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再爱你》经典影评10篇
《下一站再爱你》是一部由李德威执导,杨紫嫣 / 马浚伟 / 川岛茉树代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下一站再爱你》影评(一):《下一站再爱你》:找回生命的尊严
最近,我有一个朋友的母亲得了胰腺癌,全家跑到北京的肿瘤医院来治病,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民房照顾病人的饮食起居。他们那个院子里住的也全是癌症病人家属,和他们的情况一样放弃家里的一切来照顾亲人。朋友告诉我,很多人已经知道没什么希望了,但就是不想放弃,哪怕只是陪着走完最后一段路,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安慰。不过朋友说他最惊讶的是,每个人的脸上并没有遭遇不幸的暴戾、怨怼甚至哀伤,反而十分平和友善而且慷慨互助。也许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会发现很多以前想奋力争取的东西都不重要了,只想还原最真实的自己,用悉心的关爱为将逝的亲人找回尊严,也找回自己的尊严。
生命无论富贵贫贱,都是一样的脆弱。无论我们创造了多么丰富的财富,得到了多么显赫的尊贵,生命的属性都不会有任何改变。一抔黄土,一把火油,可以轻松地将我们的痕迹完全抹去。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终极恐惧,尤其是当你看到生命正一点点地消逝却无能为力,这种感觉更加痛楚。所以我们能理解《下一站再爱你》中阿猫心中的愤怒和敌意,父亲坐牢,还在花季的年龄还没享受过爱和幸福却可能要马上离开这个世界,她凭什么不能愤怒?她对周围人的捉弄并非是在宣泄这种愤怒,而只是在恐惧之下努力寻找生命的存在感。
女主角子萱这个角色看似又是一个白莲花圣母,自己得癌症了,还帮老公相亲,相亲的对象还是自己最信任的好友。你会觉得不是子萱的脑子有问题,就是编剧的脑子有问题。可是你要知道,这个角色是有真实原型的,她做的这件“傻缺”行为也是真实存在的。其实我们抛开所有感情的因素来分析,这样的选择是合理的。就像人物原型Tracy说的:“我看见他(老公)和别的女人在一起,我当然嫉妒。但是如果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个人还想着我,痛苦的是他。所以,我宁愿嫉妒。”这个看似抛弃了所有情感因素的选择,事实上却是基于最浓烈真诚的情感做出的。如果她不是真爱这个男人,又怎么会宁愿自己嫉妒痛苦也不想让对方痛苦?我们知道,生命弥留之际,是最痛苦恐惧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努力抓住和享受一切自己最珍爱的东西,所以那些王侯贵胄会让最钟爱的宠姬和最价值连城的玉石金器陪葬,而对于那些拥有遗憾的人,亲人们也会在这时候尽量让其得偿所愿。有谁会像子萱这个傻瓜一样不仅不让丈夫多陪陪自己反而亲手把他推向别的女人?
事实上那些看似风光入殓的王贵公卿,是最不体面的,因为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为此不惜践踏别人的生命来温暖冰冷的坟墓。而那些在生命最后的时候仍然被未了心愿控制的人也同样是为了逃避死亡而成了欲望的奴隶,让人怜悯。只有像子萱这样在最后的日子里选择孤独才是真正的勇敢,才是真正的体面。她不止维护了自己的体面,也维护了阿猫和其他癌症病友的体面,更维护了丈夫以后生活的体面。这样一个女人,当然值得所有男人“下一辈子再爱你”。
《下一站再爱你》影评(二):《做一个像萱萱一样的天使》
“相信你还在这里
从不曾离去
我的爱像天使守护你
若生命直到这里
从此没有我
我会找个天使替我去爱你……”
看完电影之后,这首插曲一直在我脑海里回响着。电影最后的那一幕,当万豪喝拿着一年前两人共同酿造的葡萄酒,久久的凝视着这片见证过他们的幸福的草坪,天边仿佛是化作天使的萱萱在看着他,带着微笑,或者笑中有泪。
萱萱,就是一个人间天使。
为了支持丈夫,她曾经甘愿放弃事业成为全职太太;为了帮助她人,她主动去医院当义工为病人们做心理辅导;而当病魔降临到她的身上时,她也以一颗天使的心对生命勇敢的微笑,帮助起了别的病人。 美丽,善良,坚强,乐观,它们就是萱萱的天使的翅膀。
看完电影后我跟闺蜜跟说,好希望有一个万豪这样完美的男人守护着自己,闺蜜的回答却狠狠的击中了我,她说几乎每个女人羡慕万豪对萱萱这么好,可是有多少女人拥有萱萱的优雅美丽自信吗?就像去年我们刷着求张亮这样的暖男时,我们自己是不是那个甘愿站在张量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寇静呢?
