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狐狸猎手》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狐狸猎手》经典影评集

2017-12-22 21: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狐狸猎手》经典影评集

  《狐狸猎手》是一部由贝尼特·米勒执导,史蒂夫·卡瑞尔 / 查宁·塔图姆 / 马克·鲁弗洛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运动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狐狸猎手》影评(一):肉已不是鹰的猎物

  老杜邦早在200多年前的法国已经赫赫有名,18世纪60年代,拿到了第一笔政府订单,作为赞助过美国南北战争的家族,在一战二战的军火买卖也积累了大量财富和生产力,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除了化学事业外,大举进攻建筑、汽车、钢铁行业,成为美国十大财团之一,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1986年1月26日,家族继承人约翰•杜在宾夕法尼亚的庄园旁枪杀了大卫•舒尔茨,他们不是生意场上的竞争者,不是名利场上的政客与伙伴,也不是为戏子争风吃醋的情敌。这件轰动性地枪击案,究竟什么原因,让一个富可敌国的人对一位地位如此悬殊的人开枪,想必《狐狸猎手》的导演贝尼特•米勒,对这事儿特有兴趣,才会想筹拍这部电影,好在杜邦家族开明地同意米勒把家里的事儿摆出来,还一个真相,也算是一种救赎吧。

  《狐狸猎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当事人之一马克•舒尔茨作为联合制片人出演了一个不起眼的裁判,借此片献给他亦父亦兄的哥哥,作为被害人的弟弟,用这样一种和解的方式,走出过去,走出哥哥如影随行的关爱。

  故事从马克•舒尔茨对一群小学生的演讲开始,不善言辞的马克拿着1984年的奥运金牌,振振有辞道,这不是一块金牌,而是一份国家的荣誉的时候,台下的儿童表情木然,与他澎湃的内心犹如冰火两重天。在接下来的镜头里,办事人员给马克20美元的演讲酬劳,并反复确认以为马克是大卫,马克那木讷而隐忍的表情把他的尴尬处境彰显无疑。随后,镜头紧跟这位摔跤世界冠军,住在和汽车旅馆像极了的房间里,吃着泡面伴着番茄沙司,和同是世界冠军的哥哥大卫一起训练。

  拍过大名鼎鼎的《卡波特》以及暗讽成功学的《点球成金》的米勒,这是他执导筒的第三部片子,依然是尊重事实的传记片风格,这次更加弘扬了他以人物为中心而不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表达哲学。因此,本片花了大幅场景铺陈马克、大卫两兄弟过往,为杜邦把他们招致麾下又置于死地的结局做足前戏。

  这组前戏中最出彩的是兄弟两训练的那场戏,在哥哥为弟弟做肌肉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对从小父母离异的兄弟彼此的依赖彼此的施与受,哥哥把一个个放松、摁压的动作做得尽心尽力,而弟弟则透着一副心不在焉的深情。哥哥控制着热身的节奏,用一个背摔想叫醒弟弟的不在状态,而弟弟恼羞成怒,擎起小臂击在哥哥的脸上,鼻梁的毛细血管破裂了,哥哥用T恤拭干了血迹,旋即就把弟弟制服在地上,读秒五下后依然动弹不得,弟弟马克的脸上布满了泪水

  近身肉搏已经成为兄弟间的角力与对话。

  许多个像马克一样的奥运冠军,在巅峰过后陷入窘境,这也等同于普通经历职业生涯顶峰后的失落,对过去的眷恋对未来的抉择,被想要的太多和能做的太少之间夹着的那股子难受。

  其实,难受的不仅是屌丝,还有像杜邦这样根正苗红的富二代,当他站在祖辈们的战场上,沉浸在打下江山的无上荣耀时,愈发会觉得自己渺小,比起祖上的丰功伟绩和受人敬仰,作为家族继承人,他是乏善可陈的,因而,想建立自己的追随者,甚至是自己的帝国。于是,他在庄园里建了摔跤训练场,招募来郁郁不得志的马克,组建起狐狸猎手队;赞助国家队,把自己冠以国家队教练的名头,包装成一个争夺国家荣誉的导师。他已经玩腻了那些枪支弹药,看腻了那些鸟类和狐狸,他的下一个玩具是人,像马克和大卫这种把他喜爱的摔跤玩出最高水平的人。

