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男孩与世界》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男孩与世界》观后感10篇

2018-05-07 20: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男孩与世界》观后感10篇

  《男孩世界》是一部由阿莱·阿布鲁执导,阿莱·阿布鲁 / Marco Aurélio Campos / Vinicius Garcia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画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男孩与世界》观后感(一):背井离乡白发苍苍

  如果没看过《O Menino e o Mundo 》这部动画的一定要去看看,而且,要坚持看到最后。

  因为是在B站开始弹幕看的,所以里面也有不少弹幕是在吐槽这部动画的画风,确实,相比做工精致,画风唯美的日本动漫来,这种画风确实一开始并不能让人愉快的接受,因为一切都是简单的,人物没有日系动漫那样明亮的大眼睛不够写实,没有华服,没有爱情,甚至刚开始看起来没有什么故事,但如果静下心来看,会发现,啊,原来这样的画风也可以这么舒服,充满童趣而且很可爱

  童话绚丽色彩,从一个孩子视角出发来观察这个世界,所以一切都变的奇妙了起来,变成了色彩的叠加,色块的堆积,可以乘着棉花飞上云霄,可以在云朵里打滚,草地五彩斑斓的,树木是无颜六色的,城市也是未知的,大人们的世界是复杂的,经历暴风雨就像是经历了惊涛骇浪那样恐怖,夜晚是张开血盆大口的怪兽,在孩子的眼里,仿佛一切好与坏都被镀上了一层童话般的外壳。这种抽象的画风有点像梵高笔下出来的,浓烈,带深刻的生存气息

  好吧,即使放开这个有些争议的画风,故事本身也是很感人的。男孩的父亲进城打工了,然后男孩因为思念父亲去城里寻找,这期间他遇到了很多人 ,见证资本主义逐渐剥夺的第三世界的种种罪行,比如剥削劳动者,无情的砍伐树木,资本主义幸福牺牲发展中国家利益代价,于是,蓝天不再,树木一片片躺下,动画唯一的几个写实镜头就是展现这些,绚丽的色彩和现实的灰白,强烈对比极致震撼,用最唯美的画面控诉最邪恶的罪行,用简单粗暴线条提醒人们无处不在歧视不公,这种反差,这种对童话本身的践踏让观看的人心里也为之震撼。

  最后,经历了所有美好噩梦的男孩回到了故乡,依然是那片草原,然而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只剩断壁残垣自己垂垂老矣童年时种下的种子如今已郁郁葱葱繁花似锦。观众恍然大悟,原来男孩就是“父亲”,就是他遇到的“所有人”。

  所以这真的值得吗?奋斗一生,熬到白发苍苍,最后发现什么也没得到,一直在为别人的幸福而奋斗。不得不说这部动画对现实刻画实在是血淋淋的。

  值得吗?

  《男孩与世界》观后感(二):去罢,回去罢

  美让人幻入,现实让人抽离。

  以小孩角色贯顾自己的一生,找父亲,实则遭遇了自己。

  小人物湮灭了性命身份,只有在自然家庭里找到自己,而现代社会把家庭都崩散,于是,无处安放的自己。

  小人物看不到世界,更看不到世界中的自己,与自然融合,是作为现实中的我。

  开头那段画风极美,后来插入表现自然破环的那段,成功恶心到我了。

  若导演表达自然与人的和谐,很成功,做到了。

  人的一生可不是这样么。

  如果一生用来追求物质,人就顺着物质消失;追求家庭和谐,没有人记得你了,你再没意义了;追求国家大和谐,国家灭亡了,你被遗忘标签化被宣传;追求自然与我的统一,自然消失,你也消失了;探索宇宙内心,宇宙沉寂,你也沉寂。

  更远的呢?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大的世界了。

  人死了,作为个体是没意义了,但可以把人生置放在某种宏大背景中,渺小清醒着。

  《男孩与世界》观后感(三):《男孩和世界》续写:毛毛的晚年

  看完《男孩和世界》,整个世界都仿佛掉了下来。我被生命延续惊醒,我像男孩一样找不到人生的出口,走上和父亲同样的路,延续着人类污染环境破坏自然的路,然后一代代的工业文明传承,生生不息,不是剥削就是被剥削,资本主义不断重现。回首童年,清澈溪水在我心间甘甜地流淌着,于是乎我信手提笔,续写了这个温馨残忍的故事。

