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钱买不到的东西--幸福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钱买不到的东西--幸福

2014-06-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引导语:钱可以买到很多的东西,吃的住的用的,可以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只是内心的需求又该怎么得到呢?

  昨天,看到了一份《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其中说到了在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居住的中产阶层,绝大多数都自诩从来就没有感受到自己幸福感,从整个白皮书的分析看,中国的中产阶层是目前幸福感最低的群体,也是得到社会关爱最少的群体。

  然而,从4月1日出炉的由十多家媒体联合起来调查编制的《2009幸福指数调查报告》中则更进一步说到了在中国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都难以感觉到自己生活得很幸福,他们身背房贷卡债,很多人都说自己“每天都感到身负着沉重的包袱,肩膀早已不堪重负”;有的人说:“别看我在人们面前光鲜灿烂,其实我是杠着面子流浪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还有的用郑智化的歌词表达自己的心声“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是不是就这样平凡到老,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由此,很多人普遍认为,只有赚到了钱才能“赚”到幸福。绝大多数的受访者不约而同的把赚到钱的多少等同于幸福感的高低。

  在中国这样一个非常看重个人财富、崇拜个人地位和社会保障还不健全,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国家,特别是在当今这种权力至上和拜金主义的观念深深扎根于国人细胞之中的时候,这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表现会更加的直白,而“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古训也时常教训着人们没有钱就免谈什么幸福?因此,人们产生拜金倾向和产生焦虑

钱买不到的东西--幸福

态其实也很正常。

  问题是每天生活在这样“伪幸福”中的人群太过庞大,尤其是拥有超高欲望的中产阶层,他们整天忙忙碌碌忙着赚钱,其实是有着很强的无奈失落,他们周旋在假面舞会,在外界看来像个人物,其实内心的焦虑根本就无法排遣,毕竟,那种每天睁开眼就已欠了银行很多钱的压力是非常沉重的。他们敏感于房价的上涨、敏感于油价的上调,敏感于自己驾驶汽车的档次,敏感于出入社交圈子的重要程度。为此,所有的人都在忙着玩追逐金钱的游戏,似乎只有赚到了钱才会赚到幸福。难怪不少国外的媒体都把中国评价为:世界第一拜金主义国家。(伤感爱情文章 www.wenzhangba.com)

  其实,在银行房贷卡债的追击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会生活在信用破产和家庭经济崩溃的恐惧之中,实在难以产生幸福的感觉,人们忙于筹钱还房贷卡债、忙于托关系为自己铺平赚钱的路子、忙于为自己营造生活保障,由此,整个中国不知不觉间已经弥漫在越来越强烈的焦虑之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年代,中产阶层面临的工作压力更大,需要承受生活的欲望也会更强。

  可悲的是,当一个社会绝大多数的人都在追求相同价值的时候,人生的价值取向便会普遍地趋向于一元化、同质化的倾向,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只会看重个人财富的多少而不再关心财富的来源了,因此,金钱至上,笑贫不笑娼才会真的成为整个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这也是所有转型国家的人们所必须淌过的心路历程。

  由此可见,焦虑的心态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的欲望强弱所左右的,同样生活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穷人就比富人更容易得到幸福感,工人比老板容易得到幸福感,农民比工人容易得到幸福感,老师比公务员容易得到幸福感,因此,对人生期望值低、不贪婪、不做超越自己能力事情的人通常都会比虚荣和欲望强烈的人更容易得到幸福感。

  一个人赚到了足够的钱是可以满足自己物质生活上的需要,也可以产生丰衣足食的满足感,但是否会由此而产生幸福感则另当别论,生活中没有钱不行,但钱也绝对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幸福感应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感觉,不是用金钱财富就可以轻易买到的。

  因此,赚到钱并不一定就会赚到幸福,但是,赚不到钱那就不太可能会拥有长久的幸福。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