  马克夺得世界赛冠军后,在杜邦与马克飞往议员晚宴的专机上,他教着马克练习演讲稿,叫他把那些鸟类学家、集邮家、慈善家的名号念得动听一些;也教马克吸食可卡因,拿着随身定制的皮夹,吸得优雅一些。此刻,他已经彻底捆绑住马克,用这两种进入上流社会的玩法,马克是他在自嗨后拉来的一个玩伴。很快,这个玩伴就不好玩了,马克在摔跤上难以精进又自甘堕落,于是,他又用资助的方法招来了大卫,让大卫行教练之实,他顶教练之名。

  和很多赚了大钱的富豪一样,想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可是,令他不解的是,他能够控制许多的钱,却控制不了一个人

  马克在败北1988年奥运会后,像个困兽一样离开了杜邦家族的庄园。镜头这边,一个特写对准杜邦的侧脸,像极了一只鹰,他那犹太人的高耸的鼻子似乎在嗅着什么,这个喜欢被叫做“金鹰”的家族,大抵都有这样的寻觅猎物的习性。可是,这次杜邦眼睁睁地看着曾经的猎物,竟然摆脱了自己。恼羞成怒与深深的挫败感在他的心里发酵着。不巧的是,在这个生产武器燃料为事业的家族中,机关枪、坦克是他们可订制的玩具,也是发泄不满、制造快乐的工具。由于母亲至死都瞧不上他的摔跤事业,爱与认同一直是他缺乏的,当他看到大卫轻而易举地就成为了摔跤队和家庭的核心,他那无以为继的野心又有了目标,于是,他拿起他的玩具,终结了大卫,只因大卫比他拥有的更多。

  ---------------------------------------------------------------------------------------------

  个人原创影评公众号 爱看

  微信号:aikanai

  电影打开了一扇窗,

  我们看见了生活,也看见了自己。

  原创电影评论,独立电影推荐

  和你一起聊聊那些属于你的笑点、泪点和心塞...

  《狐狸猎手》影评(二):老男孩迟来的青春

  每一个男人都会有着建功立业,缔造非凡的渴求。对于生在名门望族的约翰尤其如此,站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无数战士流血牺牲的战场遗迹里,瞻仰勇敢无畏的英灵,让他感到热血沸腾。然而日渐式微的家族里空留他自己和母亲,而母亲又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马。他想担起这个家族奋斗无数辈所换来的荣耀,带领他重塑辉煌,甚至化为全美国的精神偶像。然后他找到了潦倒的摔跤运动员马克,愿意将他培养成世界第一。两人一拍即合,迅速投入到世锦赛的准备当中。自幼父母离异的马克,一直跟着哥哥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起练摔跤,长大后倚仗着哥哥生活。活在哥哥的庇佑下,27岁的他像未成年人一样,渴望挣脱哥哥的羽翼,证明自己。当约翰找到他,展示摆在他俩面前的宏伟前景时,他知道,机会来了。

  然而约翰并不能教他什么。他不懂摔跤,能提供的只有场地器材,和大把大把的钞票。反而是马克在教他如何摔跤,比起教练,他实质上只是个赞助商。各自友情经历上的匮乏,使它们在训练过程中形成了富二代和穷屌丝之间不平等的友谊,富二代向他展示毒品酒精富裕的魅力,并向马克索要自己的金牌。穷屌丝则则希望通过证明自己的价值,去赢得他的友谊。马克是真的把他当朋友,一起喝酒吸毒,犯了运动员的大忌。约翰所渴望的是金牌,是刻入历史的那一刻,为此他甚至去参加摔跤比赛。在比赛中,马克为了不打击到约翰的热情甚至不惜贿赂对手,让他拿到第一。就像约翰母亲做的一样。然而精明尖锐的母亲一眼就发现了摔跤只是儿子的新玩具,而那个奖杯不过是另一个火车模型。