  ——写在前面

  男孩和母亲相拥告别,为了生计,他踏上和父亲相同的路。透过动荡火车车窗,他依稀能看到苟延残喘鸟儿倒着飞,云彩黑色的,树木枯黄,河流干涸,还有在污染水中奄奄一息鱼儿,男孩打开母亲给他的粉色小包,脑海回忆起来了自己的名字叫毛毛。

  三十年后的繁华都市中,一家工厂鳞次栉比,黑烟直冲天,建筑物外壁贼亮贼亮的,沾上一层黑油,此时的毛毛正准备上任一家大型汽车集团的副总裁高楼下的石阶上,毛毛西装革履,身后站着一个保镖,从大厦里迎面走来的人物身后站着两个保镖,他笑着和毛毛亲切握手,迎接毛毛的上任。

  毛毛打了打领带,盯着建筑物的一扇窗看,走了神,他看到了父亲的身影,父亲在建筑物外的一根钢绳上吊着,正辛苦地擦着玻璃,毛毛一下心酸了起来,一旁的工作人员沿着毛毛的视线看去,只见什么也没有,但不敢催促,只得陪着毛毛看。

  在闪光光怪陆离光线下,毛毛再次打了打领带,用手背挡住了刺眼媒体光线,只听见台上的著名主持人嘴里念叨着毛毛的名字,叽哩咕噜说了一大串溢美之词

  台子下面有人群窃窃私语。“这个要上任副总裁的大人物为啥叫毛毛?他没有姓名么?”“这家伙草根人物,没有背景,据说小时候就一直叫毛毛,成年后打工无数,脏活累活、苦活都干过,累得以致于忘了自己的姓名,所以现在老了也一直都叫毛毛。听人说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但这家伙还是坚持用毛毛的名字嘞。”

  舞台上下,媒体记者的若干台摄像机、高级单反、手机对准了毛毛,人潮声袭来,毛毛嘴角皱纹抽搐了一下,视线一斜,瞬间晕倒,台下一片哗然

  本来要发表入职演讲的毛毛的晕倒照片出现在了第二天的新闻头版头条上。

  当毛毛醒来时,毛毛白发苍苍的母亲出现在他的病床前,毛毛下意识摸摸自己头上的三根毛,母亲也摸摸这三根毛,微微地朝他笑了笑,毛毛也努力地笑了起来。

  毛毛知道母亲肯定心里十分难过,毛毛知道父亲年轻时母亲也这样摸过父亲的三根毛。

  蓦然间,母亲眼角流水挂着微笑,滴在了毛毛充满皱纹的额头上,要知道毛毛才五十几岁,可俨然已经是七十岁的模样,母亲虽然是七十几岁可俨然已经是一百岁了。

  母子俩的皱纹,远看像蜘蛛网,近看像巴西地图一般。

  一护士走到病房门口,凶神恶煞地大声叮嘱毛毛去缴费,路过的另一个护士小声说,这个老头身份是某汽车集团副总裁,你说话可别得罪了他,该护士听后和颜悦色笑了笑走了。

  母亲也冲着护士笑了笑。

  病房很宽敞,是VIP病房,只有毛毛母子二人。窗台花儿漂亮,只是根茎有点蔫,或明或暗的阳光零散照射着,屋外的空气中飘满了悬浮物,而屋里的空气则有专门的空气净化器,还有二氧化碳变成氧气的专用转化器。

  母亲视线看着病房窗外渐渐模糊,他看到了病床上的毛毛变成了丈夫的模样,看到了丈夫吃力地背着砖头艰难行进,也看到了毛毛跟在其后一步一个脚印吃力地走,父子俩的汗水滴在地上瞬间干涸,毛毛的脚丫通红地迎着毒辣的太阳

  几天以后,毛毛病情好转出院,他开着豪车带着母亲巡视工厂,母亲看到工厂里的工人都在笑话自己,可母亲明明一身穿戴整洁,可是工人们还在嘲笑,毛毛大喝一声,都他妈的不许笑,都快给老子干活,瞬间工人们都闭嘴干活,顿时鸦雀无声

  一旁年迈的母亲叮嘱毛毛对工人要和蔼一些,毛毛悄悄凑到母亲耳边说,我要是对他们和蔼,他们就会让我下岗,他们方才嘲笑的不是母亲,而是出身卑微的我,我是草根。母亲无奈地看了看工人们,环顾一周,也没有找寻到丈夫的身影,她多么希望眼前的工人堆里有丈夫存在,哪怕是幻影也好啊。如果那样,领导儿子毛毛便会格外照顾丈夫,使他不那么辛苦,不那么绝望,不那么看着全家福照片望眼欲穿找不到回家的路。

