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万块学切香蕉?光靠贵族礼仪就能跻身上流社会吗?
◐
上周刷微博时留意到这么一条有趣的消息:中国新贵争相上礼仪课,课程内容竟然是花10万块学习如何优雅地用刀叉切香蕉?现在有钱人都这么能花钱了吗?!
好奇的我随手搜了相关内容,结果发现了许多“新大陆”,最大的感受是:在不知不觉中,不少有钱人已经开始以另一种形式在自我增值。很多新贵们尝试摆脱世俗的“暴发户”标签,往“新世界贵族”的身份靠拢,他们成功了吗?一起来看看吧。
______
12天10万,天价礼仪课都学些什么?
如何最大程度地向贵族靠拢?
普通人的想法是:得有钱、有地,或者还得有英国女王册封的头衔,这样才能跻身上流社会。
然而有钱人的想法是:得懂得贵族的礼仪,像贵族一样优雅地生活。
要像上流社会一样学会用刀叉、熟知各种红酒知识、能和宾客们都侃侃而谈(嗯,我们之前写过一篇餐桌礼仪,真的挺严格的)。
但很多有钱新贵,靠自己白手起家,祖辈上别说是名流了,甚至有些人父母都没受过高等教育,该怎么接触社交礼仪?
学!一名叫Sara Jane Ho(何佩嵘)的香港女性瞄准了这片处女地,在北京、上海都创办了礼仪学校。
何佩嵘本身家境十分优渥,靠着创业在2013年被福布斯评为“亚洲最受瞩目的女性之一”。她从高中时期开始就在国外留学,先后就读于美国Philips Exeter学院(一所私立寄宿高中)、乔治城大学以及哈佛商学院。
何佩嵘对外出售英国贵族礼仪培训和剑桥公爵夫人(也就是凯特王妃)礼仪培训,10天的淑媛课程价值8万元;12天的女主人课程价值10万元,简直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而何佩嵘和她的公司致力于将普通女孩和主妇打造成国际淑媛。
有钱买得起奢侈品,却连奢侈品的全名都不会读?何佩嵘会用法语示范品牌名称,学生跟读并复述。
介绍昂贵的休闲娱乐活动,得是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都喜欢的马术运动。
餐桌礼仪更是们复杂的艺术,像西方人很喜爱的生蚝,直接端起来吮吸可能不够优雅,老师的做法是用叉子叉在生蚝的根部,轻轻搅松后再送到嘴里。
品尝香蕉时,要先切掉香蕉两端,再轻轻划两刀去掉上层的皮,就可以一小块一小块地切着吃香蕉肉了。说实话,优雅是优雅,但也挺累人的。
体态仪表就更不用说了,时刻都该保持端正优雅的行坐姿势,着装也有一定的规范。何佩嵘还建议女性别穿太紧身的衣服,不仅行动不便,也会因为过于紧身让自己不自在。
另外还有女主人修炼大法,女主人们得学习如何帮助丈夫搭配服装、出席商务场合;教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她相信一位好的女主人可以影响三代人。
12天的课程满满当当,难怪一位太太一边做笔记一边吐槽:实在是有太多东西要记了。因此何佩嵘也很自信地说,来上这个礼仪课的学生不算多,但每位上完课的人都觉得物超所值。
花那么多钱去学西方礼仪,真的值吗?
面对争议,何佩嵘倒是挺坦然的。她表示一开始身边的朋友听说她要创办礼仪学校时就开玩笑地问:“怎么,你要教大家别随地吐痰吗?还是教他们认识奢侈品?”
但其实何佩嵘认为,一夜暴富的人并非她的目标群体(因为他们也不会在乎这些细节),真正需要培养高雅品味的人,她们有更高的追求。
她的学生们在20-40岁不等,有些拥有国外名校学历,有些是公司高管,还有些是辅助丈夫的全职太太,她们一致认为自己在礼仪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这些学员们有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掌握社交礼仪,希望更优雅地出席一些商务宴会;有些人希望靠端庄的姿态在国际场合不失形象;也有学员直白地说,“我就是想知道怎么优雅地生活”。
如果说这些女性们想要融入更高阶层的社会,被他人接纳,或许学会优雅的社交礼仪确实必不可少。就连何佩嵘学校模仿的剑桥公爵夫人凯特,在嫁给威廉之前也是被母亲塞进贵族学校,学习贵族礼仪,这才能与英国王室无缝对接。
原本是美国大妞的梅根,在嫁给哈里之前也得恶补王室礼仪,即便如此,每当梅根行为有不妥当时,依旧会被各路人马嘲讽。
因此我倒是挺佩服这些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开始着手改变的新贵们,所谓的“花十万学切香蕉”只是夸大之词,愿意主动学习依旧是好事。
______
不知不觉中,有钱人也在改变
一名出手阔绰的太太显然是奢侈品店的常客,看上一条项链,价值15万。
看中一款LV的包包,23800,立马刷卡。
然而她对全屋金碧辉煌的堆砌显然不算十分满意,点评了一句:我不希望他们是浓浓的酒吧风,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范思哲(这自我嘲讽得让人措手不及)。
看来范思哲的家居风格深受富豪们的喜爱,我之前写的汤珈铖哥哥家也是用了全屋的范思哲。
一边疯狂购物,用品牌堆砌自己的面子,一边又嫌弃别人过于抢眼,为什么这么矛盾?