  母亲的态度伤害了约翰的自尊心,于是他便去伤害马克的自尊心。他像个孩子一样焦急地招入马克的哥哥戴夫来带领队伍,为了获得真正的胜利,他完全不在乎这行为会粉碎了马克脱离哥哥后所建立的全部自信。这之后的比赛失利,暴饮暴食,他从来没有陪在他身边,没有说过一句安慰话。大概那时,马克就意识到自己从来就不是约翰的朋友了。意识到约翰既不能带领自己获得第一,也不把自己当朋友,马克也无法忍受在狐狸猎手里再多呆一日了。他的离去,使得约翰本来就阴沉的脸更加郁郁寡欢。听着纪录片里虚伪的说辞,做为当事人的他当然清楚,自己根本不是什么教练,他没有引领改变任何人,更别谈什么精神导师,美国偶像。他妥协了,接受了,放弃了。

  然而他将错误都归结在戴夫身上,纪录片最后一幕是马克获得世锦赛冠军时两人相拥的画面,这是最接近约翰梦想的一刻。然而是戴夫的到来,撕碎了这一切,是戴夫对马克的训练失败让他们败得那么彻底,是戴夫破坏了他和马克的友谊,是戴夫只顾天伦之乐忽视了队伍的训练,使狐狸猎手永远不得成全他的梦想。他掏出枪指着戴夫,叫嚣道:“我是不是惹到了你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地歪曲了戴夫所有的行为,也不在乎戴夫行为的动机,他只在乎结果,他只知道戴夫的出现毁掉了一切,而自己要铲除这悲剧的根源,这也为他疲惫人生送上终点少年的偏执与狂妄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便是是青春的代价。但对于约翰来说,这青春来的太迟,而这这代价则要了他的命。

  《狐狸猎手》影评(三):其實真的對運動題材的電影沒興趣。

  但是這電影真棒!

  感覺好久沒看到這種談心不多但對人物內心活動刻畫的這麼細膩的電影了。。現在大多都是用談話或者內心獨白的方式來表現人物心理活動來著~。

  其實我本來沒覺得這是運動題材的電影。我以為是打獵的(標題么)

  看完真心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真想大哭一場( ´•︵•` )

  也真心覺得馬克叔是不可多得的優秀演員!!。表演並不浮誇但卻十分真實靈動。。在鏡頭前說老頭子是他的導師的時候。。那點兒太讚。。

  其實我一直在想。。之前Mark讓Dave一起去杜邦家的時候他可是怎麼都不去的啊。。後來老爺子到底跟他說了啥他就跟來了。。(;¬_¬)

  後面說自己留下工作讓弟弟走但是要給弟弟贊助的時候要哭了真是哎。

  太困就寫到這。

  《狐狸猎手》影评(四):《狐狸猎手》推荐

  电影《狐狸猎手》:今年的奥斯卡很青睐暗黑色系的电影啊,该片反映的就是黑色体育界的故事,它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奥运会金牌摔跤选手马克.舒尔茨及其兄大卫与亿万富翁杜邦之间复杂的关系,三个男人从互相需要,到控制、反控制、嫉妒、鄙视、失望等各种情感交织,最终走向悲剧结局。性格阴鸷变态的杜邦无法承受比赛失利及马克出走的痛苦,加之自己苦心经营的亦师亦父的形象尽毁,遂于绝望之中开枪打死了大卫,这位在电影中唯一正常的、温暖的角色。有人据此联想到美国梦的破碎,我宁愿相信这纯属命运的无常,人性的多变,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会遇上什么人,摊上什么事。现实中杜邦是这样为自己辩护的“那天我心情不好”,钱多任性吗,心情不好就要杀人?法网恢恢,这个怪胎终死于狱中,马克沦落,不复辉煌。本来昂扬向上的竞技精神却无法拯救三位主角的人生,看完电影竟有一种深深的荒诞感,不知这种悲剧如何去解?喜剧演员卡瑞尔饰演的杜邦,变态、阴暗、喜怒无常,实在太形象了,当他盯着你看的时候,真有毛骨悚然的感觉,这真的不是恐怖片啊!导演在解释如何选择演员时说“喜剧演员都很黑暗”,你们看电影感受一下。

