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杀17》的观后感10篇
《爱杀17》是一部由江丰宏执导,张韶涵 / 沈时华 / 陆廷威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杀17》观后感(一):爱杀死了,爱又救了谁?
其实还有两集没有看完,但是我已经大体知道最后的结局了,剧中的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静是可怜又可悲的,可悲的是在临死的时候心中都是充满怨恨的?我想在她被嘉伟不小心推下去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心中一定是不甘心的,为什么嘉伟最后还是爱上了姐姐,为什么自己还是没有狠下心看着姐姐死去呢?当校长赶到的时候,我相信静希望看到的是妈妈的疼惜,没想到换来的却是亲手杀了自己,我想静无论死的有多惨,都不如内心的凄凉吧。
也许编剧让静晚一点死,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不同了,嘉伟同样是内心充满恨的人,他恨他们一家,可是我相信他是真的爱上了真,正在被真的单纯一点一点的融化,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他可以眼睁睁的看着静沉沦,却一点怜惜都没有,这样的一个恶魔,我真的不知道最后会有怎样的结果,可是当爱情悄然来临,他手足无措,支持自己活下去的勇气慢慢转移了,也许再给他一点时间,恶魔也许真的会离开。当然最后真并没有完全理解他,最后想说的我爱你,没有说出口,我想临死的时候,他应该是带有悔恨的吧。至少嘉伟比静幸运的多,嘉伟遇到了真,感受到了爱,可是静呢?当克杰的出现,其实克杰在慢慢融化他的心,如果真的仅仅是利用,何必要将自己的秘密交给他呢?那些久违的笑容应该是最纯真的吧。。。
最后的结果,我想大家有可能是原谅嘉伟的吧,还是希望宜真能够相信他是爱她的,可是从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来说,经历了这么多,她还能在相信谁?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们四个人在这个家庭里面生活了十几年,居然有这么多秘密?”即使宜真最后知道静是如此的不堪,我想大抵宜真还是爱静的,因为宜真心里充满了内疚和无解,他无法在相信任何人,如果嘉伟死了,也许宜真会慢慢明白吧~~~
剧中我挺喜欢沙也迦的,爱的执着,爱的坦荡荡,也喜欢那个没有大脑的克强,男人的爱或许真的没有女人来的细腻,克杰最后的死不能说怪克强,只能说克强无法给他一个完整的家,温馨的家。。。
最悲剧的莫过于杨仁佑,他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欲望让他欲罢不能,只可惜了钟老师,钟老师的脑袋真的不是一般的笨,爱情面前果然都是傻子,克杰也一样。
最后还是想说,如果十七岁的时候看完这个篇子,也许那时候的自己就真的不一样了,震撼心灵!
《爱杀17》观后感(二):扬起成长的风帆
我从来就写不来影评,总是看后感受很多,却一直无言表达。
终于在今天看完了这部局,最让人心酸的还是最后的那幅画面,在泳池里遨游的宜真,坐在池边打着水花的宜静,以及最后落在一起的小手,如果当初……,那么……
事情总是有那么的虽然但是,如果那么。当活着痛苦万分的人死去了,却留给了活着的人那么的感悟和谜语,当一个个事实被挖掘,当人性被一层层的撕开,活着的人永远是必须承担得了一切的人,必须是坚强的人,必须是积极成长的人。
那么多关于成长的真实、伤心、残酷的词语和句子,在宜静平淡的语气中一个个跳跃,那个柔弱的、平静的小女孩,淡淡的笑容下藏着一颗早已死去的心,那颗受伤的心早因为等待救援时间过长而死亡,波澜不惊下面藏着一个恶魔,就像宜静说的,也许她忘了在她利用报复的快感毁掉别人的时候,她也也变成了那只因为饥饿发怒咬住自己尾巴的蛇。
17岁,青春的年纪,17岁,残酷的年纪。当我们迫切的想要长大,当我们发现已经长大的成人的真实状况,已然来不及我们说暂停了,我们还是不断地在承受,在成长,在叛逆,当我们还想做那个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小孩时,当一件件事情需要我们去辨别承受时,没有人会管我们的感受,没有人会管我们是否能够健康正常的成长,因为是在要成年的年纪,已不允许我们的任性。
从没有看过写青春期成长这么深的故事,我也不知道原来有的人可以这么辛苦的成长,不管我们做错了什么,只是迫切的想证明我们已然长大,不想再受人摆布,迫切的希望能掌控我们想掌控的东西而已,没有人告诉我们不可以。当我们失落,当我们受挫,有谁,陪在你的身边?17岁,正是高中背负沉重学业的年纪,有太多的家长只关注成绩而往往忽视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小孩子总是那么认真,追求真实。也许还这么执著追求真实的人都不算长大吧。大人的世界那么虚伪,那么肮脏,还一直都教小孩子要诚实,要这样,要那样,真的搞不懂。以前听过这样一句话:男人喜欢说谎话是女人惯的。其实,用在大人和小孩身上也同样实用。“往往我说了九十九句真话没人相信,我说的那一句谎话却被别人信了”,是九十九句真话留下的效应,还是人们丧失了辨别的神经。曾经纯真的童年和少年……
不禁想起了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离开真的残酷吗?或者温柔才是可耻的,或者孤独的人无所谓,……或者逃避比较容易吧……。
写到这儿,我已不想再写,还想再说的,就是也许柔弱可以掩饰一切,可以降低对手的戒心,可以……
成长的路有多长?天涯海角那么长吗?