  回到家中,毛毛和母亲正在饭桌上享用晚饭,毛毛离了两次婚,至今还是孤身一人和老母亲住在一起。第一任妻子嫌弃母亲和毛毛土气、粗俗、脏臭,大概只喜欢毛毛的一点存款,所以卷款走了,没有孩子。第二任妻子虽然不爱毛毛的钱,但却因为毛毛的钱不够而得肺癌失去了生命,怀有毛毛三个月的孩子也胎死腹中。毛毛痛定思痛后,决定不再续娶,打算把母亲接过来安享晚年,然后努力赚钱孝顺母亲。

  毛毛和母亲虽然是母子,可外表看上去更像是一对老夫妻,脸上都种满了皱纹和斑点,都有如银线的白发,区别只在于老头子少一些,老太太更多点。母亲不止一次询问过毛毛打工吃苦的经历,但是毛毛每每说起又都欲言又止,或许是怕母亲心疼,也或许是不愿面对那些年的遭遇和过去。

  母亲只知道,毛毛至今还留有三个毛就是因为要纪念父亲的离去,毛毛童年里都缺少父爱,长大了也缺,只是缺口更大了一些。毛毛做了副总裁,上门的客人多了起来,母亲疲于面对,就都打发走了,毛毛虽然有些生气,但也只能随着母亲性子

  毛毛花巨资将家里的地板装饰成了绿草地,周末他和母亲二人在草地上野餐,一起促膝长谈,家里四周墙面变成了银幕,鸟儿、昆虫飞在湛蓝的天空,将卫生间改造成小瀑布,毛毛和母亲一边野餐,一边听流水的声音,映着鸟语花香,温馨袭来,母亲和毛毛肩靠肩相互依偎,在音响中传来的鸟叫声快乐地哈哈笑。

  每到周末,毛毛都会这样把家改造布置一番,尽管母亲劝说不要浪费,可毛毛总是说钱挣来了不花有什么用,于是家庭装饰,快乐继续。周一到周五,家里卫生间依然是卫生间,客厅依然是客厅,一到周末,卫生间变成了瀑布,客厅墙面变成银幕,地板变成草地。

  一个周末的前一天晚上,停电了,卫生间的水也突然停了,一声响,母亲打开卫生间一看,行动笨拙的毛毛静静地躺在了地上,嘴角还留有余温的鲜血

  母亲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打救护车电话把毛毛送进了医院

  抢救中,毛毛不止一次地呼喊着父亲,仿佛神明的召唤一样。

  毛毛在打点滴梦境中回到了童年,清澈的溪水,还有自由自在蝴蝶

  (有影视兴趣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微博:@海德文)

  《男孩与世界》观后感(四):成长残酷,也有欢喜

  看了《男孩与世界》,很棒的一部电影。看完以后一查才发现原来是巴西电影,心中略有些惊讶。巴西已经可以做出这样用心的动画电影了吗?看风格我还以为会是法国或是哪个欧洲国家的。这种电影是我心目重点在剧情的动画电影,跟当下中国动画电影有些华丽酷炫的倾向有点不一样。

  整部动画的画面感觉比较简单,有时候就是寥寥几条线,就讲了一个片段。只可惜我听不懂巴西的(应该是葡萄牙语?)所以全程就跟看无声电影一样,不过幸好本来对话就不多。

  不得不说整部电影的信息量真的很大。粗略想来,有这么几点:留守儿童教育,工业化进程,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环境污染,时光流逝,失业,老年问题未来世界等等。这部电影很有深度,多看几遍可能会更有感觉,应该是拍给一定年龄的人看的。

  我凭印象从头说一下这部电影。会比较枯燥,而且剧透。

  一开始的视野是从一个小圆圈不断变化到一个更大的世界,这个呼应了结尾从大世界里不断深入发现更细微的世界。单个图案很喜欢,但是密集了以后就没有那种感觉了。

  故事的开始是男孩的梦,在大草原中梦见了森林,梦见了各种各样生物,在雨林穿梭,在天空翱翔,在云里翻滚。这可能寓意着小孩曾经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但是突然之间,小孩从云层里掉了下来,走进现实,发现父亲就要离开原本简单的家去大城市。父亲走的时候我看了下,行李很简单,一个提包,加一把笛子。刚开始没看懂这个父亲为什么要离开,他走的时候穿的还是很正式的,像是去出差,但是看妻子和孩子依依不舍样子应该要出去很久,看到后面农场工厂,我觉得应该是去大城市打工去了。