是啊,有多大的付出才能收获多大的回报,有多大本领才能有多大的收获。门当户对四个字有时候是对的,两个人只有拥有同样质地的灵魂才能真的心灵相惜,才能上演出这样令人动容的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所以,在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的道路上,每个女人都应该努力成为萱萱这样的天使,坚强乐观善良阳光自强。因为只有凭着这双天使的翅膀,白马上的王子才能辨认出你。我妄自以为,这样的相遇,便是一辈子了。
《下一站再爱你》影评(三):怎么爱你都不嫌多,下一站再爱你!
对生活抱有善意的人总是很美。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电影的名字《下一站再爱你》,却最先想起了火了一个夏天,被动洗脑的歌曲《小苹果》里的那句“怎么爱你都不嫌多”。到底爱有没有截止日期,爱情有没有可以计算的数量,一辈子已经如此之长,能有多少人爱一辈子不够还愿意许下一个天堂相守的愿望。这样的乌托邦式爱情本身就充满魅力,虽没有太浮华的画面没有星光闪耀的阵容,但他们塑造的人物和讲述的故事却成了最简单的打动。《下一站再爱你》充满了善意,把人类情感进行了那么极端的赞美,更成为一次善男信女的爱情朝拜之路。
电影中杨梓嫣扮演的角色虽然是影视作品里常常出现的“癌症患者”,但是林子萱这个人物还是有着与其他同类型人物不同的一面。她有着一个特别独特的视角来贴近这个人群,首先她就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善良热心的她是癌症治疗中心的一名义工,其工作内容是对癌症病患进行心理辅导。在电影中林子萱与形形色色的癌症患者交流,她帮助他们去更坚强和乐观的面对生活,不要丧失爱的能力。造化弄人,她发现自己也身患了癌症,这样的戏剧化转变看似过于巧合,但是当知道这个电影是真实故事的改编,相信很多人只能感叹生活真的是比戏更加出乎意料。是的,女主角从旁观癌症患者的角度变成了直视,但是影片最美好的善意就是相信爱,她有着自己的坚强,更有着一个爱她的丈夫的不离不弃、相守相依。
马浚伟饰演了这个好男人,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好丈夫。没有什么爱情比大难临头紧相依更动人的了。没办法,马浚伟给我的印象这么多年了还是深深刻在陈小春版《鹿鼎记》里的那个康熙形象,尽管他之后在古装和现代剧里都有过很多不同的角色但是终没有超越那个角色的深入人心。但是,这次《下一站再爱你》让我会很深地记住这个好男人形象,可以说电影中他同样撑起了爱情的伟大。
一部纯爱的电影,慢慢写下这段生命最后旅程的爱情信仰。爱不是随口的誓言,而正是这样经得起苦难和磨练的考验,即使上天不能给你完整的一辈子,但是怎么爱你都不嫌多,下一站去往天堂还有爱情,来生相遇更是厮守。
《下一站再爱你》影评(四):《相约不见的再见》
电影海报上的几个字,相约不见的再见。
因为马浚伟关注的片子,看了预告片以后,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
这部电影,应该又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
一个感动和希望交织的故事。
看预告片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我的EX
曾经很傻气的问他,如果有一天我突然被诊断出绝症了,你会怎么办啊?
