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出口:圣诞传说》的观后感10篇
《稀有出口:圣诞传说》是一部由Jalmari Helander执导,Tommi Korpela / Jorma Tommila / Rauno Juvonen主演的一部动作 / 喜剧 / 奇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稀有出口:圣诞传说》观后感(一):圣诞老人这么培养出来的?
新年伊始看了这么个莫名其妙的片子。题材其实很吸引人,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但圣诞老人原来是邪恶的怪物。可是这电影拍得实在让人无语。
一鼓着脸睁不开眼的傻呵呵小男孩,走哪都抱一个看不出是什么玩意儿的丑娃娃,影片开始一直缠着老爸陪他玩,还差点爆发父子战争。到最后莫名其妙突然小宇宙爆发,指挥几个傻呵呵的大人(包括他老爸)消灭了羊角怪兽,培养了一群圣诞老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地,一举拯救了他们本来濒临破产的屠宰小作坊。更怪的是,小男孩发威之前把他那个走哪儿抱哪儿的丑娃娃给扔了。。。实在不理解为什么。
不能细究的一个片子,否则就觉得到处都是漏洞。不过平心而论,也许这部片子让我感觉这么差的因素之一是翻译吧,全片语言是芬兰语(或俄语?),听着其实与日语的语调有相似之处。。。字幕很不给力。。有意思的是,全世界的“爸爸”都是一个叫法吧?
圣诞老人原来是这么培养出来的。。。这就是北欧人的幽默吧。
《稀有出口:圣诞传说》观后感(二):丢弃传统,圣诞才显出真相。
典型的反圣诞节的圣诞影片。
本片是彻底的颠覆了圣诞老人在以往所有人心里那刻骨铭心的和蔼模样,并且在传统的圣诞夜里掀起腥风血雨。
其实早在70-80年代,就有不同类型的反圣诞影片,因为观众的审美态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圣诞影片,但是基本所有反圣诞影片都不敢彻底的颠覆人们心中的概念。2003年的《圣诞坏公公》算做此类型片较为成功的一部,但是仍然是挂羊头卖狗肉,归根究底,仍旧是一部喜剧片,尽管导演发挥超群的想象力,仍然只不过是穿着红棉袄打着圣诞老人行头的倒霉蛋。又或者其他影片,打着圣诞的旗号,其实通片看不到圣诞老人,只是借圣诞节的名头来行一些罪案而已。
直到如今,本片导演才第一次颠覆传统,讲述了古老芬兰传说中圣诞老人邪恶的不为人知的阴暗面。圣诞老人在这位年轻的芬兰导演手中被刻意的妖魔化,好似鬼怪一般瘦骨嶙峋,胡须和发白的发须都邋遢而且肮脏。至于驯鹿坐骑,则成为电影中大屠杀的牺牲品。在芬兰孩子的心里,圣诞老人再不是慈祥和礼物的代言,等同于我们幼年时大人拿来吓唬我们的狼外婆啦,虎姑婆啦。本片完全把圣诞老人变成嗜血成性作恶多端的妖魔。
而我们如今所形成的概念中的圣诞老人,却是主角们在制服它以后慢慢驯化,让它转变成面目慈祥,才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的。
电影屏弃寻常圣诞电影的轻松幽默,取而代之的是惊悚奇幻和黑色幽默。在冰天雪地中,模糊的小村庄一直处于高山的阴影之下,营造出的压抑感增加了主角们的孤立无援的状态。电影在另外一个方面,借圣诞老人到处挖地洞,残杀嗜血,最终导致人类的报复。清晰的告诉我们过度开发大自然的行为,势必会被大自然所遗弃。虽然此类借喻的作品很多,但是通常都是一些变异的生物,好比韩国的《食人猪》。本片用了圣诞老人做为题材,本身就是幽默的体现。
电影本身的创意和故事的衔接,有着很高的赞誉。导演又是第一次执导长片作品,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此片不失为2010年电影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稀有出口:圣诞传说》观后感(三):人人都说好的烂片
很少涉猎美国之外的电影,但偶尔也能发现一些很不错的,如《碟形世界:魔法的色彩》和《疯狂出租车》这类
这部片子很少人知道是铁定的了,我也是在人人影视上面看到的,版主对它赞扬有加,说是一部好片,充满了各种黑色幽默
即便如此还是并不加以期待,正片开始到结尾,就从头闷到尾,尤其是那个很欠揍的小孩,到后面更是莫名其妙的成大佬了,仿佛侦探上身,之前的一切都明朗了,并做起了总指挥,发表激动人心的辩论,把圣诞老人炸了上天
好吧,我第一次剧透了,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烂片,剧透它也没所谓了
看完它后,又接着看了《超级8》,虽然也并不出彩,但是里面的小盆友演员才是真演员啊,看着一点都不让人感到不爽,成为全电影里最出彩之处了,和《稀有出口》里面的小孩演员比起来,真是差了N次方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