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将的一生(2)
1940年,日军集中30万兵力猛攻湖北襄樊,张自忠的机会终于来了。
张自忠在襄河东岸打了一场胜仗,撤回西岸,与敌对峙。此时,他的第33集团军只有3个团的兵力在此,其他部队分散在各个隘口,不能抽调。但不知为什么,张将军非要再渡襄河,去攻打敌人的重兵。即便如此,张自忠作为中将总司令,不管怎么个打法,他本人都没必要亲率小股部队外出冒险,但他不顾部下再三劝说,非要坚持让冯治安副总司令留守,自己率区区两个团渡河作战。
张将军平素生活简朴,从来只穿土布军装,与下级军官无异,但这一次出征,他一反常态,竟穿上了黄呢军装。这让送行的人非常吃惊,他们后来才明白,他们的总司令已经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
5月14日,张自忠率部将日军第13师团拦腰切断,日军兵力是自己的数倍,但张自忠毫不畏惧,屡次下令冲锋。
日军屡屡受挫,奇怪这支中国军队何以如此顽强。当他们获悉是张自忠亲自带队,便于15日大举增兵,以1万兵力分南北两路夹击包围张自忠部,以期铲除心头之患。
5月16日,张将军布阵十里长山,日军以飞机和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中方阵地变成一片火海。张自忠身材高大,又穿着显眼的黄呢军装,目标明显,日军更是从三个方向,用交叉火力向他那里射击。
中午,张将军左臂中弹,但他坚持着给第5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一份报告。然后,他告诉副官:“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
此时,日军包围圈东北角尚有一个缺口,但谁都可以突围,唯张将军是没有权利撤退的,他不能因为做逃兵而勾起公众丰富的联想,于是,他让苏联顾问和文艺兵冲出了缺口。
下午3点,张将军腰部中弹,右肩和右腿被炮弹弹片炸伤,只能卧地指挥。(哲理文章 www.wenzhangba.com)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军又中三弹,却猛然站起,被身后的日本兵射杀,另一名日本兵跑上前去,用枪托击碎他的头颅,把刺刀插进他的腹部……
日军发现将军衣兜里的金笔上刻着“张自忠”三个字,大为震惊,立即列队脱帽,行军礼致敬,最后用棺木盛殓,竖起“支那大将张自忠”灵牌。不知道日军这么做是因为崇敬将军忠勇,还是依然像过去一样喜欢他的儒雅亲善。
不久,张将军的遗体被从日军修建的坟茔中起出,运至宜昌,停灵东山寺,数万宜昌人不期而至,悲伤之情溢于言表。但除了痛恨日军之外,他们是否为错怪过这位忠烈而感到深深的内疚?灵榇沿长江逆行送抵重庆,储奇门码头人山人海,10万人前来凭吊,而这些人又有多少当初没骂过张自忠呢?好在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明白了,棺材里的人是真正的英雄,但谁为他的死承担责任呢?报社和公众舆论会一致愤怒地说:该死的日本人!
这至关重要的惨烈一死,扫去了将军身上所有的荣誉阴霾,使张将军在所有后人、在国民党、在共产党那里,都成了名垂千古的民族忠烈。
5月28日,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蒋介石题写“勋烈常昭”,追授他为陆军上将,使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阵营战死的最高将领。
8月15日,延安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题写“尽忠报国”,使之日后成为新中国追认的“革命烈士”。
从此,媒体开始专心致志地描绘张将军从小就是民族英雄,大众也完全忘记了张自忠曾是他们唾弃的彻头彻尾的“大汉奸”。
编后语: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好人,英雄,真正的烈士。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