  《狐狸猎手》影评(五):一个富裕的人格缺陷者,

  冷静的画面,安静的叙事,娓娓道来的竟然是一个这么残忍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舒尔茨兄弟,也是关于约翰杜邦本人。在这里先说说约翰杜邦。

  奢侈如皇室一般的豪宅,无数的奖杯和荣耀,在钱堆中长大的孩子,大概从小就受统治欲和虚荣心的熏陶。高高在上的他总是垂着眼皮用鼻孔看人,一双傲慢的眼睛后面只有一个巨大的空洞,你看不到爱,也看不到他所谓的热情和爱国之心。然而钱这个东西本身从来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与人之前因其而产生的距离,杜邦和他的母亲便是如此,在充满金钱的世界里,人人都忙着填满自己的欲望黑洞,对于他的母亲来说几匹世界顶级的好马远比自己儿子重要,当杜邦把自己赢得的奖杯(也算是买来的)放在他妈妈大腿上时,她却说“你没送我玫瑰。” 我本以为是因为年老的原因才会对自身以外都不予理睬,直到吸嗨了的杜邦忧伤呆木地说道:“When I was 16 I found out that my mother had been paying him to be my friend.” 她对他的一切都毫不在乎,而越是如此,杜邦就越想用钱和权来证明自己的能耐,一种昂贵的自我满足这个孩子长大直到中年,都在为了母亲的逃离阴影而活着。他无法从他母亲身上得到认可,便想买下全世界来认可自己。他把自己称作The Golden Eagle of America,用媒体宣传家族的富裕,把Mark当作独一无二的玩具到处炫耀,用毒品来麻痹自己。这个金光闪闪的人,无论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可怜又可悲。

  Mark是一个单纯的人,一身强健的肌肉也无法掩饰他的脆弱,他的生活环境和杜邦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有一个很爱自己的哥哥和一个想做奥运冠军的梦想。Dave是一个有着极强的家庭责任感的人,也是个老实人。Mark像依赖父亲一样依赖Dave,尽管他尊敬Dave,但打心眼里还是会把Dave看做对手,甚至是障碍,他知道自己无法像哥哥那么伟大,但年轻的自尊心还是让他觉得心有不甘。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杜邦能对Mark造成这么深的影响的原因,有了杜邦的资助和看重,他变得更自信,自认已经和哥哥一样厉害了,他把杜邦的影响力看作是自己的影响力,把这座靠山当作自己地位的提升,于是他对Dave一家对杜邦的不看重而生气。而他却徒然不知自己只是这个百万富翁的一个玩具罢了。看到Mark染上毒瘾开始喝酒觉得好心疼,他因为杜邦而堕落,而杜邦却怕自己教练的形象受损立马叫来了Dave,这让Mark的自尊心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但在自己失败的时候Dave却依然站在自己身边。Mark长大了也清醒了,从那个头发乱糟糟的穿着机车服的啤酒不离手的堕落小子,又回到了那个干净简单的摔跤运动员,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留在杜邦身边了。而就在这之前杜邦的母亲去世了。他放逐了那些昂贵的马,他那解脱的神态仿佛是走出黑暗的重生。然而他的重生是舒尔茨兄弟地狱的开始。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他竟然会杀掉Dave,就因为Dave无法对着镜头真诚的说出自己是他的导师这种荒诞的话。他就像一个暴虐的帝王,得不到敬仰就夺其生命。在他的眼里,得不到认可是最无法饶恕的事情,而他光鲜的外表已经无法掩盖道德和精神的败坏。鹰代表着美国,是力量和权力的象征,杜邦代表的不仅仅是任何一个为了钱权而丧失道德的人,而是对美利坚深深的讽刺,是暗示摄像机面前的美国背后隐藏着多少谎言,疯狂,和残忍,他的那三发子弹,也打破了美妙的American Dream。离开的Mark失去了哥哥,也失去了对那个简单的梦想的渴望。曾经的金牌运动员成为拳击俱乐部里的最有噱头的头牌,观众给予他的掌声是戏谑而非尊敬。那一声声“USA,USA” 是人们在拳击娱乐中找到的对美国力量的臆想,也成为Mark麻痹自己,逃避现状的Cocaine。

