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可饶恕》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不可饶恕》影评10篇

2017-11-11 21: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可饶恕》影评10篇

  《不可饶恕》是一部由李相日执导,渡边谦 / 柄本明 / 佐藤浩市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可饶恕》影评(一):结尾渡边他死了吗?

一部失手的翻拍。日版没有能保持美版戏谑又带点英雄主义的氛围。整体故事压抑和释放不够。导致有点不痛不痒
原作那种以西部之魂的身份调侃西部片终结西部片的趣味性未能在日版中体验。对于冲着翻拍的观众来说确实是会有点失望的。
本来以为会看到一出调侃武士片神话情节的武士片,看完后发现失望了。
导演出处用心想“破”的欲望却y因为未有先“立”而导致片子零散。硬生生的把阿伊努族和大和族的历史矛盾塞了进这个英雄主义的片子。
或者日本的语境中不可饶是指不被饶恕之人,也包括渡边谦本身吧,要记得美版是一个好结局
那个被画、花了脸妓女的角色也变成了最后和阿伊努小子回家照顾小孩。
而触发剧情的原因改为老同僚而不是毛头小子,再加上一开始就把刽子手的角色写实了,没有了原版那种悬念感。
选角方面更不用说了,原版西部之魂伊斯特伍德的落魄表演高手真相亦幻亦真,到和最后真相大白大爆发就过足了瘾。
可惜日版三船老爹仙游未能找到一个在荧幕上有着武士之魂资格的演员,渡边谦也只能是将就将就。
结尾渡边他死了吗?听说他坐俄国人的船去了美国成了大财团老板。
后来还因为发生了一些经济纠纷勾搭上了小李子的盗梦公司在2010年干了票大买卖。

