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耻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耻读后感10篇

2018-08-14 05:0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耻读后感10篇

  《耻》是一本由J.M.库切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6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耻》读后感(一):丢失了脸孔耻辱之神

  读库切的《耻》,想起哲学课上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里,“师”在这三人中的某个人身上,那就错了,“师”在这三人之间。类似思想也在《爱在黎明破晓前》遇到过,赛琳娜告诉杰西,如果有上帝的话,上帝一定不是在我这里,或你那里,上帝在你和我之间。

  读库切的《耻》,隐隐约约地看见了点陀式的影子小说文风和构架简洁清晰,我花了两个下午,读了两遍,走进了一扇墨绿色的不带任何装饰的防盗门,先是一个现代化Bauhaus式的住所,但空气里攒动着一些不安分的情绪床单上还留有一对刚做完爱的男女不冷漫也热烈情欲,接着是农场和花田,田埂上拴着牛羊,看家狗颤动的嘴唇上跃跃欲吠的威胁原始而荒蛮。防盗门真正引我走向的是一条久远的迷宫,耻辱之神的迷宫。

  小说讲了两件事,A事件发生主角卢里教授身上,是他一手制造并亲身经历的,B事件发生在卢里的女儿露西身上,他旁观并参与。在这两个事件中,充斥了大大小小的耻辱,卢里制造,被承担,甚至迫使他人承担的耻辱,然而,书名所指的“耻”不在具体可见的A事件或B事件中,耻辱之神浮在A与B的上空。可悲的是在A与B之间似乎再也没有一个地方,能让耻辱之神安身立命。耻辱之神丢失了脸孔,像一个丢失了牙齿老人,佝背蜷手,在AB周围徘徊游荡。

  他是吐着气息世界中的陌生人

  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误入歧途灵魂

  是黑暗想象所造就的东西,这想象

  有意造成了他无意中逃开的重重危机

  拜伦的《拉拉》,是卢里教授无法对他的学生避而不谈的一首诗,我猜想这也是库切创造卢里这个人物灵感来源

  卢里就是一个被撵走的路西法,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误入歧途的灵魂”。 在小说的开头,也就是故事A中,他还是开普敦技术大学传播系的副教授,研究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想写关于拜伦与他在意大利的情人特蕾莎的音乐,一部关于两性间爱情和死亡的室内音乐剧。卢里继承了拜伦的部分激情,已经是五十二岁,结过婚又离过婚的老人了,依旧不愿意从甜美感官之席上退位。见到自己心仪的女人女孩子全身流过色欲。呵,既然降临神启,为什么不来上一把呢。

  他的性事原先解决地还不错,每周四下午,一个固定的性伴侣公司妓女,有百叶窗的房间凉爽的床单和偷来的时间。爱玛·包法利不是也在偷来的时间里重整旗鼓么。一次意外的碰面之后,原有的固定性伴侣妓女离开,卢里看上,勾引,译者用了一个很严重的词“诱奸”了他班上的一个女孩梅拉尼。有才华,有浪漫主义情怀,照文中的描述高挑身材匀称骨架橄榄色的皮肤,飘垂的长发,对女人有一定程度吸引力”,有教授的权利,就算常年缺课,期中考试缺席,也可以拿到七十分的成绩,嗯哼,理想的幼奸。

  这也成了事情暴露后,审查会指责的一点: 作为握有权利的人,不应该把权利和性关系混在一起。大部分审查会的同事对卢里表现极大耐心友善,他们建议卢里咨询律师心理医生,借用现代文明的自我审查机构——法律保护自己,至少保住教授的饭碗。卢里却坚持在审查会上保持沉默,只说承认全部的罪行,而他的罪行是无法控制的情欲冲动。在他黑暗的想象中,审查会的人想看到的,不过是一场忏悔式的电视作秀,他不会因此而忏悔,因为好色多情出自本性,值得被尊敬。在故事A中,卢里抵触法律,反感教徒式抑制人类本性的虚伪的现代文明,因而弄丢了体面工作外界名声和尊敬,选择自我放逐,来到了女儿露西经营的农场。

  新南非的农场可不是现在赚城里人钱的农家乐,有山有水有果子万物和谐友善。全面废除种族制度,多数人执政的新南非初期,历史没有像奥古斯丁期望的那样,沿直线前进引向上帝之城,它晃晃悠悠地转个身,向前小走几步,倒退回原始社会。种族制度的废除,与其说是一个有计划政策,不如说是白人面对黑人暴动的一个无可奈何的临时应对,被解放的黑人奴隶与白人的恩怨还没有了清,警察与法律陷入崩盘,“听什么不听什么,全由自己的性子来,简直是无政府”。