  《狐狸猎手》影评(六):恶意的饲养

  细思极恐。

  回过神的时候很难想象一部电影可以如此淡定的不停使用大远景和正反打,声音和画面设计都缓慢又充满力道,一顿一顿的钢琴声后面压抑阴森的气氛倏忽而起,惊心暗涌。

  teve Carell的戏好得惊艳,一颦一笑冷冷的透着傲气和孤独;Channing模仿摔跤手的步态都像得很;绿巨人随时都在扮演定心骨。

  剧本更是牛逼得要死,所有空缺出来的冷,漫长得像是没有尽头的沉默,简短的几次对话就一路平稳推进,就像人物的处境一样,到结局的雪地爆发才如此惊人的有力。

  这就像是恋爱里的三角关系,那些生命经历里面缺乏的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然后循循善诱的沉入混沌一片,但当这关系被第三个人钳制,你就以为是他引诱坏了自己的爱情,由爱生恨,恨生杀意。控制欲和嫉妒心,自负和公平,在背后的故事里竟然如此丰满。

  TW,Steve Carell演的好成这样愣是没捞到一个前哨奖,对鸟人更期待了……剧本是改编还是原创有人知道吗为什么也一直没看到有提名?!简直就是神经病!

  TW2,今年的电影都怎么了,Gone Girl, Nightcrawler, Foxcatcher,一个比一个暗黑!看完还怎么生活!

  《狐狸猎手》影评(七):《狐狸猎手》

  《狐狸猎手》~导演:贝尼特·米勒~是一部讲述职业摔跤手的故事~帅气的主演查宁·塔图姆,第一次认识他时,演的是一位拳击手,一路过来,看了他好多片子了吧,非常不幸,被我列为二等演员,有良好的气质条件,可是离那个优秀差距就是还有那么一点点,虽然也在进步,也开始接手到大片,可是啊,那个一点点啊暂时是很难逾越的,大块头的小木纳,这个剧情中基本从头到尾的愤怒怨恨眼神,就是他致命的缺点,少变换、缺少灵气啊~另一主演 马克·鲁弗,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演员,我看过的、他的每一部片子,都演得非常的棒,各种角色、平淡沉稳、也多才多艺,难得的一位容易被疏忽的演员呢~导演贝尼特·米勒,拍过的影片不多,用镜头展示的情节却是很到位,剧情中很多完全没有配乐的段落,故意的背景静默,只展现摔跤运动肢体碰撞及脚步频繁移动时发出的细小声音,似乎把声音这一环节单独拉到了镜头的前面,这种反衬很有特色~

  《狐狸猎手》影评(八):猎狐犬的一生

  整部电影看完之后给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说实话电影中涉及的主题很多,比如体育的宗旨,人和金钱的关系(金钱对人性的异化),人生的终极追求等等,而且很重要的是每一个主题拿出来都可以完整的拍一部电影。但是这部电影优秀之处就是将这些主题全部融入其中,让这部电影显得那么真实,那么生活。其实本来也就是这样的,人生本来就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如果单纯只有一个主题那么就只能是CCAV 6放的主旋律电影了。电影中的每个主题的刻画都非常到位,但是我想导演想要最终表达的还是关于人生的终极追求这个话题,这也就能很好的解释影片的名字“FOXCATCHER”了。

