵上闻于九天;暮鼓低回,禅观潜通于八极。修德讲学,承前启后。如是,则不负诸祖寄望,不废信施钱粮矣。赞曰:

  虚空无量福同沾,

  云涌诸天傍月参。

  禅钵衣珠重现日,

  寺迎迦叶与伽蓝。

  鸡足山虚云寺方丈惟升撰立

  西元二零零九年己丑中秋

  《百年虚云》观后感(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后人的楷模

  刚刚看完百年虚云,反而没有断断续续追着看时复杂的心情。

  每每看到虚云长老面临各种挑战,都不禁十分在意会他会如何应对。作为电视剧,一定有他或缺漏或夸张的地方,毕竟当年的事不可考,剧情也不能说全部真实。但它所表达的虚云长老的精神却不由让人肃然起敬。

  我接触到佛 时日尚短,对大德高僧的了解并不多,虚云长老的一生,起起伏伏,经历了中国最动荡的年代,却一直保有着一颗平常心,更不得不让人膜拜学习。

  作为一介凡夫,处事,做人,时时刻刻都容易被各种思想,事物,感情所困,浑浑噩噩而不自知。终于历经千幸万苦得证正果,完全可以自由自在,但却选择了不辞辛苦,为苍生黎明百姓谋福祉而奔波劳碌一生。这种境界非常人可到。

  百年虚云,虽是电视影剧,又不是一般的影剧。

  看它也是看自己,想象同样遇到这些困难,自己是完全做不到的。更不由得想要学习虚云长老的精神。

  无论是否修行,佛所提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却是每个人都当学习并奉行的。

  有机会,我还会再看一遍,去了解这种菩萨道的精神,在去找些虚云长老的真实史料做参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