如果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谎言的话,我们是不是不应该说真话,因为说真话的就会遭遇"You are out; Never in."的局面。那不是一种寂寞,也不是一种孤独,而是一种死亡。十二年前的一次镇定自若,换来的是十二年后的一场惨烈死亡。死亡并不代表结束,而是一个阴谋的揭发——丧父的心痛,得知父亲并非意外身亡而是因母亲外遇自杀的愤恨,造就了两个孩子的阴谋,游戏也就此开始……孩子憎恨大人的虚伪,可是,当他们进行报复的时候,却也拿虚伪来包装自己。每个人都有一个面具,只是材料不同,戴的时间不同,越是长时间暴露在众人的目光之下,越是那些目光的焦点,他或她的面具就越是坚不可摧。面具下面,是他们最脆弱的真实,幸运的人会等到那个能揭开面具的人,但大多数的人只能在死前——据说会回放自己一生的时刻将面具摘下,用最纯真的眼光,眷恋着这个世界,也许只有几秒,但这可能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候,也没有该担忧的,没有该背负的。如果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谎言,我选择沉默,沉默地等待那个可以让我放下面具的人。
《爱杀17》观后感(四):人物
双胞胎的暗黑仇杀 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高中生叛逆心理导致的系列犯罪事件 这部剧在内地正规网站上基本上是被禁了的,因为它所展现出来的高中生的世界太过黑暗,让人惊悚不已。确实不应该大肆传播,以免影响青少年的三观。 撇开这个不说,还是觉得这部剧挺好的。首先它的黑暗情节确实是由真实故事改编成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嘛。这部剧反映了现实中部分青少年的叛逆、不正确三观的形成的原因,更是告诉了我们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意义。如果一对夫妇生活中充斥着了欺骗、虚伪、出轨等等,孩子必定是最先感受到的,而且容易扭曲三观…… 另外女主的演技极其好。一人分饰两角,一个看着极其纯真、洁白无瑕而实际上却黑到骨子里的妹妹,一个看着暴躁、不可一世但其实天真善良坚强的姐姐。
《爱杀17》观后感(五):恶魔,天使,萝莉,妖精,假假真真
台湾偶像电视剧我最热推的两部之一。张韶涵本来在《MVP情人》、《海豚湾恋人》里面小做作表现跟白目剧情让我一度对把台湾偶像剧当作每天晚餐麻辣烫时的背景音乐这一惯例产生抵触,还好这部爱沙实在是没让我失望,那个凶手(幕后boss)原来是她妈我真的没猜到。
估计剧组演员所以衣服帽子包鞋都是Puma的托儿,那个logo很长一段时间只要看到我就会联想到《爱沙17》。
这两姐妹是张韶涵一人演的,恶魔天使萝莉妖精假假真真,很有看点。
秘密背后的秘密,不可告人的,不为人知的,恶魔,动机,梦魇,黑暗之心的秘密
,静的日记本,人格分裂,害,装,邪恶,不可能,恶魔,可怕...这些词汇是每个礼拜我们一堆人在看完新一集后要开始大讨论就不停冒出的词汇,现在想想当时大家入戏很深啊..汗,呵呵,大二时候对这个题材的东西我们好像真的很疯狂啊..
