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过度理由效应:变心的不是伴侣,是你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过度理由效应:变心的不是伴侣,是你

2019-06-30 20:01:21 作者:汤汤和爆米花 来源:胡慎之 阅读:载入中…

过度理由效应:变心的不是伴侣,是你

  每周日效应栏目准时等候大家

  这周给大家介绍一个关于亲密关系相处心理学效应。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讲诉一下你对这个实验理解或亲身经历!!

  如果有想让我们说的效应或原理也可以留言互动,如果觉得这个效应挺有意思的话,可以给我们点个在看哦!

  第三十九期的栏目,介绍一个关于如何维系婚姻的效应——就是过度理由效应!

  感情这种东西奇怪原本开始时候,都是你侬我侬,大家好像黏在一起少一秒都不行。但随着时间增加相互之间埋怨指责就会越来越多。我经常会听到身边的朋友这样说:

  “为什么他就不能像别人家老公那样对我好呢?”

  “别人家的女朋友才不会像她那么不讲理...”

  “你看看别人,一个朋友都懂得为我着想,你呢!”

  可说实话,要说他们的另一半没有做到“别人家”的伴侣那么好,是不公平的。我的确看到了他们的付出,但为什么当事人自己却看不到?就像现在会有很多网友吐槽另一半,指责对方对自己没有像一开始那么好了,肯定变心了。

  那究竟真的是另一半对我们差了?还是我们没有看到他们的付出?

  这就跟过度理由效应有关

  过度理由效应是指,每个人倾向于让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所以总是会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一旦找到充足的理由,就会认定这个理由是行为的主要原因

  而且,在寻找理由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倾向先那些显而易见的外部原因,例如,金钱权力等。这就导致了,当外部原因能够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就不会继续去寻找内部原因。

  它的提出,是通过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的认识协调理论衍生出来的,社会心学家德西等人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效应的存在

  在1971年,德西以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让他们各自解决一些测量智力问题

  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每个被试独自解题,不给奖励

  第二阶段,将被试们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被试每解决一个问题,就能获得1美元报酬。而对照组的被试无论解多少题,都是没有报酬;

  第三阶段,自由时间,被试们可以自由选择想做的事情目的考察被试是否对解题还具有兴趣

  最后的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被试在休息时,扔在努力解题。而实验组只会在得到报酬时解题十分努力,在没有获得报酬的休息时间中,失去了对解题的兴趣。

  这是因为,在第二阶段的金钱奖励被实验组看成是自己解题行为的外部原因。他们认为是奖励才促使自己对解题本身的态度出现变化。所以在第三阶段,失去了奖励,他们也失去了解题的兴趣。

  而对照组被试的解题兴趣,没有受到过度理由效应的损害也就是说,他们把自己解题的行为,归因为内部原因——自己想去解题,所以到了第三阶段,对照组的被试们依旧没有失去解题的热情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过度理由效应在每个人身上都发挥作用。一旦外部原因足以解释自己的行为,人们就不会再去寻找内部原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朋友帮我们的忙,我们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对方“是我的朋友”,所以他会帮我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如果换成是一个陌生人帮助我们,我们可能就会觉得特别感激,认为对方是个“热心帮助他人”的人。

  可明明都是帮忙,为什么只是人的不同,就导致了我们的态度相差这么多?这就是过度理由效应的影响

  我再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丈夫知道妻子喜欢花,所以他每周五都会买一束花回家,送给妻子。一开始妻子会觉得很感动,认为这是丈夫对她爱的体现。但随着时间久了,妻子就有可能把这种爱看成是“责任”,认为丈夫送花给自己是正常的,是责任。

  这就导致了,如果某天丈夫因为工作或其他事,买不了花带回家,妻子就会开始觉得,丈夫是不是不爱自己了?他为什么不再像以前那样了?在他心里我肯定变得不重要了。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责任”是妻子认为丈夫会这么做的外部原因,而“爱”是丈夫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内部原因

  当妻子认为责任可以解释这一行为时,她就忽略了丈夫会这么做的内部原因。所以,有时候夫妻之间的相处,除了要看到责任外,我们还需要看到责任背后的爱。

  总的来说,对于过度理由效应,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把我们所认为的外部原因理所当然化,因为这往往会令我们看不到行为背后真正的内部原因。

  2、不要过多为对方付出。过度理由效应在每个人身上都会产生作用,所以一旦你过度对一个人好,他就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会不知道感恩,这也是部分渣男/女会渣的原因。

  你是否也曾被过度理由效应影响过呢?或者你身边是否有人正处于这个效应的影响下呢?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过度理由效应会让亲密的人不再亲密,

  让他们把原本应该的沟通交流

  看作是任务、责任。

  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对于沟通的兴趣,

  两个人明明处于同一空间

  却彼此无话可说

  本次老胡联合婚姻家庭指导师茹心老师

  针对亲密关系的“失语症”,

  进行一次社群直播

  本次直播是社群专属直播!

  只要在老胡的任一一个群里,

  都可以收听直播!

  还没入群的朋友,赶快扫码进群!

  (ps:已经进群的朋友,不要重复添加)

   作者简介

  汤汤和爆米花,胡慎之公号电影专栏作者,爱养羊,爱吃爆米花的电影爱好者,公号:胡慎之(hushenzhixl)。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婚姻里的沟通,

  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