  《不可饶恕》影评(二):《不可饶恕》——武士片的异化和回归

    对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92年的版本来说,这次日本版的翻拍可谓极具诚意,不管是时代特征、人物设定还是故事架构均忠实原有版本。电影的翻拍不比老画的临摹,一个预知揭晓的故事能否吸引观众,一个老故事是否常讲常新,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是极大的挑战,电影必竟是一次过的艺术,一部影片观众倘且不想看第二遍,何况是翻拍片。不过对于经典的影片总能跨越时间和地域的界限,在不同的文化人群中得到共鸣并历久弥新
    翻拍一部影片并不是简单的旧酒换新瓶,而是要看在现有的阶段后人所能达到的高度,一部好电影会常看常新,而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观看同一部影片其感受的差异也在情理之中。具有韩国和日本双重文化背景的导演李相日,在看到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饶恕》时想到同时代的日本当在情理之中。
    在笔者看来,老版的《不可饶恕》虽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西部片有所颠覆,主要来自于人物的刻划上,英雄垂暮夕阳晚照,再不见往日西部片中的烈马快枪。至使整部影片笼罩于悔恨无奈的氛围之中。影片通过垂暮英雄威廉·莫尼的现实境遇为往日的牛仔精神唱出第一声哀歌,而通过他心理的转变反映出英雄时代的终结。影片对人性善恶复杂性的描画为我们勾勒出不同于以往西部片中的正邪对立,“不可饶恕”并不特指影片中伤害妓女的凶手,而是指代影片中的每一个人。伊斯特伍德通过威廉·莫尼这个另类西部片人物强行宣示西部骑士时代的终结,并用这部作品为西部片画上了句号。影片中有一段对英格兰鲍伯的刻画很具有代表性,带着往日英雄的余晖在偏僻的小镇耀武扬威,带着个传记作家当随从,满口对美国新大陆的调侃和不屑,以及对自己辉煌事迹的吹嘘。而情况急转直下,卸下双枪之后糟到了一番毒打,这种打斗方式有别于其他西部片更是对西部精神的戏谑和讽刺。当然,这一段被李相日原封不动地搬到了日本版中,具有同样的效果。
    可以说,影片着力于叙述美国西部开拓史中后英雄时代的个体的人,并用充满忏悔的人物设定及阴郁的格调从侧面还原出狂野西部的历史转型。通过威廉·莫尼个人的转变暗指一个时代的变迁,影片最后的字幕更指明一个人从牛仔到商人的转变。
    而李相日的版本,在忠实还原老版的基础上加大了对于时代的刻划,从江户到明治,武士时代的终结,新旧文明的碰撞,在影片刚开始便上演了新政府追杀落荒武士的一幕。影片又巧妙地将故事安排于蛮荒之地的北海道,这对应了原版的美国西部小镇,都是法外之地,却自有其江湖法则。虽然目光仍落眼于化外之地北海道,而整个故事格局却在讲述整个国家的时代转型。如果说原版讲的是“西部往事”而新版则将其扩展为“幕府往事”,从原有的地域变迁到现有的国家转型,眼光相同,格局却变大了。
    幕府时代的结束造成武士阶层的瓦解,从原有的武士变成现在的浪人。而他们也在积极适应这个时代,卸甲归田的釜田十兵卫,进入新政府的大石一藏,抱残守缺仍自称武士的北大路,当然还有一心想赚钱开矿当商人的金吾。这些原有的武士在新时代上演了不同以往的武士传奇,不再如过去一般为了主公和藩地相互征伐,当武士的荣誉面对生活的困窘时,这已不是原有的武士电影。或者说,正如《七武士》一样,当武士变成了赏金猎人,武士外在生活法则和内在的荣誉感已发生着变异。
    不同的时代环境决定了个人的角色定位,《七武士》中的六个半落魄武士不再为原来的主公效力,为了生存他们受雇于农民,但武士的荣誉感和武士精神仍然贯穿全片。到了李相日版的《不可饶恕》,武士精神已成夕阳晚照,当衣着光鲜的武士北大路糟到当地执法官的毒打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影片对所谓武士精神的嘲讽。就连妓女们也说“武士耀武扬威的时代早过了”釜田十兵卫一行三人的杀人动机已不再是为了悍卫荣誉或者效忠主公,而仅仅为了钱财,最后十兵卫的酒馆杀戮也仅是复仇的江湖法则。从武士到赏金猎人的转变,反映了大时代的变迁,也是对传统武士片的背叛
    阿依努人是李相日版的创新,在老版本中找不到对应的角色,而这一创新扩展了影片关于时代变迁的主题。正如好莱坞电影《最后的武士》中对印第安人的侧面描写一样,影片中的阿依努人和武士阶层一样都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改造对象。新政府要求阿依努人移风易俗,要求武士阶层刀枪入库,阿依努人改变了服饰,而我们看到影片中的武士们也俨然如现代人般割去了发髻,有的更穿上了西服。而影片中的阿依努人和众多的美国西部片中的印第安人一样,是传统、善良美好的象征,这跟征服者的野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十兵卫最后称那个阿依努族伙伴为“我唯一的朋友”,而他深爱着的阿依努族妻子也教会了他善良和爱,使他回归到美满的家庭生活跟过去的杀戮彻底决裂。
    非但如此,我们还能从影片的武器上看出时代演变的进程,影片中新旧时代的交替,造成了个人角色的混乱,外在表现为武器使用上的杂乱无章。在以往的影片中如果表现时代的变迁,通常的作法是使用刀剑的旧势力跟使用枪炮的新势力的对抗,在《最后的武士》中我们就看得很清楚。而在李相日的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各派势力对武器的混乱使用,在影片中有武士刀,有滑膛枪,有左轮手枪,也有连发猎枪。你已无法通过角色来定位他的武器,这也充分表现了时代交替的历史特征。
    李相日版的《不可饶恕》从某种程度上说升华了伊斯特伍德版的主题,对原有武士电影的革新并不亚于原版对西部片的革新。影片虽对原有武士精神有一定的嘲讽,但找回的是对杀戮的忏悔和善良的回归。