  接下来的情节就很难看懂了。小孩因为太思念父亲,于是一个人踏上了寻父的道路(这样不就留下母亲一个人在家了吗)。首先跑到另一个牧民家里,这个牧民很关键。然后,经历了棉花种植场,纺织厂,成品运输。这一段的话感觉就像在说人类社会形态变迁,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最后竟然还出现了未来世界。

  然后是一个靠吹笛卖艺谋生的人,通过音乐,发现这个世界其实还有很多热爱音乐的人。音乐是电影里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孩子的眼中,每一段音乐都会有一个光点,而且还能被罐子存储起来。

  最后的重点来了,整部剧虽然是在讲孩子去寻父,但是电影的结尾竟然发现这个孩子所经历的旅程里,其实就是他的一生。最后,孩子回到那个小时候玩耍的牧房,已经破破烂烂了。只有那件自己织成的圆布还在,父亲母亲早就不见了踪影。

  其实是一部挺悲伤的故事。电影的名字叫《男孩与世界》,不仅讲了男孩的成长,也讲了这个世界,也讲了男孩和世界的关系。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故事,有的是别人的有的则是自己的。世界很大,等待我们去冒险去发现,而这非常需要勇气和智慧;而我们也会遇到很多令我们悲伤令我们无可奈何的事,我只希望我们能够变得越来越好,老了也能对世界心存好奇,知足并且不向生活低头。

  以上。

  《男孩与世界》观后感(五):消逝的人类文明

  五彩的泡沫承载着年少轻狂的想象,却终有幻灭的瞬间;跳动的音符舞动生命的活力,也终有曲终人散的时刻。

  作为现代文明的创造者,我们想方设法谋求生存之道。出卖肉体,亵渎灵魂,冷落亲情,消耗精力,只为追求那存在于泡沫之中的美好未来。或许那么一点物质回报会让我们忘却现实的残酷,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整个过程我们是否真的快乐?有没有反思真正令我们快乐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有人会说,我们现今疲于工作是为了今后更加自由充裕的人生。于是乎我们每天朝九晚五,到点吃饭,到点工作,到点睡觉,像个被设定好的机器人往返两点之间,在一个近乎封闭的区域做无限循环运动。唯一与人造人不同的是我们内嵌了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担负着离职的风险;又有人说,我们现在疲于工作是渴望能为家人创造更舒适的环境。于是乎我们除了睡前一句“晚安,好梦”醒后一句“亲爱的,早上好”就再也找不到交流的素材。家庭临近破碎边缘自己却浑然不知;还有人会说,我们现在疲于工作是为了能够充实自我,不虚度光阴。于是乎我们在不断创造现代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又不断消耗现代文明成果,由完美几何学构造的现代都市磨平了我们桀骜的棱角,弱化了我们独特的人格,剥夺了我们作为动物最根本的权利。

  我不断回忆着小时的我是一个怎么样的男孩,一个模糊却真实的形象浮现在脑海里。那时的我每天最开心的时刻便是和邻居同伴奔跑在大街小巷,捉蚂蚱,追蝴蝶;那时的我每天最温馨的时刻便是和父母、爷爷奶奶围坐在一张大桌子上吃饭;那时的我每天最疯狂的时刻便是入睡前的一小段时间,幻想自己驾驶着月亮为漆黑无助的夜晚提供沁人光泽。那时的世界五彩缤纷,充满欢乐;绿树成荫,花草芬芳。那时的我古灵精怪,无拘无束;奇特的想象常常令自己心花怒放,激情澎湃。

  然而,现代文明的步伐终究会超越年龄的增长,残酷的现实终将束缚想象的翅膀。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男孩注定被驯服为一个现代文明的铸造者,一个自认为是为自我为将来拼搏实则为现代文明打工的机器人。

  我们常想抓住时间,却不知是时间定格了我们。

  我们常说创造了一个时代,却不知是时代造就了我们。

  我们常认为最至高无上的任务是延续人类文明,却不知人类文明并不能延续人类无穷尽的欲望。

  《男孩与世界》观后感(六):用极简展现《百年孤独》般的魔幻 [猫]

