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女人韵事》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女人韵事》经典影评10篇

2018-10-05 01:1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女人韵事》经典影评10篇

  《女人韵事》是一部由克洛德·夏布洛尔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 / 弗朗索瓦·克鲁塞 / 尼尔斯·塔维涅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女人韵事》影评(一):严重冲击了我的世界观

  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

  因为她实在是太冲击我的世界观了。

  我看到后面时,甚至无法接受导演所为我们展现东西

  导演的冷静犀利让我惊叹。

  我不知道该怎么去看待里面的人物

  无法用简单道德标尺去辨别。

  这是部好电影。

  绝对值得一看。

  《女人韵事》影评(二):一切都是女人的错?

  从古到今,世界对女人就是不公平的,我相信未来也是一样

  男女一夜激情,很可能男人比女人更舒服,男人穿上衣裤,结束,女人可能面对的是怀孕,然后承受骨裂之痛生下孩子,然后是无休无止的养育孩子的过程,真的是无休无止。孩子生病了,出事了,人们第一个责怪的是女人“你是怎么带孩子的?”如果知道这都是爸爸造成的,又会说“男人懂什么带孩子,你就不该让男人带孩子。”

  男人出轨,是因为女人日渐老去,身材变形,没能留住男人。

  女人被骚扰,是因为女人穿的太诱人勾引了男人。

  ……如此等等。请问男人呢?

  《女人韵事》影评(三):一篇女性视角感受

  对于玛丽这个角色情感复杂,女主人公影片中的负面行为主要是堕胎和出轨,但我却对她恨不起来。堕胎我无法评价,但对于一个不信宗教的人来讲,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过失。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堕胎是为了帮助其他的被压迫的女性。夫妻之间的角色设定完全是偏离甚至全然相反的,妻子赚钱养家,丈夫家教孩子认字读书。女性一旦按照男性普通行为行事,就被所谓道德与社会既定规则打入万劫不复深渊

  而我以为,影片中最令我喜欢的一处在于,丈夫问妻子为什么不跟他睡觉,妻子回过头说:“因为我不爱你。”眼睛中带着点怜悯,更多是坚定

  于佩尔真是适合这种角色,“天然的女性主义者”,瘦削又有棱角的脸看上去很美。

  《女人韵事》影评(四):顺理成章

  她只是个普通的女人 没受过什么教育自己已经不再爱的男人育有一对子女母亲本能她只是希望能让自己的孩子吃饱穿暖 所以她不顾手段。也不是没有过犹疑 可是生活并没有太多留白给她扪心自问。也许是为了给自己矜持的放荡找出路,她甚至精明地怂恿并制造条件助手和自己的丈夫发生点什么。她相信命运 冥冥之中自己生命中的那么多女子。恰好生得一副好嗓子 于是舞台梦想时不时在灰暗的生活里闪下光。她也会在刚搬了新公寓时买个蛋糕庆祝 一枝蜡烛点了熄熄了点举家依次许愿。整部电影那么中立冷静 你甚至不觉得她有内心 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 可是生活终究没能容下这样的顺理成章。她只是在等待判决时候被吓得浑身止不住地战栗 也许在走向断头台的时候 她都不明白自己究竟犯了怎样的罪。

  《女人韵事》影评(五):女人韵事碎笔

  这部电影最高妙之处大概有两点:一是影片中都是社会底层小人物,二是故事在女主角歌唱家的梦想开始起飞的时候戛然而止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女主的丈夫是一个从德国战败回来的俘虏自私懦弱,却也没有太坏;

  而女主,则太不一样,精明,漂亮,有活力

  他们俩一个明艳照人,一个暗淡无光,而这样的悲剧的显现,是在女主给人堕胎并收到了一个唱片作为礼物之后,是在结实了漂亮的妓女之后。

  如果不是这样的契机,她的生活我想也不会是平淡如水的,性格使然。

  影片探讨人身上最重要的两个使命:性,和生育

  对于这两者,女人似乎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然当时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却试图用道德的枷锁束缚和抑制性自由和生育自由,就在电影到达这样的主题的时候,断头闸掉落,死去的,是母亲,留下的,是一个懵懂男孩