《爱杀17》观后感(六):潘多拉魔盒
阳光背后也有黑色的阴影,暗夜笼罩下也会有微弱的光亮。现实在疯狂的残酷中走向极端,挣扎,撕裂。每个人都像镜花缘里的双面国人一样惺惺作态地扮演着另一个角色,用面具掩饰着隐藏在光鲜的外表下的秘密,还有潜伏在内心深处的脆弱、恐惧和压抑。人性的光亮与黑暗在忽明忽暗间闪烁、吞噬。潘多拉之盒一经打开,便向人世间释放出的一切尘封的原罪,还能拿什么来凭吊那逝去的十七岁。
参见豆列:台剧·涌动在戏梦人生里的岁月和青春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713725/
《爱杀17》观后感(七):鲜红浸染的黑色
很早以前的台湾偶像剧了,或者不应该说是偶像剧,因为这部片靠的不是养眼的帅哥美女,不是煽情的对白,更不是一般偶像剧i拙劣曲折的爱情戏。或者,更确切地说,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片子,只可惜最终编剧想要指给大家的方向,多少有些模糊。
一个人内心的力量能有多大?当她相信光明和未来的时候,她可以放下杂念放下暂时不重要的事情专心去追寻;当她被谎言和欺骗所包围的时候,当她压抑伪装太久找不到出口的时候,她会用一种从行为上开始摧残自己的方式扭曲本就发育失常的心灵,做出可怕的事情来。
当一个哥哥,或者别的长辈,作为一个孩子最亲近的人却怎么也无法了解他,只知道指责,即使出发点是为了爱,那也起不到任何正面的效果,反而让压抑的心情日以继日地发展,让孩子反而容易相信诱惑而误入歧途。爱杀17里的静如是,小杰亦如是。
被静的死因所吸引着一直看下去,这些关于青春的黑色争斗和红色鲜血却让我想起另一部有关青春的电影,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虽然据看的时间已经过了很久,但是摇晃的镜头和刺眼绿色给人带来的震撼还是在,一些家庭变故的孩子,一些还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孩子,用自己放任的行为来完成青春的自我救赎或者是自我毁灭,却不知道这样的叛逆,究竟要为了什么。
余悸依然在。爱杀17说的绝对不是一个特殊的孩子或一群特殊的孩子,其实可能自己的心里也有一个静,或者是谁的心里都会存在一个静,因为看到的,听到的,大大超过自己的想象而伤心失望,只是看多了,习惯了,失望了又麻木了,然后,或许,变成其中的一份子。
静的独白,在每一话的开始,脆弱又敏感:
青春
我一直以为,我活不过18岁.........反正变成大人,一点都不好。你再也不能赖床,不能光明正大玩你心爱的玩具,更不能把不喜欢的责任推卸掉。最重要的是,你再也无法拥有纯真的笑容;因为大人,真的很肮脏........
青春,到底是什麼?是可以尽情恣意挥洒自我的岁月?还是享受天真浪漫的游乐园...?无论如何,如果可以,我希望永远继续这样,永远不要长大,永远永远停留在我的十七岁......
我是什麼时候开始喜欢他的?我不记得了。只知道每次见到他,心跳总是莫名加速,好象有一股沸腾的血液在身体裏窜流....
我喜欢这种感觉,我喜欢这种离的很近,又好象离的很远的不确定感...。
因为我知道,不管我有多孤单,多哀伤,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可以牵挂的对象,我的心思,是跟他紧紧相系的......
秘密
一个人的心中,可以藏住多少秘密?
一个秘密,又可以藏住多少年?
我的秘密,都锁在一个盒子里。
还有的,连我自己都想忘记......
一个人的心中,原来可以有很多很多的秘密......
你在害怕失去什么?失去你最心爱的洋娃娃;
失去你已得不到的一段初恋;失去你已失去的纯真笑容......
在一点一滴的失去当中,你自以为拥有的,不过是一具面目全非的青春尸体罢了......
如果,有人答应了你什么,只是出自一时的心情,或是一时的怜悯,不管他说得多么信誓旦旦,那都不是承诺...
真正的承诺,需要责任,也需要出自心底的信任;当对方点头的那一刹那,你们看着彼此的眼睛,知道把自己交到他的手上,将不会有任何的危险,而且有一种很安心、很自在的感觉......最真心的承诺,是至死都不会反悔的约定;当你知道有人愿意给你这样的保证,你真的会好开心,好开心,就好像全世界的风铃,同时响了起来.........