当然是一直守护着你啊,他说。
可是,还没到那一天,他就已经离开我了。
有人说爱情万岁,而我不知道真正属于我的那份爱情在哪里等我。
我在想,电影里的他们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但是,那份浓浓的爱意却无比的洋溢着。
爱,就是给TA勇气和力量,抓住TA的手不放,直到TA生命的终止。
爱,就是在TA离开后仍然能够为了TA而好好的活着,拿得起放得下。
爱,就是最后的一个深情的拥抱,一个比永恒还长的亲吻。
爱,就是你若不离,我就不弃。
我相信,真正的爱情有超越生死的力量
我相信,真正的爱情能从绝望中诞生出希望
我相信,相爱的人纵使走失了也能在森林中重逢,纵使阴阳永隔也有再见的一天
或者,这就叫做下一站再爱你吧
相约不见的再见。
再见。
《下一站再爱你》影评(五):《从韩国到国产:爱情没有规律,爱情片却有》
每年很多的爱情电影销声匿迹在各色大片的世界里,真正出彩的大家会想起来的不知道能有多少,在开动脑筋努力回忆的时候,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也许只是那几部韩国的电影。
之前看韩国的影片,总觉得故事很慢,情节很淡,在缓慢相继的节奏中,有种娓娓道来的感觉,开心与愉悦总是前菜,在不经意中突然就遇到了重重危机,当然这也是致命的一击。各种神奇的疾病已经被列为韩剧的三大法宝之一,当然电影也逃不出这个套路。很老套却在各种故事里制造不一样的亮点,韩国影视剧也可谓苦心经营。更换各种角色,生不同类型的病,以不变应万变也许就是这个意思。
通过之前曝出的海报跟片花,以及官方宣传时的一些用语来看,大致可以猜到电影的一些情节,无非就是女主生病最后离开人世,男主不离不弃一直相伴。对于演员并不是特别熟悉,陆港台三地的演员合作,不同口音的演员一起,也许大家会像当年吐槽《北京爱情故事》一样,也可以成为一个看点吧。同样的催泪大片免不了的对比,怎么才能做到不落俗套,或许只能到上映的时候才能一见分晓了。
《下一站再爱你》影评(六):爱是什么?爱是永不止息
写下这篇影评完全因为自己是基督徒以及癌症病人家属。如果不了解基督,不可能会了解这部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爱。但是却因为某些原因,基督,原本应该是这部电影的真正的精髓,却被删减,实在有点可惜。
故事的本身并不复杂:一对原本是世界上最幸福美满的夫妻,Tracy和Peter,因为妻子Tracy被宣判患上了无法医治的癌症,他们生活从此被改变。
七年前,我的姑姑被发现罹患乳腺癌。她被宣判,她两年的生存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姑姑没有孩子,从小就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疼爱我的姑姑,两年后我再见到她的几率只有百分之五十。我去医院看她,她把胸前的那道疤痕“展示”给我看的时候,实在无言以对。对她刚开始化疗的时候,头发开始一把一把的掉。她看着心疼,直接去理发店把头发全部剃了。因为需要补充蛋白,每天吃很多的海参、鸡蛋、蛋白粉之类的高蛋白食物,却又总是会噁心,把食物吐出来,但还是要继续吃。曾经一头秀发、美丽的姑姑憔悴得让人揪心得心疼。
七年过去了,姑姑再次美丽,甚至比生病之前更光彩。
每次她和别人分享她的经历的时候,她总是说:如果不是基督的爱,我不可能有今天。
很多人不相信,但她知道是真的,上帝知道是真的。
单单地上的、世间的爱与情是有限的。只有在基督里的爱超乎一切、是生与死无法阻挡的。人是有限的,但是基督却永远不疲倦。神就是爱,爱是永不止息。
影片没有交代(或者尝试想要交代却不得部放弃),Tracy和Peter的信仰之路。但我相信Tracy态度的转变,确确实实就是上帝在做工。也许有人会说,信仰只属于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我想说没有遭受过试炼的人就应该更加感恩上帝的恩典是如此的丰富。
如果不是基督徒,也许我根本不会想看这样一部电影。演员的演技略显僵硬,编剧的台词让人联想到矫情的心灵鸡汤,摄影的画面甚至没什么美感,配乐显得非常突兀,等等等等。从服装、摄影、配乐、场景布置,都在告诉观众这部电影的成本很低很低,让我整部电影一直在出戏。而真真正正感动我的是片尾那几分钟,现实生活中男女主人公的娓娓诉说(我想也许整部电影都拍成纪录片会更令人感动)。