  《女人韵事》影评(六):学习札记

  电影展现给我们是一个人性衰败的社会。电影让我佩服的地方是编织了一个很圆的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二战中的法国,政府无作为的面对百姓,百姓不得已帮助堕胎,卖淫,叛国,当被高发之时,因为拯救所谓的道德法国,把堕胎的女人判处死刑。我喜欢夏布罗尔的人物设置,在这个有限的电影世界里,所有的人没有对和错,都服从于自己的价值观念,都是从自我出发,这又何尝不是真正的人呢。当你去犯罪,真正错误的究竟是个体,还是植根于个体的整个社会。

  儿子想做刽子手,母亲爱上一个斩鹅脖颈的男人,最后被斩首。犹太人,法国人,德国人,妓女,自由,牢笼情人,丈夫,背叛忠诚这些所有的编制出了人性弧度

  好片子!!!!

  《女人韵事》影评(七):作为牺牲品的女人

  于佩尔饰演的懵懂玛丽在金钱诱惑下开始帮助堕胎和容留妓女卖淫,她因为偷情被丈夫发现愤怒的丈夫举报了玛丽,随后玛丽遭遇了什么呢?她被逮捕,后来被判处了斩首。

  玛丽一共帮助了23名女子堕胎,其中1名女子死亡,女子的丈夫也随之而去,留下6个可怜的孩子。玛丽非法行医固然有过错,可是在我看来却是女性反抗必然。在避孕套还没有发明的时候,女人很容易怀孕,又不被允许堕胎,女人只能不停地生生生沦为生育工具。那6个孩子的母亲就说过七年里每年有九个月身体臃肿的,每天都有孩子在吮吸乳头,她一点也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一个也不,当她得知自己又怀孕时只想去死。看到这里,联想那些鼓吹生育和母性伟大的论调,我觉得特别讽刺子宫是长在女人身体里,女人有如何使用的权利和自由,而不是"我们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当然,我不是宣扬堕胎好,小仙女们还是要爱惜身体做好避孕。

  胎儿有没有生命权?女人有没有堕胎权?在没有立法的情况下是道德问题。我简直无法相信一个女人因为帮助堕胎和容留卖淫被法庭判斩首。在二战那个环境下,法国国家机器德军的占领无能,对被迫害的犹太人视而不见,只能用杀死一个女人的方式掩饰自己的懦弱。政治黑暗是没有国度的,在庞大国家机器面前,个人永远无助的,而女人往往是第一个牺牲品。

  《女人韵事》影评(八):只言因果,不说对错

  一个女人,通过为人堕胎、容留卖淫嫖娼等违法之事为自己和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以及实现自己当歌唱家的梦想,是对是错?

  一个男人,得不到妻子的爱,眼看着妻子和别的男人鬼混,受辱心日重,从而写匿名信把妻子告到法庭,最终送掉妻子性命,是对是错?

  一个政府,在战争失败,不能给子民安全感,而是想杀一禁百,通过严惩道德腐化来提升民心救赎战败的国家,是对是错?

  做为女人,想享受性爱而不想生育,想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做个像母牛一样的生育机器,是对是错?

  佛家有云:只言因果,不说对错。因为对错是一种分别心,是一种执著,只纠缠于谁对谁错,谁好谁坏,那是一种人性的缺失责任的推卸。所谓的“一善有一恶”,善恶本就是一体两面而已。

  《女人韵事》这部电影正是因为导演冷静而犀利的“只言因果,不说对错”,才显现出了其强大感染力,女人韵事,真是只是女人们的事吗?

  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几段话:

  露露对玛丽说:“人一旦赚钱,总是想越赚越多”

  玛丽问朋友露露,肚子里的孩子有灵魂吗?露露反问“你觉得他们的母亲有吗?”

