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由边缘》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自由边缘》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8-02 02:5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由边缘》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自由边缘》是一部由孙志强执导,痛苦信仰乐队 / 废墟乐队 / 等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自由边缘》影评(一):写在自由边上

  这个片,说的是自由边缘。但是另我想到的是生活方式,这一大命题。就好比毕业论文的选题,你选的就是你这几个月思想围绕的大方向。我常跟人说大方向知道,细节没了。其实这就一点不可怕。即使以后不是大方向,也会围绕。bunny自己主办了一场名为“蕴”的活动,我觉得豆瓣是没人会参加的,所以也不曾没发起过任何活动。蕴是蕴沉默,隐掉QQ关了MSN,不交流,但是自己发言。这样就没人能够影响到我积极乐观向上的思维(自己都恶心)。毕业以后思维形式变换过一次,我想这次就够了,明白三六九等后背后还是等级制度,想自由?行,绕弯路吧。我一闪念间明白我高中同桌苦难命运其实是甜美的。那时候自己创作,围绕的都是轨迹这个神秘词语。我知道生命的背后没人撑腰结局美好但是是有些残忍的。至少,摇滚一点也不粉嫩。毕业以后的你准备攻读哪个社会学科呢?选A还是B的人其实心里都有了答案,尽管他们还在走着走着,走在相悖的路上。无所谓,在路上,就好。发展才是硬道理

  《自由边缘》小记---这就是一个草稿

  真搞,有灵魂

  最值得的是

  它有愤怒!!!

  情景一:

  拧巴表情,,,吐痰,,,说话:到处都是骗。

  unny:这哥们太会了~

  情景二:

  我们政府正在创建十一的辉煌

  但是你妈B的有很多人还在饥饿之中。

  真是觉得有点你妈B。

  unny:片子是1999

  现在快2009

  实用

  情景三:

  ---昨晚游行你去了吗?

  ---我去看看,看看人们是疯了还是正常

  ---(台上)下面一首歌叫自由。

  ---(台下)我们需要自由!!!

  unny:歌词死劲听也一句也没听清楚,汗~~~~~~~

  情景四:访问

  女朋友台词

  unny:(无比崇敬目光)其实不是台词,就是心里话嘛。

  年轻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就好!你们真幸福~真的!

  情景五:访问

  ---这只是物质上你可能看起来我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好像生活比较困难,其实这压力是相当小的。

  unny:对滴。

  情景六:

  ---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是现在某些人不能接受的了。

  ---那你为什么还要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呢?

  ---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我觉得最好的生活方式。

  unny:套片中话,社会在进步,我们在caodan。(说不出来,原谅我吧)

  情景七:

  ---新婚的第一夜,打一乐队。

  unny:笑翻~这把乐队名诠释的,,,

  这个社会改变了你没?young man ~

  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懂的不懂的都喜欢国际歌吗?

  unny 23:39 电影没演完我写完了

  《自由边缘》影评(二):..

  看了这里对电影的评说 再次印证了我的印象:这一代完全承袭、发扬了我所经历价值观念翻转运动成果

  吃饭重要么?对当时的没有收入的乐手来说的确非常重要 但吃饭是压倒精神的么?从这一点来说它并非最重要 吃饭问题容易解决的 为什么乐手舍易而受难?

  “一堆乐手不工作,没钱养活自己,就开始抱怨社会不公正,不自由了” 我想这里的逻辑出了问题 首先是社会出现了问题 作为社会细节的工作出现了问题 才有“不工作”与反抗