  露西一接触农场就爱上了归于自然乡土气息浓厚生活方式,她护养流浪狗,照顾菜园穿着没有性别特征衣服,与女人同居,成为一名现代的独立女性,宣告一种自己选择的生活,走出前人阴影。然而,在新南非的农村,露西热爱的,选择的生活方式,却有些不合时宜的危险丛生。一个下午,卢里被三个黑人——其中一个还只是个孩子,关在厨房,对发生在露西身上的轮奸无能为力。在事故发生之后,露西雇佣的帮助管理农场的黑人普鲁斯特的家庭聚会中,卢里再一次见到了那个孩子。在故事B之后的情节中,我们知道这个孩子是普鲁斯特的弟弟,他很可能就是露西肚子里孩子的爸爸。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根据卢里的黑暗想象,普鲁斯特的种种言行都表明他或许就是这场事故的策划者,他利用黑人对白人的愤怒,挑起这场事故,使露西怀孕,好把露西手中的农田娶进门。在故事B中,卢里无法忍受女儿所经历的耻辱,这一次他成了审查会的同事,坚持让露西报警,使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尊严,而露西如同故事A中的卢里,不愿自己的生活接受审判

  与露西的分歧越多,争执越多,距离也越远。这时候,卢里遭遇到了这个故事中最大的痛苦,回到过去由现代文明统领的世界已是不可能:城里的住所被洗劫一空学校请了一位语言学教授,浪漫主义诗人被遗弃(有趣的是,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欧洲文学史复习笔记上正好写到:现代小说是现实主义的,它的精神是反浪漫主义的),梅拉尼也已经从A事件中复原,似乎还获得了力量,变得比原先更出众。卢里几乎把梅拉尼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女儿,梅拉尼不再需要他,而另一边的农场里,他真正的女儿还处在现实的危险之中。可卢里应该选择和她女儿留在农场么,他在现代文明中所追求的本性自由似乎可以在原始社会中被完全实现,可这一实现却几乎耗尽他所有的生命力。他身处城市与农场之间,却游走在它们周围,无处可去。万玛才旦的《寻找智慧美更登》里,导演想要去寻找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失的西藏古老信仰,却在一次次的寻找和尝试中被打破和推翻,最后暗光打在导演脸上,他说:经过这一路,我也不知道更登应该是什么样子

  我拖着行李,来到乡下的第一天,明显感觉到外婆看我的眼神中生分的怪异。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她跟我说:等你考完研了,去外企找工作,找那种工资高的。我继续埋头扒饭,满心歉意实在不能跟他们说啊,我的生活,我几乎虚无,对自己却十分重要的生活,至少现在,我的生活只能由我做决定,不需要大人指引。卢里试图为露西安排好农场的后世,让露西离开去荷兰住一阵,露西不愿意,因为她知道,农场的生活是她的所爱也是她的命运,她不愿逃离;不报警,选择与普鲁斯特达成联盟,因为她明白,如果她要留在农场,这是它必定要经历的危险。卢里所能想到的办法,露西一定都在心里想过一百遍一千遍,最后只能克服恐惧,从起点开始,从真正的一无所有开始,没有办法,没有武器,没有权利,像特蕾莎修女一样超越尊严,对着太阳挺起自己的乳房。她说:这场事故,也可以换个角度理解,这是为了要在农场待下去不得不付出代价。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时刻吧,明白所选择的终点前面是一条危险丛生的道路,却还是义无返顾向前,因为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命运了,如果放弃这个选择,整个人生都会暗淡无光,甚至不愿走或许同样能到达目的但更安全一些的远路,因为害怕迷失,越走越远。有一天,当我要为自己的生活付出代价时,我会想起露西的,也会想起海明威的笔下的老人,知道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命运中,但并不孤单。我为库切创造了这样一个人物而爱她,虽然这并不是他最大的意图

  故事的最后,失落了脸孔的耻辱之神卢里还是妥协了,虽然妥协地没有多少诗意。小说给怀孕的露西的最后一个场景美好的,她在农地里干活,皮肤晒得通红,透出健康神色。卢里特意买了一辆卡车,成为了护狗员,其实是狗尸体运输员,这时候卢里遇到了一条十分喜爱的狗,它跟拜伦一样跛脚,在卢里为室内剧构思弹拨班卓琴时,激昂地嗷叫。最后,他还是放弃让它的灵魂多留一个礼拜。放弃这条狗,或许意味着卢里放弃自己的激情,换取老人应具有的特点平静善良、耐心。这也是他要留在农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要多读读雨果的作品,他可是祖父辈的诗人。