  今年评论口碑最好的动画电影,竟然是来自巴西的一部画风极其简单的《男孩和世界》,还得了法国安锡动画影展首奖。简单到什么程度呢?主角小男孩的四肢是四根线条,手似鸡爪,腿足似高尔夫球杆,海报上,铁轨中心他那顶着三根毛的大圆头上竖着一对眼睛,看起来就像视频被按了暂停键,就连服装、花鸟上色,也都是意思一下,蜡笔都不涂满。你若习惯了那种载歌载舞、颜色浓郁的好莱坞大制作动画,或者日本和法国那些风格赞画面精的动画,不一定忍得下这个画风,但忍下去,就会看到一个天马行空又返照现实的世界,不只是巴西的世界,还是全球的世界。 这样简约的画风,却是与表意和主旨相关的。动画开头,是小男孩在自家原野上玩耍,纯白背景下,男孩对地上一块万花筒化成的彩色石头好奇,它发出持续不变的笛子旋律,接着他的注意力被蝴蝶吸引,然后是水桶,大牛,森林,画面内容越来越丰富,他来到整片色彩斑斓的世界,也蹦跶到蓝天中像棉花一般的白云上……直到这种完全的自由被远处的火车烟囱打断,沿着如同之前画面倒放的顺序,孩子又回到了彩色石头旁,但是这一次有妈妈的召唤,他们要一起面对爸爸独自登上毛虫火车的远行……这段序幕,不仅是整部动画的微型预演,也是“简—繁—简”的人生预演。 爸爸离家去打工,男孩原有的世界崩塌,他在家乡不停看到臆想中爸爸的身影和他们干过的事,其中有个伏笔:爸爸爱吹笛子,吹的总是片头彩石发出的那段熟悉单调的旋律,男孩把空中的音符连同妈妈的歌声装进了小罐子,埋入地下;爸爸与妈妈还一起种了棵树。没有爸爸、困在乡间的孩子注定叛逆,他终于在一个雨夜离开家,还学模学样地提着体积和重量都很夸张的箱子和全家福照片,登上火车……导演(也是编剧)Alê Abreu没有交代这个孩子是怎么遇到棉花田老农的,只是突然改变画风,用一连串快速变幻的黑底线条画展现一路噩梦般的颠簸,醒来,男孩加入老人及其他农民整齐划一的采棉花工作,这部分画面看似优美和谐,宛如展示理想的工作环境,但气氛很快被巨型货车、飞机带来的不详气息卷走,犯咳嗽的老人瞬间被农场主开掉——你会猜测,咳嗽是棉纤维引起的支气管炎吗?又是个雨夜,孩子、老人和狗卷入大河之浪——你又会猜测,这是不是暗指巴西的亚马逊河呢?但导演又笑而不答,继续飘逸地突然将他们放到一棵红色大树下——你又要猜了,这是巴西国家词源巴西红木吗? 孩子爬上大树,看到车上疑似爸爸的男人,布厂招工广告飘落孩子手中。导演继续隐而不谈地直接把男孩送到布工厂,棉花的目的地,继续一幕幕展示城市大喧嚣,军政府的气焰,工人的孤独生活,机器化大生产逼迫工人失业,布出口到国外做了成衣又高价卖回本国,战乱,资源过度开发,树木被严重砍伐……突然切入的真实砍伐录像,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而金字塔似的城市设计,也正印证了巴西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分布在大西洋沿岸的东南地区,那里有圣保罗和里约,而南部也正是高原地区。环境恶化到尽头,每一个陌生人都变成爸爸的样子,寻父无望的男孩,只得回首天堂般的童年记忆。至此,导演开始不动声色地揭幕:老人,青年,孩子,其实都是同一个人。电影说的,正是关于巴西发展的寓言,全球化经济的寓言,农业文化被工业文化破坏的寓言,以及全世界打工仔一生的共同故事。这是《百年孤独》一般的魔幻现实,也是普鲁斯特式时间并行的瞬间。 故事早有伏笔:小孩、老人、青年的衣服是一样的颜色;父母种的树,在男孩青年时长成小树苗,他晚年时变成那棵红色大树;刚失业的青年工人戴着妈妈织的彩色帽子,读着棉花田招工海报……有趣的是,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无论在棉花田还是布厂,男孩始终没有丢失过纯真的心,以演奏音乐为代表的美,就是男孩对抗世界恶意的武器,也是他能与世界和平共处的法宝,音符是彩色的,青年披上的艺人锦衣也是彩色的,从人们的歌声中升起的幸福鸟也是彩色的,幸福鸟与工业、战乱、趋同文化所变成的黑色巨鸟搏斗,即使倒下,依然能像拉撒路那般复活。 导演童心四溢的想象,变成很多飘逸的场景,比如雨天变成河上浪,比如男孩一心一意看着手里的万花筒,不经意从一块块“跳板”踏上大船,漂洋过海,串起布匹制成衣的全过程。《憨豆的黄金周》曾用这种方式展现脱线的憨豆先生如何从室内走出、踏上大小不一的车顶、最终直线到达戛纳海滩,既幽默展现憨豆的性格,又讽刺交通堵塞的现代街景,而《男孩和世界》则因为动画可以天马行空的先天条件,将同样的方式用到了内涵更深的地方。 飘逸的故事还没有终结,孑然一身的老人,戴上青年时的彩帽,穿起青年时的彩衣,最终回到了片头那枚彩石边,原来那正是他埋下的罐头,打开,他依然能听到自己珍藏的熟悉音符:爸爸的笛声,妈妈的歌声。他又能回到父母怀中,返老还童。 此文12月3日载于“澎湃”网,发表时略有删改。

