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荣:为什么南方人比北方人长得瘦
问:为什么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例如广东、越南、菲律宾等地,人们普遍长得瘦?
答:那是因为肥胖不利于散热。同理,气候寒冷的地区,人们普遍长得胖,例如东北、欧洲、蒙古等地,那是因为堆积脂肪,利于保暖。
答:是的。所有不利于繁衍的性状,都会在历史的长河里,逐步遭到淘汰。
答:是。身高影响总体积,生物面积和体积的比例随着体型的增大而减小,通俗地说,就是总体积越大,越有利于保暖。所以北方人不但长得胖,而且也长得高,还是因为同一个原因:总体积越大,越有利于保暖。反之,总体积越小,越有利于散热,所以南方人普遍不但长得瘦,而且也长得矮小。
问:所以,北方人不要嘲笑南方人矮个子、瘦骨如柴,南方人也不必嘲笑北方人又高又胖,就像一头熊。
答:金发是黑色素分泌水平低的结果,归根结底是因为太阳光照射不足,这个和白种人的皮肤白,是同一个道理。
问:那么白种人的蓝眼睛、绿眼睛呢?
答:眼睛的虹膜黑色素含量少,眼睛看起来颜色就浅,这些,归根结底,都是白种人的祖宗生活的那片土地,日照不足所造成的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所致。
问:白种人的体毛比黄种人、黑人的体毛都要茂密,这又是为什么?
答:一般科学家的解释,还是和太阳有关,体毛多,利于保暖,体毛少,利于散热,白种人的祖先生活的土地,自古以来日照不足,温度较低,浓厚的毛发,是一种生存优势,有利于保暖,有利于后代生存,所以能在遗传中胜出。而他们的子孙,即现在的白种人,体毛丰富,不过是遗传了他们的祖宗而已。
问:我们看到白种人更容易长雀斑,尤其是白种人的少女,许多白皙的脸上,都长着一些雀斑,这个又是为什么?
答:雀斑的本质,还是黑色素的分泌,是皮肤黑色素细胞对太阳光刺激的反应,换句话说,北欧的太阳光照射不足,导致白种人皮肤白,可是夏天或者哪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你外出了,接受了太阳光的刺激,皮肤出于应激反应,局部加强了黑色素的分泌,久而久之,雀斑就这样形成了,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个白种女孩接受太阳暴晒都会长雀斑,这背后还有一个遗传的因素,存在差异。
问:其实不说白种人,就是我们中国人有一些少女,也会长雀斑,而且是皮肤白皙的人更容易长雀斑。
答:对的。白皙的人相对更容易长雀斑,这个规律是统一的,不分人种地域。
问:是不是也有相反的例子?之前说过,白种人一头金发,归根结底与太阳有关,可是我们知道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他们生活在北极圈,环境比欧洲更冷,日照比欧洲更少,可是为什么因纽特人的头发是黑色的?而不是金黄色的?
图:爱斯基摩人
答:一般认为,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是从蒙古高原移民过去的,不是在北极圈土生土长的。因纽特人移民到北极圈的时间较短,大概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事情,爱斯基摩人从蒙古高原移民到北极圈的时间,可能也差不多,至今差不多都是三千年左右的事情,要知道基因的突变需要更多的时间,三千年的时间,肯定不足以使因爱斯基摩人、纽特人的头发颜色等等发生基因突变。
问:这个和印度人也是同理,印度人生活在热带,浓密的体毛显然是多余的,可是他们仍然拥有浓密的体毛。
答:那也是因为,大部分印度人的本质是白种人,他们是雅利安人的后代,他们是远古时期从欧洲、中东等地移民到印度的,印度人为什么仍然保留浓密的体毛?那是因为印度人(远古雅利安人种)移民到印度的历史,还不够长,还不足够引起基因突变。
问:那么为什么白种人的鼻梁比黄种人、黑人都要高?
答:高耸的鼻梁,本质上是更加细长的鼻道,这种鼻道在极端的严寒之下,可以起到加热冷空气的作用,是一种具有生存优势的性状,说到底,这仍然是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问:与此相反,黑人的鼻梁比白种人、黄种人都要塌,经常有鼻孔朝天的长相,就是为了散热?
答:答对了。塌鼻梁的鼻子和硕大的鼻孔,就是为了帮助人体迅速散热,这是生活在热带的种族的典型特征,不但黑人如此,马来人、越南人、南亚诸岛诸部落的原住民,许多都有这个显著的特征。甚至你参照动物,都是这样,你比如说河马,河马的鼻孔很大,为什么?两个字:散热。
问:说了这么多,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人种之间长相的差异,不过只是人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产物,都是自然演化的必然结果,并没有什么神秘的。
答:对。凡事都有因果,一切自然现象的背后,都有它产生的原因。
冯学荣:历史上真有屈原这个人吗
冯学荣:我不会为信仰而死,因为我可能是错的
冯学荣,70年代生人,现居香港,知名作家,读史人,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亲历北洋》、《不忍面对的真相》、《隐动力》等,是“别等”效率手册的忠实践行者与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