  《不可饶恕》影评(三):失败的翻拍

这一版比原版差好多。
最大的问题是渡边谦压不住场面,他本来就不是那种气场特别强的演员,佐藤浩市比他强点,也有限。现在这帮中年演员挨个儿拨拉一遍,好像没有谁够格的。其实最好还是照原版的思路,找个六七十的老硬汉来演,日本影坛上一代的三国、绪形、原田去了,可仲代老爷子还在啊,至不济也该是石桥莲司那个档次。这片子本来就是为老英雄度身定做的,没了这一条,失败已经是天注定。
除了演员自身的问题外,剧本对主角的刻画也有问题。原版一直在刻画杀手今日的衰老和当年的残忍强悍,中间的反差是影片最大的悬念。新版一出来就是杀手雪地杀人,渡边谦壮实得跟个少林武僧似的,悬念马上就去了一半。剧本把角色的狠劲也削弱了,暗示在夕张屠杀天主教妇孺的其实是政府军,那十兵卫这个杀人狂岂非变成欺世盗名了么?
原版的高潮不是动作场面,而是芒尼大发淫威,警告全镇不要动妓女、不要开黑枪。新版最后十兵卫烧了人家的妓寨就走了,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新版加了阿依努人的情节,加进了火器与冷兵器的对抗,还对原版中几乎所有的动作场面大动手脚,拉长了打斗时间,可惜第一无益于刻画人物,第二无益于突出主题,都是败笔。原版的核心其实还是经典的西部片套路,在此基础上拓展深度,观赏性和思想性都有很高水准,而新版在类型片的层面上没做到位,新加入的东西分散了剧情,叙事张力不足,又削弱了原版对杀人和正义的反思。过于追求长镜头也是这一版让人看着很闷的原因之一。

  《不可饶恕》影评(四):算是影评吧

先交个底,笔者对日本的了解除了早期历史书上的介绍外几无其他,并非基于反感,也非基于二战受害国国民的仇恨情怀,就是单纯的不感兴趣,无论其政治、文化、法律抑或是风俗民情都欠缺主动了解的想法,所以,对日版的《不可饶恕》并无过多的看法,相较于美版的《不可饶恕》所隐含的文化属性也没有那么多的疑惑和求知欲。不过还是靠着恶补了解了些与日版《不可饶恕》故事情节相关的时代背景,在此就谈两点:
其一,日版《不可饶恕》所揭示出来的社会矛盾问题。笔者以为日版《不可饶恕》所要揭示的社会矛盾问题有两个,首先是日本人与北海道阿伊努族人的矛盾问题。这个矛盾在美版的《不可饶恕》里也有,在美版里的矛盾则表现为白人移民和当地土著人的矛盾。纵观历史,在对新大陆或是蛮荒地区的开发过程中,移民对当地土著人总抱以天然的优越感,即使这些移民在原生活地处于生活困苦抑或是感到绝望的社会底层。欧洲移民对北美大陆土著印第安人的所作所为如此,美版两牛仔对当地妓女的毁容如此,日版两个来自仙台藩的日本人对当地妓女的毁容同样如此。但日版突出的特点在于,在明治维新尚未结束的时候,虽说无论政治、经济、文化还是风俗人情都受到了西方较为开明文化的影响,但在明治维新之前统治了近700年的幕府所设立的武士贵族意识在日本仍旧根深蒂固,这就流露出警察署长对两个来自仙台藩的日本人所做的惩罚并不仅仅基于特定背景下的女性歧视问题,还多了一层武士情怀——一种对武士既尊重又畏惧同时也厌恶的情怀,所以警长也怕因处理他们而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这矛盾就显得“一点两面”的复杂。其次就是惩恶斗士代表釜田十兵卫和警察署长大石一藏的矛盾,这个矛盾比较有意思,往小了说是两个人基于价值观不同所产生的矛盾,往大了说则是旧统治阶层跟明治政府的矛盾。之所以说釜田十兵卫是日本旧统治阶层是因为十兵卫是幕府时代的产物。所谓的日本十兵卫大致等同于中国古代皇帝的御前侍卫,但笔者以为,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在日本众多的十兵卫中绝大部分都是服务于幕府或是幕府臣僚,比如柳生十兵卫,同时十兵卫也是一种沿袭的家族称呼,具有十兵卫称呼的大多都是辅助幕府的大家族子孙。1877年随着日本西南战争的结束,不仅日本资本主义革命宣告完成,也意味着幕府统治时代的终结。幕府统治时代虽然结束,但幕府的余党仍旧存在,釜田十兵卫就是其中之一,基于釜田十兵卫特殊的角色背景,在警察署长对仙台藩日本人的处罚偏轻甚至纵容时釜田十兵卫的内心活动恐怕就不仅仅只是惩恶的想法了,除了新仇旧恨应该也少不了。所以,笔者以为这个矛盾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虽然以绰号“刽子手十兵卫”名言天下的釜田十兵卫本身就是个没多少正义感的人与警察署长有违正义的处罚之间略显畸形的情感矛盾,另一方面则在于作为幕府余党的身份与明治维新政府代表之间的深层矛盾。明治维新对整个大和民族来说意味着民主和近代化,但对幕府等旧势力而言则是种灾难,对剑客身份来说的十兵卫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武士等级优势的丧失。
其二,就日版《不可饶恕》所隐含的日本历史文化基因而言,与美版并不具有共性,至少在具有根本性质的问题上不具有共性。虽说日本同美国一道在当今世界处于世界强国的位置,无论其经济实力、民主化程度还是文化水平都处于领先水平。美国在独立战争之后,于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从政治的角度团结了全美,又于1861年通过南北战争从经济上团结了全美,加上不断推进的工业革命(即使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的工业革命也未曾中断过)最终使其成为第一强国。日本则是首先通过明治维新的改革使其在政治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阻碍,而后又跟上了工业革命的脚步(某种程度可以说是积极且即时地利用了欧美工业革命的结果),又加上大和民族擅长学习和求知的精神,不断地在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上与西方靠拢,最终也成为几大世界强国之一。当然,这是很大很复杂的问题,并非笔者如此几句话就可概括,笔者将在正文第三部分有关中美法律文化的比较中尝试客观地予以比较分析,此处仅为简要介绍。