我们应该相信承诺吗?还是我们根本不应该做出任何承诺......因为各种可能的理由,我们迟早会背叛我们的承诺,然后再用更多的谎言,去满足我们的背叛..............
爱·背叛
被爱,是幸福的;被背叛,却是痛苦的.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未必不会背叛你;要是他背叛了你,也不代表他不爱你......。但是,感情如果在建筑在这么暧昧不明的关系上,那是不是表示:愈是背叛,就代表愈爱? 所以我们永远只能摆荡在爱与背叛之间,没有终点?
谎言
残酷的真话,和动听的谎言,你想听哪一种?曾经我说了九十九句真
话,没有人肯相信,唯一的谎言,大家却当真了。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发现所有人都宁意活在谎言当中,因为说谎,不是为了欺骗别人,而是为了欺骗自己.....
现在的我,已经分不清楚什么是谎言,什么是真实了;什么时候,我才能诚实的面对我自己?...也许,要一直等到我再也不能说话的那一天吧...
童话里那个放羊娃后来怎么了?面对被恶狼咬死遍布山坡的绵羊尸体,他心里面到底在想些什么?我相信,他那时候痛恨的决不是说谎的自己,也不是那些凶狠的狼群,而是那些自认安分守己,却任凭他无助地目睹这场残酷杀戮的村民们.....
羡慕和嫉妒
羡慕和嫉妒,只是一线之隔。
一般人总是觉得羡慕比起嫉妒,好象善良一点,可是对我来说,羡慕只是愚蠢至极的消极行为。我享受嫉妒,也享受让人嫉妒,因为它提供我一种动力,让我可以面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不完美;然后,再针对对象,去选择破坏或是超越……是的,我享受嫉妒,即使,它是一股足以吞噬心灵甚至玉石俱焚的邪恶力量……
恐惧
人,为什么会恐惧?面对黑暗、寂寞、失去、伤害,或是死亡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那么害怕.....?但几次的恐惧经验,终于让我了解到,人之所以在那一刻如此脆弱,是因为我们不知如何去掌握眼前那莫名的未知数....
所以,如果我们不去在意那些未知,甚至,试着和恐惧交朋友,那么恐惧,也该能从痛苦,化为喜悦与刺激吗?
只是这些喜悦与刺激,有时也会带来更大的恐惧;然后,我们就得花更多的力气,再把这个恐惧,转化成更迷人更强烈的狂喜......
欲望
我的心里,有一道门。那里,锁著一只叫作欲望的猛兽。我常常残酷地把它锁在门后,听它以利爪搔抓门板,发出一种撩人的尖锐声;直到它发出悲鸣,甚至怒吼的时候,我就会放它出来,带著它,到处寻找猎物。其实,那些猎物通常不难找,因为它们,刚好也都关在一个个男人的心里。于是,我凶猛的宠物,会先以驯服的姿态把它们引诱出来,然后,再一口将它们吞噬掉……
伪装
他们以为我年纪小,听不懂。其实,我都听进去了,而且牢记到现在;因为,我一直伪装得很好,那是我从爸爸,妈妈,美琴阿姨,还有其他大人身上,学会保护自己的第一课.因为,我不想像林伯伯一样,纵使再怎么对人挖心掏肺,到头来,终究还是落得那般孤寂无助的下场。
游戏
我第一眼就看出,她会是我这个游戏里,一个很好的实验对象——平凡、懦弱又缺乏自信;就像纸黏土一样,可以轻易地让我捏成想要的样子。相信以后的两年,一定很好玩......
其实,我根本不喜欢小爱,甚至,还有点厌恶。可是,既然游戏进行得还挺有趣,当然也就没有停止的必要。.......因为,我真的很想看看,像她这样的一个纯朴女孩,到底可以跟着我沉沦到什么样的地步......