  ---------------------------------------------------------

  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树屋钓月亮”。

  《男孩与世界》观后感(七):给你讲一个笑话,笑着笑着眼泪就掉下来。

  《男孩与世界》,看完怔怔的,好简单的线条,几笔就勾出一个人物,整个蜡笔童稚画风的动画片,看完能让小众君愣半天。还想重头看看导演一路给你丢下的线索,埋下的隐喻,落下了多少。

  开始是一个点,像万花筒一样绚丽多变起来,来到男孩的世界。有电影控君喜欢的,色彩纷繁长得全是想象力的花和树,男孩对着个世界的好奇与互动,被包裹在梦一样的环境中,音乐是橙色的泡泡,可以装进罐子。

  然后,现实就来了,好像是我们的童年,随着成长终会有结束的一天。而他讲的是一个时代,城市吞噬农田与自然,人变得没什么区别,麻木单一。长相笨拙的现代化武器将色彩打碎一地流进下水道。

  男孩遇见老人,遇见青年,青年还会在灰色世界中为自己织一副彩色翅膀,老人只是蹒跚度日。他遇见的是自己,一个鲜活充满灵气,就像从一个纯白的世界,没有一丝污点的世界来的生命,未来是这样残喘,纯真是这样一点点消失。让我想起《布达佩斯大饭店》,笑话讲着讲着眼泪就掉下来。

  结尾,一切纷繁都回到那个点,句点,仿若隔世。

  资源链接欢迎关注公众号【小众电影控】获取。

  《男孩与世界》观后感(八):斑斓世界里的悲哀与爱

  十八岁那年,我重新看了一遍《安徒生童话》,爱丽儿的泡沫、裸身的皇帝、夜莺的最后一曲,这些小时候听过便罢的故事让我打从心底感到悲哀,甚至让我对自己的年幼无知感到愧疚。

  童话,这极不起眼的一类体裁,却实则被赋予了更多的空间,把真善美的宣扬包裹在简单纯真的故事里,让孩子看故事,让大人读懂故事背后的道理,它比小说更隐晦,比剧本更清淡,常常长着一副人畜无害的外表,深挖下去,却往往后脊发凉。

  所以我喜欢童话,也敬重童话。

  看《男孩和世界》的时候,我无数次想起《机械迷城》,一款捷克出品的单机游戏。不仅是因为两者同为手绘——虽然手绘风格完全不同——更在于两者同时选择了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作为背景,而两位主角的经历也充满了各类极致的脑洞,层层剥离,层层透析。

  然而相比之下,《男孩和世界》在主题上远比勇闯难关智救女友的《机械迷城》丰富和深刻得多。

  小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在一个雨夜推着几乎与自己等高的箱子背井离乡,去追寻一个毫无线索的梦想。我们坐在棉农的车后与小狗唱着歌,拿着万花筒勇往直前,以为那万千变化里容纳了整个世界,我们爬过无穷无尽的楼梯,与大风大浪搏斗,眼睁睁看着平凡善良的人民遭受着压榨,愉悦的音符化作的彩凤根本斗不过资本主义的黑乌鸦……然后有一天,我们终于看到了“梦想”,拼尽全力骑上了一辆比自己更高的自行车,下坡、上坡、一路奔波,欣喜若狂地站在理想的面前——却发现,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根本就是一场无解的虚妄。