  对于这些乐手 你愿意他们受制于老板么?我想那是社会最后仅存一点光亮的泯灭

  所谓“幼稚” 倒有可能是“血性”的同义语

  摇滚乐拯救世界 在今天听来可疑 是因为“摇滚”与“自由” 在当下的价值观念语境中 被非摇滚与非自由作为粉饰与标签 这个事实反过来消解了摇滚与自由的本义

  甚至“拯救” 也是如此

  某物可以拯救世界 但并不拯救每一个人

  顺带说一下:影片的画质、音质 与当时乐手的生活同质 有独立的影象美学意义 与“高画质”、“高音质”共存而对等

  《自由边缘》影评(三):能当饭吃的拧巴劲儿

  地下纪录片得不到获得主流认可途径,但并没用因为台面上的单一的压制,照成地下一片斑斓。

  现实情况反而是真正以一种正常姿态制作东西的人太少,一股能当饭吃的拧巴劲儿。真正的好的东西不是你越边缘越小众就越牛逼,虽然真理的确是永远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

  归于沉沦的自暴自弃,带有浮躁的无病呻吟,自命清高的做作姿,含混不清地诉说一种不可名状,怎能获得别人认同

  拍摇滚拍的好的纪录片太多了,摇滚本身就是舶来品,其政治元气在西方六十年代就被耗尽了,事实证明任何反叛和觉醒都是自我式的,时代可遇不可求,过了那个时代后你不会启蒙什么靠艺术,因为你太边缘。商业社会比政治的邪恶更值得沉思和反抗。我不知道 这些半吊子青年有几个能在体制成长而带有真正的rockn roll 精神?

  你问拍的好的关于摇滚的纪录片?你去看看人家Marc J. Sachnoff拍摄的The History of Rock 'N' Roll 系列,马丁西科塞斯拍鲍勃迪伦的《没有家的方向》,制作都不大,但是人家是怎样追本溯源,以一种严谨态度制作一部纪录片,并说清一件事一个东西。

  不是你带有拧巴气质你就牛逼的,玩儿DV呢?!

  《自由边缘》影评(四):关注好的摇滚乐

  虽说这片子过去11年了,而且片子粗制烂糙,但还是从片中看到不少喊着自由、公平的人,扯着撕心裂肺嗓子,发出悲愤的声音,却连自己都养不活,再者自己住的地方收拾干净,和着昨晚脱下的袜子每天睡到日上竿头。

  有些人打着自由民主幌子本质却是空洞虚伪狂躁投机倒把的,不过和妓女一样懒惰不同的是还患有严重理性主义精神症状...可能是拍摄效果原因,那音乐根本不能听,唱歌第一句就是长声吆吆的吼,甩着光膀子,在地上爬啊爬的蠕动,台前一挫人甩啊甩的,吃了摇头丸似得...

  无病呻吟和急功近利成了中国地下摇滚的普遍病症。如果能克服这一点,一步步做起,先做好音乐,之后再做点深度。别一来就跟社会跟凡间杠上,音乐却聒噪得难以入耳

  我理想中的摇滚不一定就得要有什么摇滚精神。摇滚乐也得像女人一般,既要有外在又要有内蕴,才能倾城倾国,博众人之心。所以摇滚首先是要好听,再是真实深刻。虽说之听过为数不多的几个乐队,其中马赛克就很喜欢,不去追求什么大义,就是简单开心唱歌,骂骂小女孩太坏了,再一起跳跳舞,刺激荷尔蒙。贝斯也帅气干净,不一定要留个长发,几天不洗,弹得激动时一坨坨的饶头转。那不是摇滚气质,是不爱卫生。海龟也不错,但是有些个确实听不懂在唱什么,巴拉巴拉的...但就好听。当然主打歌励志更能受到不少人喜爱

  11年过去了,一些乐队成名了,一些回家了。在新陈代谢下,国内的摇滚慢慢出现了不少好的音乐,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这一群立志做好音乐的摇滚/独立乐队们,他们出身于这样的“自由边缘”,2b乐和流行乐间保持着自有的气质前进着,不被污染不被同化。

  对于那些外表丑陋,内心虚伪、空洞的2b摇滚人表示深深鄙视。必须与2b摇滚乐决裂,不然自己就肛裂。

  .S.查了下麦子资料,豆瓣上神马乱七八糟写了一个页面,真怀才不孕了,看到片中的样子实在让人无法想象这样人做出来的艺术,除非真正的给自己证明下,不然的还真以为梵高二世,shit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