爱情
世界上最残酷的游戏,是什麼?答案一定是爱情……
因为根本没有一套攻略可以教你攻陷对方心房,也没有任何一种
武器,可以给情敌致命一击;所以,每个人只好不停的换角色练习,让自己升级成为玩家……
爱情游戏里的宝物,常常是对方的秘密。很多人以为得到了,就可以化身为战士,再也不怕受伤害;却不知人的占有欲,会驱使他想探究得更多、更深,最後终於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就像一只饥饿的蛇,迫切咬住足以保命的食物,却不知嘴里正在吞噬的,其实是自己的身体……
毁灭
人类,其实是一种很脆弱的动物,你只要设下陷阱,等待猎物上钩,那个注定被毁灭的对象,就会像一个无力求援的洋娃娃一样,轻易被你扭曲在手心,再也无法动弹……
只是,当我渐渐沈迷於操纵别人的快感之中,却忘记我也可能变成别人的猎物;直到我的喉咙被紧扣住,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才发现背後那双早已想毁灭我的眼睛,竟然是……我自己。一如那只吞噬自己的蛇……
救赎
童话中的公主,总是期待著有一天,王子会前来解救她,用最深情的一吻,洗涤她满身的伤痕,然後,带她到一个美丽的天堂那里,没有背叛、忌妒与恐惧,而是永远充满欢乐和纯真的幸福国度……
可是,万一公主甘心沈浸在永无止尽的噩梦,不愿醒来,使得深爱她的王子不管给她多少次吻,也依然无法将她带离那座遭受诅咒的邪恶城堡那麼,是否要等到末日审判来临的那一天,她才可能从上帝那里,获得最後的救赎?
静的若干章留言里,少了责任,少了价值。自我堕落的价值在哪里,她不明白,也不想明白。在责任的前提下,即使是痛,也会稍微真实一些钝重有力一些吧。怎么就让这被鲜红浸染的黑色,从外在,粘到了内核,等到发现的时候,自己已经不会痛了呢。
一段沉甸甸的青春。一个更需要长辈反思的故事。
《爱杀17》观后感(八):爱了谁 杀了谁
爱的包裹下隐藏了多少外衣 ?
那灰飞烟灭的躯壳下 鄙薄的就只有自己
平淡生活后的调剂品 关上灯拉上帘别后抒情 谁又会拒绝
穿好衣服 提上裤子 乔装成一幅不曾发生任何的表情
回归到现实 乐此不疲的继续着天伦之乐
这等美事 换谁 谁不愿意
我爱你 确实不假 那只限定在一定的时间 空间状况下
但没有谁在温床上享受着早餐后 还记得曾经的爱恋
我爱你天荒地老 那只是小说情节 童话里的故事
在这个现实的不能再现实的世界里
保护自我和功利主义 那才是至高无上的原则
我爱你 爱谁谁 那才是王道 不是谁都能做得到
腐朽的灵魂 在自我满足的欲望中轮番登场
……
嘉伟就是后现代资产阶级未来主义的一个代表人物 像一朵开在暖春里的一束罂粟 远观无害 靠近有伤 挺好一孩子 最后的一搏掀起了我心中的惊涛骇浪
宜真的单纯 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以及在糖衣外壳的包裹下的大小姐 不曾看到一个赤裸丑陋的真实 难免会导致最后面对现实的残酷时 窘迫的接受却亦然那么的无能为力
宜静一个不曾受到父母的重视 却眼明心静的智者 被嘉伟操控的玩偶 简直让我无法接受 我想宜静的爱 比任何一个剧中的人物都要更全面 复仇对于宜静而言只是为了留在嘉伟身边的一个理由 死亡对她而言 我相信是放自己一条生路的选择 她预知了结局 可以不用看到自己深爱的人掉进水深火热里 是种解脱
邹克强 有头无脑 一味的追寻所谓的结果 害得所有人不得不脱下华美的外衣 露出凶徒 禽兽的本来面目 你说他善 也善的可以 目的完全冲着宜真去 收获了自己也害死了三条人命
这年头 见招拆招并不见得是聪明之举 无招胜有招才能赢天下 无论是这部片子里的邹克强 还是篮球火里的元大鹰 抑或是蛋炒饭里的大东 都是近两年编剧想推崇这种心态的代表人物
我给爱杀五颗星 这是一部少有的偶像剧中 全线贯穿悬疑的剧集 每个人物的性格 在不完美中的完整 有缺憾才显得美丽 值得再看一遍
结尾 借用一句我最近常说的口头禅:心中充满爱 心中要充满爱啊
《爱杀17》观后感(九):爱是最后的救赎
一、台剧
说个题外话吧。其实,某一直处于潜水状态偷偷看着豆瓣亲们的影评和美文,一直也是有着分享的心情,不过,大大们的文笔和眼光实在太高,觉得想说的都已经被说出来了,于是也就继续潜水了……