  其实支撑我这个观点的不仅仅是影片的标题,还有就是关于片中的主角问题。究竟这部电影的主角是谁?是第一个出现的弟弟?还是故事的发起者杜邦先生?其实在我看来,片中的主角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这类人就是“FOXCHTCHER”,片中代表便是弟弟和杜邦先生。其实仔细对比这两个人便可以发现他们的人生一直在追寻别人的脚步,换言之便是始终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中。弟弟虽说也各种拿金牌,但是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哥哥的帮助下;而杜邦先生虽是个有钱的富二代,但是始终活在他母亲的阴影中,而与弟弟类似,他的“成功”也是建立在他母亲的帮助(直接继承财产)下。这样类似的人生轨迹便造就了他们的人生终极追求便是像猎狐犬一样发了疯似得不惜一切代价的追在前面的狐狸身后,而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一点也在弟弟离开哥哥远赴他乡之后表现的尤为明显。而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杜邦先生始终将弟弟看做自己的朋友的原因,因为他们竟是何其相似。

  人的一生应该追求什么?其实实际上这个问题实在是过于难回答以至于电影里只是给我们了一个错误范例而没有给我们正确答案。我们从小到大在每个人生阶段都有数不清的“隔壁家的小明”在我们周围,上学的时候有学习好的小明,工作的时候有挣钱多(单位好)的小明,结婚的时候有娶到漂亮贤惠女孩子的小明,这些小明有可能是我们的朋友或是亲人,或者就仅仅是道听途说,但是他们就像是各种五颜六色的狐狸勾引着我们,而有些人就免不了成为丧失理智的猎狐犬,最终迷失了自己。其实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不要紧,要紧的是你不要盲目跟风,自己心里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才能成为人生赢家。

  :我才不相信那么有钱的杜邦先生会最终死在监狱,说不定人家现在正在加勒比海的沙滩享受阳光呢。美国的广 电总局又一次强行将有钱的罪犯绳之以法。。。

  《狐狸猎手》影评(九):人格独立,精神才能健全

  人格不独立,不论之前成功和失败,都不会成为她真正的教训,只有自己平静下来,看看自己拥有的一切,这样才能在遇到事情之后,不至于被人看低,因为他不清楚自己的状态和位置,他不会去评估自己,遇到事情之后他也不会选择瓶颈,所以他的行为肯定是超出了他原来想象的尺度,变得非常出格和不合群,所有罪恶的根源也在于此,然而想要真正的独立,还得是自己去努力不要受外界的纷扰,只有这样才能超越自己,为什么社会上的人都是如此呢,看不惯别人的成功,因为,他不愿意看见,甚至不愿意去学习,所以他注定就已经失败了,其实我的建议特别简单,遇到任何事情先平静下来,看看自己当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只有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情才能有效地挽回自己的尊严至少在我们来看,或者是在富人的角度来看,穷人的尊严应该会更值钱一些,因为他们并不在乎你的钱,他们在乎的是名声,所以有名声的人他们应该会比较喜欢些,人生就像滚雪球,本来已经开始滚了,结果自己又打散了,这就是人的嫉妒和自私决定的,想要脱离失败,就必须远离人性,因为只有尽量少的考虑人性的因素,才能不会做出失误的判断,只有深刻的了解到这一规律之后,以后再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会取得成效,就不会让以前的失败再一次影响自己,通常人们所说的心态,是第一位,为什么呢,从本质上来看,他们只是把它当成戒律,而并没有深刻的意识到成功并不值得荷西,失败也并不可耻,因为你并不知道你的对手是什么样子,可以说你面临的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你需要对这个位置有敬畏之心,你就不能骄傲自大,你也不能有恐惧之心,因为你越恐惧你就会越害怕,你就越不能成功,这个时候你就越不能做自己,本来不应该失败的结果失败了,这就是人们所谓的心态,在我看来,所谓的心态就是回归彻底的平静之后思考问题,说的更本质一点就是去掉人性没有成功于是百只有当下的较量

  《狐狸猎手》影评(十):有多少谋杀因荣誉之名?