最后还是感谢导演愿意奉献上这样一部也许质量堪忧的电影。后来我知道导演为了这部电影卖掉自己房子的时候,很是佩服。另外,本来因为这部电影有Makiyo的出演甚至不太想看,但知道她为了饰演癌症病患者把自己的一头长发剃成圆寸的时候,对她刮目相看。不管如何,这部电影它是很多人付出努力摆在上帝面前的一份奉献。期待有一天,能在中国大陆的电影院里看到越来越多的基督电影。
《下一站再爱你》影评(七):基督教电影的前途在哪里?——阿客的胡言乱语
首先声明《下一站》这部电影我很想看,但是我目前还没办法看到,所以,这也不能算一部影评,只是我对这个话题的一点感想。另外,用这个题目的意思不是我知道答案,只是一些思索,也希望引起更多人来探讨这个话题。
这些年陆陆续续看了一些被归类为“基督教电影“的电影。我看来大多数可以归到一下三类
1. 圣经故事 这个太多了,比如最近的《Son of God》
2. 教会历史 比如《路德》《奥古斯丁》《暴君焚城录》等
3. 现实题材基督徒的生活故事(包括家庭、职场、恋爱、体育等)比如《消防员》《勇气》《天作之盒》等等
前两类暂且不提,要写又是一大篇。单是第三类现实题材就有不少。香港创世电视(《下一站》的片头似乎出现了他们的标志)和美国的AFFIRM公司都是立志于基督教电影的的制作。他们的电影我看过不少,每看完一部我都会上豆瓣看看评分和评论。我发现叫好的一般都是基督徒(从独特的用词可以看得出),而其他人评论里提到最多的就是”宗教说教“这个词。所以,克服”宗教说教“倾向可能就是基督教电影的最大难题。
但是怎么克服呢?我想找出一些成功案例来,又看了一批电影,还真发现了几个没有被骂说教的。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爱在春天来临》(2003),还有一个是《传奇42号》。当然肯定还有别的,我先说这两个。
《爱在春天来临》是一个系列基督教”纯爱“电影里的一部。豆瓣评分8.0,485条评论,只有一条提到”传教“,而且不是太反感的语气。其实这部片子剧情非常老套,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我的总结是:画面太漂亮了!另外配乐、演员都不错。换句话说,你让大家赏心悦目了,大家即便听你说教几句也不觉得太委屈。况且他没有说太多,点到为止。相反,如果这些基本功没做足,又要教育人家,也难怪人家生气。
《传奇42号》不是被定位成基督教电影的。但是这是我目前为止看到把耶稣的教导”打你的左脸,就转过右脸给他打“诠释得最有力的一个。豆瓣评分7.8,有不少批评,但是没有说他”说教“的。我的理解是,这部片子里,起主要”说教“功能的角色不是很多人印象当中的”基督徒“——温文尔雅又呆板无趣。虽然这是成见,但很多基督教电影里的角色就有这个倾向。这个角色有很强的语言风格,所以,那些可能有点”说教”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就不那么像“说教”了。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何必这么麻烦的要避免“说教”呢,该说就说,何必遮遮掩掩?一个思想可以有很多种方法说出来,甚至可以直接拉一个条幅,上面刷标语。只不过那样一来别人比较难以接受,而来信息单薄扁平。好电影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他用一种巧妙的形式传达了这个思想,而且让你反复回味这个故事的时候,里面的思想会有机地生长。
其实最有资格说教而又从不说教的就是耶稣自己了。耶稣比喻式的教育方式在当时的宗教语境里简直是一朵巨大的奇葩(此处褒义)。两千两年,每一代人读他的比喻,每一人在不同人生阶段读,都有无尽的收获。尤其是那个浪子的比喻,对普世人性的解读,精辟到了让人乍舌的地步。(关于这一点,推荐Timothy Keller的《一掷千金的上帝》)。这样的思想,如果用说教的方法表达,写上几本书也言不达意,但是一个小故事活画出来了,而且去转述给别人,也只需要三分钟。这就是不说教的力量。
好吧,回到电影。