  这篇文章,用柴静一篇文的题目作结: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灵魂没有归属

  《耻》读后感(二):爱与耻

  性欲作为自然欲望,是情欲最直接的表达寻欢作乐的人利用刺激的性欢愉来忘却自我,许多的人将性作为发泄自己欲望的方式,通过各种各式的途径找到你情我愿的另一方,戴维作为单身大学教授也沦为性奴中一员。在固定性侣索菲娅离开了他,他便立即开始物色下一个猎物,将目标锁定在年幼的足以当他孙女的学生梅拉妮身上,很快与半推半就的梅拉妮发生了关系。根据戴维教授的思想,这一切都是受欲望所驱使的,正常人无法逃避的,并认为自身在其中获益匪浅。他拒绝学校的安排,拒绝向社会和梅拉妮及其家人做出正面的道歉,拒绝忏悔因为身为爱的奴隶所做的触犯道德准则罪恶……于是他决定前往居住乡村结婚的女儿哪里避开所有的唾弃。在乡村与他曾不屑的人和事打交道,继续他性的生活,与女儿的朋友、那个不修边幅的女人躺在地板上通奸,这是发生在那件厄运般事情发生以后。

  女儿被三个黑人轮奸,自己也因此受伤。人们对此事只字不提曾经的大学教授对性的态度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令人感到耻辱的事紧紧将他包围,这一生,也许就这么浑浑噩噩,被捆绑在性的驱使下。他拼命的想让女儿离开农场和他去城里,远离这悲痛之地,女儿却执拗回答这是命。他独自一人来到被他亵渎的梅拉妮学生家里,向他们全家人做出了道歉。他曾经的耻辱似乎得到了原谅

  接下来的噩耗是女儿怀孕了,是那三个人的孩子,女二决心将它生下来!这女二的秘密对于他来说可谓是真正耻辱到骨子里……生活该怎么继续下去?

  我们的理智不该被生命中的一部分事物支配,而是在理智下处理好所有的事物。生活之所以美好,便是我们处于爱的笼罩中。

  《耻》读后感(三):后知后觉始为耻

  种族隔离背景下写就的文本,在民族意义上看似高过了对独立个体兴衰的慨叹。然而不得不慨叹,库切一层一层书写出人性柔软懦弱,它们如何在内心的欲望、生活的困顿逼迫下被剥离的丝毫不剩。

  库切笔下,与女同学偷情的教授卢里被贬斥乡野。在主角世界中,即便是僭越世俗的交媾,和禽兽诊所里的偷情,都是世俗默许的应然之物。冷静旁观者视角看待自身经历,一切行为无非是欲望的泄洪,他人指摘。这已预示着一种自恃才与叛离,道德评判标准在卢里被大学放逐后,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全书分为四个情节段落,第三部分最为精彩。与女儿的尴尬与不解,以及同周围环境的出离和漠然刚开始消解,本是平静且圆满的归乡,却成为见证女儿被暴㑦歹徒袭击残酷经历。卢里因灼烧而残破的耳骨,更是对昔日大学教授的疯狂耻笑,击破他已残破的道德砖瓦,碾碎的万般彻底。

  此刻,施暴者和被施暴者的双重身份集于卢里一身劝说女儿露西离开“荒蛮之地”的过程,像是伪善的犯罪者妄图自我救赎和开脱,披上了执法外衣,意在粉饰一切有悖自己意愿发生的事情,并对过去加以合法化。而那倏忽得知的消息:露西腹中怀上了混杂着强暴者血液、如幼虫一般的婴孩,让 卢里无法面对自己充当施暴者时的自圆其说

  末尾,贝芙肖诊室里那被臂肘夹起的最后一条狗,仿佛就是残存在卢里身体中最后一丁点羞耻感,“对,不留他了。”亦是他对自己作为道德人的最终阉割。

  一次次双目定视强装投入,但我承认那时的自己是完全怯懦的。即使尽力投入作者叙事节奏,总也觉得哪怕仅有一双眼撇到书页中的文字,我便成为了完全的裸露,精神上、肉体上,易受到攻击对象

  情欲在干涸的身体里涌动,性的符号图腾似样高悬昊空,代际之间的漠然,人心叵测于层层叠叠情节单元背后无力的伸张,最后是穿插在人与动物之间怪诞的对比…这些,如若阻不断的洪流,打湿了整本书又淌了一地。即便我是相隔时空、穿越虚幻捡起这些流动的意义,潮湿黏腻冰冷的感觉还是顺着指尖翻上皮肤,不禁抖落下满身寒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耻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