  《不可饶恕》影评(五):舶来外表下的日本本质

这部片子在外表上明显的是舶来的,披了一张好莱坞电影的外皮,而本质上,还是日本人的那一套对于武士精神的鼓吹。
首先,十兵卫并不是类似美国赏金杀手,只是一个雇佣杀手,而之前,十兵卫是一个令人闻名色变的刽子手。虽然则个杀手也曾试着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但是其骨子里的嗜杀的天性不可改变,这就是为什么金吾找到他时,他就能很容易的追随金吾去杀人,表面上是为了赚钱,但那是杀伤别人才能赚到的钱,影片中,金吾下不了手的,十兵卫下手,另外的同伙杀伤一个人后彻底崩溃,而十兵卫却为了金吾给金吾报仇,之身杀入警察聚会,最重要的是,十兵卫在杀人之后,整个人变了,变得坚强刚毅,令人恐惧,所以,这才是十兵卫的本性,嗜杀。
仔细推敲,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闹剧,嫖客因为妓女的奚落而伤害了妓女,警察署长罚嫖客送6匹马抵罪,妓女认为她们被轻视,自身价值只等于6匹马,于是出钱雇佣杀手,雇来了废物金吾,而金吾也知道自己的无能,邀来了表面上比自己还要废物,实质上却是真正杀星的十兵卫。
想想看,日本男人什么时候把女人当做人看,更何况是妓女。所以警察署长对于嫖客的惩罚似乎也就没什么不妥,而嫖客也按时完成了对于他们的处罚。而妓女们的悬赏,才是使小镇血雨腥风的根源。
看到影片中金吾和那个同伙杀伤生命后的纠结与忏悔,感觉非常可笑,当30万的生命被他们杀戮后,又有几个人表达了忏悔呢,非但不忏悔,还要竭力的掩盖。倒是十兵卫表现出的,才是日本人的真正本性,残酷的嗜杀。
嫖客是大恶之人吗?不是。警察署长是恶人吗?不是。影片中除了一个人外,都算不上是恶人,只有十兵卫是真正的恶人,是真正不可饶恕之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