最近在看了这个电视剧之后,激动之下,一冲动的注册了账号。既然开始了,那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呵呵~正式开始了~
先说下台剧吧。(当然,比较喜欢的是台湾电影。有机会的话再细细分享O(∩_∩)O~)
其实是有一些喜欢的台剧的,比如以前和老妈一起看过的很长的《世间路》、《意难忘》,有些片段和演员到现在都记得,比如李李仁,比如婷婷死去的那一集,外公和婷婷唱小星星的场景,每每想到便泪流满面……
只是电视台放太多台湾脑残剧的关系,以至于对台湾电视剧没有太多的感觉。想来,台剧也是曾经风光无限的,记得小时候到处播放的都是台剧,只是慢慢的,落寞了。
忘了什么时候开始,模仿台湾偶像剧套路来制作的棒子剧反倒逆袭,台湾偶像剧渐渐被更加脑残的棒子剧所取代……
说到偶像剧的话,也唯一看完的也只有黑色系的《死神少女》了。虽然觉得像是地狱少女的台湾版,但是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加了台湾特有的超渡文化,也就吸引进去了。
说了这么多废话,开始正文吧~
近日因为张韶涵一首《淋雨一直走》,偶然发现了这个电视剧。
看完第一集才发现,那首张韶涵最有名的《隐形的翅膀》竟然是片尾曲。当年的张韶涵正火,但是知道这部剧的人却不是很多。
这部剧在2006年第41届电视台湾金钟奖入围名单中,一举获得七项入围。入围最佳戏剧节目奖;张韶涵以双重角色的演绎,首度问鼎戏剧节目最佳女主角奖;饰演女主角母亲的沈时华也出现在戏剧节目最佳女配角入围名单中,另外,其他的入围奖项还包括戏剧节目编剧、剪辑、音效、灯光。
并最终摘得最佳女配角、最佳戏剧节目编剧和最佳音效3项大奖。
看完后也觉得名副其实的,是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的一部台剧。
二、爱杀
爱杀是指喜爱之极。杀,是表示程度深。爱的极深极深。所以,为爱自杀,为爱杀人。
《爱杀17》真真是一个很好的名字。
初看之时,便不自觉的想到了一部电影《告白》,是的,有时候看台湾电视你会发现有很多日本文化的影子。不仅仅是说那些模仿日剧的台湾剧,更多的是那种骨子里的影响(毕竟五十年的时间)。比如还有那种细腻和坚韧,孤独感和危机感。
——是的,所有的恐惧、嫉妒孤单、背叛、伪装和杀戮都只是因为爱。
看到最后的最后,你觉得谁是真正的凶手?这一切是谁造成的?
仔细想来,你会觉得其实大家都是可怜人,又是谁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总觉得编剧的取名是有深意的。正如那位漂亮的钟老师所说:有的人看上去是魔鬼,但是有的人才是披着天使的外衣的恶魔。
先说戏份最多的女猪脚吧。
宜真。表面是个无忧无虑头脑好,个性开朗,让人羡慕跟嫉妒的模范生,家庭和睦,和妹妹感情极好,一路追查着妹妹死亡的真相……宜真,失去妹妹、失去男友、母亲和家庭……最后却得到那样的真相……
但是真实的她却是懒散、任性、自私、要面子好强,爱装模作样的人。也正是因为她才造成了妹妹病和被绑架的悲剧,造成了静的悲剧……
宜静。正如她在湖边微笑着说的那句话:表面的风平浪静不知道下面有多少波澜和漩涡呢……表面乖巧文静,纯真乖巧的少女,却莫名从学校新大楼坠楼死亡。
她身为双胞胎的妹妹,一出生的命运就注定要被不断的拿来和姊姊比较,从小喜欢的东西都被姐姐抢走,娃娃也好,父母的爱也好,嘉纬的爱也罢,她从来没有得到……所以她嫉妒……好不容易遇见了生命中的亮光和温暖,却终究没能抓住……
邹克杰,叛逆却专情的无辜少年,被爸妈给遗弃,被同学欺负,被老师讨厌……为了让更多人注意到他的存在,打架闹事,跟踪女同学回家,无可救药的爱上了第一个没有把他当透明人的女孩,宜静……
不仅没能救下心爱的女子,更被误认为是杀害她的凶手,最终为了替心爱的人保守秘密,毅然决定以自杀结束一切…只是,他那为之自杀的爱,却只是被心爱女子的利用……
这个出场并不多的孩子是最让人心疼的存在,有时候,甚至幻想,如果没有那场意外,他的爱一定能温暖她,感化她吧?