前面讲的两个例子似乎都是在细节取胜。所以,我又在想,在更大的方面,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如果让我写一个基督教电影的剧本,我会塑造怎样的角色,让角色做什么样的事情。这时候,我想到去圣经里找找范本。但是一想到这里,我吓了一跳,因为突然意识到,如果让我编故事,我是不会写出圣经里面那种故事的。
你能想象哪部基督教电影的男主角,一个从小敬畏上帝的人,为了抢别人老婆杀了人家的原配吗?你能想象男主角的儿子要追杀他,而且当着所有人的面又睡了他的小老婆吗?你能想象男主角一出场意气风发、中间急转直下,最后年老昏聩地死掉吗?你能想象这样人上帝还一直对他念念不忘吗?反正我很难想象。我也想象不出男主角在上帝面前像孩子一样跳舞?更想象不出他在得知了那个造反的儿子被杀掉以后那样伤心失态到不能自制。(反正宫廷剧里没这种情节)
但是,这个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包括我自己。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他那字字泣血的诗篇,有赞美,有感恩,也有愁苦绝望甚至诅咒,但是从始至终这个灵魂里燃烧着对上帝的爱和眷恋。这样的故事怎能不震撼人。
这个男主角就是大卫。
为什么我们写的故事拍得电影不容易有这样的故事呢?或许是我们的编剧太心软,舍不得下狠手,把角色逼到绝路,让他背上这么黑的履历。亦或许是很少有编剧真的有这样深刻的与上帝同行的体验。因为其中的极致幸福和痛苦没有体验的人是编不出来的。实在要编,就只能说教了。
最后,再胡言乱语几句,或许”基督教电影“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因为没有一部电影叫做”无神论电影“或者”正能量电影“(我觉得正能量也是一种信仰)的。电影就是电影,爱情电影就是爱情电影,好看电影就是好看的电影。如果硬要说的话,一个人经历种种波折信了耶稣叫做基督教电影;一个人经历了种种思考决定放弃信仰也应该算基督教电影,因为后者也体现了重要的神学思想:人的自由意志。当然你对信仰的态度会决定你怎样写后面一个故事。
总之,“基督教电影”不是个容易的差事,如果你是个基督徒,你身边又有人动了这个心思要走这条苦路,千万千万为他祷告,给他鼓励。
《下一站再爱你》影评(八):《下一站再爱你》:我看到了一个故事
一部电影,没有明星,没有特效,甚至连一个正经的大场面都没有,只有一个根据真事改编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影片的全部所有,也是它和其它影片竞争的唯一依凭。
今天,电影的娱乐功能已经远远大于甚至覆盖了其叙事功能,但后者才是电影之所以为电影的根本。很多票房让人眼红的电影只是一个MV串烧或者段子集锦,故事根本看不到。一个好的电影故事,不是看观众有没有哭或者笑,而是看散场之后,故事有没有停留在观众的心里。《下一站再爱你》讲述了一个有点不太真实的真实故事,它像偶像剧一样虚幻不合理,可它又是真实发生的。以至于我在走出影院时都有一种恍惚,不知道荒诞的是电影,还是我们的生活。
女主角以刁蛮公主的幸福生活出场:无条件迁就自己的帅气老公,不用苦哈哈上班的豪门小媳妇(上无老下无小,爽翻了),忠诚体贴还不会和自己抢老公的闺蜜兼私人医生,上班不开心了一秒变踩葡萄的小土豪——女观众请不要翻白眼把嫉妒往肚子里使劲咽吧!完美的童话当然不会是最后的Ending, 忠诚闺蜜的一纸诊断书立刻让世界翻转,之前爽得你一塌糊涂,立马虐得你万劫不复,女主角的演技很赞,把听到噩耗时的心理变化表现得相当有层次,让上一秒还在翻白眼的女观众恨不得秒变知心大姐送心灵鸡汤。女主角刚刚从天堂掉进地狱,现在又要努力从地狱到天堂(精神层面),原有的故事和人物设定也随之发生反转,面对生活中的巨大变故,所有人都走上了一场心灵救赎的路程。从心理医生变为病人的女主角反而真正开始学会去医治周围的人,而病友阿猫要面对的不止是恐惧,更是她凌乱而痛苦的过去。在影片最后,当女主角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第一件事竟然是帮丈夫续弦,这个情节成了升华这部影片最重要的一个拐点,看似十分荒诞的设定,其实早就一路预埋,反而呈现出一种震撼的合理。其实影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但不是一个你侬我侬情比金坚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克制和大爱的故事。我很庆幸,在最后,我看到了这个故事,它留在了我的心里。