  影片最后两个律师对话:“工作家庭祖国,我们没有权利只有义务”……“实际上,他们在报复自己的怯懦,他们的,我的,你们的……”

  《女人韵事》影评(九):女人韵事

  可以算是女性电影吧。于佩尔说不上漂亮的脸,能让人比较中肯的来审视这个女人的灵魂,她的自私,轻佻疯狂残忍天真。她的心里只想着赚钱和寻欢作乐,跟私下堕胎的女人收钱,对她们的疼痛恐惧漠不关心,对有战争后遗症的丈夫残忍拒绝,还伙同情夫和妓女在背后嘲笑他。但这些又有什么错,她不过是追求一段轻松人生而已,错误的是她的人生,装着她的快乐鸡蛋篮子,被放在了某个严酷时代夹缝里,风儿吹过,篮子坠落,快乐和篮子终将一起打破。浓妆艳抹样子只让人觉得她可怜,因为发现女人追求的东西真是虚无缥缈啊,她可以近乎残忍的拒绝自己的丈夫,却还是拒绝不了另外一个男人的怀抱,终究还是为了他而梳洗打扮,丧失尊严。都是幻想而已,哪有什么爱可言。在监狱里卸了妆的于佩尔倒叫人眼前一亮,去掉各种夸张的表情以后,她脸上有种融合了坚定和脆弱气质。她用两句话总结了这个世界的荒谬之处,一是有钱人想要保持清白真是太容易了,二是男人怎么可能懂得那么多。这个电影让我心里酸馊不安,有些地方会有被撕扯的感觉。好像女人的生命里总是没完没了的流血,疼痛,耻辱,恐惧和绝望,而男人对这些一无所知。他们擅长的是制定规则,发动战争,输了就非常娴熟的把女人作为祭品,以大修烈女志或者是处决荡妇的形式,使自己永远倨坐在道德的高地上。于佩尔把恐惧演得真好,那种一阵阵袭来的发冷发抖的感觉。年轻时候的克鲁塞和达斯汀霍夫曼简直是一模一样啊,连动作都是一样的啊,我是全程抱着霍夫曼法语绝不能讲得这么溜的信念才好歹没有被弄晕掉。

  《女人韵事》影评(十):心虚的人最爱讲道德

  片名翻译得非常扯,原文就是“女人的事”,跟“韵”没半点关系,这样的标题党,目的只是为了让人往比如这两天杭州芭蕾舞团的“一字马”之类的地方想。

  正式的片名不仅平实关键富有深意:所谓女人的事,说穿了就是孩子的事,恋爱结婚虽然是她们最美的时光,其实不过是铺垫,女人一生唯一的挚爱只是孩子,只要有可能,老公可有可无,甚至有时多余,像这片子里的女主。

  因此,与她们的孩子有关的事就是女人自己的事,旁人不该置喙,包括如果她们想要流产。

  不幸的是,社会总是以道德的大旗,将头、爪伸进这里,如果只是出于宗教或类宗教的原因指点点,也许还罢了,决心流产的女人大概还能接受,甚至,这些反对声音存在有时、长远看,兴许还让部分女人感激,当然,前提是,足够的社会救济

  但,如果像影片这样,政权力量介入进来,对着这些可怜的女人大喊“道德”,把他们绳之以法,那就只有一个原因:掩饰自己的不道德

  故事的背景是法国维希政府时期饥饿裹挟着女人和她们没有爸爸的孩子们,流产成了一些女人无奈的选择,维希政府即使不是唯一、至少也是法国最没有道德的政府之一,不消说,越是这样的政权,越迷醉于教导其臣民“道德”,于是帮人流产的女主就非死不可了。

  就这样,政府高调介入了女人的事,动用公权力,苦口婆心+恩威并施+审丑轰炸地进行着道德宣讲,前者如曲啸们和《建党伟业》们、中者如最近的下流小报对一起间谍案的文革大字报式的报道,后者如春晚们和小区围墙上画得要多难看有多难看的署名“一清”的“中国梦”组画们,……,这过程中,他们自然成了道德的化身标准;这一切,只能意味着一点,他们对自己的来历高度不自信,像雍正皇帝亲自撰写《大义觉迷录》,一再强调“自古得天下者未如本朝之正”,正跟这维希政府之类的伪政府一样,极度心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