邹克强,如同他的名字,克强,真相之路,唯有他一路坚持,也终究在他的坚持下,挖出了真相……一个被爸妈遗弃,为了生存的,改邪归正的小混混,努力想给弟弟跟自己一个梦想的男孩,弟弟无辜成为嫌犯,自杀以后,誓要找出真相还弟弟一个清白……明明是内心充满温柔和爱意的,却不懂如何表达……
林嘉纬,是的,他是冷静、智慧、早熟,热心的高富帅,众人羡慕,崇拜者一大堆……可真实的他却是在幼年得知了父亲死亡的悲惨真相后,掩藏着非同一般的心机,走上了复仇的毁灭之路,不仅毁灭了别人,更加毁灭了自己……
徐中原,看见这个名字,第一反应就是“逐鹿中原”,不知为何,这个看上去稳重憨厚的好老爸、好老公出场便觉得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如果要说渊源,那这一切他都脱不了干系,剽窃好友作品,和好友的老婆发生关系,造成好友自杀,造成女儿被绑架……如果没有这些前因,那么便没有一切后果。
如果一定要追究,那么这一切的悲剧都是这个不负责任的男人造成的。
梁雅娟,沈时华凭借这个角色得到了最佳女配。不得不说,本剧中,演员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但是,最好的还是沈老师。
很难有一个人,可以把事业和家庭经营的这么好,在外她是高雅能干的校长,在家她是贤妻良母。看着她颤抖的的手和恍惚的眼神,心不自觉的为她而纠。如同《如此婚姻》里面那个隐忍的李宜朵……
有人说她是为了面子,但是我们都知道,她不过是太爱那个不负责任的男人了,所以即使明知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背叛,也依旧佯装浑然不知,在事业和家庭上一直帮助他,希望他能回头……
一直以来,最累的人,都是她,日日备受煎熬和挣扎,只能借药物来安定。
为了爱,她隐忍,为了爱,她杀人,也自杀。跳下去的那刻,她的表情是那么安详,是的,这么多年她累了,对于她而言活着的人比较痛苦,只有死去才是真正的解脱……
还有一个人,是不得不说。那就是杨仁佑,这个因性骚扰事件而被开除的老师。作为一个老师,他早就结婚了,并且有了孩子,但是,他还有情人,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去援交……就是这样这样一个老师,没错,他是龌龊,让人不齿的混蛋……但是,他却是被陷害的,他没有性骚扰,也没有杀人,他只是想要找出真相,还自己一个清白……
但是真相出来后,却没有一个人是开心的,那样的结局是出乎意料的,让人心痛的……是的,爱杀,大家杀人也好,自杀也好,一切的一切全都是因为爱。
徐和游因为爱而背叛,林因为爱而自杀,纬因为爱爸爸而决定报复,静因为得不到爱而杀人,杰因为爱而自杀,梁因为爱而杀人……
是的,一切的杀戮和悲剧都是源于爱。
看完后,一直思考着: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谁才是受害者?这样的悲剧如何能避免?
即使发生了那样的背叛和自杀,如果,在丈夫死后,游能多关心儿子;静能得到父母多点的爱护,杰可以被哥哥和同学多些关注……那么在他们的心也会被融化,在他们选择杀人或者自杀之时,也会想到还有那么多的羁绊和牵挂……
所以,如果能有一个能化解那魔咒的办法,也许仍然只是爱,也只能是爱了。
在这个荒芜的世界,只有爱才是最后的救赎。
《爱杀17》观后感(十):金钟遗珠哈哈
初中的时候在姐姐的推荐下看过一遍,这两天突然想起这部剧就重新捡起来看~ 不得不说在17年的现在回头看06年的剧,这部剧还是满分。剧情特别吸引人,一直看都停不下来。张韶涵一人分饰两角特别成功,宜静的羞涩隐忍大胆疯狂,宜真的天真烂漫以及一步步的成长,她都诠释的很好,私心认为那一年入围金钟应该获奖才对~但我也不太清楚当年的其他入围作品,所以只是私心偏爱啦哈哈。
除了女主角,其他所有角色全员演技在线,特别是母亲的角色,傻白甜邹克杰和宜静的陪衬玩伴谢爱琳。这一遍看才完全get到他们演技的精彩之处。特别表扬!
真的,这部剧在17年的现在来看,也是悬疑成长电视剧里的扛把子,国产再没有更优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