  看过不少体育传记片,基调都是正面励志的,无非是具有超凡运动天赋的主人公遇上了人生导师,开发了潜能,发现了自我,赢得了人生。如果没有最后那三声枪响,那这个叫做“狐狸猎手”的故事,应该,或者至少看上去应该,和我们所知道的别的故事没有两样。”落魄前奥运冠军得到企业家资助重回状态巅峰“,有多少闪闪发光的励志故事的真相,我们从未知晓。

  作为一个在任何方面没有特殊天赋的普通人,我很难想象一个职业运动员,甚至是一个前奥运冠军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看今年大热真人秀”极速前进“时候,李小鹏大概有超过五次对镜头说:对于运动员来说,惟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拿第一。我相信他说的很真心,在我们国家,冠军衣锦还乡有人给立传刻碑,分房分工作,第二名和第三名却从此默默无闻,之后的生活无人知晓。毕竟不是每项运动都有那么多的观众,有职业化的联赛,当一切变到只有”拿第一“和”其它“,世界变得很简单,却也极其残酷。

  电影里一开始,Mark就已经是奥运冠军了,应该已经走到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巅峰,但他却看起来很不开心,后来大富豪杜邦看上了他,给了他丰富的物质条件,很快Mark又拿下一个世锦赛的冠军,可他看起来还是不怎么开心。后来Mark输了一场比赛,精神崩溃,在酒店房间里点了一堆垃圾食物大吃大喝自暴自弃,让人觉得职业运动员真的太惨了,为了那一刻的辉煌是该说克制好还是压抑好呢?突然对于运动员拿到冠军以后放纵自己,让人生陷入混乱这样的故事无比理解。Mark对着小学生和社会名流干巴巴地说出”为了我大美利坚“的时候,低着头局促不安,对于他,最重要的事情只是不让寄托于自己的人失望。当他始终诚惶诚恐称之为“Sir"的杜邦打了他那一巴掌并恶狠狠地说出”You Ungrateful Ape"的时候,Mark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害怕了才有了后面的崩溃,他终于明白自己对于杜邦或对于整个游戏来说,和杜邦老母养的那些赛马并无差别。如果没有了冠军,他还能算什么呢?

  再来说说另外两个人物,Mark的哥哥Dave,是片中人格最健全的人物。他有幸福的家庭,对于自己事业的热爱,只可惜是一个”弟控“,从小相依为命的两人让Dave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对自己的弟弟不管不顾。可以说是他救了人格根本没有长健全的弟弟,导致了自己最后的被杀。

  John Du Pont,看到一半我才意识到这个演员就是“四十岁老处男”那个喜剧演员,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Steve Carrel的表演令人无法忘却,以至于我去Wiki上查了Du Pont生平,看到真人照片一眼就觉得神似,几乎能想象这个内心极端扭曲自恋的人,穿着运动衣窝在沙发里一脸木然看自己的纪录片的景象。

  不管Du Pont组建Foxcatcher的真正动机是什么,钱太多任性,得到自己母亲的肯定,抑或是对于男性肉体有特殊癖好(影片中关于这点真是欲说还羞),他表面的动机是高尚纯洁的:成为年轻运动员的精神和人生导师;为祖国争得荣誉;你不会去,或者也没有办法去质疑他的高尚动机。所有当事人,包括Du Pont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作为一个富可敌国的土豪,他资助大学,赞助运动员代表国家获得金牌,还出资建造了一个自然博物馆。而对方作为一个只会摔跤的穷小子,不对获得的一切感恩戴德,居然说走就走,还要继续从我那里领工资?!那句”You Ungrateful Ape",多像我们耳熟能详的“组织培养了你,你却不懂报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