  当男孩的父亲为了生计远离家乡,当他目睹无数个和他父亲长相一样的人从火车中下来,这部电影终于把一切斑斓的色调、明快的音符都撕裂在我们眼前——资本主义的大浪潮把他的父亲塑造成了万千平凡人中的一个,而他也终究会加入这个大军,过上一辈子漠然隐忍、毫无生气的生活。

  然后,和他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个面容模糊的人。

  一股浓浓的悲哀在我的心底化开。

  然而在故事的最后,导演终究还是保留了一点善良,他用一个简洁的回旋手法,把一个老人、一条狗和一棵树放在同一个时空里,家人一起播下的种子、母亲送的五彩绒线帽、还有自己出发的那一天就留在身边的合影,和那个规模化、重复化、机械化的城市比起来,这些简单却独一无二的东西显得那么可贵。

  因为那是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样人手一份、无法复制的东西。

  所以如果你问我,这个世界这么悲哀,我该拿什么来与之抗衡。

  或许我会说,用爱,唯有爱能成为区分你与其他人的标识。

  =====我是闲扯的分割线=====

  1、《男孩与世界》是巴西动画,里面所讽刺的社会问题应该可以被认为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2、全片没有对白,但是七十多分钟一点不嫌累,节奏非常舒服

  3、画风是彩铅简笔画,真正做到了simple is good,根本不忍心眨眼,随便错过哪一帧都是遗憾

  4、这部片子很有可能成为我今年看过的年度最爱动画电影

  《男孩与世界》观后感(九):《你一生的故事》

  《男孩与世界》,是神作!

  它是艺术,你也能百度谷歌到它的成功。

  已经过去的童年、还没到来的老年,我在黄金年华的青年时期、看着这样的杰作电影,除了惊叹、被它的魅力所惊奇,此外、我是愤怒的!我并不能接受,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小男孩、到了老年的失败。之前写《黑镜》之深刻的影评,被意外看到、这些根本不是影评,只是我个人的收获、我对于我热爱电影的铭记——借用了豆瓣电影这个强大的资料卡而已。

  观众们都在谈论着自己喜欢和讨厌的电影,我也是、不过藏起来许多,只谈杰作,只做杰作。

  我爱电影,电影救了人的命。

  2017开启,迈向惊奇的收尾。

  《男孩与世界》观后感(十):守护

  小时候,周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小鸟、河流、父母的陪伴还有那记忆中的长笛…然而工业化的到来,使得父亲不得不背井离乡打工挣钱,人们工作时再无欢声笑语,而是被机器的隆隆声、资本家的指责声、大树的倒塌声所压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巨大的生活压力使人们变得麻木,每个人都是“一个人”,一个机器人。

  男孩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儿时的欢乐,并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尽管长大后的男孩儿跟父亲一样离开了母亲,离开了那个令他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小村子,尽管他也不得不被工业时代的压抑生活所碾压,男孩始终守护着他的快乐——周末骑着自行车去挤满了人群和广告的嘈杂的市区,弹奏着音乐;利用工厂里的机器,偷偷地编织着自己的快乐。

  高科技产品逐渐取代了工人的地位,人们一波又一波地下岗再上岗,男孩也终于老去。老去的男孩再次回到了家乡,那里,早已没有了母亲,没有了欢声笑语,但小时候和父母一起种下的树仍在那里等着他,这是唯一的安慰了。老去的男孩披着自己编织的彩色披肩,坐在属于他的大树下,最终与小时候的自己还有年轻的父母相聚。

  整部片子是让人心酸的。美妙的音乐是男孩的快乐所在,这快乐首先是由父亲的笛声所赋予的,后来无奈地,音乐被工业带来的噪声所掩盖。但是男孩始终守护着他的快乐,不管在哪个人生阶段,男孩总能“看到”小时候的自己,这意味着他的坚守,守住那份童真,那份快乐,那份美好。

  在这个时代,我们心中的那个快乐的自己还在吗?无论生活让我们沦为哪种样子,我们都应该守护着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快乐,而不应该变得麻木、冷酷、愁苦。同时,保护自然也是这部片子所主要传达的理念。

  希望你我产生共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