当然,这里的“低调”有着不同的界定,虽说浑身都是品牌,但不希望你一眼就能看出。
如果说个人保持低调还只是个别的做法,那么新贵们在教育上下的苦心则说明他们想跻身上流社会的决心。
北京高尔夫协会会长每周给自己孩子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课,包括一周两次的高尔夫训练、马术训练。
像马会长这样望子成龙的父母很多,他们的目标是要把孩子送进常春藤,或者是牛津剑桥等名校。而要实现这一步,首先要让孩子进入最顶级的美国高中,大部分是寄宿学校。
15岁女生Daisy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自己已经收到了美国加州一所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可以继续学马术、高尔夫;等她学成回国后,她会接手家里的生意,或是自己创业。
和以前人们留洋学习知识,留在美国为美利坚贡献汗水税金不同,现在的新贵们将孩子送去国外,更多是让他们学习美国的先进管理知识和社交方式,等到学成后便会马不停蹄地回到国内,帮助家里开辟更大的市场。
______
自信还是自卑?
中国新贵们尝试着以文化充实自己,真的就能成功晋升上流社会吗?
好像也并没有这么简单。
一位外国的培训师表示,中国发展得太快,很多人之前一直在努力工作,但并不懂得怎么享受生活。因此现在很多有钱人开始学习如何改善生活质量。
武汉某楼盘,物业照着欧洲小镇的风格做的,每套别墅售价500万到700万;很多人前来旅游观光;
工作太忙,没时间结交女朋友?有专门的爱情猎头顾问帮你选好合适的对象,只要参加聚会就行。
楼盘建设完全照搬奥地利萨尔茨堡的风格,施工队对照着图片直接复制粘贴。当被问到“奥地利人知不知道这件事”时,对方尴尬地回“不知道吧,但这个问题和今天的采访不相关”。
爱情猎头以客户的百万、千万身价为噱头,将爱情婚姻定义成一场交易。
新贵们尝试迈开步子享受生活,但似乎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依旧定位在奢侈、铺张、豪华等关键词上。这和我们之前写过的,比起追求奢华,更注重舒服和家族延续的老钱一族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有人认为像这样的课程、生活方式,本身面对的就是有了点钱,想往更高层社交圈发展的人,通过注意言行举止让自己变得更有气质,这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
也有人觉得这种纯属装神弄鬼,看似自信实际上却充满自卑,明明中国老祖宗留下来的礼仪文化就很不错,何必特地去学所谓的西式贵族教育?强行去融入不属于自己的阶层?
即便嫁给贵族成为贵妇,珂拉在美国“暴发户”亲戚上门时依旧尴尬
我觉得对于新富们来说,最大的苦恼还是如何成为一个“既有面子,也有里子”的人。之前写老钱家族时也提到,在中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鲜有还存续着的老钱贵族,因此现在的有钱人,想要跻身上流社会,还得靠一代代人的积累。
像香港许家(李嘉欣嫁过去的那家)就是富过了三代的老钱家族,少说也得奋斗了将近百年,更有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更是从18世纪开始就一直延续。中国新贵们的晋级之路,还得慢慢走。
你能认同天价礼仪课吗?
你身边的有钱人都是怎么生活的?
来评论区和我聊天吧~
编辑:Yokan、扎森多兰
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
我们将及时处理。
异想生活笔记(公众号):
分享机场、酒店、餐厅、家具、城市生活等一手生活体验,让有追求的你每天过得更好。
添加私人微信:m,了解更多优质生活资讯,及异想工作室有趣的日常互动,不定期还有好玩的活动,可以一起参与领福利哦。
小红书:岛主的吃喝玩乐笔记。
转载请联系。
这是我们一起启程的第458站,有钱人真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