影片的叙事方式和完成度都非常的出色,除了男女主角,阿猫、牧师、院长、教堂里的老太太每一条支线也都毫不马虎,丫子客串的爆笑心理医生,阿猫的犀利金句、冷面笑匠院长更是亮点,缓冲了影片的节奏。卡司虽然一般,但每个人演技都是开挂了的(导演应该觉得赚翻了吧),饰演女主角的杨梓嫣在《甄嬛传》里演的敬妃虽然角色张力很大但戏份不多。这次在《下一站再爱你》可算撒开了,从一开始的任性阳光,到中期的阴郁冷漠,再到后期的豁达坚忍把女主角从生到死的生命形态和性格表现得极为到位,一双大眼睛里全是戏,实力派就是这么屌!饰演的男主角的马浚伟也完全抛弃了TVB式的演法,把一个丈夫面对爱人将要离去的无力和愤怒表现得十分到位。而饰演阿猫的Makiyo更是为了角色剪去长发,以平头素颜造型亮相,牺牲颇大。据Makiyo说,这个角色是为了她患癌症的妈妈而接。那一刻开始,我就相信了这个故事。
《下一站再爱你》影评(九):真爱在哪里
现实的社会已经让人类在爱情的道路上彻底迷路。今天又爱你的权利,明天有不爱你的权利。今天有爱一个人的权利,明天说同时爱两三个人也是我的权利。今天说是真心爱的,明天说爱情死了。爱情对于今天的我来说不是童话、不是神话,而是笑话。
《下一站再爱你》,吸引我前往电影院的原因只有一个,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比之琼瑶的花前月下、星星的穿越时空,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真”才最重要的(假的到处都是)。
现实生活中,还没见过真爱,都是假的,都是自私的,都是善变的。所以这个真实的故事抓住了我,让我看到世上仍有极少极少极个别极个别的人,是用真爱在爱,是用生命来爱的。
当真实的男主女主出现在电影后10分钟的时候,我真是有点诧异了,一直的观念都是漂亮或帅才有可能被真爱爱着。但真实的主人公竟然是平凡地不能再平凡,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路人甲路人乙。看来相貌并不能决定真爱与否。那么是什么使二人能够用生死用生命来爱对方呢?
电影的结局要告诉我们的原来是:信仰的力量。因为上帝先爱了我们,所以我们要彼此相爱。
《下一站再爱你》影评(十):目测导演第一次拍电影,演员第一次演戏
虽然首映是免费看的,也被导演倾家荡产的精神所感动(卖房子)。但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是烂片。给人一种小成本微电影的感觉。目测导演是第一次拍片,演员都是第一次演戏。演的非常假和做作。尤其是片中叫阿喵的。
我来稍稍吐槽一下剧情。片子开始是男女主角秀恩爱,秀恩爱秀的无新意,又漫长又做作。之后好不容易“牧师”出现了,以为他能引导什么,结果没有。后来阿喵出现了,以为会围绕这个古怪的女孩子会展开新剧情,结果又没有。好不容易在女主得癌症了,会以为是一部励志的凄美爱情故事,结果还是没有。老医生的古怪行为,让人以为他隐藏着什么重大秘密,结果更是没有。
我绞尽脑汁从各种细节观察出:原来是女主的私人医生很早就喜欢女主丈夫,即便是女主很早就患有癌症,也不告诉女主,等女主晚期时,又找来老医生说女主只有两个月的生命,打击她的精神。等女主死后,私人医生就能嫁给她老公了。我很气愤,原来主角竟然是那个坏心肠的私人医生。估计全场几百号人就我一个人能够看出这样深层含义,正当我为自己的智商感到骄傲时,结果就大结局了。女主死了,男主很伤心。原来我又错了。
毕竟结局时男女主角拥抱的那幕还是能够感动不少小女生的。再加上后面的一段黑白视频,说明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这就完了。
这个片子成本低到不可想象。我感觉我都能拍一部比它好很多倍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